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網路安全作用主體

網路安全作用主體

發布時間:2022-08-07 22:59:21

1. 網路安全法第五章規定責任主體為網路運營者的是什麼

網路安全法認為網路運營者的主要義務是網路安全保護。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網路空間第一部基本大法,它強化了我國網路空間主權的戰略意義與監管的范疇,其中第9條總括性地規定了網路運營者的網路安全義務。

同時,《網路安全法》第21條、第24條、第40—44條、第47條、48條、第49條,以及《刑法》第286條均對網路運營者的網路信息安全義務進行了規定。未來,網路網路運營者責任重大。

(1)網路安全作用主體擴展閱讀:

網路運營商,特別是大型互聯網企業,用戶眾多,是網路社會最重要的節點,也是實施網路治理的關鍵主體。在網路政策方面,中國倡導「誰訪問,誰負責」和「誰操作,誰負責」。它一直強調網路運營商的「主體責任」,要求網路運營商對其運營的網站和提供的網路產品和服務承擔安全義務。

《網路安全法》從法律層面對網路經營者的網路信息安全義務和責任進行了法律規范

2. 如何解決企業遠程辦公網路安全問題

企業遠程辦公的網路安全常見問題及建議

3. 網路安全責任主體

法律分析:網路運營者的主體責任,第二十四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國家實施網路可信身份戰略,支持研究開發安全、方便的電子身份認證技術,推動不同電子身份認證之間的互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二十四條 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國家實施網路可信身份戰略,支持研究開發安全、方便的電子身份認證技術,推動不同電子身份認證之間的互認。

第二十五條 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4. 網路安全靠人民,網路安全為人民的搞子怎麼寫50字

「網路安全為人民」,意味著依然要繼續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障,強化數據安全,維護公民在網路空間的合法權益。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方面,依然要探索建立數據管理和安全的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加緊出台一系列細化的、有可操作性的個人數據保護方面的標准和政策法規。另一方面,也要持續開展對違法違規收集、泄露個人信息的整治,包括加強日常評估、拓展舉報渠道等,讓違法者付出應有的代價,也讓試圖效法者望而卻步。

「網路安全靠人民」,就是要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在網路安全中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要提升他們的網路安全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

(4)網路安全作用主體擴展閱讀:

想要做到網路安全靠人民,網路安全為人民,就需要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在網路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還要與時俱進,堅持安全與發展同步推進。

如今,人工智慧、物聯網、新一代通信網路等新技術新應用蓬勃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網路安全的概念更加寬泛、邊界更加模糊,網路安全一旦出問題,給普通人帶來的後果也更加嚴重。

因此要與時俱進,加強對新技術的前瞻性研究,新技術發展到哪裡,安全防護就應該跟進到哪裡,重視關鍵共性技術和先進引領技術的突破與創新,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讓新技術新應用真正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源」,而非風險的「引爆點」。

5. 《網路安全法》中明確了四大主體的責任義務,四大主體具體是()

四大主體具體是國家、主管部門、網路運營者、網路使用者。

1、出台《草案》,並且在未來在這部高規格法律下完善相應的配套體系和制度,並體現其可操作化和可執行性。除此之外,還需要若乾的細則出台,比如建立網路安全標准體系,由國務院哪些部門組織制定,牽涉哪些行業;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哪些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需要予以明確等等。

3、「網路運營者應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加強對用戶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的保護」「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公民個人信息」。企業更要樹立一定的責任感,積極按照法律條款建立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4、網路使用者即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具體條款細化為不得從事入侵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等,還要增強法律意識。

6. 網路安全的技術原理

網路安全性問題關繫到未來網路應用的深入發展,它涉及安全策略、移動代碼、指令保護、密碼學、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網路安全管理等內容。一般專用的內部網與公用的互聯網的隔離主要使用「防火牆」技 術。
「防火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使互聯網與內部網之間建立起 一個安全網關,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
能夠完成「防火牆」工作的可以是簡單的隱蔽路由器,這種「防火牆」如果是一台普通的路由器則僅能起到一種隔離作用。隱蔽路由器也可以在互聯網協議埠級上阻止網間或主機間通信,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 由於隱蔽路由器僅僅是對路由器的參數做些修改,因而也有人不把它歸入「防火牆」一級的措施。
真正意義的「防火牆」有兩類,一類被稱為標准「防火牆」;一類叫雙家網關。標准」防火牆」系統包括一個Unix工作站,該工作站的兩端各有一個路由器進行緩沖。其中一個路由器的介面是外部世界,即公用網;而另一個則聯接內部網。標准「防火牆」使用專門的軟體,並要求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傳輸上有一定的延遲。而雙家網關則是對標准「防火牆」的擴充。雙家網關又稱堡壘主機或應用層網關,它是一個單個的系統,但卻能同時完成標准「防火牆」的所有功能。其優點是能運行更復雜的應用,同時防止在互聯網和內部系統之間建立的任何直接的連接,可以確保數據包不能直接從外部網路到達內部網路,反之亦然。
隨著「防火牆」技術的進步,在雙家網關的基礎上又演化出兩種「防火牆」配置,一種是隱蔽主機網關,另一種是隱蔽智能網關(隱蔽子網)。隱蔽主機網關當前也許是一種常見的「防火牆」配置。顧名思義,這種配置一方面將路由器進行隱藏,另一方面在互聯網和內部網之間安裝堡壘主機。堡壘主機裝在內部網上,通過路由器的配置,使該堡壘主機成為內部網與互聯網進行通信的唯一系統。目前技術最為復雜而且安全級別最高的」防火牆」當屬隱蔽智能網關。所謂隱蔽智能網關是將網關隱藏在公共系統之後,它是互聯網用戶唯一能見到的系統。所有互聯網功能則是經過這個隱藏在公共系統之後的保護軟體來進行的。一般來說,這種「防火牆」是最不容易被破壞的。
與「防火牆」配合使用的安全技術還有數據加密技術。數據加密技術是為提高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數據被外部破壞所採用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路安全與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各國除了從法律上、管理上加強數據的安全保護外,從技術上分別在軟體和硬體兩方面採取措施,推動著數據加密技術和物理防範技術的不斷發展。按作用不同,數據加密技術主要分為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完整性的鑒別以及密鑰管理技術4種。
與數據加密技術緊密相關的另一項技術則是智能卡技術。所謂智能卡就是密鑰的一種媒體,一般就像信用卡一樣,由授權用戶所持有並由該用戶賦予它一個口令或密碼字。該密碼字與內部網路伺服器上注冊的密碼一致。當口令與身份特徵共同使用時,智能卡的保密性能還是相當有效的。
這些網路安全和數據保護的防範措施都有一定的限度,並不是越安全就越可靠。因而,看一個內部網是否安全時不僅要考慮其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對該網路所採取的各種措施,其中不僅是物理防範,而且還有人員素質等其他「軟」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從而得出是否安全的結論。
安全服務
對等實體認證服務
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保密服務
數據完整性服務
數據源點認證服務
禁止否認服務
安全機制
加密機制
數字簽名機制
訪問控制機制
數據完整性機制
認證機制
信息流填充機制
路由控制機制
公證機制

7. 網路安全機制包括些什麼

網路安全機制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監視和安全恢復三個方面。

接入管理主要處理好身份管理和接入控制,以控制信息資源的使用;安全監視主要功能有安全報警設置以及檢查跟蹤;安全恢復主要是及時恢復因網路故障而丟失的信息。

接入或訪問控制是保證網路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通過一組機制控制不同級別的主體對目標資源的不同授權訪問,在對主體認證之後實施網路資源的安全管理使用。



網路安全的類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信息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自由傳輸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8. 網路安全法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義務

網路運營者通常是通過公司章程、用戶協議、網路管理制度等對網路平台、用戶進行管理。網路運營者要落實安全管理責任,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內部安全管理制度。《網路安全法》第21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2、用戶身份信息審核義務

建立用戶身份信息制度有助於構建誠信的網路空間。《網路安全法》第24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3、用戶發布信息管理義務

網路運營者對其平台上的信息負有管理義務。《網路安全法》第47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手段包括對網上公共信息進行巡查。工信部《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公安部《互聯網危險物品信息發布管理規定》、國信辦《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等規定均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對公共信息進行實時巡查。

4、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義務

網路運營者在運營中會收集大量的個人信息,保障個人信息安全是網路運營者的基本義務。《網路安全法》第40—44條對網路運營者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

5、違法信息處置義務

網路運營者發現其用戶發布的違法信息,應當立即進行處置。《網路安全法》第47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9. 網路安全能幹嘛

網路安全的一個通用定義是指網路信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破壞、更改、泄露,系統能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服務不中斷。網路安全簡單的說是在網路環境下能夠識別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網路安全在不同的環境和應用中有不同的解釋:
運行系統安全。包括計算機系統機房環境的保護,法律政策的保護,計算機結構設計安全性考慮,硬體系統的可靠安全運行,計算機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的安全,資料庫系統的安全,電磁信息泄露的防護等。本質上是保護系統的合法操作和正常運行。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蹤、計算機病毒防治和數據加密等。網路上信息傳播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進行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本質上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網路安全的基本需求: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賴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真實性。
網路安全只要是指通過各種計算機、網路、密碼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保護在公有通信網路中傳輸、交換和存儲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並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不涉及網路可靠性、信息可控性、可用性和互操作性等領域。
網路安全的主體是保護網路上的數據和通信的安全。數據安全性是一組程序和功能,用來阻止對數據進行非授權的泄漏、轉移、修改和破壞。通信安全性是一些保護措施,要求在電信中採用保密安全性、傳輸安全性、輻射安全性的措施,並依要求對具備通信安全性的信息採取物理安全性措施。
當今IT行業中,網路安全是最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各種計算機安全和網路犯罪事件直線上升,病毒增長呈很高幅度,但是很多人仍沒有認識到這些潛在的威脅。
信息,信息資產以及信息產品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及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轉是至關重要的,加強網路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保護網路中敏感信息免受各種攻擊,正是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網路安全作用主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應急物資包括哪些 瀏覽:443
網路棋牌哪個直播平台的可信度高 瀏覽:240
路由器怎麼升級5級網路 瀏覽:554
網路用語走路是什麼意思 瀏覽:425
中國移動網路維護員是干什麼的 瀏覽:878
網路核心部分主要指路由器 瀏覽:366
網路多個路由器怎麼管理 瀏覽:462
武清光纖網路設置 瀏覽:826
手機老是出現網路不可用咋回事 瀏覽:656
網路轉錢騙局都是怎麼回事 瀏覽:895
手機網路一下變3g 瀏覽:781
工廠的網路塔怎麼設置 瀏覽:300
網路語佩琪什麼意思 瀏覽:580
無線路由器參數網路模式 瀏覽:350
南京哪個專科學校有網路與新媒體 瀏覽:830
網路英語如何發音 瀏覽:757
蘋果id無網路怎麼辦 瀏覽:414
世界第一網路在哪個國家 瀏覽:710
做網路設備要參加it的哪些培訓 瀏覽:776
網路電視主機是哪個 瀏覽:83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