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何要加強通信網路安全與保密
通信網路安全與保密,包括網路架構、連接關系、地址配置、用戶名和密碼等。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旦你的機子IP地址泄露,別人就可以惡意掃描你的計算機漏洞,進而侵入你的硬碟查找感興趣的東東,或全部刪除,或把你的私密信息(聊天記錄、銀行賬號、個人照片)散布出去,危害不用我分析了吧。
Ⅱ 什麼是網路安全網路安全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網路安全的主要內容:
1、操作系統沒有進行相關的安全配置
不管使用的是哪一種操作系統,安裝不完全的情況下都會存在一些安全問題,只有專門針對操作系統安全性進行相關的和嚴格的安全配置,才能達到一定的安全程度。千萬不要以為操作系統預設安裝後,只要自己設置的密碼很強就沒有問題。網路軟體的漏洞和「後門」是進行網路攻擊的首選目標。
2、沒有進行CGI程序代碼審計
如果是通用的CGI問題,防範起來還稍微容易一些,但是對於網站或軟體供應商專門開發的一些CGI程序,很多存在嚴重的CGI問題,對於電子商務站點來說,會出現惡意攻擊者冒用他人賬號進行網上購物等嚴重後果。
3、拒絕服務(DoS,DenialofService)攻擊
現在的網站對於實時性的要求是越來越高,DoS或DDoS對網站的威脅越來越大。如果一個網路攻擊是以網路癱瘓為目標的,那麼它的襲擊效果是很強烈的,破壞性很大,造成危害的速度和范圍也是我們預料不到的,而襲擊者本身的風險卻非常小,甚至可以在襲擊開始前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4、安全產品使用不當
雖然很多網站都採用了基本的網路安全設備,但由於安全產品本身的問題或使用問題,這些產品並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很多安全廠商的產品對配置人員的技術要求很高,就算是廠家在最初給用戶做了正確的安裝、配置,但一旦系統改動,需要改動相關安全產品的設置時,很容易產生許多安全問題。
5、缺少嚴格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
網路安全最重要的還是要有相應的制度去保障,建立和實施嚴密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制度與策略是真正實現網路安全的基礎。
Ⅲ 什麼是網路中的信息安全保密問題
網路中的信息安全保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信息存儲安全與信息傳輸安全。信息存儲安全是指如何保證存儲在聯網計算機中的信息不會被未授權的網路用戶非法使用。信息傳輸的安全是指如何保證信息在網路傳輸的過程中不被泄露與不被攻擊的問題。
在網路信息傳輸過程中,可能遭到的攻擊有:截獲、竊聽、篡改、偽造。
保證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安全與保密的核心技術是密碼技術。
Ⅳ 網路安全與保密
一,多選題
1.ABC
2.ABC
3.ABD
4.ACD
5.ABCD
6.BCD
7.ACD
8.CD
二,填空題
1.信任網
2.公開密鑰
3.證書
4.認證,數據完整性
5. 時間同步
6.標示信息,公鑰
7.業界人士不叫CA難道叫NB?
8.hash函數和機密共享
三,名詞解釋
1.為了使某些授予許可許可權的權威機構、組織和個人滿意,而提供所要求的證明自己身份的過程。
2.訪問控制就是在身份認證的基礎上,依據授權對提出的資源的訪問請求加以控制。
3.基於公開密鑰理論和技術建立起來的安全體系,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務、具有普遍性的安全基礎設施。
4.是標志網路用戶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數據,又來在網路通信中識別通信各方的身份。
5.CA是認證機構的國際通稱,是指對數字證書的申請者發放、管理、取消數字證書的機構。
四,簡答題
1.a最終實體和數字證書,b認證中心,c注冊中心,d證書庫
2.原理是保證數字身份和物理身份相對應。
3.進行訪問控制的基本原則是:最小特權原則,職責隔離. 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是指對於某種系統資源的訪問許可權不能有一種角色的用戶全部擁有,不需分角色管理,這樣一來才能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4.由Kerberos提出的一種方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的基本原理是用戶必須記住一個和權威認證機構的密鑰,通過和權威認證機構聯系,並告訴它要聯系的人的信息,然後權威認證機構再和要聯系的人取得聯系,這樣每個人只要記住一個密鑰就可以和其他的人進行秘密通話了.
Ⅳ 什麼是信息安全保密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處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對於人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信息安全的實質就是要保護信息系統或信息網路中的信息資源免受各種類型的威脅、干擾和破壞,即保證信息的安全性。根據國際標准化組織的定義,信息安全性的含義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國家、政府、部門、行業都必須十分重視的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國家安全戰略。但是,對於不同的部門和行業來說,其對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點卻是有區別的。
我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劇增加,並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傳輸這些信息。為了適應這一形勢,通信技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發展。目前,除有線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衛星等無線電通信也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與此同時,國外敵對勢力為了竊取我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秘密信息,運用偵察台、偵察船、偵察機、衛星等手段,形成固定與移動、遠距離與近距離、空中與地面相結合的立體偵察網,截取我國通信傳輸中的信息。
從文獻中了解一個社會的內幕,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20世紀後50年中,從社會所屬計算機中了解一個社會的內幕,正變得越來越容易。不管是機構還是個人,正把 信息安全策略
日益繁多的事情託付給計算機來完成 ,敏感信息正經過脆弱的通信線路在計算機系統之間傳送,專用信息在計算機內存儲或在計算機之間傳送,電子銀行業務使財務賬目可通過通信線路查閱,執法部門從計算機中了解罪犯的前科,醫生們用計算機管理病歷,所有這一切,最重要的問題是不能在對非法(非授權)獲取(訪問)不加防範的條件下傳輸信息。
傳輸信息的方式很多,有局域計算機網、互聯網和分布式資料庫,有蜂窩式無線、分組交換式無線、衛星電視會議、電子郵件及其它各種傳輸技術。信息在存儲、處理和交換過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竊聽、竄改和偽造的可能性。不難看出,單一的保密措施已很難保證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須綜合應用各種保密措施,即通過技術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實現信源、信號、信息三個環節的保護,藉以達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
Ⅵ 如何做好網路安全保密工作
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做好保密工作的責任感。
持續深入開展保密宣傳教育工作,強化全員保密意識。
加強對涉密資料和涉密載體的過程監控,突出關鍵環節的管理。
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公司保密要求,健全保密相關制度,強化監督檢查,注重源頭預防。
加強保密隊伍自身建設,狠抓工作落實。
Ⅶ 網路安全保密法有哪些
1、涉密網路保密建設和管理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政務內網是涉密網路,是專門處理國家秘密和內部辦公信息的網路。黨和國家對涉密網路的保密建設和管理非常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根據這些規定,涉密網路保密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適度安全的原則。所謂「適度安全」是指與由於信息泄露、濫用、非法訪問或非法修改而造成的危險和損害相適應的安全。沒有絕對安全的信息系統(網路),任何安全措施都是有限度的。關鍵在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去確定安全措施的「度」,即根據信息系統因缺乏安全性造成損害後果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採取什麼樣的安全措施。國家保密技術規定對絕密級信息系統的機密、秘密級信息系統應當採取的安全措施分別提出了具體要求。 (2)按最高密級防護的原則。涉密信息系統處理多種密級的信息時,應當按照最高密級採取防護措施。 (3)最小化授權的原則。一是涉密信息系統的建設規模要最小化,非工作所必需的單位的不足;而放棄管理則再好的技術也不安全。要通過引進和培養計算機技術人員,使其盡快成為既懂「電子」又懂政務(黨務)、還懂「保密」的復合型人才,利用行政和技術手段的綜合優勢,實現對涉密信息在網路環境下的有效監管。同時,實現人員和技術的有機結合——健全制度,並利用技術手段保證制度的落實。 2、涉密網路保密建設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根據國家保密技術規定的要求,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建設必須採取以下基本措施: (1)存放安全。即保證涉密信息系統的機房設備和終端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做到防火、防水、防震、防爆炸和防止外來人員進行物理上的盜取和破壞等,還要防止外界電磁場對涉密信息系統各個設備的電磁干擾,保證涉密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 涉密信息系統的中心機房建設,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滿足國家《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定規范》、《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和要求。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電磁屏蔽室的建設,必須符合國家保密標准BMB3的要求。處理秘密級、機密級信息的系統中心機房,應當彩有效的電子門控系統。處理絕密級信息和重要信息的系統中心機房的門控系統,還應採取IC卡或生理特徵進行身份鑒別,並安裝電視監視系統,且配備警衛人員進行區域保護。 (2)物理隔離。即涉密信息系統(政務內網)要與政務外網和網際網路實行物理隔離。這是涉密信息系統免遭來自網際網路上的黑客攻擊和病毒侵擾的最有效措施。實現物理隔離,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一個單位的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的機房要分別建設,相互物理隔離。隔離距離要符合國家保密標准BMB5的相關規定。 二是政務內網的布線要採用光纜或屏蔽電纜;如政務內、外網同時建設,可實行雙布線,政務外網的布線可以使用普通電纜或雙絞線;對已建網路要改造成政務內、外網兩個網路、單布線不可改變時,可以採用安裝安全隔離集線器的辦法,使客戶端微機不能同時與內、外網相通。 三是客戶端的物理隔離可以採取以下方法解決:(A)安裝雙主板、雙硬碟的微機(如浪潮金盾安全電腦);(B)對原的微機進行物理隔離改造,即增中一塊硬碟和一塊雙硬碟隔離卡(如中孚隔離卡);(C)對客戶端微機只增加一塊單礓盤隔離卡等。 四是對單位與單位政務內網之間的信息傳輸,可採用以下方法解決:(A)利用各地政務內網平台提供的寬頻保密通道;(B)採用單獨交換設備和單獨鋪設線路,並安裝網路加密機;(C)使用面向連接的電路交換方式(如PSTN、ISDN、ADSL等)時,
Ⅷ 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保密技術有什麼區別
我才學短淺,就說一點。1.信息安全主要有軍事,通信,以及日常的生產。總的來說,「信息安全」逐漸被廣大公眾所熟知,廣義信息安全是一般意義、任何形態的信息之安全;狹義信息安全主要指電子系統、計算機網路中的信息安全。2.軍事應用於一些直面軍事信息安全的挑戰。軍事信息安全內涵具有特殊性,如嚴格的保密性,地位的戰略性和超強的技術性,主要表現為軍事泄密、黑客攻擊和信息戰三個方面。通信也是主要有黑客攻擊等等,還有生產生活的信息交流也受其影響。3.我以軍事為例子:進入信息時代,使得信息由戰爭的幕後走到了台前,使戰場從「陸、海、空、天」發展到了「陸、海、空、天、電磁、網路、心理」七維空間。因此,信息領域的斗爭不可避免地成為未來信息化戰爭的主戰場。信息已成為信息化作戰的核心,信息安全也必然成為關系未來信息化戰爭勝負的戰略課題,成為奪取作戰勝利的重要保證,甚至是決定性因素,確保信息安全保密是信息化作戰的關鍵任務之一。4.網路與信息安全部分熱點基礎類*機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演算法:演算法研究是基礎研究,基本屬於數學范疇,近年來沒有革命性的新演算法廣泛應用。隨著計算能力的不斷增強,機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認性演算法等方面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特徵識別模式匹配:為有效避免垃圾信息、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信息通過網路擴展,必須進一步研究特徵識別以及模式匹配等技術。當前對網址、關鍵字過濾有一定進展,在圖片、影片、聲音等方面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應用*安全晶元、操作系統、設備:安全相關的晶元、器件、軟體、操作系統、專用設備等都是網路與信息安全的基礎。當前上述內容在國際上相對成熟,除非有重大突破,當前重點在於綜合應用*安全體系理論研究:安全體系結構理論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形式化的數學描述和分析方法建立信息系統的安全體系結構模型。當前國際上進展較快,已成體系。.應用類*認證鑒權技術及實施:通過一定的協議流程和演算法驗證持有特定密鑰的用戶是否是所聲稱的特定用戶,擁有什麼樣的許可權。近年來,鑒別密鑰有所發展,當前ITU等組織正在研究生物特徵鑒別。*海量信息處理:當前網路隨著通信需求的增加以及光通信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合法監聽、內容檢測、防範入侵和攻擊中,需要實時或者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信息。因此海量信息處理,包括深度協議感知、線速過濾、模式匹配、海量存儲等技術都在研究中,並且是近期內的重要研究方向。數字水印等其他安全相關技術:隨需求的不斷出現,新的安全技術將被研究和應用。.綜合類*可靠性技術:可靠性技術主要通過器件、設備、協議以及網路組織使網路/應用系統能夠持續不間斷提供服務。當前傳統電信網相關的可靠性普遍認可,可靠性研究比較成熟;基於IP網路的可靠性還有待提高,因此研究還在繼續,同時新的研究成果還正在應用到IP網路特別是NGN承載網。*溯源技術:溯源是指通過技術手段,將內容、網路行為以及應用行為等追溯到該行為發起者。隨當前傳統電信網業務單純,溯源技術成熟,IP網路以及應用服務溯源技術正在進展中。隨著各國對網路基礎設施依賴性的增加,溯源技術將和認證鑒權技術、安全通信架構等結合在一起保障安全。*信息對抗:隨著社會對網路基礎設施依賴程度的增加,信息對抗成為國與國對抗的重要內容。當前信息對抗已有單方面少量實施,還沒有到正式大規模對抗階段。因此還是研究重要方向。*應急通信:應急通信主要是在災年以及戰爭等通信設施癱瘓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必要通信能力持續提供的行為。傳統電信網應急通信研究比較成熟,互聯網/IP網以及基於IP網新業務和網路的應急通信還在研究中風險評估:風險評估包括技術和方法。信息系統安全風險評估在ISO等組織研究相對成熟,對網路系統的評估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應用。反垃圾信息:反垃圾信息實際上並不是一種具體的技術,而是模式識別、管理、架構方面的綜合應用。之所以將反垃圾信息單獨提出來是因為當前國際國內都非常重視所以專門提出,當前正在熱點研究中體系架構:合理有效的架構能夠綜合各種技術,在網路與信息系統中提供合法監聽點、傳輸傳播控制點、為通信雙方信任體系,用戶隱私保護等。架構、框架等綜合應用是當前以及未來網路與信息安全研究的重點5.實驗室概況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於1989年,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實驗室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依託於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實驗室的總體定位是:瞄準國際信息安全學科發展前沿,密切結合國家信息安全戰略需求,進行信息安全前沿性和前瞻性科學問題創新性研究和自主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研發。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Ⅸ 計算機安全措施
要保證計算機的安全,應採取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非技術性措施,如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各方面管理;二是技術性措施,如硬體安全保密、通信網路安全保密、軟體安全保密和數據安全保密等措施。
(一)計算機安全立法
為適應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目前,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頒布了與計算機安全保密相關的法律,有軟體版權法、計算機犯罪法、數據保護法及保密法等。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及《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對於預防和減少計算機事故的發生,打擊計算機犯罪,確保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促進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計算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為處理計算機安全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但不能從根本上保證計算機安全,還必須採取相關的具體管理措施,以確保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二)計算機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是指管理上所採用的政策和過程,是貫徹執行有關計算機安全法律法規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操作管理、組織管理、經濟管理及安全保密管理目標和責任等。
1)操作管理。指保證操作合法性和安全保密性方面的管理規定。
2)組織管理。指對內部職工進行保密性和必要性教育,堅持職責分工原則。
3)經濟管理。指安全保密與經濟利益相結合的管理規定。
4)安全管理目標和責任。指計算機系統運行時,設置專門的安全監督過程,如審計日誌(系統為每項事務活動所做的永久記錄)和監控。
(三)計算機實體安全
計算機實體安全是指對場地環境、設施、設備、載體及人員採取的安全對策和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溫度與濕度。機房溫度18~24℃,相對濕度40~60℃。
2)清潔度與採光照明。機房應採用30萬級清潔室、粒度小於等於0.5μm並有足夠的照明度。
3)防靜電、電磁干擾及雜訊。機房設備要接地線,磁場強度小於6.37×105A/m,雜訊標准應控制在65dB以下。
4)防火、防水及防震。機房應設在二樓或三樓,考慮防震,配備滅火器。
5)電源安全與電壓穩定。保證供電連續,電壓穩定在(220±22)V。
(四)計算機的正確使用與維護
計算機的維護應包括日維護、周維護、月維護和年維護。用戶還應准備一個筆記本,記載每次維護的內容以及發現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過程。
1)日維護。用脫脂棉輕擦計算機表麵灰塵,檢查電纜線是否松動,查殺病毒等。
2)周維護。檢查並確認硬碟中的重要文件已備份,刪除不再使用的文件和目錄等。
3)月維護。檢查所有電纜線插接是否牢固,檢查硬碟中的碎塊文件,整理硬碟等。
4)年維護。打開機箱,用吸塵器吸去機箱內的灰塵;全面檢查軟硬體系統。
(五)存儲器保護與通信網路安全
1.存儲器保護
存儲器保護指對實存儲器劃分互斥分區,使不同用戶有自己的數據存儲區域;對虛存儲器設立虛存空間的長度來保護程序或數據不受破壞。
2.通信網路安全
通信網路安全是指通信網路中的數據加密、網路的埠保護,網路中的主體驗證,網路中的數據完整性保護和網路中的通信流分析控制等。
(六)軟體與資料庫安全
軟體與資料庫安全涉及信息存儲和處理狀態下的保護。因此應採取的措施有:設置保護數據完整的安全機構,進行存取控制,實行推斷控制等。
Ⅹ 網路安全 和 信息保密
1、公司的平台如何?
2、你自己的優勢能不能發揮出來?
3、同行業競爭對手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