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轟動的網路的黑客案有哪些
1988年,美國芝加哥銀行的網路系統就曾受到一名「黑客」的襲擊,這名「黑客」通過電腦網路,塗改了銀行賬目,把7000萬美元的巨款轉往國外,從而給該銀行造成巨大損失。無獨有偶,1995年8月,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花旗銀行遭受了同樣的厄運,一名「黑客」使用同樣的手法從該銀行偷走了40萬美元。前不久,英國也發生了一起轟動整個大不列顛島的重大泄密事件。一位電信公司的電腦操作員,通過公司內部的資料庫,竊走了英國情報機構、核地下掩體、軍事指揮部及控制中心的電話號碼。據說,連梅傑首相的私人電話號碼也未能倖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位21歲的阿根廷男青年,利用家裡的電腦,通過國際互聯網路線路,進入到美軍及其部署在其他國家機構的電腦系統中漫遊了長達9個月的時間。這名青年說:「我可以進入美國軍方電腦網……,可以到任何一個地方去漫遊,也可以刪除任何屬性的信息。」直到1996年3月,這位「黑客」才被有關部門查獲。在眾多引起轟動的網路「黑客」案中,還有一起令美國人至今心有餘悸的事件。那是在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合並之前,前聯邦德國的幾名學生利用電腦網路,破解了美軍密碼,並將竊取的美國軍事機密賣給了前蘇聯的克格勃,此事曾令美國軍方震驚不已。上面這些事件說明,隨著全球互聯網路的迅猛發展,一個國家的指揮系統、金融系統、空中交通管制系統、貿易系統和醫療系統等都將會變得更易受敵對國和可能的「黑客」——比如說,精於計算機操作的十幾歲的年輕人的襲擊,特別是有關國家安全的國防系統更是如此。據統計,僅1995年一年,美國空軍的計算機網路就曾受到至少500次以上的襲擊,平均每天達14次以上;而作為擁有12萬個計算機系統的美國軍事中心五角大樓,則在目前以至未來所面臨的威脅將會更大。
1998年2月26日,有人突入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的計算機網路,瀏覽了裡面的一些非絕密信息。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出使巴格達斡旋成功使美國的「沙漠驚雷」沒能炸響,而一場對付「黑客」的戰爭已經在美國打響。
同年,2月25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哈姆雷向新聞界公布,在過去的兩星期里,五角大樓的軍事情報網路連續遭到計算機「黑客」系統入侵。這次「黑客」入侵正值敏感時期,這條消息立即成為第二天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
哈姆雷說,「黑客」光顧了11個非保密軍事網路,其中包括4個海軍計算機網路和7個空軍計算機網路,網上有後勤、行政和財務方面的信息。「黑客」們瀏覽了這些信息後,在網路里安插了一個名為「陷井蓋兒」的程序。安插了這個程序,他們以後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自由進出這些網路。五角大樓的計算機系統遭到「黑客」的襲擊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但這次不同於往常。「黑客」們似乎在打擂台,通過入侵這些系統比試高低。哈姆雷說,這是五角大樓迄今發現最有組織和有系統的網路入侵事件,它「向我們敲響了警鍾」。美國國防部和聯邦調查局發誓,不挖出「黑客」誓不罷休。
美國加州有一叫聖羅莎的小鎮,鎮上有一個名叫Netdex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公司。它規模不大,只有3000用戶。「黑客」們就是在這兒露出了狐狸尾巴。
1998年1月中旬,Netdex公司所有人兼總經理比爾·贊恩發現服務操作系統被「黑客」更改了,立即報告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匹茨堡卡內基一梅隆大學計算機緊急反應小組(CERT)。
聯邦調查局特工和CERT網路人員經過幾星期跟蹤調查,找到了「黑客」的下落。他們本來可以堵上操作系統中的漏洞,但為了放長線釣大魚,他們沒有這么做,而是決定冒一次險,把門繼續敞開「一會兒」。這一敞就是6個星期。
在這6個星期里,來自美國東海岸和舊金山本地的20多名聯邦調查局特工一天24小時密切監視著入侵者在網上留下的「腳印」。這些腳印清晰地指向美國政府、軍隊、國家圖書館、實驗室和大學的網址。起初聯邦調查局認為,這些入侵者可能是潛在的恐怖分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偵查,聯邦調查局摸清了「黑客」的行蹤。2月25日,聯邦調查局計算機犯罪偵查小組帶著兩張搜查證,分乘6輛小汽車,向舊金山以北120公里、僅有5500人的小鎮——克洛弗代爾進發。
晚上8時30分左右,一幹人馬抵達這個青山環抱的小鎮。在當地警察的支援下,他們立即包圍了一座平房住宅。他們沖進屋內,發現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正忙著入侵五角大樓的非保密計算機網路!
在搜查過程中,鎮上的警察封鎖了鎮中心南邊的一條街道。對這座平房的搜查持續了2個小時。隨後,他們又搜查了另一座房子,這家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也被懷疑參與了入侵五角大樓的網路系統。由於這兩個男孩的年齡太小,聯邦調查局沒有逮捕他們,但收繳了他們的計算機、軟體和列印機。
去年,這兩個男孩一道參加了計算機學習班。他們的計算機水平連計算機專家也感到吃驚。贊恩說,「我們實際上是同他們進行在線戰爭。我們監視他們,他們也知道我們在監視他們。他們使勁恢復他們的軟體文檔,快到我們來不及消除這些文檔。」
但聯邦調查局追捕「黑客」的行動並沒有就此結束。一切跡象表明,這些少年「黑客」的後面還有一隻「黑手」。
贊恩說,他通過分析注意到幾種不同的「黑客」行動方式。這一案件最有趣的方面之一是入侵技術驚人的高超,而又有大量業余者才會犯的錯誤。這就是說,有更高級的專家向這些孩子提供入侵計算機網路的工具。他說,「黑客」並不是在鍵盤上猜你口令的人。他們編寫並使用別人計算機的程序。另外,贊思曾收到大量電子郵件垃圾。他說,「這些人行事有條不紊,很有次序。如果說這事(入侵五角大樓的網路)僅僅是幾個毛孩子乾的,我會感到非常吃驚。肯定還有人,這些孩子只是被人利用而已。」
聯邦調查局特工正在積極展開調查,希望找到進一步的線索,揪出那隻「黑手」。
在不到一個月之後,以色列警方於3月18日逮捕了一名入侵美國國防部及以色列議會電腦系統的超級電腦「黑客」。
這名以色列超級電腦「黑客」現年18歲,其網上用戶名為「分析家」。以色列警方發言人琳達·梅紐因說,警方同時還逮捕了另兩名18歲的同謀。
「黑客」被捕後,美國司法部發表聲明透露,「分析家」真名為埃胡德·特納勃。美國司法部長雷諾說,「分析家」的被捕是對所有試圖入侵美國電腦系統的「黑客」發出的警告。美國對此類電腦襲擊事件十分重視。在過去的幾個星期里,美國中央情報局對這個超級電腦「黑客」展開了調查,並向以方提供情報,最終協助以方逮捕了「分析家」。
人們估計「分析家」很可能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日前逮捕的兩名加利福尼亞少年的網上導師。美國五角大樓說,這批電腦「黑客」侵襲的對象是美國國防部、美國海軍軍事中心、美國航空航天局及一些大學電腦系統的非機密人員名單及工資表。加州索諾馬鎮被捕的兩名少年中一個稱,他已進入了200個美國學院電腦系統。
由於同一系統資源共享,侵襲非機密系統也可能調出機密資料,因此以「分析家」為首的這批「黑客」的存在令美國國防部大為不安。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約翰·漢姆萊說,這是至今五角大樓發現的「最有組織和有系統的」電腦入侵案。
美國電腦專家丹·賈斯帕與加州聖羅薩的一個網路服務商首先發現了這個網上「黑客」——「分析家」的存在。正是賈斯帕協助美國中央情報局查獲了據稱是「分析家」指導下的兩個加州「黑客」。
被捕後,「分析家」及其同夥被拘押在特拉維夫南郊的貝特亞姆警察局。警方沒收了他們的護照。
「黑客」——「分析家」在被捕前接受一家網上雜志的采訪時稱,他入侵電腦系統並不犯法,甚至對侵襲對象「有益無害」。「分析家」說,他經常幫助他侵襲的伺服器修補漏洞,他暗示「一個有惡意的『黑客』所做的則遠勝於此。」
至此,海灣戰爭期間對美國五角大樓的「黑客」入侵追捕告一段落。
「黑客」的出現,使人們對網路系統安全的信心產生了動搖。專門開發對付病毒方法的S&S國際公司的艾倫·所羅門認為:「不論你上多少道鎖,總會有人找到辦法進去。」美國眾院議長紐特·金里奇也曾在一次會議上指出:「網路空間是一個人人都可進入的自由流動區——我們最好做好准備,以便應付我們做夢也想不到的對手在各個領域的發明創造力。」這說明,在未來信息領域的斗爭中,網路「黑客」將是最可怕、最難對付的敵手之一。
有矛就有盾,難對付也要想辦法對付。目前世界各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裝密碼軟體。這種軟體是一種由40位信息量組成的程序,可分別為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等加密,使用簡便,安全性強。但「道」高,「魔」更高。自1995年8月以來,這種密碼軟體接二連三地數次被破譯,甚至是新推出的更加安全的新一代軟體,也仍被兩名對密碼學感興趣的加州伯克利大學的研究生發現了其中的漏洞。目前,計算機網路的使用者們已經把對網路安全問題的關心提到了首位,迫切希望計算機硬體和軟體公司能夠開發出更加安全可靠的「密鑰」,以使人們對網路的安全性達到信賴的程度。
進入90年代,隨著網路「黑客」襲擊案例的增多,美軍在加強電腦網路防護能力、防止外來「黑客」入侵的同時,又在積極籌建「主動式黑客」部隊,即組建一支類似「黑客」的「第一代電子計算機網路戰士」,這些「網路戰士」將以計算機為武器,用鍵盤來癱瘓敵人,操縱敵人的媒體,破壞敵人的財源,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爭目的。
除美國外,目前其他發達國家也在積極加強網路的安全性建設。1995年夏天,北約從聯合國維和部隊手中接管了波黑的維和行動權,它進駐波黑後的首項任務就是安裝了一個巨大的通信網路。這個網路在對波黑塞族實施空中打擊行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許多作戰計劃就是通過這個網路來傳送的。但是,隨著聯網的軍用網路節點的日益增多,網路安全性問題也就變得日益突出。為此,參戰的北約各國又加緊給這套網路系統加裝了「防火牆」和其他數據安全措施。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戰爭中,如何利用計算機網路——這柄鋒利的雙刃劍,將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
『貳』 他13歲是中國最小「黑客天才」,因不想寫作業黑掉學校網站,後來怎樣
大家平時應該都喜歡看一些美國的大片,特別是一些特工,湯姆哥的碟中諜系列一直都是很多人喜歡的,而且幾乎每一個特工的背後都有一個計算機技術高超的黑客在支持著他們,畢竟很多地方不是說進就進的,這些黑客也就是大家說的程序員,不過普通的程序員達不到這個高度而已,因此黑客是一個非常神秘而且厲害的角色,之前國內就有一個小黑客,為了不寫作業,直接黑掉了學校的網站。
13歲的成為了360公司年齡最小的漏洞報告者,被大家稱為年齡最小的「黑客」,後來還參加過許多大大小小的互聯網比賽,名次還都不錯,而且他還說自己比較喜歡聽別人叫自己「白帽子」,這樣比較有正義感,黑客聽起來好像比較負面,不得不說,除了技術之外,他的思想也是非常正確的,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叄』 當年向全球公布出「棱鏡計劃」的美國特工,逃亡到俄羅斯7年,結果他怎樣
還記得當年那個駭人聽聞的「棱鏡計劃」嗎?據說,美國政府在監控這個世界人們的一舉一動,從個人信息到企業機密,從你的聊天記錄到銀行賬戶,都有可能早已被美國國安局窺視得一清二楚呢,真是令人細思極恐啊。時隔多年,當年爆出這個驚天大秘密的特工斯諾登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在當時他的處境可真是令人擔憂啊,那他如今生活得如何呢?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斯諾登曾經向20多個國家申請政治避難,然而大部分國家都為了不得罪美國而拒絕了斯諾登的申請。斯諾登的逃難歷程實在是曲折。最終,俄羅斯頂著風險接收了斯諾登。俄羅斯認為此時的斯諾登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並時刻提醒著人們的網路安全問題。斯諾登也終於有了可以安定下來的去處。轉眼間,「棱鏡門」事件已過去了7年,斯諾登已經在俄羅斯組建了家庭,對方是一個俄羅斯女間諜,可見斯諾登如今的生活也是很幸福的呢。美國那段往事早已成為過眼雲煙。
『肆』 當年那個叛變的美國特工,逃亡到俄羅斯爆料出美國秘密,結果他怎樣了
隨著網路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展到現在的程度,網路滲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機替代了大哥大,從2G到4G如今到現在的5G基站開始鋪設,網路在改變人類生活的同時,也給人們埋下了隱患,隨著網路的發展,網路對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是一個虛幻的一個空間,而是承載著越來越多人的信息和很多人的喜怒哀樂,是很多人記錄生活享受生活的載體,它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有著血肉的真實世界,為此維護網路秩序成為了現在國家政府積極完成努力推進的工作之一。我們今天講到的故事就是當年引起竊聽風雲「棱鏡門」的斯諾登,背叛美國政府,逃亡到俄羅斯爆料秘密,如今他過得怎麼樣了呢?
在斯諾登告密之後,人們對網路信息安全產生了極大地懷疑,傳說美國監聽全球的信息,每個人的信息都存在危險的漏洞,同時蘋果、微軟、谷歌、雅虎、Facebook這些都為美國監聽信息服務,可以說一時間很多人都開始抵制這項活動。而逃亡到俄羅斯的斯諾登如今怎麼樣了呢?如今斯諾登依舊在俄羅斯的庇護之下可以說是暫時躲避了美國對其的追責。諾登很顯然一輩子沒有打算再回美國了,他還在俄羅斯娶了自己的小嬌妻,生活的十分的幸福。 斯諾登對美國政府來說可能是極大地罪人,但是對於被監視的人們來說又可以算作是恩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伍』 世界第一黑客,凱文·米特尼克怎麼出名的
在全球的黑客名單中,凱文·米特尼克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好萊 塢甚至把他搬上了銀幕。在他15歲的時候,僅憑一台電腦和一部調制解 調器就闖入了北美空中防務指揮部的計算機系統主機。美國聯邦調查局 將他列為頭號通緝犯,並為他傷透了腦筋。可以說,米特尼克是真正的 少年黑客第一戶。 凱文·米特尼克於1964年出生在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只有3歲的時候 ,他的父母就離異了。他跟著母親生活,很快就學會了自立,但父母的 離異在米特尼克幼小的心靈深處造成了很大的創傷,使他性格內向、沉 默寡言。 米特尼克的母親沒有多少文化,對兒童的教育缺乏經驗,但這絲毫 沒有妨礙米特尼克超人智力的發育。在很小的時候,米特尼克就顯示了 他在日後成為美國頭號電腦殺手應具備的天賦。 米特尼克小時候喜歡玩「滑鐵盧的拿破崙」。這是當時很流行的游 戲,根據很多專家的嘗試,最快需要78步能使拿破崙殺出重圍到達目的 地——巴黎。令人吃驚的是,米特尼克很快便帶領拿破崙沖出了包圍圈 。兩天以後,米特尼克只花83步就讓拿破崙逃過了滑鐵盧的滅頂之災。 而一周後,米特尼克就達到了與專家一致的水平——78步。隨後,米特 尼克便將「拿破崙」扔進了儲物箱里,並淡淡地對母親說:「已經不能 再快了。」當時米特尼克年僅4歲。 20世紀70年代,13歲的米特尼克還在上小學時,就喜歡上了業余無 線電活動,在與世界各地無線電愛好者聯絡的時候,他第一次領略到了 跨越空間的樂趣。電腦語言『0,1」所蘊涵的數理邏輯知識與他的思維 方式天生合拍,他編寫的程序簡潔、實用,所表現的美感令電腦教員為 之傾倒。在網路空間,米特尼克暫時擺脫了他所厭惡的現實生活,發泄 著他對現實世界的不滿。 當時,美國已經開始建立一些社區電腦網路。米特尼克所在的社區 網路中,家庭電腦不僅和企業、大學相通,而且和政府部門相連。當然 ,這些「電腦領地」之門常常都有密碼封鎖。這時,一個異乎尋常的大 膽計劃在米特尼克頭腦中形成了。他通過打工賺了一筆錢後,就買了一 台性能不錯的電腦。此後,他以遠遠超出其年齡的耐心和毅力,試圖破 譯美國高級軍事密碼。不久,年僅15歲的米特尼克闖入了「北美空中防 務指揮系統」的計算機主機內,他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國指向前蘇 聯及其盟國的所有核彈頭的數據資料,然後又悄無聲息地溜了出來。這 確實是黑客歷史上一次經典之作。1983年,好萊塢曾以此為藍本,拍攝 了電影《戰爭游戲》,演繹了一個同樣的故事(在電影中一個少年黑客 幾乎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件事對美國軍方來說已成為一大丑聞,五角大樓對此一直保持沉 默。事後,美國著名的軍事情報專家克賴頓曾說:「如果當時米特尼克 將這些情報賣給克格勒,那麼他至少可以得到50萬美元的酬金,而美國 則需花費數十億美元來重新部署。」 闖入「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之後,米特尼克信心大增。不久, 他又破譯了美國著名的「太平洋電話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亞州通訊網路 的「改戶密碼」。他開始隨意更改這家公司的電腦用戶,特別是知名人 士的電話號碼和通訊地址。一時間,這些用戶被折騰得哭笑不得,太平 洋公司也不得不連連道歉。公司一開始以為是電腦出了故障,經反復檢 測,發現電腦軟硬體均完好無損,才意識到是有人破譯了密碼,故意搗 亂。當時他們唯一的措施是修改密碼,可這在米特尼克面前實在是雕蟲 小技。 幸好,這時的米特尼克已經對太平洋公司沒有什麼興趣了。他對聯 邦調查局的電腦網路產生了濃厚興趣。一天,米特尼克發現特工們正在 調查一名「電腦黑客」,便饒有興趣地偷閱起調查資料來。看著看著,
他大吃一驚:被調查者竟然是他自己!米特尼克立即施展渾身解數,破 譯了聯邦調查局的「中央電腦系統」的密碼,開始每天認認真真地查閱 「案情進展情況的報告」。不久,米特尼克就對他們不屑一顧起來,他 嘲笑這些特工人員漫無邊際地搜索,並惡作劇式地將幾個負責調查的特 工的檔案調出,將他們全都塗改成十足的罪犯。 憑借最新式的「電腦網路信息跟蹤機」,特工人員還是將米特尼克 捕獲了。當人們得知這名弄得聯邦特工狼狽不堪的黑客竟是一名不滿16 歲的孩子時,無不驚愕萬分。許多善良的、並不了解真相的人們紛紛要 求法院對他從輕發落。也許是由於網路犯罪還很新鮮,法律上鮮有先例 ,法院順從了「民意」,僅僅將米特尼克關進了「少年犯管教所」。於 是米特尼克成了世界上第一名「電腦網路少年犯」。
『陸』 網路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
網路現在的問題很多是出現在內網內網安全裡面,所以建議使用一整套的免疫網路解方案,以保證在以後的網路管理上更加輕松。
『柒』 試以一個親身經歷為例,進行網路安全事件分析,分析安全事件發生的過程
可能原因:
1.號被盜了,被盜的原因有可能是密碼太簡單或者有跡可循,遭到攻擊者暴力破解成功,之後登錄游戲盜取裝備,還可能是游戲運營商伺服器遭到黑客入侵,資料庫被脫下,惡意者利用泄露的密碼登錄進行裝備盜取,還可能是自己電腦被中木馬或病毒,又或是在充值時誤入了釣魚網站,密碼遭到泄露,之後裝備被盜取。
2.自己在公共場合比如網吧,在帳號登錄狀態下離開了電腦,導致惡意者利用時間間隙盜取裝備
3.身邊的人惡意所為
『捌』 講我身邊的網路安全故事700字作文
一天,楓正在打電腦。忽然彈出了一個窗口:你最恨的人是誰?請寫上他(她)的名字吧,他(她)將在7天之內死去......
楓覺得很有趣,便寫上曾經打他的小報告的同學:肯。寫好了之後,點了「確定」,這時,音箱里傳來了一陣可怕的笑聲:填寫成功!肯將在7天內死去,哈哈哈哈哈......
第二天,楓去學校,肯沒死。第三天,肯也沒死。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楓生病了,沒上學。可是,在第七天,他上學的時候突然發現:肯沒來上學!!!
接連幾天去了,肯還是沒來,楓開始覺得後怕起來。他的心中總有一些疑慮:肯會不會找他來報仇呢?肯到底去了那裡呢?
一天,他在聽歌的時候,關了顯示屏,突然聽見一個人在尖叫,「啊!」的一聲,楓被嚇了一跳。他懷疑肯死後找上門來了。接連幾天,他總感覺有人在他耳邊說:「救救我,救救我!」
楓感到不妙,便打開電腦,重新上了那個網站,但那個網站已經不會在彈出窗口來了。
楓已經1個月沒看到肯了,他深深相信肯死了。他為肯的死感到自卑。
這天晚上,夜靜得可怕。楓在半夜突然醒過來。他看見了一個白衣鬼漂浮在床頭上,飄啊,飄啊......
楓感到無法再生活下去了,已經沒有活的希望了。肯要找他復仇了!
於是,他自盡了。
其實,是這么一回事:那個窗口只不過是鬧者玩的,肯其實是出國留學了,因為他爸爸媽媽在國外。第六天的時候,老師把肯要出國的消息講給同學聽,剛好楓生病沒來。「啊!」的一聲其實是卡巴斯基的中毒聲,恰好是他那天才裝的,楓原來總是用瑞星。白衣鬼其實是床頭上的白衣服。
唉,一個生命就這樣活生生的逝去了。真是「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啊!!!
『玖』 關於網路安全的故事或事例
1、聊天陷阱
2006年2月24日晚上,上海「網蟲」錢某終於見到了網上聊天認識的女網友「仇某」。然而,兩人散步至一處花店附近時,突然冒出4名手持剪刀的青年男子。毫無准備的錢某不僅遭到一陣毆打,身上僅有的1部手機和300元人民幣也被搶走。
3天以後,案情大白,犯罪嫌疑人裘某正是那位自稱「仇某」的女網友。原來,兩人在網上搭識以後,錢某經常出言不遜,裘某萌發報復念頭,找到以前的男友搶劫錢某財物。
2、低價陷阱
2018年1月,徐某無意中進入一個買賣二手車的網址,發現其中一輛本田CRV車只要13000元。徐某心動不已,隨即聯系網站客服,按照對方要求填寫信息並通過網銀轉賬500元訂金。2天後,對方告知押車員已將車子運送至天台縣,要求徐某支付餘款12500元。
徐某打款後興沖沖等著去提車,結果對方又找各種理由要求他再付16870元,徐某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被騙了。
3、「支付寶」發郵件稱需升級
小美在淘寶開了一家汽車用品店。一個「買家」來店裡拍了一套汽車坐墊後發了一張截圖,顯示「本次支付失敗」,並提示「由於賣家賬號異常,已發郵件給賣家」。小美打開郵箱,果然有一封主題為「來自支付寶的安全提醒」的未讀郵件。
小美沒有多想就點擊郵件里的鏈接,按提示一步步進行了「升級」,期間幾次輸入支付寶賬號和密碼。隔天,小美發現賬戶里的8000多元余額被人以支付紅包的形式盜空。
4、代「刷信譽」先交「服務費」
阿珍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賣襪子的小店。去年5月,她在網上看到可以幫忙「刷信譽」的廣告,便心動了。加QQ後,對方要求先付錢才能幫其代刷,阿珍就向對方賬戶匯了1500元「服務費」。沒過多久對方又稱,需要阿珍再付3000元「保證金」。
這下阿珍起了疑心,要求對方先刷一部分信譽再談,對方卻堅持要阿珍再匯款。阿珍越想越覺得可疑,要求對方退回1500元,對方卻怎麼都不理她了。阿珍這才明白,自己是被騙了。
5、「大客戶」下單後要「回扣」
去年7月,小羅的汽車用品淘寶店來了一個「大客戶」。這買家自稱是公司的采購,想要長期合作,但希望小羅給「回扣」。一番溝通後,買家很快用另一個旺旺號拍下1萬多元的寶貝並付款,隨後要求小羅將說好的近2000元「回扣」轉給他。
小羅轉了回扣後,對方卻申請了退款,因為「回扣」是通過支付寶直接轉賬的,無法申請退款,小羅因此損失近2000元。
『拾』 網路警察真實存在嗎
很負責人的說,存在,我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我的同班同學就有做網警的,但是他們工作時的方式方法、技術細節啥的都不告訴我,聽那意思好像還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