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網路教學中如何進行教學資源的搜集,篩選和應用
恰當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 ,我們老師在選擇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時出現了一些誤區:一、不少老師為了應付一些課堂評優或進行公開課,在教學上為了活躍課堂效果,營造比較好的課堂教學氣氛,濫用數字化教學資源。老師充分運用了聲音、視頻等資源。學生感受到了全方位的視聽享受,像看了一場大片。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性強。但是,學生缺乏自我思考的時間,只要感官的滿足,沒有思考的空間。課後學生感覺呢?課很好,有興趣,非常喜歡!學到了什麼?不知道啊。二、我們山區的學校,多媒體教室配備一般的學校只有一、兩個,很多老師都爭著嘗試,導致老師的教學連續性不不好,影響了整個教學設計。因為今天的課可能是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下一節課呢?其他老師要用多媒體教室,沒有辦法,又只能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了,學生更不容易適應。三、現在,我們教師剛剛開始接觸和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老師的經驗不足,有的為了某些原因要求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但是,在選擇合適的數字資源不是很熟練,選取的材料和教材內容,或是學生實際不相適應。起到了注重了形式,脫離了現實,沒有起到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應有的目標。四、師資力量不均衡,課件資源不能充分共享,導致同級同學科之間老師不同,他們教學方法選擇也不一樣。學生之間對不同的課任老師評價不一樣,對老師的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加大了學校的管理難度。五、許多老師認為自己的教學方法應該適應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告別粉筆加黑板的時代,老師的基本功越來越不扎實,特別是粉筆字,板字設計欠規范,給學生一個不好的示範作用。所以現在有人說,一部電腦,壞了一手好字。因此,我認為,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教學手段的選擇,應該合乎實際情況。在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的同時,應該更加重視傳統的教學模式,認清我們的現實環境,在熟練掌握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習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把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看成是錦上添花。
2.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 引言
在信息化的環境中,網路教學資源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加強,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真正實現了雙向互動、實時交互的遠程學習模式。而這個網路資源恰恰為學生培養自學能力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平台。那麼,如何有效地利用網路教學平台,激勵學生由被動、機械的學習狀態轉向主動學習方式,並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最終通過自己獨立分析、探索、實踐、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2 利用網路資源,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
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後,就會發現學習方法和中學有明顯的不同。在中學,學生習慣被動地聽課、記筆記,教師規定了學什麼,怎麼學,並為學生安排好了學習時間和空間;而進入大學後,很多時間由學生自己自由支配。然而,如何利用這些時間就成了問題。為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知道如何學才能達到目標,我們可以利用網路資源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台,創設一個新的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學生的地位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
首先,組織學生交流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心得體會,讓學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知道如何掌握學習方法。
然後,通過網路教學平台查找與課上內容的相關學習資料,下載課後作業,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網上自測,與老師和同學交流等等(這個過程完全由學生主動完成)。
最後,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同時,指定學習計劃並加以實施,再向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通過上述活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相應增強,使學生改變傳統的將知識學會,轉變為怎麼學,主動利用網路信息資源,進行自主閱讀、自主學習。然而,教師在培養學生對網路產生興趣的同時,需加強引導,不能讓學生脫離教師而單純與機器交互學習,我們要擔當起管理者、監督者與咨詢者的角色。只有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育教學質量才有希望提高,也才能充分體現網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真正意義。
3 利用網路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手段進行自主學習,是一種十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第一,網路教學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為學生創造一個個性化、智能化的遠程學習環境。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多媒體網路方面的基礎知識,例如:如何使用瀏覽器和搜索引擎更快捷查找到有效信息,如何上傳下載文件,如何在博客論壇發帖留言,怎樣收發電子郵件。只有掌握這些知識,才能為學生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教師要將自己的課件、教案、試題庫上傳到網上,並發布課程信息;而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在課下自主預習、復習、完成作業、網上自測、考試、與老師或同學交流。
第三,學生可以通過網路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己喜愛的、有用的內容去學。如《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師編輯一些課後型和提高型的辦公案例上傳到網路教學平台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選擇簡單的、或是有一定難度的文件來編輯,從而體現出學生們各自獨特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探討自主學習的條件,根據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重點和難點,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了解網路學習的形式和可供開發的學習資源。
第五,發揮「網上論壇」欄目的主導作用,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提供和諧的氣氛。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大家把自己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提出來,在平台上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第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平時上課時,教師要多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的優勢,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讓學生上網搜索素材參與活動製作:製作課件、個人主頁,編輯論文、個人簡歷、賀卡、票據、介紹信、邀請函等,也可以直接在網上搜索相關模板製作,最終把一些優秀作品發布到網上。這樣一來,學生利用網路資源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拓展。在實踐中,既能開闊眼界,又能鍛煉動手動腦的能力,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也提高了。
4 通過網路自主學習的問題所在
通過網路進行教學,對於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拓展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一定的幫助。但是網路只可作為日常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第一,盡管網路資源可以讓學生視野更加寬闊,有利於提高學生成績。但因學生個體的差異、班風的不同都確定不了學生學習的時間,老師很難量化學生的學時數,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二,組織學生在網路上學習,教師需要提前從網上搜集整理相關材料,上傳下載學習內容信息等等,這大大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同時,網上資源的下載列印也增加了學生的經濟負擔。
因此,網路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多大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通過網路改進學習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5 結論
總之,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合理運用網路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有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使他們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探求知識的方法,具備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核心作用,能夠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 如何有效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
1.運用多媒體的聲像效果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在每節課的開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形、圖像的翻滾、閃爍、定格及色彩變化、聲響效果更能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由被動到主動,輕松愉快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多媒體教學的顯著特點。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畫面的不斷切換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學生的情緒一般說來始終處於一種亢奮狀態,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多媒體教學人機交互的特點為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2.圖形直觀、動態,便於學生理解
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想像力,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利用計算機進行課堂演示,通過精心設計的動畫、插圖和音頻等,可以使抽象深奧的詞語以簡單明了、直觀的形式出現,縮短了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幫助學生思考知識間的聯系,促進新的認知結構的形成。計算機的動態變化可以將具體與抽象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由形象的認識提高為抽象的概括,這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4. 如何有效地運用教育網路資源學習語文
一、深刻認識網路課程資源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學生對網路世界是極其感興趣的,而網路資源也是極其豐富的,如果將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網路課程資源會給中學生帶來無窮的益處。普通的中學生學習知識只能夠局限於自己的學校和一些課外書籍,傳授知識的老師始終只有幾個。網路課程資源共享,它就像一個聚寶盆,可以從中最快地查找學習資料,可以學會更多課堂外的知識,並靈活地運用課內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中學生的創造力。網路課程資源還可以超越時空和經濟的制約,在網上接受老師的教育,有什麼問題,也盡可以隨時請求老師的指導。學生在利用網路課程資源進行自學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選擇學習內容,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學習的順序和進度。利用網路課程資源,學生就可以在網上進行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習題指導……這些資源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二、 正確把握網路課程資源特點
網路課程資源的全面性、多樣性及易操作性使語文教學不再拘泥於課本,拘泥於教參,而是面向社會的「大語文」,由此及彼、以點帶面的擴散性思維是其突出的特點。豐富的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閱讀對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重點,有選擇地進行閱讀,有利於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培養與發揮,可以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拓寬了「大語文」教育的天地。不難發現,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利用網路課程資源開展語文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學習理念,已經為大多數專家、學者、教師和學生認同。
三、合理使用網路課程資源
網路課程資源的使用給我們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延伸空間。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當以課堂教學為主,網路課程資源為輔,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的思想指導下,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研究,來豐富教育教學活動,使我們的學習更加有效。
1.利用網路課程資源讓語文預習更高效
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課文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葉聖陶先生曾對預習做過這樣精闢的論述,他說:「預習的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應取什麼方法,認定哪一些著眼點,教師自當測知他們所不及,給他們指點,只是實際下手得讓他們自己動天君。因為他們將來讀書必須自己動天君。」由此可見,預習決非一般意義上的通讀和瀏覽,而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它需要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課文,去開展觀察、識記、聯想、想像、辨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動,去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預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在已獲得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指導下,利用各種學習條件和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要「運用自己的心力,去嘗試了解」新的學習對象。
在學習課文《恐龍無處不在》之前,我在字詞、朗讀等基本預習的基礎上,向學生新增了幾點預習要求:(1)你知道哪些關於恐龍滅絕的說法?收集一下吧;(2)觀看恐龍的圖片;(3)你了解到的恐龍是什麼樣的?這些有吸引力的問題讓學生迫不及待地上網搜索,並將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整理,上課時,大家都忍不住興奮地與老師同學交流、分享。思維很活躍,發言也很踴躍。恐龍在孩子們眼裡變得不再神秘,恐龍的那些未知的奧秘激起了他們更強烈的探索慾望。就這樣,使得原本一篇枯燥深奧的科普課文變得淺顯易懂,生趣盎然。
利用網路課程資源能讓語文預習更扎實、高效。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進行預習,可以把學生的學習推到了一個全新的求知領域,學生通過自奮其力,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課時學生便會拿自己的理解與教師的「講」相印證,這便會使學生經歷一連串的心理感受,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當他們「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決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
在引導學生預習中,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中的課件,觀看課文動畫,聆聽課文朗讀。精美的動畫,感情的范讀,立馬便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提起來了,對學生的自學無疑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同時,在「資料庫」中還有許許多多色彩紛呈的圖片、淺顯易懂的文字以及充滿動感的動畫以及相關網站。學生可根據內容確定瀏覽主題。如《月亮上的足跡》一課,網路資源里有大量介紹月亮的資料,還有許多月球的圖片,學生一點擊進去,就看見了各種美麗的月球圖片,心情激動,興高采烈。網路資源向學生呈現了豐富多採的教學信息,營造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縮短學生的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凡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可見,利用網路資源,有效地啟動了學生進一步求知的內因,從而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學得更積極、更主動、更有效,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利用網路課程資源,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圖書、雜志、電視等媒介雖含有豐富的信息資料,但都不及網路的容量,也比不上其更新速度,利用網路資源搜集處理信息,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既學會搜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又培養搜集資料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我教會學生去搜集、整理和使用資料。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查閱網路課程資源,課堂上交流,實現資源的共享。語文的學習本身就是閱讀、積累、交流、表達的過程,誰能佔有豐富的資源,誰就能獲取語文學習的優勢,久而久之,嘗到了資源的甜頭,自然就會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從而將一本不厚的教材讀厚、讀深。
如:在教《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和《神奇的克隆》這兩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花、克隆技術等,課前我讓學生從網上搜索資料,認識有關花的顏色與克隆技術的神奇之處。學生們都很感興趣也很好奇,所以都積極參與。課堂上讓搜索到資料的學生介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給同學聽。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在無形之中就學會了課文。通過搜索資料認識陌生的東西,學生學起來容易老師也教得輕松,這就是利用網路資源的好處。
3.利用網路課程資源,擴大課文信息量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教材編寫建議,選入教材的課文應「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古今中外,許多優秀作品能夠跨越時空,具有永久的魅力。可是,因為這些優秀作品內容有的距離學生太遠,不能讓學生們很容易地領悟,而豐富的網路資源,可以重現悠久的歷史,可以凝聚燦爛的文化。利用計算機網路這個時代的平台,在閱讀「時差」較大的優秀作品之前可以獲取盡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
如《雲南的歌會》這篇抒情散文描寫了我國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游戲傳情的生活情景,蘊含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對於學生來說,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民族風情與他們相距甚遠,僅僅依靠課本插圖和課文內容,是無法讓讓他們了解和體會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點的。所以,上《雲南的歌會》這一課之前,我先布置孩子們預習,利用網路資源,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我國共有多少個少數民族,他們各自的服飾穿戴、民俗風情、音樂舞蹈、民族語言等有什麼特點。孩子們通過查閱之後,獲取了大量相關信息,有的甚至還饒有興趣地做成了一張民族風情展的小報。這樣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再局限於課本上的那一點點東西,而是獲取了更廣闊的知識空間。
可見,多媒體網路便捷的搜索方法和豐富的信息,擴大了課文內容上的信息量,不但使學生學得趣味盎然,而且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5. 如何有效使用網路教育資源進行教學
1.正確認識網路教育資源的價值
我們一直以來對網路教育資源的價值認識有一個誤區,認為只有出版的教學資源才是最好,殊不知出版的教學資源就是過時的教學資源,一般來講出版有近一個月的周期,等用戶拿到出版的教學參考書的時候很多都已經過時了;而網路教育資源通過網路第一時間將信息發布,讓您有效的把握了信息,這樣我們就能夠有效的把握最新信息,提升我們信息價值。
2.如何使用網路教育資源
運用網路教育資源不能簡單的照搬,完全照搬不是使用網路教育資源的方法(傳統的紙質出版物就是按照別人的思路去做的),使用網路教育資源我們就要根據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學習別的先進學校資源的設計思路,對資料進行改進,這樣就能讓資源與自己的學生相適應。
3.運用網路教學資源是後發學校趕超先進學校的有效方式
網路教學資源的運用讓所有的學校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學校之間的比拼再也不是靠信息制勝,而是靠如何運用資源來促進教學,因為後進學校趕超先進學校提供了一個機會。
網路教育資源給學校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只要運用恰當就能有效的推動教學的發展,能夠讓我們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6. 如何應用多媒體信息資源系統開展多媒體網路教學
�苟嗝教褰萄�峁┝宋鎦駛�。�匝���行牡畝嗝教褰萄Щ肪承緯桑�嗝教褰萄д�謚鴆揭�蟶釗搿N�爍�玫賾τ枚嗝教逍畔⒆試聰低晨�苟嗝教逋�緗萄В�頤僑銜�χ饕�ヒ韻濾南罟ぷ鰲� 1、正確理解「多媒體網路教學」的含義 隨著多媒體硬體與軟體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出現,使多媒體的概念出現了質的飛躍。多媒體計算機能同時抓取、操作、存儲、編輯和呈現圖形、文字、影象、動畫、聲音等多種媒介信息,能夠把普通電腦、電視機、錄象機、錄音機、、幻燈機、傳真機等功能綜合一體,不僅極易控制,而且產生了更新的功能(如交互性、人工智慧、網路通信、資源共享等)。因此,多媒體網路教學是一種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與學的理論作指導,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依靠教育信息資源、運用系統方法,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設計,從而獲得有效(或優化)的教學效果的現代化的教學。其中理論指導是統帥,教育技術、教育資源、系統方法是基礎,教學設計是關鍵,最優化教學效果是目的。 多媒體教學的理論基礎是教學設計相關理論,如加涅的認知學習理論,教育傳播理論、系統科學方法論、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教學組織與展開理論、教學表達與評價理論等。 多媒體網路教學必須與傳統教學相結合,要注重各種現代教學手段、模式的綜合運用,不能偏廢。只有注意把「常規媒體手段」與「先進媒體手段」相結合,才能取得最大效益。 2、教師適應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 教師適應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主要體現在:一是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和適應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要求教師必須有現代的教育觀念,諸如開放的教育觀念、多樣化的教育觀念、民主化的教育觀念、創造教育的觀念等。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實施,學校教育信息環境將逐步完善,教育資源將更加豐富,在教育信息化的環境中,學生可以自主地通過各種途徑,以各種方式進行學習,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需要學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轉變為對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轉變為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更高的信息能力和綜合素質。二是教師要注重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與培訓。在多媒體網路教學環境下,以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的備課、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根據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需要應用網路,應用多媒體信息資源系統,廣泛收集各種與之相關的學習資源和素材(文本、圖片、圖象、聲音、視頻、動畫、模型等),並根據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技術進行教學設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簡單的多媒體教材製作技術以及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正確使用。 3、多媒體網路教學應注重教學設計 多媒體網路教學必將涉及許多具體的技術和機器在教學中的應用,它使得一些人往往以技術論、機器論的觀點來認識多媒體網路教學,認為多媒體網路教學就是以機器代替教師講課,代替教師寫板書,就是以電子教材代替文字教材……,並以代替性、省力性、順利性、效率性等作為評價標准。多媒體網路教學可以達到以上效果,但僅僅以技術論、機器論的觀點來認識、理解多媒體網路教學,必將使多媒體網路教學走向歧途。以技術論、機器論開發的教學軟體、編寫的電子教案、組織的教學,學生形象地稱之為「機器灌」、「電灌」。這種「機器灌」、「電灌」比教師灌更有害。多媒體網路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更注重教學設計。 3.1 多媒體網路教學(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的教學設計沒有本質的區別,必須把教學目的的實現放在首位,根據教學目的設計教學內容,再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育技術和教學條件設計教學模式。由於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及教學媒體等要素的相互聯系及組織結構,所以,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內容應包括教師主導活動設計、學生參與活動設計、教學內容知識結構的設計、教學媒體運用方法的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3.2 不同的學習類型有不同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可概括為示範型、邏輯歸納型、邏輯演繹型、探究發現型、練習型和控制型六種類型。示範型模式適用技能的學習;媒體作用是提供給學生示範模仿的標准行為模式,如語言、動作、書寫、操作等規范行為;教師指出標准規范行為的要點、程序、組織學生模仿,糾正錯誤;學生掌握要領,模仿練習。邏輯歸納型模式適用事實概念的學習;媒體作用是提供若干有關科學的現象、形態、結構、文獻、史料等客觀事實,或提供有關情景,以便建立共同經驗,形成表象;教師藉助事實、情景進行概括歸納,顯示事物的特徵,建立概念;學生觀察事實、現象,認識事物特徵,識記事實,理解概念。邏輯演繹型模式適用原理的學習;媒體作用是提供某一典型的事物運行、成長、發展的完整過程;教師藉助典型事例,揭示事物發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並以次通過演繹推理或類比的方法,使學生知識遷移;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原因,探究規律,理解原理,推廣應用。探究發現型模式適用概念、原理和問題解決的學習;媒體作用是提供某一事物的典型現象或過程並利用文字或語言設置疑點或問題,供思考、探究;教師組織學生觀察、設疑,引導思考,激發爭辯,總結概括;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參與爭辯,探究原因,分析特徵,尋找規律。練習型模式適用事實、概念、原理的學習;媒體作用是提供某種可觀察的事物、現象或過程資料;教師教師組織學生細心觀察,向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元號、動作來描述被觀察對象,以加深對概念或原理的理解;學生認真觀察,抓住特徵,運用語言文字元號、動作描述被觀察對象。控制型模式適用教學、實驗、藝術、體育技能的學習;媒體記錄並及時再現學生實踐活動的情景,以供分析、評價;教師分解技能的基本要素,組織學生按要求進行實踐,提出評價實踐水平的標准;學生根據要求,參與實踐,觀察實踐過程的記錄資料,自我分析,自我評價,改正錯誤。 4、加快多媒體信息資源的建設 多媒體信息資源是用於多媒體網路教學的各種教學資源。與多媒體網路教學的硬體環境相比,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更為直接的作用。目前,由於網上教學資源,特別是多媒體教學資源貧乏,各種電教教材、素材短缺,教師要耗費大量時間用於收集、整理各種教學資源,沒有把主要精力用於教學設計,致使多媒體網路教學大都停留在電子教案的形式,出現前面提到的「機器灌」、「電灌」的現象,這恐怕是主要原因之一。應此,加快多媒體信息資源建設是深入開展多媒體教學的前提。多媒體信息資源建設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作,應納入學院現代化教學建設的規劃,有計劃、有組織、有重點地分期、分批進行建設。我們認為,目前學校多媒體信息資源建設應注意以下幾點: 4.1、學校教學資源通常可分為公共教學資源和學科教學資源兩大類,公共資源由教育技術中心為主建設,學科資源由各學科、教研室為主建設。 4.2、學科資源建設應立足於課程教學資源需要和適應網路、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既圍繞課程現有內容,又兼顧學科發展;既注重理論知識傳授,又強調能力素質培養;既突出學校內部教學,又考慮遠程教育;既針對課堂教學,又滿足學生自學。因此,學科資源建設可以建成學科綜合網站(課程綜合網站)的形式,欄目可根據學科特點設置。 4.3、教師備課所需的學科(課程)素材(文本、圖片圖象、聲音、視頻、動畫、模型等)的建設,內容要系統、豐富,素材使用要方便,建議製作成積件的形式。 4.4、資源建設應該是專業製作(由教育技術中心為主)和普及製作(由各學科、教研室為主)相結合,自製與購置相結合。學校的多媒體信息資源要統一購置,由多媒體信息資源系統統一管理,實現多媒體信息資源共享。 5、結束語 學科教師應用「多媒體信息資源系統」開展多媒體教學,除了上述幾點外,建設方便、快捷、實用的多媒體教學備課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這樣,廣大教師在多媒體教學備課中,才不會將大量時間用於媒體製作,而可集中精力進行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
7. 教師如何利用網路資源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質量
我們認識到:遠程教育設備閑置在那兒,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城鄉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縮小差距,彌補農村師資力量的不足,提高農村教學質量,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快推進遠程教育資源應用步伐。於是,我們樹立了「用壞設備」的思想,「砸開」緊閉的「門鎖」,讓師生進出自由。我們以遠程教育工程應用為載體,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了遠程教育應用工作計劃,定期培訓,加強教育技術學習,明確教師運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教學任務。我們建立了實施遠程教育應用獎懲制度,通過以學促教、以教促學,逐步地把遠程教育資源應用到教學實際中來。通過近年來的努力,學校中青年教師基本掌握了遠程教育資源獲取、整合和應用方法,學校能夠真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增加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趣味性,增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隨著教師的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手段不斷得到普及,越來越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
二、敞開圖書室的大門,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更是人們的重要學習手段和途徑。只有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並會學習、善於學習,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學校一線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圖書室的重要任務之一。圖書室應該著力於發揮自身的優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每學年開始,班主任要為各班學生上好一節「利用圖書室」課,向學生介紹本校圖書室的基本情況及變化,如藏書規模、分類設置、借書還書手續和閱覽室規章制度等,並組織學生實地參觀,教會學生如何利用圖書室,使他們能在書庫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讀物,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籍。要教給學生科學的讀書方法。
老師可以利用一些課余時間,指導學生的讀書方法,交流閱讀收獲,提高讀書興趣;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育教學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怎樣選書、怎樣讀書、怎樣做讀書筆記、怎樣記憶等方法。講解讀書方法時,要求具體指導讀一本書或一類書,根據不同體裁的讀物教給不同的讀書方法。要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在借閱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文明現象,主要表現在對圖書亂丟亂放、亂塗亂劃、久借不還以及大聲喧嘩、不講衛生等。針對這種情況,圖書管理員應耐心做好教育工作,及時制止,用制度去規范學生的借閱行為。每學期,圖書室可根據借閱情況記載,評比優秀小讀者和優秀讀書集體,樹立榜樣,從而在讀者群體中逐步形成以文明閱覽為榮、不講閱讀道德為恥的讀書風氣。
8. 如何開發優質網路教學資源以提高其利用率
一、網路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優勢
校園網路教學所需的基礎設施其實並不龐大,它包括一個擁有人、空間以及工具、設備等教學資源在內的校園環境,它可以讓我們通過多媒體、電子議事板甚至E-mail和WEB服務等方式發送教育方面有價值的信息。這種教育方式的價值是通過對同步非同步學習、校內和遠程學習以及時空結合等方式來體現的。在具體網路教學中其資源的利用率與傳統教學相比有很大提高,可表現為:
1.網路教學則是網狀結構,同一教學內容,網路學校可以提供多種講授方法、講授順序、學生能夠自己嘗試不同的學習路徑來達到相同的學習結果,這在重點難點知識的掌握上尤其重要。
2.網路教學能利用豐富的圖形、圖像、聲音、語音、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協同作用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可視化,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給學生予多種感官刺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3.網路教育的成本不會因為規模的擴大而大規模的擴大,一個優秀教師在網路學校教育中能夠為數以萬計(理論上沒有限制)的學生服務。
二、制約網路教學資源利用與開發的因素
新興的網路教學不僅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而且是一個需要大量的資金與技術投入的行業。在網路教學的普及和飛速發展中,網路教學中資源利用與開發也存在著若干制約因素:
1.內容簡單,現在的網路學校的優越性為同步教學。而其內容,不少是教學參考書內容的照搬或是教師教案,真正為網路教學而設計的超媒體、互動式、智能化學習內容少之又少。
2.理論匱乏,由於網路是一個新事物,網上教學更是嶄新的事業,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坦率地說,目前對網上教學既沒有網上教育理論,也沒有網上教學方法。因而現在網路教學內容多是以課堂教學為模板的順序式教學來呈現的,這並不符合網路教學的特點,相反還抹殺了網路教學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