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南人,霸佔互聯網的三分天下(1)
作者 | 良叔
來源 | 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個人微信號:liangshu0009(不閑聊)
在中國的互聯網圈,有一支不可忽視的流量大軍:
湖南人。
「微信之父」張小龍、「騰訊五虎」之一的曾李青、58同城姚勁波、陌陌唐岩、快手宿華、快播王欣……
這應該是互聯網最龐大的一個群體。
有人估算,在中國的互聯網圈,湖南人可佔到三分之一。
雖然這么說,並沒通過嚴謹地統計,但也足以證明「湘軍」在互聯網圈的影響力。
100年前,是「得湖南者得天下」。而100年後,是「得湖南者得流量」。
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也說過一句話:
湖南衡陽人曾李青,絕對是中國互聯網界的元老級人物。
他和馬化騰、張志東、陳一丹、許晨曄並稱「騰訊五虎」,在騰訊的發展初期,功不可沒。
而且騰訊「五虎」和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也不太相似。
「十八羅漢」實際上是「以馬雲為中心」,而「五虎」卻是一種互補關系,缺一不可。
1998年,當小馬哥和他的大學同學張志東開始合夥創業。在深圳電信混得風生水起的曾李青已經有了一個很牛逼的身份:
深圳互聯網的開拓者之一。
因為深圳乃至全國的第一個寬頻小區,就是在他的推動下建成的。
不過到了1998年,電信局整頓「三產」,曾李青所在的項目公司,面臨被裁撤的命運,他也萌生了辭職下海的想法。
最後,他決定去找他的領導——深圳電信局局長許文艷,請她幫助拿拿主意。
許文艷說:
嗯,這話說的蠻有水平,當年我也是這么勸退員工的。
只是許局長,送佛送到西,還推薦了一個人給曾李青:
馬化騰。
其實,曾李青之前和馬化騰也打過一些交道,當時小馬哥還在潤迅,因為工作方面和曾李青有些接觸。
身材高大,御孫能說會道的曾李青,讓內向柔弱的小馬哥印象深刻。
而彼時,馬化騰、張志東、陳一丹、許晨曄四人聯手創業,准備大幹一亮拆搏場。
第一次開會時,大家突然發現,場面冷靜的可怕,因為四個人都是技術宅男,個個不擅言辭。
因此,這次會議的主要決定是:一定要找個懂銷售的人來合夥。
曾李青恰逢其時的出現,把一隻巴掌終於給湊齊了。
馬化騰和張志東,來到曾李青的辦公室,商報路奧林匹克大廈的17樓,一個只有10平米的小格間。
茶還沒喝兩口,三個人的分工就已經明確了:
馬化騰負責戰略和產品,張志東負責技術,敬祥曾李青負責市場。
那是1998年的秋天,曾李青辦公室窗外就是蓮花山公園,粉紅的簕杜鵑花灑的漫山遍野,三人心情頗好,憧憬著將來能搞點大事兒出來.......
不過,他們怎麼也不會意識到,這竟然是一個龐大商業帝國的開端......
曾李青加入騰訊後,雖然按照股份,他坐的是第三把交椅。但他健談,派頭足,每次出去談生意,都被人誤以為是大老闆。
而斯斯文文的小馬哥則被認為是運營助理,或者是秘書。
但是小馬哥並不介意,因為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賬上沒錢了......」
當時QQ已經有了百萬用戶,但那時的世道和現在不一樣,流量壓根兒不值錢。
有家公司倒是有意收購,他們上門清點了一下桌子、凳子、電腦,出了一個數:
小馬哥覺得太低,對方問他要多少?
他咬了咬牙,說:「至少也值100萬啊」,對方笑了笑,閃了。
後來,曾李青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賣不掉,可以找VC(風險投資)啊!
小馬哥根本就沒聽過什麼VC,因為當時風險投資模式剛進入中國。
而將VC引進中國的,也是一個湖南人: 熊曉鴿。
雖然後來的徐小平、沈南鵬等風投大佬名聲很大,但中國VC的始祖,是來自湖南湘潭的熊曉鴿,他因此也被稱為「中國 VC 第一人」。
90年代的中國,沒有人知道什麼是風險投資。
1993年,當熊曉鴿從美國回到國內,和同學們說起自己的創投大計,大家都以為他是個大忽悠:
當然,雖然曾李青和熊曉鴿是湖南老鄉,但一開始曾李青並沒有去找熊曉鴿,而是找到了其他兩個好友。結果這兩個好友牽線搭橋,分別推薦了兩家投資機構:
熊曉鴿的IDG和李嘉誠次子李澤楷的盈科。
最後,IDG和盈科各投了110萬美元,並分別占股20%。
投資騰訊,既成全了曾李青,也成全了熊曉鴿。
因為在此之前的7年裡,熊曉鴿的IDG顆粒無收。
之後,熊曉鴿又投資了網路、攜程、搜狐、B站……所以他不僅成為了國內頂級的投資人,而且他還有了一句口頭禪:
反正不管和他聊起什麼公司,他最後可能都會冒出一句:「我們投的……」
而借著這兩筆融資,騰訊不僅熬過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後來在2004年又順利赴港上市。
騰訊的上市讓曾李青實現了財務自由,也給他帶來了一個強勁的對手: 劉熾平 。
當時騰訊的上市承銷商,是高盛,而高盛負責與騰訊對接的人,叫劉熾平。劉熾平比小馬哥小兩歲,兩人一見如故。
很快,小馬哥就把劉熾平挖到了騰訊,一年之後,劉熾平又從首席戰略官升任為騰訊總裁,是僅次於小馬哥的企鵝帝國二當家。
而在劉熾平剛加入騰訊的2005年,他還完成了一筆騰訊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收購:買下一個名叫Foxmail的產品。
而Foxmail的創造者,是另一個湖南人:張小龍。
當時談判時的任命頗有意思:
在引進張小龍這件事上,騰訊的功勞簿向來是記到劉熾平頭上的。
不過,據曾李青自己說,他協助工作時也是蠻用心。
他飆著自己的保時捷跑車從深圳趕到廣州,去和張小龍談收購時,湖南老鄉的身份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總之,無論怎樣,劉熾平和張小龍先後進入騰訊,企鵝帝國的權力格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2007年,曾李青離開騰訊,位置被劉熾平取代;
2014年,創造了QQ的技術大牛張志東也壯年退位,其位置被「微信之父」張小龍和主攻 游戲 業務的任宇昕取代。
曾李青離開騰訊後,走上了他的老鄉熊曉鴿一樣的創投之路,之後江湖中才有了那句傳言:
北有徐小平,南有曾李青。
後來,曾李青投資了他的一個老鄉——湖南彬州的王欣,也就是曾轟動一時的快播的創始人。
當然,這筆投資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最終沒有達到預期,其實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2005年,當曾李青第一次見到張小龍,曾李青可能沒有想到,他眼前這個沉默寡言的老鄉,日後會在互聯網圈封神。
1969年,張小龍出生在湖南邵東魏家橋鎮的一戶窮人家,爺爺做過銅匠。
家裡有兄弟兩人,一個叫小龍,一個叫小虎。
小虎虎虎生威,可是小龍哥卻比小馬哥還文靜。
1987年,18歲的張小龍考入華中 科技 大學電信系,住在一棟蘇式建築風格的宿舍。宿舍外邊有個水塘,沒事的時候,他就和室友們到池塘里釣蝦。
讀研期間,張小龍在老師的建議下開始做計算機軟體開發。
因為一向愛睡懶覺,所以每天中午會睡到自然醒,然後騎著單車去實驗室,晚上12點再騎單車回宿舍睡覺。
1994年畢業的時候,原本張小龍是被分配到了一家國家電信機關。但當他站在單位那棟死氣沉沉的大樓前,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
問完這個問題,他就放棄了鐵飯碗,轉而跑到廣州的一家軟體開發公司,當起了碼農。
1994年的時候,碼農還不用「996」,所以業余無聊的時候,他就偷偷寫代碼,准備開發一款郵箱。
1997年,張小龍的Foxmail一推出就火遍了全國。
當時,中國大約有600多萬台電腦,其中有200萬台都在用Foxmail。
但是,Foxmail並不能給張小龍帶來一分錢的收入。只是為了更好的維護Foxmail,他還是辭了職。
當時周鴻禕慕名跑到廣州去找張小龍,兩人很快成了朋友,經常一起下館子,淘影碟。
有一次,周鴻禕提醒他:
結果張小龍說:
但很快,張小龍就意識到情懷不能當飯吃,因為他後來真的窮得快沒飯吃了。
直到1998年的某一天,張小龍收到了一封郵件,對方說Foxmail有漏洞,想和他探討一下。
發郵件的人是剛出任金山軟體CEO的雷軍。
後來兩人通上了電話,雷軍問 :「願不願把Foxmail賣給金山?」
張小龍激動地開了個價:「嗯,15萬,不能再少了……」
之後雷軍派了兩個碼農去找張小龍詳談。結果兩人回來後對雷軍說:
大家都說「文人相輕」。其實碼農也差不多,碼農都覺得自己的語言最牛叉,自己寫的代碼也最牛叉,誰也不服誰。
就這樣,收購的事於是不了了之,一時大意的雷軍錯失了一個時代。
所以到了2000年,博大互聯網路公司花1200萬元收購了Foxmail,後來張小龍又做出了微信,把雷軍推出的米聊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雷軍的那段日子,過得特別的陰暗,以至於每早醒來,滿腦子都是「Are you OK?」的聲音。
然而,張小龍在賣掉Foxmail之後,卻變得很OK。
他揣著1200萬,給自己買了一輛豪車,又來了趟說走就走的西藏之旅,然後開始給博大打工,繼續負責Foxmail。
一轉眼5年又過去了,博大因為不善經營,把Foxmail連人帶軟體轉手賣給了騰訊。
張小龍帶著Foxmail加入騰訊後,並沒有搬到深圳,而是繼續留在廣州。
當年,國家總設計師在深圳畫了一個圈,這時小馬哥也在廣州畫了一個圈(也就是傳說中的廣研),並對張小龍說:
2007年,QQ郵箱新版本上線,並推出了「超大附件功能」和「漂流瓶」。
2010年,QQ郵箱躍居全國第一,成為了「中國的hotmail」。
QQ郵箱做成功之後,張小龍又陷入了無所事事的半退隱狀態,直到當年10月,一款免費發簡訊的手機應用Kik上線,半個月就收獲了100萬用戶。
張小龍脊背一涼,趕緊給小馬哥寫了封郵件:我們也要順應移動互聯網時代,開發移動社交軟體。
小馬哥回復道:「做,你馬上就做!」
也正是在這時,雷軍也打算全面進軍移動社交領域,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趕在騰訊之前研發出米聊。
2010年12月10日,米聊上線。
一個月後,也就是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線。
當時,小馬哥雖然讓張小龍馬上就著手研發微信,但穩妥起見,他也同時安排了騰訊無線事業部的兩個團隊(手機QQ團隊和Q信團隊)同時進行研發。
但這兩個團隊的 歷史 包袱太重,反而是孤零零在廣州,沒有任何 歷史 包袱,且不受利益牽扯和權力掣肘的張小龍團隊,最後贏了。
由此看來,當年小馬哥讓張小龍繼續留在廣州組建團隊,遠離騰訊大本營,簡直是神來之筆。
微信推出半年後,雷軍的米聊徹底失勢。
不過當時張小龍在移動社交領域的強敵,除了雷軍,還有一個他的湖南老鄉—— 唐岩。
很多人說張小龍是互聯網圈的一股清流。
但只要一提起唐岩,很多人會說:
而他創立的陌陌,更是移動社交領域公認的一朵奇葩之花。
有人不可自拔,有人口誅筆伐,還有人一邊口誅筆伐,一邊不可自拔......
唐岩是湖南婁底人,比張小龍小10歲。
當青年張小龍在大學沉迷於釣蝦和寫代碼的時候,少年唐岩還在婁底礦區拉幫結派,拎著鐵棍斧頭在街上晃悠。
1996年考上大學後,頭上還留著斗毆時的疤的唐岩已經喜歡上了看《電腦報》。
後來他又迷上了聊天室,天天混跡於婁底一個叫「神童灣」的聊天室,裡面聚集著一群文學愛好者,而路子野的唐岩有一個很霸氣的簽名:
「誰不崇拜我,我就打死誰。」
聊天室里的唐岩不僅言辭犀利,一言不合就和人論戰,而且他還喜歡寫小說,他曾寫過一個礦區混混和一個姑娘的愛情故事,文風粗糲。
結果他的小說引起了當時的網易新聞副總監黃章晉的注意。
兩人不僅成了網友,黃章晉還把唐岩帶進了網易。
後來,唐岩一路從編輯做到了總編輯。
回想起2003年,當時小城青年唐岩剛到北京,看著帝都的車水馬龍、高樓大廈,他收斂了在婁底時的狂妄。
有一天晚上,他坐錯了車,卻不敢向售票員問路,下車後,身無分文的他,只能沿著北三環走回月租330元的地下室。
後來他自己也如實承認:之所以不敢向售票員問路,是因為北京話太好聽了,所以擔心自己的大弗蘭口音被對方鄙視。
那時候雖然窮,但唐岩始終認為,自己早晚會逆襲。所以到了2007年,他剛搬出地下室,就買了輛福克斯。
2011年,當他的老鄉張小龍剛推出了微信,唐岩手裡也已經攢了一百來萬。於是他跑去問太太,說他准備創業,假如沒做成怎麼辦?
太太說,那就去上班。
他又問:如果不想上班了呢?
太太回答:那就繼續創業唄。
他接著問:如果又失敗了,能不能把房子賣了?
太太說:行。
結果唐岩又問:假如又失敗了呢?
太太沒好氣地回答:那就離婚!
唐岩心裡有了底:
2011年3月,唐岩帶著另外兩個從門戶網站出來的產品經理和程序員,開始開發一款手機軟體。
當時他們都沒有接觸過手機軟體,於是買了一本 《iOS30天速成》 ,一邊看一邊寫代碼。
在創業前,唐岩沒有具體的目標,比如說,當年的小馬哥創業時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三年後,騰訊的員工要達到18個人,一定把100多平米的辦公室坐滿!
但當時唐岩沒想這些具體的東西,他想的是:
要搞就搞把大的!比如說,搞出一個像騰訊那麼大的盤子!
當時唐岩一直緊盯著張小龍的微信,2011年8月4號,陌陌上線。而在此前一天,微信推出了一個新功能:附近的人。
雖然唐岩自信滿滿,但還是有點沮喪,他心裡很清楚,他的湖南老鄉張小龍,是個可怕的勁敵。
後來就有人問他:如果騰訊做陌陌這個事,怎麼辦?
唐岩回答:該咋辦就咋辦,難道就不幹啦?
又有人問他:你覺得什麼會顛覆微信?
唐岩哭笑不得:我要知道我不早幹了?
唐岩雖然看起來吊兒郎當,自信心爆棚,但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他經常說:
作為一個「吉祥物」,每次去見投資人的時候,當對方問他:「你以前做過什麼?」
他回答:「管新聞。」
對方又問:「管新聞能幹什麼呢?」
唐岩又回答:「就是管哪條該不該上,標題怎麼做。」
對方滿臉疑惑:「這個跟你創業又有什麼關系?」
唐岩理直氣壯地回答:「沒半毛錢關系!」
2011年,在陌陌第一年的年會上,唐岩喝醉了,他向大家吐露了心聲:
有人就說,如果陳浩南出來創業,大概就是他那樣。
2013年的12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唐岩在公司附近好不容易打到一輛車,結果被人搶了,兩個人很快打了起來。
別人問他為什麼要和人打架,他回答:
唐岩這種性格,當然不招公眾輿論的待見。
以至於,2014年,陌陌赴美上市,大家一邊炮轟陌陌是約炮神器,一邊說唐岩痞里痞氣。
但是,我倒覺得唐岩是個蠻真實的人,不裝逼,這種人實在太少啊......
而那些一邊罵陌陌,一邊罵唐岩的人,也是不開竅,根本不懂得「氣質接近」的道理......
要說唐岩還真是個性情中人,他老鄉王欣因為「快播涉黃」而面臨牢獄之災時,他提供了不少幫助。
一年後,王欣的太太發了一條名為《老公你好嗎?》的長微博,此時的王欣已入獄一年。唐岩看完,激動地對該文章打賞了一萬元。
而在這篇文章的打賞名單中,還有另一個王欣的湖南老鄉兼「好基友」—— 58同城的姚勁波 。
————未完待續————
-End-
參考文獻: 《騰訊傳》,吳曉波《沸騰十五年——中國互聯網1995-2009》,林軍《熊曉鴿:江湖浮沉》, 財經 天下《揭秘「微信之父」張小龍:華科走出的「獨孤大俠」》,長江日報《騰訊的三生三世》,何加鹽《探秘馬化騰背後的男人:張小龍》,拾遺《陌陌唐岩:CEO不需要什麼都懂,但一定要知人善用》,金融女王《唐岩學「乖」:陌陌遭遇天花板,壞小子開始守規矩》,商業DNA
㈡ 現在網路小說行業怎麼樣,新手有多少希望
現在寫網路小說有前途的,網路文學的快速發展,證明以網路為媒介的新小說誕生了,網路小說借著網路的載體,會有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浪漫、蓬勃的一種前景。
網路是沒有圍牆的世界,它絕對自由,因為沒有圍牆了,在網路上我,可以寫更無拘無束的小說,就是更符合人類對於小說需求的那種小說,網路小說最大的作用肯定是娛樂。
未來的網路小說在很長時間內依然會依賴這種市場發展模式延伸和改變自己。有趣的是,下游的產業資本將與上游的文學網站既合作又競爭,主動攫取他們可用的作家資源和作品資源。精準了解文化產業需求的中介公司、經紀公司如果能及時找到位置,加入版權交易和開發服務,獲得金融支持,形成行業,也將 是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由此引發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使網路小說成為各個方面共同關注的興奮點,管理和推動都是必然。
網路小說的「多極化」會帶來學者研究和「經典化」過程中的「多極化」,那又是一場場充滿爭辯的好戲,我做好了圍觀的准備。也鑒於網路小說在新媒體時代如此牽涉廣泛,自然會誕生從文學、文化、產業、科技、意識形態、社會學、人類學、神話學、未來學、精神分析學、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等各個背景對它加以研究的學派和成果,如果那一天到來,證明它已完全成熟。
相信這一格局之下,網路小說會加快它步入盛期的節奏,富有集大成意味的精品可能接二連三地出現。同時,由於「未來」維度的提醒,我相信網路小說的勃興,終極關懷將賦予他們重要的使命和關注度。
㈢ 網路小說怎麼樣
我是一個多年的網路小說讀者,算是一個老書蟲吧。我親身感受到了網路文學的發展壯大,到現在趨於成熟的的階段。然而多年以來,那些說網路小說是垃圾的聲音從來沒有斷絕過。甚至在網路小說行業日益壯大的情況下,這種聲音來得更凶。在作家富豪榜公布的時候,網路作家的收入大幅超過傳統作家的時候,這種聲音更為集中。
很多人對網路小說嗤之以鼻,看不起網路小說,認為這是糟粕,只有文學名著才值得看。臉上從來不掩飾的優越感,對網路文學的鄙夷,一直讓人很討厭。
今天我又碰到有人問這個問題,我決定談一談我的看法。可能有人會覺得有些誇張,但是我覺得像持我這樣的看法的人,肯定不止我一個人。
我認為,網路小說是中國人難得的時代財富。
雖然網路小說發展才短短的20年時間,自從1997年開始,到現在2017年,正好20年。但他已然成為了大部分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方方面面影響著中國人,並且這種影響還將繼續擴大加深。
人的生活包含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網路小說的出現與蓬勃發展,給人們提供了一種最普遍、最便捷、最廉價的精神生活消費方式,這個地位甚至要超越電視劇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就比音樂差點。之所以這么說,這是因為它們的屬性不同,音樂可以隨時隨地的聽,大街上,商場等等地方無時無刻都在,電視劇則需要眼睛盯著,在相對安靜的地方和時間的准許,而網路小說介於這兩者之間。
網路小說的出現不僅從閱讀上占據了人們的時間和注意,更為重要的是改變了很多人大部分的娛樂行為,從沉迷游戲中調劑出一部分時間放在了小說上,將本來把時間用於別的地方改變到花在了網路小說上。很多喜歡到處閑逛惹事的青少年,或許就因為將時間拿去看小說了,而減少了惹事的行為。相信有些人應該深有體會。
另一方面,網路小說越來越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各種游戲的改編,動漫,影視劇改編,網路小說在其中占據了絕大一部分,而且這個比重也越來越大。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影視娛樂的發展,網路小說將會霸佔熒幕。
網路小說就是這么在人們的生活中產生影響。
將時間長度拉長一點,放在歷史中來看,我相信網路文學會在歷史上占據非常重要的一個席位,就如唐詩宋詞元劇明清小說一樣,地位相同。它是這個時代產生的一種寶貴的財富。
㈣ 江蘇網路文學創意產業園怎麼樣
好。
1、工作環境好。江蘇網路文學創意產業園有獨立的辦公室,有空調等基本設施,同事之間融洽,領導和睦。
2、福利待遇好。咐坦江嫌困蘇網路文學創意產業園員工工資5500元,每個節假日衡者桐都有單獨的禮品,每月的飯補為500元,江蘇網路文學創意產業園好。
㈤ 網路文學值得被提倡嗎
我覺得網路文學值得被提倡,但是需要一定的規范性。
眾多作品中「追夢人」奔跑的身影和幸福的笑容,生動展現了人民生活的美好前景和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這些有根底、有生氣的作品,體現出優秀網路文學「強大生命力」和「神聖使命感」的完美融合,體現出優秀網路作家對精品化的自覺追求,同時也體現出網站工作者的付出和奉獻。
㈥ 如何看待網路文學的生命力!
網路文學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不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新奇的點綴,也並不是許多人想像中的小眾的新的風格實驗的策源地,它已經異常深刻地影響了社會公眾的閱讀生活,同時也在迅速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從這個角度上看網路文學的崛起已經成為現實,任何人都不應該對網路文學的發展抱著輕蔑和無視的態度,因為網路文學正在改變整個文學的格局,也提供了新的文化形態。 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壇是蒼白的,這是大部分中國文人在世紀盤點中的共同總結。而網路文學,卻在這蒼白之中崛起並燦爛,這樣一來,定然別有一番滋味。 網路文學自誕生的那天起,就以其平民化的色彩吸引了眾多的文學愛好者。平民化的著作群、平民化的讀者群和平民化的參與,使得網路文學迅速被大眾所接受,以至於泛濫。 網路文學的異軍突起,著實令許多關注人文文化的人始料不及。它的張放性、私隱性和兼容性更使一些擺弄文字的人、情感壓抑的人、無聊空閑的人大大地過了一把寫作癮。而同時,商業運作機制的空缺也使許多商家看到了金錢的誘惑。在這方面,如今氣勢蓬勃的起點中文無疑是扛旗者。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般都是吃的最香的。所以吳編笑了,陳總也笑了。兩人手都數抽筋了。 網路文學有人稱網路文學為快餐文學,有人說它是糟蹋文化,有人贊之為全民文學。而作為它的締造者,那些文字的主人們來說他們也更願意稱自己為寫手而不是作家,個中原因也許是謙虛也許是無奈。但不管怎麼樣,全民文學時代的到來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了。它的潮流已不可阻擋。中國固定網民有幾千萬,而這幾千萬中,文學愛好者至少有幾十萬,潛在的擁簇更是不計其數。而這股潮流的到來,應當歸功於網路的普及和現代社會的無聊效應。而這點,又可以歸結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的發展可以阻擋嗎? 歷史告訴我們,每個新生事物的誕生都會引起一場論戰。而網路文學的誕生不知是威脅到了傳統文字的生存還是得罪了哪位貴人。總之是伴隨著無數的謾罵落地、生長、成熟。萬幸不至於夭折。而作為網路文學的先驅之一,起點在誕生至今也經歷了諸多磨難。因而我們應該慶幸起點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給予我們更多的驚喜與歡樂。 網路文學以見風就長的趨勢勇往直前。但是成長越快,趨勢越好的事物越是容易遭人嫉妒。於是詆毀網路文學的言論開始蔓延,其出處,大多是某某專家,某某學者,某某知名作家。其實說白了就是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小人。就是韓寒筆下的那些教人怎麼手淫的淫壇泰斗。 但是他們的胡言亂語很快遭到了無數網民的反擊,歷史又一次告訴我們--群眾的力量是很黃很暴力的。 誠然,與傳統文學相比,網路文學注重技巧與語言、不注重形式與整體性、因此也缺乏了一種嚴謹。但是,網路文學的優點也恰在此處,不需顧慮過多的前頭後尾,流暢的隨心而寫,誕生的大多是率性之文,符合網民們打發無聊光陰和宣洩心中郁悶的目的。隨意,這才是網路文學的生命力。YY,這才是網路文學的靈魂。 從網路文學的現狀來看,網路文學最大的成果是活躍了文化市場。就本人的親身體驗來說,小縣城租書店的爆增,書店裡網路文學代表--「大磚頭」的累積。都反映出網路文學這個文字海盜的張揚和生氣。 但無論什麼事物,只有發展才能生存。當下網路文學面臨著出生以來最嚴峻的困境:文字質量停滯不前,商業運作過於飽和,作品良莠不齊,思想內涵奇缺。目前網路文學皆是閑人的無聊作品,或者性情中人的即興作品,要麼就是「弄潮兒」的趕潮作品。自然啦,上述三種人,皆是通俗意義上的文人。 但一篇作品若是缺乏一種精神,一份思想。便只能是屍體,而不是生命。 網路文學要想發展不能再走自生自滅、我行我素的道路。 自生自滅只會導致不斷的走入誤區,走入怪圈,然後繼續流浪下去,甚至淪為文學世界裡的小丑。而我行我素更是死路一條。對於網路文學,目前重要的還是經典作品的積累。只有經典才經得起考驗,經得起考驗才能被時間接受,被歷史接受。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經典作品就是網路文學的頂樑柱,而目前網路文學缺少的就是脊樑!所以才走的搖搖晃晃,並且正在邁向歧途。 幸好江山代有才人出,橫空出世的誅仙、狂神、星辰變等大神作品讓千萬網路文學FANS們激動不已。我個人認為,這樣的作品,雖然文字稍顯稚嫩,但是其情節中燃燒的熱血和激情,卻正是當今中國文壇最缺乏的東西。這樣的作品,比之所謂的什麼什麼文學獎獲獎著作毫不遜色! 其次重要的便是創新。 當前網路文學醜陋的模式化和商業化使得其閱讀價值大大降低。如同泡菜網游般的泡菜小說充斥著人們的眼球。創新是發展的靈魂,創新不死,網路文學則不滅。作為網路文學發展的動力,和其他各大網路文學網站應當擔負起並擔負好這個責任。致力於經典與創新的雙重推進,將網路文學好不容易站下來的腳跟打結實,更好的走向未來的競爭。 我期待著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並駕齊驅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