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網路噴子和無良媒體出現
網路媒體的發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是指網路噴子和無良媒體使得網路環境越來越差。據研究表明大多網路噴子的學歷不足本科,他們純粹是為了噴而噴,無良媒體更而是為了自身的熱度而不擇手段,斷章取義,違背倫理道德。而究其原因分別有以下幾點。
自媒體的出現,令太多的個人媒體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在網路上發表,其中不乏有惡俗的聲音出現,不查明事實的真相便爭相發表,轉播虛假消息。
人生百態,世間萬物,有正義之士必然有邪惡之人,有人發表正能量的文章,大多數人會表示贊同欣賞,也總會有人跳出來反對。辯論沒有壞處,真理越辯越明,遇到杠精無所謂,不於理睬,你若與他較勁,正好中了他的圈套。遇到無良媒體,我們要維護真相,檢舉違法行為,共同建設健康文明的網路環境。
⑵ 網路上噴子的思維是什麼樣的
好奇心研究所曾經做過一次名為「你最討厭在評論區碰到什麼人」的調查,得到了 9233 次反饋,人們表示「動不動抵制日貨,用美國貨的都是賣國賊」、「我不是搞地域歧視,但河南/東北/廣東/上海人真的不行」、「你行你上啊」之類的言論最招人煩。
這類言論被統稱為「無腦噴」,發表它們的人則是「噴子」或者「網路暴民」,總之不是什麼正常人,但事實上他們也有可能就是你朋友圈裡經常發貓、簽名檔寫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恬淡人士。就好像開車上路暴怒症、排長隊暴怒症一樣,很多人一旦出現在評論區就會爆發出可怕的第二人格,突然變成脾氣暴躁的失心瘋。在英語國家,對「無腦噴」還有個更細分的種類,叫 Internet Trolls,指那些在新聞或社交網路評論區突然攻擊其他評論者,手動拉仇恨的人。Time 雜志在一篇名為「Trolls 是如何毀掉互聯網」的專題報道里說,他們表現的和「無腦噴」沒差,但目的不在噴,或是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在於故意引戰以吸引注意力。Lifewire 網站根據不同的評論風格總結了 troll 的類型,結合好奇心研究所的「你見過哪些不講道理的社交網路『流氓回復』」的調查,我們整理了以下八種:
1. 平地爆炸型 troll仗著人高馬大人多勢眾「欺負你又怎樣?老子樂意」的互聯網無成本版本,有賬號,會打字,就能隔著屏幕欺負你。2. 馬拉松型 troll發表聲勢壯大但仔細一看不知道在說啥的大段評論,如果有人膽敢回復,必然是你來我往好幾個回合不放棄,堅持做最後收尾的人,以示後來者這場甚至都不在一個頻道的爭論是自己贏了。3. 語法/拼寫警察型 troll以「連個基本單詞都拼不對,你的觀點能對嗎」的形式出現,把拼寫錯誤上升到智力層面,從而抹殺對方的討論資格,一種基於強盜邏輯的「降維打擊」。4. 「我感覺你在罵我」型 troll更常見的則是,「我感覺你在欺負我家愛豆」型和「我感覺你這么誇進口片/外國貨就是在傷害國產」型,自動代入受害者角色,義憤填膺攻陷敵對勢力評論區,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正義!5. 全知全能嘴碎型 troll馬拉松型的近親,只是這種選手並不熱衷討論,他們只喜歡發表細節豐富的個人觀點,從童年陰影到昨天蘋果的發布會,從詩詞歌賦到人生理想,最後說「嗯所以我覺得川普祖上三代很可能是河南的」,說到底要表達的都是「我超了不起吧」。
⑶ 為什麼現在網路噴子那麼多他們現實中是怎樣的人
現在是網路時代,網上聊天打字能夠在很大限度上過濾自己的錯誤行為,因為你在組織語言的時候你會更多思考的機會(大多數情況下),但相反的,正因為是網路,也能最大的隔絕自己,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而且還可以由這種簡單的噴子行為獲得快感,何樂不為?(就像差學生抄作業一樣),所以噴子才會這么多。
2.其實他們也就是是那樣,畢竟都是人,打個比方,如果警方在追查一個逃亡在外的罪犯,他們肯定會根據線索來推斷罪犯的習性性格愛好身高等等,但這就好比詩歌鑒賞讓你推測詩人是表達怎樣的情感或性格特徵,可實際上也就是那回事,他們也許也就是性格脾氣比主持人稍微怪異,差一點,我曾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當過一回噴子,但在當時我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所作所為是噴子的行為,直到後來我偶然想起才發覺自己的不對,就如我想減肥就使我杜絕奶茶但還是會喝,可喝過之後也就那麼後悔一下下,結果又繼續了。。就像開膛手傑克,你覺得他到底是怎麼一個人呢?人都有人性,不過噴子在網路是不像其他人那樣能壓制自己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