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時代呼喚清朗網路空間有什麼舉措
近日,由國家網信辦指導,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主辦,人民網、央視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環球網五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承辦,部分主要商業網站參與協辦的第三屆「五個一百」網路正能量精品評選活動正式開啟。
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不僅體現在有關部門的一次次行動中,更是全體民眾的共同嚮往。新時代,全社會更應凝聚共識、畫大網路同心圓,激濁揚清、明辨是非,敢於發聲、積極回應,用心中的正氣和網上的人氣團結凝聚最大多數,來共同建設、共同維護。「五個一百」活動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兩屆,得到了廣大網民的積極響應,成為網路正能量的風向標。如今,隨著第三屆「五個一百」活動的啟動,未來,一個清朗的網路空間更可期。
為了國家的網路安全,必須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互聯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網路空間是億萬網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必須履行好加強網上輿論工作的責任,把加強網路內容建設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動優秀精神文化產品上網,讓主流思想文化的陽光灑滿網路。
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善於通過網路了解民情民意,主動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凝聚共識,更好地構築網上網下同心圓。要運用網路傳播規律,創新改進網上宣傳方式,讓網民聽得懂、聽得進。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
堅持依法依規加強網路空間治理、加強對各種有害信息和網路謠言的管控,推進網路依法有序規范運行,用法治的力量使網路空間清朗起來。具體如下:
核心觀點是我們需要探索建立一個使網路信息的片面、不健康、違法因素被網路環境隨時隨地、自動給予篩選和甄別的機制,才能使網路信息更好地服務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網路空間的清朗才能長治久安。
1、還網路一個清朗空間
互聯網在中國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網民人數進一步增加,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新業態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互聯網以更加迅猛的勢頭融入到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在信息獲取、文化生活、電子商務、交流溝通等方面的應用穩步增長,新產品加快普及的同時。
互聯網的媒體屬性也越來越強。網路傳遞信息具有即時性、個性化、互動化的優點,但是也有碎片化、自我強化、劇場效應等特徵。如何發揮網路傳播信息的優點,避免網路成為片面信息的放大器、社會戾氣的集散地、違法信息的藏身地。
還網路一個清朗空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簡單地看,網路信息分為正面的信息、正能量的信息、陽光的信息和負面的信息、負能量的信息、陰暗的信息。對網路信息的社會影響作出正與負的區分,是必要的。因為,正向的信息令人振作、有信心。
負向的信息使人沮喪、打擊信心。中國社會處於轉型期,更需要全體中國人民撥開社會發展的迷霧,聚合正能量,凝聚起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可是面對自媒體時代的海量信息,什麼機制能夠依照簡便易行的標准,獨立作出正向與負向的標簽管理呢。
網路信息的生產是即時的、海量的,網路信息的標簽管理也必須是即時的、海量的,否則網路信息的篩選、甄別、監管就會具有遲滯性,網路空間總會積存一些標簽管理的「漏網之魚」,翻出片面、虛假、違法的「負面信息之浪」。
我們需要探索建立一個使網路信息的片面、不健康、違法因素被網路環境隨時隨地、自動給予篩選和甄別的機制,才能使網路信息更好地服務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網路空間的清朗才能長治久安。
2、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
探索這種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的機制,需要從三個層面同時著手。
一是建設好政府管理的基本面。網路信息是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再加工、再反映。近十年來網路信息在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增強政府管理的透明性、回應性方面已經有很大進展。目前中國97%以上的中央政府部門、100%的省級政府和98%以上的地市級政府部門開通了政府門戶網站。
政務微博賬號數量超過17萬個。政府通過網路載體,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接受社會監督,征詢網民對重大政策措施的意見,進而改進工作。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路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政府的職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
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只要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方面。
既有善始善終、善做善成的高層推動又有時不我待、鍥而不舍的基層行動,圍繞著公權力的行使的社會生態就會得到純潔和凈化來源於公權力的負面消息就會減少,網路空間放大這類信息的基礎就會被消解。
二是建設好網路空間法律環境的基礎面。法治是網路媒體管理的基本原則。通過法治的方式,保障人民群眾通過網路媒體的方式,實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網路信息管理的基礎工程。特別是要根據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和需求,探索建立以法治為基礎的新媒體管理模式。
新媒體是區別於傳統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新興數字化媒體。它以社交媒體如社交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為代表。這類即時通訊工具的大量使用,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向傳播方式,使網路成為兼具信息發布功能輿論傳播功能、社會動員功能的聚合器。
隨著微博、微信等社交網路的快速發展,更多的網民參與網上內容創造。據對中國最有影響的10家網站統計,網民每天發表的論壇帖文和新聞評論達300多萬條,每天發布和轉發的微博客信息超過2億條。互聯網為人們傳遞和獲取信息、增進彼此交流、表達意見建議搭建了新的更大平台。
但是也放大了網路的媒體屬性,產生出遊離於事實真相與法律責任之外的眾多「原創信息」與「轉發評論」。這類社交媒體信息具有信息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傳播者合一的特點,卻不具有報刊、電台、電視台等傳統媒體的專業性品質和公信力約束,容易讓虛假信息、違法信息藏身其中。
因此,加快完善網路法律法規,形成對自媒體環境中網路信息生產的法律責任約束,加強網站自律和網民自律,堅決打擊網路犯罪,讓網路管理、網路運用、網路服務始終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我們才能為新媒體網路信息生產與傳播的健康有序,提供堅實的法治基礎。
三是建設好網路輿論環境的引導面。網上輿論引導工作是我們黨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網上輿論工作的核心目標,是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牢牢把握我們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在政府管理的基本面、網路空間法律環境基礎面的建設效率都大大提升之後,網路輿論生態已然大大優化。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工作的目標更加單一確定,難度系數大大降低,輿論引導的資源也能得以有效整合,輿論引導的效率必將大大提高。
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更有說服力地進行社會轉型期的思想討論,更有針對性、更理直氣壯地防止西方社會思潮在思想領域的演化和侵蝕,更有針對性、更大張旗鼓地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不斷放大網上正面宣傳的社會影響力。
③ 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分析如何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健康有益的文化。對網路文化加強管理與引導。
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主導權和領導權。
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國人民。
加強互聯網平台和陣地建設和內容建設。
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運用先進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④ 大學生如何營造清朗網路空間
大學生積極向上、陽光開朗、單純善良也活潑,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上,我們大學生在上網時要做到在網路各平台上,文明發言雖然說網路言論自由,但是面對一些極端負面不好的言論是我們一定勇於反駁舉報,不能讓一些負面語言影響了本就不好管理的網路空間,不瀏覽不良網站,不轉發不良信息,碰到轉發不良信息時勇於舉報投訴,網路是一個公共區域,但它並不是法外之地,尤其是網路暴力,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請不要隨意傷害別人,良言一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網路文明程度想要每一個人去經驗,咱們大學生是社會下一任的接班人和新動力,我們有義務也有職責去營造一個和諧清爽的網路空間。
⑤ 如何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我們要加強對網路空間的常態化監管。
對於網路空間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和內容,一定要給予堅決打擊。
⑥ 如何凈化網路空間構建成網路空間的「綠水青山」
網站ip及域名實名審核制
大型網關採用網閘和上網行為管理
⑦ 如何構建天朗氣清的網路空間
聯合整治炒作明星緋聞隱私和娛樂八卦、約談直播短視頻平台、將違規網路主播納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單……2018年以來,國家主管部門協同發力,對當前社交媒體及網路視頻平台上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打出一系列「組合重拳」。
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部門大力推進網路空間法制化,有效規范網路行為,維護網路秩序,凈化網路環境,億萬網民共有的精神家園日漸清朗。
⑧ 人民日報談飯圈亂象治理,到底該如何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規范自己的個人行為,其次就是有關部門應該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對於這些不良的風氣要進行嚴厲的打擊,這樣就可以營造一個好的網路空間。
⑨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大學生如何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論述題
大學生要牢記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要記住這句話就能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
⑩ 如何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
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依法監管不能缺位。事實上,依法監管不是在限制我們的互聯網權益,相反是在確保我們更好地享受網路發展帶來的紅利。畢竟現實充分證明,指望互聯網服務提供者自律來清朗網路空間並不現實。我們應該同監管部門、互聯網企業一塊積極主動作為,努力構建與政府部門、互聯網企業、社會組織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推進網上網下協同治理,將互聯網打造成為真實便捷的知識庫、溫暖可靠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輿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