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計算機三級網路技術考點
第1章計算機基礎()
1.1計算機概述()
考點1計算機的發展階段()
考點2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1.2計算機硬體系統()
考點3計算機硬體的種類()
考點4計算機的技術指標()
考點5微處理器的技術特點()
考點6主板與插卡()
1.3計算機軟體系統()
考點7軟體的概念和分類()
考點8程序、文檔與軟體開發()
1.4多媒體技術基礎()
考點9多媒體基本概念和應用軟體()
考點10數據壓縮與解壓縮技術()
考點11超媒體與流媒體的概念()
1.5綜合自測()
第2章網路技術基礎()
2.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考點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2.2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
考點2計算機網路定義的基本內容()
考點3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考點4計算機網路的拓撲結構()
考點5描述計算機網路傳輸特性的參數()
2.3分組交換技術的基本概念()
考點6交換方式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2.4網路體系結構與網路協議的基本概念()
考點7網路體系結構的基本概念()
考點8ISO/OSI參考模型()
考點9TCP/IP參考模型與協議()
考點10OSI參考模型與TCP/IP參考模型的比較()
2.5互聯網應用的發展()
考點11互聯網的應用及發展()
2.6無線網路的研究與應用()
考點12無線網路的標准和三種無線網路格式()
2.7綜合自測()
第3章區域網基礎()
3.1區域網與城域網的基本概念()
考點1決定區域網與城域網性能的三要素及區域網拓撲結構的類型與特點()
考點2傳輸介質類型與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考點3IEEE 802參考模型()
3.2乙太網()
考點4乙太網的發展和乙太網幀結構與工作流程分析及實現方法()
考點5乙太網的物理地址()
3.3高速區域網的工作原理()
考點6高速區域網的研究方法與快速乙太網()
考點7千兆乙太網()
考點8萬兆乙太網()
3.4交換式區域網與虛擬區域網()
考點9交換式區域網的基本結構()
考點10區域網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考點11虛擬區域網的工作原理()
3.5無線區域網()
考點12無線區域網及標准IEEE 802.11()
3.6區域網互聯與網橋的工作原理()
考點13區域網互聯的概念及網橋的工作原理()
考點14網橋的層次結構、特性和應用()
3.7綜合自測()
第4章伺服器操作系統()
4.1網路操作系統的特點()
考點1單機操作系統()
考點2網路操作系統()
4.2網路操作系統的演變()
考點3網路操作系統的演變()
4.3網路操作系統的類型與功能()
考點4網路操作系統的分類、結構和功能()
4.4Windows網路操作系統()
考點5Windows NT 的特點()
考點6Windows 2000 Server()
考點7Windows的發展及Windows Server 2003/2008()
4.5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
考點8NetWare操作系統的歷史、組成和特點()
4.6UNIX網路操作系統()
考點9UNIX的概述和特性()
4.7Linux網路操作系統()
考點10Linux的發展與典型()
4.8綜合自測()
第5章Internet基礎()
5.1Internet的構成()
考點1Internet的構成()
5.2Internet的接入()
考點2Internet接入的方法()
5.3IP協議與互聯層服務()
考點3IP協議與互聯層的服務與特點()
5.4IP地址()
考點4IP地址()
5.5IP數據報()
考點5IP數據報()
5.6差錯與控制報文()
考點6ICMP()
5.7路由器與路由選擇()
考點7路由器和路由選擇(RIP和OSPF)()
5.8IPv6協議()
考點8IPv6協議()
5.9TCP與UDP()
考點9TCP和UDP協議()
5.10綜合自測()
第6章Internet基本服務()
6.1客戶機/伺服器模型()
考點1客戶機/伺服器模型()
6.2域名系統()
考點2域名系統()
6.3遠程登錄服務()
考點3遠程登錄服務()
6.4FTP服務()
考點4FTP服務()
6.5電子郵件系統()
考點5電子郵件系統()
6.6WWW服務()
考點6WWW服務()
6.7綜合自測()
第7章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7.1網路管理()
考點1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功能與模型()
考點2網路管理協議()
7.2信息安全技術概述()
考點3信息安全的概念、策略和等級()
7.3網路安全問題與安全策略()
考點4網路安全問題與安全策略()
7.4加密技術()
考點5密碼學基本術語()
考點6對稱密碼()
考點7公鑰密碼()
考點8密鑰管理()
7.5認證技術()
考點9消息認證()
考點10數字簽名()
考點11身份認證及常用的身份認證協議()
7.6安全技術應用()
考點12安全技術應用()
7.7入侵檢測技術與防火牆()
考點13入侵檢測技術與防火牆()
7.8計算機病毒問題與防護()
考點14計算機病毒問題與防護()
7.9綜合自測(
第8章網路應用技術()
8.1組播技術()
考點1IP組播的概念和特點()
考點2組播技術基礎()
8.2P2P網路()
考點3P2P網路的概念和基本結構以及應用()
8.3即時通信系統()
考點4即時通信系統概述及基礎通信模式、實例和協議()
8.4IPTV()
考點5IPTV系統及其關鍵技術()
8.5VoIP()
考點6VoIP實現方法及組成()
8.6網路搜索技術()
考點7網路搜索引擎及原理和組成以及Google和網路搜索引擎()
❷ 網路安全的含義及特徵
含義: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特徵: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賴性。
保密性是指網路中的信息不被非授權實體(包括用戶和進程等)獲取與使用。這些信息不僅包括國家機密,也包括企業和社會團體的商業機密和工作機密,還包括個人信息。
人們在應用網路時很自然地要求網路能提供保密性服務,而被保密的信息既包括在網路中傳輸的信息,也包括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的信息。
主動防禦走向市場:
主動防禦的理念已經發展了一些年,但是從理論走向應用一直存在著多種阻礙。主動防禦主要是通過分析並掃描指定程序或線程的行為,根據預先設定的規則,判定是否屬於危險程序或病毒,從而進行防禦或者清除操作。
不過,從主動防禦理念向產品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智能化問題。由於計算機是在一系列的規則下產生的,如何發現、判斷、檢測威脅並主動防禦,成為主動防禦理念走向市場的最大阻礙。
由於主動防禦可以提升安全策略的執行效率,對企業推進網路安全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所以盡管其產品還不完善,但是隨著未來幾年技術的進步,以程序自動監控、程序自動分析、程序自動診斷為主要功能的主動防禦型產品將與傳統網路安全設備相結合。
尤其是隨著技術的發展,高效准確地對病毒、蠕蟲、木馬等惡意攻擊行為的主動防禦產品將逐步發展成熟並推向市場,主動防禦技術走向市場將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網路和網路安全所指含義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網路和網路安全所指的是:
1、網路
是指由計算機或者其他信息終端及相關設備組成的按照一定的規則和程序對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傳輸、交換、處理的系統。
2、網路安全
是指通過採取必要措施,防範對網路的攻擊、侵入、干擾、破壞和非法使用以及意外事故,使網路處於穩定可靠運行的狀態,以及保障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
(3)網路安全考點解析擴展閱讀
制定《網路安全法》的目的:
1、制定網路安全法是落實國家總體安全觀的重要舉措。
2、制定網路安全法是維護網路安全的客觀需要。中國是一個網路大國,也是面臨網路安全威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網路安全的法律制度。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的法律。
3、制定網路安全法也是維護國家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需要。
❹ 網路工程師考試有哪些重要的考點
網路工程師考試的知識,可分為15個方面。它們分別是:計算機系統知識(包括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基礎)、系統開發和運行基礎知識、網路體系結構、通信基礎、區域網與城域網、廣域網與接入網、TCP/IP協議族、交換與路由、網路應用技術、網路操作系統(主要是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統及各種網路應用軟體)、網路管理、網路安全、網路設備的管理和配置、標准化與知識產權、網路系統的分析設計與管理維護。
上午考試總共有75個選擇題,每個選擇題只佔一分。由於有些選擇題涉及多方面知識,因此知識點總數可能會超過75。重點是TCP/IP協議族、交換與路由、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安全。
下午題的重要要考點如下:
(1)TCP/IP協議族中的ip地址劃分
(2)網路操作系統與軟體配置
(3)網路安全
(4)網路設備管理和配置
(5)NAT、ACL、DHCP
希賽軟考學院祝您考試順利。
❺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簡答題目
1 防火牆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簡答只要把下面標題和第一句寫上就好,見大括弧內)
{(1)網路安全的屏障
防火牆可通過過濾不安全的服務而減低風險,極大地提高內部網路的安全性。}由於只有經過選擇並授權允許的應用協議才能通過防火牆,所以網路環境變得更安全。防火牆可以禁止諸如不安全的NFS協議進出受保護的網路,使攻擊者不可能利用這些脆弱的協議來攻擊內部網路。防火牆同時可以保護網路免受基於路由的攻擊,如IP選項中的源路由攻擊和ICMP重定向路徑。防火牆能夠拒絕所有以上類型攻擊的報文,並將情況及時通知防火牆管理員。
(2)強化網路安全策略
通過以防火牆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將所有安全軟體(如口令、加密、身份認證等)配置在防火牆上。與將網路安全問題分散到各個主機上相比,防火牆的集中安全管理更經濟。例如,在網路訪問時,一次一密口令系統和其他的身份認證系統完全可以不必分散在各個主機上而集中在防火牆。
(3)對網路存取和訪問進行監控審計由於所有的訪問都必須經過防火牆,所以防火牆就不僅能夠製作完整的日誌記錄,而且還能夠提供網路使用的情況的統計數據。當發生可疑動作時,防火牆能進行適當的報警,並提供網路是否受到監測和攻擊的詳細信息。另外,收集一個網路的使用和誤用情況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這不僅有助於了解防火牆的控制是否能夠抵擋攻擊者的探測和攻擊,了解防火牆的控制是否充分有效,而且有助於作出網路需求分析和威脅分析。
(4)防止內部信息的外泄
通過利用防火牆對內部網路的劃分,可實現內部網中重點網段的隔離,限制內部網路中不同部門之間互相訪問,從而保障了網路內部敏感數據的安全。另外,隱私是內部網路非常關心的問題,一個內部網路中不引人注意的細節,可能包含了有關安全的線索而引起外部攻擊者的興趣,甚至由此而暴露了內部網路的某些安全漏洞。使用防火牆就可以隱藏那些透露內部細節的服務,如Finger、DNS等。Finger顯示了主機的所有用戶的用戶名、真名、最後登錄時間和使用Shell類型等。但是Finger顯示的信息非常容易被攻擊者所獲悉。攻擊者可以知道一個系統使用的頻繁程度,這個系統是否有用戶在連線上網,這個系統是否在被攻擊時引起注意等等。防火牆可以同樣阻塞有關內部網路的DNS信息,這樣一台主機的域名和IP地址就不會被外界所了解。
2:要傳遞的確切的消息就是明文; 被加密後的消息就是密文;
密鑰:參與變換的參數; 加密演算法:用於數據加密的一組數學變換;
解密演算法:用於解密的一組數學變換;
3:入侵檢測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入侵檢測技術(IDS)可以被定義為對計算機和網路資源的惡意使用行為進行識別和相應處理的系統。包括系統外部的入侵和內部用戶的非授權行為,是為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而設計與配置的一種能夠及時發現並報告系統中未授權或異常現象的技術,是一種用於檢測計算機網路中違反安全策略行為的技術
4. 什麼是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被明確定義,病毒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 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5. 試述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
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網路安全產品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以往人們主要關心系統與網路基礎層面的防護問題,而現在人們更加關注應用層面的安全防護問題,安全防護已經從底層或簡單數據層面上升到了應用層面,這種應用防護問題已經深入到業務行為的相關性和信息內容的語義范疇,越來越多的安全技術已經與應用相結合。
1.防火牆技術發展趨勢
在混合攻擊肆虐的時代,單一功能的防火牆遠不能滿足業務的需要,而具備多種安全功能,基於應用協議層防禦、低誤報率檢測、高可靠高性能平台和統一組件化管理的技術,優勢將得到越來越多的體現,UTM(UnifiedThreatManagement,統一威脅管理)技術應運而生。
從概念的定義上看,UTM既提出了具體產品的形態,又涵蓋了更加深遠的邏輯范疇。從定義的前半部分來看,很多廠商提出的多功能安全網關、綜合安全網關、一體化安全設備都符合UTM的概念;而從後半部分來看,UTM的概念還體現了經過多年發展之後,信息安全行業對安全管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安全產品可用性、聯動能力的深入研究。
UTM的功能見圖1.由於UTM設備是串聯接入的安全設備,因此UTM設備本身必須具備良好的性能和高可靠性,同時,UTM在統一的產品管理平台下,集防火牆、VPN、網關防病毒、IPS、拒絕服務攻擊等眾多產品功能於一體,實現了多種防禦功能,因此,向UTM方向演進將是防火牆的發展趨勢。UTM設備應具備以下特點。
(1)網路安全協議層防禦。防火牆作為簡單的第二到第四層的防護,主要針對像IP、埠等靜態的信息進行防護和控制,但是真正的安全不能只停留在底層,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更高、更強、更可靠的牆,除了傳統的訪問控制之外,還需要對垃圾郵件、拒絕服務、黑客攻擊等外部威脅起到綜合檢測和治理的作用,實現七層協議的保護,而不僅限於第二到第四層。
(2)通過分類檢測技術降低誤報率。串聯接入的網關設備一旦誤報過高,將會對用戶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3)有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硬體平台支撐。
(4)一體化的統一管理。由於UTM設備集多種功能於一身,因此,它必須具有能夠統一控制和管理的平台,使用戶能夠有效地管理。這樣,設備平台可以實現標准化並具有可擴展性,用戶可在統一的平台上進行組件管理,同時,一體化管理也能消除信息產品之間由於無法溝通而帶來的信息孤島,從而在應對各種各樣攻擊威脅的時候,能夠更好地保障用戶的網路安全。
6.簡述物理安全在計算機網路安全中的地位,並說明其包含的主要內容。
目前網路上的安全威脅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對網路數據的威脅; 二是對網路設備的威脅。這些威脅可能來源於各種因素:外部和內部人員的惡意攻擊,是電子商務、政府上網工程等順利發展的最大障礙。
物理安全的目的是保護路由器、工作站、網路伺服器等硬體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竊聽攻擊。只有使內部網和公共網物理隔離,才能真正保證黨政機關的內部信息網路不受來自互聯網的黑客攻擊。
在實行物理隔離之前,我們對網路的信息安全有許多措施,如在網路中增加防火牆、防病毒系統,對網路進行入侵檢測、漏洞掃描等。由於這些技術的極端復雜性與有限性,這些在線分析技術無法提供某些機構(如軍事、政府、金融等)提出的高度數據安全要求。而且,此類基於軟體的保護是一種邏輯機制,對於邏輯實體而言極易被操縱。後面的邏輯實體指黑客、內部用戶等。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涉密網不能把機密數據的安全完全寄託在用概率來作判斷的防護上,必須有一道絕對安全的大門,保證涉密網的信息不被泄露和破壞,這就是物理隔離所起的作用。
7.網路安全的主要技術有哪些?
物理措施 訪問控制 數據加密 網路隔離 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
8.什麼是計算機病毒,以及它的特徵?
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 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特徵:寄生性 傳染性 潛伏性 隱蔽性 破壞性 可觸發性
9談談計算機網路安全設計遵循的基本原則。
整體原則、有效性有效性與實用性原則、安全評價性原則、等級性原則、動態化原則
❻ 何為計算機網路安全網路安全有哪幾個特徵各特徵的含義是什麼
你的問題比較專業,復雜,建議參考專業的「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知道欄目,只能簡要說明,否則還會違反字數超標。簡單說,計算機網路安全,主要包括三大類:一是網路硬體安全;二是網路軟體安全;三是信息安全。總的說,計算機網路安全特徵具有天災人禍屬性。天災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比如:台風、寒潮、地震、水患。人禍包括有意無意、蓄意的破壞行為。各特徵的含義,天災是比較好理解了,由於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造成的計算機網路的故障、中斷或完全損毀。而人禍,無意者是指,由於建設或施工,或不懂網路安全法律法規,無意中損壞或損毀計算機網路行為的表現。而有意和蓄意破壞計算機網路和竊取計算機網路信息行為,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的法律高度,可被定罪入刑。
❼ 學習網路安全需要哪些基礎知識
學習網路安全一般來說不會需要特別的基礎知識。你可以完整性地將網路安全由基礎到高階進行學習。這里整理了一份網路安全所需學習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你可以參考進行學習。
希望能夠幫到你!!!
❽ 常見的網路安全問題有哪些
網路安全問題分為很多類,比如說系統安全,web安全,無線安全,物聯網安全等等。就我個人學習而言,我是學習web安全的,所謂的web安全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網站安全。
web安全:當網站源碼的程序員對源碼編寫的時候,沒有給賦值的參數進行過濾,那麼會產生很多安全漏洞,比較常見的漏洞就是SQL注入漏洞,XSS漏洞,文件包含漏洞,越權漏洞,等等。其實這些漏洞很容易杜絕,但是程序員因為懶惰所以鑄成大錯,當然,在伺服器配置方面也會出現漏洞,比如說常見的,目錄遍歷,敏感下載,文件上傳,解析漏洞等等。都是因為伺服器的配置不當而產生的,產生這些漏洞非常容易讓攻擊者獲得想要的數據,比如說網站管理員的賬號密碼,如果漏洞嚴重,可以直接提權伺服器,拿到伺服器的shell許可權。
系統安全:系統安全的漏洞一般都是許可權類漏洞,用戶沒有及時更新補丁,或者開放了敏感埠,敏感服務,等等,都可以被黑客利用,詳細的可以看看緩沖區溢出漏洞原理。
無線安全和物聯網安全,這些的話,我也沒有深究過,我們說的無線常用的就是wifl,或者說是無線設備,攻擊者可以偽造頁面,植入木馬等等獲取到連入惡意wifl的主機許可權,物聯網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自動販賣機或者是一些智能設備了,那麼就自動販賣機來說,自動販賣機是一個沙盒系統,說到底他還是個系統,當用戶通過某種方式獲取到可以對系統進行操作的時候,那豈不是可以任意的買東西,等等。
當然。網路安全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完的,這里只是舉幾個常見的例子,具體不懂得可以追問,手工打字,望樓主採納。
❾ 計算機網路安全幾個名詞解釋,求幫忙
安全機制:保護網路信息和數據的安全而發展的基於信息網路安全的技術。
環境安全:這個我也不太清楚。- -
虛擬儲存:用戶的邏輯地址空間可以比主存的絕對地址空間要大。對用戶來說,好像計算機系統具有一個容量很大的主存儲器,稱為「虛擬存儲器」。
EFS:EFS是一種加密文件系統,
僵屍網路:採用一種或多種傳播方式,讓大量的主機感染僵屍病毒程序,從而在控制者和被感染主機之間所形成的一個可一對多控制的網路。
❿ 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分析、題解與模擬——三級網路技術的目錄
第1章計算機基礎
1.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1.2計算機硬體組成
1.3計算機軟體組成
1.4多媒體、超媒體和流媒體
1.5經典題解
1.6同步練習
1.7同步練習答案
第2章網路技術基礎
2.1計算機網路的形成與發展
2.2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及結構
2.3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2.4計算機網路的拓撲構型
2.5數據傳輸速率與誤碼率
2.6分組交換技術
2.7網路體系結構和網路協議
2.8互聯網應用的發展
2.9無線網路的研究與應用
2.10經典題解
2.11同步練習
2.12同步練習答案
第3章區域網基礎
3.1區域網的基本概述
3.2乙太網
3.3高速區域網技術
3.4交換式區域網
3.5虛擬區域網
3.6無線區域網
3.7區域網互連與網橋技術
3.8經典題解
3.9同步練習
3.10同步練習答案
第4章網路操作系統
4.1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
4.2網路操作系統的演變
4.3網路操作系統的類型
4.4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
4.5 Windows網路操作系統
4.6 NetWare網路操作系統
4.7 UNIX網路操作系統
4.8 Linux網路操作系統
4.9經典題解
4.10同步練習
4.11同步練習答案
第5章網際網路基礎
5.1網際網路基本概念
5.2接入網際網路
5.3 IP協議與IP層服務
5.4 IP地址、子網地址與子網屏蔽碼
5.5 IP數據報
5.6差錯與控制報文
5.7路由器和路由選擇
5.8 IPv6協議
5.9 TCP協議與UDP協議
5.10經典題解
5.11同步練習
5.12同步練習答案
第6章網際網路基本服務
6.1客戶機/伺服器模型及特性
6.2域名系統
6.3電子郵件、遠程登錄和FTP服務
6.4WWW服務
6.5經典題解
6.6同步練習
6.7同步練習答案
第7章網路管理與網路安全
7.1網路管理概述、功能及協議
7.2信息安全技術概述
7.3網路安全問題與安全策略
7.4密碼學基本概述
7.5對稱加密技術
7.6公鑰加密技術
7.7密鑰管理
7.8認證技術
7.9安全技術應用
7.10防火牆與入侵檢測技術
7.11計算機病毒問題與防護
7.12經典題解
7.13 同步練習
7.14同步練習答案
第8章網路應用技術
8.1組播技術
8.2 P2P網路
8.3 即時通信系統
8.4 IPTV系統
8.5 VoIP系統
8.6網路搜索技術
8.7經典題解
8.8同步練習
8.9同步練習答案
第9章筆試全真模擬試卷
9.1筆試全真模擬試卷(1)
9.2筆試全真模擬試卷(2)
9.3筆試全真模擬試卷(3)
9.4筆試全真模擬試卷(4)
9.5筆試全真模擬試卷(5)
9.6筆試全真模擬試卷(6)
9.7筆試全真模擬試卷(7)
9.8筆試全真模擬試卷(8)
9.9參考答案及解析
第10章上機指導及上機全真模擬試題
10.1上機指導
10.2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
10.3上機全真模擬試題(2)
10.4上機全真模擬試題(3)
10.5上機全真模擬試題(4)
10.6上機全真模擬試題(5)
10.7上機全真模擬試題(6)
10.8上機全真模擬試題(7)
10.9上機全真模擬試題(8)
10.10上機全真模擬試題(9)
10.11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0)
10.12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1)
10.13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2)
10.14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3)
10.15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4)
10.16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5)
10.17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6)
10.18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7)
10.19上機全真模擬試題(18)
10.20參考答案及解析
附錄
附錄A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網路技術考試大綱
附錄B2008年9月筆試試卷、參考答案及解析
附錄C2009年3月筆試試卷、參考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