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安全工作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制度的制定和嚴格執行。第二個部分是技術的學習與深入研究。
首先講第一部分,嚴格的制度和制度的執行時非常必要的,制度是指導人員進行流程化工作的前提,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網路安全更安心。
舉個栗子:當我們進入機房的時候,其實是機房最脆弱的時候。在此時,如果有嚴格的進出機房制度,那麼就會讓破壞者可以回溯到人。如果在制度中要求必須使用堡壘機登錄,那麼,我們就可以回溯到一個人登錄後的行為。
所以說,好的制度,一定是安全的基礎。但一個制度必須要執行才可以,不執行的制度,就是白紙一張。
其次,我們來講技術。所有的網路攻擊都是技術的比拼,不管是網路技術還是社會工程學,都是技術作為支撐的。每種攻擊,都是通過不同的技術進行的。比如木馬、蠕蟲等病毒類攻擊;APT攻擊;釣魚攻擊等,都需要通過技術實現。如果防禦的我們知道了這些技術和攻擊手段,我們就可以見招拆招,最終達到完全防禦的目的。
2. 網路安全的預防措施
網安措施
計算機網路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護網路安全、保護應用服務安全和保護系統安全三個方面,各個方面都要結合考慮安全防護的物理安全、防火牆、信息安全、Web安全、媒體安全等等。
(一)保護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是為保護商務各方網路端系統之間通信過程的安全性。保證機密性、完整性、認證性和訪問控制性是網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保護網路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
(1)全面規劃網路平台的安全策略。
(2)制定網路安全的管理措施。
(3)使用防火牆。
(4)盡可能記錄網路上的一切活動。
(5)注意對網路設備的物理保護。
(6)檢驗網路平台系統的脆弱性。
(7)建立可靠的識別和鑒別機制。
(二)保護應用安全。
保護應用安全,主要是針對特定應用(如Web伺服器、網路支付專用軟體系統)所建立的安全防護措施,它獨立於網路的任何其他安全防護措施。雖然有些防護措施可能是網路安全業務的一種替代或重疊,如Web瀏覽器和Web伺服器在應用層上對網路支付結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過IP層加密,但是許多應用還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由於電子商務中的應用層對安全的要求最嚴格、最復雜,因此更傾向於在應用層而不是在網路層採取各種安全措施。
雖然網路層上的安全仍有其特定地位,但是人們不能完全依靠它來解決電子商務應用的安全性。應用層上的安全業務可以涉及認證、訪問控制、機密性、數據完整性、不可否認性、Web安全性、EDI和網路支付等應用的安全性。
(三)保護系統安全。
保護系統安全,是指從整體電子商務系統或網路支付系統的角度進行安全防護,它與網路系統硬體平台、操作系統、各種應用軟體等互相關聯。涉及網路支付結算的系統安全包含下述一些措施:
(1)在安裝的軟體中,如瀏覽器軟體、電子錢包軟體、支付網關軟體等,檢查和確認未知的安全漏洞。
(2)技術與管理相結合,使系統具有最小穿透風險性。如通過諸多認證才允許連通,對所有接入數據必須進行審計,對系統用戶進行嚴格安全管理。
(3)建立詳細的安全審計日誌,以便檢測並跟蹤入侵攻擊等。
商交措施
商務交易安全則緊緊圍繞傳統商務在互聯網路上應用時產生的各種安全問題,在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基礎上,如何保障電子商務過程的順利進行。
各種商務交易安全服務都是通過安全技術來實現的,主要包括加密技術、認證技術和電子商務安全協議等。
(一)加密技術。
加密技術是電子商務採取的基本安全措施,交易雙方可根據需要在信息交換的階段使用。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1)對稱加密。
對稱加密又稱私鑰加密,即信息的發送方和接收方用同一個密鑰去加密和解密數據。它的最大優勢是加/解密速度快,適合於對大數據量進行加密,但密鑰管理困難。如果進行通信的雙方能夠確保專用密鑰在密鑰交換階段未曾泄露,那麼機密性和報文完整性就可以通過這種加密方法加密機密信息、隨報文一起發送報文摘要或報文散列值來實現。
(2)非對稱加密。
非對稱加密又稱公鑰加密,使用一對密鑰來分別完成加密和解密操作,其中一個公開發布(即公鑰),另一個由用戶自己秘密保存(即私鑰)。信息交換的過程是:甲方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鑰向其他交易方公開,得到該公鑰的乙方使用該密鑰對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私鑰對加密信息進行解密。
(二)認證技術。
認證技術是用電子手段證明發送者和接收者身份及其文件完整性的技術,即確認雙方的身份信息在傳送或存儲過程中未被篡改過。
(1)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也稱電子簽名,如同出示手寫簽名一樣,能起到電子文件認證、核准和生效的作用。其實現方式是把散列函數和公開密鑰演算法結合起來,發送方從報文文本中生成一個散列值,並用自己的私鑰對這個散列值進行加密,形成發送方的數字簽名;然後,將這個數字簽名作為報文的附件和報文一起發送給報文的接收方;報文的接收方首先從接收到的原始報文中計算出散列值,接著再用發送方的公開密鑰來對報文附加的數字簽名進行解密;如果這兩個散列值相同,那麼接收方就能確認該數字簽名是發送方的。數字簽名機制提供了一種鑒別方法,以解決偽造、抵賴、冒充、篡改等問題。
(2)數字證書。
數字證書是一個經證書授權中心數字簽名的包含公鑰擁有者信息以及公鑰的文件數字證書的最主要構成包括一個用戶公鑰,加上密鑰所有者的用戶身份標識符,以及被信任的第三方簽名第三方一般是用戶信任的證書權威機構(CA),如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用戶以安全的方式向公鑰證書權威機構提交他的公鑰並得到證書,然後用戶就可以公開這個證書。任何需要用戶公鑰的人都可以得到此證書,並通過相關的信任簽名來驗證公鑰的有效性。數字證書通過標志交易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數據,提供了一種驗證各自身份的方式,用戶可以用它來識別對方的身份。
(三)電子商務的安全協議。
除上文提到的各種安全技術之外,電子商務的運行還有一套完整的安全協議。比較成熟的協議有SET、SSL等。
(1)安全套接層協議SSL。
SSL協議位於傳輸層和應用層之間,由SSL記錄協議、SSL握手協議和SSL警報協議組成的。SSL握手協議被用來在客戶與伺服器真正傳輸應用層數據之前建立安全機制。當客戶與伺服器第一次通信時,雙方通過握手協議在版本號、密鑰交換演算法、數據加密演算法和Hash演算法上達成一致,然後互相驗證對方身份,最後使用協商好的密鑰交換演算法產生一個只有雙方知道的秘密信息,客戶和伺服器各自根據此秘密信息產生數據加密演算法和Hash演算法參數。SSL記錄協議根據SSL握手協議協商的參數,對應用層送來的數據進行加密、壓縮、計算消息鑒別碼MAC,然後經網路傳輸層發送給對方。SSL警報協議用來在客戶和伺服器之間傳遞SSL出錯信息。
(2)安全電子交易協議SET。
SET協議用於劃分與界定電子商務活動中消費者、網上商家、交易雙方銀行、信用卡組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給定交易信息傳送流程標准。SET主要由三個文件組成,分別是SET業務描述、SET程序員指南和SET協議描述。SET協議保證了電子商務系統的機密性、數據的完整性、身份的合法性。
SET協議是專為電子商務系統設計的。它位於應用層,其認證體系十分完善,能實現多方認證。在SET的實現中,消費者帳戶信息對商家來說是保密的。但是SET協議十分復雜,交易數據需進行多次驗證,用到多個密鑰以及多次加密解密。而且在SET協議中除消費者與商家外,還有發卡行、收單行、認證中心、支付網關等其它參與者。
加密方式
鏈路加密方式
安全技術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護網路關鍵設備(如交換機、大型計算機等),制定嚴格的網路安全規章制度,採取防輻射、防火以及安裝不間斷電源(UPS)等措施。
訪問控制:對用戶訪問網路資源的許可權進行嚴格的認證和控制。例如,進行用戶身份認證,對口令加密、更新和鑒別,設置用戶訪問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控制網路設備配置的許可權等等。
數據加密:加密是保護數據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獲後不能讀懂其含義。防止計算機網路病毒,安裝網路防病毒系統。
網路隔離:網路隔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採用隔離卡來實現的,一種是採用網路安全隔離網閘實現的。
隔離卡主要用於對單台機器的隔離,網閘主要用於對於整個網路的隔離。這兩者的區別可參見參考資料。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過濾、容錯、數據鏡像、數據備份和審計等。圍繞網路安全問題提出了許多解決辦法,例如數據加密技術和防火牆技術等。數據加密是對網路中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到達目的地後再解密還原為原始數據,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戶截獲後盜用信息。防火牆技術是通過對網路的隔離和限制訪問等方法來控制網路的訪問許可權。
安全防範意識
擁有網路安全意識是保證網路安全的重要前提。許多網路安全事件的發生都和缺乏安全防範意識有關。
主機安全檢查
要保證網路安全,進行網路安全建設,第一步首先要全面了解系統,評估系統安全性,認識到自己的風險所在,從而迅速、准確得解決內網安全問題。由安天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款創新型自動主機安全檢查工具,徹底顛覆傳統系統保密檢查和系統風險評測工具操作的繁冗性,一鍵操作即可對內網計算機進行全面的安全保密檢查及精準的安全等級判定,並對評測系統進行強有力的分析處置和修復。
主機物理安全
伺服器運行的物理安全環境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忽略了這點。物理環境主要是指伺服器託管機房的設施狀況,包括通風系統、電源系統、防雷防火系統以及機房的溫度、濕度條件等。這些因素會影響到伺服器的壽命和所有數據的安全。我不想在這里討論這些因素,因為在選擇IDC時你自己會作出決策。
在這里著重強調的是,有些機房提供專門的機櫃存放伺服器,而有些機房只提供機架。所謂機櫃,就是類似於家裡的櫥櫃那樣的鐵櫃子,前後有門,裡面有放伺服器的拖架和電源、風扇等,伺服器放進去後即把門鎖上,只有機房的管理人員才有鑰匙打開。而機架就是一個個鐵架子,開放式的,伺服器上架時只要把它插到拖架里去即可。這兩種環境對伺服器的物理安全來說有著很大差別,顯而易見,放在機櫃里的伺服器要安全得多。
如果你的伺服器放在開放式機架上,那就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接觸到這些伺服器。別人如果能輕松接觸到你的硬體,還有什麼安全性可言?
如果你的伺服器只能放在開放式機架的機房,那麼你可以這樣做:
(1)將電源用膠帶綁定在插槽上,這樣避免別人無意中碰動你的電源;
(2)安裝完系統後,重啟伺服器,在重啟的過程中把鍵盤和滑鼠拔掉,這樣在系統啟動後,普通的鍵盤和滑鼠接上去以後不會起作用(USB滑鼠鍵盤除外)
(3)跟機房值班人員搞好關系,不要得罪機房裡其他公司的維護人員。這樣做後,你的伺服器至少會安全一些。
3. 如何做好網路安全工作
1、完善網路安全機制
制定《網路安全管理制度》,設立公司網路與信息化管理機構,負責網路設施和信息系統的運維管理。堅持做好網路與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和定期巡查,制定網路安全應急預案,健全網路安全事件聯動機制,提高公司網路安全應急處理能力。
通過計算機入網申請登記表、網路密碼變更記錄、公司網路管理日誌等記錄,做好網路監控和安全服務,構建安全即服務的雙重縱深防禦模式,為公司管理保駕護航。
6、加強新媒體運營維護
做好公司微信、網站等的管理和維護,及時發布企業運行信息,構築全公司資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弘揚企業文化,提升企業形象,更好地服務於企業改革發展。
4. 發生網路安全事件,應當首先第一步怎麼做
斷開自己的網路(如:關閉路由器、關閉貓,或者 拔掉網線)
希望能幫到您,還望您能採納!
5. 如何應對網路安全問題
當電腦出現以下情況時,一定要全面掃描檢查電腦。1、電腦經常死機,2、電腦數據丟失,3、相關文件打不開,4、系統運行速度慢,5、提示硬碟空間不夠,6、經常報告內存不足,7、出現大量來歷不明文件,8、操作系統自動執行操作。
如何應對這些問題?1、電腦上安裝殺毒軟體,定期對電腦進行殺毒清理,及時更新殺毒軟體。2、網站注冊時少填隱私。在注冊上賬號時,盡量不需要填的不填;不要在陌生網站上注冊信息。3、不要打開陌生的網址、網站,在正規網站上上傳或下載文件。4、電腦不使用破解版的軟體,使用正規渠道下載的正版軟體。5、對於郵件接收的文件,務必檢查是否為EXE格式等可執行文件(EXE文件大多可能是木馬)
對於網路安全問題,我們防不勝防,我們該怎麼辦?首先,無論何時何地我們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其次,遇到自己不確定的郵件或其他文件,一定要弄清它們的來源,切記不能盲目性地不在意翻翻;最後是手機、電腦一定要安裝可靠的防毒軟體,以防被入侵。
ISAB您身邊的網路安全防禦專家提醒您,在信息時代,我們應該自覺維護好網路環境,做一名良好的網名,同時也要提高網路安全防範意識,及時鑒別網路安全,避免網路陷阱。
6. 網路安全怎麼做
1.安裝安全種類的軟體 要注意的就是電腦或者手機有沒有安裝安全種類的軟體,當然安全軟體安裝一類就可以了,不在多在精,所以說如果沒安裝,就相當於沒有一層保護罩。
2.及時修復安全漏洞 要注意及時修復安全漏洞,安裝好安全軟體之後,如果有高危漏洞肯定是會有...
3.不隨意打開不健康網頁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個人的一些上網行為了。在上網的過程中,不要隨意打開...
4.不在網路上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或朋友、家人信息 網路是一個信息傳遞非常迅速的平台,所以在.
7. 網路安全應急響應的網路安全應急響應做什麼
應急響應的活動應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未雨綢繆,即在事件發生前事先做好准備,比如風險評估、制定安全計劃、安全意識的培訓、以發布安全通告的方式進行的預警、以及各種防範措施;
第二、亡羊補牢,即在事件發生後採取的措施,其目的在於把事件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這些行動措施可能來自於人,也可能來自系統,不如發現事件發生後,系統備份、病毒檢測、後門檢測、清除病毒或後門、隔離、系統恢復、調查與追蹤、入侵者取證等一系列操作。
以上兩個方面的工作是相互補充的。首先,事前的計劃和准備為事件發生後的響應動作提供了指導框架,否則,響應動作將陷入混亂,而這些毫無章法的響應動作有可能造成比事件本身更大的損失;其次,事後的響應可能發現事前計劃的不足,吸取教訓,從而進一步完善安全計劃。因此,這兩個方面應該形成一種正反饋的機制,逐步強化組織的安全防範體系。
8. 遇到網路安全問題該怎麼辦應該怎麼防範
網路安全問題 公司和跟人都是會出現這種問題。
這個現在大多數是第三方公司完成的,例如360殺毒和Q的管家
個人防範的話
第一:少點開報毒的網址和文件
第二;電腦一般有自身的殺毒系統可以吧等級調高
第三:遇到安全問題,首先保留文件素材,然後做殺毒。
9. 生網路安全事件應採取哪些措施
網路安全事件發生的風險出現時,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並根據網路安全風險的特點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採取下列措施:
1.要求有關部門、機構和人員及時收集、報告有關信息,加強對網路安全風險的監測;
2.組織有關部門、機構和專業人員,對網路安全風險信息進行分析評估,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影響范圍和危害程度;
3.向社會發布網路安全風險預警,發布避免、減輕危害的措施;
防範措施:
1.安裝防火牆和防病毒軟體,並經常升級;注意經常給系統打補丁,堵塞軟體漏洞;
2.禁止瀏覽器運行JavaScript和ActiveX代碼;
3.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網站,不要執行從網上下載後未經殺毒處理的軟體,不要打開msn或者QQ上傳送過來的不明文件等。
10. 網路安全處理過程
網路安全應急響應是十分重要的,在網路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事件危害損失巨大的時代,應對短時間內冒出的網路安全事件,根據應急響應組織事先對各自可能情況的准備演練,在網路安全事件發生後,盡可能快速、高效的跟蹤、處置與防範,確保網路信息安全。就目前的網路安全應急監測體系來說,其應急處理工作可分為以下幾個流程:
1、准備工作
此階段以預防為主,在事件真正發生前為應急響應做好准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制定用於應急響應工作流程的文檔計劃,並建立一組基於威脅態勢的合理防禦措施;制定預警與報警的方式流程,建立一組盡可能高效的事件處理程序;建立備份的體系和流程,按照相關網路安全政策配置安全設備和軟體;建立一個支持事件響應活動的基礎設施,獲得處理問題必備的資源和人員,進行相關的安全培訓,可以進行應急響應事件處理的預演方案。
2、事件監測
識別和發現各種網路安全緊急事件。一旦被入侵檢測機制或另外可信的站點警告已經檢測到了入侵,需要確定系統和數據被入侵到了什麼程度。入侵響應需要管理層批准,需要決定是否關閉被破壞的系統及是否繼續業務,是否繼續收集入侵者活動數據(包括保護這些活動的相關證據)。通報信息的數據和類型,通知什麼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布局入侵檢測設備、全局預警系統,確定網路異常情況;
預估事件的范圍和影響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的方案;
事件的風險危害有多大,涉及到多少網路,影響了多少主機,情況危急程度;
確定事件責任人人選,即指定一個責任人全權處理此事件並給予必要資源;
攻擊者利用的漏洞傳播的范圍有多大,通過匯總,確定是否發生了全網的大規模入侵事件;
3、抑制處置
在入侵檢測系統檢測到有安全事件發生之後,抑制的目的在於限制攻擊范圍,限制潛在的損失與破壞,在事件被抑制以後,應該找出事件根源並徹底根除;然後就該著手系統恢復,把所有受侵害的系統、應用、資料庫等恢復到它們正常的任務狀態。
收集入侵相關的所有資料,收集並保護證據,保證安全地獲取並且保存證據;
確定使系統恢復正常的需求和時間表、從可信的備份介質中恢復用戶數據和應用服務;
通過對有關惡意代碼或行為的分析結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確相應的補救措施並徹底清除,並對攻擊源進行准確定位並採取措施將其中斷;
清理系統、恢復數據、程序、服務,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統和網路設備徹底還原到正常的任務狀態。
4、應急場景
網路攻擊事件:
安全掃描攻擊:黑客利用掃描器對目標進行漏洞探測,並在發現漏洞後進一步利用漏洞進行攻擊;
暴力破解攻擊:對目標系統賬號密碼進行暴力破解,獲取後台管理員許可權;
系統漏洞攻擊:利用操作系統、應用系統中存在漏洞進行攻擊;
WEB漏洞攻擊:通過SQL注入漏洞、上傳漏洞、XSS漏洞、授權繞過等各種WEB漏洞進行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通過大流量DDOS或者CC攻擊目標,使目標伺服器無法提供正常服務;
信息破壞事件:
系統配置遭篡改:系統中出現異常的服務、進程、啟動項、賬號等等;
資料庫內容篡改:業務數據遭到惡意篡改,引起業務異常和損失;
網站內容篡改事件:網站頁面內容被黑客惡意篡改;
信息數據泄露事件:伺服器數據、會員賬號遭到竊取並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