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過去有句話叫做:
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很多人理解為「成功者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偉大和完美」,因此只要你想,你就會成為「英雄」。但我怎麼感覺這句話後面有著濃濃的屌絲味道呢!還是周華健的歌唱得好: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每位成功者都需要運氣、機會以及自身的努力才能實現夢想。尤其是在這個充滿機遇的當下,個人努力和技巧才是更加重要。而除了努力和技能外,善於經營和打造自有品牌,營銷你自己也非常的主要。一談到自品牌這三個字,我腦海里浮現的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躬耕南陽,高歌梁甫吟,引來茅廬三顧的情節。或許這種自品牌傳播的方法和技巧已經少許過時了,那麼,我們可以從美國丹·斯柯伯爾的新作《自品牌》了解到一些新鮮的東西。
85後的生存發展之道
本書面向的對象,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85後」,簡單的說,這本書是寫給初入職場5~10年內的職場人看的,對於作者所處的西方社會來說,「85後」意味著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意味著他們的大學(或更早)時代,已經被推特、facebook所深度植入,喜歡拍攝視頻到youtube,他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因此,在職場發展期待上,也與之前的人們不盡相同,更加期待晉升和自我展現。對我們來說,可能還要晚一些,雖然我們沒有太多人用過推特或者facebook,但是現在初入職場的一代人手中,誰沒有用過微信、美拍的?正如iphone手機在升級ios到7.0以後所有圖標變的扁平化一樣,我們的組織體系也在順應市場變得扁平化,即便是黨政機關這樣的「傳統機構」,也在或多或少的往扁平化方向進行改變。這種情況下,打造自品牌,是年輕人,或者心態依然年輕的人們所需要關注的事情。作者在本書的一開始總結出來幾條85後對職場產生重要影響的若干方面:
工作游戲化,而非負擔
工作協同化,同事即朋友
自我營銷大於產品營銷
提拔的原因在於能力而非資歷
而對於85後們來說,想要對職場真正產生影響,作者也總結了很多要求和指引,比如
崗位說明書的職責表述只是起步。——不要以為只會撞鍾的和尚就能成為好和尚!你的主動去尋找新的項目、培訓和拓展機會,才能有可能抓住更多職場上的機遇。
所有的工作崗位都是「臨時工」。——百年老店也會轟然崩塌,必須保持危機意識。你以為考上公務員就是進了保險箱?被平庸安逸工作所束縛住的人其實只會生銹。
你需要很多暫時用不上的技能。——很多人知道大學時代學到的很多東西已經過時,但他們不知道這並非僅僅是結論,而是你需要立即學習,不斷拓展的「發令槍」。
個人聲譽是自己最為的重要資產。——自品牌時代,出身哪所學校,就業於哪個公司已經變得不甚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誰,你有多少粉絲,大家對你的看法如何。
戴面具越來越難,生活透明化。——大數據、朋友圈以及微博等等,可以把一個人「扒」的一覽無余,想要帶上一副面具去當人一面背人一面,或者充當南郭先生真的是越來越難了。
新媒體並非僅僅代表新娛樂。——社交網路的更新讓你更加容易聯系和你志同道合的人,網路教育也可以讓自己更加深入的學習感興趣的知識,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創業精神適合每個職場人。——說起創業,或許很多人會想起辛苦擺攤買早點,或者在咖啡館里苦口婆心的游說天使投資人注入資本,但當下時代,創業精神適合每個敢於為自己負責的人。即便是黨政機關的公務員,新條例的用人導向也是「敢於擔當」……
關注成果,而不是投入的時間。——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必須以結果為導向。千萬不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實現自己的價值,在於工作產出成果,而不是喋喋不休自己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
這些要求和觀念都是當下職場或創業時所必須的東西,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裡面,我們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不僅要熟練運用這些法則,也需要了解自己取得成功需要哪些能力,掌握運用哪些技能可以讓自己不斷前進。同時學會藝術的運用這些能力建立自己的品牌,讓自己更加受到關注,增強自身影響力。
軟硬技能,缺一不行
記得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時候,在優酷上看到過一篇美國教育的短片《Do you know》,介紹說:
2010年最急需的十種職業在2004年根本都不存在。 我們現在要教導學生准備的是:勝任還不存在的工作,使用還不存在的科技以解決我們還未曾想到的難題。
這怎麼可能!然而,現在我卻知道這是必須的。我們現在人手一部手機,其實人和職業的關系,就像手機和APP的關系相類似,我們剛剛購買的手機時,這款能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app還沒有被開發出來,不過只要我們的手機系統支持,硬體夠快,那麼我們去AppStore下載並安裝上它就好了!同樣,我們即便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聽說過這個職業也沒有關系,只要我們接受能力強,學習力高,我們去適應它好了!這里的接受能力強,學習力高,就是說的我們具備相應的軟硬技能。
硬技能是指幫助你符合工作職位描述范圍的實用性和技術性的能力。
很多硬技能都有某些證書作為量化標准,比如醫生的執業醫師考試、比如法官、律師的司法資格考試,比如心理咨詢師的咨詢師資格考試,或者再比如計算機領域的各種認證等等。不過請注意
證書只是准入資格不是終結!
考取這些硬技能的證書,只能證明自己具備的從事該行業的基本資格條件,並不是意味著自己真的完全「過硬」。我們需要持續學習和精深訓練,讓自己的能力與時偕行。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部分商業領域所應該具備的「硬技能」有:
項目管理
金融管理
預算管理
合同管理
銷售管理
工程(軟體)設計
辦公軟體
精通外語
網頁設計
商務寫作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不管你是個體經營還是世界五百強,不管你在學校醫院這樣的事業單位,還是在政府法院這樣的公務員崗位,掌握並不斷精深自己的硬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不過,相信這個道理我們大家都知道:「所謂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裡都有飯吃。」作者在這本書中並非簡單的重復強調道理,而是教你如何認清楚自己在職場中需要的硬技能是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對於醫生、律師、程序猿(媛)這樣的職業來說,可能什麼是自己的硬技能顯而易見,但對於其他很多領域的職場人士來說,可能並不容易找到,至少,不容易找全。作者按照
找到自己的硬技能是什麼
找到組織內或組織外提高技能的渠道
迅速提高自己的硬技能
規劃並成為(該領域)主題專家
這樣的框架幫助人們梳理和指明方向,這是打造自己品牌優勢的第一步。
而軟技能,其實也被很多人稱之為「情商」的東西,在崇尚協作和溝通的現代社會也極為重要,這是一種非技術性技能,包括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職業道德、工作態度、時間管理能力、閱讀能力、創意能力、信息表達能力、抗壓能力、情緒管理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可以讓自己在人生和事業發展中如虎添翼。
作者分析硬技能和軟技能,指出兩者如同單機電腦和聯機電腦的區別,你可以單機工作,但聯機網路才能讓你和世界同步。前者是基礎,後者也同樣是必備條件,因此我們才說:
軟硬技能,缺一不行。
組織內的借雞生蛋
很多人對在組織體系內「借雞生蛋」的行為深惡痛絕,認為這是非常沒有職業道德的事情。這么做的人,個個都是「腦後有反骨」,浪費組織資源,去成就自己事業,這比「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更加惡劣。然後隨著時代發展,這種在組織內部進行創業的行為有了一個新的名詞——「內部創業」,一些偉大的企業,都在鼓勵和支持這種行為,並期待從中獲益。比如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廠」,谷歌的內部項目團隊,即便在我們中國,一些發展迅速的大公司大企業,比如華為、小米或者騰訊也有各種各樣的內部創業團隊。這種機制可以讓員工更容易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活力。從價值觀角度上來看,如果員工和企業價值觀相接近或一致,同時員工因為企業工作流程、資歷、崗位等原因,發現機會無法把握,那麼,給他一個企業內的創業機會去發揮活力,創造價值,要比讓他鬱郁寡歡最終離開要強的多。
而創業者的最重要的一點在於:需要自己承擔責任,不過,在組織內借雞生蛋,無論如何,要比獨自創業風險要小一些。所以,組織內的借雞生蛋,其實側重於演習而不是實戰。而內部創業是未來的趨勢,只有敢於冒險的員工才有機會。而如何在組織內打造影響力,建立人脈,並且順利進行組織內創業,這是本書的重點,值得認真細讀。
移動互聯網時代,不管是微信群、朋友圈還是知乎簡書,或者乾脆組織內部bbs,都是一個個的放大鏡一般,將個人價值、魅力和影響力發揮到極致,藉以全面提升自己的地位,打造自己的品牌,成就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