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未成年人,出來還是好漢
不滿室友經常拿自己開玩笑,現年17歲的張磊(化名)持刀在宿舍內捅死1人、捅傷4人。令人驚訝的是,張磊作案前早有準備,他曾研讀法律思考自己的後果,並堅信出獄後還是一條「好漢」。昨天,記者獲悉,市檢察院第三分院於近日,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該少年依法提起公訴。
常被調侃記恨在心
2013年12月,年僅15歲的張磊隨老鄉從河北來到北京,在一家印刷廠打工。張磊住在廠里的宿舍,同宿舍還有李鑫(化名)等5人。
李鑫與張磊是河北老鄉,兩人曾就讀同一所學校。平時,李鑫常拿張磊開玩笑,還調侃張磊讀書時曾追求一名女生但被甩了。其他的室友聽來有趣,有時一起起鬨。張磊感到非常難堪,剛住進宿舍沒幾天就開始懷恨在心,並產生殺機。他曾在QQ空間里寫道:「心碎、點煙,一根接一根,當煙只剩下煙盒,我惡心得吐到將近吐血,再難受也比不上兄弟背叛我來得傷心。」
張磊在案發後表示,5名室友中,他尤為反感李鑫,覺得此人狂傲自大,時不時嘲諷自己,一再挑戰底線。
毒殺未遂持刀行凶
2014年1月的一天上午,張磊在QQ空間留言說:「發了工資先買刀,弄死你再說。」他果然買了一把水果刀,要對李鑫下手。
覺得准備不很充分,張磊沒敢下手。在一次上網時,張磊得知可以利用生活用品製造毒氣殺人,他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方法,易於操作且不露痕跡。
張磊依據自己查詢到的辦法,趁著室友熟睡之際釋放毒氣,試圖毒殺室友。不料,網上的辦法並不好用。張磊並未因此回心轉意,他在QQ空間留言說:「血拚去,寧願笑著流淚,不哭著說我後悔。」
次日上午,張磊趁室友熟睡之機,持刀捅死李鑫,捅傷其餘4人。案發後,張磊留在洗手間,點上煙,靜待警方到來。
從情感上不願道歉
張磊在供認殺人動機時說:「他們5個人在一起拿我開玩笑,並且嘲笑我,我就想殺害他們……」
當被問及殺人後為什麼不逃跑時,張磊說:「我覺得沒有把他們全部殺人滅口,我逃跑也沒有意義,我不逃跑還是屬於自首。」
據了解,張磊在作案前曾通過網路研讀法律,他平靜地對檢察官說,「我是未成年人,就當去監獄里歷練歷練,等我出來以後,正值青壯年,還是一條好漢!」
張磊說:「認可司法機關的指控。對於被害人,在理性上願意道歉,畢竟傷害了他們;在感情上沒有太多歉意,覺得他們沒有理解我。」
今年3月9日,張磊涉嫌故意殺人罪被檢方起訴。
>>嫌犯其人
難與人相處愛看厚黑學
張磊,身高1.7米,眉清目秀,外表很難和殺人嫌犯聯系在一起。
曾提訊他數次的檢察官說,張磊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符的老成,沉著冷靜、思維嚴謹,很難從言語、表情上看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據檢察官介紹,1998年,張磊出生於河北農村,上有一個姐姐,母親是農民,父親在一家食品加工廠工作。上小學時,張磊成績優異,自稱「一般都是前三名,最差的一次考第六名。如果考的不是前三名,父母就會說他。」
小學畢業後,張磊離開父母,到鄉里讀初中,開始住校。不久,張磊因為抽煙被老師批評並取消住宿資格。
上初中後,張磊的成績大不如前,與班裡同學相處不好,還留了級。留級期間,張磊不僅未能與同學改善關系,進而還和班主任產生矛盾,最終退學。
在家休息數月後,張磊開始打工。因為環境、強度等原因,張磊經常換工作,也沒有穩定的收入。
張磊母親曾對檢察官說,兒子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性格內向、沉默寡言。
「他跟人無冤無仇,來北京不到10天,就殺了人。說明他命里有此一劫,躲不掉的。」張磊的母親還勸說兒子「不要太內疚」,在監獄里好好表現,爭取早日出獄。
據張磊介紹,自己在工作期間沒有太多的娛樂活動,下班後會自己待在宿舍用手機上網,特別喜歡看《厚黑學》《老子》和一些玄幻類小說。
檢察官告訴記者,張磊沉迷玄幻小說,而小說中不良的黑道觀念,可能誤導他建立了扭曲變形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心理分析
敏感且偏執 屬品行障礙
就張磊在本案中表現出來的內心仇恨與偏執,以及對法律的漠視,檢方委託首都師范大學少年司法社會工作研究與服務中心對張磊展開了社會調查。
評估報告顯示,張磊性格偏內向,生活中很難和他人維持和諧穩定的人際關系。內心細膩、敏感、偏執,希望他人能像真心朋友一樣全心全意對自己好,但無法容忍周圍人的缺點,所以在人際交往方面常常碰壁。
與此同時,張磊對於生命缺乏基本的敬畏感和珍惜意識,敢於藐視、踐踏法律,最終導致了他實施了此次犯罪。
此外,經司法機關鑒定,張磊屬品行障礙,實施違法行為時無精神病性症狀導致的辨認、控制能力障礙,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
>>專家建議
家教有問題 父母應補課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李玫瑾表示,所謂的品行障礙,簡單說就是存在人格問題,屬於慢性的心理疾病。
李玫瑾表示,張磊性格存在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其父母的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父母有關,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應該先改變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李玫瑾認為「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成為致使青少年走上違法道路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些家長,李玫瑾建議,相關部門不妨借鑒國外已有經驗,要求這部分家長必須重回「家長學堂」接受教育,才能重獲監護權。
例如,英國《兒童權利公約》就明確規定,在未成年人第一次違法時,監護人會收到法院發出的警告令,第二次出現違法行為後,法院就會向家長發出「養育令」,家長必須根據要求接受3個月至半年的專門教育,否則將面臨處罰甚至改換監護權。
「我國也應該完善家庭養育法,讓父母明確該為孩子做些什麼。」李玫瑾呼籲。
2. 張磊的教研成就
主要研究方向為網路和資料庫應用技術。主講了C語言程序設計、資料庫技術、網頁設計技術等多門課程,教學效果優秀。主持和承擔了多媒體開發平台軟體系統、省際物流平台系統開發、網路環境下電子文件、電子檔案管理的研究與開發、國家級特色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高工專計算機專業教育體系研究、C語言課程綜合性建設等科研教研項目,主編高校教材13部,其中國家級規劃教材1部。獲得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優秀教材獎,市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濰坊學院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榮譽。
3. 網路紅人張磊QQ號!
他的QQ是171656101!的確很紅!
4. 張磊的論文專著
在國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出版著作4部。
1、主編《大豆增效栽培》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年
2、參編《黃淮海夏大豆及品種參數》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年
3、參編《中國大豆品種志》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7年
4、主編《大豆科學栽培》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年 1、大豆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保持系種子和花葯的蛋白質組初步研究
2、大豆根腐病的識別與防治
3、安徽省大豆花葉病毒株系動態變化初步調查
4、空間搭載對夏大豆品種的誘變效應
5、高蛋白大豆新品種蒙9803選育及栽培技術研究
6、大豆不育系的恢復系篩選及其雜種優勢利用研究
7、安徽省食用豆類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
8、安徽大豆產業發展的思考
9、大豆新品種皖豆24的試驗示範與推廣
10、國家大豆核心種質在黃淮夏播生態區的農藝性狀及適應性初探
11、大豆M型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基因標記定位
12、大豆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保持系不同器官的可溶性蛋白的電泳分析
13、大豆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保持系的差異蛋白質組學比較分析
14、安徽省農科院在利辛縣創建大豆萬畝高產示範
15、安徽省育成的25個大豆品種的產量和品質分析及育種對策
16、大豆M型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具恢復基因的品種地理分布
17、大豆M型質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復基因的遺傳研究
18、雜交大豆雜優豆1號選育
19、皖豆26號大豆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
20、氮肥施用對雜交大豆生育特性及產量的影響
21、安徽省大豆生產育種的歷史與現狀及發展對策
22、皖豆系列大豆品種的選育評價及發展策略
23、蒙9449大豆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
24、安徽省野生大豆資源考察研究初報
25、黃淮夏大豆種質資源農藝性狀的評價
26、大豆M型細胞質雄性不育恢復基因SSR標記初步定位
27、植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檢測技術在無豆腥味大豆育種上的應用研究
28、M型雜交大豆新組合HS9816高產原因及栽培技術研究
29、轉基因大豆安全性評價與發展趨勢
30、皖豆系列高產優質多抗夏大豆新品種區域試驗與示範
31、合豆2號(蒙91-413)大豆新品種的選育
32、皖豆系列3000kg/hm~2無公害大豆栽培模式及調控策略
33、夏大豆3000kg/hm~2栽培技術指標與技術操作規程
34、發展皖豆系列無公害大豆的技術研究
35、合豆1號、合豆2號無公害生產示範技術探討
36、太和縣大豆3000kg/hm~2(200kg/667m~2)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明白紙
37、苜蓿切葉蜂在雜交大豆育種上的應用
38、M型雜交大豆蛋白質和油分含量的初步分析
39、M型雜交大豆育種研究進展
40、高蛋白大豆新品種皖豆24號選育及栽培技術
41、M型雜交大豆研究進展與展望、
42、高抗倒伏大豆新品種合豆3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
43、大豆質核互作M型雄性不育系的選育及其育性表現
44、創立優質毛豆品牌、推進安徽省毛豆生產產業化
45、合肥地區春毛豆高產栽培技術
46、大豆雄性不育系柱頭活力研究
47、安徽省大豆生產發展概況及其特點
48、皖豆系列大豆品種系譜分析
49、高產大豆新種質
50、大豆M型質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三系配套及強優組合的研究
51、夏大豆MN413單產4726kg/hm~2高產栽培技術
52、國審合豆1號大豆新品種選育
53、安徽省大豆生產現狀及特點
54、大豆M型質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選育方法的研究
55、利用M型質核互作不育系配製高產組合的研究
56、大豆質核互作不育系W931A的選育研究
57、中國大豆種質資源抗大豆孢囊線蟲5號生理小種鑒定研究
58、安徽淮北地區大豆孢囊線蟲生理小種研究初報
59、大豆種質資源對大豆孢囊線蟲5號生理小種的抗性鑒定
60、安徽大豆根腐病原分離及田間葯劑防治試驗
61、M型雜交大豆應用技術研究
5. 張磊事跡心得體會
6月13日的鄭州,悶熱的空氣籠罩著送別逝者的默默旅程。8時,走完56年平凡而高尚人生,共產黨員、鐵路安全監察幹部張磊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鄭州殯儀館舉行。
挽幛輕垂,哀樂低回。伴著流淌的淚水,張磊猝然辭世的消息在中原鐵路、在認識他的人群中傳遞。鐵道部有關同志從北京專程趕來了,鄭州鐵路局機關幹部、遠在百里之外的職工代表以及他的生前好友近千人自發趕來了。
人之故去,痛徹心肺。
為鍾情的鐵路事業奉獻一生的張磊告別了這個世界,卻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值得永遠回味的感動,給我們留下了激勵事業奮進的精神力量。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一個高尚的靈魂,將超越有限的生命而永生。
「鐵路安全管理嚴得起來,落得下去,全憑責任心」
張磊走了,走得那麼匆忙,讓人至今無法接受。
26天前,張磊拿到鄭州鐵路局安全監察室 「調研員」的任命。
他從此可以不再理會鄭州鐵路局安全監察室副主任、鄭州鐵路辦事處安全監察室主任的職責事務,可以離開辛勤工作了20年的一線安全監察崗位,可以彌補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缺憾,可以放慢工作節奏、享受久違的業餘生活。
可是他沒有。在改任調研員的半個多月里,張磊深入鄭西高鐵、寧西鐵路和焦枝鐵路沿線開展防洪安全檢查,馬不停蹄地奔波了600多公里。他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對安全隱患的洞若觀火、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認真到極致的 「拗」勁兒,絲毫沒變。
同樣沒變的是下現場、上機車的習慣。張磊一年下現場240天以上,只要條件允許,他都要添乘機車。
老同學、鄭州機務段商丘救援車間主任劉作祥勸他:「司機室又小又熱,車廂有空調,別自己找罪受。」安全監察室的同事商健勸過他: 「你一身病,沒有任務的時候就到車廂歇歇吧。」
張磊回答:「誰不知道車廂里舒服。上機車,我能發現很多問題。」
安全監察室的同事記得張磊常說的一句話: 「鐵路安全管理嚴得起來,落得下去,全憑責任心。心裡既然裝著責任,就別再惦記享福!」
樸素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了張磊內心的陽光。一個以安全工作為天職的人,對責任的理解發自靈魂。正是這種源自靈魂的責任,讓他熾熱而燦爛地燃燒了一生。
1977年7月,風華正茂的張磊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鄭州鐵路機械學校,背著行囊來到鄭州機務段。
入段第二年,一件發生在身邊的特大事故,在張磊內心深處打上了 「安全責任大如天」的恆久烙印。
1978年12月16日,鄭州鐵路局發生了震驚中外的楊庄事故。社會、家庭、個人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事故直接造成352人傷亡,其中106個生命轉瞬即逝。多少僥倖存活的性命留下終身殘疾,多少父母離別骨肉、兒女失去親人,多少個生活美滿的家庭從此痛楚不堪。
多少年過去了,鄭州鐵路局職工時刻牢記血的教訓。每年12月,鄭州鐵路局都在全局范圍開展楊庄事故安全教育回頭看活動;每年的這一天,都會有人默默來到楊庄站事發地寄託哀思,教育後人。
張磊親身感受了身邊發生的安全事故教訓,目睹了小問題引發大禍患的慘痛後果,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他對安全責任的認識刻骨銘心,他把安全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
1985年,張磊以理論和實作 「雙百」的優異成績通過考試,成為鄭州機務段的一名火車司機,小小閘把在他手中分量重千鈞。
1991年,在鄭州機務段指導司機和京廣車隊副隊長的崗位工作6年後,張磊調任原鄭州鐵路分局安監室機務安全監察。從此,以檢查發現隱患、分析處理事故、從嚴落實責任、探索基本規律為主要職責的安全監察工作,陪伴他走過了整整20個春秋。
人常說,安全監察工作全憑 「責任心」。能不能發現關鍵性問題,能不能讓當事人口服心服,能不能鐵面無私守住底線,能不能舉一反三提出標本兼治的建設性意見,全憑安全監察本人的那份責任心。
正是在這種讓人無從把握過程的「責任心」里,張磊傾注了全部心血和對鐵路事業的忠誠。
2005年3月18日以後,張磊擔任鄭州鐵路局安全監察室副主任、鄭州鐵路辦事處安全監察室主任。
從此,他多了一個 「黑臉」張主任的綽號。
安全檢查發現問題,他填發的 《安全監察通知書》,責任認定一清二白,被稱為 「鐵案」;有人想找他說情,即使是老領導、老同學、老同事也從不留情。 「黑臉」張主任的名氣越傳越大。
分析安全問題 「解剖麻雀」,他以層次清晰、說理細膩、依據准確而備受同行贊譽。在全國鐵路安全監察系統,遇到安全疑難問題進行專業 「會診」,鐵道部經常指派 「四大金剛」中的張磊參與。他也是全路唯一一位在鐵路局工作的鐵路安全監察專業技術 「領軍者」。鐵道部安全監察司司長陳蘭華誇贊張磊: 「你來了,我就放心!」
「保安全沒有捷徑更沒有止境,只有思想不掉隊,行動才能跟得上」
中國鐵路發展建設波瀾壯闊,高潮迭起。
連同張磊時刻關注的鄭州鐵路局管內高速鐵路區段,今年年底,時速250公里以上高速鐵路里程,全國將達到7000公里。兩年後,中國高速鐵路里程將佔世界高鐵里程一半以上。
高鐵時代,在國人為鐵路現代化建設發展成就備感自豪的同時,張磊肩上的安全責任卻越來越重了。
只有中專學歷的張磊,如飢似渴地學習,不斷探究安全監察工作的新課題。
下現場,看到不懂的高鐵技術,他纏住工程技術人員問這問那;遇見通信信號方面的專家,他一邊請教一邊探討動車組列控 (CTCS-2)技術的來龍去脈;鄭州鐵路局選派的基層年輕幹部赴京學習高鐵技術歸來,他登門求教,借來教材復印,晚上苦讀自學。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張磊。有人說, 「都年過半百的人了,這么較真有啥意思。」每當此時,張磊總是寬和地笑笑。
沒有光環、不慕虛名的張磊,如一面樸素而庄嚴的旗幟,牢牢堅守在自己的陣地上。
張磊始終如一的執著工作,源自他對事業始終如一的追求。
20年安全監察,7300多個日夜,張磊對轄區主要干線的主要部位,每月至少巡檢一遍。他的足跡遍布管內線路每個區段,每座橋梁、隧道。
事業是信念的載體。因為有信念的支撐,他才會只有工作日,沒有節假日;只有責任和本分,沒有一線和 「二線」;他才會只在乎工作是否做到了極致,不在乎身體是否疲勞到了極致。
在生命的最後42個小時,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張磊,仍然在調查分析處理事故,為他忠誠的事業,殫精竭慮,奔走操勞。
6月9日7時20分,張磊走進辦公室。
7時38分,新菏線延津站發生施工軌道車擠壞道岔事故。
9時27分,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顛簸,張磊驅車趕到延津站,查看現場。
12時,他召集有關單位幹部和當事人到場,詳細了解情況,做詢問筆錄,不知不覺3個多小時過去了。
15時26分,在延津站職工食堂吃的一碗撈面條,是他當天的第一頓飯。
15時36分,他在現場認真勘查,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摳,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看,一個程序一個程序地驗。
19時,他草草吃過晚飯,組織召開事故分析會,為了搞清所有問題,會議進行了5個多小時。他在分析會上振聾發聵的話語,讓與會者記憶猶新:「保安全沒有捷徑更沒有止境,只有思想不掉隊,行動才能跟得上!」
10日1時40分,事故調查結束後,他謝絕了到新鄉休息的建議,拖著疲憊的身體,驅車連夜返回,車到鄭州,天色已然發亮。
7時整,僅僅休息兩個多小時,他又像往常一樣,准時來到辦公室。
7時20分,他向鄭州鐵路局安全監察室主任王建斌介紹事故及調查處理情況。
8時10分,整理事故調查材料。
11時30分,向局長張軍邦匯報延津站事故調查情況。
14時20分,在辦公室撰寫事故調查報告和 《事故通報》。
18時40分,在大家的一再勸說下,張磊滿臉倦容離開辦公室,返回家中。
6月11日3時18分,因心臟病突發,張磊永遠離開了他鍾愛的事業和眷戀的親朋。
死亡對於一個高尚的靈魂是一次新的升華。
一個沖破了私慾羈絆的人,才能登上精神的高峰。張磊讓我們知道,一個擁有高尚靈魂的人能走多遠……
「盡管改調研員了,可我還想多做點事」
在遺體告別儀式上,張磊的女兒張安寧哽咽地說: 「親愛的爸爸,您就這么急匆匆地走了,連您最最愛的女兒,您也沒有來得及看上一眼……親愛的爸爸,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做您的女兒,如果歲月可以輪回,女兒一定再也不讓您那麼累……」
女兒的一顆心,爸爸知道嗎?
張磊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張安寧在電話中聽媽媽說,爸爸對自己高血糖、腰椎間盤突出和返流性胃炎的老毛病總不往心裡去,沒白天沒黑夜地往基層跑,勸也不聽。明天,想去給他買一雙穿著舒服的鞋。
有心的女兒記住了媽媽無意嘮叨的事。想到再過5天就是爸爸56歲的生日,想到爸爸平時只穿幾十元錢一件的衣服,女兒當即在網上花300多元給爸爸買了一雙46號的阿迪達斯休閑鞋,用特快專遞送往鄭州。
然而,一生穿壞無數雙鞋的張磊,卻沒能穿上這雙凝聚女兒深情的鞋。
「爸爸沒給我孝敬他的最後一次機會啊。」在遺體告別儀式上,張安寧說起鞋子的事,泣不成聲。
是的,張磊給女兒的時間太少太少了;女兒孝敬爸爸的機會太少太少了。
張安寧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工作已經3年,常去北京開會出差的張磊,卻一次也沒去看過女兒。
去年春節,張安寧在鄭州從農歷大年三十一直住到正月初七,也沒有見到爸爸的身影。張磊一會兒在商丘,一會兒又去了月山,好像永遠在路上。
去年10月25日,張安寧在北京結婚。當天10時多,張磊才趕到結婚現場,參加完女兒的婚禮,在新房呆了40分鍾,他就因工作上的事急匆匆地往回趕……
「其實,我知道爸爸特別愛我。他是把時間全放在工作上了,所以我們很少有時間哪怕是通個電話……」
追憶往事,父女情長,張安寧淚流不止: 「8號那天晚上,爸爸出差回來。在電話里,我勸他注意身體多休息。可爸爸說: 『盡管改調研員了,可我還想多做點事。』其實,我知道,爸爸是離不開他牽掛的工作啊。」
6月13日,星期日,張磊的遺體告別儀式如期舉行。
料理完殯儀館的後事,送走了親愛的爸爸,陪媽媽回到家的張安寧,拿起倏然響起的電話,淚水止不住往下流:特快專遞的包裹送到了。捧著那雙新鞋,一家人再次哭成一團。
張磊的遺像就安放在家中客廳的中央,安然、慈祥、親切的面容,怎麼能讀不懂女兒的心願?
忠魂長逝,情意綿綿。
張磊同志去世後,深切緬懷英靈的鐵路幹部職工,紛紛趕來送行。
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委託部有關同志專程從北京到鄭州看望慰藉張磊同志的遺孀安巧玲。
張磊走了,走得無怨無悔。
他把畢生智慧和精力全部獻給了偉大的中國鐵路事業。
更多鐵路評論請登陸 中國鐵道論壇(http://bbs.railcn.net/)
6. 健康安全網法人是誰
2006年3月,河南人李強(大米)和張磊聯合成立了黑鷹科技有限公司,李強任公司董事長兼法人,張磊任公司總經理。二人以向會員提供「黑客」軟體技術收取會費,獲取非法利益。經偵查機關查明:二人自2007年至2009年10月,利用黑鷹科技公司「黑鷹安全網」提供「灰鴿子」、「小耗子下載者」等非法入侵、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軟體供人下載使用,按照年收取200至996元不等數目的會費發展會員,共計發展會員1萬餘人,獲取非法利益數百萬元。並致使會員高某、韓某等人為了敲詐他人錢財,鋌而走險,利用下載的上述工具攻擊麻城市黃金橋開發區一網吧,造成40餘家固定ip網路中斷達60餘小時。 麻城市檢察院近日以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對李強、張磊予以批捕!玩黑的朋友小心拉
7. 張磊的科研工作
博士期間,參加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東北地區農業水土資源優化調控機制及技術體系研究」的子課題「典型農田系統環境安全與管理及無公害生產關鍵技術」;作為主要制定者之一,參與了水利部松遼水資源保護局尼爾基水利樞紐水資源保護項目「生態目標及指標體系研究報告」的研究和撰寫。作為科研骨幹之一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花生籽粒鎘積累機制研究」正在進行中。目前為止,在《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水土保持學報》、《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14篇,參編專著1部。 主要研究方向為:重金屬土壤污染過程與控制、汞的環境地球化學、水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研究。
第一作者發表的主要論文如下:
1. Cadmium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by different maize genotypes in maturing stage.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08, 39(9-10): 1517-1531.
2. Effects of forms and rates of zinc fertilizers on cadmium concentrations in two cultivars of maize.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and Plant Analysis, 2006, 37(13-14): 1905-1916.
3.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dmium by four different Soils in Northeast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5,15(4):343-347
4. 土地耕作後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機碳的動態特徵. 水土保持學報, 2008, 22(2): 146-150.
5. 外源鎘脅迫對玉米幼苗光合特性的影響. 華北農學報, 2008, 23(1): 101-104.
6. 青島市不同功能區常見綠化植物及土壤汞污染特徵. 生態環境, 2008, 17(2): 802-806.
7. 根際效應下鎘在土壤中的吸附與解吸.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7, 26(4): 1427-1431.
8. 黑鷹大米為什麼入獄
很早的事情了!希望以下資料可以為樓主解惑:
2009年12月31日,湖北麻城市檢察院以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依法對犯罪嫌疑人李強、張磊批准逮捕。這是麻城市檢察院繼去年5月13 日以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對一起由公安部、湖北省檢察院督辦的重大網路犯罪嫌疑人韓劍鋒(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高峰(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予以批准逮捕後批捕的又一起重大網路犯罪案件。
2006年3月,犯罪嫌疑人李強(男,1980年3月15日出生,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人,從事個體網路職業)與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張磊(男,1981年9月2日出生,河南鄭州市人,個人網路職業)通過網上認識後,於2006年年初聯合成立了黑鷹科技有限公司,李強任公司董事長兼法人,張磊任公司總經理,二人通過成立公司發展會員,以向會員提供「黑客」軟體技術收取會費,獲取非法利益。經偵查機關查明:二人自2007年至2009年10 月,犯罪嫌疑人李強、張磊夥同王某(公司財務主管)利用黑鷹科技公司「黑鷹安全網」提供「灰鴿子」、「小耗子下載者」等非法入侵、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軟體供人下載使用,按照年收取200至996元不等數目的會費發展會員,共計發展會員10000餘人,獲取非法利益數百萬元,致使會員高峰、韓劍鋒等人為了敲詐他人錢財,鋌而走險,於2007年10月6日利用下載的上述工具攻擊麻城市黃金橋開發區一網吧,造成黃金橋開發區40餘家固定IP網路中斷達 60餘小時,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麻城市公安局在偵查犯罪嫌疑人韓劍鋒、高峰涉嫌網路犯罪案件中,一舉破獲黑鷹科技公司董事長李強、總經理張磊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罪系列案。此案經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播出,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為了嚴厲懲治新型網路犯罪,麻城市檢察院在偵查機關對犯罪嫌疑人李強、張磊提請批捕的當天,即以涉嫌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對二犯罪嫌疑人予以批捕。
9. 耶魯大學畢業的中國籍張磊
張磊自述
我為什麼捐錢給耶魯
我1972年出生在中國中部,恰好是在中國文化大革命的頂峰時期。我於1989年考進大學,當時國家正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高考那年我們省有10萬考生參加考試,而我一舉奪得第一名。這樣,我才有機會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我選擇的專業是國際金融。但當時其實我連國際金融是什麼都不知道。我只知道很多優秀學生都在學這個專業。
1998年,我申請到美國的大學讀研究生,而那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開始到海外學習。我可以到很多相當優秀的學校就讀,但是我選擇了耶魯大學。主要有幾方面原因,首先,這是我父母惟一聽說過的外國名校。在整個中國,耶魯也是人們都知曉並且尊重的名校。這也是我想回饋耶魯大學的原因之一。耶魯幫助中國的歷史已經有100多年了,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曾在耶魯受過教育。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種互助的關系都是單向的,所以我極想改變這一點。
耶魯管理學院改變了我的一生,這一點也不誇張。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金融或企業家精神,還有給予的精神。在管理學院上學的時候,我離開過一年並回國創辦一個網路公司。後來網路泡沫破滅,我又回到了學校。我曾經在耶魯投資辦公室和華盛頓新興市場管理機構工作過,這些經歷對我來說都是無價之寶。我在2005年又回到了中國,開始了我自己的投資基金。我們以3000萬美元起家,而現在我們的總資產已經達到25億。我創辦的公司名字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以橫貫耶魯管理學院的一條道路命名的,而且它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獨立基金。
張磊其人
從3000萬到25億
1998年,張磊出國留學,他選擇了美國耶魯大學的國際經濟專業,同時攻讀國際關系和工商管理碩士。在耶魯管理學院時,他曾在耶魯投資基金辦公室工作,並將《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翻譯成中文,在此文中他開創性地將「ficiary」和「endowment」這兩個詞翻譯成中文的「信託」和「承兌」。
與所有的留學生一樣,張磊也面臨著未來的大方向發展選擇。在這以前,他在亞洲開發銀行和美國金融界一些有名的機構里工作過,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回國,這中間,尼克拉斯·拉迪給予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拉迪是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首席中國問題專家,兼任兩任柯林頓政府的中國問題顧問,也是耶魯大學的兼職教授。他得知張磊有回國發展的想法,很高興,也很支持。
1999年10月,張磊代表耶魯大學回國參加了「CDMA2000 ———中國電信高層研討會」,再一次感受到中國事業的發展。正好中國加入WTO協定簽訂,張磊敏感地意識到回國的時機到了。回到中國後,他以耶魯的捐贈基金作為初期投資,以3000萬美元開創了高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如今,他的運營資產已達到25億美元。
現在,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張磊希望自己能作出一番輝煌的成就,為海外的中國人回國創業起到一種示範作用,連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