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路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計算機病毒的傳染性是計算機病毒最基本的特性,病毒的傳染性是病毒賴以生存繁殖的條件,如果計算機病毒沒有傳播渠道,則其破壞性小,擴散面窄,難以造成大面積流行。
計算機病毒必須要「搭載」到計算機上才能感染系統,通常它們是附加在某個文件上。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主要通過文件拷貝、文件傳送、文件執行等方式進行,文件拷貝與文件傳送需要傳輸媒介,文件執行則是病毒感染的必然途徑(Word、Excel等宏病毒通過Word、Excel調用間接地執行),因此,病毒傳播與文件傳播媒體的變化有著直接關系。
據有關資料報道,計算機病毒的出現是在70年代,那時由於計算機還未普及,所以病毒造成的破壞和對社會公眾造成的影響還不是十分大。1986年巴基斯坦智囊病毒的廣泛傳播,則把病毒對PC機的威脅實實在在地擺在了人們的面前。1987年「黑色星期五」大規模肆虐於全世界各國的IBM PC及其兼容機之中,造成了相當大的恐慌。這些計算機病毒如同其他計算機病毒一樣,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傳染性。通過認真研究各種計算機病毒的傳染途徑,有的放矢地採取有效措施,必定能在對抗計算機病毒的斗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更好地防止病毒對計算機系統的侵襲。
計算機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有:
1.軟盤
軟盤作為最常用的交換媒介,在計算機應用的早期對病毒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那時計算機應用比較簡單,可執行文件和數據文件系統都較小,許多執行文件均通過軟盤相互拷貝、安裝,這樣病毒就能通過軟盤傳播文件型病毒;另外,在軟盤列目錄或引導機器時,引導區病毒會在軟盤與硬碟引導區互相感染。因此軟盤也成了計算機病毒的主要寄生的「溫床」。
2.光碟
光碟因為容量大,存儲了大量的可執行文件,大量的病毒就有可能藏身於光碟,對只讀式光碟,不能進行寫操作,因此光碟上的病毒不能清除。以謀利為目的非法盜版軟體的製作過程中,不可能為病毒防護擔負專門責任,也決不會有真正可靠可行的技術保障避免病毒的傳入、傳染、流行和擴散。當前,盜版光碟的泛濫給病毒的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3.硬碟
由於帶病毒的硬碟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維修等,將干凈的軟盤傳染並再擴散。
4.BBS
電子布告欄(BBS)因為上站容易、投資少,因此深受大眾用戶的喜愛。BBS是由計算機愛好者自發組織的通訊站點,用戶可以在BBS上進行文件交換(包括自由軟體、游戲、自編程序)。由於BBS站一般沒有嚴格的安全管理,亦無任何限制,這樣就給一些病毒程序編寫者提供了傳播病毒的場所。各城市BBS站間通過中心站間進行傳送,傳播面較廣。隨著BBS在國內的普及,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介質。
5.網路
現代通信技術的巨大進步已使空間距離不再遙遠,數據、文件、電子郵件可以方便地在各個網路工作站間通過電纜、光纖或電話線路進行傳送,工作站的距離可以短至並排擺放的計算機,也可以長達上萬公里,正所謂「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為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計算機病毒可以附著在正常文件中,當您從網路另一端得到一個被感染的程序,並在您的計算機上未加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運行它,病毒就傳染開來了。這種病毒的傳染方式在計算機網路連接很普及的國家是很常見的,國內計算機感染一種「進口」病毒已不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了。在我們信息國際化的同時,我們的病毒也在國際化。大量的國外病毒隨著互聯網路傳入國內。
隨著Internet的風靡,給病毒的傳播又增加了新的途徑,並將成為第一傳播途徑。Internet開拓性的發展使病毒可能成為災難,病毒的傳播更迅速,反病毒的任務更加艱巨。Internet帶來兩種不同的安全威脅,一種威脅來自文件下載,這些被瀏覽的或是通過FTP下載的文件中可能存在病毒。另一種威脅來自電子郵件。大多數Internet郵件系統提供了在網路間傳送附帶格式化文檔郵件的功能,因此,遭受病毒的文檔或文件就可能通過網關和郵件伺服器湧入企業網路。網路使用的簡易性和開放性使得這種威脅越來越嚴重。
當前,Internet網上病毒的最新趨勢是:(1)不法分子或好事之徒製作的匿名個人網頁直接提供了下載大批病毒活樣本的便利途徑。(2)由於學術研究的病毒樣本提供機構同樣可以成為別有用心的人的使用工具。(3)由於網路匿名登錄才成為可能的專門關於病毒製作研究討論的學術性質的電子論文、期刊、雜志及相關的網上學術交流活動,如病毒製造協會年會等等,都有可能成為國內外任何想成為新的病毒製造者學習、借鑒、盜用、抄襲的目標與對象。(4)散見於網站上大批病毒製作工具、向導、程序等等,使得無編程經驗和基礎的人製造新病毒成為可能。(5)新技術、新病毒使得幾乎所有人在不知情時無意中成為病毒擴散的載體或傳播者。參考資料 http://campus.nwpu.e.cn/netc/technic/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23
B. 怎樣才能在同一個區域網里互傳文件
1、找到自己想要分享的文件或者文件夾,右鍵點擊,可以看到共享功能。
C. 兩台電腦在同一個無線網下如何傳送東西最快。
推薦你一個軟體,叫「飛鴿傳書」,是專門用於區域網的數據傳輸軟體。
只要兩人都安裝了,就能傳送了。
參考附上了飛鴿的官方網址,可以去了解下。
D.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有3種:
1、通過移動存儲設備進行病毒傳播:如U盤、CD、軟盤、移動硬碟等都可以是傳播病毒的路徑,而且因為它們經常被移動和使用,所以它們更容易得到計算機病毒的青睞,成為計算機病毒的攜帶者;
2、通過網路來傳播:這里描述的網路方法也不同,網頁、電子郵件、QQ、BBS等都可以是計算機病毒網路 傳播的途徑,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運行頻率,計算機病毒的速度越來越快,范圍也在逐步擴大;
3、利用計算機系統和應用軟體的弱點傳播: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病毒利用應用系統和軟體應用的不足傳播出去因此這種途徑也被劃分在計算機病毒基本傳播方式中。
計算機病毒有自己的傳輸模式和不同的傳輸路徑。計算機本身的主要功能是它自己的復制和傳播,這意味著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非常容易,通常可以交換數據的環境就可以進行病毒傳播。
(4)同一個網路如何做到大范圍傳染擴展閱讀
任何病毒只要侵入系統,都會對系統及應用程序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輕者會降低計算機工作效率,佔用系統資源,重者可導致數據丟失、系統崩潰。
病毒只有在滿足其特定條件時,才會對計算機產生致命的破壞,電腦或者系統中毒後不會馬上反應,病毒會長期隱藏在系統中。
計算機病毒不易被發現,這是由於計算機病毒具有較強的隱蔽性, 其往往以隱含文件或程序代碼的方式存在,在普通的病毒查殺中,難以實現及時有效的查殺。
E. 同一個無線網路,如何實現本本之間的數據共享
不需要啊 只要是同一工作組,把windows 自帶防火牆關掉,打開文件和列印機共享,然後在地址欄輸入\\對方IP 就可以訪問到。
F. 病毒是怎麼傳播的它是怎麼感染內網的其他的電腦的
一、病毒定義 所謂病毒就是一段代碼,其本質和大家使用的QQ、WORD什麼的程序沒有區別,只不過製作者令其具有了自我復制和定時發作進行破壞功能。一般病毒都在1K到數K大小。 二、病毒種類 我們所遇到的病毒可分引導型(感染磁碟引導區)程序型(感染可執行文件)宏病毒(感染WORD文檔)等。 三、病毒工作原理 計算機系統的內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源,我們可以認為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在內存中運行(相當與人的大腦),所以控制了內存就相當於控制了人的大腦,病毒一般都是通過各種方式把自己植入內存,獲取系統最高控制權,然後感染在內存中運行的程序。(注意,所有的程序都在內存中運行,也就是說,在感染了病毒後,你所有運行過的程序都有可能被傳染上,感染那些文件這由病毒的特性所決定) 1、程序型病毒的工作原理。 這是目前最多的一類病毒,主要感染.exe 和 .dll 等可執行文件和動態連接庫文件,比如很多的蠕蟲病毒都是這樣。注意蠕蟲病毒不是一個病毒,而是一個種類。他的特點是針對目前INTERNET高速發展,主要在網路上傳播,當他感染了一台計算機之後,可以自動的把自己通過網路發送出去,比如發送給同一居欲網的用戶或者自動讀取你的EMAIL列表,自動給你的朋友發EMAIL等等。感染了蠕蟲病毒的機器一秒種可能會發送幾百個包來探測起周圍的機器。會造成網路資源的巨大浪費。所以這次我們殺毒主要是針對這種病毒。 那麼病毒是怎麼傳染的那? 切記:病毒傳染的前提就是,他必須把自己復制到內存中,硬碟中的帶毒文件如果沒有被讀入內寸,是不會傳染的,這在殺毒中非常重要。而且,計算機斷電後內存內容會丟失這我想大家都知道。 所以:病毒和殺毒軟體斗爭的焦點就在於爭奪啟動後的內存控制權。 2、程序型病毒是怎麼傳播的。 病毒傳播最主要的途徑是網路,還有軟盤和光碟。比如,我正在工作時,朋友拿來一個帶病毒的軟盤,比如,該病毒感染了磁碟里的A文件,我運行了一下這個A文件,病毒就被讀如內存,如果你不運行染毒文件,程序型病毒是不會感染你的機器的(不要罵,我這里說的是程序型病毒,後面我會說引導型病毒,他只要打開軟盤就會感染)當染毒文件被運行,病毒就進入內存,並獲取了內存控制權,開始感染所有之後運行的文件。比如我運行了WORD。EXE ,則該文件被感染,病毒把自己復制一份,加在WORD.EXE文件的後面,會使該文件長度增加1到幾個K。(不是所有病毒都這樣,我舉這個離子只是想介紹病毒感染過程) 好,接下來,比如說我關機了,則內存中的病毒被清除,我機子中所有的染毒文件只有WORD.exe。第二天,我又開機時,內存是干凈的。比如我需要用WORD,於是,該染毒文件中的病毒被讀如內存,繼續感染下面運行的程序,周而復始,時間越長,染毒文件越多。 到了一定時間,病毒開始發作(根據病毒作者定義的條件,有的是時間,比如CIH,有的是感染規模等等)執行病毒作者定義的操作,比如無限復制,佔用系統資源、刪除文件、將自己向網路傳播甚至格式化磁碟等等。 但是,無論如何,病毒只不過是一段代碼,他不可能破壞硬體(歡迎和我討論),就算是CIH也不是破壞硬體,他只是改寫了BIOS中的數據,實際上還是軟破壞。什麼叫破壞硬體?就是病毒發作時,你的硬碟啪的一下裂成兩半,可能嗎? 所以,完全不必懼怕病毒,他不會讓我門受到太大的經濟損失,如果我們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的話(比如自己的文檔不要保存在C盤等,後面我會細說) 3、引導型病毒的工作原理 看了前面的病毒傳染過程,大家很容易想到,只要我啟動計算機後不運行染毒程序,直接刪除不就可以了。實際上,現在的病毒沒有那麼弱智的,下面我門來看看其他的幾種傳染機制,首先看看引導型病毒 剛才說了,病毒必須進入內存才可以繼續感染,只有被運行他才可以進入內存,那麼與等用戶來運行,如果用戶長期不用這個染度文件,豈不是等的花而也謝了。引導型病毒感染的不是文件,而是磁碟引導區,他把自己寫入引導區,這樣,只要磁碟被讀寫,病毒就首先被讀取入內存。這就是為什麼殺毒要用干凈的啟動盤啟動,為的就是防止引導型病毒。下面我詳細的談一下磁碟引導區,看不懂的可以跳過去。 4、引導型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在計算機啟動時,必須讀取硬碟主引導區獲得分區信息,再讀取C:盤引導區獲取操作系統信息,這時候任何殺毒軟體都無法控制,這樣我先介紹一下計算機的啟動順序,大家只要記住一點就是:任何程序都要被讀入內存才會起作用。 計算機加電後,內存是空的,首先從BIOS中讀取一些啟動參數到內存中,這些命令控制計算機去做下一步工作就是自檢。(BIOS就是固化在ROM中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意思,ROM是只讀存儲器,因為計算機是一個機電設備,他不會自己干什麼事情,必須由軟體,也就是人事先寫好的程序來控制他工作,而這些程序必須被讀入內存才可以控制計算機,哈哈越扯越遠了,不說了,在將就變成計算機基礎講座了,哈哈) 接下來,計算機自檢,發現硬碟,讀取硬碟主引導程序到內存中,再讀取C盤的引導程序到內存中,再讀取操作系統文件到內存中,然後開始由操作系統文件控制計算機開始啟動。啟動完畢後,讀入各種自動運行的文件,比如天網放火牆、QQ、病毒監測軟體、等等, 前面說過,誰先進入內存,誰先佔據系統控制權,從上面的啟動順序可以發現,如果病毒在引導區,那麼,他被讀入內存的時候,殺毒軟體還不知道在那裡呢。 舉個離子:比如我拿了一張染有引導型病毒的軟盤用,當我雙擊A盤圖標後,計算機開始讀軟盤,首先讀入軟盤引導區,病毒隨之進入內存,並立即把自己寫入硬碟引導區(如果開了病毒檢測,則時可以檢測到並殺之)。如果沒有裝殺毒軟體,檢測佈道,則下次開機時,計算機自檢之後,讀硬碟引導區時就會同時讀入病毒,接下來,病毒獲得系統控制權,改寫操作系統文件,隱藏自己,然後計算機繼續啟動進入WIN200桌面,然後病毒檢測才開始運行,病毒完全可能已經把自己偽裝起來,讓殺毒軟體找不到。 所以這中病毒一定要用啟動盤啟動後,再殺,就是為了跳過讀硬碟引導區那一段。在後面我會纖細介紹。 5、病毒如何自動把自身裝入內存。 剛才介紹了現在的病毒不會等待用戶去運行染毒文件才進駐內存,他們都有自己的辦法運行自己,進駐內存,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他必須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讓系統在啟動的某個階段自動去調用他。因為計算機剛剛加電的時候,系統控制權是在BIOS手裡的(因為他最早裝入內存),而BIOS是保存在只讀的ROM中的,所以這時,系統是無毒的,所以引導型病毒要做的就是在BIOS向操作系統交權之前也就是讀取啟動盤時截取之。 那麼程序型病毒怎麼把自身裝如內存呢?他沒有截取控制權的這個能力,BIOS會順利的把控制權交給操作系統,這時,用戶看到的就是開始啟動WIN200,由於操作系統在啟動時會讀取大量的動態聯結庫文件,病毒就可以把自己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然後告訴WIN2000啟動時把自己讀如內存,這一步很好實現,比如大家都知道,QQ啟動時會被自動運行,實際上,程序型病毒自動運行自己的辦法和QQ從本質上是相同的。就是讓系統在啟動的某個階段自動去調用而已。 下面先介紹蠕蟲病毒,用他攜帶的木馬程序的自動運行方式來介紹一下這個過程。 四、關於蠕蟲病毒 我們學校網路中最多的就是蠕蟲病毒,所以我要單獨的說一下。 蠕蟲病毒是在INTERNET高速發展後出現的病毒,他具有了一些新特性。大部分的蠕蟲病毒是程序型的,不會感染引導區,他們一般通過郵件傳播(注意,不是唯一的傳播方式,所有傳統的傳播方式都會傳播之,並且許多蠕蟲病毒會自己搜索網路上沒有感染的機器並感染之,他實際上是一個寫的很好的乙太網傳輸狀態的檢測工具^_^),並且大多攜帶木馬程序,具有根據微軟服務軟體的漏洞來入侵計算機的攻擊能力,大部分蠕蟲病毒並不破壞計算機里的信息,只是瘋狂的去感染其他的計算機。感染了蠕蟲病毒的計算機會不停的向外發送信息包,佔用CPU可在80%以上,造成本機運行極其緩慢,網路擁塞,甚至可以導致網路癱瘓。 一般蠕蟲病毒會攜帶木馬程序,安裝在系統目錄中,那麼他是怎麼自動運行的那,等一會我通過一個例子來介紹。 五、什麼是木馬 在我校很多機器中都有木馬軟體。 木馬就是遠程式控制制軟體的一種,也稱為後門軟體,其作用就是利用操作系統的漏洞或者使用者的疏忽來進入系統並在遠程式控制制下從系統內部攻擊系統。因特洛伊木馬病毒是一種比較早期的成功的此種軟體,且有古代戰爭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所以,後來多稱此種帶有攻擊性質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為木馬 而其他的一些不帶攻擊性質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其實原理都是一樣的,比如, 塞門鐵客(英文不會寫)的大名鼎鼎的PCANYWHERE就是一個很成功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 木馬可以被殺毒軟體查殺,所以,這里也把他作為病毒來處理。 六、殺毒軟體為什麼能殺毒 1、 為什麼殺毒軟體必須不停的升級 病毒就是一段代碼,用一些語言寫出來,比如匯編等。沒種病毒都會有一些特徵,叫做病毒特徵碼,實際上就是病毒代碼中的一段讀一無二的字元。舉個容易理解的例子(實際上不是這樣):比如有個病毒發作後會格式化C:盤,那麼病毒代碼中就會有這么一句命令:FORMAT C:/U (實際上病毒不會去用DOS命令的,那太高級了,他會直接調用13號中斷寫硬碟,所以這里只是一個例子),那麼就可以用FORMAT C: /U這樣一個字元串作為這個病毒的特徵代碼,殺毒時,把所有的文件打開,從頭到尾的搜索,如果找到著段代碼,就報告發現病毒,然後清除之。 從我描述的這個過程大家就可以明白,為什麼殺毒軟體必須不停的升級,因為,只有一種病毒被發現後,他的特徵代碼才能被找到,才能被殺毒軟體識別。 2、 一個病毒從製作、傳播到被殺死過程的例子: 某個軟體天才某天心情好,寫了一個病毒,然後開始通過網路傳播,然後大批的機器被感染,然後用戶向殺毒軟體公司抱怨有病毒殺不了,(其實大部分是殺毒軟體公司的工作人員更早發現該病毒),然後,軟體公司得到病毒樣本,開始分析樣本,找到病毒特徵碼,然後更新其病毒庫,令其在殺毒時也查找這種病毒碼,然後通知用戶,請他們升級其購買的軟體。然後用戶升級,再殺毒,結果,該病毒被殺死,同時新的病毒被發現,周而復始。 所以,殺毒軟體永遠跟在病毒的後面這是毫無疑問的。從我的敘述中大家可以發現,實際上,如果一種病毒被發現,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得到他的樣本並分析出他的特徵碼,然後另其自己的殺毒軟體可以殺死該毒,那麼,各種殺毒軟體的優劣從何而來呢? 3、 什麼殺毒軟體好? 其實,大家都有一樣的病毒庫,但是,在我剛才描述的查毒過程中,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實際上他是等於在磁碟的所有文件中尋找某段特徵代碼,如果你的硬碟有20G的數據,他就要把這20G的數據過濾一遍,逐個字元來對比,其速度我不說你們也能想到。更要命的是一般的病毒庫都裝了幾萬中病毒代碼,哈哈,這么查上幾萬遍,查下來,估計你也從我們學校畢業了。所以實際上各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殺毒引擎,實際上這才是核心技術,他使用的獨特的演算法高速檢查,但就算這樣,查一遍下來至少也要幾個小時。所以,為了提高殺毒效率,可以令殺毒程序只檢查一些可能被感染的文件,比如。EXE 。DLL等,象。BMP 。MPG就不會被檢查,這樣,時間就縮短了很多,然後,他們可以只檢查每個。EXE文件的文件頭,從這里可以發現病毒修改的蛛絲馬跡。然後,他們開始把一些不常見的病毒排除出病毒庫之外,只檢查一些常見的病毒,就是所謂的快速殺毒。這是為什麼不同軟體查出不同病毒的原因之一,再下來,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殺毒軟體根據病毒代碼判斷病毒是完全有可能發生誤判,錯判的,提高判斷的准確性必須以犧牲查毒時間為代價。所以,不同公司的殺毒引擎提供不同的判斷方法,導致了可能有的軟體查不出來的毒別的軟體可以查出。 所以,所有的殺毒軟體都包括兩個主要的部分,一是殺毒引擎,另一個是病毒資料庫。病毒資料庫必須不停的更新,就我校的情況我個人推薦半個月更新一次。 我認為,各種殺毒軟體其實功能相差不多,主要是看哪個可以迅速更新,再好的殺毒軟體不跟新等於沒有。
G. 同一個無線網路如何傳輸文件
台式機與筆記本都連入路由器下,用QQ、微信等社交軟體,直接發送均可。速度視寬頻帶寬而定,一般速度非常快。
發送步驟:
1、以"QQ"為示例。兩台電腦分別登錄兩個號碼。
H. 計算機病毒通過網路傳染的主要途徑
第一種途徑
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設備進行傳播,這些設備通常有計算機的專用ASIC晶元和硬碟等。這種病毒雖然極少,
但破壞力卻極強,目前尚沒有較好的檢測手段對付。
第二種途徑
通過移動存儲設備來傳播這些設備包括軟盤、磁帶等。在移動存儲設備中,軟盤是使用最廣泛移動最頻繁的存儲
介質,因此也成了計算機病毒寄生的「溫床」。目前,大多數計算機都是從這類途徑感染病毒的。
第三種途徑
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傳播。現代信息技術的巨大進步已使空間距離不再遙遠,「相隔天涯,如在咫尺」,但也為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高速公路」。計算機病毒可以附著在正常文件中通過網路進入一個又一個系統, 國內計
算機感染一種「進口」病毒已不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了。在我們信息國際化的同時, 我們的病毒也在國際化。估計以
後這種方式將成為第一傳播途徑。
第四種途徑
通過點對點通信系統和無線通道傳播。目前,這種傳播途徑還不是十分廣泛,但預計在未來的信息時代,這種途
徑很可能與網路傳播途徑成為病毒擴散的兩大「時尚渠道」。
I. 同一個路由器如何獨占或佔用大部分網路資源
首先,你能控制路由不讓他們操作
一,先把他們電腦的MAC碼綁定IP,讓他們改IP沒用
二,然後改該IP的連接數與QoS設置,
三,設只有登記(把綁定)的MAC碼可上網,其它MAC碼上不了網,防止他們換網卡或通過其它途徑改MAC碼躲避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