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赦字組詞 赦組詞是什麼
赦免
寬赦、大赦、開赦、饒赦、降赦、恩赦、赦造、赦貰、洪赦、裁赦、赦恕、赦罪、原赦、
貰赦、曲赦、宣赦、庶赦、赦除、宥赦、蠲赦、赦書、放赦、赦恩、赦孤、赦贖、郊赦、
赦令、遇赦、誅赦、專赦、
組詞:
1、郝hǎo:
郝郝。郝蟬。婁郝。郝鍾。郝隆曬書。
2、赦shè:
赦免。赦令。赦罪。赦書。赦貸。赦命。赦宥。赦恕。赦過。赦釋。赦放。大赦。十惡不赦。赦過宥罪。赦事誅意。一歲再赦。極惡不赦。一歲載赦。
漢字 赦 (字典、組詞)
讀音 shè
部首 赤
筆畫數 11
筆畫
名稱 橫、豎、橫、撇、豎鉤、撇、點、撇、橫、撇、捺、
標簽:作文經典 上一篇:子路寫的詩有哪些 寫子路的成語 下一篇:甄姬詩詞 形容甄姬的詩詞讀音:shè
釋義
〈動〉
*
(形聲。從攴( pū),赤聲。本義:寬免罪過)
*
同本義
赦,置也。——《說文》。段注:「赦與舍音義同。非專謂赦罪也。後舍行而赦廢。赦專為赦罪矣。」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禮·司刺》
赦止者免止之罪辭也。——《公羊傳·昭公十八年》
先時者殺無赦。——《書·偽允征》
君子以赦過宥罪。——《易·象卦》。疏:「謂放免。」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赦書(寬免刑罰的文書);赦貸(寬免罪過);赦命(赦免的命令);赦宥(寬恕;赦免);赦恕(寬免,饒恕);赦過(赦免過錯)。又如:赦釋(免罪釋放);赦放(免罪釋放)
*
寬容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論語·子路》
〈名〉
*
姓
*
赦 [shè]
*
赦是一個漢字,讀音是she,形聲。從攴(pū),赤聲。本義:寬免罪過。因用語環境相似,常有人與「敕」chì字相混淆。出自東漢·許慎《說文》——東赦,置也。
*
本義
1.寬容[pardon]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論語·子路》
名>
2.姓
*
組詞
1.赦令
shèlìng
[amnesty order]舊時君主發布的減免罪刑或賦役的命令。
頒發赦令
2.赦免
shèmiǎn
[pardon;remit a punishment]權力機關依法定程序減輕或免除對罪犯的刑罰。被州長赦免
3.赦罪
shèzuì
[absolution;absolve *** .from guilt]∶在告罪禮儀中教士向告罪人宣布罪過的寬免。
[pardon]∶赦免罪行
*
片語
如:赦書(寬免刑罰的文書);赦貸(寬免罪過);赦命(赦免的命令);赦宥(寬恕;赦免);赦恕(寬免,饒恕);赦過(赦免過錯)。又如:赦釋(免罪釋放);赦放(免罪釋放)
*
歷史記載
赦,置也。——東漢·許慎《說文》。段註:「赦與舍音義同。非專謂赦罪也。後舍行而赦廢。赦專為赦罪矣。」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禮·司刺》
赦止者免止之罪辭也。——《公羊傳·昭公十八年》
先時者殺無赦。——《書·偽允征》
君子以赦過宥罪。——《易·象卦》。疏:「謂放免。」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赦 [shè]
*
赦是一個漢字,讀音是she,形聲。從攴(pū),赤聲。本義:寬免罪過。因用語環境相似,常有人與「敕」chì字相混淆。出自東漢·許慎《說文》——東赦,置也。
*
本義
1.寬容[pardon]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論語·子路》
名>
2.姓
*
組詞
1.赦令
shèlìng
[amnesty order]舊時君主發布的減免罪刑或賦役的命令。
頒發赦令
2.赦免
shèmiǎn
[pardon;remit a punishment]權力機關依法定程序減輕或免除對罪犯的刑罰。被州長赦免
3.赦罪
shèzuì
[absolution;absolve *** .from guilt]∶在告罪禮儀中教士向告罪人宣布罪過的寬免。
[pardon]∶赦免罪行
*
片語
如:赦書(寬免刑罰的文書);赦貸(寬免罪過);赦命(赦免的命令);赦宥(寬恕;赦免);赦恕(寬免,饒恕);赦過(赦免過錯)。又如:赦釋(免罪釋放);赦放(免罪釋放)
*
歷史記載
赦,置也。——東漢·許慎《說文》。段註:「赦與舍音義同。非專謂赦罪也。後舍行而赦廢。赦專為赦罪矣。」
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周禮·司刺》
赦止者免止之罪辭也。——《公羊傳·昭公十八年》
先時者殺無赦。——《書·偽允征》
君子以赦過宥罪。——《易·象卦》。疏:「謂放免。」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睿 [ ruì ] 部首:目 筆畫:14 五行:金 五筆:HPGH
基本解釋:
1.深明,通達:~智。~哲(明智,英明)。
2.古代頌揚帝王用語:~旨。~覽(御覽)。
組詞:
*
聰睿: 見「 聰明睿智 」。
*
睿祖: 神聖的祖先。《南齊書·樂志》:「道閟期運,義開藏用。皇矣睿祖,至哉攸縱。」
*
睿資: 聖明的資質。 明 李東陽 《代衍聖公賀登極表》:「恭惟皇帝陛下睿資神授,聖德天成。」 明 張居正 《謝御筆大書疏》:「仰惟皇上天縱睿資,日勤聖學。」
*
睿智: [wise and farsighted] 見識卓越,富有遠見
*
睿質: 聖明的天性。
*
睿旨: 聖人的意旨。後稱皇帝的詔令。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然睿旨幽隱,經文婉約, 丘明 同時,實得微言。」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十二月》:「願特降睿旨,今後監司規畫事理可行,而諸州違戾不從者,重加之罪。」
*
睿知: 見「 睿智 」。
*
睿哲: [wise and farsighted] 聖明;明智睿哲玄覽,都茲洛宮。——張衡《東京賦》
*
睿詔: 皇帝的命令或教訓。 宋 范仲淹 《陳乞鄧州狀》:「竊念臣昨廁台司,日瞻宸扆,親承睿詔,俯念邊防,思得邇臣,往分重寄。」
*
睿澤: 皇帝的恩澤。 唐 劉禹錫 《代謝貸錢物表》:「天光下濟,睿澤曲流。銜恩未酬,居寵彌懼。」 宋 岳飛 《謝講和赦表》:「念此艱難之久,姑從和好之宜。睿澤誕敷,輿情胥悅。」
*
睿藻: 指皇帝或後、妃所作的詩文。 唐 宋之問 《夏日仙萼亭應制》詩:「睿藻光巖穴,宸襟洽薜蘿。」 明 梅鼎祚 《玉合記·宸游》:「武戢聖功,一怒風霆迅掃;文成睿藻,片言雲漢昭回。」 清 方文 《廬山詩·竹林寺》:「軫念人主疾,饋葯至明廷。...
*
睿岳: 比喻深廣的恩德。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長史卧病》:「淵襟眷睿岳,燮贊動甿歌。顧影慙騑服,載筆旅江沱。」
*
睿意: 聖明的意旨;皇帝的意思。 宋 蘇舜欽 《乞用劉石子弟》:「於是伏望陛下斷自睿意,詔有司於西郊備禮致祭,陛下出次素服,西向舉哀。」 明 葉盛 《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應制題梅詩曰:『獵獵北風吹倒人,乾坤無處不沙塵。胡兒凍死 長城 ...
*
睿艷: 指皇宮中的花卉。 南朝 梁 王筠 《奉和皇太子懺悔應詔》:「睿艷以煙霞,欄桿若珠琲。善誘雖欲繼,含毫愧文彩。」
*
睿訓: 指皇帝的教誨。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今天下幸安,皆睿訓所被,而未極徽號,孰報君親?」 唐 劉禹錫 《代裴相公賀冊魯王表》:「伏以 魯王 夙承睿訓,特稟天姿,爰擇吉辰,光膺寵冊。」一本作「叡訓」。
*
睿學: 聖明的學識。 明 李東陽 《奏為辭免加升事》:「而材力緜薄,識慮空疎,不能翊贊鴻猷,養成睿學。」
*
睿緖: 謂神聖之事。
*
睿緒: 謂神聖之事。《南齊書·樂志》:「紛綸睿緒,菴蔚王風,明進厥始,濬哲文終。」
*
睿性: 聖明的天性。 明 方孝孺 《代董學士表》:「切覩聖道之淵懿,皆由睿性之高明,豈有涓塵,可裨海岳。」
*
睿孝: 神聖的孝行。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太傅謝追贈父祖表》:「不悟睿孝動天,昭性曠古,惠被遠紀,澤演慶世。」
*
睿想: 皇帝的思慮或系想。 隋 《奉和晚日楊子江應制》:「日斜歡未畢,睿想良非一。」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本枝根株乎萬代,睿想經緯乎六虛。」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二十韻》:「智謀垂睿想,出入冠諸公。」
*
睿相: 指皇帝的儀容形貌。 五代 趙光逢 《梁郊祀樂章·慶順》:「聖皇戾止,天步舒遲。乾乾睿相,穆穆皇儀。」
*
睿武: 皇帝的武德。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南郊登歌·夕牲歌》:「靈鑒濬文,民屬睿武。奄受敷錫,宅中拓宇。」
*
睿渥: 指皇帝的恩澤。 唐 權德輿 《為鄭相公讓中書侍郎平章事表》:「豈謂特延睿渥,參列廟謀;以瓶筲之資,當柱石之重。」 唐 權德輿 《贈梁國惠康公主輓歌詞》之一:「外館嬪儀貴,中參睿渥深。」
*
睿幄: 指皇宮;朝廷。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升遷·稟啟》:「行當冠功閣而獨擅 麒麟 ,入睿幄而永符羆虎。」
*
睿問: 聖明的聲譽。問,通「 聞 」。 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後哀策文》:「睿問川流,神襟蘭郁。」
豐富回答,提高回答通過率。
(讀音)『XX』
(釋義):XXXXXXXXXXXXXXX
(造句):
1)XXX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XXX
(出處):XXXXXXXXXXXXXXX
Ⅱ 翊贊是什麼意思
翊贊[yì zàn]
輔助,輔佐。
《三國志·蜀志·呂凱傳》:「今 諸葛丞相 英才挺出,深覩未萌,受遺託孤,翊贊季興,與眾無忌,錄功忘瑕。」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君升朝翊贊,道先王之法言;公府弼諧,對上天之休命。」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四折:「今日之勝,皆賴軍師妙算,隨使者游說之功,諸將翊贊之力。」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鼇拜》:「況以輔臣躬承顧命,翊贊機務,更宜小心謙謹,不可稍涉縱恣。」
朝鮮古代武官職務。
【選自網路】
Ⅲ 歷史上諸葛亮為什麼要害趙雲
一、為了調和當時蜀漢內部的矛盾。蜀漢此時相當弱小,關羽的荊州早已失守,小小的宜州屬於彈丸之地。荊州內部派系林立。所謂元老派,荊州派,東洲派和本土派都是有矛盾的,趙雲屬於元老派,赤壁之戰前就是劉備手下的大將,如果升職過快,自然會引起其他派系的反感。
二、趙雲這個人很低調,不善於搶功勞。趙雲不是關羽張飛,遇事總要討個說法。趙雲是個顧全大局的人,長坂坡單騎救主、截江救阿斗,立下那麼大的功勞,連個名號將軍都不是。趙雲計較的不是這些,而是早日實現滅曹興漢的大計。
三、趙雲始終沒有獨領一面的表現。赤壁之戰後,趙雲曾做短暫的桂陽太守,因為能力有限,不久就被劉備借故調走了。從此,趙雲在劉備手下,做的是翊軍將軍。
東漢許慎撰寫的《說文解字》將「翊」字解釋為「飛貌」,即起飛的樣子;「翊」又通「翼」,《三國志》里同時有「翊贊季興」和「翼贊王室」的記載;「翊」又引申為「輔佐」的意思,如翊佐、翊亮等。
四、諸葛亮對趙雲有戒心。趙雲是劉備的死黨,從小就跟著劉備打天下,而且又比諸葛亮年紀大,民間有「桃園三結義,後續趙子龍」的說法,這樣的猛將諸葛亮是忌憚的,諸葛亮連劉備的託孤老臣李嚴尚且不能重用,何況對白馬長槍的趙雲?
五、趙雲自己的問題。因為不常戴兵,趙雲沒有自己的嫡系武裝,不像關羽張飛,那是劉備手下的左膀右臂。就是馬超黃忠也都有自己的武裝。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自然如此。
六、趙雲此人非常謹慎,在劉備手下一直看守大營。諸葛亮貌似也繼承了這個傳統,任用趙雲為疑兵,也看守後路。
看三國志,趙雲的地位似乎很微不足道。劉備定益州,「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三國志·劉備傳》),入川時立下「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攻取江陽、犍為等郡」(《華陽國志》)大功的趙雲如同人間蒸發。
七、趙雲因為職務低,為人低調,默默無聞。「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的表章以「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領銜,趙雲被「等」在無名無姓的120人中。
追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的魏延也後來居上,被劉備從牙門將軍破格提拔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趙雲官銜原地踏步。劉備稱漢中王後,封關羽為前將軍,統雄兵扼守荊州;
張飛為右將軍,率重兵鎮守閬中;馬超為左將軍,「領涼州牧」守備西涼,皆假節鉞,成為威震一方的封疆大吏;後將軍黃忠因年邁留京「賜爵關內侯」,唯趙雲被封品階較低的「翊軍將軍」,任中龘央警衛團團長,依舊叨陪末座。
長坂坡趙雲的七進七出
第一回合:趙雲與曹操大軍混戰,丟了甘夫人糜夫人及阿斗。
第二回合:趙雲找到甘夫人後遭遇曹仁部將淳於導將其擊殺,並救下糜竺。甘夫人糜竺交給張飛,自己繼續尋找阿斗。
第三回合:刺死背劍將軍夏侯恩,奪得青釭劍。找到糜夫人及阿斗。糜夫人投井自盡,趙雲懷抱阿斗殺出。
第四回合:趙雲刺死曹洪的部將晏明。
第五回合:趙雲遭遇曹操上將張合,趙雲坐騎陷入土坑,後逃脫。
第六回合:趙雲遭遇袁紹手下四將,馬延、張顗、焦觸、張南,並遭到曹操重兵包圍。殺死曹操戰將五十餘員。後突圍。
第七回合:趙雲殺出重圍後遭遇夏侯敦部將鍾縉、鍾紳,將其殺死。
Ⅳ 圭表延世是什麼意思
佛教用語,現在不使用了。御賜祭文曰:朕惟功懋懋賞,信圭表延世之勛,思贊贊襄,雕俎厚飾終之典。爰申斝奠,用賁絲綸。爾原任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侯贈太傅曾國藩,賦性忠誠,砥躬清正,起家詞館,屢持節而淪才,洊陟卿曹,輒上書而陳善。值皇華之載賦,聞風木而遄歸。忽鄉鄰有斗之頻驚,潢池盜弄,懍戰陣無勇之非孝,墨絰師興。奇功歷著於江淮,大名永光於玉帛。俾正鈞衡之位,仍兼軍府之尊。一等酬庸,錫侯封於帶礪;雙輪曳羽,飄翠影於雲霄。重鎖鑰而任北門,百僚是式;還儆戒而惠南國,萬眾騰懽。方期碩輔之延年,豈意遺章之入告?老成忽謝,震悼良深!頒厚賻於帑金,遣重臣而奠輟。特易名於上謚,贈太傅之崇階。列祀典於昭忠賢良,建專祠於金陵湘渚。彝章載考,祭典特頒。天不憗遺一老,永懷翊贊於元臣,人可贖兮百身,用寄咨嗟於典冊。靈其不昧,尚克欽承。
Ⅳ 人在曹營,心在漢什麼意思,
意思是:人雖然在對立的一方,但心裡想著自己原來所在的一方。比喻堅持節操,忠貞不二。現在多用來比喻在這里工作、任職,心卻想念別處。多用來說人工作不安心,嚮往別的單位、部門,帶上來貶義。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會記載,關羽和劉備走散後,被曹操留在營中,「恩禮非常;但關羽卻繫念劉備,後來得知劉備在袁紹處,遂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
(5)翊贊網路用語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故事:
公元200年,曹操打敗劉備,關羽也兵敗下邳與劉備失散。關羽因立誓保護哥嫂,在與曹操約法三章後不得已降曹。曹操十分敬重關羽,此後對關羽禮遇有加,但始終無法改變關羽的擇主之心。
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在後來演化為為臣忠義的代表。其忠義形象在之後歷朝歷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時期更被稱頌至極致,被清朝皇帝累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宜德關聖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