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崔氏圖騰有什麼含義
崔氏圖騰的圖案是一個圓圈,中間是一座三個山頭的大山,下面是一隻短尾鳥。圓圈中的圖案也就是古「崔」字的象形字。注釋是「崔,以短尾鳥為圖騰的大山紀歷族人,淮夷分支。」事關我族之源,筆者對此有強烈的不認同。本文先談談東夷族的起源和演變,再淡談崔氏的起源,然後探討我崔氏屬於遠古哪個部落。
一, 東夷族的起源和演變
遠古的時代,中華民族是由「西羌「和」東夷「兩個龐大的族團組成。西羌大部分以蛇為圖騰,東夷以鳥為圖騰。逐步演變成以龍鳳為圖騰的中華民族。其他南蠻、北狄、東胡、百越等都是從這兩個族團分出或混合而成。西羌族團的始祖是炎帝和黃帝,東夷族團的始祖是太昊(伏羲)和少昊。這四個支族的共同祖先就是傳說中的華胥氏。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太昊庖犧氏……母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今甘肅奉安縣北)」。說明那時是母系社會。太昊雖屬西羌族團,但他東遷到燕山、泰山一帶,與當地土著人結合,其一部分演變成東夷族團,另一部分為西羌族團下的炎黃族系。
東夷族團中,鳥夷是一個重要的支族,分布在燕山山脈至易水一帶。這里古代是燕、雁等鳥類犧居和徒遷過往的地方,本地夷人以鳥為食,用鳥羽做衣服。按《說文解字》上講「夷字從大從弓」,捕鳥必須長弓善射,「夷」也就是這樣產生的。後來由於人口繁衍,食物減少,逐漸向黃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遷移。這一支又稱「淮夷」。至今河南淮陽縣還有氣勢磅礴的太昊陵。在東夷南遷中,逐漸形成以少昊為領袖部落聯盟。皇甫謐《帝王世紀》少昊「邑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現在山東曲阜有號稱「中國金字塔」太昊陵。後來與東進的炎黃部融為一體。部落聯盟開始瓦解,促成了夏朝和商朝的建立,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現在山東大汶口文化、江蘇青蓮崗文化以及邳州大墩子文化、劉林文化、新沂花廳文化都屬於東夷文化。
二,崔氏的起源
崔氏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後裔。西周初年,有姜姓呂尚,字子牙,為官太師,也稱師尚父,又俗稱姜太公,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被封於齊,為諸侯國,建都營丘。姜太公有一子名(亻及),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康王時為顧命大臣,死後謚號為齊丁公。齊丁公有嫡子名季子,本應繼承齊國君位,卻讓位於庶子叔乙,自己食采於崔邑(今山東章丘縣西北的崔氏城),遂為崔氏,故崔氏的始祖為崔季子(季子讓國另文論述)。
《新唐書�6�1宰相世系表》記述為:「姜姓本炎帝,生於姜水,因以為姓。」姜姓部族是羌人的一支,姜、羌二字古音相同。羌字從羊從人,表示族名;姜字從羊從女,表示族姓,他們都生活在我國西部地區。《說文》雲:「羌,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從羊」;《風俗通》謂:「羌本西戎卑賤者也,主牧羊。」而姜姓部族原來也居住在今陝西省扶風縣一帶。《水經注�6�1渭水》說:「岐水又東經姜氏城南,為姜水。」這里所記的姜水和姜氏城,可能就是姜姓部族最早活動的地區。由於姜、羌同源,故《後漢書�6�1西羌傳》說:「西羌之本……姜姓之別也」。姜姓部族很早就從羌人中分離出來,他們的居住地在羌人的東部,其經濟生活也由游牧轉變為以農業為主。據傳姜姓部族的始祖為神農氏,或稱炎帝。《說文解字》釋「姜」字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姓。」《帝王世紀》述:「炎帝神農氏,姜姓也……長於姜水,因以氏焉。」關於神農氏開始從事農業的故事在古代流傳極廣,可知以炎帝神農氏為始祖的姜姓部族,實為羌人中最先進入農業經濟階段的一支。
《國語�6�1晉語》曰:「昔少典氏娶於有(足喬)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姜、姬兩姓有密切的血緣關系,他們不但世為婚姻之族,而且不斷爭斗,其中最著名的是蚩尤與黃帝之戰,或曰炎黃之戰,戰爭的結局以炎帝族失敗與黃帝族勝利而告終。在史前時代,姜姓部族輾轉四遷之地甚多。在歷史的進程中,炎帝的許多子孫分為很多支系,變易為其他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