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未來網路課堂是什麼樣的

未來網路課堂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3-02-13 21:14:50

⑴ 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課堂

新時代需要的課堂:未來課堂

一、未來課堂是以新興智能技術為支撐,以高效、便捷的教育服務為基礎,保障師生高效參與教學的新型智能學習空間綜合體。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未來課堂將充分利用高新技術來挖掘課堂教學的潛能,為學生打造一個開放、高效、動態、快樂的學習環境,形成雲端化、智能化、交互化的未來課堂新形態。

二、雲端化:共建共享資源,打破區域壁壘

未來課堂的「雲端化」,主要體現為雲計算和物聯網可以為教師、學生提供有效的輔助性支持。雲計算具有降低成本、共享資源、促進方法創新等優勢,而運用雲視頻平台和管理平台,可以為學生提供實時交互的課堂教學、大規模的直播教學和課堂輔導答疑。

三、智能化:教師精準施教,學生個性求知

未來課堂的「智能化」主要體現在為師生建立智能開放的教學資源應用環境、快捷便利的教學活動環境等方面。數智驅動下的未來課堂基於教育數據收集、精準分析、智能監測與管理、智能視窗等一體化的系統集成,實時挖掘並分析教學行為數據,為教學設備的有效配置、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學資源的有效共享、技術服務的有效支撐等提供智能性支持。

四、交互化:師生自主互動,激發學習潛能

未來課堂的「交互化」以技術創新推動教學形態的革新,以有效助力遠程教學的大規模開展。智能技術賦能下的未來課堂將基於三種核心交互(即人機交互、師生交互、學生內部交互),提供個性交互、社會性交互和反思性交互等遠程交互功能。

⑵ 未來,網課會取代現在的教育模式嗎

我覺得傳統教學模式是無法取代的,網課只能是作為另一種教學模式而存在。網課雖然有一定的優勢,可以隨時隨地,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去上課,比較方便。但是無法與老師面對面交流互動,達不到傳統教學的課堂效果。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從年齡來說,幼兒園和小學生是無法讓他們過度依賴網課的。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太小,不適合接觸手機電腦,這樣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長時間的看電腦屏幕會損害眼睛,孩子也無法專注那麼久,會失去興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應該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多和老師,同學互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小學生雖然心智成熟些,行為方面會自主自覺,但是愛玩的天性還是在的,現在游戲,短視頻等娛樂方式那麼多,在家長無法時刻監督的情況下,很難專心致志的去學習,容易受到其他事務影響。高中學生學業繁重,僅僅網課又如何達到學習的高效,兩者相輔相成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從學習效果來說,傳統模式老師可以和你面對面,老師能直接深入了解你的狀況,實時跟進和引導,你也可以隨時和老師討論,有助於學習進步。網課畢竟隔著屏幕,缺少一種親切互動感,老師也無法了解你的真實情況。
從身心健康來說,小孩子長時間在手機端,電腦端學習,對於眼睛,身體各方面是一種損害。孩子也容易沉迷於電腦手機,
傳統模式教學終究是是無法取代的,人與人之間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老師與學生亦是如此。傳統的教學課堂我們互相學習,通過與老師的交流互動汲取更多的知識,這個是網課無法取代。所以不管是怎麼樣的未來,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會存在,網課始終是一種輔助的角色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獲取額外的知識

⑶ 在「未來教室」里上課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從傳統課堂轉變到未來課堂,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嗎?無論從歷史的發展,還是信息技術革命的進程來看,這個問題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幾十年前,也許我們還無法想像脫離文書進行工作,如今人們大部分的工作都依賴於電腦。同樣的,課堂的轉型也到了刻不容緩的時間點,至於如何轉型、怎樣轉型,很多人都在進行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未來課堂將帶給師生革命性的教與學的改變。未來課堂有著許多先進的設備,環境舒適且能滿足各種教與學的需要。但並不是有了這些設備和系統,就可以稱之為未來課堂的。擁有新的師生關系傳統課堂的設計和教學都是以教師為本,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方便教師,方便教學,而沒有給學生以足夠的關注,更沒有關心學生的學習體驗。這種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模式,以及講台黑板的布置,強迫學生將目光集中在教師身上,也強迫教師必須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同時,傳統的課堂造就了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是主動的支配者,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服從者。由此產生,學生必須聽從教師,只有聽話的學生才是好學生;教師必須管住學生,管不住學生的教師不是好教師等觀點。擁有課堂主導權的教師勢必無法和學生在同一水平線上。師生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見,甚至不能在平等的位置探討學科知識。教師越是盡心「澆灌」,學生越是不用「消化」。學生從不用思考到不會思考,從不用參與課堂到不會參與,更不用說自主學習了。未來課堂從設計之初便秉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新型的課堂也在暗示著師生關系的改變。教師所要做的是展現知識的魅力,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支撐,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和學生在知識學習中處於平等的地位。未來課堂為兩者提供了多種交流的手段,擁有學習主動權的學生自然會變得更為積極,進而愛上學習。強調協作自主學習未來課堂不再強調以教師講授為主,而是以促進學生進行個體學習和社會化學習為主。因此在課堂里,必須增加學生自主思考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將學習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主要起到促進作用。未來課堂更強調學生之間採用協作式的學習方式,安裝的設備和使用的系統能支持學生的體或團隊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們能夠協同合作開展知識創新,最終實現知識共享。知識只有通過相互交流、學習、共享才能得到發展,知識共享的范圍越廣,其利用增值的效果越好。知識只有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識的擁有者獲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對教師而言,協助鼓勵學生開展交流學習比灌輸課本知識顯得更為重要。在未來課堂的學習中,學生個體技能培養的主要是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信息素養、媒體素養和ICT素養,以及學生能夠具備自主、靈活性及適應性,主動和自我管理。社會化方面的技能包括合作問題的解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進行社會化學習所需的信息素養和技術素養,社交、全球意識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責任意識和領導力等。學生必須在充分的交流合作中,獲得溝通和交流能力的培養。顯然,在未來課堂中只有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才能達到這些目標。充分發揮互動的作用互動是未來課堂的核心之一,未來課堂的互動除了人與人之間的人際互動外,還包括人、技術、環境、資源等要素之間的互動。未來課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表現形式可以是多元,不再是學生相互討論或學生回答問題似的交流。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和教師之間、師生與專家學者、課堂上的師生與課堂外的人,都可以進行互動。而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會更多表現為對學生學習的支持。專家學者則可以幫助教師完成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為學生提供學習知識,幫助教師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在未來課堂上,師生與教學資源之間也在不停地進行互動。教師和學生可以從系統中調取預設的資源,在學習過程中則能不斷對這些資源進行註解和操作。而這些註解和操作又會成為新的資源,可供教師學生在其他時段使用。於是,學生就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也隱約成為教學資源的創造參與者,這將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通過實時反饋系統,使教師能通過系統和學生的手持電子設備進行互動,開展提問、測驗和其他交互教學活動。這能有效地打破教師單方講解,學生獨自聽課的學習狀態,提高師生間的互動。透過問答,教師就能馬上診斷學生的學習成效,實時進行補救教學。

⑷ 未來課堂的三個基本特點

特徵一:舒適人性的課堂環境 英國學者威爾肯森(Clive wilkinson)認為「教室的環境布置是學生獲得學習機會的關鍵」。課堂環境(主要是指課堂的物理環境,包括光線照明、牆壁色彩、背景聲環境、室內溫度、空氣質量、桌椅設計以及人均面積等因素)舒適與否是教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否能全面發展。可以說,課堂環境的擺設、教學方式及教師的心態代表了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水平。傳統課堂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是由黑板、講台、課桌、椅子等組成的一個封閉場所,是一種單向傳遞教學的過程。而未來課堂將以學生為中心,以最大化地促進學習為主要目的,打造優化舒適的教學環境,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生個體生命成熟的過程,課堂環境舒適體現人性化的要求,使師生處於良好的教與學狀態。 特徵二:先進齊全的教學裝備 未來課堂要促進學習者的學習與發展,使學習者能夠快樂學習和高效學習。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考慮學習環境,包括未來課堂的物理環境和學習支持平台。未來課堂給課堂主體提供了高交互的教與學設備,能夠有效支持課堂主體對於學習資源的獲取、處理和呈現。互動式電子白板、表決器、移動互動終端、多屏互動終端得到廣泛應用,大型的觸摸屏會成為小型課堂中的必要裝備。同時,未來課堂是一個基於「前端雲端、後端物聯」的課堂,未來課堂中一切資源的存取與處理均在雲端,教師與學習者可以通過自己的交互終端接入雲端的學習支持平台,這樣既能實現資源互享,又利於將課前、課中、課後做一體化設計。未來課堂不是一個封閉的課堂,而是可以藉助於互動視頻技術實現課堂的擴展,可以與遠程課堂、虛擬課堂、實地場景等進行連接,方便學習者與遠程學習者、專家、虛擬學習者、實地場景內容等的實時在線互動。 特徵三:便利自如的技術操控 華東師范大學范國睿教授在《教育生態學》一書中這樣定義:「課堂是教育情境中人(教師與學生)與環境(教師及其中的設施)互動而構成的基本系統。」未來課堂是一個高互動的學習空間,在未來課堂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更加頻繁實時。未來課堂中的設備不再只是被動地執行人的操作命令的信息處理工具,而是協助人完成任務的幫手,是人的夥伴。使用未來課堂中的設備,學習和操作負擔將有效減少,在教與學的交互過程中,完全是自發的、無約束的、非強制的,教師與學生能夠以第一類的自然數據(如語言、姿態和書寫等)與課堂設備(計算機系統)進行操作自如的交互。 特徵四:豐富充沛的平台資源 未來課堂是一個開放性的課堂,學習者所獲得的資源及與之互動的學習同伴、教學者、專家不再僅僅局限於真實的課堂內,可以藉助於未來課堂多點互動系統,將位於不同地區的學習者、教學者、專家聚集到一個虛擬學習空間中,進行互動和交流。藉助於虛擬現實技術,使現實課堂中的學習者與虛擬課堂中的學習者進行互動交流,從而有力地擴展了現實課堂中的學習資源。實現對各類教學資源的管理,包括教學類資源、虛擬實驗類資源、課堂交互類資源、資源的分享、資源的交流等功能。 特徵五:實時流暢的對話交互 西方學者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學之中,都進行著最廣義的『對話』。不管哪一種教學方式占支配地位,這種相互作用的對話是優秀教學的一種本質性的標識。」在他看來,教學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對話,擁有對話的性格。通過對話,學生不僅獲得了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感悟,在啟發式的、探索式的對話中獲得了主體性的發展。因此未來課堂在物理空間設計、設備功能配置以及教學活動的選擇都應體現出互動,互動是未來課堂設計理念的核心和靈魂。葉瀾教授說:「課堂教學的本質應當被視為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 互動式教學注重了學生個性發展,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圍,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互動式教學注重把課堂教學形象化、生動化,給學生創造一個互動空間。傳統教學只講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學生,而忽視學生群體的互相影響作用。互動式教學追求共同參與,共同思考,共同協作,共同解決問題。互動式教學離不開主客觀因素的支持,它突破了「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弊端,使各種主客觀因素的聯系更為緊密,尤其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性因素。當然互動式教學的開展,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口頭的交流,要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藉助必要的教學手段。 特徵六:靈活有效的教學手段 隨著新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從以教為中心到以學為中心的巨大變革。未來課堂吸收了人本主義、互動教學、環境心理等理論的精華,藉助智能空間、雲計算、物聯網和人體工學等技術支持,開展以高效互動為核心的教學活動。未來課堂的教學模式靈活多樣,旨在注重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思維,通過在預習、學習過程中使用知識可視化、思維可視化的方法進行知識的整理與匯總,或進行小組討論學習等。 構建在「前端雲計算,後端物聯網」技術支持下的未來課堂,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教學中採用多屏互動教學模式、情境創設模式、可視化教學模式、即時互動評價教學模式、合作探究模式、教與學反思模式、教與學協作模式等;廣泛使用思維可視化教學、分組協作交流、探究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基於案例的學習,微課堂、翻轉課堂、微格教學、E―Learning、教師教育培訓等教學方式。未來課堂中教與學活動不再局限於傳統有限的物理課堂空間限制,而是即時延伸到課堂之外,使現實的課堂與遠端的課堂互連互動,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學習以及與遠端課堂內的學習者交流合作。

⑸ 請闡述如何理解未來的課堂應定位於服務支持教學主體的自由與發展

一、未來課堂的涵義與特徵
1. 課堂是「軟」「硬」兼備的生態系統
課堂是一種學習環境,是影響學習者學習的外部因素和條件。在具體涵義上,課堂除了指必要的物理空間外,更重要的是學習行為的發生地。有學者認為,學習環境應包括物理環境、知識環境和情感環境三個方面。其中,物理環境是指進行教學的物理空間,知識環境是指支持學習目標的軟體或工具,情感環境則是指與學習結果一致的體現適合學生的正確的價值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環境中的物質條件通常是指物理空間和技術支撐,或稱硬環境;而非物質條件主要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課堂氛圍、教學策略、學習方式等,即軟環境。綜上所述,作為一種學習環境,課堂也體現出一定的生態要素,主要是為教與學的活動創設充分條件,能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2. 未來課堂是支持課堂主體發展的互動空間
當前,許多教育研究者從不同視角對未來課堂進行了界定。有觀點認為,未來課堂以互動為核心,建構一個服務和支持課堂教學主體的發展,各構成要素和諧共存的教與學的活動及環境。也就是說,未來課堂本身應成為教與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課堂的外在物理環境,還是課堂教與學過程中形成的心理環境,均需要關注課堂主體的用戶體驗。也有觀點認為,未來課堂是利用先進的新一代信息科技,改變傳統學校教室的學習環境,建立師生間雙向互動的教育學習模式。未來課堂中的學生學習方式變革,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探究能力,而且能夠使教師教得輕松、有效。也就是說,未來課堂應該體現「美麗、靈感、新穎、靈活、有趣、愉快、自適應、生態、安全」等特徵,其中信息通信技術(ICT)的運用尤為重要。
這些表述充分勾畫了未來課堂應當具備的鮮活性與生命特徵。綜上,未來課堂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多種形式的知識學習和能力提升,更加凸顯學習過程的個性化、人性化、便利化,以及舒適、快樂和有效。
二、未來課堂的硬環境建設:以學習者為中心,舒適、智能、互動
無論技術的發展如何之快,對未來課堂的硬環境建設目標應定位於:以學習者為中心,凸顯個性化,能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助力學生自由和諧發展的條件與環境。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表現應體現在課堂的環境舒適、裝備先進、操控便利、互動實時等幾個方面。
1. 環境舒適:體現人性化、生態化
課堂環境舒適重點體現以生為本,關注人性化、個性化與生態化的目標。這些目標應體現在課堂物理空間布局的合理性方面,不僅涉及燈光照明、空氣質量、溫度濕度等要素,而且包括教室內外牆的背景色彩、學生的桌椅設計,以及生均面積等因素。比如:課堂照明的布局,不僅要考慮照明必須達到一定的照度標准(300lx),更重要的是光照一定要柔和、均勻、無閃爍、無眩光等。而目前傳統課堂中的照明多數採用的是熒光燈,而且還加了鏡反射底板,這樣的配置似乎是達到了照度的要求,但其結果是直接眩光、不均勻、刺眼等,這無疑是造成學生視力下降的源頭之一。對於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的控制擬採用物聯網技術,使孩子們在舒適的溫濕度中、PM2.5相對小的環境下進行學習。此外,桌椅的設計更應該體現人體工學的要求,不僅軟硬適度,可以調節高低、旋轉,而且應該能夠進行靈活組合,方便實現個人、小組、全班形式的學習與互動。
毫無疑問,環境舒適有助於學習者放鬆神經系統,形成放鬆性警覺(Relaxed alertness)狀態,在心理和生理,以及思維和情緒等方面感到安全,更易於進入高效學習狀態和產生較強的學習動機。
2. 裝備先進:彰顯先進性、功能性
裝備先進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新科技的高速發展永遠超出人們的想像與認識。裝備先進在課堂環境中的作用不僅僅是體現課堂的信息化和現代化程度,更重要的是如何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支持,以及助力師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比如:採用各種視音頻數據實時採集技術,及時地將課堂信息進行採集、分析、處理、存儲,為課堂內實時互動提供支撐,也可為課後數據分析或挖掘提供支持。採用具有交互功能的觸控屏技術所構建的多屏課堂環境,可以助力於課堂內人與技術、技術與環境之間的無縫鏈接,讓教師的教更為生動形象,讓學生的學更加直觀便捷。
信息通信技術一定會朝更加智能、便攜、互聯、移動和人性化的方向發展。為此,未來課堂的物理環境設計還需要為未來技術的更新、拓展和應用預留空間。比如:以無線高速網路適應各種設備的無線化;電源的使用需求越來越多時,如何安裝充足的、確保安全的、易清潔的電源插座;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慧(AI)等技術如何進課堂。
3. 操控便利:關注智能性、自如性
操控便利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師生在使用裝備操作上的負載,它體現在未來課堂裝備控制的智能性、自如性和便利性,各種設備均以一鍵操作完成,其中還包括學生通過學習終端便利地獲取資源、上傳資源、發送答案、生生互動等。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智能程度越來越高,師生操控各種設備的便利性和自如性也會越來越高。例如:自動識別技術可以清楚記錄和分析教師或學生在課堂的行為表現,觸控屏或多屏顯示技術(可觸控、書寫、同屏、異屏等)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任何位置自如地講解或與學生互動,而學生使用智能終端可以一鍵實時地記錄整堂課或片段教學內容,課後可以進行編輯整理等。
4. 互動實時:強調流暢性、及時性
互動實時體現在未來課堂互動的多維、多樣、流暢和實時性,重點是實現學生參與的主動、協同、有效性和個性化等。互動實時性能較好地實踐「互動課堂」的概念。互動課堂體現的是師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協同、思考、問題解決。多維與多樣性體現在師生、生生、資源、內外等方面的互動。比如:教師在講授完任何一段教學內容後,即刻可以通過自己的PAD或觸控屏向全班學生發送提問,學生通過學習終端及時回答;通過實時統計分析後的數據,教師就可以及時了解全班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和策略。此外,教師也可以將全班學生任意分組,讓各小組基於學生終端進行問題討論與交流,然後實時地通過多屏顯示來呈現每個小組的討論和交流結果,並進行點評與比較。當然,未來課堂的互動實時都是在高速無線網路環境下實現的。
三、未來課堂的軟環境建設:以教與學為目標,有效、靈活、生態
未來課堂的軟環境是通過硬環境的支撐來實現的,具體表現為資源的豐富、教學的靈活、人性化管理等方面,以及由此帶來的課堂教學變革與學習方式創新。
1. 教學資源的豐富:滿足充分性、適用性
資源的豐富是指課堂教與學資源的充分、適合與好用性,是以滿足不同教學和學習對象的實際需求、各個學科與課程的需要為主要目標,而不是以數量多少來衡量。而且,教學資源的豐富還意味著它們既可以在教學中方便使用,也可以讓學生在隨時隨地進行自主或探究性學習時使用。對未來課堂的教學而言,適合教師使用的有教學設計、演示課件、虛擬實驗、測試題庫類資源,適合學生使用的有思維可視化、微課視頻、項目探究類資源。當然,這些資源通常應統一存放在學校的雲平台上,集中管理、共建共享。
2. 教學方式的靈活:實現豐富性、有效性
所謂教學的靈活,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方式或模式的多樣、靈活與有效。如可採用如下教學模式:思維可視化模式、協同探究模式、基於情境或問題(PBL)的探究模式、體驗與實踐模式、互為評價與反思模式、多屏互動模式等。比如:在基於雲平台的教學環境中,教與學的空間可以向更大的范圍拓展延伸,即突破有限的物理空間,實現課內課外的聯通,並將課前、課中、課後很好地銜接起來,也可開展翻轉課堂和E-Learning等教學模式。這種靈活性還體現在,未來課堂不僅僅只是教與學的空間,也可以視作實驗、體驗、創客教室等,因為課堂的物理環境和教學資源的支撐已經完全可以讓學生在這里進行探究、體驗、操練等多種活動,從而改變傳統課堂功能單一的狀況。
3. 人性化管理:追求課堂的人本化、生態化
人性化管理是按照人本主義取向進行課堂管理,不是要求學生百依百順,而是盡量向學生提供機會,發掘學生在學習中的歸屬感、成就感、自我認同感。依靠信息技術數據採集與分析的支撐,能夠幫助教師真實、實時了解每位學生的狀況和行為表現等,實現對學生的深度關注和有針對性的幫助。例如:某位學生在聽到什麼話的時候微笑點頭,在某道題上逗留了多久,在不同學科課堂上開小差的次數分別為多少,會向多少同班同學發起主動交流等。通過對這些實時的、多維的、高度個性化的數據進行分析,不僅能夠解答教師授課是否吸引學生、提問是否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何種互動方式受到學生歡迎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對每位學生的引導是精準的、使之心服口服的。
面向未來的教育、未來的學校,我們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為學生創設開展創新性學習的課堂環境,讓新型教學空間的構建真正服務於教育教學創新和學生的未來發展。

⑹ 未來的課堂將會是怎樣

一、 未來課堂定義/未來課堂
是針對於未來創新人才培養需求和響應新課程改革,在課堂重構要求基礎上提出的, 以互動為核心,旨在構建充分發揮課堂主體的主動性、 能動性 、促進主體和諧, 自由發展的教與學的環境與活動 。
未來課堂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未來高度發達的網路將為這種課堂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而日趨緊密的人網關系也暗示著未來課堂必將與網路融為一體。未來課堂在小范圍內可藉助於區域網實現,如乙太網,ATM網等;大范圍內可以依託於互聯網。未來課堂能夠很好的進行人機互動、教師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從而達到學生、老師一起進步的教學目的。
未來課堂也必定是高效課堂,它以新課改理念為支撐。新課改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結構理論。它是對素質教育內涵和新課改理念的「實踐表達」。新課改主張的「自主、合作、探究」,正是高效課堂的「六字真言」,落實成方法恰是——群學、對學、群學,自學、展示、反饋。新課改的核心是學生主體,高效課堂的理解是「學生是最主要的教學資源」。 所以未來小組探究式學習、小組討論、學生開放式學習、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師生與各種信息之間的及時溝通交流會成為未來課堂的重要組織形式但習慣了「以教為主」思維的教師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需要很長的摸索時間,但僅憑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是不夠的,教學設備及時的更新換代也是重要的一面。從傳統的黑板加粉筆到現在的電子書包、互動電子白板,教學設備對我們的教學影響越來越大。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高科技的力量正在日益深入的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如投影機、多媒體、交互時電子白板,再到四室合一的多媒體互動微格教室,這些產品的利用不僅可以滿足未來課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分班分組,為差異化教學提供極大便利。

⑺ 暢想未來教育,未來的課堂將是什麼樣

隨著信息技術的爆炸式發展,課堂的圖景正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傳統的一支粉筆、一本書,已經遠遠適應不了孩子們的發展需求。在2014年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2014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藍皮書發布會,都對未來課堂進行了大膽的預測分析,可以想像,雲課堂、「創客」、大數據等一系列酷炫的應用,都將在未來5年內進入課堂,真正地顛覆我們傳統的觀念。也許將來課堂上面,老師、學生有個好的創意,立即就可以通過3D列印機列印出來;也許,現在正在讀中小學的孩子,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竟有六成都還沒有「被發明」;也許當下的成年人幫孩子准備的工作能力,等他們到了25歲時,相匹配的工作可能已消失……
這些正在慢慢成為現實,那麼,未來的課堂會是怎麼樣的?我們大膽設想一下:
圖景一自帶設備真正實現個性化學習
以前,我們是背著書包上學堂;未來課堂,這樣的圖景不再,孩子不用背著書包,而是帶著酷炫的ipad、移動設備走進課堂。
2014年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預測,自帶設備將是1至2年內就將實現的技術。自帶設備亦成為自帶技術,指人們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kindle等移動設備帶到學習或工作環境的做法。給學生選擇自帶設備的機會,以節省熟悉新設備所需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在設備上可利用和建構個性化的內容,讓每位學生都能以自身獨特的方式對新學科新知識進行探索。
可以想像,這樣對於孩子而言,學習將變得更加自主化。自帶設備作為技術手段,將預示出很好地適應個性化學習風格的願景,讓學生具備更強的主人翁意識。
圖景二雲計算讓「學習場」無處不在
iPad上跳出一段清晰的影像:「請問以下哪只不是昆蟲?」面對蜘蛛等數十張圖片,學生們像玩游戲一樣尋找答案……楊浦區教育局副局長吳巍與來賓分享了二師附小的師生共同演繹的小學科學類探究課《走進昆蟲的世界》。這種由雲平台、交互教學平台和移動學習平台構成的「創智雲課堂」已在楊浦區27所學校試點,實現從預習、互動交流、作業測驗、課外閱讀的全數字化記錄。
雲計算構建了一個無處不在的「學習場」。只要有網路,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某種終端設備,依靠雲計算訪問和共享信息、硬體設備和應用程序。雲計算也為各種創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各種可能。
相比於過去的傳統教室授課,如今上海的中小學正為學生打造一個更龐大的「學習場」,而這也是1-2年內越來越多的滬上中小學生將會體驗到的新學習方式——利用雲計算技術,藉助平板電腦等智能設備,以及微課程製作,讓開放內容深入到中小學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處在一個「無處不在的學習場」,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
圖景三「大數據分析」將孩子的思維過程完全呈現出來
過去教師只能通過學生做題結果評判對錯,卻很難知道他們的思考過程。在未來,大數據以及學習分析技術,將讓孩子們的思維呈現出來。
大境中學校長姚曉紅透露,該校創新採用了一套「IM-MEX課程」,能通過學生對選擇信息的記錄描繪出學生在題目信息項之間「遊走」的過程,不僅可比較不同學生思維過程的特點,也可比較同一學生思維發展變化,讓老師更清晰了解學生「想什麼」「怎麼做」「問題出在哪裡」等。
學習分析在中小學校中已開始逐漸發展。許多利用成熟的網路追蹤工具精確地捕捉到學生在學習網路課程時的行為,不僅可以記錄簡單的變數,如一個主題所花費的時間,還可以記錄越來越多的細節信息。
圖景四游戲化技術,讓孩子學習更加輕松
「學習就像玩游戲一樣!」在未來的3-4年內,家長可能會越來越多聽到孩子發出這樣的感慨。專家透露,未來3-4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教育游戲和學習游戲出現,學生們通過游戲進行學習的比重將會比現在多得多。
美國心理協會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強調了視頻游戲在認知、動機、情感以及社交方面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一些教育公司為學校提供了基於游戲的教學方法,幫助兒童提高他們眼手協調性、短期記憶力、注意力集中性、服從指揮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游戲的元素應用於教與學領域,將教與學游戲化。而游戲元素(藝術性、社交性、可合作性)如:炫酷的界面、角色扮演、任務、闖關升級、經驗值、生命值、獎章等,這些都是值得借鑒於教育的。
圖景五「創客」式自主學習形態出現
5年內的課堂會是什麼樣子?專家給出的方向是——「創客」(努力把創意變成現實的人)。互聯網讓鼓勵協作、創造和積極參與的「創客」運動得以發展,3D列印機的出現,將讓學生「還沒有足夠的力氣使用打磨工具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創造出各種各樣的實體物品了」。「創客」式學習形態正在不斷傳播普及,學生即將經歷作為消費者到創造者的轉變。
世界外國語小學校長張悅穎介紹,該校通過一年多來在3D列印課上的實踐和探索,學生們對小車動力學研究、船體浮力與結構研究等專題進行科學探究,培養了自我學習、群體合作、專項探究的創客能力。閘北區和田路小學則嘗試通過3D設計課,讓學生用3D設計軟體將想法變成設計圖。
同時,隨著語音識別等技術的發展,已開始出現人與機器直接交流的學習方式,在互聯網學習中,機器還採取潛在同伴的方式,診斷出學習者在該領域內所處的學習水平,以同伴的身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種技術將可能在未來5年內得到進一步更新與普及。
圖景六物聯網和可穿戴技術進入課堂
未來5年,在教育領域,物聯網技術和可穿戴技術也可能進入課堂。想像一下,孩子帶著智能手環參加各種體育鍛煉,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想像一下,物聯網將孩子介入到互聯網中,讓年輕的爸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啦。這些都可能是未來5年,物聯網和可穿戴技術帶給教育的巨大變化。
目前,易於預見的物聯網技術是當學生登錄校園網時就能及時被系統識別,開展科學實驗的設備和實驗箱也能夠根據自身的規范和需求進行自動校準。此外,物聯網的誕生,讓我們對教學環境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路,我們可以更細致的了解到學生學習環境的變化,與及這種變化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至於可穿戴技術的應用,那就更加廣泛了。想像一下現在的觸屏技術,讓大部分人可以非常輕松地操控設備。比起以前還需要一定階段學習才能夠掌握如何使用台式計算的時代,如今,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更加直觀地讓大部分能夠輕松駕馭。不僅如此,隨著手勢控制,體感觸控的不斷升級,直覺技術范疇內的技術正在不斷地得到應用。在地平線報告里介紹了其中一種較為典型的技術。
「其中,一項技術叫電震動。電震動是一項更為真實的體驗式學習技術。它是指當手指滑過一個帶靜電的、絕緣表面時,產生靜電力而導致有彈力、黏性、顛簸或振動感的過程。這項技術能使學生在觀看內容或媒介時產生觸摸實物的感覺。同時,它還能夠滿足身體或智力殘疾者的需要,為他們獲取學習內容提供便利,這些都使它成為特殊教育中一項令人極其興奮的技術。」

⑻ 未來課堂是什麼

未來課堂是一款為教育培訓機構和用戶雙方搭建公平、公正、透明的第三方在線交易服務平台的APP應用。

⑼ 你覺得未來的課堂是什麼樣的

在我看來,未來教育會在計算機網路的幫助下完成。現在大學裡面在逐漸推進慕課教學,即學生可以手動調整教師上課的進度,倒退重新觀看知識點。這種做法避免後排學生聽不清教師的情況,頗有「因材施教」的意味,可推廣。

閱讀全文

與未來網路課堂是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路由器有網沒有網路 瀏覽:151
網路衛士軟體下載 瀏覽:445
只有運營商怎麼連接網路 瀏覽:45
新加坡手機網路頻段 瀏覽:983
iphone允許自動網路連接網路連接網路 瀏覽:762
小度網路游戲機多少錢 瀏覽:116
山東虛擬網路電話軟體 瀏覽:672
路由器網路擴大方法 瀏覽:120
車載qq音樂網路歌曲連接失敗 瀏覽:51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發布 瀏覽:422
取消我的電腦區域網網路共享 瀏覽:22
浙江律師哪個網路好 瀏覽:731
網路連接不上密碼也沒錯 瀏覽:507
網路連接後的路由器設置 瀏覽:541
新手如何網路賺錢 瀏覽:806
樹莓派無線路由器網路橋接 瀏覽:30
華為可不可以網路共享 瀏覽:195
大連移動網路部 瀏覽:345
普洱網路安全培訓 瀏覽:29
釘釘會議網路異常退出怎麼計時 瀏覽:92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