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共同網路第三段是什麼

共同網路第三段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4-01-20 04:01:53

1. 計算機網路分為幾個階段,代表產物是什麼

1、以單計算機為中心的聯機系統;

2、計算機-計算機網路;

3、體系結構標准化網路;

4、Internet時代。

計算機網路從產生到發展,總體來說可以分成4個階段。

第1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到20世紀70年代初為計算機網路發展的萌芽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為了增加系統的計算能力和資源共享,把小型計算機連成實驗性的網路。第一個遠程分組交換網叫ARPANET,是由美國國防部於1969年建成的。

第一次實現了由通信網路和資源網路復合構成計算機網路系統。標志計算機網路的真正產生ARPANET是這一階段的典型代表.。

第2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是區域網絡(LAN)發展的重要階段,其主要特徵為:區域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開始進入產業部門。區域網技術是從遠程分組交換通信網路和I/O匯流排結構計算機系統派生出來的。

1976年,美國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乙太網(Ethernet),它成功地採用了夏威夷大學ALOHA無線電網路系統的基本原理,使之發展成為第一個匯流排競爭式區域網絡。1974年,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研究所開發了著名的劍橋環區域網(Cambridge Ring)。

這些網路的成功實現,一方面標志著區域網絡的產生,另一方面,它們形成的乙太網及環網對以後區域網絡的發展起到導航的作用。

第3階段:整個20世紀80年代是計算機區域網絡的發展時期。其主要特徵是:區域網絡完全從硬體上實現了ISO的開放系統互連通信模式協議的能力。計算機區域網及其互連產品的集成,使得區域網與局域互連、區域網與各類主機互連,以及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的技術越來越成熟。

綜合業務數據通信網路(ISDN)和智能化網路(IN)的發展,標志著區域網絡的飛速發展。1980年2月,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下屬的802區域網絡標准委員會宣告成立,並相繼提出IEEE801.5~802.6等區域網絡標准草案,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已被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正式認可。

作為區域網絡的國際標准,它標志著區域網協議及其標准化的確定,為區域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4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現在是計算機網路飛速發展的階段,其主要特徵是:計算機網路化,協同計算能力發展以及全球互連網路(Internet)的盛行。計算機的發展已經完全與網路融為一體,體現了「網路就是計算機」的口號。

目前,計算機網路已經真正進入社會各行各業,為社會各行各業所採用。另外,虛擬網路FDDI及ATM技術的應用,使網路技術蓬勃發展並迅速走向市場,走進平民百姓的生活。

(1)共同網路第三段是什麼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要想讓兩台計算機進行通信,必須使它們採用相同的信息交換規則。我們把在計算機網路中用於規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發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規則稱為網路協議或通信協議。

為了減少網路協議設計的復雜性,網路設計者並不是設計一個單一、巨大的協議來為所有形式的通信規定完整的細節,而是採用把通信問題劃分為許多個小問題,然後為每個小問題設計一個單獨的協議的方法。

這樣做使得每個協議的設計、分析、編碼和測試都比較容易。分層模型(是一種用於開發網路協議的設計方法。本質上,分層模型描述了把通信問題分為幾個小問題(稱為層次)的方法,每個小問題對應於一層。

在計算機網路中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就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這些規則明確規定了所交換的數據格式以及有關的同步問題。

這里所說的同步不是狹義的(即同頻或同頻同相)而是廣義的,即在一定的條件下應當發生什麼事件(如發送一個應答信息),因而同步含有時序的意思。這些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稱為網路協議,網路協議也可簡稱為協議。網路協議主要由以下三個要素組成。

① 語法,即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② 語義,即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③ 同步,即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協議通常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使用便於人來閱讀和理解的文字描述,另一種是使用計算機能夠理解的程序代碼。

對於非常復雜的計算機網路協議,其結構應該是層次式的。分層可以帶來許多好處。

① 各層之間是獨立的。某一層並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層是如何實現的,而僅僅需要知道該層通過層間的介面(即界面)所提供的服務。由於每一層只實現一種相對獨立的功能,因而可將一個難以處理的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個較容易處理的更小一些的問題。這樣,整個問題的復雜程度就下降了。

② 靈活性好。當任何一層發生變化時(例如由於技術的變化),只要層間介面關系保持不變,則在這層以上或以下各層均不受影響。此外,對某一層提供的服務還可進行修改。當某層提供的服務不再需要時,甚至可以將這層取消。

③ 結構上可分割開。各層都可以採用最合適的技術來實現。

④ 易於實現和維護。這種結構使得實現和調試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變得易於處理,因為整個的系統已被分解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

⑤ 能促進標准化工作。因為每一層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務都已有了精確的說明。

分層時應注意使每一層的功能非常明確。若層數太少,就會使每一層的協議太復雜。但層數太多又會在描述和綜合各層功能的系統工程任務時遇到較多的困難。

我們把計算機網路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稱為網路的體系結構。換種說法,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就是這個計算機網路及其構件所應完成的功能的精確定義。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功能究竟是用何種硬體或軟體完成的,則是一個遵循這種體系結構的實現的問題。

體系結構的英文名詞architecture的原意是建築學或建築的設計和風格。但是它和一個具體的建築物的概念很不相同。我們也不能把一個具體的計算機網路說成是一個抽象的網路體系結構。總之,體系結構是抽象的,而實現則是具體的,是真正在運行的計算機硬體和軟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網路



2.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哪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其特點是計算機是網路的中心和控制者,終端圍繞中心計算機分布在各處,呈分層星型結構,各終端通過通信線路共享主機的硬體和軟體資源,計算機的主要任務還是進行批處理,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分時系統後,則具有互動式處理和成批處理能力。

2、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由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組成,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不僅共享通信子網的資源,還可共享資源子網的硬體和軟體資源。網路的共享採用排隊方式,即由結點的分組交換機負責分組的存儲轉發和路由選擇,給兩個進行通信的用戶段續(或動態)分配傳輸帶寬,這樣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線路的利用率,非常適合突發式的計算機數據。

3、形成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為了使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都能互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提出了一個能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

4、高速計算機網路:其特點是採用高速網路技術,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實現,多媒體和智能型網路的興起。

特點:

第一階段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單個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計算機和多個沒有自主處理功能的終端組成網路。

第二階段為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特點是由具有自主處理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組成獨立的網路系統.。

第三階段為開放式標准化網路,特點是由多個計算機組成容易實現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開放式網路系統.。

第四階段為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與高速網路技術的發展,特點是網路系統具備高度的可靠性與完善的管理機 。

(2)共同網路第三段是什麼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根據網路的交換功能分為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混合交換;

2、根據網路的拓撲結構可以分為星型網、樹型網、匯流排網、環型網、網狀網等;

3、根據網路的通信性能可以分為資源共享計算機網路、分布式計算機網路和遠程通信網路;

4、根據網路的覆蓋范圍與規模可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5、根據網路的使用范圍分為公用網和專用網。

計算機網路也稱計算機通信網。一些相互連接的、以共享資源為目的的、自治的計算機的集合。若按此定義,則早期的面向終端的網路都不能算是計算機網路,而只能稱為聯機系統(因為那時的許多終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計算機)。

但隨著硬體價格的下降,許多終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終端」和「自治的計算機」逐漸失去了嚴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計算機作為終端使用,按上述定義,則早期的那種面向終端的網路也可稱為計算機網路。

3. 1.網路安全發展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對網路安全發展的具體內容包括什麼網路安全體系組成的三個主要部

網路安全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主要關注數據傳輸的安全,如加密態裂吵技術、數據隱私保護等。

2. 第二階段:由於網路的普及,重點轉向網路威脅的解決和安全防禦,如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反病毒軟體等。

3. 第三階段:隨著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興起,網路安全發展到了數據和設備安全的層面,如網路安全監管、雲安全、智能設備安全等。

網路安全體系包括三個主要部分:

1. 網路安全管帆侍理:包括惡意代碼防範、網路安全監管等。

2. 網路安全技術:包括防源缺火牆、反病毒軟體、入侵檢測等。

3. 網路安全標准:確保網路安全達到一定的標准,包括加密演算法、認證技術等。這三個部分綜合起來形成了網路安全的體系結構。

4. 互聯網的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單個網路APPANET向互聯網發展,TCP/IP協議的初步成型;

1969年美國國防部創建的第一個分組交換網ARPANET最初只是一個單個的分組交換網(並不是一個互連的網路)。所有要連接的在ARPANET上的主機都直接與就近的結點交換機相連。

為了打破這個問題,於是ARPA開始研究多種網路(如分組無線電網路)互連的技術,這就導致後來互聯網的出現,成為了現在網際網路的雛形。

1983年TCP/IP協議成為ARPANET上的標准協議,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協議的計算機都能利用互聯網進行通信,因而人們將1983年作為網際網路的誕生之間。

第二階段:建成三級結構的Internet,分為主幹網、地區網和校園網;

網際網路必將擴大其使用范圍,不應局限於大學和研究機構,之後隨著世界上的許多公司紛紛接入到網際網路,是網路上的通信量急劇增大。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將網際網路的主幹網轉交給私人公司來經營。

第三個階段:形成多層次ISP結構的Internet,ISP首次出現。

從1993年開始,由美國政府資助的NSFNET逐漸被若干個商用的網際網路主幹網替代。出現了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簡稱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可以從網際網路管理機構申請得到多個IP地址,同時擁有通信線路及路由器等聯網設備。用戶只需要向ISP交納規定費用,就可以從ISP得到所需的IP地址,並通過該ISP接入到網際網路。

(4)共同網路第三段是什麼擴展閱讀:

互聯網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成本低,優點如下:

1、互聯網能夠不受空間限制來進行信息交換;

2、信息交換具有時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換信息具有互動性(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可以互動交流);

4、信息交換的使用成本低(通過信息交換,代替實物交換);

5、信息交換的發展趨向於個性化(容易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6、使用者眾多;

7、有價值的信息被資源整合,信息儲存量大、高效、快速;

8、信息交換能以多種形式存在(視頻、圖片、文字等等)。

5. 公共網路笫三階段的主要任務務是什麼

從學習入手、以改變認知為主。

網路管理的基本任務是負責管理和保證公司網路、伺服器、台式機等基礎設施的安全性、穩定性運行,規劃、設計、記錄、日常管理、服務監控、知識培訓等工作,為公司信息方面的決策、采購提供所需信息;

為確保公司工作流程制定相關網路使用規定和建議,並監督及確保相關人員對規定和制度的執行;必要時仍會兼顧公司分配的其他任務,但主要以IT基礎設施管理為主。

公共網路三階段核心

第1階段的贏利核心是靠流量技巧。

第2階段的贏利核心是靠產品以及自己對產品的壟斷能力。

第3階段的贏利核心是看在網路上的影響力以及資金保障。

從第1階段到第2階段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因為需要對網路流量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第2階段到第三階段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所以從開始做網路到有自己的正規站,需要3-5年的時間。

閱讀全文

與共同網路第三段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提前適應網路 瀏覽:629
高新電信網路電話號碼是多少 瀏覽:460
華為平板中國電信無線網路連接 瀏覽:315
手機連接網路為什麼顯示沒有網 瀏覽:150
衡水移動網路暢通 瀏覽:622
安徽設計網路平台包括什麼 瀏覽:93
電腦網路連接操作過程 瀏覽:494
貓眼和路由器有兩個網路 瀏覽:364
網路用語多多什麼意思 瀏覽:841
哪個網路進程 瀏覽:208
電腦玩網路游戲報錯怎麼回事 瀏覽:639
游戲機線如何連接網路電視 瀏覽:5
如何在手機找到網路地址 瀏覽:539
網路攝像頭視頻怎麼傳到電腦上 瀏覽:1001
高清電視互動點播顯示網路異常 瀏覽:211
如何使用移動寬頻網路盒子 瀏覽:204
網路電視中央一在哪裡 瀏覽:640
網路學習忘記密碼怎麼辦 瀏覽:47
梅州藝博網路怎麼樣 瀏覽:854
無線網路的路由器長什麼樣 瀏覽:78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