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網路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基本原則有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等。我認為大學生應該從以下方面遵守網路道德:
第一,樹立積極向上的網路觀,遵守相應法律法規,嚴格規范自己上網行為,自覺並加以抵制對網路文明、道德及和諧產生破壞的事,積極倡導並自覺實踐文明上網方式,為建設和諧網路社會貢獻力量!
第二,積極弘揚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致力於傳播先進有益的網路文化知識,攜手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網路文化氛圍。把文明上網當作習慣,將道德准則刻在腦海,向網路道德模範看齊學習,努力在網上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
第五,拒絕網貸,遠離網貸。當代社會,校園的網貸在給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助長了一些學生的不理性的消費行為,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大學生應該主動學習金融和網路安全方面的知識,提升自己的防範能力,做到少網貸,最後不網貸!
② 大學生應當如何遵守網路生活的道德要求
其實和現實中的道德要求一樣,只是網路道德沒有約束的,要看你如何遵守了。比如誠實、誠信、不犯法等
③ 如何加強網路道德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網路道德自律,就要求每一個網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白世上的誰是誰非,明白基本的道德准則,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當一個合格的網民,不要在網路上動一些歪心思,不要夢想從網路中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加強網路道德自律,還要求每一個網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欣賞美與丑,要有正確的標准,不要自己想當然的認為孰是孰非,特別是在網路上,一定要有一一個明辨是非的保准,不要觸犯網路上的紅線,當一個文明的網民。
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加強網路道德自律,每一個網民還必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在世,一定要按照正確的人生道路去行走,不要劍走偏鋒,行一些偏門,從而害人害己,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並讓自己走上邪路。
四、遵守法律法規。加強網路道德自律,還必須要遵守法律法規,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也是每個人要想越走越順的必然要求,現在的網路環境很不安寧,也有很多網路蛀蟲,要想自己不成為網路中的蛀蟲,就必須要求自己要時刻遵守法律法規,當一個遵紀守法的網民。
五、不信謠傳謠。加強網路道德自律,作為一個網民,你還必須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一定要做到不信謠傳謠,遊走在網路的海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辨別能力,遇到那些海量的網路信息,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的判斷准則和方法,哪些信息是真實的,哪些信息是不可信的,不信的堅決不信,不要充當網路上的幫凶。
六、遵守社會公德。加強網路道德自律,還必須要做一個遵守社會公德的人,嚴守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規范,做一個文明的網民,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凈化網路環境,維護網路環境的安寧。
七、加強行為規范。加強網路道德自律,每一個網民還必須要加強自己的行為規范,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得當,做一個慎獨自律的人,時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時常想想自己的行為規范是否得當,有錯誤和不妥的地方,堅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讓自己變得越來越理智,越來越優秀。
④ 如何在網路生活中加強道德自律
一、堅持系統治理,促進良性互動
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我國傳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分散於安全部、工信部、公安部、國信辦等部委,存在職能交叉、多頭管理、權責不一、效率低下等弊端。在網路時代,這種管理模式已經嚴重滯後,迫切需要從頂層進行設計和整合,並賦予新的職能業務部門更多的政策手段。
二、堅持依法治理,強化法治保障
網路管理要靠法律支撐,也需要法律規范。依法維護網路安全,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也是建設網路強國的有力保障。依法治網要用法制思維、法制方式來規制,使得網路治理有序化、常態化。
三、堅持綜合治理,加強社會規制
堅持綜合治理,加強法律與道德的協同共治。要用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引領網路輿論、佔領網路陣地,同時要疏導網民情緒,營造理性的網路環境。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網路法制文化創建活動,是網路綜合治理不可或缺的要素。
四、堅持源頭治理,健全管理平台
堅持源頭治理,構築防控第一島鏈。網路源頭治理,關鍵是要緊緊扭住龍頭企業,使其開發的各類互聯網產品,都符合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條例和法規。要加強互聯網許可證和備案手續的審查與監管,加大對申辦人資格的審查,進行實名認證。要加強對注冊網址、域名的監管,加快高科技監控技術的研發。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追根溯源,將網路犯罪分子繩之以法,保障網路安全。
五、健全基層網路,綜合服務管理平台
健全基層網路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及時反映和協調各方面各層次的利益訴求。要加大計算機硬體、軟體、網路設備的普及力度,消除地區間的數字鴻溝;同時加大軟硬體、網路安全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生產出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軟硬體產品,以提升對惡意攻擊的「黑客」的監控和防範解決能力。
網路監管部門應緊跟網路跨平台服務要求,積極介入不同網路服務平台,建立能動、聯動的監管機制和嚴格的問責機制,實現網路監管無盲區。
⑤ 如何做到遵守網路道德
不在任何情況下惡意攻擊任何網站伺服器。
2.不能在網上利用E-MAIL傳發任何病毒或帶有病毒的文件及垃圾郵件。
3.堅決反對濫注冊會員、濫申請郵箱、濫提交網站等浪費網路資源的行徑。
4.禁止通過任何手段獲取和散布他人個人隱秘資料。
5.不可盜用他人成果,不得在任何形式的作業中抄襲或剽竊他人知識成果,包括校園網以外的一切網路提供的資源,譬如論文、課題、課件等,適當引用他人資料除外。
6.未經作者同意不隨意轉載他人作品。
7.網上應進行正當瀏覽,不去不易於身心健康的網站。
8.不得肆無忌憚地進行網路聊天,不得進行對他人有任何傷害的欺騙行為。
9.注意在網路中的言行,不在網上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不散布任何不良言論。
10.不沉迷於網路游戲。
二年五班王晨旭
⑥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道德
一、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文明上網。嚴格律己。
二、大學生一定要注意網路語言的使用,不攻擊他人,誹謗他人。合理文明地上網。
三、保護他人的隱私。並且不隨意使用他人的計算機。
四、還要監督他人或社會有不道德的使用網路行為。及時舉報或揭發網路惡意行為等。
⑦ 聯系實際談談大學生應該怎樣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
網路作為現代人生活的第二空間,應該建立並遵循自己的道德倫理體系。人們在通過網路媒體進行傳播和傳播時,應該自覺遵守各種共同的倫理規范和規范。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的網路素質,正確利用校園網,充分發揮網路的積極作用。
6. 大學生要堅持「七條底線」,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共同營造健康向上的網路環境。「七底線」:一是法律法規的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第三,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的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第六,道德風尚的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的底線。
⑧ 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⑨ 聯系實際談談新時代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生活的道德要求
大學生應當積極倡導網路文明,堅持文明上網,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上網習慣,在網路生活中加強社會公德自律:
第一,正確使用網路工具。
第二,健康進行網路交往。
第三,自覺避免沉迷網路。
第四,養成網路自律精神。
第五,積極引導網路輿論。
(9)如何規范自己的網路道德擴展閱讀:
隨著世界網路的發展,網路生活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代名詞。一般來說,網路生活包括的范圍很廣,狹義的講就是上網。廣義的講是和網路有關的所有非正式工作內容。
網上聊天、打游戲、看電視電影等都可以算在網路生活之內。近些年比較流行的一種「宅一族」人群,大部分都是以網路生活為主要生活內容。
⑩ 網路生活中應遵循哪些道德規范
網路生活中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
1、網民應遵守的基本規范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
要遵守網路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尊重民族感情,遵守國際網路道德公約。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
網路已成為一種人際交往的媒介和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路收發郵件、實時聊天、視頻會議、網上留言、網上交友等。網路交往要做到誠實無欺,不應該通過網路進行色情、賭博活動,更不能在BBS或論壇上侮辱、誹謗他人。
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益的交往活動,在網路交往中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
適度的上網對學習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長時間沉迷於網路對人的身心健康有極大損害。現實中存在著一些人上網成癮,沉迷於網路而不能自拔,進而導致耽誤學業、甚至放棄學業或家庭破裂的現象。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
網路的虛擬性以及行為主體的匿名隱蔽特點,大大削弱了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使得道德規范所具有的外在壓力的效用明顯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道德自律成了維護網路道德規范的基本保障。「慎獨」是一種道德境界,信息時代十分需要,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監督的網路空間里,自覺做到自律而「不逾矩」。
2、網站應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
(1)、不以任何形式傳播內容有害或不健康的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
(2)、不提供不文明聲訊、簡訊等服務;不運行帶有暴力、色情內容的游戲。
(3)、嚴格管理社區、論壇、博客、評論、聊天室等互動欄目,及時清理與文明辦網、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相違背的不健康信息,大興樹新風、促和諧的網路文明風尚。
(4)、自覺健全、細化網站管理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強化監督機制;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強社會責任感,形成行業自律意識。
(5)、開設舉報電話、舉報郵箱,建立全天候舉報制度,對網民反映的問題認真整改,加強溝通,不斷提高網路媒體的社會公信力,自覺接受行業管理與社會監督。
(10)如何規范自己的網路道德擴展閱讀:
網路道德規范是網路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
針對網路中存在的問題,為了維護國家的網路和信息安全,國家制定了《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這些法規明確規定了利用互聯網實施的各種違法行為及其處罰辦法。
但是,由於網路社會的全球性、隱匿性、開放性、自由性和異化性,決定了不可能完全依賴法律來約束網路行為,因為即便有了非常詳盡和嚴密的法律,面對眾多的邊緣行為和網上犯罪,法律往往鞭長莫及,防不勝防。
由於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經過長期實踐自然形成的,並依靠社會的輿論、傳統的習慣力量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而且道德規范所調整的范圍要比法律所調整的范圍廣泛,所以網路行為更多的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由道德這個更具有普遍約束力和影響力的行為規范來調整。
因此,網路道德規范就成為了網路法律規范的重要補充,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維護網路安全和保障網路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