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層有什麼功能
網路層必須具有以下功能:
分組與分組交換:把從傳輸層接收到的報文封裝成分組(Packet,也稱為「包」)再向下傳送到數據鏈路層。
路由選擇:通過路由選擇演算法為分組通過通信子網選擇最適當的路徑。
網路連接復用:為分組在通信子網中節點之間的傳輸創建邏輯鏈路,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時分復用技術)。
差錯檢測與恢復:一般用分組中的頭部校驗和進行差錯校驗,使用確認和重傳機制來進行差錯恢復。
服務選擇:網路層可為傳輸層提供數據報和虛電路兩種服務,但 Internet的網路層僅為傳輸層提供數據報一種服務。
網路管理:管理網路中的數據通信過程,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為傳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流量控制:通過流量整形技術來實現流量控制,以防止通信量過大造成通信子網的性能下降。
擁塞控制:當網路的數據流量超過額定容量時,將會引發網路擁塞,致使網路的吞吐能力急劇下降。因此需要採用適當的控制措施來進行疏導。
網路互連:把一個網路與另一個網路互相連接起來,在用戶之間實現跨網路的通信。
分片與重組:如果要發送的分組超過了協議數據單元允許的長度,則源節點的網路層就要對該分組進行分片,分片到達目的主機之後,有目的節點的網路層再重新組裝成原分組。
Ⅱ OSI/ RM有幾層每一層的作用是什麼呢
OSI/RM共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1、物理層主要功能
用以建立、維護和拆除物理鏈路連接,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通路、傳輸數據,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
2、數據鏈路層主要功能
向該層用戶提供透明的和可靠的數據傳送基本服務,具備如下功能:鏈路連接的建立,拆除,分離;幀定界和幀同步;順序控制;差錯檢測和恢復。
3、網路層主要功能
網路層為建立網路連接和為上層提供服務,應具備以下主要功能:路由選擇和中繼;激活,終止網路連接;在一條數據鏈路上復用多條網路連接,多採取分時復用技術;差錯檢測與恢復;排序,流量控制;服務選擇;網路管理;網路層標准簡介。
4、傳輸層主要功能
提供端到端(進程-進程)的可靠通信,即向高層用戶屏蔽通信子網的細節,提供輸層通用的傳輸介面。
包括:提供建立、維護和拆除傳送連接的功能;選擇網路層提供最合適的服務;在系統之間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數據傳送,提供端到端的錯誤恢復和流量控制。
5、會話層主要功能
提供兩進程之間建立、維護和結束會話連接的功能;提供交互會話的管理功能,如三種數據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兩路交替和兩路同時會話模式 。
6、表示層主要功能
代表應用進程協商數據表示;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完成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7、應用層主要功能
提供OSI用戶服務,例如事務處理程序、文件傳送協議和網路管理等。對感知層採集數據進行計算、處理和知識挖掘,從而實現對物理世界的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
Ⅲ tcp/ip協議包含哪四層,會有什麼功能
TCP/IP協議包括四個層次:網路介面層、網路層、傳輸層、應用層。
功能:
1、網路介面層
主要用於實現與傳輸媒介相關的物理特性,由下而上來看,對於接收到的物理幀數據,得到IP數據包,交給網路層;由上而下來看,從網路層接收到IP數據包封裝成幀數據,發送到網路中。
2、網路層:
處理來自傳輸層的分組發送請求,收到請求後,將分組裝入IP數據報,填充報頭,選擇去往信宿機的路徑,然後將數據報發往適當的網路介面。
處理輸入數據報:首先檢查其合法性,然後進行尋徑--假如該數據者銷報已到達信宿機,則去掉報頭,將剩下部分交給適當的傳輸協議;核睜假如該數據報尚未到達信宿,則轉發該數據報。處理路徑、流控、擁塞等問題。
3、傳輸層:
提供應用程序間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可靠傳輸。為實現後者,傳輸層協議規定接收端必須發回確認,並且假如分組丟失,必須重新發送,即耳熟能詳的「三次握手」過程,從而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4、應用層:
向用戶提供一組常用的應用程序,比如電子郵件、文件傳輸訪問、遠程登錄等。遠程登錄TELNET使用TELNET協議提供在網路其它主機上注冊的介面。TELNET會話提供了基於字元的虛擬終端。文件傳輸訪問FTP使用FTP協議來提供網路內機器間的文件拷貝功能。
各層協議:
網路層中的協議主要有IP,ICMP,IGMP等,由於它包含了IP協議模塊,所以它是所有基於TCP/IP協議網路的核心。
傳輸層上的主要協議是TCP和UDP。正如網路層控制著主機之間的數據傳遞,傳輸層控制著那些將要進入網路層的數據。
兩個協議就是它管理這些數據的兩種方式:TCP是一個基首氏游於連接的協議;UDP則是面向無連接服務的管理方式的協議。
TCP/IP協議的主要特點
1、TCP/IP協議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的計算機硬體或操作系統,提供開放的協議標准,即使不考慮Internet,TCP/IP協議也獲得了廣泛的支持。所以TCP/IP協議成為一種聯合各種硬體和軟體的實用系統。
2、TCP/IP協議並不依賴於特定的網路傳輸硬體,所以TCP/IP協議能夠集成各種各樣的網路。用戶能夠使用乙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 Ring Network)、撥號線路(Dial-up line)、X.25網以及所有的網路傳輸硬體。
3、統一的網路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標准化的高層協議,可以提供多種可靠的用戶服務。
Ⅳ TCP/IP有哪幾層,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TCP/IP是有共網路介面層,網路層,運輸層和應用層共四層協議系統。
第一層是應用層,功能是服務於應用進程的,就是向用戶提供數據加上編碼和對話對的控制。
第二層是運輸層,功能是能夠解決諸如端到端可靠性和保證數據按照正確的順序到達。包括所給數據應該送給哪個應用程序。
第三層是網路層,功能是進行網路連接的建立,和終止及IP地址的尋找最佳途徑等功能。
第四層是網路介面層,功能是傳輸數據的物理媒介,是數據包從一個設備的網路層傳輸到另外一個設備的網路層的方法。還有控制組成網路的硬體設備。
(4)網路層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TCP/IP協議不僅僅指的是TCP和IP兩個協議,而是指一個由FTP、SMTP、TCP、UDP、IP等協議構成的協議簇, 只是因為在TCP/IP協議中TCP協議和IP協議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稱為TCP/IP協議。
TCP/IP協議產生過程為:
(1)1973年,卡恩與瑟夫開發出了TCP/IP協議中最核心的兩個協議:TCP協議和IP協議。
(2)1974年12月,卡恩與瑟夫正式發表了TCP/IP協議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同時,為了驗證TCP/IP協議的可用性,使一個數據包由一端發出,在經過近10萬km的旅程後到達服務端。
在這次傳輸中,數據包沒有丟失一個位元組,這成分說明了TCP/IP協議的成功。
(3)1983年元旦,TCP/IP協議正式替代NCP,從此以後TCP/IP成為大部分網際網路共同遵守的一種網路規則。
(4)1984年,TCP/IP協議得到美國國防部的肯定,成為多數計算機共同遵守的一個標准。
(5)2005年9月9日卡恩和瑟夫由於他們對於美國文化做出的卓越貢獻被授予總統自由勛章。
TCP/IP協議能夠迅速發展起來並成為事實上的標准,是它恰好適應了世界范圍內數據通信的需要。它有以下特點:
(1)協議標準是完全開放的,可以供用戶免費使用,並且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
(2)獨立於網路硬體系統,可以運行在廣域網,更適合於互聯網。
(3)網路地址統一分配,網路中每一設備和終端都具有一個唯一地址。
(4)高層協議標准化,可以提供多種多樣可靠網路服務。
參考資料:網路——TCP/IP協議
Ⅳ 如何簡述osi參考模型各層主要功能
osi參考模型各層主要功能如下:
1、物理層功能:物理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它利用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
2、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是為網路層提供服務的,解決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通信問題。
3、網路層:網路層是為傳輸層提供服務的,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包或分組。
4、傳輸層:傳輸層的作用是為上層協議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數據傳輸服務,包括處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問題。
5、會話層:會話層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協調不同主機上各種進程之間的通信(對話),即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應用程序之間的會話。
相關原則:
OSI是分層的體系結構,每一層是一個模塊,用於完成某種功能,並具有自己的通信協議。ISO將整個OSI劃分成七個層次,劃分層次依據以下五個原則:
(1)網路中各節點具有相同的層次。
(2)網路中各節點同等層次功能相同。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通過介面通信。
(4)同一節點內底層向高層提供服務。
(5)網路中各節點同層通過協議通信。
Ⅵ osi參考模型的第一、二、 三層分別是什麼各自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的第一、二、 三層及各自的功能:
第一層:物理層,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以便透明的傳送比特流。常用設備有(各種物理設備)網卡、集線器、中繼器、數據機、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層,為網路層提供一個數據鏈路的連接,在一條有可能出差錯的物理連接上,進行幾乎無差錯的數據傳輸(差錯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常用設備有網橋、交換機
第三層:網路層,本層通過定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為源端的運輸層送來的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
它包括通過互連網路來路由和中繼數據 ;除了選擇路由之外,網路層還負責建立和維護連接,控制網路上的擁塞以及在必要的時候生成計費信息。
(6)網路層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84年提出了OSI RM(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 參考模型很快成為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礎模型。
在設計OSI 參考模型時,遵循了以下原則:各個層之間有清晰的邊界,實現特定的功能;層次的劃分有利於國際標准協議的制定;層的數目應該足夠多,以避免各個層功能重復。
通常OSI參考模型1-3層稱為底層(lower layer),又叫介質層(media layer),底層負責數據在網路中的傳送,網路互連設備往往位於下三層,以硬體和軟體的方式來實現。
OSI參考模型的第五層到第七層稱為高層(upper layer),又叫住幾層(host layer),高層用於保障數據的正確傳輸,以軟體方式來實現。
Ⅶ TCP/IP網路模型從上至下哪四層組成各層主要功能是什麼
1、組成: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鏈路雀清層
2、各層主要功能:
應用層:負責向用戶提供應用程序,比如HTTP、FTP、Telnet、DNS、SMTP等。
傳輸層:負責對報文進行分組和重組,並以TCP或UDP協議格式封裝報文。
網路層:負責路由以及把分組報文發送給目標網路或主機。
鏈路層:負責封裝和解封裝IP報文,發送和接受ARP/RARP報文等。
(7)網路層功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簡稱OSI),是國際標准化亮歲察組織(ISO)和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聯合制定的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開放式互連信息系統提供了一種功能結構的框架。
它從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而TCP/IP簡單來說就是OSI的簡化版,把OSI的七層簡化為了四層。TCP/IP 定義了敬茄電子設備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准。
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協議來完成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