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語言掩什麼

網路語言掩什麼

發布時間:2024-12-14 04:57:12

A. 網路語言和傳統漢語的區別

網路語言是指產生並運用於網路的語言。網路語言是從網路中產生或應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

3、總之網路語言是基於傳統漢語和特定環境產生的新型詞彙和語句,其本身和傳統漢語是沒有可比性的。

B. 網路語言暴力的危害

低俗語言的網路傳播度之大,恐怕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連一些輸入法都可自動「聯想」出來。這也從側面表明,網路低俗語言的傳播並不僅僅是網民的事情,一些網路把關者和網站建設者也在自覺不自覺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樣的事實面前,既要正視低俗語言產生和蔓延的原因,又要理性處置、引導,不能因噎廢食,談低俗語言而色變,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蠻橫和霸道心態同樣是要不得的。

語言低俗的背後是我國網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偏向於感性,容易輕信表面信息,想當然地對事情下對錯的判斷,習慣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容易被群體情緒所影響,導致網路文化的游戲性和娛樂性特徵,與其伴隨的語言不僅誇張,而且情緒化和低俗化隨意可見。

進一步說,網路語言低俗是當下時代文化趣味粗俗和淺薄的直接反映。不只網民,連一些作家的興奮點都集中於表達生理快感,文化趣味低級,還不以為然,與藝術趣味相距甚遠。這或許是創作的需要,但能不對讀者產生影響嗎?在低趣味的文化環境中,網友難免樂於效仿,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審美價值的偏離和社會價值觀的異化,讓粗鄙成為時尚,庸俗成為流行,語言、文化的格調品位下滑跌落。網路語言的粗鄙化、庸俗化與暴力化正是時下文化品位在網路社會的折射。

網路低俗語言不只表現為語言的低俗和低級,更在於其積聚了相當的暴力行為。在一定意義上,網路語言暴力比語言低俗更值得關注。網路語言暴力的危害主要體現為污言穢語和謾罵攻擊、人肉搜索和道德審判,當然,也可以說是禮儀原則和倫理原則缺位。社會學家弗洛姆說,個人為了逃避某些責任獲得完全的安全,便會隱身匿名加入某一組織或者群體,這樣更容易表現出放縱的姿態。如果這種隱匿和放縱是打著正義的旗號,那麼個人或群體會因為這種虛擬的正義感無限放大和鼓勵自己的行為,導致群體開始跟隨他的行為,進而演發成群體暴力。這用來解釋網路暴力語言比較合適,因為在廣場式的狂歡中,真實身份被隱匿,語言暴力再強烈也可能不被發現,施暴者沒有後顧之憂,相反,大顯神威,為所欲為。

語言的變化反映著社會風貌與審美的變遷,這是常識。語言的更新發展是不可改變的,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肯定會加入到傳統語言的河流里來。對於網路語言的創制、運用與變異流行,不能徹底格式化。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網路語言可能越來越被公眾和社會所接受。因此,一方面要認識到「×絲」「×格」之類網路語言可能是語言發展過程中的暫時現象,是公眾某種情緒的體現,另一方面要理性對待網路語言,不能無端限制網路語言的發展。堵與疏結合,方是上策。

對於臟話、粗話等網路語言要正視,但要站在語言發展規律的立場上理性審視,因為臟話一直與我們的相伴隨,不是想消滅就能消滅的,既適用於現實社會也適用於網路社會。但是,要禁止那些網路語言暴力,因為這是低級的語言快感,有可能讓人們喪失起碼的道德感和正義心,導致整個社會陷入暴力的惡性循環,對個體和社會造成傷害。

C. 掩字是什麼意思

掩字是一種古代漢字文學手法,它意指將兩個或多個字合成一個詞,一般情況下,這些字的意義都可以互相矛盾或相互補充。用掩字來表達的句子多為詩歌、歌謠或書法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掩字作品便是清代張燕漁所寫的《聚賢巷》。這樣的文字游戲不僅加強了作品的文學性,更使讀者在品味過程中不忘品味字形以及字義。


掩字除了是古代漢字文學體裁的一種手法,還有一個更為常見的含義。在現代語言中,掩字可以解釋為隱晦、不直接表達某個意思的字眼、語言或行為。往往這些掩蓋的意思或易錯的表達方式可以引起讀者或聽眾的誤解。但是,掩蓋某些事情的真相或信息,有時是必要的,尤其在政治、商業等領域,掩蓋真相可以保護利益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在日常生活當中,掩字可以被視作是一種修辭方式,這種方式可以體現出人們的巧思以及語言的變化。有時,掩字既可以用來隱藏意思,也可以用於增加趣味性。例如,在當今流行的網路用語中,掩字繁盛地運用著,比如「老司機」、「小鮮肉」等等。這樣的用法讓網路交流變得更加形象化、有趣化。而且隨著社交平台的不斷普及,掩字也成了廣大年輕人表達自我的方式之一。

D. 網路語言會沖擊傳統語言還是豐富傳統語言

第一是網路語言會沖擊中國語言文化 網路語言是對傳統漢語語法,語義的一種顛覆,它使很多漢語詞彙在原有意思的基礎上又多出了一些新的意思,使漢語中的歧義現象加重。此外,網路語言大多也不符合語法規范,這對正規漢語語法的傳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網路語言是對傳統漢語語法,語義的一種顛覆,它使很多漢語詞彙在原有意思的基礎上又多出了一些新的意思,使漢語中的歧義現象加重。此外,網路語言大多也不符合語法規范,這對正規漢語語法的傳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當網路語言日益成了年輕一代的口頭禪時,語文老師們卻在為中國的語言文化和語言教學問題而擔憂。在他們眼中,網路語言已經嚴重沖擊了中國的語言文化。

當網路語言日益成了年輕一代的口頭禪時,語文老師們卻在為中國的語言文化和語言教學問題而擔憂。在他們眼中,網路語言已經嚴重沖擊了中國的語言文化 隨著中國網民已超過1.1億,網路語言在年輕一代中已經形成。在不少人的眼中,這種網路詞彙是對傳統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為古老規范的漢語言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你覺得應該抵制嗎?
著名作家白先勇在講述現代漢語命運時曾說:「百年中文,內憂外患。」「外患」是受西方語言沖擊,「內憂」則是受到網路等新興傳媒的沖擊、滲透與異化。面對這種現實,我們決不能做網路怪異文化的迎合者和追捧者,也不能做無所用心的旁觀者,而要做傳統文化的捍衛者和弘揚者。從我做起,在敲擊鍵盤的時候,千萬別讓那些古怪的符號從自己的指尖流出,以實際行動來防止和杜絕語言污染,共同維護祖國傳統語言文化的主體地位。我是反方辯手,希望大家不吝賜教,從立論,區分戰場等方面對整個辯題做一個解讀,

有些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用到網路語言,讓他們的老師根本看不明白!無奈!!!!這樣的結果是我們想要看到的嗎?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傳統語言文化安全是中國文化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當前世界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各國、各民族的文化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深度,而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在經濟一體化的腳步下也在不斷增加著強韌的張力。我們可以看到當下中國文化的大同性越來越強,而國人的觀念和文化感也越來越具國際性,這是時代發展、國家進步所賦予的先進社會性。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經濟的高速發展,媒體的多元化開放,給中國文化帶來的沖擊和整合是猛烈而不可思議的。特別是在語言文化的層面上,更是日新月異。網路語言、簡訊語言等等在逐步形成一個新的語言環境,而這個語言環境帶來的是新的媒體環境,這種語言和媒介的環境空氣里不單單充斥著大量的全球化時代特有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的報道,更彌漫了消費文化和品牌。人們發現,從街頭的報刊到電視的大眾頻道,直至網路的搜索熱門,「文化素養」在被「品牌素養」和「消費素養」所取代。語言文化似乎走進了一個更泛時尚化和速食化的領地,但是退守的大本營已經在被忽視。中國人似乎逐漸在對自己固有的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著模糊感。而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卻在加入中國傳統文化。在美國學術界有個通例:假如要研究中國文化,必須是美國高等學術界的精英中的精英,也就是說只有成績最高的學生才會被接受研究中國文化。而在國內研習中文漢語言的學生卻容易被忽略。難道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最後要靠外國人去堅守、發揚光大嗎?

守護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要從守護傳統語言文化做起。在輝煌燦爛的語言文化遺產中,文學作品是輸送前人智慧精華的血脈。那些汗牛充棟的經藏典籍雖然言已隔時,畢竟今人與前人有著思想、背景、語言、時空等方面的阻隔。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傳統的語言文化中,詩歌、散文的地位是彰顯的。曾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內涵豐富、意存高遠,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高尚的精神風格。這些作品正是從定型的生活中解放出來,產生超越而涵蓋的胸襟,產生著感染的巨大力量。

但是今日,詩歌、散文的發展狀況卻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優秀的傳統難以繼承發揚,新興的作品質素卻在滑坡。雖然,詩歌、散文的愛好者熱情不減,但是大氣候卻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而難以氤氳成形。印刷媒體舉步維艱,網路媒體聲音依稀,電視媒體更是門可羅雀。詩歌、散文的音像作品同樣乏善可陳。就連有些文人們都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們對詩歌散文依然陌生,何況別人呢……。

在提倡以德治國,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時期,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和發展祖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從而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進而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是完全符合「十六大」精神的。

為了貫徹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辦好文化公益事業,弘揚民族文化,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建議:

1.中央電視台設置傳統文化頻道。古文、詩詞是底蘊豐厚的雅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應該是全方位、多角度的,電視是必不可少的載體,其中包括對詩詞、美文的欣賞等等;

2.電視台增設傳統文化欄目。為製作和播出傳統文化欄目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不能單純以「末位淘汰」的排比收視率方式對待這種公益性欄目;

3.扶植傳統文化印刷媒體,結合優勢媒體資源拓展領域。比如作為全國詩詞界的權威刊物《中華詩詞》創刊已經整整10年,自負盈虧,無經費,無人員編制,無名正言順的辦公場所。考慮到市場因素,也可以把它們掛靠到一些暢銷類印刷媒體作為副刊。或是結合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等合作一些權威性的創作比賽,以年度或季度形式展開一個長時間跨度的推廣普及動

作;

4.在報刊開辟或增設傳統文化欄目。由於報刊市場化,迎合大眾讀者口味,特別是傳統文化的欄目被一刪再刪,使得傳統文化難有立錐之地;

5.與教育文化的有機結合。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傳統文化延展的空間。可以針對各個階段的教育,把優秀傳統文化作品整理成音像製品、學習軟體、書籍等在學校積極推廣。定期舉辦活動。甚至可以在相關的教育頻道、少兒頻道進行系列講座等等。

6.地方政府的扶持。多組織弘揚傳統文化的主題晚會和文化活動。讓傳統文化貼近百姓。傳統文化的宣揚同樣可以作為一種「心連心」的「文化下鄉」,可以組織一台成熟的作品晚會(比如詩歌朗誦音樂會);可以在學校、各地方全年巡演,有些節目品牌形式值得借鑒。舉辦兩岸三地的傳統文化比賽;以在各地方游覽形式,通過對作品展示的風景、美食、旅遊特色等故地再現,增強對地方的宣傳性,以獲得地方政府支持和企業響應;

7.加強書籍和音像出版,扶持文字和影音的結合。可以將流行的主題與傳統文化結合,比如旅遊、美食、甚至戲劇等等。新出版的《唐詩地名》就很受市場歡迎,可以推廣這樣的形式。

中國傳統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為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過巨大的貢獻。它們的傳承需要我們今人的努力,綠蔭不減來時路,希望通過我們的堅持和弘揚,能夠為這棵長青添得黃鸝四五聲。傳統文化的延續,是民族責任的延續,同樣也是文化先進性的彰顯,中國只有守護好自己的傳統文化,其文化的傳播價值和內容價值才會更加有意義,中國的文化也永遠將為世界文化書寫著最瑰麗的一筆。

尤其可貴的是,就這種糾錯的執著態度和獨特方式,這名老師還有一番教學感言。其大意是:比一個錯別字本身危害更大的,是我們對錯別字的態度。把許多事情做對、做好,通常是成功的基礎,然而有時僅有的一個「錯」,也許會輕而易舉地使那個由許多「對」積累起來的成功毀於一旦。因此,成功並不在於你做對了多少,而在於你沒有做錯什麼(據《廣州日報副刊》)。這或許正是記住我們自己曾經的錯別字的真正意義。

都是為了不失時機地提高孩子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以上無論是學校持之以恆推行的教改策略事例,還是老師個人孜孜不倦嘗試的糾錯方式事例,竟與教育界的一項科研結論「小學語文課最能體現教師教學的引領作用」不謀而合。原來,21世紀初的相當一部分年輕人書寫漢字的能力大踏步退化,或者說他們當年獲得某個學歷時,書寫漢字一項就沒有達到相應的課程標准,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學校的語文教學長期沒有解決好「怎麼教」的問題有關,也是當年小學老師對他們的作業和作文中的錯別字沒有認真糾正所致。

記得這樣一句教育警語:「在人之初的每個教育階段,凡有缺失日後都很難彌補,有些缺失甚至會伴隨一生。」眼下此警語所言中的,不就是那些蹉跎了自己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段而很難彌補缺失的年輕小伙兒么?

國慶節前收看某電視台的一期節目,第一部分內容是主持人接二連三地用小學6個年級教科書中的一些常識性問題向嘉賓提問。那天的嘉賓是一個體體面面的年輕小伙兒,他在答題板上不時寫錯答案,其中一題的正確答案本是「減輕」二字,可在小伙兒手持的碳素筆下,「減」字的左邊寫成了「氵」,「輕」字索性以漢語拼音qing替代。

盡管是一不留神把自身「提筆忘字」的缺陷暴露給了場內外觀眾,小伙兒卻毫不在乎地與主持人開著玩笑。

依我看,那小伙兒即使只受過九年義務教育,他的漢字書寫能力也不至於如此低下。但是,如今書寫漢字時頻頻依靠手機或電腦「救助」的大學畢業生也不在少數,身陷「寫字困境」的他們,一遇到結構稍微復雜點兒的漢字就寫不完整,至於寫錯別字,更如家常便飯。電腦打字的書寫方式日益流行,正悄悄改變著人們讀寫漢字的傳統習慣。

每個人讀書時的理解、欣賞和感悟,寫作中的評述、描寫和抒情,無不依賴於小時候跟老師學認的一個個漢字。正如清代學者戴震所言:「經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詞也,所以明詞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一言蔽之,人生學問識字始。然而,在電腦哺育下長大的一代人普遍出現的漢字書寫障礙問題,不能不引起有識之士的憂慮和關註:如果不在學校的每一個階段加強漢字書寫方面的教育,傳統漢字所承載的中國語言文化就會離我們漸行漸遠。

從我國政府在世紀之交宣布基本實現「兩基」至今,「普九」的人口覆蓋率已從85%擴大到98%。教育部官員介紹,中學課程標准之一是初中畢業要會讀會寫漢字3500個。而在現實中,初中畢業生語文達不到應有程度,很難做到漢字的正確拼寫和閱讀的比比皆是。這到底是讀圖時代文化的錯,還是教學方式的錯呢?筆者曾聽到一位教初中二年級的老師抱怨:「20年前教給學生的語文練習,現在的學生做都感到太難了。」回想20多年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還是那樣的歷歷在目:以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聯想運作,在經由師生切身體會的親和感中引發學生主動學認漢字的興趣。那個年代小學教師的用心求索,難道真的時過境遷,成了令人懷戀的往事?

在現實中探索正確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的教育改革後來者,解答了這個疑問。一所12年一貫制民辦學校的教改實驗,在優化課程的縱向結構方面,採取了與眾不同的「語文學科重心下移,數理學科重心上移」策略。校方解釋:在小學和初中低年級這個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段,多安排課時學習語文,到初中高年級和高中,再多安排課時學習抽象思維要求較高的數理,過早或過晚,都會導致事倍功半。這樣的教改,促使師生的主要精力從以往那些看似熱鬧卻令人厭煩的課文分析,轉移到了實實在在地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上,結果使初中畢業生全部通過了國家規定的上述漢語言課程讀寫標准。

同樣令人欣喜的還有一名小學老師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糾錯的不懈努力。她每接一個新班級,總會讓孩子們准備一個記錯本,用來記載平時寫過的錯別字。比如有的把「不勝榮幸」的「勝」錯寫成「甚」,把「情有獨鍾」的「鍾」錯寫成「衷」,還有的把「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韙」錯寫成「畏」,五花八門,各有各的錯法。有了記錯本,孩子們不僅可以隨時記下自己寫的錯別字,而且可以經常回頭看看自己曾經的錯。期末復習詞語時,這名老師還逐個拿來孩子們的記錯本,到課堂上念出那些容易出錯別字的詞供全班聽寫。就這樣,孩子們作業中的錯別字越來越少,因為每個孩子寫過的錯別字,包括他自己在內的所有孩子再也不會重蹈覆轍。

走進各所大中學校,我們隨處可以聽見「恐龍」「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這樣的網路語言,有的學生甚至把它們當作書面語言,在作文中使用。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網路語言究竟是新新人類的文字游戲,還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

簡而言之,網路語言其實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數字、符號來表示自己要表達的意思。由於網路的特點,網友之間幾乎所有的交流都需要通過鍵盤輸入來完成。基於需要快速輸入的原因,網路語言的特點就是要快速、便於理解、溝通方便。

是什麼使網路語言具有如此魅力?一般認為網路語言流行主要有四大原因。
1.節約時間和上網費用。數字、符號、拼音、漢字、英文字母雜糅在一起,比原來更加簡單易用,也就更節省時間,更節省上網費用了。
2.蔑視傳統,崇尚創新。網友不僅主動地使用網路語言,而且積極創作網語。
3.張揚個性以引起別人重視。網上真實的或自稱的美女、帥哥數不勝數,你要脫穎而出,就必須與眾不同。風趣幽默、新奇的網語自然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4.掩飾個人身份、年齡、性別和語言習慣。網上沒有身份、年齡、性別門檻,只要你學或者只要你心年輕,你就可以像年輕人一樣「神侃」

它不倫不類,不能登大雅之堂,等待規范化來化掉它

新新網路語言幽默詼諧、風趣生動,很快成為許多學生的「新寵」,並迅速傳播流行起來。它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多孩子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一種語言,只要仍在為人類的交際服務,就是活的、變化的語言,就必然會隨時進行新陳代謝。網路語言已真切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如果能積極引導,驅利避害,網路語言對於漢語言的發展肯定是有利的

對作文中出現如「QQ」、「MM」、「886」等網路語言的學生,南京市語委要求教師不僅要批評,而且還要幫助其改正,並將把語言文字規范納入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目標。(《江南時報》4月22日)

筆者對南京市語委所作出的這一規定頗為不解。在電腦使用日益普及的情況下,在網路影響無處不在的情況下,網路語言的
流行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作為上網的學生一族,深受網路影響更是不可避免,在作文中使用網路語言是再正常不過的。對此,老師感覺到無奈,正說明了問題的合理化,也說明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差距在增大。如何正視這種不斷增大的差距,從根本上關系著師與生之間教與學過程的能否正常進行。而南京市語委的這一做法,無視這一矛盾所產生的根源,企圖藉助取消矛盾的一個方面,即禁止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路語言,而不是把禁止與引導結合起來,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顯然難以達到「禁用」的目的。

同時,筆者更為不解的一點就是,能不能借不符合語言規范作為禁用網路語言的緣由?網路語言是不符合現行的語言文字規范,但是不要忘了,語言文字規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交往過程中形成的,也是在現實中不斷發展變化的。藉助不符合語言文字規范來禁止學生使用網路語言,實質上是思想僵化的一種體現。

進而言之,這種做法可以歸因於對網路的無知,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對網路的畏懼使然。不可否認,當前是有許多青少年學生沉迷於網路游戲,並且導致了令人憂患的後果。可是,通過禁止學生上網,並不能使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同樣道理,禁止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路語言,並不意味著就能禁止學生繼續在私下裡使用網路語言,既然不能禁止學生使用網路語言,那麼禁止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路語言這一做法又有何意義?

正視網路語言,正確引導而不是「批評」使用網路語言的學生,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閱讀全文

與網路語言掩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多少兆一m 瀏覽:414
衡陽網路安全法 瀏覽:83
手提電腦網路重置哪裡找 瀏覽:158
同一個運營商網路信號不一樣 瀏覽:845
公安局網路安全宣傳周策劃方案 瀏覽:125
在手機上看黃會不會被網路警察查到 瀏覽:940
港凰網路客服電話多少 瀏覽:357
路由器訪客網路什麼用 瀏覽:459
校園網網路管理軟體 瀏覽:501
計算機網路第92講 瀏覽:712
怎樣恢復無線網路設置 瀏覽:222
騰浪沒有網路怎麼注冊 瀏覽:705
網路招聘招聘主管負責什麼 瀏覽:380
網路安全守護未來 瀏覽:650
網路安全國家安 瀏覽:338
linux如何搭建網路服務 瀏覽:37
wifi阻攔的網路設備怎麼撤銷 瀏覽:444
網路購物糾紛在哪裡立案 瀏覽:75
ukey開票軟體網路離線怎麼辦 瀏覽:340
修改網路名稱手機 瀏覽:43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