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打擊網路謠言
治理網路謠言什麼解決方法?
1、加強主流文化建設。倡導政府誠信行政,誠信開展公共服務;要求政府官員說實話,說真話。用正氣壓倒邪氣,用實實在在的言行粉碎一個個的謠言。時間長了,造謠者沒有市場,謠言也就沒人相信。
2、提高政府公信力。及時發布政府及公共事務、突發事件信息,用正確的信息抵制謠言。
3、完善公民網路行為法律制度。在網路謠言被發展到網路「核武器」的時代,以保護公民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釐清言論自由與造謠中傷的界限、言論自由與侵犯他人隱私的界限、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法律責任的界限,完善法律對網路謠言民事、行政、刑事等配套的規范,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4、加強互聯網技術應用管理創新。互聯網技術領域要加快開發創新力度,建立網路謠言監測形成機制、篩選確認制度、破壞評估制度、整合相關職能機構調查處理制度、處理後反饋制度,形成及時發現網路謠言、及時處置網路謠言、及時辟謠機制,對網路謠言內容本身及時正本清源,對網路謠言的發布者、傳播者的處理及時公布於眾,接受社會監督。要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創新,完善網站行業自律制度,提高網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網站識別、管理、懲戒網路謠言的能力和水平,在網民中開展誠信發言、抵制謠言等互動活動。
5、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在社會轉軌時期,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養,強化公民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自律意識,尤為重要。凈化官風、淳樸民風,從我做起,人人自律,才能從根本上抵制、防控網路謠言的泛濫。
治理網路謠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家嚴格約束自己的網路行為,並長期堅持下去。
B. 社會如何治理網路虛假信息的看法
謠言止於智者
互聯網,海洋般信息,有真有假,其中有專事製造謠言者,利用網路散布,有些人對網上信息不加思考,信以為真,轉發傳播。
網路時代,面對如太平洋潮水般的信息,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信息有一個基本的判斷,想一想是否符合常識,是否真有道理,是否有這種可能性。
有些謠言編造很拙劣,違反常規常理,而且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一眼就能看穿。有些謠言則經過精心編造,活靈活現,以達到迷惑大眾的目的,但仔細推敲,還是有破綻可以看出來,假的真不了,不過要動一番腦子,才能判別真偽。
要辨別信息的真假,確實需要化一番功夫,要用腦子去思考。當然,更需要豐富的知識,知識豐富了,辯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就提高了,就不會輕易的上當受騙。凡事都要認真想一想,是否真有道理,是否有這種可能性,對信息作一個初步的辯別,分清是真相還是謠言。一時分不清,可以多想想,延遲判斷,或等待後繼信息,聽聽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再作進一步的判斷。
造謠可恥,信謠可憐,傳謠可悲,謠言止於智者。
當然,要凈化網路生態,防止有人利用網路造謠,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網管部門必須嚴格把關,讓謠言不能輕易上網。對造謠者,給予適當的處罰,例如在網上公開道謙等。對一些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必須給於相應的懲處。及時公布真相,及時辟謠,讓謠言無處可藏。
普通網民,要加強對網上信息的識別能力,盡量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讓謠言沒有市場。
C. 如何應對網路謠言
網路謠言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本質是腐朽的、低級的、破壞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眾的、良性的文化。有學者認為,謠言與語言同時誕生。
1/堅決抵制不良誘惑,與網路謠言的發布作斗爭
2/作為公民,要樹立文明上網的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不輕信網路謠言,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
4/咨詢或者找專業的網路謠言處理公司,比如說拓王朝企業,專門解決這些網路謠言
D. 網路謠言的治理措施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們的信息溝通交流提供了廣闊空間。但與此同時,許多無中生有、肆意惡搞的網路謠言亦頻頻出現,不僅嚴重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公共秩序,也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公共利益和當事人的聲譽。對於網民而言,如果不慎成為網路謠言的受眾,就會逐漸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和辨別力,長此以往,就會對這種網路情境產生依賴。
因此,治理網路謠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應堅持標本兼治。首先,這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對網路謠言的性質、責任認定、損害賠償以及管理的主體、程序、監督等都需要給予明確的界定。其次,要靠廣大網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對受到網路謠言蒙蔽的人來說,相關部門應善於在第一時間積極回應,披露真相,曝曬「造謠者」的用心,讓其臭名遠揚。再次,對網站而言,應加強自律、嚴把關口,強化信息發布管理,不給網路謠言提供傳播渠道。同時,網上治謠要想真正取得長效,更要依法管理,追究造謠者責任,鼓勵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一言以蔽之,要徹底鏟除網路謠言滋生的土壤,不僅有賴於法律的約束力和震懾力,更有賴於社會透明度的增強和廣大網民素養的提升。
E. 網上發布謠言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網上發布謠言並且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可能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F. 「20大行政區劃是謠言嗎對網路謠言該如何處理」
近年來,行政區劃謠言不時出來「作妖」,它們以權威官方、獨家首發為「賣點」,利用言之鑿鑿的推理論據、XX政府紅頭文件等極具迷惑性的信息,讓不少網民信以為真。中國互聯網聯合平台對這類謠言進行梳理,看看這些行政區劃謠言是怎麼傳的!
世界衛生組織辟謠
(四)專家解讀被移花接木,網路謠言冠以虛假權威。網路謠言往往冠以專家或是名人的頭銜,對較為科學的言論移花接木,使得謠言更具權威性、可信性,實際上已與原始言論南轅北轍。如2020年1月31日晚間,有媒體微信公眾號推送消息稱「經過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發現中成葯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這則權威性十足的消息,讓雙黃連口服液不僅大幅漲價,而且一夜被搶空,2月1日多家主流媒體求證得知,葯物所是初步發現中成葯雙黃連對病毒有抑製作用。這則信息引起民眾盲目跟風,即便不屬於謠言,也有商業炒作的嫌疑。
(五)民眾對疫情信息了解越少,越易相信謠言。北京師范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通過極術雲調查分析了網民對疫情的了解程度與謠言感知度的相關性,發現網民了解疫情信息越多,就越能提高對新冠疫情的謠言感知力,也越相信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避免「喝酒殺菌」「吸煙預防」「放煙花爆竹驅散病毒」等網路謠言。這從一個側面證明,謠言治理與其說是防止謠言傳播,不如說是驗證謠言的真偽。若是過度制止謠言,可能會適得其反,產生「逆火效應」,造成「造謠——信謠——傳謠——辟謠」的往復循環。
社交媒體時代網路謠言治理建議
(一)及時公開信息,減少謠言滋生空間,搶占信息制高點。政府部門應樹立陣地意識,了解民眾的恐慌點,正面回應民眾訴求,及時披露突發事件的相關信息,才能打造疏導民意的最短路徑。北京師范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民眾了解疫情信息越多,對謠言越有感知和判斷力,就越願意通過微博微信分享,這樣就會讓信息空間形成一個自我的凈化機制。
(二)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機制建設。政府對外發布信息的口徑應保持統一。在突發事件中,各部門可能會各自為戰,導致對外發聲前後矛盾。用法律法規約束謠言傳播行為,對於刻意編造,污衊黨和國家對疫情管控不力,造成社會混亂,引起公眾恐慌的謠言,政府應依法對責任人予以嚴懲。
(三)借鑒國際通用方法治理網路謠言,謹防過度使用治理網路謠言手段,引發社會質疑和影響政府公信力。只要有事實依據,不刻意強求完全的准確性,可讓民眾在網路信息比較中完成謠言的自我鑒別,這樣有助於提高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也有助於疫情的早發現早控制。謠言止於公開,在多方驗證信息流通之下,謠言會被逐步揭穿。
G. 我們應該採取怎麼樣的措施才能讓網路謠言不再產生了
加強網路管制,讓全國人民互相監督,一旦發現造謠傳謠者一律上報給各地執法單位,再給國家上報,讓國家依法律給那些造謠傳謠者懲罰。對發現並舉報者可以適當的獎勵,這樣可以帶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也可以給那些不法分子一個警告。雖然不能完全杜絕,但是可以減輕一些網路謠言的流出。
H. 如何遏制網路謠言現象網路謠言會帶來哪些危害
網路發展越來越快速,人們使用網路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比如在網上購物、網上點餐、網上看各種視頻等,雖然網路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但是網路只是一個傳播平台,所傳播的內容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不好的。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網路會傳播正能量,也有可能給謠言插上翅膀,讓謠言飛的更快。網路謠言是指造謠者為了賺取流量或是為了詆毀他人,利用網路為平台,快速的傳播不實消息,以達到對他人中傷的目的。要遏制網路謠言,應該從源頭抓起,增加造謠的成本,讓造謠者付出更大的代價。
很多受過謠言傷害的人,都可能產生心理問題。比如杭州快遞小哥的謠言,當事人不僅生活受到了影響,還產生了抑鬱症,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謠言都是可怕的,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只有嚴懲才能讓謠言止步。
I. 為凈化網路環境、抵制網路謠言,我們應該怎麼做
1、樹立法律意識,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配合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打擊利用網路傳播謠言的行為。
2、增強社會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社會責任,文明上網、文明發言。
3、自覺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不助長謠言的流傳、蔓延,做網路健康環境的維護者,發現網路謠言積極舉報。
J.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網路謠言
人言可畏,有時候一句謠言可能害了一個家庭,對於謠言我們應該保持質疑,不隨意評價攻擊別人,不去肆意帶節奏,只發表自己的看法,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