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安全與網路道德的思考 (20) 2007-5-21 10:28: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7-5-21/71901.html
Internet安全問題,是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據有關方面的了解,2001年的愛蟲病毒與2002年的Code red蠕蟲在若干小時之內傳染了幾十萬台主機,每次造成10億美元左右的損失。有一份調查報告談到,截止2002年10月,有88%的網站承認,它們中間有90%已經安裝了防火牆和入侵監測等安全設備。但最後一年內有88%受到病毒傳染,而有關網路的研究表明,Internet具有free scale的性
2,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的探討 (1128) 2006-5-21 11:13: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5-21/69759.html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的探討� 彭傑� (廣東省司法警察學校廣州510430)� �� 摘 要 分析了目前網路上的安全問題,說明了有關信息安全技術在保證信息安全中的作用,從而提出了構築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的5層體系結構。� 關鍵詞 網路安全 防火牆 加密 安全體系結
3, 設計電力企業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83) 2006-5-11 22:02: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5-11/69691.html
設計電力企業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羅 濤 (四川省電力公司,四川成都 610021) 摘 要:通過對安全防護體系、安全策略體系、安全管理體系三個方面,對電力信息網路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形成相應的電力信息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關鍵詞:電力信息網路;安全防護;安全策略;安全管理 信息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電力信息系統的不斷投入,為電力企業帶來了成本降
4, 一個網路安全的電子商務IC卡系統模型 (378) 2006-4-18 20:29: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8/69192.html
一個網路安全的電子商務IC卡系統模型楊觀懂,陳添丁 (杭州商學院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310035)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建立一個網路商務的安全交易環境,就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智能IC卡為基礎,採用密碼學原理,以公鑰密碼系統及私鑰密碼系統來達成網路交易系統的不可否認性、可鑒別性、完整性、隱密性等安全功能。&nb
5, 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網路安全模型的研究 (169) 2006-4-18 20:02: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8/69134.html
現代電子技術 2006年第2期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網路安全模型的研究李錦偉關鍵詞: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網路;安全模型;防範體系(以下文章為圖片形式,如看不清,可點擊右鍵屬性下載放大查閱)
6, 校園網路安全初探 (129) 2006-4-17 9:36: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7/69016.html
[內容摘要] 網路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結合筆者在網路管理的一些經驗體會,從密碼安全、系統安全、共享目錄安全和木馬防範方面,對校園網的安全談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供大家參考。[關鍵詞] 網路 安全 黑客隨"校校通"工程的深入開展,許多學校都建立了校園網路並投入使用,這無疑對加快信息處理,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勞動強度,實現資源共享都起到無法估量的作用。但在積極發展辦公自動化、實現資源共享的同
7, 淺析網路安全技術(二) (153) 2006-4-16 23:19: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6/69001.html
摘要:文中論述了防火牆部署原則,並從防火牆部署的位置詳細闡述了防火牆的選擇標准。並就信息交換加密技術的分類及RSA演算法作以分析,針對PKI技術這一信息安全核心技術,論述了其安全體系的構成。 關鍵詞:網路安全 防火牆 PKI技術 1.概述 網路防火牆技術的作為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之間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最先受到人們重視的網路安全技術,就其產品的主流趨勢而言,大多數代理伺服器(也稱應用網關)也集成了包濾
8, 淺析網路安全技術(一) (184) 2006-4-16 23:18: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6-4-16/69000.html
摘要:文中就信息網路安全內涵發生的根本變化,闡述我國發展民族信息安全體系的重要性及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網路安全體系的必要性。論述了網路防火牆安全技術的分類及其主要技術特徵。 關鍵詞:網路安全 防火牆 技術特徵 1.概述 21世紀全世界的計算機都將通過Internet聯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內涵也就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它不僅從一般性的防衛變成了一種非常普通的防範,而且還從一種專門的領域變成了無處不在。當人類步
9, 網路安全立法滯後與前瞻——從「呂科」事件談起 (9) 2005-3-6 22:54: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5-3-6/46705.html
沈木珠 人稱巴蜀「網路天才」的呂科,因在河南北網信息工程公司AWE網路程序中安置邏輯炸彈及擅自取走原程序代碼,而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被羈押46天後釋放。這是因為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二百七十六條規定及我國《計算機安全保護條例》(下簡稱《條例》)的規定,均不能適用呂科的這一特定行為,即按現行法律,呂科所為並不構成刑事犯罪;按現行法規,呂科的「破壞」也未達到受懲處的後果。其安置邏輯炸彈雖可導致北
10, 信息網路安全的法律保障 (16) 2005-10-31 23:01:00
http://www.5jx.com.cn/content/2005-10-31/19240.html
法律是信息網路安全的制度保障。離開了法律這一強制性規范體系,信息網路安全技術和營理人員的行為,都失去了約束。即使有再完善的技術和管理的手段,都是不可靠的。同樣沒有安全缺陷的網路系統。即使相當完善的安全機制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非法攻擊和網路犯罪行為。信息網路安全法律。告訴人們哪些網路行為不可為,如果實施了違法行為就要承擔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還承擔刑事責任。一方面。它是一
http://5jx.com.cn/,這個網站里有很多這方面的論文,你可以綜合一下的。
2. 網路安全技術論文
看這幾個網路安全論文:
計算機網路安全研究
區域網的安全控制與病毒防治策略
網路攻擊之研究和檢測
關於計算機網路可靠性優化技術的探析
……
綜合一下這些論文就是你要的東西了。
3.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出現的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從網路運行和管理者角度說,他們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陷門」、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非法佔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脅,制止和防禦網路黑客的攻擊。對安全保密部門來說,他們希望對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進行過濾和防堵,避免機要信息泄露,避免對社會產生危害,對國家造成巨大損失。從社會教育和意識形態角度來講,網路上不健康的內容,會對社會的穩定和人類的發展造成阻礙,必須對其進行控制。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連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路的物理安全、網路拓撲結構安全、網路系統安全、應用系統安全和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因此計算機安全問題,應該象每家每戶的防火防盜問題一樣,做到防範於未然。甚至不會想到你自己也會成為目標的時候,威脅就已經出現了,一旦發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極大的損失。
物理安全分析
網路的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在校園網工程建設中,由於網路系統屬於弱電工程,耐壓值很低。因此,在網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優先考慮保護人和網路設備不受電、火災和雷擊的侵害;考慮布線系統與照明電線、動力電線、通信線路、暖氣管道及冷熱空氣管道之間的距離;考慮布線系統和絕緣線、裸體線以及接地與焊接的安全;必須建設防雷系統,防雷系統不僅考慮建築物防雷,還必須考慮計算機及其他弱電耐壓設備的防雷。總體來說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設備被盜、被毀;電磁干擾;線路截獲;高可用性的硬體;雙機多冗餘的設計;機房環境及報警系統、安全意識等,因此要盡量避免網路的物理安全風險。
網路結構的安全分析
網路拓撲結構設計也直接影響到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內部網路進行通信時,內部網路的機器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同時也影響在同一網路上的許多其他系統。透過網路傳播,還會影響到連上Internet/Intrant的其他的網路;影響所及,還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領域。因此,我們在設計時有必要將公開伺服器(WEB、DNS、EMAIL等)和外網及內部其它業務網路進行必要的隔離,避免網路結構信息外泄;同時還要對外網的服務請求加以過濾,只允許正常通信的數據包到達相應主機,其它的請求服務在到達主機之前就應該遭到拒絕。
系統的安全分析
所謂系統的安全是指整個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硬體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目前恐怕沒有絕對安全的操作系統可以選擇,無論是Microsfot 的Windows NT或者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統,其開發廠商必然有其Back-Door。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沒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統。不同的用戶應從不同的方面對其網路作詳盡的分析,選擇安全性盡可能高的操作系統。因此不但要選用盡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統和硬體平台,並對操作系統進行安全配置。而且,必須加強登錄過程的認證(特別是在到達伺服器主機之前的認證),確保用戶的合法性;其次應該嚴格限制登錄者的操作許可權,將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應用系統的安全分析
應用系統的安全跟具體的應用有關,它涉及面廣。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
應用的安全涉及方面很多,以目前Internet上應用最為廣泛的E-mail系統來說,其解決方案有sendmail、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Software.Com Post.Office、Lotus Notes、Exchange Server、SUN CIMS等不下二十多種。其安全手段涉及LDAP、DES、RSA等各種方式。應用系統是不斷發展且應用類型是不斷增加的。在應用系統的安全性上,主要考慮盡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統平台,而且通過專業的安全工具不斷發現漏洞,修補漏洞,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應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機密信息泄露、未經授權的訪問、 破壞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壞系統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網路系統中,涉及到很多機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竊取或破壞,它的經濟、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因此,對用戶使用計算機必須進行身份認證,對於重要信息的通訊必須授權,傳輸必須加密。採用多層次的訪問控制與許可權控制手段,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採用加密技術,保證網上傳輸的信息(包括管理員口令與帳戶、上傳信息等)的機密性與完整性。
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管理相結合。保障網路的安全運行,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擴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網路便成為了首要任務。一旦上述的安全隱患成為事實,所造成的對整個網路的損失都是難以估計的。因此,網路的安全建設是校園網建設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4. 關於網路信息處理和信息安全應用的一篇論文
熱心相助
開題報告參考模板
XXXXXX學院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手機無線聯網安全技術及應用研究
學 院 電子信息學院
專 業 網路工程
班 級 BX0907
學 號 12
姓 名 XXX
指導教師 XXX
定稿日期: 2013 年 01 月 18 日
手機無線聯網安全技術及應用研究
摘要:從第一台計算機發明到現在短短的幾十年內,計算機和網路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電腦上網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人們不在局限於通過網線接入網路,出現了各種無線網路。但隨著手機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手機來接入網路瀏覽網頁,聊天,下載各種需要的事物等等。
但是手機網路就如同計算機網路一樣不是一個很成熟的,其中有著各種漏洞,黑客可以通過相關的漏洞來進行對手機用戶的攻擊。很多人通過手機下載各種java程序,而java程序中可能包含著木馬病毒等等不利於手機用戶的東西。
本文重點進行手機上網安全,手機病毒的危害,黑客攻擊手機的方法手段,以及對應的預防措施等等
關鍵詞:手機上網,網路安全,手機病毒,防範措施。
1 文獻綜述
隨著手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接入互聯網輕松獲得大量的信息已成為未來手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隨著配備Java功能的i模式手機登場,手機接入互聯網更為便捷,勢必會因此增加手機感染病毒的機會。由於通過網路直接對WAP手機進行攻擊比對GSM手機進行攻擊更加簡便易行,WAP手機已經成為電腦黑客攻擊的重要對象。
黑客對手機進行攻擊,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攻擊WAP伺服器,使WAP手機無法接收正常信息;二是攻擊和控制「網關」,向手機發送垃圾信息(嚴格地說,以上兩種手機病毒還屬於電腦病毒,不會破壞手機本身);三是直接攻擊手機本身,使手機無法提供服務。新一代的WAP手機由於其功能的多元化,因此病毒帶來的災害也會更大。侵襲WAP手機的病毒可能會自動啟動電話錄音功能、自動撥打電話、刪除手機上的檔案內容,甚至會製造出金額龐大的電話賬單。
手機上網:WAP無線應用協議是一個開放式的標准協議,可以把網路上的信息傳送到行動電話貨其他無線通訊終端上。WAP是由多家通信業巨頭統一制定的,它使用一種類似於HTML的標記式語言WML,並可通過WAP Gateway直接訪問一般的網頁。通過WAP,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無線通訊終端來獲取互聯網上的即時信息或公司網站的資料,真正實現無線上網。CMWAP多用於WAP開頭的網站為主。CMNET可以瀏覽WWW網站。手機上網(WAP)是移動互聯網的一種體現形式。是傳統電腦上網的延伸和補充。通過WAP,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無線終端來獲取互聯網上的即時信息貨公司網站的資料,真正實現無線上網。
手機病毒:手機病毒是一種具有破壞性,傳染性的手機程序。可以通過發送彩信、簡訊,瀏覽網站,下載鈴聲,藍牙等方式傳播,會導致用戶手機關機、死機、向外發送垃圾郵件泄露個人信息、自動撥打電話、發簡訊彩信等進行惡意扣費,甚至會損毀晶元、SIM卡等硬體,導致手機用戶無法正常使用手機。史上最早的手機病毒於2000年被發現,在當時手機公司Movistar大量收到名為「Timofonica」的騷擾簡訊,該病毒由西班牙電信公司 「Telefonica」的移動系統向系統內的手機用戶發送垃圾簡訊。此病毒僅僅被稱作為簡訊炸彈。真正意義上的手機病毒直到2004年6月才出現,為一種名為「Cabir」蠕蟲病毒,通過諾基亞s60系列手機進行復制,然後不斷尋找安裝了藍牙的手機。在此之後手機病毒正式開始泛濫。據統計2012年二季度手機病毒數量達到23413個,接近2011年度全年數量。
2 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隨著手機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手機的便於攜帶功能使得手機接入網路的頻率越來越高了,然而手機網路和計算機網路有很多的相似點,對於網路方面的法律不是很完善所以如何處理手機聯網安全變成了一個廣大手機用戶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智能手機(smartphone)與一般手機相比,它具有一般手機的通訊功能,還帶有相應的操作系統(OS),可以通過下載安裝應用軟體來拓展手機的其他功能,如安裝瀏覽器來瀏覽網頁,收發郵件,查看股票、交通情況、天氣情況,看電影,通過相應的軟體來聽音樂,玩游戲等,這類具有獨立操作系統的手機被稱之為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具有接入無線互聯網的能力, 2、具有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包括PIM(個人信息管理) 日程記事,任務安排,多媒體應用,瀏覽網頁;3、具有開放性的操作系統,可以根據需求來安裝需要的應用程序,使手機的功能等到極、大地拓展;4、具有強大的功能,極強的拓展能力,大量的第三方軟體支持。
據統計至2012/06,中國手機上網用戶人數突破3億,手機上網用戶比例佔全部使用互聯網人數的10%。手機用戶多用於QQ聊天,微博,微信,查收電子郵件,手機游戲等等,通過以上所訴的方式可以使各種病毒在手機之間傳播,而現在隨著電腦和手機的高速發展,手機病毒發展的速度也日益加快。
由於3G的高速數據傳播使得3G漸漸地取代了以前的2G以及2.5G。據調查WCDMA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終端種類最多樣的一種3G標准,已有538個WCMDA運營商於世界上246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WCDMA網路,3G商用市場份額超過80%,而WCDMA向下兼容的GSM網路已覆蓋184個國家,遍布全球,WCDMA用戶已超過6億。因此研究手機聯網安全
隨著Symbian系統漸漸地退出智能手機的舞台,現在智能手機使用的主要操作系統分為Android系統以及IOS系統。Android是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適用於便攜設備。據2012年11月數據顯示Android系統在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所佔的份額為76%,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為90%。IOS系統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操作系統,同樣適用於便攜設備。IOS是一種閉源系統,但IOS系統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閉源系統,隨著Android系統地不斷進化,IOS系統想要保持客戶的情況,必須有所發展以適應相應的變化,因此IOS系統出現了一種新的閉源方式,系統代碼封閉,其他的可以與第三方軟體商分享利益;蘋果手上的代碼不會開放,但它們也會隨著時間地變化而出現變化。於2011年11月數據顯示,IOS占據全球智能手機系統市場份額的30%,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為43%。隨著通信技術地進步,智能手機與第三方軟體的開發和普及等在一定的程度上促使了手機病毒的製造和傳播,據統計在Andriod平台上的病毒已經佔到所有手機病毒的84%,研究手機安全的主要在於Andriod平台。但是2012年12月13日全球知名信息安全專家、亞洲網路信息安全組織SyScan創始人Thomas Lim在360SyScan國際安全會議上透露:「隨著全球智能手機普及化的迅猛發展,蘋果的IOS系統已成為黑客們攻擊的新熱點。」目前黑客正在試圖通過程式組來攻擊IOS,以一連串的方式對系統中的多個漏洞進行攻擊。通過攻擊,黑客完全控制掌握用戶的IOS系統,錄像、錄音,通話等信息將會被攻擊者竊取。由於這種形式的攻擊復雜程度高,涉及底層系統的各個層面技術較為繁瑣,現在還沒有安全的預防方式。但是這是因為技術的復雜程度,所以目前對於IOS系統的攻擊還是相對較少。故而目前研究手機病毒的焦點在於開放的Andriod平台。現在無線互聯網領域的焦點是智能手機的信息安全,在移動安全領域出現的新威脅展現出了「作惡手法創新、危害加劇」的態勢。根據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上的佔有量,Andriod系統的手機是信息安全、手機木馬的重災區,蘋果IOS系統和塞班系統緊隨其後。現在安全趨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黑客藉助魚惡意軟體來進行垃圾、欺詐簡訊的傳播;其次,流氓推廣木馬趨泛濫,危害方式愈發隱蔽;第三,感染的途徑方式在日益增多,二維碼、微博正成為智能手機用戶「中招」的新途徑。
許可權管理;一般指根據系統設置的安全規則或者安全策略,用戶可以訪問而且只能訪問自己被授權的資源,不多不少。在安裝應用程序的時候,手機用戶需要注意應用程序索要的許可權,有些病毒是在安裝的時候通過獲得更高地許可權來進行各種不法的行為。
手機「肉雞」如同電腦「肉雞」一樣也給手機用戶帶來極大的危害,許多手機在出廠前便被植入各種木馬病毒,然後在用戶使用手機的時候來進行各種操作,手機「肉雞」的危害遠大於電腦「肉雞」,手機病毒可以給植入者帶去相當可觀的收入來源,曾報道過服務供應商可以在一個月內收入數億的重款,因此導致相關的手機病毒木馬更加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手機平台。
除此外在手機中的各種亂收費業務中,不少的是在於手機購買時的問題,由很多山寨的手機在出廠的時候內置各種系統,很多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被強制性地扣掉了不少的費用。有的卻是在送去維修的時候被不甚感染了病毒木馬等。
3 研究內容
3.1手機聯網所受到的威脅
1)應用程序的漏洞 2)病毒 3)惡意或間諜軟體 4)網路監聽
5)手機出廠時內置的系統
3.2無線網路的完全
無線網路是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傳統網線進行連入互聯網。通過現在流行的手機無線聯網方式(WIFI,3G等)來進行無線網路安全分析和研究。
無線網路安全標准
A.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B. WPA(WI-FI Protected Access)
C. WAPI(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
3.3 網路安全的攻防方式
通過現有的各種手機上網的威脅進行研究,了解現階段的攻防方式
3.4網路邊界安全
網路邊界是內部網路和公共網路的分界線,網路邊界路由器是所有流量出入內部網路的關鍵設備。網路邊界安全是指在網路邊界上採用的安全措施和手段,他通常包括防火牆,VPN設備等部件。
3.5網路終端安全
終端的安全是網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首先保證終端上沒有病毒或木馬的存在,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證網路中數據的安全。
4 工作特色及其難點,擬採取的解決措施
了解手機用戶使用手機時遇到的各種病毒有些困難。擬通過網路投票方式來查看一下有多少用戶遇到過類似惡意扣費,自動撥打電話等問題,以及問題的種類。通過網路投票來了解用戶使用的手機類型以及手機系統。
手機安全方面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使得應對手機安全有著不小的難度。由於安卓的開放源代碼使得手機病毒可以迅速發展,當出現新的病毒時,不能夠及時的了解和預防。
通過查找文獻資料來研究手機病毒和黑客攻擊手機的各種方式,對此進行如何使用手機來進行防禦。
5 論文工作量及預期進度
2012/11/15-2013/01/ : 確定選題、資料准備、翻譯有關外文資料及閱讀技術文獻、撰寫開題報告。
2013/01/ -2013/02/30: 調研分析、具體研究及新技術應用
2013/03/01-2013/05/01: 撰寫畢業設計報告
2013/05/26-2013/06/05: 畢業設計答辯
6 預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創新點
預計成果:通過研究黑客入侵手機的方式以及手機病毒的種類來了解和處理手機聯網安全問題。通過手機病毒與計算機病毒的對比,來了解和應用手機聯網安全技術,掌握有關手機聯網安全的一些實際應用。通過文獻資料來研究駭客攻擊手機的方式,手機病毒的傳播方式,手機許可權相對應的功能,以及手機病毒的預防措施等。
可能的創新點;通過現在主流的各種上網方式(wifi,3G等),不同手機操作系統來研究手機的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 賈鐵軍主編. 網路安全實用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 賈鐵軍主編. 網路安全管理及實用技術.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 楊哲、 Zerone無線安全團隊.無線網路黑客攻防.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4] 中國密碼學會.無線網路安全.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5] 賈鐵軍.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第2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6] 王繼剛.手機病毒大曝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7] 諸葛建偉.網路攻防技術與實踐.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8] 米歇爾(Mitchell T.M.). 大數據技術叢書:機器學習.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9] 王建鋒.計算機病毒分析與防治大全(第3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10]金光,江先亮. 無線網路技術教程:原理、應用與模擬實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11]斯托林斯,無線通信與網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12]雅各布森(Douglas Jacobson),網路安全基礎:網路攻防、協議與安全.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13]海吉(Yusuf Bhaiji).網路安全技術與解決方案(修訂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14]麥克盧爾(Stuart McClure) , 斯卡姆布智(Joel Scambray), 庫爾茨(George Kurtz).黑客大曝光:網路安全機密與解決方案(第6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15]石志國 , 薛為民, 尹浩. 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第2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16]楊哲.無線網路安全攻防實戰進階.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指導教師意見
隨著手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接入互聯網輕松獲得大量的信息已成為未來手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隨著配備Java功能的i模式手機登場,手機接入互聯網更為便捷,勢必會因此增加手機感染病毒的機會。由於通過網路直接對WAP手機進行攻擊比對GSM手機進行攻擊更加簡便易行,WAP手機已經成為電腦黑客攻擊的重要對象。
黑客對手機進行攻擊,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攻擊WAP伺服器,使WAP手機無法接收正常信息;二是攻擊和控制「網關」,向手機發送垃圾信息(嚴格地說,以上兩種手機病毒還屬於電腦病毒,不會破壞手機本身);三是直接攻擊手機本身,使手機無法提供服務。新一代的WAP手機由於其功能的多元化,因此病毒帶來的災害也會更大。侵襲WAP手機的病毒可能會自動啟動電話錄音功能、自動撥打電話、刪除手機上的檔案內容,甚至會製造出金額龐大的電話賬單。
該生能夠按要求針對論文所涉及課題目的和意義進行分析,文獻綜述敘述較完整,研究內容闡述較合理,對實現設計的技術路線有初步的了解,對後期論文工作的進度安排較適當。
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按開題的要求進行論文工作,每周應按時與指導老師針對論文撰寫及程序編寫、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溝通。
因此,同意開題。
指導教師簽名:
2013年2月28日
評議小組意見
1、論文選題:□有理論意義;□有工程背景;□有實用價值;□意義不大。
2、論文的難度:□偏高;□適當;□偏低。
3、論文的工作量:□偏大;□適當;□偏小。
4、設計或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好;□較好;□一般;□不可行。
5、學生對文獻資料及課題的了解程度:□好;□較好;□一般;□較差。
6、學生在論文選題報告中反映出的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
□好;□較好;□一般;□較差。
7、學生在論文選題報告中反映出的創新能力:
□好;□較好;□一般;□較差。
8、對論文選題報告的總體評價:□好;□較好;□一般;□較差
(在相應的方塊內作記號「√」)
二級學院所確定評議小組名單(3-5人)
組長: 、
組員: 、 、 、
單位蓋章 主管領導簽名:
年 月 日
評議結論
評議小組組長簽名:
評議小組組員簽名:
年 月 日
5. 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及對策的畢業論文,5000字
摘 要 探索了網路平安的目前狀況及新問題由來以及幾種主要網路平安技術,提出了實現網路平安的幾條辦法。
網路平安 計算機網路 防火牆
1 網路平安及其目前狀況
1.1 網路平安的概念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計算機平安」定義為摘要:「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平安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漏」。上述計算機平安的定義包含物理平安和邏輯平安兩方面的內容,其邏輯平安的內容可理解為我們常說的信息平安,是指對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護,而網路平安性的含義是信息平安的引申,即網路平安是對網路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護。
1.2 網路平安的目前狀況
目前歐州各國的小型企業每年因計算機病毒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220億歐元,而這些病毒主要是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傳播的。據反病毒廠商趨向公司稱,像Sobig、Slammer等網路病毒和蠕蟲造成的網路大塞車,去年就給企業造成了550億美元的損失。而包括從身份竊賊到間諜在內的其他網路危險造成的損失則很難量化,網路平安新問題帶來的損失由此可見一斑。
2 網路平安的主要技術
平安是網路賴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平安得到保障,網路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網路平安技術隨著人們網路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其涉及的技術面非常廣,主要的技術如認證、加密、防火牆及入侵檢測是網路平安的重要防線。
2.1 認證
對合法用戶進行認證可以防止非法用戶獲得對公司信息系統的訪問,使用認證機制還可以防止合法用戶訪問他們無權查看的信息。現列舉幾種如下摘要:
2.1.1 身份認證
當系統的用戶要訪問系統資源時要求確認是否是合法的用戶,這就是身份認證。常採用用戶名和口令等最簡易方法進行用戶身份的認證識別。
2.1.2 報文認證
主要是通信雙方對通信的內容進行驗證,以保證報文由確認的發送方產生、報文傳到了要發給的接受方、傳送中報文沒被修改過。
2.1.3 訪問授權
主要是確認用戶對某資源的訪問許可權。
2.1.4 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是一種使用加密認證電子信息的方法,其平安性和有用性主要取決於用戶私匙的保護和平安的哈希函數。數字簽名技術是基於加密技術的,可用對稱加密演算法、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或混合加密演算法來實現。
2.2 數據加密
加密就是通過一種方式使信息變得混亂,從而使未被授權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兩種主要的加密類型摘要: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2.2.1 私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稱對稱密匙加密,因為用來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為信息提供了進一步的緊密性,它不提供認證,因為使用該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創建、加密和平共處送一條有效的消息。這種加密方法的優點是速度很快,很輕易在硬體和軟體件中實現。
2.2.2 公匙加密
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現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個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兩個密匙,一個用於加密信息,另一個用於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統的缺點是它們通常是計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統的速度慢得多,不過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更復雜的系統。
2.3 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網路訪問控制設備,用於拒絕除了明確答應通過之外的所有通信數據,它不同於只會確定網路信息傳輸方向的簡單路由器,而是在網路傳輸通過相關的訪問站點時對其實施一整套訪問策略的一個或一組系統。大多數防火牆都採用幾種功能相結合的形式來保護自己的網路不受惡意傳輸的攻擊,其中最流行的技術有靜態分組過濾、動態分組過濾、狀態過濾和代理伺服器技術,它們的平安級別依次升高,但具體實踐中既要考慮體系的性價比,又要考慮平安兼顧網路連接能力。此外,現今良好的防火牆還採用了VPN、檢視和入侵檢測技術。
防火牆的平安控制主要是基於IP地址的,難以為用戶在防火牆內外提供一致的平安策略;而且防火牆只實現了粗粒度的訪問控制,也不能和企業內部使用的其他平安機制(如訪問控制)集成使用;另外,防火牆難於管理和配置,由多個系統(路由器、過濾器、代理伺服器、網關、保壘主機)組成的防火牆,管理上難免有所疏忽。
2.4 入侵檢測系統
入侵檢測技術是網路平安探究的一個熱點,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平安防護技術,提供了對內部入侵、外部入侵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在網路系統受到危害之前攔截相應入侵。隨著時代的發展,入侵檢測技術將朝著三個方向發展摘要:分布式入侵檢測、智能化入侵檢測和全面的平安防禦方案。
入侵檢測系統(Instusion Detection System, 簡稱IDS)是進行入侵檢測的軟體和硬體的組合,其主要功能是檢測,除此之外還有檢測部分阻止不了的入侵;檢測入侵的前兆,從而加以處理,如阻止、封閉等;入侵事件的歸檔,從而提供法律依據;網路遭受威脅程度的評估和入侵事件的恢復等功能。
2.5 虛擬專用網(VPN)技術
VPN是目前解決信息平安新問題的一個最新、最成功的技術課題之一,所謂虛擬專用網(VPN)技術就是在公共網路上建立專用網路,使數據通過平安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網路中傳播。用以在公共通信網路上構建VPN有兩種主流的機制,這兩種機制為路由過濾技術和隧道技術。目前VPN主要採用了如下四項技術來保障平安摘要:隧道技術(Tunneling)、加解密技術(Encryption %26amp; Decryption)、密匙管理技術(Key Management)和使用者和設備身份認證技術(Authentication)。其中幾種流行的隧道技術分別為PPTP、L2TP和Ipsec。VPN隧道機制應能技術不同層次的平安服務,這些平安服務包括不同強度的源鑒別、數據加密和數據完整性等。VPN也有幾種分類方法,如按接入方式分成專線VPN和撥號VPN;按隧道協議可分為第二層和第三層的;按發起方式可分成客戶發起的和伺服器發起的。
2.6 其他網路平安技術
(1)智能卡技術,智能卡技術和加密技術相近,其實智能卡就是密匙的一種媒體,由授權用戶持有並由該用戶賦和它一個口令或密碼字,該密碼字和內部網路伺服器上注冊的密碼一致。智能卡技術一般和身份驗證聯合使用。
(2)平安脆弱性掃描技術,它為能針對網路分析系統當前的設置和防禦手段,指出系統存在或潛在的平安漏洞,以改進系統對網路入侵的防禦能力的一種平安技術。
(3)網路數據存儲、備份及容災規劃,它是當系統或設備不幸碰到災難後就可以迅速地恢復數據,使整個系統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投入正常運行的一種平安技術方案。
其他網路平安技術還有我們較熟悉的各種網路防殺病毒技術等等。
3 網路平安新問題的由來
網路設計之初僅考慮到信息交流的便利和開放,而對於保障信息平安方面的規劃則非常有限,這樣,伴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攻擊和防禦技術循環遞升,原來網路固有優越性的開放性和互聯性變成信息的平安性隱患之便利橋梁。網路平安已變成越來越棘手的新問題,只要是接入到網際網路中的主機都有可能被攻擊或入侵了,而遭受平安新問題的困擾。
目前所運用的TCP/IP協議在設計時,對平安新問題的忽視造成網路自身的一些特徵,而所有的應用平安協議都架設在TCP/IP之上,TCP/IP協議本身的平安新問題,極大地影響了上層應用的平安。網路的普及和應用還是近10年的事,而操作系統的產生和應用要遠早於此,故而操作系統、軟體系統的不完善性也造成平安漏洞;在平安體系結構的設計和實現方面,即使再完美的體系結構,也可能一個小小的編程缺陷,帶來巨大的平安隱患;而且,平安體系中的各種構件間缺乏緊密的通信和合作,輕易導致整個系統被各個擊破。
4 網路平安新問題策略的思索
網路平安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社會工程,網路平安新問題的策略可從下面4個方面著手。
網路平安的保障從技術角度看。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思想預備。網路平安的特性決定了這是一個不斷變化、快速更新的領域,況且我國在信息平安領域技術方面和國外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這都意味著技術上的「持久戰」,也意味著人們對於網路平安領域的投資是長期的行為。其次,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目前在我國,網路信息平安存在的突出新問題是人才稀缺、人才流失,尤其是拔尖人才,同時網路平安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還有較大缺欠。最後,在具體完成網路平安保障的需求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各種要求(如性價比等),需要多種技術的合理綜合運用。
網路平安的保障從管理角度看。考察一個內部網是否平安,不僅要看其技術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看對該網路所採取的綜合辦法,不光看重物理的防範因素,更要看重人員的素質等「軟」因素,這主要是重在管理,「平安源於管理,向管理要平安」。再好的技術、設備,而沒有高質量的管理,也只是一堆廢鐵。
網路平安的保障從組織體系角度看。要盡快建立完善的網路平安組織體系,明確各級的責任。建立科學的認證認可組織管理體系、技術體系的組織體系,和認證認可各級結構,保證信息平安技術、信息平安工程、信息平安產品,信息平安管理工作的組織體系。
最後,在盡快加強網路立法和執法力度的同時,不斷提高全民的文明道德水準,倡導健康的「網路道德」,增強每個網路用戶的平安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網路平安新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千里,陳光英.網路平安新技術[M.北京摘要: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2 高永強,郭世澤.網路平安技術和應用大典[M.北京摘要: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3 周國民. 入侵檢測系統評價和技術發展探究[J.現代電子技術,2004(12)
4 耿麥香.網路入侵檢測技術探究綜述[J,網路平安,2004(6)
6. 急求網路信息安全方面的科技論文
紅光街
7. 信息安全論文
http://www.lwenwang.cn/news_list.asp?id=17959&p=2
摘要:眾所周知,作為全球使用范圍最大的信息網,Internet自身協議的開放性極大地方便了各種聯網的計算機,拓寬了共享資源。但是,由於在早期網路協議設計上對安全問題的忽視,以及在管理和使用上的無政府狀態,逐漸使Internet自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與它有關的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對網路信息安全的威脅主要表現在:非授權訪問,冒充合法用戶,破壞數據完整性,干擾系統正常運行,利用網路傳播病毒,線路竊聽等方面。
本文主要介紹了有關網路信息安全的基礎知識:網路信息安全的脆弱性體現、網路信息安全的關鍵技術、常見攻擊方法及對策、安全網路的建設。並提出和具體闡述自己針對這些問題的對策。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信息安全問題終究會得到解決。
關鍵詞:網路信息安全 防火牆 數據加密 內部網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信息網路涉及到國家的政府、軍事、文教等諸多領域,存儲、傳輸和處理的許多信息是政府宏觀調控決策、商業經濟信息、銀行資金轉賬、股票證券、能源資源數據、科研數據等重要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通常利用計算機犯罪很難留下犯罪證據,這也大大刺激了計算機高技術犯罪案件的發生。計算機犯罪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國的計算機系統特別是網路系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並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穩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重要。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它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本文從網路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網路安全的主要技術、常見網路攻擊方法及對策、網路安全建設等方面剖析了當前網路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常見網路攻擊從技術層面提出了解決方案,希望通過網路安全建設逐步消除網路信息安全的隱患。
一、網路信息安全的脆弱性
網際網路已遍及世界180多個國家,為億萬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網路與信息服務。在網際網路上,除了原來的電子郵件、新聞論壇等文本信息的交流與傳播之外,網路電話、網路傳真、靜態及視頻等通信技術都在不斷地發展與完善。在信息化社會中,網路信息系統將在政治、軍事、金融、商業、交通、電信、文教等方面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社會對網路信息系統的依賴也日益增強。各種各樣完備的網路信息系統,使得秘密信息和財富高度集中於計算機中。另一方面,這些網路信息系統都依靠計算機網路接收和處理信息,實現相互間的聯系和對目標的管理、控制。以網路方式獲得信息和交流信息已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網路正在逐步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主題。
然而,伴隨著信息產業發展而產生的互聯網和網路信息的安全問題,也已成為各國政府有關部門、各大行業和企事業領導人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全世界每年由於信息系統的脆弱性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逐年上升,安全問題日益嚴重。面對這種現實,各國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不得不重視網路安全的問題。
互聯網安全問題為什麼這么嚴重?這些安全問題是怎麼產生的呢?綜合技術和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我們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互聯網的開放性、自身的脆弱性、攻擊的普遍性、管理的困難性。
(一)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網路,TCP/IP是通用的協議
各種硬體和軟體平台的計算機系統可以通過各種媒體接入進來,如果不加限制,世界各地均可以訪問。於是各種安全威脅可以不受地理限制、不受平台約束,迅速通過互聯網影響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二)互聯網的自身的安全缺陷是導致互聯網脆弱性的根本原因
互聯網的脆弱性體現在設計、實現、維護的各個環節。設計階段,由於最初的互聯網只是用於少數可信的用戶群體,因此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安全威脅,互聯網和所連接的計算機系統在實現階段也留下了大量的安全漏洞。一般認為,軟體中的錯誤數量和軟體的規模成正比,由於網路和相關軟體越來越復雜,其中所包含的安全漏洞也越來越多。互聯網和軟體系統維護階段的安全漏洞也是安全攻擊的重要目標。盡管系統提供了某些安全機制,但是由於管理員或者用戶的技術水平限制、維護管理工作量大等因素,這些安全機制並沒有發揮有效作用。比如,系統的預設安裝和弱口令是大量攻擊成功的原因之一。
(三)互聯網威脅的普遍性是安全問題的另一個方面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攻擊互聯網的手段也越來越簡單、越來越普遍。目前攻擊工具的功能卻越來越強,而對攻擊者的知識水平要求卻越來越低,因此攻擊者也更為普遍。
(四)管理方面的困難性也是互聯網安全問題的重要原因
具體到一個企業內部的安全管理,受業務發展迅速、人員流動頻繁、技術更新快等因素的影響,安全管理也非常復雜,經常出現人力投入不足、安全政策不明等現象。擴大到不同國家之間,雖然安全事件通常是不分國界的,但是安全管理卻受國家、地理、政治、文化、語言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跨國界的安全事件的追蹤就非常困難。
二、網路安全的主要技術
(一)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由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使互聯網與內部網之間建立起一個安全網關(securitygateway),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它其實就是一個把互聯網與內部網(通常指區域網或城域網)隔開的屏障。
1.防火牆的技術實現
防火牆的技術實現通常是基於所謂「包過濾」技術,而進行包過濾的標准通常就是根據安全策略制定的。在防火牆產品中,包過濾的標准一般是靠網路管理員在防火牆設備的訪問控制清單中設定。訪問控制一般基於的標准有:包的源地址、包的目的地址、連接請求的方向(連入或連出)、數據包協議(如TCP/IP等)以及服務請求的類型(如ftp、www等)等。
防火牆還可以利用代理伺服器軟體實現。早期的防火牆主要起屏蔽主機和加強訪問控制的作用,現在的防火牆則逐漸集成了信息安全技術中的最新研究成果,一般都具有加密、解密和壓縮、解壓等功能,這些技術增加了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安全性。現在,防火牆技術的研究已經成為網路信息安全技術的主導研究方向。
2.防火牆的特性
從物理上說,防火牆就是放在兩個網路之間的各種系統的集合,這些組建具有以下特性:
(1)所有從內到外和從外到內的數據包都要經過防火牆;
(2)只有安全策略允許的數據包才能通過防火牆;
(3)防火牆本身應具有預防侵入的功能,防火牆主要用來保護安全網路免受來自不安全的侵入。
3.防火牆的使用
網路的安全性通常是以網路服務的開放性、便利性、靈活性為代價的,對防火牆的設置也不例外。防火牆的隔斷作用一方面加強了內部網路的安全,一方面卻使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的信息系統交流受到阻礙,因此必須在防火牆上附加各種信息服務的代理軟體來代理內部網路與外部的信息交流,這樣不僅增大了網路管理開銷,而且減慢了信息傳遞速率。針對這個問題,近期,美國網屏(NetScreen)技術公司推出了第三代防火牆,其內置的專用ASIC處理器用於提供硬體的防火牆訪問策略和數據加密演算法的處理,使防火牆的性能大大提高。
需要說明的是,並不是所有網路用戶都需要安裝防火牆。一般而言,只有對個體網路安全有特別要求,而又需要和Internet聯網的企業網、公司網,才建議使用防火牆。另外,防火牆只能阻截來自外部網路的侵擾,而對於內部網路的安全還需要通過對內部網路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來實現。
(二)數據加密技術
1.數據加密技術的含義
所謂數據加密技術就是使用數字方法來重新組織數據,使得除了合法受者外,任何其他人想要恢復原先的「消息」是非常困難的。這種技術的目的是對傳輸中的數據流加密,常用的方式有線路加密和端對端加密兩種。前者側重在線路上而不考慮信源與信宿,是對保密信息通過各線路採用不同的加密密鑰提供安全保護。後者則指信息由發送者端通過專用的加密軟體,採用某種加密技術對所發送文件進行加密,把明文(也即原文)加密成密文(加密後的文件,這些文件內容是一些看不懂的代碼),然後進入TCP/IP數據包封裝穿過互聯網,當這些信息一旦到達目的地,將由收件人運用相應的密鑰進行解密,使密文恢復成為可讀數據明文。
2.常用的數據加密技術
目前最常用的加密技術有對稱加密技術和非對稱加密技術。對稱加密技術是指同時運用一個密鑰進行加密和解密,非對稱加密技術就是加密和解密所用的密鑰不一樣,它有一對密鑰,分別稱為「公鑰」和「私鑰」,這兩個密鑰必須配對使用,也就是說用公鑰加密的文件必須用相應人的私鑰才能解密,反之亦然。
3.數據加密技術的發展現狀
在網路傳輸中,加密技術是一種效率高而又靈活的安全手段,值得在企業網路中加以推廣。目前,加密演算法有多種,大多源於美國,但是會受到美國出口管製法的限制。現在金融系統和商界普遍使用的演算法是美國的數據加密標准DES。近幾年來我國對加密演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密碼強度分析和實用化研究上。
(三)訪問控制
1.身份驗證
身份驗證是一致性驗證的一種,驗證是建立一致性證明的一種手段。身份驗證主要包括驗證依據、驗證系統和安全要求。身份驗證技術是在計算機中最早應用的安全技術,現在也仍在廣泛應用,它是互聯網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2.存取控制
存取控制規定何種主體對何種客體具有何種操作權力。存取控制是網路安全理論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人員限制、數據標識、許可權控制、類型控制和風險分析。存取控制也是最早採用的安全技術之一,它一般與身份驗證技術一起使用,賦予不同身份的用戶以不同的操作許可權,以實現不同安全級別的信息分級管理。
三、常見網路攻擊方法及對策
網路中的安全漏洞無處不在。即便舊的安全漏洞補上了,新的安全漏洞又將不斷涌現。網路攻擊正是利用這些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對系統和資源進行攻擊。
(一)網路攻擊的步驟
1.隱藏自己的位置
普通攻擊者都會利用別人的電腦隱藏他們真實的IP地址。老練的攻擊者還會利用800電話的無人轉接服務聯接ISP,然後再盜用他人的帳號上網。
2.尋找目標主機並分析目標主機
攻擊者首先要尋找目標主機並分析目標主機。在Internet上能真正標識主機的是IP地址,域名是為了便於記憶主機的IP地址而另起的名字,只要利用域名和IP地址就可以順利地找到目標主機。此時,攻擊者們會使用一些掃描器工具,輕松獲取目標主機運行的是哪種操作系統的哪個版本,系統有哪些帳戶,WWW、FTP、Telnet、SMTP等伺服器程序是何種版本等資料,為入侵作好充分的准備。
3.獲取帳號和密碼,登錄主機
攻擊者要想入侵一台主機,首先要有該主機的一個帳號和密碼,否則連登錄都無法進行。這樣常迫使他們先設法盜竊帳戶文件,進行破解,從中獲取某用戶的帳戶和口令,再尋覓合適時機以此身份進入主機。當然,利用某些工具或系統漏洞登錄主機也是攻擊者常用的一種技法。
4.獲得控制權
攻擊者們用FTP、Telnet等工具利用系統漏洞進入目標主機系統獲得控制權之後,就會做兩件事:清除記錄和留下後門。他會更改某些系統設置、在系統中置入特洛伊木馬或其他一些遠程操縱程序,以便日後可以不被覺察地再次進入系統。大多數後門程序是預先編譯好的,只需要想辦法修改時間和許可權就可以使用了,甚至新文件的大小都和原文件一模一樣。攻擊者一般會使用rep傳遞這些文件,以便不留下FTB記錄。清除日誌、刪除拷貝的文件等手段來隱藏自己的蹤跡之後,攻擊者就開始下一步的行動。
5.竊取網路資源和特權
攻擊者找到攻擊目標後,會繼續下一步的攻擊。如:下載敏感信息;實施竊取帳號密碼、信用卡號等經濟偷竊;使網路癱瘓。
(二)網路攻擊的常見方法
1.口令入侵
所謂口令入侵是指使用某些合法用戶的帳號和口令登錄到目的主機,然後再實施攻擊活動。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必須先得到該主機上的某個合法用戶的帳號,然後再進行合法用戶口令的破譯。
2.放置特洛伊木馬程序
特洛伊木馬程序可以直接侵入用戶的電腦並進行破壞,它常被偽裝成工具程序或者游戲等誘使用戶打開帶有特洛伊木馬程序的郵件附件或從網上直接下載,一旦用戶打開了這些郵件的附件或者執行了這些程序之後,它們就會象古特洛伊人在敵人城外留下的藏滿士兵的木馬一樣留在自己的電腦中,並在自己的計算機系統中隱藏一個可以在windows啟動時悄悄執行的程序。當您連接到網際網路上時,這個程序就會通知攻擊者,來報告您的IP地址以及預先設定的埠。攻擊者在收到這些信息後,再利用這個潛伏在其中的程序,就可以任意地修改你的計算機的參數設定、復制文件、窺視你整個硬碟中的內容等,從而達到控制你的計算機的目的。
3.WWW的欺騙技術
在網上用戶可以利用IE等瀏覽器進行各種各樣的WEB站點的訪問,如閱讀新聞組、咨詢產品價格、訂閱報紙、電子商務等。然而一般的用戶恐怕不會想到有這些問題存在:正在訪問的網頁已經被黑客篡改過,網頁上的信息是虛假的!例如黑客將用戶要瀏覽的網頁的URL改寫為指向黑客自己的伺服器,當用戶瀏覽目標網頁的時候,實際上是向黑客伺服器發出請求,那麼黑客就可以達到欺騙的目的了。
8. 求一篇題目為《網路信息安全研究》的論文
關鍵要找個切入點,你可以從系統,安全協議,密碼學理論等進步來揭示。
9. 怎樣寫信息安全方面的論文
議論文的表達內容我認為就包括三個方面:1、是什麼(什麼是信息安全,這里你要有個總論點,比如它的內涵和外延)2、為什麼要重視它(其實就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這里你要舉出很多論據沖正反兩方面來說)3、怎麼保護信息安全(人員和技術、法律等等方面論述)4、結論(展望未來的信息時代) 其實不難,就是兩點要注意:1、論據充實。2、語句嚴謹、流暢。
10. 關於密碼學與密匙管理的信息安全技術論文,3000字。不要地址,要直接的
信息安全的密碼學與密匙管理
一 摘要:
密碼系統的兩個基本要素是加密演算法和密鑰管理。加密演算法是一些公式和法則,它規定了明文和密文之間的變換方法。由於密碼系統的反復使用,僅靠加密演算法已難以保證信息的安全了。事實上,加密信息的安全可靠依賴於密鑰系統,密鑰是控制加密演算法和解密演算法的關鍵信息,它的產生、傳輸、存儲等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 關鍵詞:密碼學 安全 網路 密匙 管理
三 正文:
密碼學是研究編制密碼和破譯密碼的技術科學。研究密碼變化的客觀規律,應用於編制密碼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稱為編碼學;應用於破譯密碼以獲取通信情報的,稱為破譯學,總稱密碼學。
密碼是通信雙方按約定的法則進行信息特殊變換的一種重要保密手段。依照這些法則,變明文為密文,稱為加密變換;變密文為明文,稱為脫密變換。密碼在早期僅對文字或數碼進行加、脫密變換,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對語音、圖像、數據等都可實施加、脫密變換。
密碼學是在編碼與破譯的斗爭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並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已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尖端技術科學。它與語言學、數學、電子學、聲學、資訊理論、計算機科學等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它的現實研究成果,特別是各國政府現用的密碼編制及破譯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機密性。
密碼學包括密碼編碼學和密碼分析學。密碼體制設計是密碼編碼學的主要內容,密碼體制的破譯是密碼分析學的主要內容,密碼編碼技術和密碼分析技術是相互依相互支持、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密碼體制有對稱密鑰密碼體制和非對稱密鑰密碼體制。對稱密鑰密碼體制要求加密解密雙方擁有相同的密鑰。而非對稱密鑰密碼體制是加密解密雙方擁有不相同的密鑰,在不知道陷門信息的情況下,加密密鑰和解密密鑰是不能相互算出的。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中,加密運算與解密運算使用同樣的密鑰。這種體制所使用的加密演算法比較簡單,而且高效快速、密鑰簡短、破譯困難,但是存在著密鑰傳送和保管的問題。例如:甲方與乙方通訊,用同一個密鑰加密與解密。首先,將密鑰分發出去是一個難題,在不安全的網路上分發密鑰顯然是不合適的;另外,如果甲方和乙方之間任何一人將密鑰泄露,那麼大家都要重新啟用新的密鑰。通常,使用的加密演算法 比較簡便高效,密鑰簡短,破譯極其困難。但是,在公開的計算機網路上安全地傳送和保管密鑰是一個嚴峻的問題。1976年,Diffie和Hellman為解決密鑰管理問題,在他們的奠基性的工作"密碼學的新方向"一文中,提出一種密鑰交換協議,允許在不安全的媒體上通訊雙方 交換信息,安全地達成一致的密鑰,它是基於離散指數加密演算法的新方案:交易雙方仍然需要協商密鑰,但離散指數演算法的妙處在於:雙方可以公開提交某些用於運算的數據,而密鑰卻在各自計算機上產生,並不在網上傳遞。在此新思想的基礎上,很快出現了"不對稱密鑰密碼體 制",即"公開密鑰密碼體制",其中加密密鑰不同於解密密鑰,加密密鑰公之於眾,誰都可以用,解密密鑰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分別稱為"公開密鑰"和"秘密密鑰", 由於公開密鑰演算法不需要聯機密鑰伺服器,密鑰分配協議簡單,所以極大地簡化了密鑰管理。除加密功能外,公鑰系統還可以提供數字簽名。目前,公開密鑰加密演算法主要有RSA、Fertezza、EIGama等。我們說區分古典密碼和現代密碼的標志,也就是從76年開始,迪非,赫爾曼發表了一篇叫做《密碼學的新方向》的文章,這篇文章是劃時代的;同時1977年美國的數據加密標准(DES)公布,這兩件事情導緻密碼學空前研究。以前都認為密碼是政府、軍事、外交、安全等部門專用,從這時候起,人們看到密碼已由公用到民用研究,這種轉變也導致了密碼學的空前發展。迄今為止的所有公鑰密碼體系中,RSA系統是最著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RSA公開密鑰密碼系統是由R.Rivest、A.Shamir和L.Adleman三位教授於1977年提出的,RSA的取名就是來自於這三位發明者姓氏的第一個字母。RSA演算法研製的最初目標是解決利用公開信道傳輸分發 DES 演算法的秘密密鑰的難題。而實際結果不但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還可利用 RSA 來完成對電文的數字簽名,以防止對電文的否認與抵賴,同時還可以利用數字簽名較容易地發現攻擊者對電文的非法篡改,從而保護數據信息的完整性。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從E-mail信箱到用戶Administrator,統一都使用了一個8位密碼。他想:8位密碼,怎麼可能說破就破,固若金湯。所以從來不改。用了幾年,沒有任何問題,洋洋自得,自以為安全性一流。恰恰在他最得意的時候,該抽他嘴巴的人就出現了。他的一個同事竟然用最低級也是最有效的窮舉法吧他的8位密碼給破了。還好都比較熟,否則公司數據丟失,他就要卷著被子回家了。事後他問同事,怎麼破解的他的密碼,答曰:只因為每次看他敲密碼時手的動作完全相同,於是便知道他的密碼都是一樣的,而且從不改變。這件事情被他引以為戒,以後密碼分開設置,採用10位密碼,並且半年一更換。我從中得出的教訓是,密碼安全要放在網路安全的第一位。因為密碼就是鑰匙,如果別人有了你家的鑰匙,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進你家偷東西,並且左鄰右舍不會懷疑什麼。我的建議,對於重要用戶,密碼要求最少要8位,並且應該有英文字母大小寫以及數字和其他符號。千萬不要嫌麻煩,密碼被破後更麻煩。
密碼設的越難以窮舉,並不是帶來更加良好的安全性。相反帶來的是更加難以記憶,甚至在最初更改的幾天因為輸人緩慢而被別人記住,或者自己忘記。這都是非常糟糕的,但是密碼難於窮舉是保證安全性的前提。矛盾著的雙方時可以互相轉化的,所以如何使系統密碼既難以窮舉又容易記憶呢,這就是門科學了。當然,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密碼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1、採用10位以上密碼。
對於一般情況下,8位密碼是足夠了,如一般的網路社區的密碼、E-mail的密碼。但是對於系統管理的密碼,尤其是超級用戶的密碼最好要在10位以上,12位最佳。首先,8位密碼居多,一般窮舉工作的起始字典都使用6位字典或8位字典,10位或12位的字典不予考慮。其次,一個全碼8位字典需要佔去4G左右空間,10位或12位的全碼字典更是天文數字,要是用一般台式機破解可能要到下個千年了,運用中型機破解還有有點希望的。再次,哪怕是一個12個字母的英文單詞,也足以讓黑客望而卻步。
2、使用不規則密碼。
對於有規律的密碼,如:alb2c3d4e5f6,盡管是12位的,但是也是非常好破解的。因為現在這種密碼很流行,字典更是多的滿天飛,使用這種密碼等於自殺。
3、不要選取顯而易見的信息作為口令。
單詞、生日、紀念日、名字都不要作為密碼的內容。以上就是密碼設置的基本注意事項。密碼設置好了,並不代表萬事大吉,密碼的正確使用和保存才是關鍵。要熟練輸入密碼,保證密碼輸人的速度要快。輸人的很慢等於給別人看,還是熟練點好。不要將密碼寫下來。密碼應當記在腦子里,千萬別寫出來。不要將密碼存人計算機的文件中。不要讓別人知道。不要在不同系統上使用同一密碼。在輸人密碼時最好保證沒有任何人和監視系統的窺視。定期改變密碼,最少半年一次。這點尤為重要,是密碼安全問題的關鍵。永遠不要對自己的密碼過於自信,也許無意中就泄漏了密碼。定期改變密碼,會使密碼被破解的可能性降到很低的程度。4、多方密鑰協商問題
當前已有的密鑰協商協議包括雙方密鑰協商協議、雙方非互動式的靜態密鑰協商協議、雙方一輪密鑰協商協議、雙方可驗證身份的密鑰協商協議以及三方相對應類型的協議。如何設計多方密鑰協商協議?存在多元線性函數(雙線性對的推廣)嗎?如果存在,我們能夠構造基於多元線性函數的一輪多方密鑰協商協議。而且,這種函數如果存在的話,一定會有更多的密碼學應用。然而,直到現在,在密碼學中,這個問題還遠遠沒有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研究中心.網路信息安全新技術與標准規范實用手冊[M].第1版.北京:電子信息出版社.2004
[2]周學廣、劉藝.信息安全學[M].第1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3]陳月波.網路信息安全[M].第1版.武漢: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
[4]寧蒙.網路信息安全與防範技術[M].第1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