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常上網,如何加強個人信息自我保護
個人信息保護現在很受網民的關注,也是現在政府政策和各社會資本企業嚴加監管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個人需要做的是:
加強網路安全防護意識,不要隨意點擊任何來自網路的鏈接,需要查看清楚且熟知沒有危險後再點擊查看;
對個人信息內容的保護,再不了解網路平台之前,不要把個人信息上傳;
定期檢查手機、電腦等常用的個人設備,有沒有被植入木馬或者病毒之類的;
如發現個人信息泄漏或者出現財產 損失,應及時聯系平台或者尋求公安的幫助。
二、網信辦正在開展一些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工作:
1.是立法先行。從不同層面制定出台了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網路安全法》於2017年6月施行,《個人信息保護法》已經納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兒童個人信息網路保護規定》已經頒布,《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個人信息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已經完成了公開徵求意見。
2.是標准支撐。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信息安全標准化委員會,將個人信息保護標准作為研究制定的重點,為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和個人信息保護、規范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推動全國信安標委發布了《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大數據服務安全能力要求》等國家標准,組織制定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收集個人信息基本規范等標准草案。
3.是專項治理。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開展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行動,指導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受理了8000多條網民舉報,評估了400餘款大家常用的、下載量比較大的App,向其中100多家問題比較嚴重的App的運營者發送了整改通知,督促其整改。
4.是大力宣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宣傳普及個人信息保護常識,也通過曝光違法違規行為、發布打擊違法犯罪案例、開展警示教育等多種形式提升全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技能。本次網安周也專門設立了個人信息保護日
『貳』 網路信息時代伴隨著安全問題,我們應如何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呢
信息迅速發展的時代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有不等的安全問題,可能一些不想被他人發現的東西,也可能是更嚴重的信息安全問題。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做好防範,合理利用網路帶來的便利,同時注重自己的信息安全,那麼具體需要怎麼做呢?
對於使用者而言,將信息放在網路上,再想使用的時候才會去打開,但是如果資料庫丟失,我們是沒有辦法恢復的。想要真正安全就應提到自己的安全意識,學會保存自己的信息,不要依賴網路,將安全寄於網路。
『叄』 在使用互聯網時,中學生應如何加強自我保護
看看中學生上網公約
一、要認真學習、貫徹和踐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文明上網。
二、互聯網做為崇尚科學知識,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的主陣地,中小學生有責任和義務來共同營造積極向上、和諧文明的網上輿論氛圍。
三、從自身做起,在主觀思想上建立一道防線,不瀏覽色情、賭博、迷信、暴力等不良網站,不製作、復制、發布和傳播有害信息,不沉迷虛擬時空,正確對待網上聊天和網上交友;在「數字化」、「虛擬化」的網路中能夠「慎獨」,提高網路安全防範意識,增強自我約束能力、識別能力和選擇能力;抵制網路上反動、腐朽內容對自己精神上的侵蝕,樹立與之斗爭的信念與決心。
四、努力學習網路知識、技能,提高操作水平,自覺維護網路安全,建設網路文明,勇做倡導和維護網路安全的先鋒。
五、上網要做到「三不」和「三上」,即:不進營業性網吧;不進色情、垃圾網站;不沉迷於網路游戲;健康上網,把網路作為獲取知識的園地;文明上網,正確處理上網與學習的關系;綠色上網,熟悉上網的安全通道。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堅持自尊、自律、自強,努力弘揚網路文明,遵守《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自覺遠離網吧,追求健康時尚的網路新生活,為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肆』 在網路中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1.不要隨隨便便就加別人為好友,因為有一些人要加你好友是有企圖的,比如在qq上,那些人很有可能是看到你的年齡等其他信息,感覺你涉世不深,想要騙你會網友或是騷擾你。
2.千萬不要將自己個人詳細信息全盤托出,如真實姓名、所在學校、班級、家庭住址等。
3.如果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好,也盡量不要讓別人知道。否則有些人會為了得到你的錢財而不擇手段。
4.不要輕易相信別人或是網上的信息,如某某說「我是個『海龜』,但我昨天存摺錢包都被偷了,你可不可以借我一點錢」
總之,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和信息,因為網路真的很虛假,不過也不排除真的可能,這需要你自我分析判斷了。最關鍵的還是自己要有防備心,要懂得拿捏分寸。但也不要太過緊張了
『伍』 大學生如何增強網路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培養的對策
網路是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他們了解世界、與外界聯系的重要媒介。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和網路安全意識教育的力度,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幫助大學生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一)教學環節是培養大學生網路詐騙防範意識的重要渠道
教師應針對當前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狀況,結合教學內容,對他們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防患於未然。在教學內容上選擇恰當的章節教育引導學生從世界觀的角度認識網路。例如:結合關於世界物質統一性的理論讓學生自己討論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關系,比較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關系及實質,討論網路世界的本質與人們行為倫理規范的聯系。舉例讓學生感受網路詐騙的危害。
依據內容和形式是辯證統一的理論,說明沒有無內容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內容,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務於內容。
『陸』 互聯網時代,青少年如何加強自我保護
處在當今網路時代,網路的作用不可估量,網路對社會的各個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廣泛、深刻。互聯網有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獲取知識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對社會的危害也日益明顯。面對非法網吧的種種危害,我們不應由此便否定網路的發展、普及,網路應該發展,網吧應該規范,我們中小學生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從自己做起。
(一) 青少年學生加強自控能力,有節制地約束自己。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要求。去年11月22日,共青團中央等八家單位聯合發布《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較為明確地規定了青少年的網路行為道德規范。公約內容包括"五要五不",即:"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無節制地沉迷於上網,將會直接嚴重危害到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出現象南昌學生余斌一樣心力衰竭"猝死"於網吧的情況。醫學專家認識,長期沉迷刺激性的電腦游戲,人高度緊張的時間一長,很可能導致"超限抑制"現象,使其電腦以外的"興奮灶"減少。所以,在生活中長期沉迷網路游戲的人,會對周圍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表現為易出汗、急躁、粗暴、激動甚至虛脫。同時,對於一些心臟不好、神經系統不穩定的人,刺激性電腦游戲極有可能成為誘發因素。沉迷於網路的人,極其容易患上眼科疾病。長期面對電腦,近距離的光線刺激和電磁輻射傷害了眼球,而刺激性的游戲又容易讓人興奮、睡眠減少,使眼睛得不到休息。正常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容易造成水分攝入量減少,而網吧的環境比較差,透氣性不好,眼睛自然會出現脹痛的現象,長時間在這種環境用眼還容易引起結膜炎甚至青光眼,也容易使人過早出現白內障。
(二) 青少年學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經調查表明,上網的學生中,大約只有15%的人是上網學習,60%的人是上網聊天,25%的人是上網玩游戲等。值得注意的是,85%的人上網與學習毫無關系,更容易受到網上不健康內容的侵害。誠然,網路和電腦游戲大都充滿了刺激、超現實的幻想的東西,使玩者樂此不疲。但是,中小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切勿玩物喪志",忘記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辜負了家長和老師的期望。不要等到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或者中、高考名落孫山,才後悔莫及。
(三) 合理使用家長給的零花錢,養成量入而出的消費習慣。零用錢要用在學習、生活和有益的文娛體育活動方面,不是用來泡網吧的。泡網吧上癮了,就會除上網之外什麼事都不想干,零用錢遠遠不夠用。貴州築城一名小學生從迷戀網吧以來,不但將家長給買早餐的零花錢很快用完,還偷家裡的錢到網吧上網玩暴力游戲,成績急劇下滑,從尖子生變成末等生。
(四) 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網路素養教育課程,正確認識、使用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大眾傳播媒介。懂得如何正確地使用網路,將會有助於培養學習興趣,擴大自己的視野。因此,要學會正確對待網上交友、聊天,正確對待電子游戲中的刺激場面。在電腦網路虛擬世界中的興奮與成功,並不代表現實生活中的成功,真正的成績,來自於辛勤的勞動,來自於踏踏實實地學習和勤勤懇懇地積累。從而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區分開來,把精力放在學業上。
(五) 要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消除網路的負面影響。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陳建華教授認為,網路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網路成了青少年感受、實現自我價值的場所;第二,網吧成了青少年尋找精神寄託的場所,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便在虛擬世界裡沉淪,有的從聊天開始發展網戀,有的甚至利用網路行騙;第三,網路成了青少年尋找刺激、獵奇的場所;第四,網路成為青少年忘卻生活煩惱的"防空洞",生活不順、時間沒法打發時,他們首先想到網吧,有的甚至通宵達旦沉迷其中;第五,上網滋生青少年開支的"黑洞",極易誘發犯罪。 大家不要把網吧當成精神寄託的場所,沉迷於虛擬世界中。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自覺拒絕網路的負面影響。希望在座青少年同學們,在網路信息時代中學會自我保護,正確地使用互聯網,拒絕非法網吧,遠離青春陷阱。
『柒』 網路交往怎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1)以健康的心態把網路作為生活的補充,我們就可以享受網路交往的諸多益處,如開闊眼界、放鬆心情、學習新知、結交新友等。
(2)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對自己無益的事情上。在網路交往中,我們要注重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更不應該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要學會「信息節食」。
(3)學會抵禦網路上的不良誘惑。
(4)我們要善於利用網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別人解決一些問題,做一些對他人和社會有用的事情。
1自我保護意識的 教育
做為安全與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教育,我們國內就比國外要差一些。國外的幼兒從小就會注重對生存能力與安全常識方面的教育,而我們國內卻多數注重技能知識方面的教育。家長首先要有所改變,要及時在給孩子進行故事繪本的選擇中有意識的進行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教育。平時可以通過講繪本故事的方式來給孩子鋪墊意識。
2游戲演練
平時在與孩子進行游戲互動時,要多增加保護意識的訓練,如:打110、119、120、999等一些求救電話,教會孩子通話時必須要告訴對方的幾要素:地點、聯系人電話、什麼事件等。
3緊急情況的應對措施
當遇到陌生人強行拉抱時要大聲呼救、尋求幫助、找機會拔打報警電話等一些自救常識,讓孩子不要被突發情況嚇壞、嚇呆、嚇傻。
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在給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意識方面的教育時,要有所分寸,以免造成對孩子的心理形成恐嚇,使孩子對外界和他人都產生不安全感,影響孩子健康心理的發展。
4溝通很重要
家長在生活中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多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與孩子建立平等、自主的關系。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擁有主動提出問題的權利,並且父母會積極幫助解答。這樣當孩子有煩惱時,就會主動告訴父母。
5關注很重要
由於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等等原因,家長會容易忽視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為心理等等。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注,當遇到困難時,處理方式也會變得消極。因此,家長即使再忙碌,也要多些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正面積極地引導孩子面對煩惱,消除煩惱。
『捌』 論文:如何增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內容提要:網路的迅速發展伴生著網路安全問題,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大學生對網路安全問題認識不清,網路安全知識匱乏,網路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淡薄,對網路的強依賴性是導致其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主要原因。高校應該充分利用課堂內外宣傳網路安全知識,增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對策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安全問題日趨突出。在網路安全問題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歐洲網路與信息安全局在《提高信息安全意識》中指出:「在所有的信息安全系統框架中,人這個要素往往是最薄弱的環節。只有革新人們陳舊的安全觀念和認知文化,才能真正減少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隱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生力軍,他們的網路安全意識是網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加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未來,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
《第2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雖然網路安全事件頻繁發生且造成了較大損失,但網民的安全意識依然較低。仍有4.4%的網民個人計算機未安裝任何安全軟體,近50%的網民不重視網上的安全公告。筆者對所在學校和其他5所廣州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72份),調查顯示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比較薄弱。
在調查中,100%的學生都有QQ號,86.54%的學生在網上發布了自己的真實材料,38.7%的學生喜歡用自己的生日、電話號碼、學號等來設置QQ密碼,26%的學生未給自己的電腦設置開機密碼,72%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會有意識地注意網路安全方面的信息。在回答「您認為避免黑客攻擊應該採取哪些手段」時,大多數同學選擇法律約束、網路警察管理、使用網路安全產品等,選擇提高用戶安全意識的學生僅佔44.7%。在大學生的觀念當中,網上有黑客、病毒、木馬,但網路犯罪離自己很遙遠,網路安全和自己關系不太大,不妨礙自己在網路上瀟灑地遊走。
二、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整個網路環境的問題、學校教育的空缺,也有大學生自身網路素質的問題。
(一) 網路不安全因素比較隱蔽
網路不安全因素的隱蔽性欺騙了大學生。大學生普遍認為,網路安全就是指網路信息安全,他們沒有感受到自己的網路信息有什麼不安全。在調查對象中,只有1.4%的學生有過QQ號、MSN號、網銀賬號被盜的經歷,90.2%的學生認為沒有人企圖對他們實施數據盜竊。所以,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網路安全問題不是普通大學生要注意的事情,網路犯罪分子只對高度機密且有價值的數據、銀行賬戶等敏感信息感興趣,對普通大學生沒有興趣,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9年中國網民網路信息安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52%的網民曾遭遇過網路安全事件。網路信息安全對眾多網民來說不再只是停留在新聞報道或他人的言談中,而是需要實際應對和處置的問題。」
美國學者馬克·波斯特曾經說過:「隨著電腦資料庫的降臨,一種新的話語、實踐便在社會場中運作,你可以把社會當做一個超級全景監獄。」在他看來,資料庫構建了一個超級全景監獄,在這里「把我們的私人行為轉化成公開布告,把我們的個人言行轉化成一種集體語言」。這一觀點並非危言聳聽,現代網路技術可以把人的每一個網路行為都記錄下來,尤其是隨著雲計算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網路服務需要把數據上傳到伺服器。如果需要,通過這些記錄可輕易獲知個人信息。
事實上,網路安全不僅是指網路信息安全,還包括網路設備安全和網路軟體安全。由於技術原因,目前的電腦操作系統都存在安全漏洞,入侵者可以利用各種工具藉助系統漏洞入侵他人電腦,或盜取他人的信息,或借用他人電腦對網路實施惡意攻擊。所以,網路安全出了問題不只是個人隱私泄露,也不只是頻繁地重裝系統的麻煩,而是可能導致經濟損失,甚至還可能使自己成為罪犯的替罪羊,陷入到法律糾紛當中。
(二)學校網路安全教育的缺位
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匱乏、網路法律和道德意識淡薄的現狀與學校在網路安全教育方面的缺位有著一定的關系。
1.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匱乏。大學生普遍知道諸如防火牆、病毒、木馬等網路安全方面的常用術語,有74%的學生知道要給電腦安裝防火牆,要定期升級病毒查殺工具。然而,83.6%的學生認為只要有防火牆、防病毒軟體等網路安全工具就可以保證他們的安全,卻不清楚不良的上網習慣、網路安全工具的不正確使用、系統本身的漏洞等都是危害網路安全的因素。
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在於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一般都是來自於周圍的同齡人或互聯網,很少是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的。目前,高校一般都開設了公共計算機課程,但是該課程對於網路安全的教育嚴重滯後,不能適時地為學生傳授網路安全知識。
網路安全知識的匱乏,使得大學生行走在網路危險的邊緣而不自知。隨著網路詐騙等犯罪現象的出現和攀升,有些大學生開始意識到網路安全問題的存在,然而由於自身相關知識的匱乏,以及網路使用的技能不強,使得他們盡管很關注自己的網路安全,但是對網路上層出不窮的竊取和破壞行為常常發現不了,即使發現了也束手無策。
2.大學生網路法律知識空白,網路道德觀念模糊。目前,高校一般沒有開設專門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課程,大學生對於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不太清楚,網路道德觀念也比較模糊。在參與網路活動中,多數大學生既不顧他人的安全,也不注意自己的安全,一不小心就觸犯了道德和法律。前些年的「銅須事件」「虐貓事件」等就是通過「人肉搜索」找到當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姓名、家庭地址、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心理壓力,甚至對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喜歡「人肉搜索」的人只講自己的快意,卻意識不到這些行為已經構成了對他人隱私的侵害。
(三)大學生對網路的強依賴性削弱了其網路安全意識
每個大學生都懷揣著一個夢想進入大學,然而當大學生活撲面而來時,他們的夢想卻「流離失所」,緊張甚至枯燥的生活讓他們感到彷徨。與此相反,網路世界的豐富、自由、多彩、輕松深深地吸引著他們:這里方便、快捷、廉價、豐富的娛樂方式成了很多大學生的首選;這里充斥著大量的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對大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這里沒有師長的約束,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於是,他們對網路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他們在放任自己時,安全意識也逐漸被削弱。
三、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培養的對策
網路是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他們了解世界、與外界聯系的重要媒介。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和網路安全意識教育的力度,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幫助大學生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一)充分利用課堂加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和網路安全法制教育
1.在高校公共計算機課程中增加網路安全知識的內容。目前,高校計算機普及課程的內容主要是計算機常用軟體的使用,而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內容比較少。應在該課程中增加兩方面的知識:一是計算機系統管理知識,應該適當增加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裝、設置等知識,增加學生對計算機工作原理的了解,使之了解系統管理用戶、文件和其他硬體資源的安全機制。這可以提高學生在網路世界的自學能力和抵禦網路侵害的能力。二是網路安全知識,介紹網路安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安全策略,如加密解密演算法、防火牆的工作原理與作用、系統漏洞及修補方法、硬碟保護卡的工作原理與使用方法。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增加正確使用網路、病毒的處理等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路,培養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使之正確、安全地利用網路資源。
2.加強對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目前,很多高校沒有開設專門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課程,只是在公共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涉及健康、安全上網的內容,但是幾乎沒有涉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容易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相關法律的空白。因此,高校在加強大學生的傳統道德教育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網路安全法制教育,應當把網路安全法制教育納入德育教育的范疇。比如,在課程中增加《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規,通過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不斷強化學生的網路安全法制意識,提高學生的網上自我約束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二)積極拓展課外空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網路安全教育活動
1.開設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開設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補充,也是有效地引導大學生關注網路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可以就課堂教學中不能深入講解的問題或薄弱環節舉辦講座,如網路行為規范、個人計算機安全策略、計算機病毒的新動向、病毒查殺軟體的使用等。通過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可以培養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引導大學生關注網路安全問題。
2.定期開展網路安全培訓。學校應該定期對師生進行網路安全培訓,讓全體師生一起了解網路風險,形成安全責任意識及行為習慣。在對學生的培訓中應指導學生掌握並遵守學校網路使用條款,了解網路中存在的風險,知道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如何尋求幫助等方面的基本常識。培訓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有關數據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對自身的權利既是限定也是保護。
3.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舉辦網路安全知識大賽、網路安全知識調查、網路安全主題漫畫比賽等,這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業餘生活,又可以在校園中宣傳網路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三)成立校級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
高校應該成立專門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負責校園網的日常安全與管理工作,及時了解本校學生的網路使用情況;定期發布最新的網路安全信息,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網路不安全因素的動態。在信息安全管理機構的指導下,使學生養成「網路安全,人人有責」的意識。
『玖』 生活在網路世界的我們如何加強自我保護
1)以健康的心態把網路作為生活的補充,我們就可以享受網路交往的諸多益處,如開闊眼界、放鬆心情、學習新知、結交新友等。
(2)不會把時間浪費在對自己無益的事情上。在網路交往中,我們要注重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更不應該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要學會「信息節食」。
(3)學會抵禦網路上的不良誘惑。
(4)我們要善於利用網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別人解決一些問題,做一些對他人和社會有用的事情。
『拾』 當代大學生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當代大學生維護網路安全方法
1、加強網路安全教育。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正確開展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正視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網路安全教育的特點,改變被動應對的思維方式,提升網路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開設大學生網路技能培訓課程,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重視網路安全對個人的重要意義,擴大大學生網路技能知識面,從而有助於培養大學生網路自我防護能力;在日常網路安全教育中強化道德色彩,督促全體學生端正心態,不貪圖小便宜,在遭遇網路詐騙時保持鎮定,冷靜應對,及時求助。
2、健全大學生網路安全的監管機制。在構建基礎的網路安全監督機制的基礎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時時更新網路安全監督機制,跟上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首先,成立專門的網路安全監管小組,組織教師、輔導員和優秀學生幹部進行網路安全知識培訓,提高他們應對網路安全問題的素質,切實發揮他們在網路安全監管中的作用。然後,加強高校與當地公安機構的合作,發揮公安機構的法律監管作用。高校可以通過請專門的公安人員在學生中進行網路安全教育,形成從高校到公安機構的安全防護網,加大對網路犯罪事件的應變能力。
3、培養大學生自身網路安全意識。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在增強大學生與外界的交流,獲取自身所學知識的同時,也是大學生網路成癮的罪魁禍首,是網路犯罪的主要工具。面對網路對大學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首要的就是應該培養大學生「預防為主」的網路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科學合理利用網路,秉著揚長棄短的態度對待網路,取其精華去其糟巧,積極開展「健康上網、綠色上網」,讓網路的使用在大學校園中回歸其本義,為大學生健康生活學習服務。
4、培養大學生網路道德意識。作為一種新時代媒體工具,網路的出現在不知不覺改變我們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對我們的曾經的道德觀進行潛移默化的改變。每個人的道德認識及道德水平都是通過後天的社會實踐而習得的,網路道德也是於此。因此培養大學生網路道德意識至關重要。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網路道德意識的培養,促使大學生在正常網路使用中能夠從他律走向自律,能夠正確處理網路道德中存在的問題,使大學生道德水平積極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