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徹底擺脫網癮(強制性)
看起來上網時間比較久,對網路已經比較有感情、有依賴,你想擺脫網癮,從內心來說已經做好了分離的准備,可是「大腦」卻習慣性選擇「玩游戲」,常常不自主就想著玩游戲,這是一個容易反復和痛苦的過程。我相信你已經體驗到這種感受了。
以前我在婁底希望少年學校的時候,接觸過很多網癮的青少年,考慮到你的年齡,應該比一般孩子自製力要強,我幫你總結幾條方便操作的方法,你試著堅持去做(分享給你):
1、堅持戶外體育鍛煉。最好是找家人陪著你爬山、晨跑、游泳,注意一定要有規律,這是重建生活習性(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相對固定的生活模式,我稱這個為習性,可惜網癮打破了十幾年來建立的個人習慣,導致我們陷入緊張和空虛)的必然過程。
2、釋放負面情緒和壓力。我們經常上網,說白了並不是網路有多麼好,而是因為不開心。找到曾經的朋友、同學共度周末,吹吹牛,回憶下快樂往事,鞏固過去的交情,包括去唱唱歌什麼的,都能極大滿足你的情緒需要。唯一需要你克服的就是過去那種自動化的思維:這些事我沒興趣,沒意義.......你需要克服一開始准備出門就有的這種想法。多參加類似的活動,盡可能多釋放負面情緒,增加積極情緒(友誼、快樂),那你內心對網路的依賴就會下降很多。
以上——就是說你首先要「出門」。出了這個門(不管是網吧的門還是你家的門),你才有可能恢復生理平衡和心理活力。
3、對於日常的反復(就是戒了幾天好像忍不住又玩了)要抱有寬容之心,不要過於自責。在題目里看到你要「強制性」戒網,我就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不過心態要調整下,不要急躁。幾年的事了,反復下很正常。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我給做一個社會功能恢復表,就是說不管玩不玩游戲,你要是逐步去參與現實生活,網癮遲早消退,就算偶爾反復也沒有關系。
社會功能恢復表
辦法就告訴你了,不用謝謝,請叫我叫雷鋒。
Ⅱ 如何才能擺脫網路的依賴
沒有網路的生活也可以是很方便和有趣的,甚至能得到更多的靈感
要求自己一下吧,很簡單的,如果你真願意的話
然後,有種說法是習慣是21天養成的,你堅持下來就OK了
祝成功!O(∩_∩)O~
Ⅲ 怎樣減少對網路的依賴
網路性心理障礙的發病年齡介於15-45歲,男性患者占總發病人數的98.5%左右,女性約佔1.5%,20-30歲的單身男性為易患人群。心理醫生稱之為「網路依賴症」。要想治癒網路依賴症,首先就是要承認自己對網路上癮;其次是將上網後便不再去做的事列出清單;第三是認清無節制地上網給自己帶來了多少麻煩或嚴重後果:比如視力下降、身體變差、頭昏腦漲、食慾不振、學習成績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生活沒有熱情、家庭失和甚至破裂等,從而認清其危害性。主要採取的措施是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逐步擺脫對網路的依賴,臨床也可應用抗抑鬱葯物及精神療法等綜合治療。尤其對少年兒童的網路依賴症,當家長的要及早採取措施,要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避免因高壓而產生逆反心理。
Ⅳ 如何戒除對網路的依賴
定個目標 為今後的人生奠定基礎 因為從你說的話來說 你一定是個學生 或者是剛畢業 沒有找工作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其實找個自己喜歡的職業是件幸福的事情 我個人認為不應該把青春浪費在虛幻的事情上面 也許你現在還小 是喜歡玩的時候 因為我也是從那時候過來的 但我建議你 做些實際的事情吧 對你將來有好處
Ⅳ 怎麼才能戒網癮啊
3、多與人交流
對網上癮的人都喜歡在網路上尋求一種安慰,有些人沉迷網路是因為期待網路上的人能給她一種安慰感,和不認識的人更能吐露心聲,這種人時間久了就把網路當做一種慰籍,從而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離的越來越遠,也就是在網路上找到了存在感,其實這種人內心是比較期待別人的肯定,但是時間久了這樣下去,很容易脫離現實,你應該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多在現實生活中充實自己,與人交流,正視自己,不高傲不自卑。
Ⅵ 網路依賴症有什麼辦法解決
可以用一下心理學中的厭惡療法,又叫「對抗性條件反射療法」,它是應用懲罰的厭惡性刺激,即通過直接或間接想像,以消除或減少某種適應不良行為的方法。厭惡療法的特點是,治療期較短,效果較好。
厭惡療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迴避學習的原理,把令人厭惡的刺激,如電擊、催吐、語言責備、想像等,與求治者的不良行為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條件反射,以對抗原有的不良行為,進而消除這種不良行為。
厭惡治療的形式以有下列三種:
電擊厭惡療法、葯物厭惡療法、想像厭惡療法。
對學生應以想像厭惡療法為主。具體做法是:
1、在班上開展「我和網吧」的演講比賽。要求寫出網吧的好處和害處,寫出上網的感受。為什麼還要寫好處呢?是為了辨證的思考問題,也是為了避免學生的抵觸心理。通過演講比賽,同學們認識到了網路的魅力,也認識到了網路對青少年有害的一面。
2、把學生演講中關於網吧環境的烏煙瘴氣、關於網吧中不良少年的語言污穢與行為放盪、關於上網後的頭昏腦漲視力下降精神萎靡等等描述集中起來,每天放學時在班上反復宣講,讓學生在反復的刺激中對網吧產生厭惡心理。
3、對個別症狀較為嚴重的學生,可以以橡皮筋代替電擊。只要心中一有上網的念頭不能消除就拉手腕上的橡皮筋,直到消除上網的念頭為止。
4、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以減輕學生對網吧的依賴。
Ⅶ 如何戒掉網路和手機依賴症
戒掉網路和手機依賴,平時不上網,不戴手機,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擺脫對手機的依賴。
Ⅷ 大學生要如何擺脫網路依賴症
網路在現在的社會中是必不可少的,它已經是影響我們生活的事情。微博,網路,微信,這些軟體包含了全部的生活內容。
作為最年輕的一輩,我們這些大學生也是非常熱愛網路的,甚至達到了依賴的地步。走進大學的食堂,學生們都是利用吃飯的時間在玩手機。一隻手拿著手機看小說,另一隻手拿著筷子。這種現象是極為不正常的,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不光是在吃飯的時候沉迷手機,在走路,上課的過程中,都是一刻不能離開手機的。這樣就嚴重的影響了我們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大學是完全的脫離了父母的管制,沒有父母在限制自己玩手機和玩電腦的時間。所以很多大學生都會終日沉迷於網路游戲,甚至會逃課打游戲。最後等待他的就是學校的勸退。還有的學生會熬夜看電影,上課打游戲等等,都對學業和健康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Ⅸ 擺脫網路依賴的方法
擺脫網路依賴方法,那你要經常去參加一些其他的活動,學習一些別的東西,不要再沉迷在網網路上,這樣慢慢的習慣了,他就不會這樣了,就能擺脫網路依賴
Ⅹ 如何擺脫對手機的過度依賴
鼓勵學生合理規劃好作息時間,不能在學習時間玩手機游戲。同時,多和家長溝通,希望家長多花一點時間陪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可以進行體育運動、做手工、畫畫、表演話劇等等,老師要對學生的成果多表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孩子對電子產品的興趣慢慢下降。此外,老師和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主動放下手機,一起讀書,在書中去尋找樂趣和美好,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為了調控手機的合理使用,有效銜接校園和居家生活的轉變,開學前我與群里的家長孩子們共同舉行了一個活動——歡樂養「機」場,全家總動員制定手機使用的時間、位置、方法、目的養「機」計劃,並設置其他的居家生活協議比如運動、家務、游戲等等,藉助家長的配合,讓學生健康有益、合理高效地使用電子產品。為了做好學生開學後心理上的銜接,我選用了網上一些音樂律動操,在每天下午的課上跟孩子們一起完成,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減緩了學習壓力。
堵不如疏,想辦法通過正面引導,使孩子們懂得其中的危害性,給出一定的心理暗示,消除游戲對孩子們造成的負面影響,與游戲健康相處才是王道。首先不要過度恐慌,讓游戲適當合理化;其次要篩選內容,選擇一些適合孩子年齡並富有教育性的小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再者要管控時間,給孩子規定時間,逐漸減少玩手機的頻率;最後是家長多陪伴,陪伴學習、陪伴讀書、陪伴運動、陪伴社會實踐……遷移興趣愛好,填補孩子們心靈空白,讓孩子們在精神充實中度過每一天。
經過切磋協商,我和學生在手機使用上達成五項基本原則:一是明確權利,手機作為現代通訊工具,學生有權利使用手機這個信息工具;二是劃定界限,學生使用手機前要徵得家長和老師同意,操作范圍限定在親友同學通話、查閱資料、限時益智娛樂等內容;三是約定章法,師生協商制定手機使用公約,以學生自我約束為主;四是暢游網路,每周末每位同學擁有30分鍾的使用手機暢游網路時間,可以自由瀏覽網頁或者使用APP;五是斷網靜修,每周三是固定的斷網日,無特殊事情不使用手機上網,同時也是固定的親子共讀日,體驗離開手機,沉浸閱讀向內靜修的快樂。
讓學生擺脫對網路和游戲的依賴,就要努力讓學生「移」「動」起來。「移」就是轉移注意力,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並讓其在班級中有顯示的機會,讓學生能在學習之餘把時間用於發展興趣,並從中感受到樂趣。「動」就是用運動來充實,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營造運動健康的家庭風尚,節假日組織一些親子活動,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家長與孩子一起運動,來改變孩子的生活狀態,使其擺脫網路和游戲。
孩子對手機和游戲依賴,可以採取多種活動轉移注意力。比如春天已經來臨,建議大家出門走一走。回來之後可以將自己的收獲寫下來,或者把印象最深刻的場面畫下來和大家交流。不管是教師還是其他孩子,都要給發言孩子充分的肯定,建立成就感。孩子沉迷網路,也許是孩子覺得現實生活沒有意思。可以讓孩子自己設計團體戶外游戲,大家參與其中,既鍛煉了孩子的能力,也讓他收獲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