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治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用好互聯網,過健康自主的網路生活
一、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提高小學生網路生活幸福度
網路這把「雙刃劍」在開啟一種全新文化空間的同時,正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小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面對網路的利弊,學校德育應興其利、去其弊,在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一、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提高小學生網路生活幸福度
網路這把「雙刃劍」在開啟一種全新文化空間的同時,正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廣度影響著小學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面對網路的利弊,學校德育應興其利、去其弊,在優化小學生網路生活環境,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
1.硬軟環境兩手抓
由於小學生的網路生活場所主要是校園和家庭,因此我們首先做的就是通過著力抓軟環境建設,在教師、學生、家長三者的價值觀中實現兩個轉變,樹立新的網路觀。即網路既不是什麼「天使」,也不是什麼「魔鬼」,它只是人類科學發展的產物,是我們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工具,是師生學習的工具和手段,是我們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的一個方面。只要我們信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恪守我們的道德和修養,牢記我們的使命和責任,勿忘小學生的品位與特質,就一定能做到文明上網,綠色上網,實現生命的健康成長。有了這樣的科學網路觀,教師和家長就能自覺地、有信心地為學生去營造一個生態的、和諧的網路生活環境,從而實現了從原本禁、堵為主的封閉式教育觀念轉到疏、導為主的開放式教育觀念,從被動「救火」型的教育方式轉到主動預防型的教育方式這兩個轉變。
如果說軟環境建設是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網路生活氛圍,那麼硬環境建設則是讓學生真正體驗網路生活樂趣的實踐基地。因此學校應重點抓好學生網路生活的橋頭堡——「校園網」的建設,學校不但要經常向學生推薦優秀網路,如雛鷹網、科普網、中國兒童網、小精靈兒童網、中國公眾科普網等對青少年兒童有益的網站,日益完善校園學習、德育、休閑等網站資源,而且還要利用校園網路實現學校管理自動化,如建立基於Moodle平台下的年段、班級信息數字化管理,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成績、評語、獎懲記錄、身體發育等各方面成長軌跡在數字化管理系統中保存完好。學校做到班班有電腦,班班有班級管理網頁、學生個人博客,校園大廳、連廊增設數碼信息區的電腦數量,鼓勵學生在課余積極上網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學校分設校級和班級兩級管理員並有計劃地組織培訓,使學生不但能在校園網路資源庫中自由馳騁,還能參與校園網路自主管理,真正成為網路生活的小主人。
2.網路生活法制化
小學生年齡小,心智不夠健全,往往是沖動多於理智,這就意味著家長和教師在進行科學、文明網路生活引領的同時,還需要基本的強制性他律來規范其行為,需要把法制教育與加強管理和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法治與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是小學生網路道德形成的基礎和起點,也是小學生網路生活幸福的保障。
學習機制:學校在信息技術課上加強對小學生網路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開展網路小知識競賽、師生辨論,舉辦主頁設計、打字速度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網路知識,掌握網路技術,並懂得利用網路去獲取知識、搜索信息、促進創新。
誠信機制:學校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學習《青少年網路公約》,宣讀《中國青少年綠色網路宣言》並進行百人橫幅簽字,開展綠色網路夏令營等活動,通過教育激發和喚起學生內心的誠信,學生有了誠信內驅力,加上教師、家長的引導和同伴的提醒督促,就能在網路生活中較好地踐行網路誠信,為網路的健康有序發展盡小網民應盡職責。
監控機制:學校可在校園網上構築信息海關,攔截危害小學生的垃圾信息,建立先進的網路監控技術,利用網路自身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強網路安全防範;學校還可以通過家校聯動,為學生網路生活建章立制,指導孩子接觸健康網路,現選擇有效信息,共同創建一個有良好監督引導機制的網路教育環境。
評價機制:平時學校通過家校聯合對學生上網行為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疏導、糾正,並建立相應的學生網路生活日常行為評價體系;期末學校可在學生成長手冊——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評價中,把以往「基礎知識」和「操作」兩項評價改成了「網德表現」、「知識掌握」、「操作規范」三項評價,前一項重點由教師、家長、同伴根據學生在學校、家庭的網路生活態度、行為表現進行自評、互評及綜合評議,後兩項則由信息技術教師根據學生日常課堂表現綜合評定。這樣對學生的信息能力綜合素養的評價顯得更科學、合理。
二、加強學校網路德育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和科學引領水平
網路德育隊伍是引領小學生網路生活的骨幹力量,是一支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兼備熟練的網路技術的德育工作者隊伍。學校的網路德育隊伍一般由班主任、思品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組成。他們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採取有力的措施,積極控制、凈化信息資源,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網路,有責任地使用網路;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組織各種有益的活動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提高對網路善惡是非的判斷能力。
1.網路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提升
學校通過全員培訓及理論知識競賽、實踐操作比賽等途徑,促進教師先進網路技術和自身網路道德素養的提升,從而使德育工作者具備更強的信息技術能力,擁有更高的信息素養。有了這樣一支德才兼備的校園網路德育工作隊伍,就能以身垂範做學生網路生活的領路人。
2.網路德育工作者引領水平提升
在學校網路德育工作這支隊伍中,往往是班主任、思品教師擅長通過集體談話、個別談心、情景創設、行為辨析等方式對學生思想、心理上進行導航,而信息技術教師則側重從網路知識和技能方面對學生教育普及。為了提高網路德育工作者整體的育人水平,學校則更多的強調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融合,並以課題科研論壇的形式促進相互提升,從而能使網路德育工作者從網路中發現更多積極的因素,因勢利導,科學引領學生文明、規范上網,養成良好的網路生活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也能科學指導家長如何家校聯動,創設良好的家庭網路環境,督促孩子在閑暇時間的上網行為,從小培養學生的網路信息素養。
3.網路道德教育走上正軌
學校通過組建校園網路德育隊伍,通過科學、規范地有效培訓和引領,使得原本對學生網路信息素養不夠全面的局面得以徹底改觀。學校把網路道德教育納入學校的德育工作體系,並且藉助網路的先進技術創新德育模式,開辟德育新途徑,打開網路環境下學校德育新局面。學校對網路德育這一塊工作有計劃、有目標,並把班級學生的網路生活日常行為評價考核結果與網路德育隊伍教師引領效績考核掛鉤,這樣明確的工作方向就能極大地調動教師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校園網路道德教育走上正軌。
三、拓展教材隱性資源,開發學校網路德育課程
要上網先養德,這如同駕駛員要上路必須先考駕照一樣的道理,然綜觀現實,小學生觸網年齡在趨向低齡化,而相應的網路道德教育卻呈滯後甚至缺乏現象。為了清掃目前這一德育盲區,學校應在保證原有設置課程不影響的情況下,挖掘整理現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德育資源,研究信息技術課德育滲透策略,同時在德育類課程(品生、品社、班隊、晨間活動等)中充實網路道德素養教育,努力做到了學校網德教育進課堂。
當然,有條件的話,學校可以以「及時到位的德育關懷和正確引導」為口號,自編小學生網路生活引領教材,其內容體系涉及網路精神教育、網路學習教育、網路法紀教育、網路保健教育、網路休閑教育、網路交往教育、網路安全教育、網路禮儀教育、網路誠信教育、網路情感教育、網路語言教育等。這樣,在校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接受較系統的網路生活科學引領。自編的網路德育教材內容應根據小學生不同年齡特點分層落實並逐步完善。
四、建立互聯德育立體網路,增強網路生活引領實效
學校利用互聯網路的快捷性、共享性等優勢,克服傳統德育網路聯系不便,溝通不及時,受時間、空間和人員條件制約、可操作性不強等弊端,使真正的開放式德育立體網路的建立成為可能。
1.建立家長網路學校,利用社區論壇BBS功能,聘請專家或有經驗教師擔任輔導員,定期上網與學生交流,對學生進行心理。
2.開展網路心理輔導,開發BBS功能,利用E-mail開展網路心理輔導。
3.建立網路德育基地,開展網路綜合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網上文明操作參與度,增強實踐體驗,提高德育實效。
4.建立健全學校、年級、班級的三級家長委員會,通過家校、警校、區校文明共建這樣「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相互協調,形成一個網路化管理整體,從而使學校、家庭周邊的網路環境得到優化。同時我們正在與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合作建設的「校信通」管理平台,利用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通過互聯網和移動通訊工具傳播和交流學生的學習信息、行為規范信息,構築學校與家庭和社區聯系交流的便捷通道,實現對學生的即時監控和信息反饋。
綜上所述,隨著網路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學校教育將進一步關注小學生的網路生活,研究一種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引領模式,本著科學的態度和人文情懷對小學生進行先進網路文化引領,並通過環境創設、實踐活動等讓小學生加強網路實踐體驗,增強網路德育內省,積極提升本校小學生「網商」,這是學校教育培養小學生網路生活品質的最終目標和歸宿。
❷ 德育活動對學生的好處
德育的含義
首先德育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
廣義上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它主要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而狹義的德育范圍就比較小了,它專指學校德育。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一般指的是學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且都是積極正面的教育內容,另一方面,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二、德育的內容
德育主要包括了九大方面內容,它們分別是: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這九大德育內容相輔相成,共同構建出一個縱向與橫向的教育知識網路,在指導德育研究與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德育的功能
社會性功能,個體性功能、教育性功能我們稱之為德育的三大功能,社會性功能主要指學校德育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生影響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文化功能;個體性功能可以描述為德育對個體生存、發展、享用三個方面發生的影響。德育的教育性功能主要表現在教育上,包括德,智、體、美、勞。總而言之,德育的核心任務是要賦予每一個個體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