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媒體形勢下作為當代大學生應如何保護網路環境
新媒體形勢下作為當代大學生,保護網路環境應做到以下兩點:
1、學習相關網路法律知識,杜絕網路失范行為
大學生熱衷於網路,但是他們對網路法律法規知識知道的很少,不知法、不懂法的現象不在少數。針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網路失范行為,大學生必須引以為戒,通過自我教育,自發的、有目的、有選擇地學習相關的網路法律知識。
2、增強自身網路法制觀念和運用法律的能力
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網路法律知識,遵守網路法律法規,在提高自身網路法制觀念的同時,還應該增強運用網路法律的能力。不僅要運用法律維護自身的網路合法權益,敢於揭露社會不良現象,本著對國家、集體、社會和個人負責的態度,堅決地和網路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
(1)當代大學生如何正視網路新聞擴展閱讀:
大學生網路不文明現象產生的原因:
1、大學生心理的不成熟,失去了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能力。
2、網路法律制度不夠健全,網路具有虛擬性和弱規范性。
3、高校缺乏網路道德法制教育。
2. 大學生如何正確對待國內外出現的復雜的情況和信息
應該公正客觀地對待社會實事,不輕信和相信以及發表偏激言論,能夠自主理性的分析事情真相和原因,不盲從不激進,望樓主採納。
3. 作為大學生,如何面對網路輿論對中國革命道德傳統的質疑
寫作思路:使用簡單的寫作風格,讀者傾向於選擇簡單的文本來閱讀,而不是在復雜的表達中沉思。例如面對網路輿論,我們應該怎麼辦,如何應對。
例文:
首先我們應該豐富自己的法律知識和提高自覺守法的意識。只有了解了相關法律知識,我們才不會輕易相信網路輿論,才不會稀里糊塗在網上參加了什麼非法活動,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其次我們對待網路輿論,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了解事情的緣由才下結論。
在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前,不管網上其他人怎麼說,我們都應該相信事實,不要提前就妄加推斷而進行批判。這樣會對當事人造成很大的傷害。我們還應增強網路道德教育,培養我們的道德評判意識。只有這樣在網路輿論中,我們才能用正確的道德觀去評價一個人做的是對還是錯。
最後我們還應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不要被輿論所誤導。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要分清網路的虛理性和真實性,不要輕易相信網路輿論,也不要完全否認它,那樣就失去了它本身所存在的意義。它是由眾多人抬拾起來的,有時候不以當權者的意志為轉移。
自有它的發展方向,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同時它也避免不了被「引導」的命運,網路輿論極大地賦予了普通大眾也享有根據自身需要選擇信息的自由和發表意見的權利。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很多時候占據數量上的多數並不意味著掌握了事實的真相。
就一件事情而言它必然有很多因素、很多條件構成,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都不盡全面,而且我們的網民未必都是社會學家,知識那麼全面,更多的情形是,網民在各大論壇里恣意汪洋嬉笑怒罵的時候,快意的只是他們的情緒,而事實的真相往往離我們還很遠。
所以我們需要真正的靜下心來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同時在網路輿論上我們也應該少說話,而不是不說,但也要根據事實情況來下結論。我們要學會去觀察去分辨,對於網路輿論上真實的事情我們需要去維護它。
例如像有人貪污受賄這種不能被法律或道德倫理所認同的事,如被相關人事所證實,我們就應該批判他們,維護我們的法律統治。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輿論學到很多東西。比如了解時事和與論中社會公眾人物事跡,並向他們好的方面學習來提高自己。
我們應該看到的是,網路輿論在當今社會是越來越廣泛,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它能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新聞快捷,是一些傳統電視、報紙等新聞媒介不能比擬的,起到很快的宣傳效果,但不是指商業等的宣傳而是人文精神的傳播。
雖然網路輿論對許多群體有許多障礙,如農民等。但相對於其他表達通道,它更開放、自由、快捷,增強了人民與政府之間的聯系,對國家各機關起到了監督的作用,使這個社會更加和諧、有秩序。總的來說網路輿論帶來的利大於弊。
一件事物的發展必有它發展的必要因素,對世界有利多的得東西才能被社會所保留下來,不然就會被淘汰。面對著網路輿論上的種種,我們有時可以保持沉默,而需要是我們付諸於行動,但一定是要經過深思熟慮、法律所允許的正確的行為。
我相信,只要我們對網路輿論進行正確的管理和監督,及把網路輿論這個具運用到正確的途徑上,它將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但我們一定要謹記:在不知道事情真相之前,不要隨意聽信別人、聽信網路輿而妄加推斷。
4. 當代大學生如何正確對待現代網路文化
大學生要正確對待現代網路文化。
要學會利用網路資源來學習文化知識、擴展自己的閱讀領域、提升自己的文學涵養……
首先,網路上有很多我們需要的資源,我們要好好利用這些資源來學習。好的學習資源有利於我們改善文化環境、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凈化文化環境,提高自身素質。好的網路文化能夠讓我們學習到很多文化知識,異國風情,民族風俗等。
再次,網路上有少許不健康的內容,我們要正確對待這些內容,不要沉迷其中,受其所害。學校周邊存在著許多令人擔憂的網路文化問題,如:電子游戲室讓大學生沉迷其中荒廢學業、網吧違法經營接納低年齡的學生、大學生去觀看不健康的視頻、網頁……
我們應該正確對待現代網路文化,具體做法如下:
1、調整心態,提高抵制誘惑能力
網路說到底是一種工具,看你怎麼用它,因此說到底是自身的問題。迷戀網吧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有的出於好奇,有的出於消遣、休閑,有的心理負擔大,尋求心理釋放。不管哪一種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心理問題,要防止學生沉迷於網路聊天、游戲,關鍵就是要充實學生的精神空間和現實空間,讓學生有忙的地方、時間和內容。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舉辦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進行教學課堂改革,使課堂教學趣味化、生活化、技能化,學有趣味、學有所用、學有致用。
2、大學生要嚴格自律
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很少想到改變自己。有網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它的危害,並不去設法改變自己。有句諺語說:「生存決定於改變的能力」。其中所說的關鍵是學生要有自控力。我們要著重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自控力。讓學生作網路的主人,讓網路成為學生手中有用的學習工具。
3、合理安排上網時間
無節制的上網浪費時間,影響正常的工作與學習。我們必須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在上網和工作、學習之間取得平衡。只有通過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才能做到有效率的使用網路資源並使其真正的為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便利。
4、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
勞逸結合、寓教於樂是我們所提倡的健康的工作、學習方式,適度娛樂能緩解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也為後續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能量。然而過度沉溺於網路娛樂資源(如網路游戲、在線聊天等)不僅不會讓人感受到娛樂帶來的快樂反而會玩物喪志。只有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才能真正的從網路上獲取輕松,因網路而受益。
5、學校、家庭教育雙管齊下,共同教育。
希望這些資料對你有用……哈哈哈……不要迷戀網路哦!
5. 當代大學生應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觀,媒體觀,輿論觀
辯證的看待問題。要清楚一點,事情不是你自己親身盡力的,不要妄下判斷,親眼所見都未必是真呢,何況只是道聽途說。不排除有人利用網路製造輿論效果,畢竟國家網路監控一定程度上不是完全的。什麼事情都得自己想是關鍵。
還有底線要清楚,越界的事情少參與。
6. 大學生如何對待網路輿論
首先大學生要認識到一點網路輿論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無論按時大型媒體還是路邊新聞,都可能發布一些符合利益傾向的文字。文章只為了閱讀量,而不代表個人對於事物的認知。所以無論你看什什麼樣的輿論,都需要小心的辯證。
2
/6
其次面對網路輿論,在沒有經過思考和辯證之前,不要輕易進行傳播,有些輿論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目的,你的一次轉發就可能對別人造成傷害,而且虛假信息的傳播還可能觸犯法律,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另外,在不明確事情真正情況之前也不要在網路上輕易表態,不經過思考就對一些人進行無理由的批判,這樣害人不淺,而且也會傷害到自己。網路暴力就是由別有用心和不明真相的愚蠢的人造成的。
3
/6
流言止於智者,確定一些輿論的真假不僅需要知識的儲備,還需要對於社會學、心理學有一定的認知,建議大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一下。
邏輯思維是辯證真正輿論導向的重要手段,任何輿論的產生都是要合乎情理的,你可以換位站在不同的角色從不同的角度來推導時間的發展,發現其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就有了辯證輿論真假的依憑。
4
/6
對於大學生看待輿論要博採眾長,在輿論發生後,可以多閱讀關於這些輿論的評論性質的文字,一般各種大咖都會發聲追逐熱點。將不同的評論對比,就會發現不同人看待問題的不同方向,掌握這樣的思維方式很重要,建議做好筆記,培養自己的維斯方式。
5
/6
大學生關注輿論的方向應該有所選擇,對於一些涉及別人隱私的生活問題不要去過分關注,這一輿論的存在娛樂性質更強,而且是建立在少部分人痛苦的身上的。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輿論可以關注一下,對於你日後的生活有用。
6
/6
在這里再說一下關於自己的輿論,如果你處於輿論的中心,無論是支持你的人還是反對你的人,你都要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冷靜的發言和真誠的表態可以將你拖出輿論的泥潭。
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企圖玩弄於倫,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7. 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網路
寫作思路:明確讀者,根據讀者需求來寫合適的文字,在寫文章時,也需要考慮到專業術語的使用。如果使用專業術語並且不向讀者解釋,讀者就會不明白我們所指的內容,邏輯上會出現不連貫。
正文:
當今時代,網路發展迅速,我們的生活因互聯網而更加豐富多樣,世界也因互聯網而更加絢麗多彩。但同時,互聯網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因此,我們要正確利用網路。
網路豐富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它讓我們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世界成了一個「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人們即使相隔萬里,也如近在咫尺。
互聯網還像是一座移動圖書館,它給人們提供了海量信息,我們可以藉助互聯網查閱資料,互聯網成為了我們重要的學習工具,從而也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率。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休閑娛樂,聽幾首喜歡的歌,看一部有趣的電影,都可以讓我們放鬆身心。
但網路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切不可沉迷網路。一些網癮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他們關注網上的情況超過現實生活,對網路之外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只有上網時才充滿激情。
他們因為沉迷於網路而疏離了現實的人際關系,這不僅會影響他們學習、工作和生活,還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如此說來,預防迷網的重要性也就顯而易見了。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沉迷網路呢?
首先,因為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互聯網上有無限的信息,所以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冗餘信息面前耗費時間,也不應再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於網路。
其次,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分辨是非能力並不強,所以還需要家長指引並履行監護職責,做到教導有方,幫助未成年人辨別不良信息和虛假信息。
第三,還要多些陪伴,我們應與家人勤溝通,勤交流,融入親情,感受關愛,搞好現實人際關系,注重日常生活,而不是一味沉迷於虛擬世界中的交往。
第四,我們還可以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比如攝影、繪畫、書法、寫作等,這些愛好能夠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讓自己的假期多些趣味和活力,這樣就不會長時間沉迷於網路了。
最後,學校也要協同並幫助學生遠離網路。例如,老師可以通過開班會的方式來加強教育;學校可以做出明確表率,嚴格禁止學生帶手機入校園,若違反規定,則對其進行疏導並適當懲處。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控制好自己,合理使用網路,理性參與網路生活,加強預防沉迷網路。
8. 當代大學生如何正確看待網路」主題,自擬題目,自選角度,寫一篇論文。 2000字左右的 有現成的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楚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重:
1.准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於讀者閱讀,也有採用這種方式的。
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於: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假如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因此,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簡要地敘述研究的成果(數據、看法、意見、結論等),對研究手段、方法、過程等均不涉及。畢業論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9. 面對網路輿情熱點大學生應如何樹立正確的網路觀
首先,以主流的社會政治觀念為理論基礎。主流的社會政治觀念是指對一個國家整體發展具有總體指導作用的社會政治觀念的總和,對於我國來說,主流的社會政治觀念就是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理論與觀念,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由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理論與觀念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科學性,又是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產物,經實踐的檢驗證明是正確的,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而重要的推動與促進作用,因此,在我國居於主流地位。作為共和國的未來與棟梁的大學生,只有立足於主流社會政治觀念,並以此作為思考認知、價值判斷的理論基礎,才能得出真正適合本國與本民族的正確結論,進而推動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因此可以說,接受主流社會政治觀念是當代大學生確立正確輿情觀的前提與基礎。
其次,對當代國內外的社會政治事項能夠做出客觀與合理的評判。由於在新時期,報紙、廣播、電視以及網路這些媒體的影響力已全面而深刻地滲入到公眾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網路已成為新聞傳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式。媒體的發展與普及使大學生了解國內外社會政治事項的機會大大增多,他們經常就所關注的政治社會問題諸如新聞時政、經濟文化、人文社科等問題展開討論與評斷。從這個角度來說,當代大學生確立的正確輿情觀就在於確保他們在思考與判斷力形成期對國內外發生的重大社會政治事項做出客觀與妥當的評判。這具體又體現為兩個方面,其一,正確的輿情觀要求大學生針對這些事項的評判是客觀的。這主要是指使大學生們擺脫一些來自於外界媒體尤其是網路上的極端觀點與不良觀念,清楚認識到這些事件發生的客觀必然性。其二,正確的輿情觀還要求大學生針對這些事項進行妥當的評斷。這種妥當主要是指他們得出的結論應該是經過自己思考得出的而不是「跟風」或盲從的結果,而且得出的結論應該是建設性多於破壞性的,同時還要確保這些結論有益於國家與社會的發展。
再次,對大學生身邊發生的或即將發生的突發性事件應該能夠冷靜、正確的應對。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在學習的四年時間里,大多數時間都集中於校園內。加之目前輿情傳播具有迅速與多途徑的特點,因此,一些較為容易引起大學生關注的社會政治事項很可能引起學生群體內部的共鳴,有時學生的群體性反應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許多事項也具有演變為群體性惡性事件的潛質。因此,當代大學生正確的輿情觀要求大學生們在面對身邊發生或即將發生的突發性事件,保持冷靜的思考、客觀的反應與理性的行為,不盲目地為一些謠言或失實的信息所動進而消極地被捲入到不良事件之中去。
10. 大學生如何人正確對待網路
1、調整心態,提高抵制誘惑能力。網路說到底是一種工具,看你怎麼用它,因此說到底是自身的問題。迷戀網吧的原因有多種多樣,有的出於好奇,有的出於消遣、休閑,有的心理負擔大,尋求心理釋放。不管哪一種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心理問題,要防止學生沉迷於網路聊天、游戲,關鍵就是要充實學生的精神空間和現實空間,讓學生有忙的地方、時間和內容。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舉辦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豐富學生生活;進行教學課堂改革,使課堂教學趣味化、生活化、技能化,學有趣味、學有所用、學有致用。
2、大學生要嚴格自律。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是很少想到改變自己。有網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它的危害,並不去設法改變自己。有句諺語說:「生存決定於改變的能力」。其中所說的關鍵是學生要有自控力。我們要著重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培養與提高學生的自控力。讓學生作網路的主人,讓網路成為學生手中有用的學習工具。
3、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無節制的上網浪費時間,影響正常的工作與學習。我們必須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在上網和工作、學習之間取得平衡。只有通過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才能做到有效率的使用網路資源並使其真正的為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便利。
4、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勞逸結合、寓教於樂是我們所提倡的健康的工作、學習方式,適度娛樂能緩解工作、生活中的壓力,也為後續的學習和工作提供了能量。然而過度沉溺於網路娛樂資源(如網路游戲、在線聊天等)不僅不會讓人感受到娛樂帶來的快樂反而會玩物喪志。只有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才能真正的從網路上獲取輕松,因網路而受益。
5、具備時間觀念。我們可以通過網路放鬆自己,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網路,但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把控。最好是0.5h-1h之間就站起身,放下手機,活動活動身體,讓自己從網路中抽離出來,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網路沉迷,也減少了身體上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