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美國監視盟友棱鏡門網路安全

美國監視盟友棱鏡門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2022-08-19 15:58:16

❶ 棱鏡門事件的發起者是誰

棱鏡門事件的發起者是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斯諾登。

在2003年,加入了美國陸軍的特種部隊,後因為受傷而退役,退役之後,被安排到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作為信息技術人員,斯諾登接觸很多機密的文件,在2009年,斯諾登離開了中情局,為NSA工作,隨後,開始接觸監聽機密材料。

據報道采訪,斯諾登之所以成為告密者,就是因為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基礎系統已經搭建完畢,其能力巨大,可以截獲幾乎所有的通信數據,這樣的能力無疑不是令人恐懼的,這也是一種濫用職權的行為,這是盲目的也是讓世界不安全的,斯諾登表示他並不像生活在這種沒有保留的世界上,隨時被人監控。

事件影響

美國壓力

2013年6月,美國國家安全局進行的電話和網路秘密監控項目在美各界及國際社會掀起軒然大波,其中以代號為「棱鏡」的網路監控項目牽涉面最廣,內容最新,也最具爭議。「棱鏡」項目不僅給奧巴馬政府擺上一連串棘手難題,也給國際社會帶來巨大沖擊。

❷ 2013年國際十大互聯網安全事件的棱鏡門

一、「棱鏡門」事件爆發 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用戶隱私
2013年6月5日,美國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頓披露給媒體兩份絕密資料,一份資料稱:美國國家安全局有一項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必須每天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另一份資料更加驚人,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通過進入微軟、谷歌、蘋果等九大網路巨頭的伺服器,監控美國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秘密資料。
此後斯諾登現身香港,聲稱自己良心感悟,無法允許美國政府利用「棱鏡」項目侵犯全球民眾隱私以及互聯網自由。他表示,美國政府早在數年前就入侵中國一些個人和機構的電腦網路,其中包括政府官員,商界人士甚至學校。斯諾登後來前往俄羅斯申請避難,獲得俄羅斯政府批准。

❸ 最近比較火的 斯諾登和棱鏡門 事件是怎麼回事 具體描述

棱鏡計劃 (英語: PRISM )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級電子監聽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稱為「 US-984XN 」。 根據報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計劃能夠對即時通信和既存資料進行深度的監聽。許可的監聽對象包括任何在美國以外地區使用參與計劃公司服務的客戶,或是任何與國外人士通信的美國公民。國家安全局在PRISM計劃中可以獲得的數據電子郵件、視頻和語音交談、影片、照片、VoIP交談內容、檔案傳輸、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網路細節。綜合情報文件《總統每日簡報》中在2012年內在1,477個計劃使用了來自PRISM計劃的資料。 關於PRISM的報道是在美國政府持續秘密地要求威訊向國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戶每日電話記錄的消息曝光後不久出現的。泄露這些絕密文件的是國家安全局合約外判商的員工愛德華·斯諾登,並在2013年6月6日,在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公開。

❹ 棱鏡門事件的發起者是誰

美國安全總局。

棱鏡計劃(英語:PRISM)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開始實施的絕密級網路監控監聽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稱為「US-984XN」。

根據報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計劃能夠對即時通信和既存資料進行深度的監聽。許可的監聽對象包括任何在美國以外地區使用參與計劃公司服務的客戶,或是任何與國外人士通信的美國公民。

國家安全局在PRISM計劃中可以獲得數據電子郵件、視頻和語音交談、視頻、照片、VoIP交談內容、文件傳輸、登錄通知,以及社交網路細節,並透過各種聯網設備,如智能手機、電子式手錶等各式聯網設備對特定目標進行攻擊。

綜合情報文件《總統每日簡報》中在2012年中的1,477個計劃里使用了來自棱鏡計劃的資料。

關於PRISM的報道,是在美國政府持續秘密要求威訊向國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戶每日電話記錄的消息曝光後不久出現的。泄露這些絕密文件的是國家安全局合約外包商員工愛德華·斯諾登,於2013年6月6日在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公開。



❺ 「棱鏡門」事件對中國信息安全市場有何影響

斯諾登披露的「棱鏡門」事件,在政治層面已開始沉澱,但在產業層面激發的市場動盪才剛剛開始。至少在中國,這種變化已開始發生。據斯諾登當時透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思科路由器監控中國網路和電腦,而思科幾乎參與了中國所有大型網路項目的建設。據透露,此後,包括工信部、公安部在內的多個部委曾廣泛邀請廠商參加各類座談及調研活動,並向業界了解思科、IBM等外資企業的相關情況。
據業內估計,「包括廠商,相關領域的專家、科研機構,都在探討棱鏡門對於整個中國信息化建設這些方面的影響。雖然現在還沒有明確說將有怎樣的改變,國產設備會有多少比例,但是隨著這個事件曝光以後,對國產化的呼聲無疑會越來越高」。初步估計,軍隊、軍工、政府等關鍵部門所受影響要更大一些;同時像金融、能源、交通業等國民經濟關鍵部門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要求針對金融、雲計算與大數據、信息系統保密管理、工業控制等領域面臨的信息安全實際需要,繼續組織國家信息安全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信息安全產品產業化、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可控試點示範。據透露,《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兩項國家標准起草工作已經完成,目前已送交主管部門審議,有望年內發布。此外,還有一系列工業信息安全領域的標准在加緊制定中。
在安邦研究團隊看來,有幾點是可以肯定的:1、在「棱鏡門」事件之後出台的中國工業及信息化相關政策,肯定都會受到此事件的影響,在安全審查、技術選擇和敏感行業的采購方面,中國會普遍收緊;2、外資相關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業務,今後將受到更多安全方面的審查,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它們獲得訂單;3、類似華為、中興等艱難拓展國際業務的龍頭公司,可能會向中國市場回歸,分享更多的中國市場「大餅」。4、受「棱鏡門」事件刺激,中國的信息安全市場會有所擴大。但由於中國公司在技術能力和產品能力上的欠缺,在某些領域(如高端晶元、操作系統、部分設備等)仍難擺脫對國外企業的依賴。因此,相關市場的「向內轉」可能也是暫時現象。

❻ 斯諾登事件對信息安全有何警示

斯諾登事件為我們敲響了信息安全的警鍾,也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當前網路信息安全所面臨形勢的嚴峻性。保障我國網路信息安全,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斯諾登事件警示我們:

一、網路空間已經演變成各國博弈的新戰場
21 世紀,互聯網已經成為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主宰著世界的變遷。互聯網上的網路空間,是現實世界的延伸,也是現實世界的數字化體現。網路已經成為繼領土、領海、領空、太空之後的第五大疆域。從「棱鏡門」事件來看,互聯網對美國幾乎是透明的,全球互聯網的最終主導權一直都牢牢掌握在美國的手中。
事實上,美國有「棱鏡」監聽計劃,其他國家也有相應的針對別國或本國的網路監聽項目,如英國的「顳顬」情報監聽項目,法國對外安全總局的大規模攔截電話和電話數據,日本的《PC 監視法案》對個人和公司網路信息的監控,印度、德國等國家也都有類似的機構對互聯網實施著監控。網路空間已經演變成了世界各國博弈的新戰場。
二、網路信息安全威脅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美國的情報機構對互聯網的掌控已經超出了世人的想像,他們能夠通過秘密技術監控世界各國,監控幾乎每一個人,控制關鍵基礎設施。你在網上的一切行動和資料,都可以被調查得一清二楚,因為互聯網在他們眼裡是透明的。著名的「微軟黑屏」事件,已經向世人揭露出一個重大事實:微軟有能力控制使用Windows 系統的每一台電腦,用戶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對自己計算機的控制權。
三、我國面臨的信息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斯諾登曾在向美國《華盛頓郵報》提供的機密文件中披露,自 2009 年以來,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在入侵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電腦系統。此外,美國國家安全局下的「定製入口行動」辦公室(TAO),近15 年來一直從事著侵入中國境內電腦和通信系統進行網路攻擊的工作,藉此獲取有關中國的有價值情報。
我國所面臨的信息安全形勢確實十分嚴峻。首先,我國信息安全的整體防護能力還十分薄弱,我國信息安全關注的重點還只是停留在網路攻防與內容合法性方面,對於因通信設備而引起的網路社會安全則一直不夠重視。我國的網路通信設備關鍵基礎設施幾乎全部是購自國外的產品,這為我國的網路信息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此外,當前我國公民信息安全的防護意識還十分淡薄,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網路信息安全威脅帶來的嚴重後果缺乏足夠的認識。
四、我國應完善信息安全主動防禦體系的建設
保障信息安全就是保障國家安全。面對日益嚴重的網路威脅,我們必須下決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網路空間缺乏防護能力的局面。專家建議:我國亟須完善自主可控的國家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加強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建設,強化基礎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的等級化保護和監督管理,落實等級保護相關措施。同時,鼓勵和扶持自主開發核心技術及產品創新,運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保障國家基礎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不再受制於人,把中國的信息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❼ 棱鏡門的事件背景

棱鏡計劃(PRISM);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電子監聽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號為「US-984XN」。
根據報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計劃能夠對即時通信和既存資料進行深度的監聽。許可的監聽對象包括任何在美國以外地區使用參與計劃公司服務的客戶,或是任何與國外人士通信的美國公民。國家安全局在PRISM計劃中可以獲得的數據電子郵件、視頻和語音交談、影片、照片、VoIP交談內容、檔案傳輸、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網路細節。綜合情報文件「總統每日簡報」中在2012年內在1,477個計劃使用了來自PRISM計劃的資料。
根據斯諾登披露的文件,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接觸到大量個人聊天日誌、存儲的數據、語音通信、文件傳輸、個人社交網路數據。美國政府證實,它確實要求美國公司威瑞森(Verizon)提供數百萬私人電話記錄,其中包括個人電話的時長、通話地點、通話雙方的電話號碼。
關於PRISM的報道是在美國政府持續秘密地要求威訊(Verizon)向國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戶每日電話記錄的消息曝光後不久出現的。泄露這些絕密文件的是國家安全局合約外判商的員工愛德華·斯諾登。他原本在夏威夷的國家安全局辦公室工作,在2013年5月將文件復制後前往香港將文件公開。
華盛頓郵報報道,"棱鏡"項目2007年啟動。參議員范士丹證實,國安局的電話記錄資料庫至少已有7年。項目年度成本2000萬美元,自奧巴馬上任後日益受重視。2012年,作為總統每日簡報的一部分,項目數據被引用1477次,國安局至少有1/7的報告使用項目數據。 華盛頓郵報報道,Facebook、谷歌、微軟、蘋果、雅虎已通過媒體斷然否認為政府提供秘密服務。Twitter令人矚目地沒有出現在被監控的公司列表中。Twitter曾表示要特別重視保護用戶個人數據。報道稱,Dropbox下一步也將可能被納入"棱鏡"監視范圍中。
美國時代周刊報道,美國政府對公眾隱私的監控可能比媒體報道的更深入。"棱鏡"項目監視范圍很廣,包括美國人每天都在使用的網路服務。FBI和NSA正在挖掘各大技術公司的數據。微軟、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YouTube、Skype、AOL、蘋果都在其中。 各國就數據保護制訂有不同法律,但這些法律傾向於規范公司可以保存何種客戶數據、拿這些數據做什麼、能保存多長時間,而不是管理政府活動。大多數公司的隱私政策包括一個條款,該條款稱在收到合法請求的情況下,它們將會共享信息,以及有關其它監控的細心措詞。
官員們通常會辯稱,阻止恐怖主義高於保護隱私權。奧巴馬9日在對美國的監視方法進行辯護時稱:「你不能在擁有100%安全的情況下同時擁有100%隱私、100%便利。」英國外交大臣黑格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稱,英國的守法公民永遠不會知道政府部門為了阻止你的身份被盜或者挫敗恐怖襲擊所作的一切事情。
用戶數據(例如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活動)並不總是存儲在用戶自身所在的國家裡。例如,Facebook在其隱私條款中稱,所有用戶必須同意他們的數據「被轉送和存儲在美國」。美國2001年的愛國者法案給予美國政府在使用按這種方式存儲的歐洲數據新的權力。
「隱私國際」認為:「由於世界主要技術公司的總部都在美國,那些參與我們互聯世界、使用谷歌或者SKYPE的人士的隱私都可能被棱鏡項目所侵犯。美國政府可能接觸到世界的大部分數據。」斯諾登稱,他是出於對隱私權的擔心才採取報料行為的。他對英國衛報稱:「我不想生活在一個做那些事情的社會里,我不想生活在一言一行都被記錄的世界裡。」

閱讀全文

與美國監視盟友棱鏡門網路安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大和函授網路哪個含金量高 瀏覽:534
大理製造業網路營銷 瀏覽:564
網路列印機選了無線網路安裝 瀏覽:944
移動公司網路異常怎麼回事 瀏覽:881
手機有無線網路功能 瀏覽:194
wifi有連接無網路 瀏覽:670
chinanet網路有wifi上不了網 瀏覽:469
邯鄲阿里巴巴網路推廣哪個好 瀏覽:877
中國移動電視網路信號怎麼樣 瀏覽:988
移動網路為e網 瀏覽:571
電腦有網路但是上不了網怎麼解決 瀏覽:365
如何在蘋果筆記本電腦上安裝無線網路 瀏覽:492
網路貸和信用卡逾期哪個可怕 瀏覽:180
網路地址池多於255個怎麼設置 瀏覽:666
新手寫小說在哪個網路平台比較好 瀏覽:307
網路知名作家有哪些人 瀏覽:645
無線網路標簽怎麼刪除 瀏覽:402
路由器網路供電器 瀏覽:514
蘋果13打電話無網路 瀏覽:276
計算機網路思科測試答案 瀏覽:46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