Ⅰ 一個市委的宣傳部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是事業單位嗎
不是,屬於黨的機構的下屬機構。
不過裡面有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制兩種。
Ⅱ 中央網信辦是什麼級別的單位
中央網信辦是中共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簡稱,是中共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承擔具體職責。
拓展資料:
網信辦全名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是現代網路社會發展的產物。中央網信辦成立於2011年,成立時間相對較早。後期省市縣三級都配套了網信辦,但直到2014年以後,地方網信辦才從原來的兼職辦公模式改為獨立辦公,專設人員編制,機構才逐步正規化。
網信辦的主要職責是引導網路信息傳播合理合法,指導、協調、督促網路主體單位加強網路信息內容管理,做好網路陣地規劃特別是重點新聞網站的規劃建設,依法查處網路信息違法違規網站等。由於具有查處網站違法行為的執法權,在網路信息異常發達的今天,網信辦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此前的黨政機構改革,網信辦全部被從原來的兼職機構剝離出來,獨立設置專職機構。中央網信辦歸口中宣部管理,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加掛國家網信辦牌子,級別正部,網信辦主任兼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省級網信辦設在省委宣傳部,級別正廳,網信辦主任兼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網信辦設在市委宣傳部,作為市委工作機關對外加掛網信辦牌子,級別正處,主任兼任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縣網信辦設在縣委宣傳部,級別正科,主任兼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從級別上看,網信辦與同級其它單位相當,發展空間尚可。從重要性來看,網信辦說重要不重要,說不重要又重要,能否獲得領導高看,取決於領導對這一塊工作的重視程度。從工作性質來看,網信辦在機關單位里不算忙,但因為歸口宣傳部管理,有大量的務虛工作需要網信辦協同配合,時有階段性的忙碌,總體還算輕松。
至於前途,去網信辦工作看個人?網信辦主任兼任宣傳部副職,和常委領導接觸比較多,在幹部推薦上有一定的餘地,能力出色得到主任的信賴,有一定的晉升機會。且因為涉及網路工作,有執法權在手,有一定的行政資源。單位談不上特別好,也說不上差。有機會進去,可以考慮。
Ⅲ 省委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是什麼級別
各省省委督查室的級別設置有的不太一樣,有的是正廳級單位,有的是副廳級單位,機構名稱也有不同,有的稱處。
省委督察室主任常由省委副秘書長兼任,一般是正廳級,也有副廳級的。
Ⅳ 網信辦是政府部門嗎
網信辦一般指中國共產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屬於政府部門。中國共產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是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拓展資料:
中國共產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成立於2018年。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該方案稱:為加強黨中央對涉及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決策和統籌協調職責,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分別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負責相關領域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應當轉載國家規定范圍內的單位發布的新聞信息,註明新聞信息來源、原作者、原標題、編輯真實姓名等,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新聞信息內容,並保證新聞信息來源可追溯。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通過采編、發布、轉載、刪除新聞信息,干預新聞信息呈現或搜索結果等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
Ⅳ 網下管什麼,網上管什麼誰提出來的
王賀民。
平泉市委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按照「網下管什麼,網上就要管什麼」原則,必須緊盯重點、狠抓落實。
Ⅵ 關於瀘州市機構改革方案可以詳細說說嗎
共設置黨政機構49個。黨委機構13個,其中,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2個。政府工作部門36個。《方案》提出,為建立健全和優化市委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1)組建市監察委員會,同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不再保留市監察局。(2)將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3)組建市委審計委員會。(4)將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5)將市委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改為市委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6)組建市委財經委員會。(7)將市委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8)組建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Ⅶ 天津市委組織部有什麼子部門
市委組織部子部門(組織機構都是一樣的,只是天津是直轄市,可能個別叫科的部門,在天津會設處室)主要有:
辦公室、研究室(政策法規科)、市委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科、黨代表聯絡工作辦公室、幹部一科(公選辦、援藏辦)、幹部二科、幹部三科、公務員管理科、幹部監督科(舉報中心)、幹部教育科、人才工作科、幹部信息管理科、政工科、機關黨委、黨員教育中心、市委幹部狀態調研與問責處理辦公室。
1、辦公室
負責本部工作的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負責部機關值班、秘書事務、信訪、文書檔案、機要保密和機關辦公自動化工作;負責重要會議的組織協調、信息綜合、文件審核和部分領導講話文稿的起草;負責協調辦理有關組織工作的黨代表提案、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
負責機關財務管理、治安保衛、收發文印、印鑒管理、車輛管理等行政後勤工作;負責指導全市黨委組織部系統普通密碼電報管理工作;負責全市組織部門的自身建設;負責部機關老幹部管理服務工作;承辦部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2、研究室(政策法規科)
負責起草、規劃、協調、審核黨建工作和幹部工作的有關政策、規定和文件;負責指導、協調全市組織部門及本部的調研工作,承擔省委組織部下達的有關黨建工作和幹部工作的重點課題和全市組織工作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
參與全市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對重要經驗進行總結推介;承擔本部重要會議和部領導交辦的有關文稿、重要文章的起草工作;編發《岳陽組織工作》;負責本部的對外宣傳工作;負責組織志、組織史編寫等有關工作。
3、市委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負責對全市基層黨建工作進行部署安排、綜合協調、檢查督促和考核評價工作;負責承擔市委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會議、黨建調研及督查活動的聯絡協調服務工作。
研究和指導各級黨委落實抓基層黨建工作的責任制,總結和推廣基層黨建工作的典型經驗,負責市直單位聯村開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建設工作。
4、組織科
負責研究和指導黨組織建設工作,研究和提出有關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和指導黨組織的設置;對中央、省駐岳企業、市屬企業、農村、街道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機關、院校、科研單位以及非企業民間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進行分類指導。
參加市黨代表大會的有關組織工作,承辦縣(市)區、市直處級單位和有關企業召開黨代表大會的審批手續;對鄉鎮黨委、村、城市社區、中央、省駐岳企業、市屬企業黨組織換屆進行指導;研究和指導全市黨員隊伍建設,指導、協調黨員教育工作,主管黨員管理和發展工作;負責黨內表彰、黨內統計和黨費管理工作。
負責指導、管理縣(市)區和市直部委辦局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負責市委常委民主生活會相關准備工作;負責指導全市黨員幹部因私出國(境)管理工作,承辦市管黨員幹部因私出國(境)審批,接轉黨員組織關系;負責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有關工作;負責市黨建學會的日常工作。
5、黨代表聯絡工作辦公室
負責全市黨代表聯絡服務工作的綜合協調和宏觀指導;負責組織、指導、協調黨代表開展活動;指導各級黨委健全黨代表大會制度,參與市黨代會換屆有關籌備工作,做好市黨代表選舉工作;負責全國、全省和全市黨代表日常服務工作。
承辦黨代表提案、提議、質詢和詢問的有關事項;負責黨代表編組,組織黨代表開展視察和調查研究活動;承辦徵求黨代表意見、向黨代表通報情況和組織黨代表根據工作需要列席市委全會和常委會的有關事項。
組織黨代表參加對本市重要幹部的民主推薦和對市委、市紀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民主評議、對市委常委會工作的評議;做好黨代表聯系黨員和群眾的服務工作;負責黨代會閉會期間代表資格管理的有關工作。
6、幹部一科(公選辦、援藏辦)
負責全市幹部工作的宏觀管理,研究制定幹部工作有關的政策和文件;負責辦理省委管理的幹部職務任免、工資、待遇、退休的呈報;負責協助省委組織部對省委管理的幹部進行考察和考核等工作。
負責考察市直除宣傳、科技、教育、衛生系統、國資委和市委管理企業之外的部門(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對上述部門(單位)領導班子的換屆、領導幹部調整配備、職務任免、交流、工資待遇、退休、年度考核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考察了解上述部門(單位)處級後備幹部,提出培養使用意見。
負責市直部分正處級單位政工(人事)科長的考察審批工作;綜合承辦市委管理幹部職務任免、交流、工資待遇、退休等審批手續;負責市級領導班子換屆選舉和屆中調整的有關工作;負責辦理省人大、省政協和市人大、市政協常委(代表、委員)有關人選的提名、推薦工作。
會同有關部門和本部職能科室提出市管領導班子職數配備的意見;負責辦理市委管理的幹部、市委委託市委組織部管理的幹部及科級幹部的調配;承辦有關幹部的交流和團職軍轉幹部安置工作;綜合協調培養選拔年輕幹部、女幹部、少數民族幹部和黨外幹部工作。
負責幹部公開選拔工作的宏觀指導,承辦副處級以上幹部公開選拔的具體工作;負責援藏幹部輪換選派、管理和安置等工作;負責協助省有關部門對省駐岳單位的領導班子進行考察和管理,對領導班子的調整和配備和幹部職務任免等提出建議。
負責了解掌握市直部分部門(單位)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和民主生活會情況,並提出加強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7、幹部二科
負責考察縣(市)區委、人大、政府、政協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對上述領導班子的換屆、調整配備和市委管理幹部的職務任免、交流、待遇、退休、年度考核等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負責選派幹部掛(任)職鍛煉和選調生的選派、培養和管理工作。
負責辦理縣(市)區委組織部正副部長、紀委副書記、公安局政委、檢察院檢察長、法院院長的考察和任免工作;考察了解縣(市)區處級後備幹部,提出培養使用意見;負責全市鄉鎮黨政正職的備案和宏觀管理工作。
負責了解掌握縣(市)區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和民主生活會情況,並提出加強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8、幹部三科
負責考察市直宣傳、科技、教育、衛生系統、國資委和市委管理的市屬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對上述部門(單位)領導班子調整配備、領導成員的職務任免、交流、工資待遇、退休、年度考核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考察了解上述部門(單位)處級後備幹部和市委管理的市屬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後備人選,提出培養使用意見;負責上述部門正處級單位政工(人事)科長的考察審批工作;負責協助中央、省有關部門對中央、省駐岳企業的領導班子進行考察和管理,對領導班子的調整、配備和幹部職務任免等提出建議。
參與原來由市委任命,在企業退休的老同志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國有企業領導班子和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設的政策、規定和意見,研究探索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選人用人機制,提出加強宏觀指導的意見和建議。
負責了解掌握市直宣傳、科技、教育、衛生系統、國資委和市委管理的市屬國有企業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和民主生活會情況,並提出加強領導班子思想作風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9、公務員管理科
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全市公務員隊伍建設的規劃、協調和宏觀指導;研究起草公務員管理的政策規定,督促檢查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貫徹落實;組織指導全市黨委機關、人大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機關實施公務員法工作,群團機關和黨群系統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工作。
負責綜合管理市委各部委機關、市人大機關、市政協機關、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市委機關和市工商聯機關公務員(工作人員)以及市直群團機關和黨群系統有關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工作人員的考錄、考核、工資福利、交流、調配、培訓、退休、申訴控告、非領導職務設置等工作。
負責黨群系統未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招聘、考核、工資福利、退休、崗位設置等工作;負責指導和協調市直黨政機關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負責全市公務員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使用和管理。
10、幹部監督科(舉報中心)
負責全市組織部門幹部監督工作的綜合、協調和宏觀指導;對縣處級黨政領導幹部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進行監督;制訂或參與制訂有關幹部監督管理的制度、規定,提出加強對領導幹部監督和防止用人上不正之風的意見和建議。
負責對有關監督制度落實進行督查;受理縣處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選人用人方面問題的舉報;負責對全市組織人事部門舉報工作的綜合協調,指導全市組織系統「12380」舉報受理檢查工作;負責對上級機關和領導幹部交辦、轉辦的舉報件進行調查核實,提出處理意見;負責對批轉下級和有關部門的舉報件的督辦檢查。
負責對有關領導幹部進行函詢和誡勉談話。負責對《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暫行條例》、《組織人事幹部行為若干規范》、組織人事紀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督辦和直接辦理違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規定和組織人事紀律的案件。
督辦和直接辦理中組部、省委組織部和本部領導批辦的反映領導幹部重要問題的案件;對本市省委管理的幹部的黨籍、黨齡、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出生時間進行初審,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負責審理市管幹部和部分老同志的黨籍、黨齡、參加革命工作時間、出生時間以及其他歷史遺留問題,研究和制訂有關政策、規定並進行宏觀指導。
協調組織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負責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述職述廉等日常管理工作;負責辦理全市因公出國(境)人員的政治審查和審批工作。
11、幹部教育科
負責全市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宏觀管理,研究制訂全市幹部教育培訓的政策、規劃,協調、指導、檢查縣(市)區和市直單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組織協調省管、市管幹部和部分中青年幹部的培訓。
參與組織領導幹部理論學習的考試考核,協調考試考核成果的運用;負責組織領導幹部出國(境)培訓工作;組織和指導全市開展幹部自主選學、幹部在線學習;組織開展縣級黨校、行政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工作。
協調指導縣以上黨校、行政學校和其他幹部培訓機構的教育培訓計劃安排、教材編審等工作;加強幹部培訓基地師資隊伍建設;組織和指導幹部教育理論研究;承擔市委幹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
12、人才工作科
負責承擔全市人才隊伍建設宏觀管理的有關工作,研究制訂和參與制訂本市有關人才工作的政策、規定,調查研究人才情況,指導、協調、檢查人才工作;負責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宏觀指導。
負責建立和管理高層次人才信息庫,組織、指導專家開展活動;協調實施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直接聯系一批優秀企業家和各類高級專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的選拔和管理工作。
負責科技副縣(市)長的選拔和管理工作;牽頭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負責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13、幹部信息管理科
負責全市組織系統信息化建設、統籌規劃和組織實施;研究擬定全市組織系統幹部管理信息的建設規劃,指導全市組織系統信息網路建設;負責全市大組工網網路建設、網路管理和安全監控,承擔業務應用系統軟體開發工作。
負責全市幹部人事檔案、幹部統計的宏觀管理工作和業務指導;負責對本市省委管理的幹部的學歷學位進行初審,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負責審理市管幹部的學歷學位;承擔本部信息網路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負責本部信息化建設、辦公現代化建設的技術指導工作;管理市管幹部信息和檔案,並承擔有關信息服務工作。
14、政工科、機關黨委
負責部機關黨的建設、紀檢、思想政治工作、政治理論學習、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機關建設工作;負責部機關定點建設扶貧工作;負責部機關黨內表彰、黨內統計和黨費管理工作;領導機關工、青、婦等群眾組織;負責組群系統黨建工作和有關工作。
負責部機關各科室領導班子建設和幹部隊伍建設;負責考察部機關副主任科員以上幹部;審核辦理部機關幹部職工的職務任免、調整交流、學習培訓、獎勵懲處、工資待遇和退休等人事工作;負責部機關的機構編制、人員調入、幹部檔案、幹部統計、工資統計等工作;負責本部歸口管理單位正科級幹部的審批和備案工作。
15、黨員教育中心
研究提出全市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黨員教育工作的規劃並組織實施,對全市黨員教育工作的有關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負責全市黨員電化教育、遠程教育、手機信息系統等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督查檢查,承擔市級黨員教育平台的管理使用和服務保障工作。
承擔全市黨員集中性和經常性學習教育活動的有關具體事務,負責學習資料和教材的組織編寫;承擔岳陽紅星網網站的運行管理和安全維護工作;會同有關單位組織實施全市黨員教育培訓重點工程,指導全市黨員教育教學資源開發及教材建設。
承擔網路宣傳和輿情監控工作,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並協調省委組織部和外宣機構進行網路回應;配合市委組織部其他科室做好市管幹部的信息拍錄工作。
16、市委幹部狀態調研與問責處理辦公室
負責全市領導幹部、機關工作人員有錯無為問責工作的綜合協調和宏觀指導,制定或參與制定有錯無為問責工作的制度、規定;負責全市有錯無為問責工作的督查和督辦;就幹部履職情況進行專題調查研究,受理有關幹部不作為、緩作為、亂作為的投訴舉報,發現問題並及時查處。
(7)平泉市委網路安全委員會擴展閱讀:
天津市委組織部發布28名幹部任前公示
為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進一步擴大民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把幹部選好、選准,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及有關規定,現對市委研究擬提拔任用的28名同志進行任職前公示。
項文衛,男,漢族,1960年6月生,江蘇濱海人,198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8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高級審計師,現任天津市紀委、市監察委員會駐市委辦公廳紀檢監察組組長,擬任天津市委巡視組組長、正局級巡視專員。
康建茂,男,漢族,1962年9月生,河北深州人,198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擬提名為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院長人選,任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
鍾英華,男,漢族,1963年5月生,河北懷安人,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文學博士,教授,現任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擬任天津市市屬高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試用期一年)。
王洋,女,漢族,1979年10月生,吉林吉林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5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現任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綜合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擬提名為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人選。
李津俐,女,漢族,1965年6月生,山西翼城人,199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7月參加工作,在職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黨建工作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擬任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副局級,試用期一年)。
楊君毅,男,漢族,1970年11月生,天津市人,199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委宣傳部文化藝術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試用期一年)。
劉鴻瑋,男,回族,1960年8月生,山東煙台人,199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10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二級巡視員、辦公室(區縣工作指導處)主任(處長),擬任天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副部長(試用期一年)。
馬迎新,男,漢族,1969年2月生,河南通許人,199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2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監獄管理局黨委委員、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兼),擬任天津市監獄管理局政委(試用期一年)。
張同順,男,漢族,1962年9月生,河北武強人,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9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擬任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試用期一年)。
丁紅梅,女,漢族,1968年2月生,天津市人,1994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市委黨校研究生學歷,高級政工師,現任天津市供銷合作總社黨群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委員、常委,提名為天津市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副主任人選。
劉建彥,男,漢族,1964年1月生,天津市人,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10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幹部處(老幹部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試用期一年)、黨組成員。
周紅蕾,女,漢族,1970年11月生,北京市人,199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高級政工師,現任天津師范大學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黨校常務副校長(兼),擬任天津外國語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試用期一年)。
王罡,女,漢族,1975年2月生,天津市人,199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8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法學碩士,高級政工師,現任天津商業大學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黨校副校長(兼),擬任天津城建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試用期一年)。
徐興雲,男,漢族,1970年10月生,湖南津市人,199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學歷,歷史學碩士,現任天津市紀委監委駐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紀檢監察組副組長、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農學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解建申,男,漢族,1963年10月生,河北南和人,198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12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紀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機關黨委辦公室主任(兼)、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馬月輝,男,漢族,1972年1月生,河北石家莊人,1993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3月參加工作,在職大學學歷,現任天津市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正處級),擬任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邊柯柯,男,漢族,1982年1月生,浙江諸暨人,200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0年10月參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現任天津市委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大數據管理處處長、信息化發展處處長(兼),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主任(兼)(正處級),擬任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黨委委員、書記、主任(試用期一年)。
趙瑜,男,漢族,1964年10月生,天津市人,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黨委委員、書記(試用期一年)。
楊洪利,男,漢族,1965年12月生,天津市人,199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8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專、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主任,擬任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黨委委員、書記(試用期一年)。
劉堅,男,漢族,1970年5月生,天津市人,200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7年9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法律碩士,現任天津市河西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擬任天津中環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李樹桐,男,漢族,1964年11月生,天津市人,199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市委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委宣傳部政工職評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紡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劉澤紅,男,漢族,1968年11月生,天津市人,199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9月參加工作,市委黨校研究生學歷,高級政工師,現任天津市南開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擬任天津市醫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裴連軍,男,漢族,1973年6月生,河北清河人,199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學學歷,工商管理碩士,正高級工程師,現任天津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助理,津能投資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擬任天津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試用期一年)。
劉冬,女,漢族,1970年1月生,天津市人,199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紅橋區雙環邨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擬任天津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張雲鵬,男,漢族,1967年8月生,河南平輿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擬任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陳鈺,女,回族,1975年8月生,天津市人,200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9月參加工作,全日制大專、市委黨校研究生學歷,現任天津市和平區南市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擬任天津北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試用期一年)。
韓澤縣,男,漢族,1970年10月生,河北廣宗人,200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7月參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現任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行長、董事會秘書,擬任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試用期一年)。
王岩,男,漢族,1967年10月生,山西沁縣人,199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員,現任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擬任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試用期一年)。
Ⅷ 今天收到市委宣傳部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電話 讓我把網站的幾篇文章去掉 很詫異,他們有權利讓個人站長這么做
理論上沒有,但實際上有!
建議你嘗試著去溝通下吧,如果說官方真的不容許你那文章存在,而你又不肯刪除,可能會面臨關站的風險!
Ⅸ 平泉一中2004年的校長和教導主任是誰啊
平泉縣第一中學 是河北省示範性高中,省、市、縣三級重點中學。她創辦於1948年,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平泉縣平泉鎮西城社區(平泉一中西校區位於平泉鎮榮華社區)。校園佔地面積198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具有良好的人文地理優勢,是一所環境優雅的花園式學校。在多半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特別是跨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平泉一中在校長邵芳、書記黃立群的領導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造了的輝煌成績。
沿 革
平泉縣第一中學始稱「熱河省立第四中學」,建於1948年9月。校長劉占元。教職員3人,學生12人,校址在平泉縣城西第一完小(現平泉縣城西小學)。
1949年春,學校改名「熱河省立第二師范」,附設初中班。校址遷至平泉縣西上檯子原天主教堂內。1950年,改名「熱河省立平泉初級師范」。1955年8月,學校成為一所普通中學,定名為「熱河省平泉初級中學」。1956年9月,學校實行秋季招生,招收兩個高中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歸屬河北省承德專區管轄,改名為「河北省平泉縣中學」。
1958年春,平泉縣中學與平泉縣師范合並,高中部移至平泉師范。秋,兩所學校分開,高中回原址。9月,平泉縣機關中學並入平泉縣中學。1969年3月,平泉縣「五七」學校並入。1975年6月,學校更名為「平泉縣第一中學」,簡稱「平泉一中」。校名沿用至今。2006年初,購置了原承德民族師范專科學校平泉分校部分校園,為平泉一中西校區。
成 績
平泉一中曾有過輝煌的高考成績,1959年高考名列全專區第一。數學、語文、化學名列單科第一。數學全省列第12名。學校總成績在全省內部排列第32名。同年,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婁平來校視察。學校被定為省地縣三級重點中學。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注重教學管理,勇於探索教學改革,使跨入二十一世紀的平泉一中創造了建校以來高考成績的歷史輝煌,自1998年以來,取得了全承德市高考一次上線人數連續十年全市第一的優異成績。
1998年,省專一次上線235人,創恢復高考以來全市單一學校上線人數最高記錄,居承德市第一,其中有121人考入重點大學。
1999年,省專一次上線323人,率先在承德市突破300人大關,居承德市第一。朴淑瑜同學奪得承德市文科狀元,竇志成同學獲得承德市理科狀元。
2000年,本科一次上線369人,領先第二名76人,居承德市第一。劉寶山同學奪得承德市文科狀元,考入北京大學;王雪同學獲得承德市理科第二名,考入清華大學。
2001年,本科一次上線605人,超過第二名122人,超出第三名200人,再居承德市第一。楊寧寧同學奪得承德市理科狀元,考入清華大學。
2002年,本科一次上線1044人,率先在承德市突破千人大關,奪得「五連冠」。其中600分以上59人,比第二名多6人;重點上線207人,比第二名多65人;二批本科上線550人,比第二名多180人;三批本科上線1044人,比第二名多255人。
2003年,本科一次上線1317人,居承德市第一,比第二名多327人,其中重點上線257人,比第二名多84人;二批本科上線698人,比第二名多253人。
2004年,本科一次上線1604人,再居承德市第一,實現「七連冠」。其中重點上線191人,比第二名多49人;二批本科上線611人,比第二名多227人。李強同學以總分695分的高分名列河北省第八名,榮膺承德市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孫曉明同學以總分686分獲承德市理科第二名,被北京大學錄取。承德市理科前五名有平泉一中3人,文科前五名有平泉一中2人。同時理科綜合最高分,文科英語最高分也均出自平泉一中。
2005年,本科一次上線1969人,高考實現「八連冠」。其中重點上線217人,二批本科上線689人。李維同學以總分628分的高分名列承德市第三,被復旦大學錄取。同時應屆二批本科上線人數居全市各縣一中之首。
2006年高考,我校以二批本科596人的絕對優勢再次名列承德市第一,實現了「九連冠」。姜佳穎同學以總分621分的高分榮膺承德市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江騰祺同學以614分的高分獲承德市文科第二名,被浙江大學錄取;王振華同學以659分的高分獲承德市理科第二名,被北京大學錄取。承德市理科應屆前10名有我校6人,前20名有我校13人;文科應屆第一、第二名均出自我校。600分以上我校有55人,遙遙領先於承德市其它學校。有6 名同學獲平泉縣政府「精英學子獎」。
2007年高考,我校以二批本科以上上線698人的絕對優勢再次名列承德市第一,實現了「十連冠」。其中,600分以上84人,比2006年多29人,高居承德市榜首;一批本科上線262人,二批本科以上上線698人,三批本科以上上線1757人,創下承德市單一學校高考本科上線人數歷史最高記錄。同時,應、往屆二批本科以上上線人數均居承德市第一,再次實現了雙贏。
59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初高中畢業生。其中絕大多數學生都已成為國家有用的建設人才,有的已成為省、市級領導幹部,有的已經是軍隊的將軍,有許多成為教授、博士和專家,有許多成為卓有成績的企業家,有的成為外交官,不少人是各條戰線的先進模範。他們工作在祖國乃至世界各地,正在為國家的富強和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積極地貢獻。
狀 元
承德市魁星樓狀元碑上的狀元中,平泉一中就佔了7名。他們是:1997年的全市理科狀元焦軍來,1999年的全市文科狀元朴淑瑜,理科狀元竇志成,2000年的全市文科狀元劉寶山,2001年的全市理科狀元楊寧寧,2004年的全市理科狀元李強,2006年的市理科狀元姜佳穎。這些優秀的畢業生大都被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錄取。
師 資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在校教職工321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97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1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1人,市教學標兵14人。
榮 譽
2003年,通過省評估驗收,被命名為「河北省示範性高中」。學校還是西部教育顧問單位、國家級英語教育實驗基地、國家級三結合教育實驗基地、國家級「雙自主」改革實驗學校、國家級網路教育示範單位、空軍飛行員生源基地、河北省創新教育實驗學校、河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河北省文明示範校、河北省園林式單位、國防生生源基地、河北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園等,學校黨委連續十年被市委、縣委命名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的先進事跡和成功經驗,連續五年被《承德日報》進行專題報道,2004年,被《中國教育報》譽為「貧困山區發展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幟」,並受到前來視察的河北省教育廳主要領導的高度評價。
鑒於平泉一中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突出貢獻和辦學成績的突出,2004年1月,縣委縣政府把平泉一中與食用菌、山莊老酒確立為富民強縣的三大著名品牌,平泉縣科教興縣的第一品牌,並總結出了號召全縣人民學習的「一中精神」,即:愛崗敬業,團結協作,拼搏進取,創優爭先。
Ⅹ 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是事業編制還是行政編制啊
你這個好像是政府下屬的吧,如果是,那就是事業編制。
公d安內部也有類似的機構,不過那個屬於行政編制,是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