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有第二重身份:網民。現在的大學生幾乎都擁有網民這一身份,網路交友、網路購物、網路游戲進入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伴隨而來的,是大學生網民在虛擬的網路空間里缺乏道德倫理的現狀。譬如,網路謾罵、網路亂倫、網路人肉搜索、網路犯罪等不道德的行為,當前對於這些行為還沒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控制,而且法律法規具有明顯的滯後性,如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成為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目前網路秩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道德這種具有自律性的行為來約束大學生在網路空間的言行。本文試圖從內因外因兩個層面,即大學生群體的道德觀與整體社會的道德氛圍兩個角度出發,探索大學生樹立正確網路道德觀的內外措施。
一、什麼是網路道德觀
網路道德觀不外是人們尤其是大學生在網路空間,即虛擬的社會空間里體現出來的道德觀念,是現實生活中道德觀念在信息化時代的延生,是新時期所特有的道德觀,不同於傳統社會中的道德觀。網路道德觀的缺失,跟互聯網的虛擬性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正因為在網路上大家彼此看不見對方,只有電腦顯示器上冷冰冰的網名或IP地址,即使在生活中言行符合道德觀念的人,譬如大學生群體,也會在虛擬的網路空間里體現出不符合道德觀的言行,甚至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可以說,網民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在網路上體現出了他們在道德觀念上的脆弱性與不穩定性。部分當代大學生在現實社會與網路社會
的人格表現不完全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是好學生,在網路社會中卻可能扮演著「光明破壞神」的角色。因此,在這一背景下,大學生網路道德的產生具有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當前網路道德觀的現狀
對於當前大學生網路道德觀的現狀,可以大致概括如下:一部分大學生缺乏網路道德觀,但也有部分學生有所覺悟。當前大學生網路道德觀缺失主要體現在網路越位、網路犯罪、網路上癮這三個方面,具體如下:
(一) 網路越位
部分大學生在網路虛擬空間充當「仲裁者」的身份,以光明使者自居,動輒在網路上對某些事、某些人予以謾罵、羞辱,甚至人肉對方的隱私,將對方的私人信息公開,給當事人帶來無窮的麻煩。這樣的行為,是自以為是的行為,更是缺乏網路道德觀的網路越位行為。這些大學生在代替法律用輿論懲罰他們認為錯誤或不公不正的事件的同時,把網路虛擬社會也弄的污濁不堪,污言穢語充斥網路,他們的行為才是真正應該受到道義譴責和法律制裁的。但是部分充斥著「正義感」的大學生頻繁做著這種網路越位行為而不疲,把應該由政府和法律來懲治的行為當做自己的有權利、有義務進行「懲治」的行為,是當前網路道德觀卻是導致的較為普遍的現象。
(二)網路犯罪
出於政治、經濟、民族等利益訴求,部分大學生利用網路提供虛假信息和進行宣傳民族仇恨、宣傳色情、宣傳和反對國家的政治活動,利用網路實施誹謗、盜用信用卡等不法行為,謀取私利構成網路犯罪。由於網路自身結構鬆散和信息交流自由,其發展過程表現出無序性,網路犯罪現象日益突出。當前90後大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缺乏社會閱歷,不但自我控制能力弱,而且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衛能力相對薄弱,因此,不僅可能成為網路犯罪的實施者,也可能成為網路犯罪的受害者。網路道德觀缺失導致的網路犯罪,使得大學生既成為實施者,更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危害大、范圍廣,需要引起全社會,尤其是高校的重視。
(三)網路上癮
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容易被色情網站、暴力游戲等不良網路信息吸引,過分沉迷網路形成網癮。有此引發的社會惡性案件屢有發生。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往方式,網路的特殊性使人們可以通過網路在虛擬的網路社會中進行交流,把交往空間從現實社會擴大到虛擬的網路社會,把人與人的現實交流變成了人與機器的溝通,人與人之間的依賴關系被人對計算機的依賴關系所取代。然而,情感的維系是以人與人的現實交往為基礎的,這種新的交往方式大大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現實交流,影響了人與人的情感互動,人與人之間缺少溝通,導致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善言談,不願表達自己的情感,也不願接受他人的情感表達,使個體對集體認同感和歸屬感大大降低。網路道德觀的缺失,也是導致學生之間關系冷漠,學生與教師、父母之間關系淡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從內外因角度樹立大學生網路道德觀的對策
(一)內因
「解鈴還須系鈴人」,大學生樹立網路道德觀,還需要大學生自發、自覺地採取行動,將符合道德觀的言行體現在網路虛擬空間中。高校在教育教學環節中,應當給大學生提供更多關於網路道德觀方面的講座、書籍、課件等材料,大學輔導員的言傳身教更是可以感染大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只有大學生從內心覺悟到必須在網路虛擬空間遵守符合社會期待的道德觀念,才能實現樹立正確網路道德觀的目的。
(二)外因
當前社會的浮躁與社會道德觀念的滑坡,整體的社會道德氛圍也時刻影響著大學生在網路上的言行,決定了大學生是不是效仿社會中缺乏道德觀的行為,將之延伸到網路空間。因此,加強全社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道德觀念教育,完善法律法規對社會道德底線的支撐,形成一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社會道德氛圍,必將潛移默化影響大學生,甚至決定了大學生會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到目前為止,我國已頒布的有關網路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互聯網域名注冊實施細則》、《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我國有關部門還應該注意借鑒國外網路道德規范建設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精神,制定出更具科學性、操作性的網路道德規范要求,以便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道德觀,不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路虛擬空間里。只有嚴格的法律支撐,道德才不會滑坡,大學生在網路空間的道德觀念才會受到正確的引導,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
總之,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不僅需要大學生自身修養的提高、道德觀念的提升,也需要社會道德氛圍的熏陶和國家法律法規的支撐。只有這種內因、外因形成合力,才能盡快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觀,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的「四有」青年。
㈡ 面對網路謠言大學生應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觀輿論觀信息觀
面對網路謠言大學生應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觀輿論觀信息觀?
以主流的社會政治觀念為理論基礎。
提高自己的學識和修養,增加對事物的甄別能力。
大學生應通過更多的社會實踐、更多地觀察社會、更多地體驗生活,更好地練就一雙自覺辨識謠言、抵制謠言的「火眼金睛」。
對當代國內外的社會政治事項能夠做出客觀與合理的評判。
對大學生身邊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突發性事件應該能夠冷靜、正確的應對。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激濁揚清、正本清源,不能因噎廢食——青年學子對待互聯網的態度應當如是。
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代表著科技創新的前進方向,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是思維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生力軍與新鮮血液,更是打造講正氣、遵法紀、守底線的網路文化的生力軍。每個大學生網民都應樹立這種時代使命感、社會責任感、道德正義感,自覺抵制包括網路謠言在內的各類網路糟粕,攜手營造一個清新、健康、積極向上的互聯網共有家園。
㈢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道德
一、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文明上網。嚴格律己。
二、大學生一定要注意網路語言的使用,不攻擊他人,誹謗他人。合理文明地上網。
三、保護他人的隱私。並且不隨意使用他人的計算機。
四、還要監督他人或社會有不道德的使用網路行為。及時舉報或揭發網路惡意行為等。
㈣ 大學生如何正確面對網路輿情
㈤ 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應該怎樣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
網路作為現代人生活的第二空間,應該建立並遵循自己的道德倫理體系。人們在通過網路媒體進行傳播和傳播時,應該自覺遵守各種共同的倫理規范和規范。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的網路素質,正確利用校園網,充分發揮網路的積極作用。
6. 大學生要堅持「七條底線」,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同營造健康向上的網路環境。「七底線」:一是法律法規的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第三,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的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第六,道德風尚的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的底線。
㈥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網路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基本原則有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等。我認為大學生應該從以下方面遵守網路道德:
第一,樹立積極向上的網路觀,遵守相應法律法規,嚴格規范自己上網行為,自覺並加以抵制對網路文明、道德及和諧產生破壞的事,積極倡導並自覺實踐文明上網方式,為建設和諧網路社會貢獻力量!
第二,積極弘揚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致力於傳播先進有益的網路文化知識,攜手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氛圍。把文明上網當作習慣,將道德准則刻在腦海,向網路道德模範看齊學習,努力在網上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
第五,拒絕網貸,遠離網貸。當代社會,校園的網貸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助長了一些學生的不理性的消費行為,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大學生應該主動學習金融和網路安全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的防範能力,做到少網貸,最後不網貸!
㈦ 大學生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和使用網路
網路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大學生應該培養自己正確的網路觀念,不要沉迷於網路,同時要在網路中保持清醒,不信謠,不傳謠。
㈧ 大學生應當如何合理使用網路並遵循哪些網路道德
1、不得非法侵入計算機系統。
2、不得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
3、不得破壞計算機數據、程序。
4、不得製作、傳播計算機破壞性程序。
5、不得利用計算機實施其它犯罪。
6、遵守《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8)當代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觀擴展閱讀: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信息產業部2000年10月8日第4次部務會議通過)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以下簡稱電子公告服務),規范電子公告信息發布行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電子公告服務和使用電子公告發布信息,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電子公告服務,是指通過電子公告欄、電子白板、電子論壇、網路聊天室、留言板等互動形式,向互聯網用戶提供信息發布條件的行為。
第三條開展服務活動,電子公告服務提供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加強行業自律,並接受監督檢查由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組織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法。
第四條。使用電子公告服務系統的互聯網用戶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對發布的信息負責。
第五條從事互聯網信息服務和計劃提供電子公告服務,特殊應用或特殊備案時應當申請電信監管機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信息產業部授權的商業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的或非商業性互聯網信息服務。
的的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機關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經檢驗,批准或備案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在指定的時間內,特別是表明營業執照或備案文件;對不符合條件的,不予批准或者不予備案,並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六條電子公告服務的發展應當遵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㈨ 大學生如何做到文明上網
1、不進入網吧,網吧的網路十分復雜,並且沒有良好的網路文化建設,且誘惑性大,容易使我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因此,我們應嚴格遵守l相關法規,堅決不進網吧。
2、不沉迷網路游戲,網路游戲能豐富我們的課餘生活,但也容易讓我們沉溺其中,我們是學生,主要目的是學習,網路游戲只是我們生活的點綴。
3、科學上網,樹立正確的上網觀,充分運用現代網路優勢,汲取知識,增長本領,豐富閱歷,把握好上網與學習的尺度。
4、文明上網,恪守網上道德,自覺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不參與有害和無用信息的製作與傳播,分清網上美醜善惡的界限,形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行為
㈩ 大學生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網路
網路對於青少年來說既有利也有弊 如果正確使用會讓你受益無窮 但如果過使用不當也會讓你跌入深淵 甚至無法自拔 作為大學生來說 可以說是社會中知識分子的底層 正是學習知識的階段 接觸新鮮事物的階段 而在這階段就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來充實自己 而網路正是這些信息的源泉 獲得信息的最佳途徑 而且網路可以讓你學到很多課本上學習不到的東西 能夠幫助你學會課本上不會的難學的知識所以如果正確使用的話會受益無窮 但如果沉迷於網路游戲 就會因此而耽誤學業 沒有心思去學習 可以適當游戲放鬆一下 但不要沉迷 要控制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