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為的失誤威脅:人為誤操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系統信息丟失、設備被盜、發生火災、水災,安全設置不當而留下的安全漏洞,用戶口令不慎暴露,信息資源共享設置不當而被非法用戶訪問等。
2、自然災害威脅:如地震、風暴、泥石流、洪水、閃電雷擊、蟲鼠害及高溫、各種污染等構成的威脅。
3、故意威脅:由於網路本身存在脆弱性,因此總有某些人或某些組織想方設法利用網路系統達到某種目的,如從事工業、商業或軍事情報搜集工作的「間諜」。
(1)網路安全中的脆弱點擴展閱讀
影響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因素:
1、用戶因素:
企業建造自己的內部網是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建立之後,用戶的范圍必將從企業員工擴大到客戶和想了解企業情況的人。用戶的增加,也給網路的安全性帶來了隱患。
2、主機因素:
建立內部網時,使原來的各區域網、單機互聯,增加了主機的種類,如工作站、伺服器,甚至小型機、大中型機。由於它們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和網路操作系統不盡相同,某個操作系統出現漏洞就可能造成整個網路的大隱患。
3、單位安全政策:
實踐證明,80%的安全問題是由網路內部引起的,因此,單位對自己內部網的安全性要有高度的重視,必須制訂出一套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安全
Ⅱ 計算機網路安全面臨的威脅有哪些
外部威脅包括網來絡攻擊源,計算機病毒,信息戰,信息網路恐怖,利用計算機實施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威脅等。
內部威脅包括內部人員惡意破壞、內部人員與外部勾結、管理人員濫用職權、執行人員操作不當、安全意識不強、內部管理疏漏、軟硬體缺陷以及雷擊、火災、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構成的威脅等。
信息內容安全威脅包括淫穢、色情、賭博及有害信息、垃圾電子郵件等威脅。
信息網路自身的脆弱性導致的威脅包括在信息輸入、處理、傳輸、存儲、輸出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偽造、破壞、竊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網路自身的操作系統、資料庫以及通信協議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隱蔽信道和後門等不安全因素。
其他方面威脅包括如磁碟高密度存儲受到損壞造成大量信息的丟失,存儲介質中的殘留信息泄密,計算機設備工作時產生的輻射電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2)網路安全中的脆弱點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四種:
1、系統安全
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
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
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
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Ⅲ 網路本身存在哪些安全缺陷
網路安全缺陷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tcp/ip的脆弱性。
網際網路的基石是tcp/ip協議。但不幸的是該協議對於網路的安全性考慮得並不多。並且,由於tcp/ip協議是公布於眾的,如果人們對tcp/ip很熟悉,就可以利用它的安全缺陷來實施網路攻擊。
第二,網路結構的不安全性。網際網路是一種網間網技術。它是由無數個區域網所連成的一個巨大網路。當人們用一台主機和另一區域網的主機進行通信時,通常情況下它們之間互相傳送的數據流要經過很多機器重重轉發,如果攻擊者利用一台處於用戶的數據流傳輸路徑上的主機,他就可以劫持用戶的數據包。
第三,易被竊聽。由於網際網路上大多數數據流都沒有加密,因此人們利用網上免費提供的工具就很容易對網上的電子郵件、口令和傳輸的文件進行竊聽。
第四,缺乏安全意識。雖然網路中設置了許多安全保護屏障,但人們普遍缺乏安全意識,從而使這些保護措施形同虛設。如人們為了避開防火牆代理伺服器的額外認證,進行直接的ppp連接從而避開了防火牆的保護。
Ⅳ 所有的網路安全元素裡面,最脆弱、最重要的是什麼
安全的網路應該具有以下3種屬性:
1.保密性——數據保密性好。
2.完整性——不經授權數據不能被修改。
3.可靠性——數據或有關數據的信息(如發送人的名字)不能有錯。
Ⅳ 計算機網路里最大的安全弱點是什麼
信息泄露,你的所有個人相關信息都可能在網路上泄露,從而造成財產的丟失等
Ⅵ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網路系統的脆弱性是什麼
「脆弱性」概念包含其他一些鬆散定義的概念,如風險、威脅、可接受性和預計的攻擊者技能。由於這些因素都因用戶而異,所以某項配置代表一項「脆弱性」的程度也因用戶而異。檢查遠程系統上的網路介面,以遠程方式進行操作。它搜索在遠程機器上運行的脆弱服務,並報告可能存在的脆弱性。脆弱性不同於入侵檢測系統,因為前者搜索的是靜態配置,而後者搜索的是瞬時誤用或異常情況。脆弱性掃描器可能會通過檢查一個遠程系統上的可用服務和配置,來搜索一個已知的NFS脆弱性。處理同樣脆弱性的入侵檢測系統只有在攻擊者試圖利用一項脆弱性時才會報告脆弱性的存在。
Ⅶ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網路信息安全包括以下方面:
1、網路安全模型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2、信息安全框架
網路信息安全可看成是多個安全單元的集合。其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整體,包含了多個特性。一般,人們從三個主要特性——安全特性、安全層次和系統單元去理解網路信息安全。
3、安全拓展
網路信息安全往往是根據系統及計算機方面做安全部署,很容易遺忘人才是這個網路信息安全中的脆弱點,而社會工程學攻擊則是這種脆弱點的擊破方法。社會工程學是一種利用人性脆弱點、貪婪等等的心理表現進行攻擊,是防不勝防的。
(7)網路安全中的脆弱點擴展閱讀:
網路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徵: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Ⅷ 網路信息安全說法正確的有什麼
網路信息安全說法正確的有:
1、網路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
2、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
3、在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情況下未經被收集者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簡介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它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Ⅸ 計算機網路安全系統的脆弱性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脆弱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操作系統的安全脆弱性,操作系統不安全,是計算機不安全的根本原因。
2.網路系統的安全脆弱性(1)網路安全的脆弱性,(2)計算機硬體系統的故障, (3) ,軟體本身的「後門」(4)軟體的漏洞。
3.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安全脆弱性,DBMS 的安全級別是 B2 級,那麼操作系統的安全級別也應該是 B2 級,但實踐中往往不是這樣做的。
4.防火牆的局限性
5.天災人禍,如地震、雷擊等。天災輕則造成業務工作混亂,重則造成系統中斷或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6.其他方面的原因,如環境和災害的影響,計算機領域中任何重大的技術進步都對安全性構成新的威脅等。
Ⅹ 任何信息安全系統中都存在脆弱點,他可以存在於哪裡
兄弟,你這個問題好廣泛啊 淺談我對信息安全的認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路信息的安全問題也受到了威脅。本文主要從網路信息安全的定義、影響因素、防禦措施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可以一定程度的提升我國網路信息的安全程度。 如今的信息發展速度是飛快的,我們的通信與網路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此種情況下一定程度的促進了網路的迅速發展,不可否認的是網路通信在日益騰飛的今天,它的安全問題也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重視,對於維護網路通信的安全壓力也越來越大。網路通信的天然屬性就是開放,與此同時開放性的存在也導致了許多安全方面的漏洞,隨著內外安全環境的日益惡化,諸如信息竊取或者網路攻擊的活動也逐漸變得猖獗。同時網路的惡意行為趨勢也漸漸變得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充分的引起了我們的注重。許多有組織的集團或者駭客攻擊的存在都嚴重影響著我國網路的通信安全。 一、網路的通信安全 在對網路的通信安全進行定義時需要從多方面來考慮。其定義從國際化的角度看來可以是信息的可用性、可靠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一般情況下網路通信安全指的是依據網路的特性由相關的安全技術以及預防計算機的網路硬體系統遭迫害所採取的措施服務。 (一)影響網路通信安全的因素 首先就是軟硬體的設施。許多的軟硬體系統一開始是為了方便管理才事先設置了遠程終端登錄的控制通道,這樣會極大程度的加大了病毒或者黑客攻擊的漏洞。除此之外很多軟體在一開始設計時雖然會將種種安全的因素考慮進去,但不可避免的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缺陷。在出現問題後就需要立即發布補丁來進行漏洞彌補。與此同時一些商用的軟體源程序會逐漸變得公開或者半公開化的形態,這就使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輕易找到其中漏洞進行攻擊。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網路的通信安全受到威脅。 其次就是人為的破壞。某些計算機的內部管理員工由於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識以及安全技術,利用自身的合法身份進到網路中,從事一些破壞、惡意竊取的行為。最後就是TCP/IP的服務比較脆弱,由於網際網路的基本協議就是TCP/IP 協議,這個協議的設計雖然比較有實效但是安全因素比較匱乏。這樣就會增大代碼的量,最終也會導致TCP/1P 的實際運行效率降低。因此TCP/IP其自身的設計就存在著許多隱患。許多以TCP/IP為基礎的應用服務比如電子郵件、FTP等服務都會在不同的程度受到安全威脅。 (二)常用的幾種通信安全技術 比較常用的有數據加密技術,所謂的加密就是將明文轉化為密文的過程。還有數字簽名的技術,這時一種對某些信息進行研究論證的較有效手段。除此之外訪問控制也是一種有效地安全技術,這一種形式的機制就是利用實體的能力,類別確定許可權。 二、通信網路的安全防護措施 正是由於通信網路的功能逐漸變得強大,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 它,因此我們必須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來將網路的風險降到最低。 (一)防火牆技術 通常情況下的網路對外介面所使用的防火牆技術可以使得數據、信息等在進行網路層訪問時產生一定的控制。經過鑒別限制或者更改越過防火牆的各種數據流,可以實現網路安全的保護,這樣可以極大限度的對網路中出現的黑客進行阻止,在一定層面上可以防止這些黑客的惡意更改、隨意移動網路重要信息的行為。防火牆的存在可以防止某些Internet中不安全因素的蔓延,是一種較有效地安全機制,因此防火牆可以說是網路安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身份的認證技術 經過身份認證的技術可以一定范圍內的保證信息的完整機密性。 (三)入侵的檢測技術 一般的防火牆知識保護內部的網路不被外部攻擊,對於內部的網路存在的非法活動監控程度還不夠,入侵系統就是為了彌補這一點而存在的。它可以對內部、外部攻擊積極地進行實時保護,網路受到危害前就可以將信息攔截,可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四)漏洞的掃描技術 在面對網路不斷復雜且不斷變化的局面時,知識依靠相關網路的管理員進行安全漏洞以及風險評估很顯然是不行的,只有依靠網路的安全掃描工具才可以在優化的系統配置下將安全漏洞以及安全隱患消除掉。在某些安全程度較低的狀況下可以使用黑客工具進行網路的模擬攻擊,這樣可以一定層面的將網路漏洞暴露出來。 三,如何進一步加強網路安全 計算機網路的運用給人們帶來了極大便利,成為工作和學習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與此同時也給計算機信息特別是涉密信息的管理和保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盡管現在網路安全的研究和實踐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泄密事件仍時有發生,給國家和單位造成了嚴重損失。而產生泄密現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對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研究主要立足於計算機獨立自治的應用模式,因而無法解決該應用模式帶來的涉密信息分散自治問題,在單個用戶計算機安全知識和保密防護手段參差不齊的背景下,很容易造成涉密信息保密防範的疏漏。 本文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涉密信息網路化集中應用模式。在該模式下,不同地域的用戶能通過網路將涉密信息相關的應用都集中到受控的涉密信息專網上,使涉密信息從產生到消亡的整個生命過程都在該專網上封閉式流轉,能有效地阻斷涉密信息被非法獲得的途徑,從而確保涉密信息的安全。 1涉密信息的網路化集中應用模式 計算機製造技術和台式電腦操作系統的發展,導致了分散的個人計算模式的產生,使計算機成為個人自治的信息集合載體,促進了信息的便捷復制和移動應 用。而網路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信息應用方式,信息的共享和傳播變得更加便捷和無序,給計算機涉密信息的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相對於目前分散和自治的信息網路化運用模式給涉密信息安全帶來的巨大挑戰而言,信息的網路化集中應用模式則可極大的緩解涉密信息應用和安全之間的矛盾。該模式最大的特點是網路應用受控。其工作原理是將與涉密信息相關的應用(包括獨立計算模式在內的應用)通過網路集中起來,根據用戶的涉密工作范圍將這些應用定製在各用戶專用的網路工作平台上。用戶使用各自的網路工作平台時,就可透過這些受控的應用引導用戶將涉密信息導入並使之始終流轉在專網中。該模式從涉密信息管理的源頭人手,掌控了涉密信息從產生到消亡的全生命周期,能有效地避免涉密信息的遺失和泄露,尤其適用於涉密人數較少而地理位置分散的高密級涉密信息的網路化應用。 涉密信息的網路化應用模式具有如下突出的優點:1)兼顧了用戶的獨立計算模式和網路計算模式特點,使涉密信息能在受控狀態下進行合理應用和流動,工作保密兩不誤;2)能系統地建立涉及體系結構、軟體設置維護、病毒防範等方方面面的安全防護體制,也便於提供技術力量進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專業防護,最大限度保障信息安全;3)系統管理便捷而有效,具有很強的系統監控能力和手段,可對涉密信息的運用進行實時監控;4)具有良好的安全隔離性能,用戶端的安全狀況不會影響系統的涉密信息;5)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與可擴展性,特別適應跨平台網路連結。 網路應用系統軟體是整個涉密信息網路安全應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開發流程也不同於其他軟體的開發。該系統整個系統構建過程始終圍繞著確保涉密信息的安全這個中心點,從系統軟體體系、組策略應用、文件許可權控制、用戶賬戶管理和系統應用審計等方面人手來,把獨立運算和網路B/S應用優勢結合起來,構造具有集中管控功能的網路應用系統。具體流程如下所示。 1)網路應用系統的需求分析。首先確認應用於該安全應用系統的涉密信息的范圍,了解圍繞這些涉密信息所需的應用。確定了涉密信息的范圍,就可以根據涉密信息的具體情況和運用許可權建立起涉密信息的網路應用管理規則,也即是涉密信息保密運用規定的計算機化抽象。而圍繞涉密信息所需的應用則是構建該應用系統的網路應用的依據。 2)網路應用系統的網路應用的建立。首先需要在應用伺服器上安裝操作系統,並建立文件管理服務。對於Windows伺服器系列平台上,必須運用NTFS文件系統,使文件的使用許可權與用戶具有相關性。 完成操作系統安裝後就可以安裝應用伺服器軟體——遠程應用接入軟體。應用伺服器軟體安裝完畢後,就可輕松地利用應用伺服器軟體強大的軟體發布功能將獨立計算模式應用發布成網路應用了,統一以Web方式提供給網路用戶。網路應用系統的網路應用建立方式簡捷方便,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