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軍是怎樣培養網路人才的
美軍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軍隊,也是對網路空間依賴程度最高的軍隊。近年來,美軍成立網路司令部,先後頒布一系列網路空間戰略與作戰條令,並為此加大了網路人才培養力度。
首先,拓寬網路人才選拔范圍。一是將提升網路空間能力的核心要素由技術轉向人,強調人才是保障網路安全的關鍵;二是將衡量網路人才的標准由文憑轉向能力,注重選拔人才的專業素質,而不與其學歷或畢業院校掛鉤。
基於上述理念,2011年,美軍制訂了《網路安全教育戰略計劃》,將軍隊網路人才界定為信息技術安全系統設計人員,網路技術支持、管理和保障人員,識別、分析和處理網路威脅事件人員,網路情報收集人員等7個類型。依據這一標准,美軍將遴選網路人才對象擴展至具有法學、心理學、教育學、情報學、政治學等學科背景的求職者。此外,美國防部還推出網路快速追蹤計劃,以簽訂商業合同的方式,讓網路攻防技能出色的小企業和個人參與其短期項目,從而將民間網路黑客力量也納入其網路人才隊伍。
第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2009年之前,美軍主要依託國防部信息安全保障獎學金計劃,將全國50所軍地高校納入「高水平信息安全教育中心」培訓項目,資助信息安全專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並在其畢業後安排至國防部門工作。這一培養模式雖取得一定成效,但培養規模仍受到限制。從2001年到2008年,僅1001名學生受到信息安全獎學金資助,其中93%最終到網路安全部門就職。有限的資助規模難以滿足美軍對網路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
為此,美國防部一方面擴大獎學金資助范圍,另一方面,又從2012年4月起聯合國家安全局和國土安全部成立「卓越學術研究中心」,將全國145所高校納入資助培養計劃,大幅提升網路人才培養規模。值得注意的是,美軍最近提出網路安全「生態系統」概念,認為網路人才培養不能局限於以「常春藤」聯盟為核心的高等院校,還應積極向中小學拓展。以得克薩斯州的阿拉莫學院培訓項目為例,2012年就招收了220名高二學生和168名高三學生參加了信息網路安全學位計劃。參加該項目的學生還有機會參觀洛克希德·馬丁、波音、美國電話電報等公司的一些國防項目。這一舉措提升了中學生對於網路安全的認知,為美軍選拔網路人才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三,營造競爭與對抗氛圍。近年來,軍方聯合地方部門舉辦了眾多網路攻防競賽與對抗演習,通過實戰化競爭來甄選、培養、鍛煉未來的網路安全精英。這些網路對抗主要有3種方式:一是國防部直接組織的網路公開賽。如美國防部網路犯罪中心舉辦的數字取證挑戰賽,這一全球性的網路安全賽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隊伍。二是軍工企業出資贊助的高校網路聯賽。如由波音等軍工企業贊助的高校網路防禦競賽。三是美軍直接組織的網路演習。如美國防部和國土安全部組織的「網路風暴」演習、太平洋司令部舉辦的「網路勇氣」對抗演習及空軍組織的「侵略者」網路空間一體化對抗演習等。
通過舉辦不同層面的對抗演習,美軍既鍛煉了現有網路人才隊伍,又可在全球范圍內發掘網路精英作為人才儲備,還檢驗了自身網路安全的實戰效能,可謂「一舉三得」。
⑵ 網路人才培養有什麼具體措施嗎
你好,對於網路安全人才荒,互聯網企業可以通過和高校之間建立良好的培養、甄選、實踐的溝通通道,為安全人才提供更為多維度的成長空間。還可以看看「百人計劃」,它是以騰 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為平台,探索網路安全人才培養新機制的具體實踐。這個計劃是通過TCTF賽事選拔入選,入選的選手可以獲得全方位的網路人才培養,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帶來幫助哦,望採納~
⑶ 互聯網企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哪些
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生活和學習的方式,也改變了教育。系統化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培養有具體的培養目標、知識體系,也有培養模式和教育制度的支持,甚至還包括了我們的文化和教師素質。培養的目標是制約著我們這個學科教什麼、怎麼教、採用什麼方式來教。
另外就是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的制定首先反映社會、企業核心的人才需求問題,還有就是反映出來我們科技成果問題。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做一個知識的累加,累加的過程就是開發我們學生情感和能力,這其中有一個詞叫做情感,還有就是能力,這是我們知識體系的核心要素。
另外就是教學模式和教育制度,現在教育制度不斷的改革。今天我們提到所有改變的核心問題就是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傳統以老師為中心,這個提法已經很多年了,但是做支撐有沒有?有。實際上學校的學分制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因為它把我們傳統的課堂集中授課變成我們可以根據課程設置選用的課程,然後累積提高學生的能力,這就是一種轉變,是我們教學制度的配合,能不能更好的把我們這個學科,這個專業辦得更加有特色。
這其中我把培養模式列到最後,這是個人理解。認為現在的培養模式不是很多人在探討這個問題,而是都是一味追求於我們要拿一些新的課程體系過來,物聯網出現了,我學校就要開物聯網專業,雲出現了,我就要開設雲的專業,不清楚未來用人的情況就開設出來了,這是對於知識體系一味的新追求。這其中無論是我們知識體系要求多麼完美,剛出來一個技術就變成一個課程,實際上能夠培養想達到的效果重要是培養模式。能不能把我們靜態的知識內容真正的變成學生能夠提高的,這就靠現在的培養模式。
針對培養模式的話有這樣的一些看法。現在的學生,企業要什麼?知識有點兒深度就可以。另外是能力的要求,什麼能夠的要求?這裡面提了幾點。今天畢業的學生知道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什麼內容是瑣碎的,什麼內容是暫時的,企業需要這樣的學生。這種效果的實現如果單單靠正常演示性的教學,包括我們課下的訓練練習是沒有辦法達到這個效果的。這是我們想到的培養模式應該在裡面起到很多的作用,我們參加了很多會議,沒有太多的會議把培養模式列為重點之一,都是追求一些新的,無論是經貿專業的等都是校企合作,開設新的專業,並沒有和企業、社會進行探討,我們原有的專業怎麼辦得有特色,新專業符不符合市場的需求,真正的引進過來變成學校培養學生的體系。
怎麼實現這種培養模式?其中之一,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達成素質的結構。知識結構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傳授。今天在座各位可能有新的認識,上午兩位領導,兩位嘉賓在演講當中提到了我們視頻的問題,比如通過微信的形式傳播課程。為什麼知識結構可以用視頻的方式傳授。
第二項是能力結構。我們的想法就是練習,以項目練習的方式,這種項目只能稱之為作業項目方式。作業項目的方式就是學生把知識轉變成一種應用,這時候老師作用最大的,學生會聽各種各樣的問題。你在身邊做指導的時候,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證明他的知識掌握了,能力有所提高。這是一種傳統性的顛覆。
第三項是素質結構。我們現在企業用人的時候,包括我們學生到企業的時候,實際上這個企業對於學生沒有特別苛刻的要求,只要他基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去學習相關內容,按照我們項目經理的要求,可以聽得懂項目經理給他布置的任務就是一個合格的畢業生,可以到企業工作了。也就是說他可以使用一些企業裡面能夠用的一些工具,知道今天Excel表格很多任務,項目經理布置的時候,他知道下一步回去做什麼。一定是具備企業項目管理經驗的人做指導,通過這個提高我們學生的素質結構。
⑷ 如何培養電商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呢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加強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面,意見明確,提高農村電子商務效果,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專家活動。依託國家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建立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載體、師資、標准和認證體系,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層次人才培養。如何培養電商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呢?
5、實行「理論+實踐」、「項目+導師」的教學組織。教學中實行雙導師制。學生入園後,實行「理論+實踐」、「項目+導師」的教學組織。教學過程圍繞創業展開,真實項目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以創新促需求、以需求促學習、以學習促教學、以教學促創新」的良好循環。
⑸ 如何培養人工智慧人才
人工智慧人才爭奪戰已經打響,如何打造優秀人才,教你3招
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發展迅速,人才之爭的問題愈發凸顯。人工智慧發展之爭,歸根結底是人才之爭。國內外企業巨頭都在「搶」人工智慧人才,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法「喊」人才緊缺。如何利用幾代人的時間培養出智能科技、智能產業和智慧社會人才。
(1) 了解神經網路
神經網路是一種以人腦為模型的機器學習。它通過一種允許計算機利用新數據的合成來學習的演算法創造出一個人工神經網路。在這個階段,你需要通過了解神經網路的每個細節來開始你的深度學習。你需要了解這些網路是如何利用智能做出決策的。神經網路是人工智慧的核心,你需要徹底弄懂它!
(2) 熟悉大數據基本知識
獲取大數據的知識不是一項強制性的任務,但我建議你為自己配備大數據的基礎知識,因為所有的人工智慧系統都只處理大數據。擁有大數據的基礎知識將是一個很好的優勢,因為它將幫助你設計出更優化和更現實的演算法。
(3) 掌握優越技術
如何優化它。深度學習演算法消耗了系統的大量資源,需要對系統的各個部分進行優化。優化演算法幫助我們最小化(或最大化)一個目標函數(錯誤函數的另一個名稱)E(X),它是一個依賴於模型內部中可學習參數的數學函數,模型的內部參數對於有效地訓練模型並產生准確的結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使用各種優化策略和演算法來更新和計算這些模型參數的最優值,從而優化模型的學習過程和模型的輸出。
(4) 學習編程語言
學習一種或最多兩種編程語言,並深入理解它。你可以從R語言、Python語言,甚至Java語言中選擇!永遠記住,編程語言只是為了簡化你的生活,而不是用來定義你的生活。我們可以從Python語言開始,因為它比較抽象,並且提供了許多可以使用的庫。
在目前弱人工智慧的狀況下,已經有很多的挑戰出現了。那麼如果像專家預測的那樣,在未來2040年或者2060年進階到強人工智慧時代,社會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⑹ 網路人才培養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你好,個人人為: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對於網路安全人培養,還是需要靠互聯網企業通過和高校之間建立良好的培養、甄選、實踐的溝通通道,為安全人才提供更為多維度的成長空間。然後可以看看「百人計劃」,它是以騰 訊安全聯合實驗室為平台,探索網路安全人才培養新機制的具體實踐。這個計劃是通過TCTF賽事選拔入選,入選的選手可以獲得全方位的網路人才培養,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帶來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