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八級「電網事件」的分級原則是什麼
國家電網事故調查規程將電網事故分為八級。
一、五級電網事件:未構成一般以上電網事故(四級以上電網事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位五級電網事件:
1.電力減少負荷為100兆瓦以上;
2.如果220kV以上的電網異常拆卸成三件以上,每次脫開前或電源負荷超過100MW時,至少產生三個;
3.在220kV以上的系統中,並聯運行的兩個或幾個電源之間的本地電網或整個網路引起振盪,振盪超過一個周期(功率角超過360度),無論時間長短,或者是否同步拉動。 ;
4.變電站220kV以上電壓等級的母線不計劃停止;
5.在220kV或更高的系統中,一次事故導致同一變電站中的兩台或多台主變壓器跳閘;
6.在500kV以上的系統中,一次事件導致同一傳輸部分的兩條傳輸線同時停止;
7.±400 kV以上直流輸電系統的雙極阻斷或多迴路同時換相故障;
8.在電壓超過500 kV的系統中,斷路器故障,繼電保護或自動裝置的誤操作會導致跳閘跳閘;
9.電網電能質量下降,造成以下後果之一:1頻率偏差超過以下數值:在裝機容量3000 MW以上時,頻率偏差超過(50±0.2)Hz,持續時間為超過30分鍾;裝機容量為3000對於MW以下的電網,頻率偏差超過(50±0.5)Hz,持續時間超過30分鍾。監控點的電壓偏差超過±5%,持續時間超過1小時;
10.一次事件風力渦輪機的離網容量為500兆瓦或更高;
11.總裝機容量超過1000兆瓦的發電廠因安全故障導致停電;
12,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確定的特級或一級重要用戶的電網側供電完全中斷。
六級電網事件:未構成五級以上電網事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位六級電網事件:
1.電力減少負荷為40兆瓦以上且100兆瓦以下;
2.變電站的110 kV(包括66 kV)母線未計劃停止;
3.一次事故導致同一變電站中的兩台或多台110千伏(包括66千伏)主變壓器跳閘;
4.在220千伏(包括330千伏)系統中,一個事件導致同一變電站中的兩個或多個母線或同一傳輸部分的兩條或更多線同時停止;
5.±400kV以下的直流輸電系統具有雙極阻斷或多迴路同時換向故障或者背靠背直流輸電系統的換向單元被阻斷;
6.在220kV以上且500kV以下的系統中,斷路器故障,繼電保護或自動裝置的誤操作導致跳閘跳閘;
7.降低了電網的安全等級。出現以下情況之一:1區域電網,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時運行的備用有功功率不能滿足調度規則的待機要求; 2,動力傳動部分的連續運行時間超穩定極限超過1小時;
3220 kV或更多線路,母線失去初級保護; 4套備用安全自動裝置(切割,甩負荷,振盪紊亂,集中低頻低壓解除等)超過計劃外停用時間72小時;在5系統中,發電機組AGC裝置的非計劃停用時間超過72小時;
8.電網的電能質量下降,導致以下後果之一:1頻率偏差超過以下值:在裝機容量超過3,000 MW的電網中,頻率偏差超過(50±0.2)Hz ;裝機容量低於3000 MW的電網,頻率偏差超過(50±0.5)Hz; 222 kV(含330 kV)電壓監測控制點的電壓偏差超過±5%,持續時間超過30分鍾;
9.總裝機容量為200兆瓦或以上且1000兆瓦或以下的發電廠將因安全故障而導致停電;
10.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確定的二級重要用戶電網側供電完全中斷。
七級電網事件:未構成六級以上電網事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位七級電網事件:
1. 35kV以上的輸變電設備異常運行或被迫停止運行,使負載減少;
2.變電站的35 kV母線不打算停止;
3.一條220千伏或以上的單條匯流排並未計劃停止使用;
4.在110千伏(包括66千伏)系統中,一個事件導致同一變電站中的兩個或多個母線或同一傳輸部分的兩條或更多線同時停止;
5.直流輸電系統或背靠背直流輸電系統的單流阻斷單元被鎖定;
6,110 kV(含66 kV)系統,斷路器故障,繼電保護或自動裝置誤動作引起跳躍;
7,110 kV(含66 kV)變壓器等主要設備無主保護,或無保護線路;
8,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確定的臨時重要用戶電網側供電完全中斷。
八級電網事件:未構成七級以上電網事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定位八級電網事件:
1、10千伏(含20千伏、6千伏)供電設備(包括母線、直配線)異常運行或被迫停止運行,並造成減供負荷者;
2、10千伏(含20千伏、6千伏)配電站非計劃全停;
3、直流輸電系統被迫降功率運行;
4、35千伏變壓器等主設備無主保護,或線路無保護運行。
一、特別重大大面積停電事件:
1、區域性電網:減供負荷30%以上。
2、省、自治區電網:負荷兩萬兆瓦以上的減供負荷30%以上,負荷五千兆瓦以上兩萬兆瓦以下的減供負荷40%以上。
3、直轄市電網:減供負荷50%以上,或60%以上供電用戶停電。
4、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電網:負荷兩千兆瓦以上的減供負荷60%以上,或70%以上供電用戶停電。
二、重大大面積停電事件:
1、區域性電網:減供負荷10%以上30%以下。
2、省、自治區電網:負荷兩萬兆瓦以上的減供負荷13%以上30%以下,負荷五千兆瓦以上兩萬兆瓦以下的減供負荷16%以上40%以下,負荷一千兆瓦以上五千兆瓦以下的減供負荷50%以上。
3、直轄市電網:減供負荷20%以上50%以下,或30%以上60%以下供電用戶停電。
4、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電網:負荷兩千兆瓦以上的減供負荷40%以上60%以下,或50%以上70%以下供電用戶停電;負荷兩千兆瓦以下的減供負荷40%以上,或50%以上供電用戶停電。
5、其他設區的市電網:負荷六百兆瓦以上的減供負荷60%以上,或70%以上供電用戶停電。
三、較大大面積停電事件:
1.區域電網:供電負荷減少7%或更多,減少10%或更少。
2.省,自治區電網:2萬兆瓦以上的負荷減少10%以上13%以下,2萬兆瓦以下5000兆瓦以上的負荷小於12%和16%,負載是一千兆位。高於瓦數的小於5GW的供應減少為20%或更多且50%或更少,並且小於1MW的負載減少為40%或更多。
3.中央直轄市電網:供電用戶10%以上,20%以下,或15%以上的供電負荷應當切斷。
4.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城市電網:供電負荷減少20%以上,40%以下,或30%以上,50%以下的供電用戶停電。
5.其他地區的市政電網:負荷超過600兆瓦的負荷減少40%以上60%以下,或50%以上70%以下的供電用戶斷電; 600 MW以下負荷的負荷超過40%。 ,或超過50%的用戶失去電力。
6.縣級市電網:負荷超過150兆瓦的供電負荷減少60%以上,或超過70%的供電用戶停電。
2. 國家電網一分為五是否有根據
你好
一、全國一張網在技術上的優缺點是什麼?
所謂優點,通常國網公司對外宣稱的優點有四條。
1)根據電源分布、負荷布點、輸送電力、電力交換等實際需要構成國家特高壓骨幹網架。也就是shawn同學說的優化全國電力資源配置。
2)輸電能力大、覆蓋范圍廣、網損小、輸電走廊明顯減少。
3)交流同步電網越堅強,同步能力越大、電網的功角穩定性越好。(稍微專業,不影響理解意思)
4)適時引入1 000 kV特高壓輸電,構建高一級電壓等級,解決目前很嚴重的500kV層面短路電流問題。
缺點見下一部分。
二、專家為什麼反對,處於經濟性還是技術性?
根據個人的工作經驗和專家培訓交流,總體來說基本是所有技術口專家都在反對交流特高壓,言辭也很激烈,個人總結了一下就是: 既不經濟、特別不安全、更不環保。
先說安全:
安全是特高壓交流最大的問題,而不是像魏碧智知友所說反而改善了安全穩定狀況。
1)自由聯網問題。 所謂自由聯網就是電力潮流可以任意的通過電網送電網。四十多年世界上最嚴重的電網大停電, 都發生在復雜自由聯網的交流同步電網結構。而我國一直以來都是堅持的分層分區原則發展起來的六大區域電網,已經證明了六大區域電網通過適當交換容量的直流聯網完全可以發揮全國聯網效益、包括錯峰、調峰、水火互濟、跨流域補償。(下圖為美國吸取大停電經驗規劃的2030年網架圖,取消了自由聯網,以直流區域聯網替代)
<img src="https://pic2.mg.com/_b.jpg" data-rawheight="225" data-rawwidth="2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8">
下面的就稍專業 ,可以略過:一個自由聯網的交流同步網,線路故障必然引起負荷轉移、增大無功損耗、又疊加在聯系阻抗增大的迴路上,造成電壓崩潰/失穩振盪。這些問題在分層分區和遠方電源分散接入的電網結構就自然得以避免。(六大分層分區的結構承受的沖擊能力非常強,例如分散的遠方電源線路故障,在結構上等於自然的切機,避免負荷轉移,有很大的抗沖擊能力;而特高壓聯網反而難以承受沖擊,因為它是通過電網經電網長距離送電,任何線路故 障都避免不了負荷轉移,結果將連鎖反應不斷地轉移,直至造成電壓崩潰/失穩振盪)。
交流自由復雜的同步網愈大,線路愈長,愈會出現復雜的技術問題,電壓崩潰和失穩問題愈嚴重,一旦發生將立即波及全網,有發生整個同步網大停電的高風險 。直流輸電不受交流同步網失穩振盪影響, 如2003年8月美加大停電事故中,直流輸電使紐約長島很快恢復用電。
2) 穩定校核原則。 為了特高壓電網的安全穩定,國網校核穩定僅僅以正常方式下單一故障(有的加開關拒動)條件來驗算,認為是安全的。實際上世界上嚴重的大停電都不僅僅是正常方式下單一故障造成的,所以安全穩定導則規定三道防線,正常方式下單一故障祗屬於第一道防線。
如果對特高壓聯網從針對失穩振盪的第三道防線來驗算,一旦發生失穩振盪, 立即波及特高壓全網,因為是不可能設置解列點的自由聯網,是不受控制的,結果有大停電的高鳳險。
3)電磁環網問題。目前20多年建立起來的作為各大區安全穩定基礎的500kV網架已經相當堅強。而電力系統電壓等級之間的協調配合相當重要。過去隨著500kV伏網建設強大、因為『上強下弱』,可順利解決了50/22萬伏電磁環網;但1000/500kV電磁環網是『上弱下強』因無大機組直接支持、穩定、電壓上皆漂 浮、故障風險大、又不可能那麼緊密。
2006年華中電網事故就是河南500/220kV電磁環網引起的, 1000/500kV電磁環網的特高壓電網帶來的電磁換網問題非常不安全,也是很難解決的矛盾。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1,000kV網架本身比500kV網架有高得多的設備和線路故障風險,這里也不多提,因為國網為了防止這種風險,實際輸送功率比設計值大大降低,這本身就是對這件事情的一個直接推翻。
再說經濟:
1)比較運煤和運電的問題
有很多專業的比較,這里不想過多闡述,基本結論就是: 比較運煤和輸電方案,用輸電方案要在缺水的北煤基地建可供8000萬千瓦電力的空冷機組,而用運煤方案時則在南方建可供電7288千瓦的水冷發電機組即可。 僅從電廠建設投資上比較,輸電比遠煤方案投資大得多,很不經濟。 此時需要南運多少煤?按目前發電煤耗為270g/千瓦時,廠用電為6%,則供電煤耗為287.2g/千瓦時,每年共需標准煤為1.9~1.85億噸/年,祗運優質煤(5000大卡 /公斤及以上),則每年運煤量不會大於2.59~2.66億噸。綜合經濟性運煤反而更好(數據可以網上找),更別提特高壓輸送的功率遠遠達不到設計值了。
這里也要帶一點技術性,從事電力系統設計的人大多知道,受端電網是非常需要一定數額的電廠支撐的。所以運煤到南方發電, 這些機組從電壓和穩定上直接支持各受端系統,同時大大降低遠距離受電對全區電力的比例,安全性上也會好很多。
而且國家現在已經批准了蒙西-華中重載鐵路煤運通道,非常龐大的工程,以後將在鐵路沿線建立非常多的大容量火電廠,這是基本肯定的,本人也在參與幾項以後新建如此龐大電廠對電網影響的項目,而這,與特高壓交流基本是背道而馳的。
2)比較特高壓與直流及500kV輸電的問題
中、短距離上,交流特高壓線路遠不如同塔雙回500kV緊湊型線路 經濟( 在投資上,前者為後者的2.5倍以上,在走廊上,前者為後者的1.7~1.9倍)。
長距離上,交流特高壓線路遠不如同等輸電能力的±600kV直流輸電。(在投資上,兩者相同的經濟距離為560公里;在輸送為1000和2000公里時,前者投資為後者的1.33和1.9倍 ;在線路走廊寬度,前者為後者的2~2.4倍)
所以,經濟性上也毫無優勢可言。
最後說環保:
和運煤不同(鐵路長途穿越我國北方的草原、沙漠和戈壁,80% 以上是人煙稀少地區), 特高壓80% 以上將穿越華北、華中和華東的眾多城 鎮、人口密集地區,又多次跨越大江大河,對社會環境將造成惡劣的影響。 環境的污染包括影響人體健康的工頻電 場、工頻磁場、無線電干擾、噪音和破壞自然風景等。
國網公司稱建特高壓電網可減輕中、東部煤電建設的環保壓力。其實燃煤電廠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不管在坑口還是在沿海,二氧化碳排放影響是相同的。而海邊建電廠還可以用海水循環冷卻、其效率高又經濟。
目前現況:
所以特高壓交流十二五規劃的「三縱三橫一環網」,目前嚴重受阻,跟別提以後的遠景規劃了,本人從事電網規劃設計工作(500kV層面較多)對此也是相當不爽,因為特高壓網架是一大邊界條件,影響相當大,潮流、穩定、短路計算資料庫要頻繁更改(特別是雅安-武漢什麼的)。不過目前來說特高壓交流比前段時間環境略好,但發改委對此還是相當謹慎,相對而言,特高壓直流審批則要寬松很多。
以上(本文部分參考蒙定中,丁功揚等前輩專家論述)。
3. 電力系統信息安全遵循什麼原則,分幾個區
基本原則: 1)安全分區。電力二次系統劃分為控制、生產、管理、信息等四個安全工作區,重點保護 在安全區Ⅰ中的 SCADA 系統和安全區Ⅱ中的電力交易系統。 2)網路專用。電力調度數據網與電力數據通信網實現物理隔離,每個安全區使用各自的相 互邏輯隔離的 MPLS-VPN。 3)橫向隔離。安全區Ⅰ與安全區Ⅱ之間允許採用邏輯隔離;安全區Ⅰ、Ⅱ與安全區Ⅲ、Ⅳ 之間實現物理隔離。 4)縱向認證。
安全區Ⅰ、Ⅱ的縱向邊界部署縱向認證加密裝置;安全區Ⅲ、Ⅳ的縱向邊界 部署硬體防火牆。 安全分區: 安全區Ⅰ為實時控制區, 凡是具有實時監控功能的系統或其中的監控功能部分均應屬於安全 區Ⅰ。 安全區Ⅱ為非控制生產區, 原則上不具備控制功能的生產業務和批發交易業務系統均屬於該 區。安全區Ⅲ為生產管理區,該區的系統為進行生產管理的系統。安全區 IV 為管理信息區, 該區的系統為管理信息系統及辦公自動化系統。
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劃分為哪幾個安全區,是如何劃分的? 答:(1)安全區Ⅰ為實時控制區,凡是具有實時監控功能的系統或其中的監控功能部分均 應屬於安全區Ⅰ。(2)安全區Ⅱ為非控制生產區,原則上不具備控制功能的生產業務和批 發交易業務系統均屬於該區。(3)安全區Ⅲ為生產管理區,該區的系統為進行生產管理的 系統。(4)安全區IV為管理信息區,該區的系統為管理信息系統及辦公自動化系統。
4. 國家電網安全生產四個體系
國家電網安全生產的體系架構包括電網基礎體系、技術支撐體系、智能應用體系和標准規范體系四個部分。
電網基礎體系是電網系統的物質載體,是實現「堅強」的重要基礎;技術支撐體系是指先進的通信、信息、控制等應用技術,是實現「智能」的基礎;智能應用體系是保障電網安全、經濟、高效運行,最大效率地利用能源和社會資源,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的具體體現;標准規范體系是指技術、管理方面的標准、規范,以及試驗、認證、評估體系,是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制度保障。
5. 電力系統安全級別分幾級
等級保護是我們國家的基本網路安全制度、基本國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網路安全管理體系。遵循等級保護相關標准開始安全建設是目前企事業單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措施保護的基本要求。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共分為五級:
① 第一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② 第二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③ 第三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④ 第四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⑤ 第五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證書案例
6. 從層次上,網路安全可以分成哪幾層,每層有什麼特點
從層次體繫上,可以將網路安全分成四個層次上的安全:
1、物理安全;
2、邏輯安全;
3、操作系統安全;
4、聯網安全。
7. 什麼是電力系統安全I區,安全II,安全III區
電力系統安全I區,安全II,安全III區的定義:
根據電力二次系統的特點,劃分為生產控制大區和管理信息大區。生產控制大區分為控制區(安全區Ⅰ)和非控制區(安全區Ⅱ)。
信息管理大區分為生產管理區(安全區Ⅲ)和管理信息區(安全區Ⅳ)。不同安全區確定不同安全防護要求,其中安全區Ⅰ安全等級最高,安全區Ⅱ次之,其餘依次類推。
安全區Ⅰ典型系統:調度自動化系統、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繼電保護、安全自動控制系統等。
安全區Ⅱ典型系統:水庫調度自動化系統、電能量計量系統、繼保及故障錄波信息管理系統等。
安全區Ⅲ典型系統:調度生產管理系統(DMIS)、雷電監測系統、統計報表系統等。
安全區Ⅳ典型系統:管理信息系統(MIS)、辦公自動化系統(OA)、客戶服務系統等。
(7)國家電網公司網路安全分成四區擴展閱讀:
電力系統安全性與穩定性、可靠性的區別與聯系:
1、穩定性:是指電力系統可以連續向負荷正常供電的狀態,即,電力系統受到小、大幹擾(分別對應於靜態穩定性和暫態穩定性)經過振盪後回到穩定點或從一個穩定點過渡到另一個穩定點。
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有針對小干擾、大幹擾而言的意思,但可以這么理解,從某種角度而言,安全性指運行中的所有電氣設備必須在不超過它們允許的電壓、電流和頻率的幅值和時間限幅內運行。保證電力系統穩定是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必要條件。
2、安全性是表徵系統短時間內抗干擾的能力,屬於運行范疇。
3、可靠性:長時間連續正常供電的概率,屬於規劃范疇。是對電力系統按可接受的質量標准和所需數量不間斷地向電力用戶供電能力的度量。
可靠性是系統設計和運行的總體目標,為保證可靠性,系統絕大部分時間都必須是安全的,為保證安全性,系統必須是穩定的,同時必須對其他不能歸類為穩定問題的偶然事件是安全的,如設備損壞、桿塔倒塌或者人為破壞等。
8. 請問下電力系統中的一區、二區、三區是指什麼
根據電力二次系統的特點,劃分為生產控制大區和管理信息大區。
生產控制大區分為控制區(安全區Ⅰ)和非控制區(安全區Ⅱ)。
信息管理大區分為生產管理區(安全區Ⅲ)和管理信息區(安全區Ⅳ)。
安全區Ⅰ典型系統:調度自動化系統、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繼電保護、安全自動控制系統等。
安全區Ⅱ典型系統:水庫調度自動化系統、電能量計量系統、繼保及故障錄波信息管理系統等。
安全區Ⅲ典型系統:調度生產管理系統、統計報表系統等。
(8)國家電網公司網路安全分成四區擴展閱讀:
電力系統需要依靠統一的調度指揮系統以實現正常調整與經濟運行,以及進行安全控制、預防和處理事故等。根據電力系統的規模,調度指揮系統多是分層次建立,既分工負責,又統一指揮、協調,並採用各種自動化裝置,建立自動化調度系統。
電能生產、供應、使用是在瞬間完成的,並需保持平衡。因此,它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調度指揮
系統。這一系統實行分級調度、分層控制。
其主要工作有:
①預測用電負荷;
②分派發電任務,確定運行方式,安排運行計劃;
③對全系統進行安全監測和安全分析;
④指揮操作,處理事故。完成上述工作的主要工具是計算機。
9. 網路安全分為幾個級別
網路安全分為四個級別,詳情如下: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網路安全的影響因素:
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計算機犯罪; 人為行為,比如使用不當,安全意識差等;黑客」 行為:由於黑客的入侵或侵擾,比如非法訪問、拒絕服務計算機病毒、非法連接等;內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丟失;電子諜報,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竊取等。
網路協議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協議的安全問題等等。網路安全威脅主要包括兩類:滲入威脅和植入威脅。滲入威脅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權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