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活動是什麼民主決策途徑

網路活動是什麼民主決策途徑

發布時間:2023-02-03 07:24:59

『壹』 如何利用網路實現民主化

就「網路民主」而言,最早就是由美國學者馬克·斯勞卡在1995年提出的,可以理解為「以網路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民主中滲入網路的成分」。本文認為,網路民主並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民主,而是在傳統的民主基礎之上,藉助於互聯網路這種形式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民主。它主要是指在網路空間中,藉助於網路技術而實現對社會政治、經濟等各項事務的參與和管理,並進而實現公民自身權利和利益的一種民主形式。

網路時代的民主有以下特點:(1)網路民主的主體具有平等性;(2)參與方式具有直接性、快捷性以及廣泛性,公民的切實全面的參與是網路民主有別於以往民主形式的最明顯特徵;(3)網路民主的「虛擬化」是網路民主的形式特徵,虛擬的網路社區成為新的政治場所,身份特徵也去除基本的權威,走向虛擬;(4)網路民主的組織是非正式的,傳統民主形式一般要要有正式的組織和群體,而網路聚集則沒有正式組織形式,靠一定的利益訴求目的聚集在一起,事件解決後就自動解散,所以主體分散且不穩定;(5)主體身份現實和虛擬的差異性,網路民主的主體一方面是存在於社會之中的現實的個人,以其本來的真實身份和社會地位參與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活動,表達政治意志,而另一方面,他們又以「虛擬人」的形式存在於各種網路環境中,更加自由真實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主張。

網路民主是一種新式的民主運作方式,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讓公民更真實、自由的參與政治活動,網路民主就保持了民主的最本質理念,並且更好地發揮應有效果,更徹底地體現這種理念,這正是是網路民主區別於其他類型的民主的核心所在。

二、路徑分析:網路民主如何影響我國的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網路民主與傳統民主在本質上是沒有分別的,分別主要在技術信息層面和實現民主的途徑上。發展網路民主一定會促進我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但是筆者認為需要構建一定的路徑才能將網路民主與中國民主化進程之間聯系起來,才能更好的研究網路民主到底通過何種方式影響我國的民主化進程。

(一)網路民主與利益表達

1.利益表達完全實現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邏輯起點

在現代民主社會,所有的公民都是已實現自身利益和追求表達為社會存在的基本條件的。對於正處於民主化進程發展中的中國來說,公民可以實現利益完全公平的表達是實現民主的第一步。然而,在現實中利益表達權還遠遠沒有達到法律上的要求,利益表達完全實現依然任重而道遠。在中國的民主化進程過程中必須把公民的利益表達權利在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作為前提條件,使得公民利益表達權不僅表現在法律條文上,更表現在制度的安排上。

另外,改革開放後,各種現實的差距不斷呈現出來,而且越發明顯。貧富差距使得一些人淪為弱勢群體。格局的變化讓生活在這兩條道路上的人逐漸走上了利益的對立面,沖突也隨之伴隨而來。而在這其中,這種機會上的差距在利益表達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優勢群體更加有機會將自己的利益訴求表達出來,並且以自身的優勢更政府施加壓力,使得政府的政策向優勢群體傾斜。而那些弱勢群體盡管有利益要求,但他們的意見很少能進入政府的決策系統,最後利益隨著各項政策的出台而加倍受到損害,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說利益表達機制在全社會公平的實現和完善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邏輯起點,特別是必須給公民表達利益渠道的功能公平機會,所有聲音和訴求都能進入政府的決策系統,制定政策時可以充分考慮到全社會的意見,拿出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政策,這樣民主才具備建立的基本因素。而網路民主就為利益的完全表達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越平台。

2.網路民主的發展對利益表達的重大影響

一般認為,網路政治參與具有正向的民主價值,打破了信息集權,增加了信息平等的機會。網路的發展加強了公民政治溝通的能力,增進了政治表達的自由的實現,達到了「促進言論自由、社會平等和政治公開的發展」。

另外在民意表達中,網路民主是一種比范圍廣泛的民意表達,是基層民主的實踐形式。網路民主打破了由上到下得多層級信息溝通模式,建立了扁平結構,層級少且方便快捷的信息輸入方法,民眾可以更加方便的直接將民意表達給需要了解的部門機構,減少了中間環節,防止了信息傳遞過程中的遺漏和丟失。由於網路民意表達成本較低,更多的民眾願意通過網路陳述自己的利益訴求。

在政治參與過程中,網路民主可以充分實現人民參與政治過程的直接性、平等性,進一步推動公民政治參與的發展。民眾通過網上採取各種方式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具有更高的真實性和自由度;對行政決策或行政過程造成影響、壓力和對行政制度體制產生沖擊。特別是各級決策者與社會公眾有可能建立許多新的多向度的聯系渠道,減少信息衰減,大大增強行政過程的透明性、互動性,從而增加行政過程的民主化、科學化程度,擴大了社會公眾參與體制內民主的范圍和形式。所以,網路民主在實質上從多方面促進了公民利益完全表達的通暢,加快了中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二)網路民主與公權力制約

1.制約公權力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實質要求。

近三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商品化、市場化、自由化、利益的多元化發展,公民的個人利益意識覺醒,社會角色沖突日益強烈,意識形態淡化,政府權力面臨著合法性的危機。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徵就在於公民社會的繁榮、政府權力得到制約。沒有形成符合自己國情的公權力制約機制就不可能是民主的國家,其政治穩定性也就面臨著挑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已經證明,在那種過分集中權力,沒有憲政層次的公權力制約機制的情況下,整個社會的政治穩定性根本無從談起。

在今天面臨社會轉型的歷史契機時,構建符合中國民主化進程要求的公權力制約機制就顯得相當的重要和迫切。一切因公權力濫用所引發的社會問題都嚴重的威脅著國家的穩定和我國的民主建設。構建合理的憲政層次的公權力制約機制對於組織和引導現有的公權力制約技術來化解社會各方面矛盾,推進我國的民主化進程有著現實實質要求。

2.網路民主與公權力制約

網路民主對公權力的制約主要體現在民主的監督上。從民主監督來看,利用網路可以強化社會監督效力。公權力如何行使,如何做到不越權不違法,公民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都可以通過新聞、圖片等起到監督和評價的的作用。而現在網路的輿論效力已經受到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所以會自然而然的再行使公權力過程中注重維護自己的形象,合法形式。另外,網上監督也將會擴展社會監督的對象和范圍,加大了社會監督的廣度和深度,充分體現出社會監督的大眾化、日常化和多元化特徵。藉助網路,政府部門可以准確了解大多數人的意願和主張,可以准確判斷社會監督的共同指向,順應民意,合理行政,從而達到對公權力的制約,促進我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三)網路民主與深度民主

1.深度民主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發展目標

美國著名學者科恩在《論民主》中提出了人類社會民主發展的兩個尺度,認為「如果一個社會不僅准許普遍參與而且鼓勵持續、有力、有效並了解情況的參與,而且實際上實現了這種參與並把決定權留給參與者,這種社會的民主就是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民主。」當前許多國家准許並且鼓勵深度民主的發展,即使在一些現有民主尚存不足或缺陷但仍然保持遠大民主理想的國家,也把增加民主的深度作為政治改革和發展的目標。

民主的深度體現在人們參與政治的力度,首先是通過言論自由批評政府,影響政府的政策,即政治領域的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第一步。第二步體現在公民的結社權上,也就是公民可以通過結社形成精英團體,代表本階層利益的結社自由,須知政治學也是一門學問,在社會分工不斷變細的今天,只有通過專業人士來處理政治事務,才能實現本階層利益更好的實現。第三步體現在選舉權上,選民支持他們想選舉的人選,以期自身利益得到最大實現,從而獲得治理國家的權力的過程。

2.網路民主對深度民主的影響

深度民主是建立在一定信息基礎上的,現代網路傳播技術使得人們更加接近信息,知曉無法達到的地方發生的事情,讓更多人們了解更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並希冀得到政府的回應,是社會管理者逃避監督和困難變得十分困難。網路民主的出現,降低了公民政治參與活動的成本,使得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可以不用固定某一現實場所的探討問題,網路的匿名性使得公民可以沒有顧忌的發表自己真實的觀點,並更加容易的找到與自己有著相同訴求的其他人,形成某一利益團體,選拔代表,表達意願。在網上,投票選舉可以做到真實、公開、匿名,並以其快捷先進的特性,降低選角成本,增加選舉廣度。網路民主促進了深度民主的發展,從而影響我國的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四)網路民主與民主精神

1.民主精神是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根本推動力

民主精神作為一種觀念形態,應含有兩個基本因素,即人道和理性。民主精神要求人們不能採用暴力手段去爭取自身的利益,也不能採取暴力方法去解決人在觀念或看法上的分歧。承認分歧、公開矛盾,是為了通過協商等和平方式去解決矛盾,但分歧暫時不能解決時,人們應該服從多數人的選擇和決定。另一方面,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民主精神,主要看他是否遵守既定的規則和程序。因為遵守規則本身是為了防止政治過程中決策的任意性和獨斷性,而任意性和獨斷性恰恰是專制制度的特點。

一種有效的社會制度,必須要有適應的社會心理的支持。民主政治的建設及其有效的運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民主的自覺程度,以及以什麼樣的心理、觀念和態度參與政治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民主化不僅要有政治體制的民主化,還要有主體精神的民主化,即人的民主精神的提高。而後者才是推進中國民主化進程的根本推動力。

2.網路民主對民主精神的影響。

建國六十年來,民眾的民主精神在挫折中不斷向前發展著。進入信息化社會以後,任何信息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民眾所知曉,民眾對所有涉及自身和他人利益的事發表自己的觀點,爭取自己的利益。當網上的觀念發生分歧時,通過對事實真相的調查,持不同意見的網路民眾比在網路下的民眾,更容易接受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結果和選擇。另外,當一個規則和程序在網路上被大家所熟知後,大家會更容易的接受和遵守它,另外,當有人或單位試圖破壞規則時,網路上的民眾更加方便監督和揭露,使得政治決策過程中的任意性和獨斷性大量減少。網路民主從民主精神的人道和理性兩方面,都促進了民主精神的傳播和發展,從而影響了中國的民主化進程的發展。

『貳』 高中政治必修二 運用所學知識 說明公民應當如何利用網路參與政治生活

(1)通過網路參與公共決策的討論,提出個人的意見、建議;
(2)利用網路方式參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促進依法治國;
(3)利用網路方式維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4)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自己的網路行為,抵制網上違法現象。

『叄』 網民參與網上調查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什麼途徑

參與網上調查是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通過這個途徑:
1、有助於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2、有利於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3、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4、有利於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肆』 網民參與網上調查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什麼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民主決策是人民當家作主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體現和要求,其中網民參與網上調查是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

『伍』 說說網路如何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

網路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傳播和交換媒介,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交流載體和社會聯系形式。由於人進入網路後成為「電子人」,其社會心理意識和思維行為方式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異,由「電子人」組成的虛擬「網路社區」必然具有獨特的形態和特點,這就決定了在「網路社區」特殊環境中生成並發展起來的「網路民主」自然也就會表現出特殊性,並以各種形式對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且這種影響呈加強趨勢。因此,及時研究、准確把握網路民主的形式、特點及其對民主政治發展的影響,對於引導和把握民主政治發展的方向及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網路民主」特徵分析
「網路民主」是伴隨網路政治 (Virtual Politics)概念而生的,後者是在1995年由美國學者馬克·斯勞卡 (Mark Slouka)提出,可理解為以網路為媒介的民主,民主中滲入網路的成分,即藉助網路信息技術這一工具而實現的 「電子民主」、「數字民主」等新渠道、新形式。也就是說,「網路民主」可以視為「電子人」以網路為載體和媒介形成「網路社區」,依託「網路社區」進行政治表達和政治參與的新興民主形式。由於「網路民主」所憑依的信息傳播和交換形式所具有的非物質性、非接觸性、隱匿性、分散性,導致作為「網路民主」主體的「電子人」在主體意識和行為樣式等多方面發生轉變,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網路民主」表現出自身鮮明的特徵。
「虛擬化」:「網路民主」的形式特徵
民主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形式,總有相對固定的「公共空間」作為社會活動和相互交流的領域和場所。而在「網路社區」的社會關系中則缺乏那種曾是民主化政治的母體的互動式實踐的基本層次:如集會、辦公室、報告廳、公共廣場等諸如此類的場所和形式。「網路社區」聯系媒介是「電子網路」,沒有具體有形的活動空間或場所。互動方式是以媒介為載體的電子傳播方式,不僅把公民們彼此分開了,而且還取代了老式的政治場所。「電子人」之間「沒有出現面對面的互動交流,而只有屏幕上的電子符號的閃爍」,(1)將「電子人」聯結成為網際網路上的「虛擬社區」。網路空間上像過眼雲煙一樣記載的是一種無形的政治。「網路社區」的「電子人群」也是處於分散、隱匿、不固定狀態。這種「網路空間」所形成的「網路民主」只能是「虛擬的」。它建立了一種全新的人與人、人與物質以及物質與非物質之間的關系模式,界定或概括藉助網際網路的技術作用所形成的「網路民主」最顯著的特徵只能是「虛擬化」,只有這樣,才能「讓參與建立一個電子世界的各種關系全部到位」。
去權威化:網路社區的秩序特徵
從結構上看,網際網路是一個非中心化的傳播系統,就像電話網或廣播系統一樣,每一個接通網際網路的人,都可以上網並發出自己的訊息。也就是說,可能會把一條訊息同時發給很多個接收者,是被非中心化的。從實質上看,在這種公共空間觀念中,活動主體的擴大化、多樣化沖破了傳統主體由社會職務地位、職業等階層形成的社會秩序結構,形成了「電子人」之間話語權上的相對平等,也就是說,「網路社區」基礎上的「網路民主」排除了傳統意義的社會中心結構,形成的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結構、非中心結構,還表現出話語的多元化和異位化。網際網路的「魔力」還在於它使言論、出版、電影、廣播和電視這些文化生產機構的地位徹底地非中心化了。
非正式化:「網路民主」的組織特徵
傳統民主形式總要依循一定的正式組織結構或社會群體才能實現,如以工廠、機關為單位建立起來機構群體,或以某種政治屬性為依據建立的社會組織,如工會、青聯、婦聯,還可以職業劃分成立各種協會社團。這些社會正式群體依照組織屬性形成一定社會階層、社會結構序列。而「網路社區」則沒有這種組織結構特徵,「網路社區」成員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區的,從身份、職業和階層來看也不以現實生活的信息模式作為記載、識別或標明表徵,不存在某種標准、標志或共同特徵,只要具有把電腦與網路連接起來這一前提條件,就可以隨意進入網路社區,自由地進行定向不定向的交流。進入網路的時間沒有規律也不固定,網路社區主體群體處於流動狀態,表現出非常顯著的分散化、不穩定性特徵。這樣一種社會關系的主體本身沒有傳統社區所具有的那種可以依循的組織建制或地理區域標志,所以,作為網路社區參與者的這些電子人在文化水平、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等方面也沒有任何必然的一致傾向(2)。電子人的自我發言也具有較多的自發性和較少的監督性,主體意識方面也不具備確定性特徵。在這里,幾乎沒有等級制度或組織機構及其影響。
交互性:「網路民主」的屬性特徵
「網路民主」與社會現實往往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這種現象的形成又是由「網路民主」的主體狀況決定的,因為作為「網路民主」主體,「電子人」的身份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作為現實社會關系的主體,是真正存在於社會之中的現實的人,以其本來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從事社會活動,參與政治活動,表達政治意志。這樣,參與「網路民主」的「電子人」對社會問題的觀點、主張也就非常可能甚至不可避免地反映他的社會地位、社會角色以及由此決定的個人意識。「電子人」其屬性特徵是以其社會身份、社會角色為基礎的,始終擺脫不了社會關系對其所起的決定性影響。另一方面,「網路民主」中的「電子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各個計算機終端,似乎是「無形地」存在著,他們通過電子郵件、公告板、聊天室、論壇、BBS等多種場所進行交流,其身份、性別、職業等無法證實和認知,甚至是虛擬編造的。屏蔽了真實身份的交流者脫離了社會身份意識的自我約束和社會監督,他們可能更自由地、更自主、更真實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主張,特別是囿於社會身份或社會地位不敢或不便發表的觀點,傳播網上得到的理論、觀點也大膽、直接甚至不負責任,這些信息、觀點、理論的傳播和交流又必然對其觀點、主張的產生、變化發生重要影響,而且這種作用雖然是潛移默化的,但也許更讓人信服,效力更經常持久些。「網路民主」主要依靠這種相互滲透、交互作用的模式發生影響。
二、「網路民主」對民主政治發展的影響
隨著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革命的廣泛推進,網路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的程度迅速提高,如果就此斷言,人類已進入網路化社會尚嫌武斷的話,而對於隨網路發展所而出現的「網路民主」,以及其對各國民主政治發展所發生的不同程度的影響,則無論是在理論或實踐方面都是不容忽視的。盡管從主體、內容及形式三個層面來看,目前的網路民主還只是一種不健全的有限民主,其作用尚未充分顯示。但是伴隨著「網路政治」的演進和電子政府的全面推進,「網路民主」在未來會朝著厚實的方向發展,其作用的性質和范圍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勢必對民主政治發展發揮越來越大的實質性影響。從影響效應來看,既有積極、正面方面的,也消極、負面方面的。

『陸』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四種主要途徑涵義如何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四個途徑包括,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專家咨詢制度,
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
社會聽證制度。

『柒』 網上公開徵集民意活動有什麼意義在線等。

網上公開徵集民意活動,是一種民主政治參與的途徑,是民眾參與民主決策的擴大途徑。
這樣的做法可以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對決策者來說:可以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對決策本身而言,可以促使公眾對決策的了解和認同,從而一旦作出決策,可以促進決策的順利實施;對公眾而言,也能鍛煉公眾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提高政治參與的素養,增強政治責任感。

『捌』 民主決策的途徑

民主決策的途徑:

行政決策參與的形式多種多樣,既包括直接選舉和全民公決,還應包括公共決策聽證會、公示、民意調查、政務公開及其他一些形式。其中,公共決策中的聽證制度是現代民主社會普遍推行的用於保證各方利益主體平等參與公共決策過程,最終實現決策民主化、公開化、公正化、科學化乃至法制化的一種重要制度設計。

『玖』 針對網友的評論,有人認為,網路具有匿名性,虛擬性的特點,政府通過網路吸納

①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民意是正確決策重要的信息資源。政府通過網路民意的方式進行民主決策,有利於
增強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有利於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②網路的確具有匿名性、虛擬性的特點,如果公民不能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不能負責地反映真實的信息,
會給政府決策帶來負面影響。
③政府應該利用網路民意的積極作用,限制它的消極作用。同時,政府要綜合運用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示
制度、社會聽證制度等多種方式進行民主決策。

『拾』 網路訴求屬於哪種參與民主生活的方式

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使決策反映社情民意)2、專家咨詢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3、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

閱讀全文

與網路活動是什麼民主決策途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詞語愛情在哪裡 瀏覽:339
海南用什麼卡網路好 瀏覽:902
無線網路提醒不安全 瀏覽:354
蘋果筆記本顯示無法打開網路 瀏覽:627
插好網線的台式電腦怎麼連接網路 瀏覽:572
網路版在哪裡玩 瀏覽:549
計算機網路域是什麼概念 瀏覽:111
右下角不顯示網路連接 瀏覽:382
網路用詞都哪裡學的 瀏覽:894
電腦突然間無法連接到網路 瀏覽:101
紅米note9pro5g網路類型設置 瀏覽:276
win10台式電腦網路飛行模式 瀏覽:344
網路識字哪個好 瀏覽:71
無線網路模擬實驗環境實驗報告 瀏覽:941
wifi需要密碼才能連接未來網路 瀏覽:791
電腦連接隱藏網路顯示未識別網路 瀏覽:3
ios11移動網路差 瀏覽:729
匈牙利辦wifi網路 瀏覽:579
網路時代如何應對危機 瀏覽:955
廣州金谷網路營銷策劃有限公司 瀏覽:233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