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美國總統大選不採用網路投票
2012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電視辯論階段,美國時間11月6日,美國人民就將投票選舉出下一任美國總統。1960年,電視媒體的興起開創了總統候選人之間電視辯論的先河,而現在網路時代已經來臨,網路的普及能不能給總統選舉帶去什麼新內容呢?
就目前而言,美國的總統選舉體系並不完美,票選環節便是關鍵之處。票選舞弊、恐嚇選民、黨派操縱、故意將票站設遠的案例時有發生,投票率低下(美國投票率通常小於50%)也是揮之不去的問題之一。按理來說,在這個電腦、智能手機等計算設備和網路都已經普及的時代,使用網路在線投票應該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難題。可是,網路真能發揮我們想像中的功效嗎?答案是:不行。
技術障礙:確保投票平台安全和可靠是個大問題
由於總統大選的特殊性,該選舉容不得一絲一毫的虛假。如果人們要藉助網路投票系統來進行票選,那麼系統的性能必須經得起多方考驗。第一,這套系統要保障每一個選民的選票內容不會泄露給第三方;第二,選票系統要記錄每一張選票背後的選民信息;第三,該系統要保證每張選票背後的選民信息不會被第三方探知;第四,該系統要保證每位選民只能投票一次;最後,系統的統計數據要完全反映選票的真實情況,不能出現任何誤差。這必須是一套可靠、靈活、方便的系統,而且還得是一套省錢的系統。人們能否開發出滿足以上所有要求的網路投票系統呢?大部分業內專家都對此持懷疑態度。
事實上,有關網路投票系統的開發從2000年就開始了,至今也有不少測試系統問世,但與之相伴的卻是不絕於耳的警告聲。無論是網路安全行業內的專家,還是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這樣的政府組織,都從測試系統中發現了系統安全、選民身份認證和選票審計等相關方面的漏洞。行業專家認為,至少在可見的未來內,一套能夠滿足選舉要求的網路投票系統都無法誕生。網路在我們的印象中向來是無所不能的存在,它為何突然變得如此無力了呢?
斯坦福大學教授大衛·迪爾(David Dill)是研究網路投票系統的專家,他認為這套系統的誕生不僅遠在天涯,而且可能永遠都不會到來。作為計算機安全領域的專家,迪爾掌管著「選舉核實」(Verified Voting)組織,該組織的工作目的就是開發一套滿足選舉投票要求的網路投票系統。「在我看來,網路投票對於總統選舉的價值是存在的,但我們始終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如果只有一兩個問題需要解決那還好辦一些,但事實是:存在的問題太多了。」
迪爾認為,最棘手的問題是如何確保投票平台的可信度。當人們使用網路投票系統進行投票時,他們需要依賴個人電腦、平板和手機等終端設備,然而這些終端設備無法保證選民投出的選票信息不被篡改。「網路投票就是為了便捷,所以必然要牽扯到這些非常私人化的終端設備。電腦上會不會有病毒,會不會有惡意軟體,這些都不好說。」 迪爾認為,許多人的電腦事實上早已遭受網路黑客的進攻淪為肉雞,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們使用密碼學手段加密選票信息,黑客依然有辦法篡改上傳的數據。況且,黑客並不是唯一的威脅來源。總統選舉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想方設法操縱選票的單位和個人數不勝數。這些人可能是黑客,也有可能是應用的編寫人員,而應用編程人員擁有進入操作系統的合法身份。 設想一下,當用戶在《瘋狂的小鳥》中愉快地發射小鳥時,他可能就把自己的選票投出去了。 總之,通過移動設備投票的想法十分不靠譜。「長遠地說,誰也不能保障這些設備的安全性。」迪爾表示,即使人們在移動設備上安裝了安全控制項,他們依然無法阻止自己的設備被操縱,安全控制項擋不住擁有進入操作系統合法身份的編程人員。
雖然困難重重,但人們開發網路投票系統的信念卻從未動搖。支持者認為,在目前的投票體系內,選民為了投出自己寶貴一票需要在路上耗費很長時間,在許多票站還都存在選民排起長龍的擁堵情況。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輕而易舉地通過身邊的設備上網投票,投票率會爬升到歷史無法企及的高度,這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民主的福音。
在「民主福音」的召喚下,美國人民在過去的十幾年內的確做了大量的嘗試。1999年,比爾·柯林頓要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開發一套值得信賴的網路投票系統,希望藉此挽回日益低落的投票率。2000年,民主黨在亞利桑那州的初選中使用了網路投票系統,而共和黨也在阿拉斯加州的選舉前民意調查中使用了網路投票系統,然而這些系統無一例外地夭折了。對於這些不完美的測試系統,計算機信息領域專家大衛·傑弗森博士(Dr. David Jefferson)和艾未爾·魯賓博士(Dr. Aviel Rubin)認為,問題出現在計算機和網路的基礎架構之上,如果沒有根本性的變革出現,網路投票只能是天方夜譚。
用戶需求:美國總統四年才選一次,公眾對網路投票並沒有那麼大的需求
盡管網路專家預斷了網路投票的不可實現性,但現實中依舊堅持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還大有人在。Safevote、Everyone Counts和Diebold While等組織都在不斷開發屬於自己的專利技術,他們還與各級政府部分達成了小規模的合作。紙質選票的缺點也越來越多地被各州政府接受,不少州政府都為選票實現了電子化,當然他們仍舊無力採用遠程網路投票。
人們在網上閱讀,在網上購物,網路正在慢慢佔領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部分。網路投票系統的支持者認為,只要人們有在線投票的需求,困難終究會被克服。「網路投票終將實現」,這種論調看似公理般無需證明,卻實為一種空泛的念想。事實上,對於普通人而言,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並不如每天都能在線購物那般重要,而政府鑽研網路投票系統的動機也只有提升投票率一點。對於軍方而言,開發網路投票系統是為了給身處異鄉的大兵們投票權,但他們的動機也僅限於此。「一切只是時間問題。人們通過網路做任何事情,只要他們有在線投票的需求,困難終究會被克服。」聯邦選舉委員會(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前任理事戴夫·馬森(Dave Mason)對網路投票系統的未來持有樂觀態度,然而與他站在同一戰線上的公眾真是少之又少。
科技發展的力量不容置疑,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足夠大的用戶需求,完美的網路投票解決方案終將出現。但是,僅僅是總統選舉這一件事無法激起足夠的用戶需求。
美國總統選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45年,那時的社會形態與如今完全不同,所以總統選舉這個事情的概念也大不一樣。當時人們沒有電視,沒有網路,總統選舉倒成為了最好的休閑之一。「投票是一項社會活動。十九世紀時人們在投票之餘會聚集在一起,押寶哪位候選人將獲得成功。而現在,我們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票站,讓他體驗生活,明白作為一名社會公民都有哪些權利和義務。從某些角度來說,選舉投票會驅使人群有目的性地流動。」馬里蘭聖瑪麗學院(St. Mary's College of Maryland)政治學科教授麥克·J.G·該隱(Michael J. G. Cain)認為傳統的投票活動沒必要改變。「當然我也不是說改變就不會發生,但至少不是現在。」
在刺激投票率方面,網路投票系統究竟能發揮多大的作用還有待考證。影響投票率的因素十分復雜,比如說,對於許多放棄選票的選民而言,給予更加便利的投票方式對他們毫無價值。在俄勒岡州(Oregon),選民在親赴票站之餘也可以通過郵件投票,但這個政策並沒有收獲多少的投票率。在網路投票之餘,美國政府還能提供一些更為簡單的促進方案,比如將選舉日定為公休假,或是將放寬投票期限,這些手段都不用網路工程師出馬。
值得認可的觀點認為,推出網路投票系統的難度太大,人們應當把精力放到其他更亟待解決的難題上。所以,本領高強的互聯網這次是碰到了一座拿不下的五指山。11月6日,美國人民仍然需要去票站排隊投出自己神聖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