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少年應如何通過網路參與政治生活,列出三條發言提綱
青少年在網路參政當中應該通過合法的渠道包括,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另外應該遵循原則。依法有序的政治參與。
Ⅱ 網路問政是監督還是決策
網路問政是決策。
網路問政,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國公民以網民的身份通過互聯網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這就是網路問政。
網路問政,就是政府通過互聯網做宣傳、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 智,以達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從而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成為中國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
民主權利包括:
1、網路成為民眾參政議政新渠道;
2、通過網路問政於民創新民主形式。
網路問政的作用:一方面在於網媒的發展、公民意識的成長,另一方面更在於執政者對於網路民意的日益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Ⅲ 如何利用大數據做好參政議政工作
參政議政涉及到的最核心的問題是:民生。
這些可以通過調查,但是費時費力,樣本不具參考意義。
目前來說,網路已經成為民情反映的重要陣地,因此通過互聯網來體察民生,是最優的方案。
Ⅳ 網路參政議政的那麼何謂網路參政議政呢
社會學家艾君在《讓網路參政議政成我國民主政治新時尚》中認為,網路參政議政是伴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在中國民主政治、文明政治發展進程中出現的一種新形民主形式。它表現為兩種方式:一是公民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所關心、關注的重要問題,通過網路平台向政策研究者或政府機關表達訴求、抒發己見、建言獻策或進行討論,提供給決策者或政府機關作參考;二是決策者或國家機關將調研報告、出台政策法規案等通過網路平台廣泛徵求公民意見和建議,以利於修正完善,做出科學的、民主的決策。
Ⅳ 怎樣理性參與網路生活政治
網路政治空間下的公民政治參與無疑是正在成長的新生事物。傳統意義上,面對新生事物的出現,我們總是抱有警惕性,擔心其負面效應超出正面作用,特別是面對一些消極公共輿論時,我們常規的做法。要麼是採用「拖」、「堵」、「刪」、「等」的方式加以遏制,要麼是避而遠之。事實上,根據「社會安全閥」理論,面對大量的網路輿論特別是消極輿論,如果我們一味地用「要麼遠離、要麼壓制」的態度來消極應付,那樣只怕會讓真相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其結果,不但不能消弭民聲與官聲的斷裂,反而會激發民眾強烈的質疑和逆向心理,甚至引發政府與公民對立。網路是公民宣洩情緒的重要窗口,網路政治參與的魔力就在於信息的公開化。面對來自網路不同的民眾訴求,政府不能敷衍塞責,而應以積極的心態,善用、善待、善管這一治國理政的重要媒體。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治者。理性的網路政治文化的建構,要求政府部門遵循公開原則,動用一切社會協同力量,尤其是網路力量,努力提升政府公開、透明、包容和高效的公共管制能力。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要對合法與非法的界限進行必要的區分,及時建立健全互聯網監管的法律體系,嚴格做到「依法管網」和「以法治網」,提高政府對網路政治空間的駕馭和管控能力;同時,也要求政府能夠從這種新型政治參與方式中具有逐步提高總結經驗、把握規律的能力,把因公共決策活動而推動的一系列網路生活中虛擬的政治參與巧妙地「鏈接」到現實生活的政治參與中去,然後不斷升華、完善,努力把這些網路參政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制度規范,並將行之有效的互聯網監督納入現存的監督體系范圍之中,切實發揮監督的長效機製作用,以利於切實提高政府在面對新媒體時的管控能力。
Ⅵ 如何網路參政
按目前的局勢只能到各大論壇發些有影響力的貼子以影響輿論。
你應該也知道zf在網上搞的類似投票的活動一般都很難很大多數人的意見相同
Ⅶ 普通公民如何參政議政
普通公民參政議政可以通過如下途徑:
1、可以提交入黨申請,批准後可成為黨員參政議政;
2、可以通過直接選舉選出鎮和縣級人大代表,或是間接選舉縣級以上人大代表參與國家決策;
3、可以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會聽證制度等參與國家決策;
4、可以通過居民委員會或是村民委員會參與國家基層民主實踐;
5、可以通過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形式履行公民的民主監督權力。
6、可以給各級政府部門寫信,提建議。
《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第五條 年滿十八歲的中國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階層的先進分子,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願意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並在其中積極工作、執行黨的決議和按期交納黨費的,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第六條 入黨申請人應當向工作、學習所在單位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沒有工作、學習單位或工作、學習單位未建立黨組織的,應當向居住地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
流動人員還可以向單位所在地黨組織或單位主管部門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也可以向流動黨員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第八條 在入黨申請人中確定入黨積極分子,應當採取黨員推薦、群團組織推優等方式產生人選,由支部委員會研究決定,並報上級黨委備案。第九條 黨組織應當指定一至兩名正式黨員作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聯系人。培養聯系人的主要任務是:
1、向入黨積極分子介紹黨的基本知識;
2、了解入黨積極分子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現實表現和家庭情況等,做好培養教育工作,引導入黨積極分子端正入黨動機;
3、及時向黨支部匯報入黨積極分子情況;
4、向黨支部提出能否將入黨積極分子列為發展對象的意見。
Ⅷ 如何加強網路問政,切實搭建政府和網民的溝通橋梁
尊敬的網路用戶您好!
歡迎使用網路知道!很高興為您解答!
網路時代,市民通過網路問政,政府部門通過網路徵集民意,網路問政的渠道則顯得尤為重要。
要規范行為,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健全政務公開機制,推行網路政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網路問政平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那麼如何加強網路問政,切實搭建政府和網民的溝通橋梁呢?
一、網路問政呈常態化趨勢
高層領導要越來越重視網路問政,推進我國網路問政的發展。提高群眾參政熱情,長期保持網路問政。
政府要對網民參政議政的表現形勢要給與重視,要利用市政府網站開通政民互動平台,設立市直部門網管員,制定市民心聲回復管理辦法,第一時間響應網民的訴求。領導通過「網路問政」與網民
「零距離」接觸,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智於民。
二、網路問政存在的問題
網路問政議政推動了政治文明建設,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很多市民認為網路問政表達個人意見存在風險,很多學員對黨政領導「網路問政」之後的效果還持觀望、質疑態度。存在這些問題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因素。
從主觀上講,主要是部分領導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對網路問政或者態度默然或者應對水平較低。部分幹部對互聯網的傳播規律認識不夠,對網路的交互性、開放性、民主性知之不深,只是被動盲目地接受,不能從海量的信息中獲取關鍵有用的東西,甚至發現不良信息時仍置若罔聞、任其發展,缺乏應有的政治警覺性和敏感性;一些基層幹部對於網民反映、咨詢的問題,不是積極回應,而是態度冷漠,甚至是「踢皮球」、相互推諉,導致群眾產生這樣那樣的想法,甚至偏激情緒;部分幹部面對負面輿論,引導不力,工作被動,只是一味採取簡單地刪、封、堵的原始辦法,缺乏冷靜的分析和有效的應對;還有部分基層領導存在著不懂網、不會上網、不會瀏覽論壇的情況,辦公室的電腦只是一種簡單地擺設。
客觀上講,主要是網民素質良莠不齊及互聯網管理難度大。在網路環境中,信息容量具有無限性,任何團體和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不用像傳統媒體那樣,發布信息要經過政府審核,於是網路信息的可信度和客觀性就難以保證。當前,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既提高了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會引發各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如征地拆遷、企業改制、環境污染、司法不公等,人們很容易利用網路媒體提供的交流平台,尋求思想共鳴和信息支持,宣洩不滿情緒,從而使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借網路問政的幌子將網路作為肆意妄為的平台,隨意發表各種偏激言論,更有甚者在網路上組織煽動網民危害社會安全。一些別有用心的敵對分子,借機散布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客觀事實的反動言論,煽動網民的不滿情緒,操縱網民意志,給人民群眾的思想帶來混亂。
三、增強網路問政的能力
網路問政使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推動了民主化進程,同時也在考驗一些領導幹部的執政理念和方式。各級領導幹部要把關注網路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把引導網路輿情作為一種能力來鍛煉,增強網路問政能力,提高執政水平。
一要加強網路技能學習培訓。掌握網路工具是廣大領導幹部的基本功,只有提高對網路的認識,增強網路運用技能,才能沉著應對。工作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僅要學會電腦的基本操作,還要學會上網看新聞、聊天、查詢網路信息、發送電子郵件、建立博客、參與網路社區論壇討論等等。建議從實際出發,把提高幹部互聯網操作能力列入議事日程,採取有效措施,實現全市縣級領導幹部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掌握信息,開展科學決策;科級幹部能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開展電腦辦公和對外服務;科級以下幹部能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各級黨校要開設專門課程,組織電腦操作、網上瀏覽、信息發布、在線交流等業務學習,加大對領導幹部的網路技術培訓力度。各級各部門要建立學習培訓制度,增強利用網路獲取和把握信息的能力、搜集和傾聽社情民意的能力、利用網路與民眾互動的能力。
二要積極開展網路互動交流。網路在線互動,網民的意見建議當場得到回復,可以極大地激發網民建言獻策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市領導與網民在線交流工作,開設政府在線,為群眾提供24小時的意見受理。網民向市領導、各部門負責人和縣市區政府反映的問題和建議,由市信息中心通過電子公文交換平台分送給職能部門,實現前台受理、後台辦理的「一站式」網路問政服務。建議發起各級政府及部門
「網路發言人」制度,「網路發言人」既可實名,也可虛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各單位網站設立專門點擊欄和留言板;二是公開「網路發言人」的聯系方式,如電子郵箱、QQ留言板;三是建立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和溝通交流機制,至少一周或每天在網路上發言。同時,「網路發言人」要經常與網友在線交流,定期邀請領導或採取論壇的形式對社會熱點、難點進行探討。在互動交流中要調整好心態,注意實現從領導幹部到普通網民的角色轉換,以平等的身份與網民交流溝通,以此消除官方和民間的隔膜,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與民眾的網路互動中,既從領導的角度思考問題,又以普通網民的身份進行對話交流;既體現網路言論的平等性,又注意把握網路互動的引導力。
三要科學合理引導輿情民意。善於用網路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充分利用網路多媒體特性,通過使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各種網路信息技術和手段,生動形象地表現嚴肅的宣傳主題。注重通過網路廣泛了解社情民意,特別是對一些重大社會事件、群體性事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網路問政平台及時發布黨和政府的聲音,加強正面引導,掌握輿論主動權,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群體性事件網路輿情引導工作中,
可建立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網路評論隊伍, 讓他們登陸具有較大影響的各大網站論壇,
以普通網民的身份發表意見和看法。用心研究網路群體性事件發生、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針對一些熱點問題發布有深度、有說服力的帖子, 引導網民了解事實真相,
客觀分析問題, 理智作出判斷。針對網民易受權威左右的特點, 可加強引導者的權威性, 邀請相關專家參與網民的討論, 直接提供專家對事件的理解,
或在線回答網民提出的問題。由這些評論員堅持導向正確和有效引導的統一,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求共識,把網路文化的發展旗幟指向正確的發展方向。
四要探索考核評價長效機制。只有確保公眾在網路上反映的問題得到快速有效的回應,公眾貢獻的智慧能夠被運用到施政實踐當中,才能讓群眾力量和網路科技切實轉化為執政的「生產力」。目前,我市各單位都已經出台一系列的政務公開規章制度,但是在執行方面有待加強。對一些相對簡單的群眾訴求,要落實「首辦負責制、溝通協調制、跟蹤督辦制、回訪反饋制、定期通報制」,杜絕部門因職能交叉而互相推諉的現象發生;對一些復雜問題,要確立多個部門共同解決群眾公開訴求的聯席會議制度,並把對群眾利益訴求的辦復情況,作為一項硬性指標納入到考核體系中。網友留言辦理工作應成為一項經驗交流的重要內容,盡量做到「一日一清理、一周一回復、一月一辦結、一月一分析」。
建議把網路問政工作與完善問責機制結合起來,以市民和網民對政府部門網上辦公的滿意程度為標准,作為考核政府部門工作政績、執政能力的重要依據。探索建立運用網路進行考核、評價和監督的長效機制,強化問責的效能和手段,以提升各部門網路問政的整體水平。
本解答由【謝小夫】友情提供! 若有不足之處望諒解, 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 望您能及時【採納】,在此表示謝謝!有緣下次再見!!!!
——————————————————————————————————————————
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服務廣大網民。【網路知道顧問團】 現招募知道名人、達人、熱心知友。朋友,你有問題?點擊連接,直接提問!感謝大家對【網路知道顧問團】http://..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與關注,祝大家天天快樂。
Ⅸ 網路參政議政的網路參政議政概念
參政議政是每個社會公民的權力和義務。中國國政府歷來支持和倡導公民利用各種形式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偉業群策群力,建言獻策。進入網路時代後,中國國政府積極倡導、引導網路參政議政工作的健康開展,廣大網民自覺地利用網路新媒體的作用走進了網路參政議政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