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㈡ 信息安全,網路安全和計算機安全之間的區別
網路安全就是網路設備與網路攻擊,計算機安全則是病毒木馬,密碼保護。
信息安全包含網路安全和計算機安全。
想詳細了解可以搜索 杜邦 DISO(杜邦信息安全組織) ,這是美國一個有兩百年歷史的公司,非常注重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會學的比較雜沒有一點用;
2、計算機安全會和硬體相關的多點,保證硬體和軟體的安全;
3、網路安全,主要強調在網路通信和連接的安全。
㈢ 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區別是什麼
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區別:
一、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
信息安全包括網路安全,信息安全還包括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硬體設備和設施安全,物理安全,人員安全,軟體開發,應用安全等。
二、針對的設備不同
網路安全側重於研究網路環境下的計算機安全,信息安全側重於計算機數據和信息的安全。
三、側重點不同
網路安全更注重在網路層面,例如通過部署防火牆、入侵檢測等硬體設備來實現鏈路層面的安全防護,而信息安全的層面要比網路安全的覆蓋面大的多,信息安全是從數據的角度來看安全防護。
通常採用的手段包括:防火牆、入侵檢測、審計、滲透測試、風險評估等,安全防護不僅僅是在網路層面,更加關注的應用層面,可以說信息安全更貼近於用戶的實際需求及想法。
(3)他強調網路安全和信息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工程師和信息安全工程師的區別:
1、工作內內容不同
網路安全工程師:分析網路現狀。對網路系統進行安全評估和安全加固,設計安全的網路解決方案;在出現網路攻擊或安全事件時,提高服務,幫助用戶恢復系統及調查取證。
針對客戶網路架構,建議合理 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負責協調解決方案的客戶化實施、部署與開發,推定解決方案上線;負責協調公司網路安全項目的售前和售後支持。
信息安全工程師:在計算機軟硬體、網路、應用相關領域從事安全系統設計、安全產品開發、產品集成、信息系統安全檢測與審計等方面工作,服務單位可以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科研教學單位等。
2、從業要求不同
網路安全工程師需要計算機應用、計算機網路、通信、信息安全等相關專業本科學歷,三年以上網路安全領域工作經驗,而信息安全工程師沒有工作經驗上的要求。
3、就業職位不同
網路安全工程師的就業職位有網路安全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數據恢復工程師、網路構架工程師、網路集成工程師、網路安全編程工程師。
信息安全工程師就業職位有系統安全工程師、網路系統安全軟體工程師、信息安全工程師、Linux操作系統工程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安全
網路-信息安全
㈣ 周鴻禕說數字城市極易受網路安全威脅,你是否認同他的觀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新基建也在各行各業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斷滲透,技術也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一個基座,實現萬物互聯的狀態,這也是現在很多人提到的萬物互聯實現智能時代。可以說大家都認可未來會是數字城市。但也有人提到說數字城市很可能帶來網路安全威脅,那麼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一、應當予以防範我們都認為未來數字城市的發展方向主要在於產業升級,空間重構,人本設計,開發創新,無界融合。未來數字城市的規劃應該是從上而下的設計,通過數字化技術,以創新的方式解決城市治理和發展存在的難題。
未來的數字化城市是由技術驅動的,從城市定位出發以需求為中心以治理數字化,生活數字化和經濟數字化三個維度來進行排序。從這些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確實未來我們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但是確實如果過度的使用這些數字化技術,也應該防範網路安全威脅。
㈤ 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區別
1.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2.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範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範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網路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消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統,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脅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統(包括硬體、軟體、數據、人、物理環境及其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最終實現業務連續性。
㈥ 應對當前網路安全形勢齊向東是如何作答的
2018年7月10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召開。圍繞「新時代新征程 新動能」的大會主題,360企業安全集團董事長齊向東也以三個「新」作答,給出了應對當前網路安全形勢的三個「葯方」——新技術、新系統和新機制,即第三代網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防護的「三位能力」系統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的三方制衡機制。
齊向東給出的第三個「葯方」是三方制衡機制。他強調,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路安全,需要將建設、運營和安全服務三個角色分開,這和建築工程需要建設方、施工方和監理方三方制衡是一個道理。
「現在我國各地都在大力建設雲平台、大數據中心,安全是政務雲的生命線,需要明晰各方的分工和責任,甲方是建設方,要嚴格要求,乙方雲廠商,要提高標准,還需要第三方安全服務查漏補缺,這三方互相制衡,才能從最大程度上杜絕漏洞,長治久安。」齊向東說。
內容來源 新華網
㈦ 網路安全與信息化如何實現自主可控
用自主研發的安全產品
㈧ 網路與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有什麼區別呢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穩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越來越重要。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它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特徵:
網路信息安全特徵 保證信息安全,最根本的就是保證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徵發揮作用。因此,下面先介紹信息安全的5 大特徵。
1. 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 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 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4. 不可否認性
指通信雙方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確信參與者本身,以及參與者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實同一性,即所有參與者都不可能否認或抵賴本人的真實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樣性和完成的操作與承諾。
5. 可控性
指對流通在網路系統中的信息傳播及具體內容能夠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性,即網路系統中的任何信息要在一定傳輸范圍和存放空間內可控。除了採用常規的傳播站點和傳播內容監控這種形式外,最典型的如密碼的託管政策,當加密演算法交由第三方管理時,必須嚴格按規定可控執行。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內容,即需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其中包括如何防範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範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網路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消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統,如UniNAC、DLP等,只要存在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脅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統(包括硬體、軟體、數據、人、物理環境及其基礎設施)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最終實現業務連續性。
信息安全學科可分為狹義安全與廣義安全兩個層次,狹義的安全是建立在以密碼論為基礎的計算機安全領域,早期中國信息安全專業通常以此為基準,輔以計算機技術、通信網路技術與編程等方面的內容;廣義的信息安全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從傳統的計算機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但是名稱的變更也是對安全發展的延伸,安全不在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將管理、技術、法律等問題相結合的產物。本專業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等領域的信息安全高級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