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祭祀網啊
通俗的講就是利用網路進行祭祀活動,網路祭祀就是對現實祭祀的一種虛擬化。在各類祭祀網站上用戶可以自主創建祭念館和網上陵墓,可以直接用滑鼠完成"供品"和"祭品"擺放與使用,直接完成獻花、點燭、燒香等祭奠活動。
像「網祭網」這類的祭祀網站,它提供了祭祀的各類活動、祭祀文化交流、宗祠堂及感情交流平台等服務。還有各種祭祀網站如:以動畫為主,也有與線下相聯系的等等。各類型的祭祀網站正在不斷的增加發展。
Ⅱ 你如何看待網上掃墓
有人說:人這輩子一共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你的心臟停止跳動,那麼從生物的角度來說,你死了;第二次是在葬禮上,認識你的人都來祭奠,那麼你在社會上的地位就死了;第三次是在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後,那你就真的死了。
據說:若干年後,墓碑上只刻二維碼,路過時拿出手機掃一掃,一生的故事就出來了……愛過誰、恨過誰、還牽掛著誰……簡稱:掃墓!
Ⅲ 清明代祭掃服務悄然興起,收費100元到800元不等,行業規則如何規范
清明代祭掃服務在近幾年爆發增長,市場上涌現了許多代祭掃的服務。雖然這個行業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個行業完全沒有監管,所有服務的定價都是根據商家來決定的。所以最大的問題就是收費是否合理。我覺得這個行業應該對每一項服務進行合理的價格確定,然後再由行政來監管。對一些違法違規的商家也要進行行政處罰。
什麼是清明代祭掃服務?
清明代祭掃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幫那些在海外、外地的人,在清明節不能回故鄉的人代替掃墓。根據一些商家介紹,在代替掃墓服務的時候會有視頻,照片為證。在掃墓過程中全程錄像,並清理墓碑附近的環境。然後他們會點蠟燭、上香、燒紙錢和獻花。然後向墓碑鞠躬,讀悼念詞(你也可以通過手機向已故親友訴說你的心裡話和表示你對他們的哀思)。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二三十分鍾。
Ⅳ 網上掃墓能被人們廣泛接受么介紹一個好點的網上掃墓網站
「網路掃墓」,這種方式既干凈,又方便,而且形式新穎,可以留言、獻花,足不出戶就能表達自己的心意,讓人們相信愛和思念是可以跨越時空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這種方式一定會被大多數人介紹的。
目前網上祭祀網站很蠻多的,可以去網路一下。個人感覺天堂公墓紀念網不錯。
Ⅳ 成都將倡導網路祭祀、殯葬機構代客祭掃等文明祭祀方式,對此你怎麼看
成都將提倡網路祭祀,採用殯葬機構代為祭掃等文明的祭祀方式。對於這樣的一個做法,我個人覺得很好。
一方面能夠在疫情防控形勢下,減少人員聚集情況發生;而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文明祭祀,減輕對於環境的污染,推廣網路祭祀的先河。
清明節將至時節,成都倡導市民網路祭祀,如果確有需要的情況下,可以讓殯葬機構,代為祭掃。
我相信在網路祭祀流行起來以後,很多人都會更喜歡這樣的一種模式,畢竟互聯網社會,能夠在網路上遙寄哀思,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Ⅵ 如何看待清明節網路祭祀新形式
網路祭祀已逐漸成為祭祀新形式 隨著清明節假期的臨近,祭祀活動也開始進入到籌備當中。傳統的祭祀用品開始銷售,互聯網上幾家大型祭奠網站上的悼念活動也已經悄然開始。不少網友選擇網路祭祀來表達對親人好友的懷念之情。 何為網路祭祀? 網上祭祀是藉助互聯網平台,將現實的紀念館與公墓「轉移」至電腦網頁上的新興祭掃方式。逝者家屬在相關網站上為逝者注冊一塊虛擬「墓碑」,並附其生平簡介等相關信息,輸入祭掃人的名字,選擇鮮花、花燭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託思念。 觀點:如何看待網路祭祀? 對於網路祭祀這種新形式,一部分網友認為網路祭祀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便捷而且環保,不住同一個城市的親人可以登錄同一個祭祀網站,共同祭拜一位親人,完成共同的心願。網上祭奠可以彌補他們不能親臨墓地追思先人的遺憾,還能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值得推廣開來;也有網友對網路祭祀持懷疑態度,認為網路祭祀脫離了傳統祭祀的儀式感,缺乏悼念的誠意。對此中華佛光文化網特約理凈法師、李向平教授從不同角度講述對網路祭祀這種祭祀新形式的態度和看法。 理凈法師:祭祀不應局限形式 真心最重要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中國人傳統的祭祀親人的節日,清明節是重要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習俗,對中國人來說非常的重要。這一天人們都要以掃墓的形式來祭祀自己已經去逝的親人,以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之情。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祭祀形式也多樣化,已經打破了傳統固有的「掃墓」唯一的祭祀形式。比較常見的有去寺院做超度普佛、誦經祈禱等佛事活動,以此超薦親人出離惡道早生善道,各大寺院每年清明節都有相關的佛事活動,可以說這是一種比較好的祭祀形式,也早以被人們所認可和接受。近兩年在社會上提倡「網路祭祀」,這可以說是一種新型的祭祀形式,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尤其是在青年人中比較流行。去年在一些社區就推行這種「網路祭祀」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因為「網路祭祀」既經濟又便利,既環保又實惠,省去了人們用整天的時間去陵園掃墓,又免去了因掃墓而引起的多種事故。 「網路祭祀」可以說是種既便利可行,又節省時間和經濟;既能表達對親人的懷念,又能強化人們的環保意識。無論是過去的傳統形式掃墓,還是今天現代化的「網路祭祀」,最重要的是真實而虔誠的一顆「心」,只要我們的心真實虔誠,那我們的親人去逝後無論因惡業而輪回惡道,還是因善業而轉生人天都能得我們對她(他)的祈禱和懷念。因此,形式並不重要,重要是真誠的「心」。佛經雲:「大圓滿覺,應跡西乾,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能包括整個太虛,能遍滿周沙界,那我們的「誠心」祈禱,無論是我們的親人在任何一道都能得到感應,我們又何必局限於某種形式而已。 當然,掃墓是一種傳統文化和習俗,我們並不是說不好,而是要提示人們不要局限於某一形式,而應當重視自己對親人追思、懷念的真心。尤其是在每年清明節這一「掃墓大軍」的形勢下,大家既耽誤時間又浪費經濟,既造成新的擁堵又造成環境污染,我們為何不選擇其它各種不同祭祀形式?既可表達我們自己對親人的懷念,又能起到保護環境的意識,這種兩全其美的形式何樂而不為呢?我個人還是比較贊許這種「網路祭祀」的形式,並建議網路管理者能作好,如何作的有聲有色,能真正達到人們對親人祭祀的滿意度,讓參與的人們都滿意和放心! 李向平教授:傳承下來的喪葬與祭祀活動最能體現中國人情感與信仰特徵 隨著喪葬形式逐步改變的,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現象,就是人們對於死者的祭拜形式,已經在或多或少改變了。網上祭掃,已很普通,而祭拜死者時呈送鮮花者早已不在少數了。葬禮、祭禮都變了,鮮花成為主要的祭祀供品,三牲、食品、紙錢等就不太需要了。同時,是那種以親族為核心的信仰與祭祀形式,也不得不與時俱進,不拘一格了。 一般的中國人沒有穩定的宗教信仰,死後也不講求另外一個世界,但是面對死亡,人心總是還要有一個去處的。於是,大多數中國人就把死後入葬的墓地視為最好的身心歸宿了。為此,無論是帝王,還是庶民百姓,只要是能夠講究的,有點財產的人,都會認認真真地安排其喪葬及其祭祀等儀式的。因為喪葬文化、祭祀傳統,就是這樣一種文化、一種信仰,中國人覺得死了,就是告別這個世界的最後一道儀式,非常非常的重要。 毫無疑問,傳承下來的喪葬與祭祀活動,最能體現中國人的情感活動與信仰特徵了。墓地與祭祀,成為中國人生活之中一個很神聖、很神聖的禮儀與場所,這是因為中國人在信仰層面上的宗教取向太弱,所以要把喪葬與祭祀作為人生信念、整合生活秩序的重要環節。事死如事生,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喪葬與祭祀取代了對宗教的信仰,成為了中國人身心精神所必需一個歸處。
Ⅶ 我想在網上祭奠去世的朋友和親人,哪個網站好呢
千懷網是中國清明網旗下祭拜平台,是全球領先的網路紀念平台。千懷網由中國殯葬協會、浙江愛麗芬集團、北京智納環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
[千懷網]
千懷網
北京清明環宇科技有限公司主辦和建設。千懷網成立的最大目的源於一個詰問:人類存在50000年,誕生了1000億個生命,留下了1000億個故事,誰來記錄他們的歷史,誰來講述他們的人生?
20世紀末,中國的殯葬改革以「改土葬為火葬」為核心而展開,但墓地陵園的面積只增不減,人們終將或面臨「無墓可建,無碑可立」的窘狀,傳統文化特別是祭拜文化也或將缺失。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網路已經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運用互聯網技術應運而生的網路祭拜在中國悄然興起。
由於人口流動帶來的交通壓力和傳統祭拜帶來的種種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已不容忽視,因此自 2002年起政府便發出了「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的號召,2010年更是在兩會上提出「低碳」的概念。 在相對自由的網路世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紀念逝者的方式,截至2009年提供網路祭拜服務的網站也有近千家。千懷網以為逝去的故人找到一個安息的網路家園,記錄他/她的生平傳記,講述他的歷史人生為己任,憑吊人類的先賢、感受偉大的靈魂,讀懂高貴的靈魂為宗旨,承擔起傳承文明、促進和諧、弘揚文化的重任,經過不懈努力,精心打造全球領先的網路紀念平台,利用網路虛擬技術,實現多人網上跨空間共同祭拜,真正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障礙。
用戶在千懷網上完成注冊後,可以在千懷陵園在滿意的陵園中購買墓地,
[虛擬墓地]
虛擬墓地
為已故親友、仙逝先賢、逝去名人、過世寵物等建立永久虛擬墓地,在這里用戶可以進行交互的祭奠活動,包括模擬的獻花、點燭、上香、擺供、祭酒、燒紙、鳴炮、行禮、誦經等傳統的祭奠儀式,亦可在留言板留下用戶的悼詞、寄語
[故人空間]
故人空間
;同時生成故人空間,在這里用戶可以上傳逝者的生平傳記、歷史作品、紀念文章、影音資料,保留逝者一生的音容笑貌、夢想與榮耀,傳承逝者留給子孫後代的一切,供後人緬懷追憶、慎終追遠。未來還將進一步實現包括主題紀念館、祠堂、家族空間、雙人墓等多種紀念方式。千懷網為廣大用戶提供了便捷性、可操作性、穩定性、保密性極高的網路祭拜平台。
我國祭祀故人的傳統手法都是焚燒,各式各樣的祭祀物品、鞭炮等等,尤其是在大年初一、清明節這樣的傳統祭拜日,大量的祭掃行為導致交通擁堵,陵園、墓區垃圾遍地,空氣狀況惡劣,甚至引發火災。傳統文化的需求與現代社會「綠色祭掃、環保祭掃、低碳祭掃」的號召相抵觸,因此網路祭掃這種全新的祭掃方式將為傳統文化與「低碳」號召之間架起一道橋梁,是傳統祭拜文化在網路上的一種傳承與延伸,千懷網扮演了引路人與傳承者這一角色。
隨著歷史的變遷,如今的生活環境已與以前大有不同,繁忙的工作讓我們很難抽出身在清明時節回家祭拜,不少國人們由於留學深造、移居海外,已經多年未能去親朋先輩們的墳前掃墓了。千懷網——全球領先的網路紀念平台使人們在忙碌中抽出一點閑暇,就能在遠方為逝者送去自己的思念,親手在他的網墓錢點一支燭,燃一注香,獻一盆花,表達自己的緬懷之情;在故人空間感受他的音容笑貌,回顧他平凡而傳奇的一生,重溫他的諄諄教誨,完成心靈的旅程。
Ⅷ 今年清明,你願意「雲祭掃」嗎
1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方式。
2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
3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清明祭祖,按照習俗,一般在清明節上午出發掃墓。
4拜清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5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6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
7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Ⅸ 網路祭祀亂象,你能接受「網路祭祀」嗎
網路祭祀,是最近年來才興起的一種全新的祭祀方式,利用互聯網的方便性,將現實的公墓祭祀,給超脫空間的平移到電腦上操作,或是手機上操作,方便遠在外地的親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已逝親人。其實,網路祭祀不悖於傳統祭祀方式,在我眼裡,它只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簡單的講吧,其實就是逝者家屬在相關網站上為逝者注冊一塊虛擬“墓碑”,並附其生平簡介等相關信息,輸入祭掃人的名字,選擇鮮花、花燭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託思念,一種對現實祭祀方式的補充和拓展,但是只要心意到位,意義是一樣的。
網路祭祀,每一個新興產業的形成,都是為了便民,為民,節省資源空間的,但是也要對此及時的更新和補充,讓系統更加的完善,讓信息更加的保密,讓氛圍更加的和諧。
Ⅹ 在線燒紙、茅台、點歌、棋牌室、刷禮物,線上祭祀為何越來越野
在線燒紙、茅台、點歌、棋牌室、刷禮物,線上祭祀為何越來越野主要原因:
1.大家認知不斷增加,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祭奠祖先;
2.網路本來本來就有攀比之風;
3.網上祭奠其實也是時代進步的一種體現。
每年的清明節是我們祭奠祖先的日子,這樣的日子讓我們感到悲傷,對於親人的懷念和感激是我們這輩子都要做的事情,但是隨著管理越來越嚴格,以前燒紙錢祭奠的方式因為導致更多環保問題,越來越不受大家的歡迎。現代年輕人開始在線燒紙、茅台、點歌、棋牌室、刷禮物,線上祭祀變得越來越有個性,越來越野,我想這是時代進步的體現,這是我們不斷增加見識之後,用新的方式祭奠;同時網路上的攀比之風也越來越嚴重,這才是導致祭奠越來越野的重要原因。
網路祭奠已經成為了時代進步的一種體現,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這種網路祭奠,這其實是非常好的事情,對於環保做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