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互聯網時代,青少年如何加強自我保護
處在當今網路時代,網路的作用不可估量,網路對社會的各個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廣泛、深刻。互聯網有如一把雙刃劍,它在獲取知識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對社會的危害也日益明顯。面對非法網吧的種種危害,我們不應由此便否定網路的發展、普及,網路應該發展,網吧應該規范,我們中小學生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從自己做起。
(一) 青少年學生加強自控能力,有節制地約束自己。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要求。去年11月22日,共青團中央等八家單位聯合發布《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較為明確地規定了青少年的網路行為道德規范。公約內容包括"五要五不",即:"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無節制地沉迷於上網,將會直接嚴重危害到自己的身體健康,甚至出現象南昌學生余斌一樣心力衰竭"猝死"於網吧的情況。醫學專家認識,長期沉迷刺激性的電腦游戲,人高度緊張的時間一長,很可能導致"超限抑制"現象,使其電腦以外的"興奮灶"減少。所以,在生活中長期沉迷網路游戲的人,會對周圍事物淡漠甚至麻木,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表現為易出汗、急躁、粗暴、激動甚至虛脫。同時,對於一些心臟不好、神經系統不穩定的人,刺激性電腦游戲極有可能成為誘發因素。沉迷於網路的人,極其容易患上眼科疾病。長期面對電腦,近距離的光線刺激和電磁輻射傷害了眼球,而刺激性的游戲又容易讓人興奮、睡眠減少,使眼睛得不到休息。正常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容易造成水分攝入量減少,而網吧的環境比較差,透氣性不好,眼睛自然會出現脹痛的現象,長時間在這種環境用眼還容易引起結膜炎甚至青光眼,也容易使人過早出現白內障。
(二) 青少年學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經調查表明,上網的學生中,大約只有15%的人是上網學習,60%的人是上網聊天,25%的人是上網玩游戲等。值得注意的是,85%的人上網與學習毫無關系,更容易受到網上不健康內容的侵害。誠然,網路和電腦游戲大都充滿了刺激、超現實的幻想的東西,使玩者樂此不疲。但是,中小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切勿玩物喪志",忘記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辜負了家長和老師的期望。不要等到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或者中、高考名落孫山,才後悔莫及。
(三) 合理使用家長給的零花錢,養成量入而出的消費習慣。零用錢要用在學習、生活和有益的文娛體育活動方面,不是用來泡網吧的。泡網吧上癮了,就會除上網之外什麼事都不想干,零用錢遠遠不夠用。貴州築城一名小學生從迷戀網吧以來,不但將家長給買早餐的零花錢很快用完,還偷家裡的錢到網吧上網玩暴力游戲,成績急劇下滑,從尖子生變成末等生。
(四) 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網路素養教育課程,正確認識、使用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大眾傳播媒介。懂得如何正確地使用網路,將會有助於培養學習興趣,擴大自己的視野。因此,要學會正確對待網上交友、聊天,正確對待電子游戲中的刺激場面。在電腦網路虛擬世界中的興奮與成功,並不代表現實生活中的成功,真正的成績,來自於辛勤的勞動,來自於踏踏實實地學習和勤勤懇懇地積累。從而把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區分開來,把精力放在學業上。
(五) 要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消除網路的負面影響。南昌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陳建華教授認為,網路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網路成了青少年感受、實現自我價值的場所;第二,網吧成了青少年尋找精神寄託的場所,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便在虛擬世界裡沉淪,有的從聊天開始發展網戀,有的甚至利用網路行騙;第三,網路成了青少年尋找刺激、獵奇的場所;第四,網路成為青少年忘卻生活煩惱的"防空洞",生活不順、時間沒法打發時,他們首先想到網吧,有的甚至通宵達旦沉迷其中;第五,上網滋生青少年開支的"黑洞",極易誘發犯罪。 大家不要把網吧當成精神寄託的場所,沉迷於虛擬世界中。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自覺拒絕網路的負面影響。希望在座青少年同學們,在網路信息時代中學會自我保護,正確地使用互聯網,拒絕非法網吧,遠離青春陷阱。
㈡ 為什麼會沉迷網路,因為自控能力差。
沉迷網路是對自己現實狀況的不滿,卻又沒有能力改變,人生在世,碌碌無為,英雄無用武之地,在虛擬的世界裡,可以找到一些讓自己熱血沸騰的安慰和成就感,樓主所說的自控能力差並不是主要的,現在流行一句話,男人乾的好不如生的好,女人乾的好不如嫁的好,在現實社會中,如果想靠自己的能力打拚出一片天地,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失去信心的人就把目標轉向了虛擬世界,每天花在網路上的時間超過了工作時間,人生如夢,一晃而過,與其在現實世界裡掙扎,倒不如在網路世界裡真真正正的放縱,2樓所說的方向,其實很多人都有,只不過在每個人嚮往的道路上已經擠滿了人,大家都是同一個方向,目標相同,所以優勝者寥寥無幾,現實也是如此,各個崗位早已人滿為患,幾百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今年徵兵20%都是大學生,就算你有方向,有雄心壯志,有工作崗位的人,辛辛苦苦幾十年,又能有什麼成就呢?只不過是養家戶口罷了,所以,網路成為精神家園可以說是必然的,網路可以說是電子消愁酒,使人暫時拋棄現實中的挫敗感。
㈢ 漫畫《網「溺」》告誡我們青少年 ①要遠離網路,拒絕上網②要提高自控力,抵制不良誘惑③要加強體育鍛煉
B
㈣ 怎樣培養自覺性和怎樣提高自控能力! 「本來,昨天安排好了今天的計劃,但忽然間不想幹了,於是放縱自己,一整天在單位什麼正經事都不做,只是晃著。下班了,沒人指責自己,但自己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黑洞,覺得真是可怕。」 「我是個胖子,知道減肥的最有效方法是:少吃多動。大多數情況下,我還能控制住自己,但情緒一低落就會敞開肚皮大吃一頓。減肥計劃中止了,自己心裡也充滿失敗感。」 「我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拚命工作,平時都是掛在網上,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單位,一遍遍地刷屏,哪怕眼睛發疼兩腿發麻都不肯停下來。」 …… 「以上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當事人沒有自控力,讓壞習慣成了他們的主人。」廣州朴實管理咨詢公司的資深培訓師何常明說,「在我近10年的培訓中,如何增強自控力是被問到最多的問題。」 「增強自控力並改變壞習慣可以說是一門科學,」正在寫關於自控力專著的何常明說,「與一般的理解不同,改變惡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不和惡習較勁,接受惡習。因為,積習就是你「自我」的一部分,惡習代表著你內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並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一)認識惡習:它一定曾讓你獲益 「無論你現在怎麼痛恨壞習慣,它一定曾讓你獲益。」廣州晴朗天心理咨詢中心的袁榮親咨詢師說,「認識壞習慣的這一特點,是改變它的第一步。」 某私營公司的文秘小劉有一個壞習慣:什麼文件,她都會拖到最後的一刻才會拚命做。譬如,公司周一開了次會議,老總讓小劉最遲周四交上整理好的會議記錄。無論周一、周二時間多麼寬裕,小劉都不會先完成這份記錄。她經常是一天十次、二十次地在電腦上打開一個文件,但每寫幾個字就會停下來,一個字都寫不下去。直到周三的下午,她才會在電腦上對著鍵盤一通狂敲,如果下午完不成———這對小劉是家常便飯,她就會拖到晚上,搞到晚上十一二點甚至夜裡一兩點才下班。周四,她一定會一早來到單位,紅著眼睛、帶著一臉的疲憊把報告親自交給老總。 小劉下了無數次決心,發誓要改變自己這一作風,但一年年下去,沒有任何效果。 袁榮親說,小劉知道,這是一個惡習。但她一直沒有想過的是,這個惡習給她帶來了不少好處。譬如,同事們都知道她是「加班大王」,這個稱號傳到老總耳朵里,老總也從不批評她做事拖沓。這些好處成了獎勵,強化了小劉辦事拖沓的習慣。 這個惡習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小劉的爸爸對小劉要求很高,上學的時候,每次做完作業,她爸爸都要檢查一遍,一發現差錯,爸爸會狠狠地批她一頓,斥責她不努力不認真。 最後,小劉發展出應對辦法:熬夜在最後一刻才把作業完成。這樣,即便爸爸檢查出了錯誤,但因為知道小劉熬過夜,不僅不斥責她,反而會誇她用功。公司里其實也一樣,老總是男性,面對老總就彷彿是面對老爸,小劉害怕老總斥責自己不努力,所以用了以往的應付方法應對老總。 「某一方式讓自己在過去得到了很多好處,自己現在會無意識地去習慣運用它。」袁榮親說,「這是一種特殊的『刻舟求劍』。」 (二)接受惡習:它必然對應著一種「次人格」 惡習的對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發誓改變惡習的人也很容易有這樣的觀念:我必須控制住自己。 但何常明說,這是對自控力的一個最大誤解。當我們說「控制」時,就是將壞習慣當作了自己的對立面或敵人來看待。我們將壞習慣當作自己生命中的一個敵人,發誓要擊敗它。但實際上,所謂的擊敗不過是壓抑。但它有時會被擊敗,但日後它還會發起攻擊。這就好比是彈簧,你壓抑得越厲害,它反擊的力量就越大。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網路成癮者等人群在改變壞習慣時一而再、再而三失敗的重要原因。 對我們來說,每一個壞習慣都有其好處。不僅如此,實際上,每一個壞習慣實際上都是我們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著我們自己的深層需要。 前面說的小劉的例子,她之所以總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刻完成,既是為了逃避老總的指責,也是為了贏得老總和同事的贊譽。許多網路成癮的孩子,他們之所以整日沉溺網路,要麼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缺乏愛,要麼是學習壓力太大了,一遍遍地重復學習實在太乏味了。 何常明說,我們必須認識到,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需要,每一個負面的、損害性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個正面的動機。如果認真聆聽我們內心的聲音,你會發現,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為了幫助你更好地生活。當你理解這一點時,就會帶著感激的心去面對你本來仇視的缺點和惡習,開始把它們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時,你就不會再像面對敵人一樣試圖去擊敗它們,而是去接納它,了解它。這其實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你的一個「次人格」。當你這樣做時,這個次人格中所蘊涵的能量就會被我們接受,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有當你理解了,接受了,真正的改變才會發生。何常明說,這個過程被稱為「次人格整合法」。 把惡習當朋友來接納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你必須在周末寫出報告,否則會付出代價。但你卻獃獃地坐在電腦前,腦子里空空如也,一個字也不願意敲。你一會兒打開旅遊網站,一會兒打開爬山網站,所有的內容你都看過了,但你還是一遍遍地刷新網頁。你強烈地譴責自己,發誓再也不做這些無聊事了。但過了一會兒,剛寫了幾個字,你又開始刷新電腦網頁了。 那麼,換個方式。仔細地聆聽一下你內心的聲音,你會聽見,你心中有一個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煩躁和勞累的工作,你太需要休息和娛樂了。現在,你要感謝這個「次人格」對你的關心和幫助,告訴它你一定會去。但此時此地,你必須先把手頭的工作完成。這個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曾經讓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糾纏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諾。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內心和諧的人,他們將自己內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當作朋友來看待,這樣每一部分都不會搗亂。這樣的人不是試圖控制或壓制一些缺點,而總能從它們當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如果不這樣做,而是整天強迫自己完成這個義務,完成那個責任,那麼,一個人就會發展出很多個與自己的主人格相敵對的次人格。從意識上看,這個人似乎很負責,很正常。但從潛意識看,這個人的內心中會有很多沖突。碰到這種情況,何常明說,他就會嘗試用「次人格整合法」對他進行治療。這個方法的宗旨就是:我們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我們必須把它們當作朋友來接納。 但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對自己的膽怯、苦惱、恐懼、憤怒等脆弱的一面採取無視或排斥的態度。比方說,有一天早上醒來,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過你,要忘掉這種不好的感覺,對自己大喊幾聲「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能行」等口號,用這種積極暗示壓下內心那個無助而孤獨的自己。這會起到一定效果,但最終會造成次人格與主人格的分裂。次人格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壓抑下去,但說不定哪一天,它會來一個大爆發。 何常明說,在培訓課上,他從不會教學員做壓抑性暗示,而是教學員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理解自己脆弱的根源,並從這個根源入手來解決問題。 (三)尋找動力:發現你內心的使命感 做了決定,但卻遲遲不去執行,或者執行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而惡習仍在繼續。之所以屢屢出現這種情況,其根源是沒有找到使命感。何常明說,強大的使命感才是促使我們改變的發動機。 譬如,很多人都下定決心減肥,但卻屢屢失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減肥?或者說,減肥的動力是什麼?為了保持健康,從而讓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更好地幫助家庭,養育子女?還是就是為了看上去更漂亮? 如果減肥的動力只是外部動力———讓自己看起來更苗條。那麼,減肥是很容易失敗,因為周圍人的評價總是七嘴八舌、意見不一,減肥者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打擊而自暴自棄。並且,這樣的理由也不足以讓一個人全身心地奉獻。很多人發誓減肥後沒幾天就放棄了目標,只好屢屢抱怨「我就是沒辦法自律」。實際上,任何人都做不到「隨便做一個決定,然後就能100%地實施」。要保證自己的誓言得到堅持,就必須給這個決定找到足夠的理由。 一名摔跤隊的選手考上了北京大學,當時他的體重是210斤。在大一大二期間,他多次發誓減肥,但每次都是沒堅持幾天就放棄了。兩年過去了,他的體重沒有任何變化。但進入大三後,他只用半年的時間就將體重減到了160斤。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他談戀愛了,愛情給他的減肥找到了足夠的理由,這催發了他的使命感。 何常明說:「按照我的經驗,最大的問題不是自律,而是我們沒有花費工夫確定願景———為什麼要改變?我們沒有求助於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和動力,沒有求助於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 聽聽你內心的聲音,了解一下,你真正想做的是什麼?那才是你的動力之源泉。初戀的時候,和心愛的人初次約會時,你會拖延嗎?當你熱衷於一個電子游戲時,你會拖延嗎?答案很簡單。當你真正想做一件事情時,動力會從內心自動產生,你自然會獲得自律。不要從外界去尋找迫使你改變習慣的東西,因為它們很容易被你放棄。 「當你真正喜歡做一件事時,自律就會成為你的本能。」何常明說,「這就像玫瑰要綻放,茉莉有芬芳,鳥兒會飛翔一樣。所以,請記住,增強自控力的唯一根本在於要找到你真正愛做的事情是什麼?真正想成為怎樣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人生使命。」 (四)培育好習慣:兌現承諾,從小處做起 學會了和「次人格」對話,又找到了改變習慣的使命,是不是就OK了呢? 絕非如此。盡管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了,但改變惡習仍需要一點:立即去做。 因為,每一個舊習慣對應著的神經迴路是無法消失的,只能靠新習慣打造更強大的新神經迴路,用新的神經迴路去戰勝舊的神經迴路。 新的神經迴路一開始必然是脆弱的,要用它戰勝舊的神經迴路,最好採取一些聰明的策略。 第一、從最容易的事情開始。一開始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只規定一些小的任務。譬如,查出明天要撥打的電話號碼,記下來,今天的事情就完成了;拿出所需要的資料,放到桌子上,不用急著開始工作。 一開始不要急著作大的決定,要慢慢開始,在一些小的方面向自己作出承諾並且遵守這些承諾。讓你的內心引導你作出承諾。承諾一旦作出了,無論是怎樣微不足道,都要遵守下去。 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呢?何常明說:「當你作出承諾並履行承諾時,你會對自己越來越滿意,你作出及履行更大承諾的能力就會增加,簡單地說就是你會越來越自信……我們每個人肯定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你知道什麼該做,並真的那樣做了,你會覺得很開心,你會對自己很滿意,會獲得心靈的寧靜。」 他說:「在這個世界上,分裂是最大的痛苦,堤壩分裂會導致洪災,地表的分裂會導致地震,山巒的分裂會帶來山崩,愛情的分裂會帶來離婚,同樣你和自我的分裂會帶來一生的痛苦和遺憾。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知道該怎麼做卻沒有去做,你會自責,你會對自己不滿意,你會覺得自己是渺小的、不講信譽、不可信,總而言之,就是你開始不信任自己,自信心降低了。 第二、每天必須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曾經給自己作過很多承諾,但都沒有堅持下來。那麼,不要想一天把它們全實現。試著每天只規定自己必須完成一件事。這很容易實現,而實現的喜悅就是一種強化,會使你的新習慣更強大。 第三、每天必須不做一件事情。你可能有很多壞習慣,你成了它們的奴隸。不要企圖一天把它們全消滅,試著規定自己每天必須不做其中一個習慣。 第四、不要積累太多的未完成事件。每個未完成事件都會吞噬你部分心理能量,無論這些事情多麼不起眼。 第五、有決定勝過沒有決定。你可能有太多的想法,但很多想法相互矛盾,所以他乾脆一年一年地什麼都不去做。你試圖去梳理你的這些想法,卻一直沒有梳理清楚。 那麼,無妨隨機選擇其中一個想法,只要它是你內心的願望,不是你要做給別人看的。就從它開始去做,去為它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它。做,總比坐著想更能提高你的自信。 ㈤ 如何正確使用網路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面對的是信息透明化、共享化、全球化高速發展的社會,相比於父輩,我們擁有更多的資源,更多尋找資源的方法。但在大量有用的信息向我們涌來時,也會有許多垃圾與糟粕充斥其中,蒙蔽我們的雙眼。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需要選擇正確的方式來對待有網路伴隨的學習、生活和工作。 正確認識網路這把雙刃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網路作為一個載體,衍生出了多種信息傳遞的方式。大學生通過網路接觸到前所未有的廣闊的空間,能更加有效和廣泛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交流情感和了解社會。在它積極作用的背後,網路空間又以令人眩暈的色彩誘惑著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使得部分大學生陷入到迷失自我的陷阱中。因此我們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找到精華,所謂精華就是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對自己有幫助的資源。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進行閱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將有限的精力耗費在無用功上。 調整心態,提高抵制誘惑的能力 網路只是一個工具,是我們用的,而不是玩的。大學生要充實自己的精神空間和現實空間,讓自己有忙的地方、時間和內容,例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各種形式的校園活動。我們可以通過上網看新聞來了解天下大事,還可以通過網上的比賽來擴充自己的知識,或者上一些學習網站來輔助自己的學習。上網的目的是調節心態。學習任務重、心理壓力大,能在網路上找個知心的朋友談談,心情可以變得輕松。我們要著重提高學生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培養與提高你們的自控力。讓自己做網路的主人,讓網路成為自己手中有用的學習工具。 利用好網路虛擬交流平台 網路還是個交流的平台,藉此平台,我們認識了自己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可能遇到的人,擴大了自己的交際范圍。如果你有煩心事憋在心裡,可以找網路上的朋友傾訴,沒有在現實生活中的顧慮;如果你希望提高外語水平,可以在國際交友網路上認識外國人,直接交流;如果你想要認識校友,可以上專門的校園網站。總之,網路大大擴展了我們的交流面,各種各樣的人都在網路上以自己喜歡的面貌出現,能與他人交流心得看法,逐漸完善自我知識網路體系,通過這個平台我們還可以找到許多朋友共同進步。 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 勞逸結合、寓教於樂是我們所提倡的健康的學習方式,適度娛樂能緩解學習、生活中的壓力,也為後續的學習和工作提供能量。然而過度沉溺於網路娛樂資源(如網路游戲、在線聊天等)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影響正常的工作與學習。只有正確對待網路娛樂資源才能真正地從網路上獲取輕松,因網路而受益。我們必須合理安排上網時間,在上網和工作、學習之間取得平衡。只有通過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才能做到有效率地使用網路資源並使其真正地為工作、學習、生活帶來便利。 網路已成為新時代的每個人都不可離開的夥伴,保持戒備心,提高自製力和判斷力,才能把網路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使網路成為我們最得力的助手。(梁佳) (作者為計算機學院輔導員) ㈥ 網路是把雙刃劍。中學生在上網時要做到①自覺遵守網路道德和法律 ②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信謠,不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