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北京大興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中國北京東南亦庄地區,是北京市唯一同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1)國家網路安全產業園亦庄擴展閱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總面積為50.8平方公里,由科學規劃的產業區、高配置的商務區及高品質的生活區構成,是北京重點發展的三個新城之一,定位為京津城際發展走廊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並承擔「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新的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重任。
2017年12月26日,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區。
參考資料
網路-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貳』 亦庄屬於北京哪個區
北京亦庄屬於北京市大興區。
亦庄開發區,也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大興區東北部地區;籌建於1991年,1992年開始建設並對外招商,1994年8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國家網路安全產業園亦庄擴展閱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總面積為50.8平方公里,由科學規劃的產業區、高配置的商務區及高品質的生活區構成,是北京重點發展的三個新城之一,定位為京津城際發展走廊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並承擔「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新的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重任。
為符合近期開發與遠期控制的需要,保證片區功能劃分的統一性、延續性與完整性,按照開發區歷經25年的不同發展階段,將開發區劃分為4個功能區域:核心區、路東區、河西區及路南區。
『叄』 北京市亦庄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區
屬於大興區,在南五環外。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中國北京東南亦庄地區,是北京市唯一同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開始建設。1994年8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9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范圍內的七平方公里被確定為中關村科技園區亦庄科技園。2007年1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復《亦庄新城規劃(2005-2020年)》,明確指出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功能區的亦庄新城是北京東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和重點發展的新城之一。
『肆』 北京亦庄屬於哪個區
北京亦庄屬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中國北京亦庄地區,屬明清時期北京城皇家園林南苑境內。
這是北京市唯一同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開始建設。1994年8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北京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4)國家網路安全產業園亦庄擴展閱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2年開始建設,是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開發區緊抓戰略機遇,
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產業創新為方向,以生態創新為支撐,全力建設國家產業創新引領區、「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作為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三城一區」主平台中的「一區」,開發區將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葯、智能裝備等優勢領域、核心領域、關鍵領域,布局2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創新中心,發揮重點企業作用,
採取「龍頭企業+首席科學家」模式,聚集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和核心團隊,培育一批國際領先的高精尖產品,聚集一批創新能力極強的創新型企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共性技術及顛覆性技術,
努力實現高端引領、輻射帶動的目標,爭取成為相關產業領域的引領者、風向標,享有國際話語權。
『伍』 通州區望君疃村2022年會有什麼計劃
國家網路安全產業園區(通州園)規劃方案正在編制過程中,西集鎮望君疃村是否拆遷還在研究中。
據小編了解,國家網路安全產業園區(通州園)位於通州區東南部西集鎮,規劃佔地面積5.06平方公里,北至通香公路,南至京哈高速北側防護綠帶,西至任郎路,東至紀西路,包括企業總部區、產業生態區、產業配套區。
規劃范圍內,涉及不少村莊,目前國家網路安全產業園區(通州園)規劃方案正在編制過程中,看來隨著規劃方案的編制完成,涉及村莊的規劃方向也將明確。
『陸』 亦庄鎮的發展歷史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1991年開始籌建,1992年開始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1994年8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999年在開發區內設立了中關村亦庄科技園,開發區的一部分成為中關村一區五園之一園。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依託北京首都優勢,積極營造與國際接軌的投資環境,各項工作取得較大進展,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實現了穩步健康的發展。
截止到2001年10月底,開發區累計入區企業950家,吸引投資額35.1億美元。其中三資企業267家,投資額26.7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家在開發區落戶,他們中有諾基亞、通用電氣、朗訊科技、德爾福、聯合利華、拜耳、施耐德、ABB、三洋、IBM等。特別是諾賽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緯曉生物、中視聯、嘉捷恆信、大陸太極等,其中,星網工業園諾基亞主廠房已經竣工,14家生產線已投入生產,配套商14家已入園,20家在談;二園已經啟動,京東方產業園第一個項目已開工。這樣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加盟,使年輕的北京開發區迅速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新醫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成為以吸引外商投資為主、吸引生產型高新技術企業為主、吸引出口創匯企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2001年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億元,同比增長220%;企業銷售收入300億元,同比增長275%;工業總產值280億元,同比增長300%;財政收入22億元;出口創匯3億美元,同比增長130%;吸引投資總額10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人民幣,實現了「九通一平」。建有11萬伏變電站、10萬門電信局、每小時175噸的大型供熱廠、通用廠房等配套設施。開發區還設有二級海關、保稅倉庫、中心郵局、銀行、消防中心等。另外國際醫院、國際學校、高級別墅、中高檔住宅、體育娛樂俱樂部、高爾夫球場等,也已陸續建成。教育方面,除為企業員工再培訓與新加坡教育機構共同成立了北京國際管理專修學院外,還與北京二中和史家胡同小學共同創辦了實驗學校。完善的市政基礎設施和生活配套條件,為大規模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的空間和載體。
隨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北京市政府賦予開發區更為宏偉的發展目標:以一期規劃的23.5平方公里為核心,43平方公里作為配套協作區,使開發區發展空間更加廣闊。規劃中的亦庄衛星城,仍以一期規劃的23.5平方公里為核心,北起公路一環,南到公路二環,建設面積80平方公里,總面積195多平方公里,人口達50萬。在不遠的明天,一個經濟發達、規劃科學、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化衛星城,將在這里建成。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1年8月15日開始籌建,是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同時享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政策的經濟區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為46.8平方公里,由科學規劃的產業區、高配置的商務區及高品質的生活區構成。目前,開發區一期規劃用地15.8平方公里已經基本開發完成,將以此為基礎向京津塘高速公路以東和涼水河以西方向發展。其中,京津塘高速公路以東規劃面積約14平方公里,涼水河以西約10平方公里。2005年10月22日中共北京市委第九屆十次全會通過《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明確提出開發區要著力推進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周邊地區發展,建設以高端產業和總部經濟為依託,面向國際市場的高端產業園區,構築東南部產業發展帶。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北京東南亦庄地區,籌建於1991年, 1992年開始建設並對外招商,1994年8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開發區按照產業集群化發展,資源集約化利用的發展思路進行建設,截止目前,共有入區企業近2000家,其中三資企業近500家,內資企業1400多家。入區企業投資總額超過130.00億美元,其中三資企業投資總額近110.00億美元,三資企業平均投資額2273萬美元。其中,電子信息產業聚集了諾基亞、京東方、中芯國際等著名企業,電子信息類三資企業投資額佔到全區企業總投資額的22%;生物工程與新醫葯產業集中了德國拜爾、北京同仁堂、通用醫療等90多家知名企業,產業銷售收入已經佔北京醫葯工業近1/2的份額;以SMC為代表的裝備製造業則含蓋了微電子、光電子、數控機床、印刷機械、智能儀器儀表、電子專用設備、激光技術、機器人等產業,在開發區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為主、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為輔,多個領域支撐的格局;此外,北京賓士—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於2005年8月在開發區正式成立,投資總額6億美元,工廠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00000輛。北京賓士汽車將迅速帶動零配件配套企業的集聚,形成集汽車製造與零配件生產於一體的汽車產業園。目前開發區已經初步形成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新醫葯、汽車、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
「十五」期間,開發區生產總值由2000年的29.14億元提高到2005年的235億元,五年翻了3番多,年均增長52%;同期工業總產值增長到1102億元,銷售收入增長到1267億元,兩者都以年均增長67%的速度迅猛增長,雙雙達到各自2000年水平的13倍。其中 ,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帶動開發區經濟高位運行的主體力量,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分別佔全區總量的87.74%和81.36%。
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良好的投資環境。北京開發區為入區企業提供了完備的「九通一平」基礎設施和海關、商檢、外匯管理、保稅倉庫、污水處理廠、商務中心、郵局、銀行等系列配套功能,不斷優化區域的工作、生活和人才環境,同時努力為企業和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北京開發區通過了區域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並被評為ISO14000國家示範區,國家國有土地資本運營試點區、國家工業節水示範園區和北京市社區建設試點區。北京開發區通過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堅持選擇入區企業高端、高附加值、高輻射力的基本標准,不斷強化土地、水、電力、能源等要素的集約利用程度。目前,北京開發區已基本形成了配套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基地的雛形。
2005年初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中,提出了構建「兩軸—兩帶—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間格局,實施多中心與新城發展的戰略。位於東部發展帶上的亦庄作為北京重點發展的三個新城之一,被定位為京津城際發展走廊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並承擔「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新的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重任。
新城將以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的層次和國際競爭力,成為京津城際發展走廊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積極發展研發、商務、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構建以區域產業集群為依託的高端產業服務基地;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集聚為動力推動綜合產業新城可持續發展,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適宜就業和適宜生活居住的現代化新城為總體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北京市舉辦奧運和總規修編為契機,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全力進行二次創業,把開發區建成北京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和新型工業化示範區,積極推動開發區向國際化綜合產業新城轉變。到2010年,亦庄新城人口規模為3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應控制在45平方公里左右。2020年,亦庄新城人口規模為7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新城將充分發揮公共交通對新城建設的引導和疏導作用,協調新城土地利用與公共交通線路、樞紐的關系,在2020年前亦庄新城將建成以公共交通為主體、軌道交通及快速公交為骨幹、多種運輸方式相協調的高效便捷、安全舒適的綜合客運交通體系。
目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北京的東南門戶,位於「京津塘產業發展帶」和北京「東部發展帶」的節點上。環渤海區域經濟一體化將成為區域持續發展的動力與支撐,國家實施的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特別是首都創新戰略的實施和濱海新區的開發建設將推動區域內部產業分工,在此基礎上形成區域間的產業、技術與人才和服務之間的一體化合作。未來,資源共享、產業互補將會給環渤海灣區域帶來重大機遇,發揮北京優勢,爭取在區域經濟合作中占據高端,是開發區面臨的重要機遇和挑戰。
『柒』 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城鎮化建設村有哪些
北京市通州區西集鎮城鎮化建設村包括西集、車屯、武辛庄、胡庄、望君疃、杜柳棵、小屯、太平庄、林屯、王上、岳上、郎東、朗西、張各庄、金各庄共15個村莊。
《通州區西集鎮TZ07-0102-0040等地塊規劃綜合實施方案》已編制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有關規定,現對規劃成果進行公示,聽取公眾意見。公示期限30天,從2020年4月3日至2020年5月2日。
用地位置:西集鎮國家網路安全產業園區(通州)東部。建設用地面積:約29.16公頃,建築規模:約21.35萬平方米。
西集鎮共有三處集中建設區,分別為西集鎮中心區、網路安全產業園通州園、西集鎮綜合配套區,在近期發布的3個地塊公示中,都透露了這3個區域的地塊規劃。
按照「一廊五組團」的格局,利用中央5公里慧谷綠廊,串聯起產業拓展、智慧總部、創新協同、應用創新、科創研發五大組團,建設生產、生活、生態和諧共生的新一代智慧園區。
通州區「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重點建設西集工業開發區,加大投資,高標准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突出宣傳,重點招商,高起點謀劃園區產業發展,著力引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大項目。
啟動建設包裝印刷產業示範園,發展面向區域的包裝、印刷、研發、設計一體化的高端印務業,不斷提高都市工業的技術含量。西集是帶動東南部經濟發展的關鍵區域,著力加快新區開發建設,基本建成東南部經濟中心鎮。
『捌』 本課程講述了加快網路安全產業園建設包括哪些方面內容
加快網路安全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網路安全核心技術創新、壯大網路安全服務應用市場、優化網路安全產業生態。
產業園的建設可極大促進我國網路安全的投入,」齊向東認為,北京應發揮在人才、技術、資本和應用方面的優勢,為網路安全產業發展構建包括產業政策。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廣泛徵求地方、產業、專家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