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應對網路輿情
建立完善的輿情預警&應對機制
① 專項監督機制。指定專門輿情監督管理小組,熟練使用輿情系統,進行日常輿情配置及監控工作,保障企業重點事項及日常事項均在監控范圍之內,結合系統預警發現涉及敏感輿情及時上報。
② 事前引導機制。營造企業正面形象,樹立良好口碑,注重日常企業網路環境管理維護。如指定專門輿情評論員負責文字及宣傳工作,能夠針對敏感網路輿情及時、有效發聲,並在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正面引導輿論。
③ 事後應對機制。一是尊重公網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理解接受網民的輿論監督,同時積極溝通對話,緩釋網民不滿情緒。二是及時發布真相,坦誠回應質疑。第一時間發布最新、最權威的信息,把事件真相、解決措施和解決進展等情況公布於眾,滿足網民對相關事件的知情權。三是快速及時地對事件做出調查處理。把著眼點放在事後的處理、原因的調查以及責任追究上,甚至可以邀請網民參與事件的調查和處理,充分尊重網民的參與權與監督權。
② 如何做好輿情應對工作
一方面是輿情應對時間上。。。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突發事件輿情應對講求「黃金4小時」原則,事件發生4小時內可能被大量轉發,24小時內就能成為輿論焦點。如果此時相關主體不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爭奪輿情引導先機,那麼各種謠言、虛假就會在公眾質疑聲中不斷被放大傳播,誤導社會公眾,導致事態擴大,把輿情危機推向高潮。
另外一方面則是輿情應對時的回應重點。。。
1.回應渠道
在這里指的是可與傳統、新興大眾媒介相配合,相互協作,以建立立體化傳播策略,讓多種媒體之間互相協調密切配合,通過報刊、廣播、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對網路輿論加以概括和集中報道,影響就會迅速放大,回應產生的效果也就更為強大。此外,還需要注意的就是要善於利用網路意見領袖,因為他們的意見往往能得到多數人的贊同,增加信服力。
2.回應內容
在此則需要根據輿論的核心訴求,或者輿論的聚焦點來確定相關的回應內容。如輿論關注的是事件的本質,則回應的內容就應該與事實真相相關;如輿論關注的是具體的解決方案,那麼回應的內容應該包括具體的解決措施。如需實時地掌握和分析輿論核心訴求、輿論聚焦,建議可通過藉助像識達科技這樣的網路輿情監控平台,在進行輿情監測的同時可同步進行輿情全面綜合分析,幫助用戶挖掘背後信息點。
3.回應語言語氣
在輿情回應過程中一定要區別公文語言與媒體語言,切忌官話套話,遠離「語言吹捧」,警惕「雷言雷語」,避免過於絕對,保持誠懇的態度等。
③ 如何正確應對網路輿情
網路輿情對於企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得好能助力企業發展,防範負面輿情影響企業受到傷害,有利於企業利用網路輿情發展自己。
一要注意搜集企業輿情狀況,哪些是正面輿情,哪些是中性輿情,哪些是負面輿情,要重視負面輿情,了解負面輿情發生的原因,影響面有多大,影響范圍有多廣,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減少負面輿情帶來的影響。
二要建立網路輿情機構,設置輿情管理師、輿情分析師和輿情監測師隊伍。輿情監測師運用關鍵詞搜集企業運行情報,供輿情分析師分析原因制定對策,製作網路輿情分析專報,供企業高層和網路輿情管理師制定企業應對決策使用。
三要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企業新聞發言人在企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平時新聞發言人代表企業向外界發布企業運行相關信息。在遇到重大事故時,及時引導網路謠言,應對企業危機,干預網路負面輿情,使企業向好的方向發展。
四要進行輿情研判。針對輿情發展階段,不斷做出輿情發展曲線圖,根據輿情發生期、輿情發酵期、輿情發展期、輿情高漲期、輿情回落期和輿情反饋期六個階段做出網路宏觀研判。
④ 如何有效做好輿情危機預防工作
輿情危機防範預防工作方案
一、工作內容
1.作為個人、企事業單位、以及政府的防範策略更多的是應慎言、慎行,雖然不提倡世界上沒有雜音的說法,但是道德的底線一定要注意,預防比解決更加重要。
2.建立互聯網輿情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一般情況下來說,是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評估誰負責、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根據「應評盡評、全面客觀、查訪並重、統籌兼顧」的基本要求實施。作出決策後,將評估及時報告上一級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管理部門備案。
3.建立互聯網輿情監測和研報機制:首先是要確定輿情監控的方式,是由人工負責日常監測,還是採用像識微商情這樣的互聯網輿情監測軟體,實現全網的實時自動監測。其次是實施網路輿情聯動監測,形成團隊作戰的工作合力。最後,則是對可能造成網上輿論炒作的重大突發緊急信息,及時報告主要領導/負責人,確保信息規范報送,責任落實到位。
4.建立網路輿情發布和引導機制:首先是要健全網路發言人制度,其次是加強網評組織隊伍建設,然後是建立輿情處置反饋制度,再最後是實施重點網民備案溝通制度。
5.建立網路輿情應對機制:主要包括迅速反應,嚴控事態影響、真誠溝通,提高公信度、藉助媒體,增大應對空間等。
6.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即加強輿情源頭管理工作的溝通、匯報,及時交流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共同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難點、弱點問題,提升輿情風險防範水平。
7.建立有序的輿情風險防範流程:初步知曉性回應-提出辦理意見交部門負責人-部門負責人批轉-領導批示後經分管領導簽發後,安排專人上網回復。
二、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網路輿情管理與處置工作領導小組。
2.加強聯動協作,結合實際,研究制定相應的輿情源頭管理與風險防範工作方案,指導、規范、推動本單位相關工作的開展。要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充分建立互動協作關系。
3.加強隊伍建設,開展互聯網輿情風險防範專題培訓,研究和把握互聯網傳播規律,拓展互聯網技術在政務領域的應用,提升全局同志知網、懂網、用網、管網的能力。
4.不斷改革創新,跟蹤互聯網新發展,密切關注網上新動向,積極探索網路技術在輿情監測中的新成果、新應用、新經驗,確保自身互聯網輿情風險防範工作邁上新台階。
⑤ 如何做好網路輿情工作
1.完善網路輿情管理體制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組建上市公司網路輿情管理隊伍,負責網路輿情工作的開展。二是建立靈活有效的工作機制,明確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形成合力。三則是建立虛假信息懲處機制,學會利用法律對謠言等惡意行為予以打擊。
2.建立和完善輿情系統引導機制
首先,可以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公開渠道,讓謠言等止於公開。其次是可以建立發言人機制,在輿情滋生時公正客觀正面地說明事實。再之則是結合網民的輿論訴求,積極主動地引導輿情,使輿情朝正面演變。
3.增強輿情系統預警意識
指的主要是藉助一些網路輿情監測系統平台,比如識微商情監測系統,實時全面監測上市公司自身相關的品牌及形象,產品、服務、售後、管理者、代言人口碑等相關信息,並自動識別負面,實行在線化服務,提前預警,把握輿情態勢,讓你快速了解網路上談論與己相關的各種聲音,助力各類突發輿情的及時順利解決。
⑥ 如何做好輿情應對工作
網路輿情應對處置辦法
一、由誰說
通常來說,由涉事主體說是最為常見的。此外,也可以邀請一些第三方,如公關公司、權威媒體牽頭,涉事主體參與其中。關鍵是要明確主體,做到有的放矢。
二、何時說
信息從最初的滋生到傳播發酵這一過程,存在一定時間差。因此可運用一些專業的大數據輿情監控平台,如識微商情,達到對自身輿情的實時全面監測,確保隨時隨地掌握輿情,然後充分利用這一時間差,在事件尚未發酵前以最快速度介入並有效引導輿論,將有力助推輿情平息。
三、怎麼說
首先,自上而下要達成共識,統一口徑,避免左右言語的現象發生,防止節外生枝。其次,對於輿論的關注問題有必要展開集中式回應,尤其不要推諉和隱瞞,要堅持有一說一。第三,需要暢通輿情應對口徑,主要是打通涉事主體與網友、媒體等對外的互動平台,提供有效的溝通渠道且確保交流平等坦誠。最後則是需要拓寬說的口徑,主要指的是藉助多方媒體之力來化解輿論的質疑。
四、持何種態度
具體的態度不作過多介紹,不外乎就那麼幾點,如態度誠懇的回應、實事求是的解答、邏輯嚴謹的澄清、主動承擔責任的擔當等。
五、通過哪些渠道傳達
在以上的正確輿情應對口徑形成後,最後一步就是選擇具體的傳播渠道。一般來說,官方微博、官方網站、新聞媒體、官方視頻號是可供參考選擇。但是,一定要明確的是,每個渠道並不是單獨的存在,它們之間是可以形成聯動的。如需了解哪種渠道的傳播力更強、傳播范圍更廣、傳播趨勢是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同樣可以藉助前文提到的大數據輿情監控平台識微商情,對輿情的傳播全過程進行24小時追蹤,提供決策參考。
⑦ 網路輿情應該如何處置
針對網路輿情,首先來說應該及時的回應,根據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實施補救措施無道歉整改等,同時也要向上級的領導及時的匯報,說明結果,並且總結預防,避免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
⑧ 如何做好網路輿情
企業或者個人需要做好網路輿情,首先是要去找到一款可以監測輿情的系統,把你想要監測的內容放到系統裡面去進行實時監測,然後對監測的內容進行篩選和分析,對於負面的輿情消息及時做到及時響應去處理和解決,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會給企業或者個人帶來不好的影響,因為網路輿情危機的具有突發性,人工去排查的話時間成本高且工作量巨大,所以可以藉助網上的一些工具去規避風險。
⑨ 如何做好輿情監測
企業做好輿情監測方法如下:
1、制定預案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根據不同類型的輿情事件制定可行且詳細的判斷標准和預警預案,防範於未然,做到出現輿情危機時,能夠有條不紊且有理有據的進行應對。
2、及時溝通輿情監測期間和發生輿情危機時,要保持與政府相關部門、權威機構、專家學者的緊密溝通。同時企業可以藉助媒體,最大程度地爭取媒體的支持,利用社交媒體、公眾號等平台,適時轉移目標,發布最及時權威的信息,左右網路輿情的走向,把噪音雜音壓下來,使該網路輿情信息關注度逐漸轉冷。
3、輿情危機應對培訓了解新媒體環境下輿情危機處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掌握處置輿情危機的基本原則和方式方法,提升了輿情應對與危機管理能力,為今後提升組織系統網路輿情宣傳與管理水平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