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安全 > 美國國家網路安全和通信綜合中心

美國國家網路安全和通信綜合中心

發布時間:2022-07-26 09:42:20

『壹』 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介紹

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SecurityAgency,簡寫為NSA),隸屬於美國國防部,又稱國家保密局。它是1952年根據杜魯門總統的一項秘密指令,從當時的軍事部門中獨立出來,用以加強情報通訊工作的,是美國情報機構的中樞。NSA總部的建築面積為15公頃,位於華盛頓以北的馬里蘭州米德堡,在距巴爾的摩市華盛頓公園幾百米遠的森林中,其規模比中央情報局總部還大,號稱「神秘迷宮」。NSA是全世界單獨僱傭數學博士、計算機博士和語言學家最多的機構,也是美國最神秘的情報機構,由於過於神秘,甚至完全不為美國政府的其他部門所了解,所以它的縮寫NSA經常被戲稱為「No Such Agency(沒有這個局)」。2013年8月,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亞歷山大(Keith B. Alexander)在紐約福德漢大學的網路安全會議表示,美國國家安全局1000名系統管理員幾乎都會被辭退。12014年1月1日,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在三星、Cisco、華為和戴爾等電腦與通信設備企業的產品里也植入了間諜軟體(個人情報竊取程序)。22014年1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局被爆在全球范圍內的10萬台電腦中植入監控軟體。32014年3月27日,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將停止對公民電話通信數據進行大規模監聽和儲存4。

『貳』 國家計算機網路安全中心

國家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是中央編辦批準的國家事業單位。只能透露這么多了

『叄』 美國安全機構有哪些

第四個重要組織聯邦調查局(FBI),早已開始負責美國境內的反間諜活動。只有前蘇聯擁有比美國更大的安全體系,但在情報搜集方面美國佔有優勢。 除了這些主要的安全組織外,美國政府還有其他一些機構負責各方面安全,有些是公開活動,還有一些則極為保密。 聯邦調查局聯邦調查局(FBI)作為美國司法部的組成部分,成立於1909年,1934年成為全國性機構。1939年起,成為負責國內各方面反間諜工作的主要組織;它主管偵察和粉碎由敵對國情報機構在美國境內開展的所有間諜、破壞及其他秘密活動。聯邦調查局的華盛頓市區署曾協助破獲一系列主要間諜案,包括極具破壞性的沃克案件。聯邦調查局與負責國外反間諜工作的中央情報局緊密合作。中央情報局沒有逮捕權,與聯邦調查局合作對付中央情報局隊伍中的叛國者和間諜。自1994年逮捕了中央情報局內的克格勃內線間諜奧爾德里奇·艾姆斯以來,這種關系變得更為密切,中央情報局反間諜中心受聯邦調查局的一位特工人員領導。 中央情報局中央情報局是依照1947年頒布的「國家安全法」建立的,由多個司構成。其中行動司負責秘密搜集所有外國情報及美國境外的反間諜活動。情報的分析和最終報告的完成由情報司負責。行政司的下屬業務處包括負責人事和中央情報局人員安全的安全處,還包括各處的科技司。SIGINT行動處在搜集通訊情報方面援助國家安全局工作。國家照相分析中心為美國情報界提供關於在衛星或飛機上拍攝的空中監視圖像的分析資料。該司的另一處是外國的廣播收訊處(FBIS),監視全球的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台,進行廣播節目錄制,其中一些提供給傳播媒介和公眾。 國家安全局國家安全局成立於1952年,擁有3個主要活動領域。第一是信息安全,保護所有國家安全系統和信息,包括電腦系統。第二是搜集外國通訊情報(常稱SIGINT)。第三是作為美國編訂電碼和密碼並提供給國家情報機構和軍事機構使用的主要組織。它同時還擔任破譯外國的電碼和密碼的任務。

『肆』 國家網路安全中心這單位是企業還是事業編制

從這名字來看應該是個事業單位,如果是個企業使用這名字就可能涉嫌違規了。

『伍』 美國有哪些安全部門

美國三大安全部門
美國國土安全部(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成立日期: 2002年11月25日
運作日期: 2003年1月4日
部長:: Michael Chertoff
副部長: Michael P. Jackson
財政預算: US$36.5 billion (2004)
員工人數: 184,000人 (2005)

國土安全部屬下部門
主要機構
助理國土安全部長 (美國出入境及海關執法處)
助理國土安全部長 (運輸保安署)
美國海關兼邊境通行署專員
美國國籍及移民處處長
美國特工處處長
聯邦執法訓練中心處長
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 (戰時移交至美國國防部屬下的美國海軍部)
2004年三月一日的重組後,國土安全部成立了國家事故管理系統(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NIMS);目的向美國三層次行政區劃(聯邦、州、本地)提供全國性一致門徑援助。 幾個月後,國家應變計劃National Response Plan (NRP)由NIMS的模板成立目的,是調校聯邦政府部門的原有協調架構,為統一式全天侯門徑的本土事故管理。

2002年,美國總統小布希11月25日在白宮簽署《2002年國土安全法》,宣布成立國土安全部.成立國土安全部是美國自1947年成立國防部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政府機構調整,涉及的原政府機構有如下23個:
1.調入信息分析與基礎設施保護分部
——國家基礎設施保護中心(原屬聯邦調查局)
——國家通信系統局(原屬國防部)
——關鍵基礎設施確保辦公室(原屬商務部)
——計算機安全分會(原屬國家標准與技術協會)
——國家基礎設施建模與分析中心(原屬能源部)
——聯邦計算機事故反應中心(原屬總務管理局)
2.調入化學、生物、放射與核對抗措施分部
——民間生化防護研究計劃局(原屬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部分)(原屬能源部)
——國家生物武器防務分析中心(新組建)
——普拉姆島動物疾病中心(原屬農業部)
3.調入邊境與運輸安全分部
——海關總署(原屬財政部)
——移民和歸化局(原屬司法部)
——動植物衛生檢驗局(原屬農業部)
——海岸警衛隊(原屬運輸部)
——聯邦保護局(原屬總務管理局)
——運輸安全局(原屬運輸部)
4.調入應急准備和反應分部
——聯邦應急管理局(獨立)
——國內危機支援小組(原屬司法部)
——國內戰備辦公室(原屬司法部)
——國家國內戰備辦公室(原屬聯邦調查局)
——負責公眾健康危機預防的助理部長辦公室(原屬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戰略國家貯備局(原屬衛生與公眾服務部)
5.調入獨立機構
——特勤處(原屬財政部)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ALIAS雙面女間諜的Sydney就是CIA Agent)
1947年,為了防止再次出現「珍珠港」式的悲劇,杜魯門總統決定在「戰略服務辦公室」(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的基礎上成立一個專門的非軍方情報機構。同年,在杜魯門總統簽署《國家安全法案》後,中央情報局(CIA)誕生了。CIA建立的初衷是應對日益復雜的、來自於前蘇聯及東歐國家的「情報戰爭」,所以CIA成立之初的職責范圍遠比今日小的多,並且很雜,那時的CIA負責美國國土外的情報搜集、美國本土的反間諜工作、秘密培訓世界范圍內反共勢力的武裝。並且,最重要的一點之一在於,CIA那時的經費來源於國防部撥款,而不是作為一個獨立機構受參眾兩院撥款委員會撥款的影響。因此,CIA那時的許多秘密行動是不為人知的,也不受參眾兩院武裝力量委員會的質詢和日常聽證。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 (X檔案的Fox Mulder和Scully就是FBI Agent)
F.B.I.是20世紀美國最強力的聯邦執法和調查部門,在美國本土的調查和執法權之大,一直無其他執法機構可以出其右。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後期,美國聯邦調查局不斷擴大其規模,執法和調查許可權也不斷擴大,甚至出現了聯邦調查局主任而不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每日向總統匯報國家安全狀況。當然,這也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因素的。在那個年代,前蘇聯勢頭正旺,東西方冷戰形勢嚴峻,美國國家安全受到的威脅巨大,國外情報勢力在美國本土的活動日益猖獗,前蘇聯在世界各動亂地區也積極發展反美勢力,因此,在那樣的特定歷史環境下,F.B.I.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對內,全權負責維護國家安全和防範有組織的恐怖主義活動;對外,積極協助美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M.I.A., Military Intelligence Agency,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及美國中央情報局(C.I.A.,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防範並打擊一切可能危害到美國國家安全的情報和軍事活動(那時恐怖主義並不像現在這樣猖獗)。

在FBI的發展歷程中,不能不提到胡佛。胡佛可是臭名昭著的FBI頭子,據說只有他和幾個早期的資深FBI探員知道President John Kennedy被刺的真相。教我美國現代史的老教授(是美國著名的Fulbright學者)甚至推斷,胡佛參與了策劃刺殺Kennedy。當然,現在誰都不可能知道真相了。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沒有胡佛,FBI也不可能壯大成現在這樣,他也是有一定功勞的。

而且,胡佛在任期間,他在FBI內成立了著名的J.A.T.(Joint Anti-Terrorist Teams),專司美國60年代時期的國內反恐任務,其實我覺得,虛構的C.T.U.在一定程度上延承了真實的J.A.T.風格。因為J.A.T.不像其他FBI下屬機構,在每個州都有分總部,而是在全國設有12個Divison,分別在Miami, Atlanta, Houston, Los Angeles, San Francisco, Denver, Seattle, Minneapolis, Springfield, Chicago, New York, Washington, 每個Division下再下設類似於洛杉磯CTU這種的Unit。這種行政管理模式,和24小時中虛構的CTU的運作方式很類似。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前蘇聯的逐漸衰敗,在美國阿拉巴馬州(Alabama) 民主黨參議員Jeffrey Buckingham 和俄勒岡州(Oregon)民主黨參議員Josh Wolford的聯合提議下,美國國會參議院批准並最終通過了「對外情報及軍事活動許可權法案第十七修正案」(Seventeenth Amendment, Clearance Law on Anti-intelligence and Military Operations),F.B.I.自此失去了美國領土外的軍事情報活動共同調查許可權,只能派觀察員參與。2001年9.11襲擊發生後,布希策動成立美國國土安全部(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弱化了F.B.I.的執法許可權,但是其調查許可權加強,且F.B.I.仍然是美國最主要的維護國家安全的利劍之一。

F.B.I.的總部設有一個Strategic Information and Operations Center (S.I.O.C. 戰略信息與行動指揮中心),任何F.B.I.參與的重大調查活動都是直接受命於這個中心指揮。F.B.I.自己描述的核心任務是:"...to protect and defend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terrorist and foreign intelligence threats and to enforce the criminal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保護並防止美國受到恐怖主義及外國情報活動帶來的威脅,執行美國刑法所賦予的權利)。其實這個描述很模糊,詳細地說,F.B.I.目前的職責范圍是這幾樣:一是美國國內跨州的重大刑事犯罪調查;二是罪案發生在政府行政權許可權區域內或是涉及政府公務人員,比如,2003年6月美國能源部駐Vermount(佛蒙特州)的總部大樓內發生槍戰,就是由F.B.I.負責的,當地警察的S.W.A.T.(特警部隊)和州警沒有權利介入,只有F.B.I.自己的S.O.T.(Special Operation Teams)可以進入槍戰范圍實施緝捕。當地警察只能在政府辦公樓區域外實行道路封鎖等協助F.B.I.;三是發生在美國國內及國外的一切危及到美國國家安全的國外情報行動或其他嚴重罪案行為(包括商業間諜活動,國外情報人員活動,計算機網路攻擊,生化病毒攻擊,等等),F.B.I.都有權介入調查,這也是F.B.I.目前最主要、最核心的任務之一;需要指出的是,當發布生化病毒攻擊威脅時,由國土安全部統領調查行動,F.B.I.只是輔助;四是針對關繫到美國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設施(如煉油廠,常規能源發電站,核電站,聯邦機構的研究設施,等等)實施的恐怖主義襲擊活動,F.B.I.需協助美國國土安全部執行調查活動,並由國土安全部統領調查。

『陸』 在美國,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國家安全局,這三個部門在職能分配上有什麼差別和相同之處呢

相同之處就是都是國家安全部門,對國家負責,收集對國家不利的情報。聯邦調查局,一定程度上兼職了公安局和國家安全局職責,收集國內情報,對一些國內集團和組織發動遏制攻擊。但是有時也執行對外的任務。中央情報局,主要執行對外任務,在阿富汗戰場和伊拉克戰場都有他們的身影。國家安全局,主要是針對對美國國家不利組織或個人

『柒』 美國網路安全審查 哪個部門負責

FCC 全稱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捌』 外國對互聯網監管有哪些「狠招」

美國:依法管網,多級控管
美國是互聯網的誕生地,也是在互聯網監管方面法律最完備、機構最健全、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總的來看,美國在互聯網監管方面有如下幾大特色。
第一,依法管網。早在
1977年,美國便頒布了《聯邦計算機系統保護法》,開創了將法制引入網路空間的先河。可以說,互聯網在美國每向前發展一步,法律都會如影隨形般地緊緊跟
隨。正是與互聯網活動有關的法律體系,使行業准入、數據保護、網路溝通、消費者權益保障等網路行為得到了保駕護航,讓欺詐、誹謗、色情、盜版等網上違法、
犯罪行為受到了法律震懾。
第二,與時俱進。進入
21世紀以來,隨著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日益突出,以及即時通信、社交網站等新興網上通信、傳播工具的出現,美國一方面努力通過立法完善對通過
網路散播、溝通恐怖主義信息的打擊,另一方面逐步探索對新興社交媒體的法律監管手段,以加強對個人隱私信息外泄的防範,為公眾提供安全、放心的上網環境。
2012年 2月,美國政府提出《互聯網用戶隱私權利法案》,要求企業在使用網民數據時必須保持透明,並保證用戶的數據安全。
第三,力量整合。近年來,美國相繼成立了「反擊網路黑客指揮部」、「國家網路安全與通信整合中心」等專門機構,整合聯邦政府不同部門的網路監管職能,及時發現、阻止和懲處網上違法、犯罪行為。
加拿大:強調「自我規制」
加拿大對互聯網的管理強調既要運用法律手段,更要引導主管機關培養業者的自律性。加拿大政府將負面的網路輿論信息分為兩類:非法信息與攻擊性信息。前者以法律為依據,按法律來制裁;後者則依賴用戶與行業的自律來解決,同時輔以自律性道德規范與網路知識教育。
在互聯網監管機構體繫上加拿大堅持官方機構和民間機構並重,各負其責。官方機構包括加拿大皇家騎警、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加拿大通信安全研究院、加拿大消費者事務局、加拿大網路事件反應中心等,而民間機構則主要包括加拿大標准委員會、加拿大網路運營商聯合會等。
對互聯網內容的規范上,加拿大主要採取「自我規制」的手段,即通過國家正式授權,由行業自行對網路內容進行管理。「自我規制」實踐的根
本價值取向就在於保持和促進網路表達自由和信息的自由流動,推進對有爭議和攻擊性網路信息的糾紛解決機制的形成。加拿大實施網路實名製法律意在要求互聯網
行業實行嚴格自律。
墨西哥:完善立法,遏制謠言
隨著墨西哥經濟的增長,其網路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然而,信息化進程在給墨民眾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有關互聯網的不文明行為和犯罪活動也隨之大幅增加,面對層出不窮的網路犯罪問題,墨西哥政府探索通過完善立法等多種方式對網路謠言說「不」。
墨西哥東部韋拉克魯斯州2011年9月專門出台新的《動亂法》,首次對網路犯罪的量刑提出明確界定標准,規定在互聯網上製造和發布假新
聞的行為構成「破壞社會穩定罪」,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塔巴斯科州等多個自治州也正在加快立法步伐,以填補網路監管方面的法律空白,震懾網路犯罪和網路上
的不文明行為。
同時,墨西哥當局不斷增加網路安全監管方面的預算開支,通過聘請更多的網路技術人才來擴建「網路安全軍」,意在打擊通過網路散布販毒、販賣人口信息等趨於復雜化的網路犯罪行為。
此外,墨西哥許多政府高官帶頭在社交網站開設實名賬戶,直接同普通網民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導民眾樹立文明上網之風。墨西哥一些國會議員和學者還強烈建議政府應適時啟動社交網路實名制。
阿根廷:互聯網監管,重在保護青少年
阿根廷政府曾出台一系列關於消除數字鴻溝的計劃,旨在於2015年前實現阿根廷國內1000萬家庭接入互聯網的目標。有關數據顯示,目
前阿根廷互聯網用戶較其他拉美國家更為年輕化。互聯網的普及和青少年廣泛使用網路也滋生了一系列問題,目前阿政府和社會為規范青少年上網花費了較大精力。
阿根廷主流媒體《國民報》在其評論文章中指出,由於互聯網發展迅速,規范互聯網使用的法律法規滯後性明顯。推動法律監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需要明確的法律規定來保護青少年健康使用網路。同時,依靠法律對電子商務進行監管,可以有效保護使用者權益。
當前,阿根廷立法機構加大推動互聯網管理的相關立法進程,各界強烈要求立法管控幾項網路犯罪,包括藉助網路交友手段實施性侵犯、在社交網路偽造名人身份實施犯罪、各類網路暴力事件、網路服務商及搜索引擎對隱私的保護不力、網路著作權侵犯等。
英國:法律劍指網路誹謗
英國司法界專家曾公開表示,必須針對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網站屢屢出現侵害公民名譽和隱私的行為進行立法,以保護公民不受虛假信息的侵
害。他指出,目前互聯網上不斷呈現「暴民統治」的狀態,一些人隨意散布他人隱私,誹謗和污衊他人名譽,甚至出現了聲勢浩大的「社交網路審判」現象,這些情
況對受害人造成了持續的傷害,有時甚至不可修復。
英國現行誹謗法規定,損害他人利益、品格和名譽的內容一旦發表,就會被認定為誹謗,而直接或間接傳播相關內容的人也可以被起訴賠償。
法國:依法管網,嚴格規范
在法國,網路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12年7月,法國參議院公布的伯克勒報告,將網路安全稱為「世界的重大挑戰,國家的優先問題」。
近年來,法國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成立專門機構、應用新技術等綜合手段管理網路。首先,多項法律相繼出台,如《互聯網創作保護與傳播
法》和《互聯網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法》、《數字經濟信心法》、《國內安全表現規劃與方針法》等。其中許多措施,專門針對網路犯罪。如要求網路運營商對含有非
法內容的網站進行屏蔽,並對盜用他人網路身份從事犯罪活動進行嚴懲。
其次,法國還成立了多個部門,負責網路調查和安全。司法系統內成立了專門打擊網路犯罪的部門,該部門扮演網路警察的角色。此外,還成立
了負責技術痕跡和信息處理的警察部門,並在大區級司法機關配備網路犯罪調查員。在技術層面,內政部設立了非法網站信息平台,網民可以匿名舉報有違法信息的
網站。在警方確認信息違法後可對信息發布者提起訴訟或予以拘留。
西班牙:專家呼籲完善立法
西班牙的互聯網普及程度比較高,而使用社交網路的人數近年來也出現了顯著增長。據統計,目前西班牙的網民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約為
66.4%,而使用社交網路的網民數量占總人口的比例也高達49%。有媒體援引西班牙IE商學院信息系統和技術學教授恩里克·丹斯德話指出,目前西班牙在
網路監管方面最重要的法律是2002年頒布的《信息社會服務法》。除此之外,西班牙政府在2011年年底還通過了名為《可持續經濟法最終第二規定》的所謂
「辛迪法」。 根據此間媒體報道,「辛迪法」通過後,關閉一家網站只需7至10天的時間。
荷蘭:網路監管維護公民權益
荷蘭網路科技非常發達,荷蘭警方的執法水平和執法技術也非常先進,警方等執法機構可以根據IP地址等信息確定網民的位置和身份,不過警方如果要進行此類行動,必須經過司法部官員嚴格的申請審批。
需要指出的是,荷蘭並沒有系統的關於網路管理的法律,該國網路管理基於一個個案例。荷蘭曾在2011年底通過一項隱私法,其中規定將嫌犯照片或視頻放到網上的做法為非法行為,被發現後可處以高額罰款。
波蘭:嚴格監管,凈化網路環境
早在2008年9月19日,波蘭議會就通過刑法修正案,將網路犯罪納入其中,對損毀、修改或刪除他人網路信息資料,以及破壞公共網路或
通信系統安全的行為,最高可判處5年監禁。波蘭警察總局也專門設立打擊網路犯罪辦公室。同年底,波蘭議會再次完善懲處有關網路犯罪的條款,對網路違法犯罪
的情節和處罰力度進一步細化,如將未經本人同意打開他人電子信箱、竊取他人電子賬戶密碼等定為犯罪行為,可處2年監禁。
波蘭法律專家稱,波蘭政府針對網路安全採取的嚴格監管措施,雖然被部分人指責為侵犯了波蘭公民的言論自由,但在網路信息泛濫的現代社會,嚴格的網路監管不僅可以有效保護大多數人的個人信息權益,還可以使普通人免受無時無處不在的網路犯罪侵害。
俄羅斯:營造健康網路環境
為了保護網民的合法權益,摒除虛假有害信息,營建安全健康的網路服務環境,俄羅斯政府有關部門實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
第一,完善法律制度 適應監管需要
俄羅斯政府支持並保護互聯網的自由,但同時明確強調互聯網自由要以道德和法律為基礎。《俄羅斯聯邦憲法》把信息安全納入了國家安全管理
范圍,在此基礎上制定頒布了《俄聯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網路保護法》,以此規范俄互聯網行為。此外,俄還專門立法對信息安全進行政策指導並作為司法部門執
法依據,以專業機構和地方政府的相關措施作為監管補充,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多層級信息安全法律體系。
第二,明晰政府職責 實施有效監督
早在2000年9月,俄羅斯就出台了《俄聯邦信息安全學說》,對信息安全的目標、任務以及實施原則做出了明確界定。為此,俄羅斯建立了
由政府主導,科研以及商業機構廣泛參與的信息安全保護體系。為了凈化網路環境,保護網民免受有害信息侵擾,俄政府規定,各網站負有清理各類違法信息的責
任。如果網站拒絕配合或者出現違規行為,媒體主管部門將依法對其做出懲戒。此外,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俄政府還在雙邊以及多邊框架下與其他國家開展了積極
的網路安全合作。
第三,提升透明度 掌握輿論主導權
網路信息的高效傳播對政府的信息披露方式、發布速度、透明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俄十分重視通過網路與民眾溝通交流,積極提升政府在網路上的「出鏡率」,展現政府的「親和力」,增強主流信息的「公信力」。
第四,加強平台管理 限制外國資本
為了加強對網路平台的監管,俄政府採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一方面,加強對本國網路公司的管理。俄國家杜馬資產委員會此前提交的一項法律
草案則旨在通過劃定俄戰略資產的方式從法律上排除了外國資本取得俄網路公司控股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俄政府還通過直接參股等形式加強對國際新興媒體的監
控。
澳大利亞:新社交媒體成監管重點
澳大利亞對互聯網的監管嚴格且規范,互聯網用戶必須年滿18歲,並以真實身份登錄。近年來,網路與移動技術的發展讓社交媒體變成了全球
范圍內的交流平台,澳有關人士認為社交媒體上的言論具有左右司法公正的可能性,建議澳聯邦政府出台相關立法進行規范。而澳大利亞國防軍公共事務相關負責人
也認為,在軍隊當中,如何對社交媒體的使用進行監管,使之能夠為軍方所用,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此外,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公司和機構已經開始禁止員工在上
班時間使用社交媒體,並禁止員工下班後在社交媒體網頁上對老闆進行評論。此間有媒體報道,目前已有91家企業准備將禁用社交媒體的條款正式寫入工作場所協
議。
新加坡:嚴格網路管理,維護社會穩定
新加坡是推廣互聯網最早和互聯網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新加坡的互聯網發展與管理中,政府一直處於主導地位。新加坡政府認為,網路媒
體是非常重要的戰略陣地,對於國家安全、社會以及人心的影響巨大。因此,新加坡從互聯網運作伊始,就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並指定專門機構監管互聯網行
業。
早在1996年,新加坡就頒布了《廣播法》和《互聯網操作規則》。兩部法規是新加坡互聯網管理的基礎性法規。根據這兩部法規,威脅公共
安全和國家防務、動搖公眾對執法部門信心、煽動和誤導部分或全體公眾、影響種族和宗教和諧以及宣揚色情暴力等都被規定為網站禁止播發的內容。在加強立法執
法和對從業者嚴格管理的同時,新加坡媒體發展局等政府機構積極構建互聯網行業自律體系,鼓勵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制定自己的內容管理准則。有關部
門還鼓勵服務提供商提供帶有過濾功能的設備供家庭用戶選擇,以避免未成年人接觸不良網站。
新加坡政府還將《國內安全法》、《煽動法》和《維護宗教融合法》等傳統法律,與《廣播法》和《互聯網操作規則》等互聯網法規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有效地打擊危害國家和社會安全的行為。
韓國:嚴肅立法,不斷加強互聯網管理
韓國十分重視互聯網管理相關法律體系的建設,尤其是在網路個人信息保護、網上信息傳播等方面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法律。據媒體報道,在個人
信息保護方面,韓國《促進使用信息通信網及信息保護關聯法》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利用和提供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對個人信息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韓國行
政安全部制定並實施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更加詳細地對個人信息的公開和使用進行規范,在竊取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損害賠償等法律糾紛處理方面做出了進一步
明確的說明和規定。隨著技術水平發展,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又制定並實施了《位置信息保護法》,對個人位置信息的收集、使用等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在使用個
人位置信息時必須得到當事人允許。韓國谷歌公司曾因為收集並使用個人位置信息時未經用戶允許,違反了這一法律,在2011年5月份被韓國檢方調查。
韓國《青少年保護法》對青少年使用互聯網也做出了規定,以避免互聯網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傷害。
印度:嚴防新型網路犯罪
近年來,針對大型信息技術系統、雲計算、安卓系統以及其他數字生活終端的網路犯罪案件在印度呈上升趨勢,這種新型網路犯罪為印度政府及
企業帶來極大挑戰。印度政府十分重視網路監管,不斷加強從政策立法到技術創新的網路監管手段,直面網路安全問題,對網路犯罪的懲罰措施也十分嚴厲。
從政策法規上來說,印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專門為信息技術立法的國家之一。印度政府早在2000年就頒布了《信息技術法》,並在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迅速修訂該法案,將移動通信納入監管范疇,並加強對網路運營商和個人用戶進行「適當和有效」的管理。
2011年,印度政府再次修訂《信息技術法》,重點加大對網站的規范管理,並規定印度政府有關部門有權查封可疑網站和刪除違規內容。目
前,印度政府正醞釀將時下正熱的社交網路和雲計算等內容寫入法案,以對其進行有效監管。此外,印度政府還成立了印度數據安全委員會,專門針對日益增多的網
絡數據安全問題提供權威監測和管理方法。
然而,評論也指出,印度當前的法案過於籠統,針對性不強,也沒有與時俱進,因此亟待出台專門的網路安全法。
馬來西亞:嚴打網路謠言,監控恐怖組織
對宗教和種族多元的馬來西亞來說,網路謠言對社會穩定極為影響。更具危險性的是,精通科技的恐怖組織已滲透進社交網路並散布謠言,將普
通案件扭曲成種族沖突。為此,馬來西亞警方和馬來西亞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合作,專門成立了一個負責監督網路的專案小組。據有關媒體報道,藉助該專案小組的
長期監控,馬來西亞當局掌握了「基地」組織最大在線圖書館的大量情報,並且關閉了該網站。馬來西亞通信與多媒體委員會主席表示,當局將盡最大努力繼續監控
這些非法或危險的網路活動。
印尼:立法引導信息良性傳播
印尼政府對網路在印尼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持積極態度,但與此同時,印尼政府也在不斷加強對網路的監管,通過制定相關法律對網路上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加以規范,減少誤導性言論和偏見。
由於印尼人口中穆斯林占絕大多數,政府對色情內容和反伊斯蘭言論尤其敏感。2008年4月,印尼政府要求所有的網路服務提供商暫時停止
視頻網站的文件共享功能,以阻止一部反伊斯蘭電影的傳播,這是印尼政府第一次干涉互聯網訪問。類似的事件隨後相繼發生,促使印尼政府開始認真考慮採取措施
規范互聯網內容。印尼通信和信息科技部2010年宣布,所有的網路服務提供商必須安裝政府提供的信息過濾系統。政府還提供了一個包含不良網站和不受信任網
站的資料庫,並鼓勵所有人參與到該資料庫的建設中,向政府舉報平時發現的不良網站。
為了禁止網路不良內容的傳播,2008年通過的《電子信息法》是印尼政府做出的第一次立法嘗試。該法律禁止傳播針對個人或集體在種族、宗教等方面可能引發仇恨和爭端的言論,規定警察有權利拘留任何涉嫌網路誹謗的人,觸犯法律者最高可判6年監禁。
巴基斯坦:為年輕人創造健康成長環境
為了規范網路管理,減少網路負面信息對網民,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影響,巴基斯坦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屏蔽包含
大量帶有色情和誹謗性質言論的不良網站,要求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全面禁止使用包括虛擬專用網路(VPN)在內的加密軟體,並責令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在發現用戶
使用VPN瀏覽網頁時,及時向政府匯報等。
巴國內媒體表示,巴基斯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國家,文化和信仰相對多元,當前網路上存在一些對於巴基斯坦傳統文化和信仰進行褻瀆的信息,
甚至包含暴力和色情的內容,年輕人的辨別能力較差,是非觀念不強,容易受到影響。政府應該過濾和屏蔽不良信息,控制虛假和淫穢內容的傳播,利用網路傳播積
極健康的知識,同時幫助年輕人以求同存異的胸懷和心態,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這樣更有利於國家的團結與和平穩定。(完)

『玖』 請問美國國家安全局和美國中央安全局的關系。謝謝

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美國政府的間諜和反間諜機構,是美國龐大情報系統的總協調機關),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在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這些設備在冷戰期間用於推翻外國政府,例如前蘇聯,和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的反對者,例如瓜地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連德。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的蘭利。有些人認為中央情報局經常進行一些暗殺活動,暗殺敵國領導人,例如古巴總統卡斯特羅,但是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一點。中央情報局的地位和功能相當於英國的軍情六局和以色列的摩薩。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工作地點和各種活動幾乎完全隱蔽,謝絕外人的參觀和訪問,這一點和FBI聯邦調查局不同。

美國聯邦調查局是美國司法部的主要調查手段,根據美國法典第28條533款,授權司法部長「委任官員偵測反美國的罪行」,另外其它聯邦的法令給予FBI權力和職責調查特定的罪行。FBI現有的調查司法權已經超過200種聯邦罪行。十大通緝犯清單從1930起就已經公布於眾了。
FBI的任務是調查違反聯邦犯罪法,支持法律。保護美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在領導階層和法律執行方面對聯邦,州,當地和國際機構提供幫助,同時在響應公眾需要和忠實於美國憲法前提下履行職責。
在FBI每次調查的情報資料後,遞交適當的美國律師或者美國司法部官員,由他們決定是否批准起訴或其它行動。其中五大影響社會的方面享有最高優先權:反暴行,毒品/有組織犯罪,外國反間諜活動,暴力犯罪,和白領階層犯罪。
FBI曾經有不純的歷史,即支持法律,有時候又破壞它。但在大多數美國人的通常印象里,它是打擊罪行最有效的機構。專門特務的人員每年都在增長,現在已經超過11000名成員。大多數專門特務駐在外國,作為大使法律隨員在美國使館工作,FBI自稱為「LEGATS」。

美國國家安全局是根據杜魯門總統1952年11月的秘密指示成立的,總部設在馬里蘭州的米德堡。1978年,美國國防部建立中央安全局(central security service),它是美國的絕密情報機關,當時由國家安全局局長兼任中央安全局局長。國家安全局包括下列主要部門:無線電和無線電技術偵察局,政府通信、遠距離通信和電子計算機設備安全局,科研和試驗設計局,計劃局和總務局等。國家安全局共有2.5萬人左右。年預算經費100多億美元。人員編制和預算撥款都比中央情報局多。該局總部有一流的密碼編制家和數學家,並備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電腦,國家安全局還擁有遍布世界各地固定的和機動的無線電攔截、定位站及中心。

NSA歷史
[編輯本段]
美國國家安全局根據杜魯門總統1952年11月的秘密指示成立,在冷戰結束前,「國家安全局」,其運作是個謎,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它的存在,更少數的人知道它的功用。直至近年美國才承認其存在。美國國家安全局曾一度十分罕見地舉行開放日,開放印製核武作戰密碼書的印刷廠和測試竊聽天線的無回聲室等機密設施,讓外人眼界大開。國安局表示,舉行開放日的目的,是讓國人更明白國安局的宗旨。至於對外開放的地方,國安局已進行凈化處理,確保該等地方沒擺放機密資料。到現在為止,國安局一直都為美國政府的運作保駕護航。

NSA職能
[編輯本段]

國家安全局擁有遍布世界各地固定的和機動的無線電攔截和定位站及中心(包括美國駐各國使館),還負責協調美國情報部門的電子間諜活動,並同北約國家的無線電偵察和無線電諜報機關進行合作。國防部中央安全局的任務是保障電訊安全和收集國外情報;藉助地面、海上、空中和宇宙手段進行全球無線電和無線電技術偵察;負責破譯世界各國的密碼信息;編制美國國家機關和五角大樓秘密線路中使用的密碼並保持密碼的穩定;控制著整個間諜衛星網和世界各地的監聽站;負責協調美國情報部門的電子間諜活動,並同北約國家的無線電偵察和無線電諜報機關進行合作。可以說,它控制著整個美國的間諜衛星網和設在世界各地的監聽站。它為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等政府機構提供可靠情報,幫助其破獲重大恐怖犯罪和刑事案件,並為美國政府守護尖端機密,例如在外特工名單,高度危險的證人的姓名地址資料,軍事武器的設計圖,監測衛星的發回數據,總統的原子彈發射密碼等等。

閱讀全文

與美國國家網路安全和通信綜合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手機怎麼設定自動斷網路 瀏覽:605
老人機網路忙線怎麼解除 瀏覽:712
網路賣房哪個平台最真實 瀏覽:29
方糖音箱怎麼設置網路連接 瀏覽:225
看網路電視哪個應用好 瀏覽:935
為什麼手機要關機才能連上網路 瀏覽:891
咕咚網路機頂盒無法連接 瀏覽:210
移動網路三層解耦指哪三層 瀏覽:148
手機4g哪個網路好 瀏覽:746
親子網路游戲有哪些 瀏覽:737
手機網路跳屏的原因 瀏覽:774
貓的無線網路開關在哪 瀏覽:572
手機明明有信號卻顯示沒網路 瀏覽:113
全國1至7月網路犯罪有多少 瀏覽:437
網路連接EPA 瀏覽:756
小米電視連接路由器網路不可用 瀏覽:332
旅遊網路營銷行動計劃 瀏覽:601
昌平防雨網路橋架哪裡有 瀏覽:746
網路連接表被刪了 瀏覽:631
遠程網路股票有哪些 瀏覽:75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