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不能突破什麼底線

網路不能突破什麼底線

發布時間:2022-12-27 04:07:04

『壹』 網路要遵守哪些原則及遵守網路生活道德要求的重要

您好!網路道德原則的分類,依所涉及的對象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全民原則、個體原則;依具體內容劃分,可以分為平等原則、公正原則、兼容原則、互惠原則、自由原則、自主原則、無害原則、承認原則等。
1.全民原則
網路道德原則全民原則的基本內容是:所有的網路行為必須服從於網路社會的總體利益。此項原則要求網路主體以道德行為主體參與網路社會活動時,不得損害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還要求網路社會決策和網路運行方式必須以服務於社會一切成員為最終目的,不允許以經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不同為借口而只是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將另一部分人排除於網路社會之外。網路應該為一切願意參與網路社會活動的主體提供平等交流的機會。
網路社會不應依人的某些條件、某些因素的不同而容留一部分,排除一部分,只有當社會所有機構、團體和成員都能參與到網路社會之中,每一類主體都能利用網路與另一部分主體進行交往,才是真正的網路社會。就如百貨商場或超市,不能因人而異限制進出,而應對所有自由購物者都開放,才可稱之為百貨商場或超市一樣。因此可以說,全民原則是網路社會的基本要求。全民原則作為理論是對現實道德關系的概括,作為要求是人們追求的目標,要把這種理論和要求變為現實,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保障。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網路計算機能夠使個人用戶終端所需的設備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便宜,網路主體依此獲得個體的各種需要,網路技術為全民原則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全民原則的要求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網路主體的一切網路行為必須服從於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第二,網路社會的決策和網路運行方式必須以服務於網路社會一切成員為最終目的,不能因網路主體存在的某些差別而因人而異。
2.個體原則
個體原則的基本內容是:網路上的一切活動應當符合人的特性,任何網路主體都應得到重視和尊重。網路主體之間亦應當互相尊重。個體原則要求無論網路如何技術化、虛擬化,網路主體始終是具體的、現實中的人,不能把人看成純粹「數字化」的,可以被隨意操縱、「計算」的符號,也不能把對方看做達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網路為人類創立了虛擬的空間,網路作為「另類生存」的空間,有著前網路時代的不同的特點,其特點可以具體表現為「去身體」「去中心」「多重身份」、創造性等。這就決定了網路社會的網路主體的地位得到顯著提高,主體性得到充分的張揚。此項特點明顯不同於前網路時代人的生存、交往和生活所受到的諸多限制,人們可以在網路上依自己的意願去從事所允許的各類活動。但是,網路活動的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網路主體的活動仍應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問題是應限制到什麼程度?如果以合理限制為由,對網路主體的權利予以不平等、不公平的限制,就是對個體原則的違背。如果在隱私權和知識產權方面使網路主體受到的侵害十分嚴重,甚至會危害到網路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個體原則是對全民原則的重要補充,其具體要求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由於提出自主原則的出發點著重於個體的存在和交往,因此要求網路主體要有自主性,對自己應有的權利應予充分的主張,充分的行使,不應自我收縮或放棄。就如同每個人都要有一定的自主性一樣,假如人連起碼的自主性都沒有,其他就更無從談起。第二,網路社會的人也並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對他人而存在,以他人為對象發生交往關系,因此在自己享有自由、行使權利時,必須堅持對他人和社會的尊重。不得侵害他人和社會的合法權益,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社會的尊重,實現網路社會的和諧、融洽發展。
網路道德原則的具體內容
上述的全民原則和個體原則,是依道德原則所涉及的對象范圍所做的劃分,如果將這類概括性較強、范圍較寬的道德原則細化,則可以表現為如下的具體內容。
1.網路道德的自由原則
網路社會為其主體提供了相對自由的空間,網路主體的行為的自由程度相對於傳統社會而言,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網路道德的自由原則,是指在網路空間里。行為主體有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自由,任何組織、個人、其他網路主體不得干涉他人的正常的自由行為,壓制別人正常的、應有的言論自由。在這里,我們是從一般倫理意義上講的,把自由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和要求。事實上,自由也是網路道德行為的主體所應享有的權利。一般來說,網路主體享有自由的權利,但不應以行使自由權利為由,妨礙其他網路主體所應享有的自由,其他主體的自由權利同樣要受到應有的尊重。
2.網路道德的平等原則
網路社會的每一個網路主體在網路社會的正常活動中,都享有平等的社會權利,並平等地履行社會義務,這一點與傳統社會的民事主體比較一致。但應注意的是,網路社會的主體結構特徵,表現為他們都具有某個特定的網路身份,即用戶、網址、口令,網路所提供的一切服務和便利,網路主體均應得到。同時,網路主體應該遵守網路社會成員的所有規范,並履行作為一個網路主體所應履行的義務。在網路社會中,無論網路主體的實際社會地位如何,職務和個人愛好如何,文化背景、民族和宗教如何,在網路上,他都只是一個帶網址的普通的「代碼」。網路不創造特權,網路同樣反對特權,每一個上網者都應持平等的心態,既不要把自己置於高於他人的地位,也不要把自己置於低於他人的地位。
3.網路道德的公正原則
在網路社會中,網路對每一位網路主體或用戶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不應該為某些人制訂特別的規則並給予某些用戶特殊的權利。作為網路主體,既然與別人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那麼,也沒有理由強求網路社會能給予和別人不一樣待遇,或者說享有特權。一個網路主體當打開電腦發出一組信息時,會被計算機系統轉化為一組組以1,0代碼構成的比特(bit),在通訊線路上按通訊協議送到它該去的地方,這一組組比特沒有任何可以讓網路系統給予特殊照顧的社會標志,計算機只識代碼不識人。
4.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
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認為,網路主體間的行為方式應符合某種一致的、相互認同的規范和標准,個人的網路行為應該被他人及整個網路社會所接受,最終實現人們網路交往的行為規范化、語言的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化。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求消除網路社會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網路行為主體間的交流障礙。網路兼容問題的提出直接起源於計算機網路技術本身,但不僅僅是一種經濟和技術問題。事實上,網路技術、經濟問題本身就蘊含著道德倫理等社會意義。網路道德的兼容原則,要求網路主體間行為方式的相互認同;要求網路主體在參與網路社會時,所採取的行為要麼被對象一方所接受,要麼彼此間遵守共同的規范而放棄某些別人不接受或共同規范不認同的行為方式,求得行為方式的兼容;要求整個網路社會道德原則和規范的一致,確立共同的道德標准。為網路主體所一致接受;要求網路交往語言的可理解性。兼容原則作為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之一,具體應當體現出寬容原則、開放原則。
5.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
網路道德的互惠原則表明,任何一個網路主體必須認識到,他既是網路信息和網路服務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網路信息的生產者和提供者,當他享有網路社會交往的一切權利時,也應承擔網路社會對其成員所要求的責任。信息交流和網路服務是雙向的,網路主體間的關系是互動式的,你從網路和網路交往對方得到什麼利益和便利,也應同時給予網路和對方什麼利益和便利。互惠原則集中體現了網路行為的主體的道德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享有權利時不應忘記所承擔的義務。承擔義務時也不應當忘記自己所應享有的權利,不應有隻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的主體,也不應有隻承擔義務而不享有權利的主體。
6.網路道德的自主原則
自主原則是全民原則中的自由原則、平等原則和公正原則在個體道德原則中的體現。按照全民原則,假如網路主體能夠獲得意志自由、社會權利和義務上的平等,具有消除不平等的權利,則對於網路社會的個體而言,必定要表現為自主,也就是他自己作為目的而不是作為手段而存在。以此為出發點,必然要求一個人要想成為真正意義的人,就應該不受約束地自主決定他可以決定的最佳利益。如果某個主體的自主權被剝奪,就說明該主體並沒有被作為應該受到尊重的人來對待,就不具有自主性,這就是自主原則的主要內容所在。
7.網路道德的承認原則
承認原則是自主原則在處理社會或他人對自己應有的尊重關系時所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它要求不論網路社會如何技術化、虛擬化,網路的真正的主體是人而不是機器、設備。這種尊重,首先就表現為對自己的重視。就表現為某人對某事自願表示意見一致,即所謂的「承認」「同意」「認可」。而要使承認有意義,就必須使某人對某事有比較清楚的了解,能及時作出是非判斷;某人在承認時,應當選擇正確的評價標准,並從網路社會的整體利益出發,而不是僅僅憑個人的好惡來決定。
8.網路道德的無害原則
無害原則要求任何網路行為對他人、對網路環境。以致對網路社會至少是無害的,人們不應該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對其他網路主體和網路空間造成直接的或間接的傷害。毫無疑問,這是最低的道德標准,是網路倫理的底線,是評價網路行為的最初的道德檢驗。網路主體的行為是否有害,行為人應有基本的判斷標准和評價能力。對網路或其他主體造成損害或破壞,行為人應是故意的行為,即明知其行為會造成危害和破壞的結果還從事了相應的行為。如果是因為過失或無過錯造成損害或破壞的後果,則不應認為是違反了此項道德原則,不應承擔道德責任。
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關系
1.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現代表述
一般認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包括一項基本原則和三項其他原則,即集體主義原則和人道主義原則、社會公正原則、誠信原則。
第一,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集體主義原則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個人與社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問題。集體主義原則認為,個人是集體中的個人,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集體,個人與集體處於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之中,這種辯證關系體現了集體主義原則的核心內容。首先,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總匯,而個人利益依賴於集體利益,兩者是統一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以兼顧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為基礎,利益的追求是人的存在和發展中源於天性的追求,這種利益既包括個人利益,也包括集體(集團)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恰好反映的是個人與社會、集體的雙重價值關系,將兩者統一起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是人獲得全面自由的發展,而這種全面自由的發展,無法從單個的自我這里實現,必須依靠集體,必須堅持集體主義。集體主義原則和價值導向並不抹殺或壓抑個人的正當利益。其次,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集中體現,而不是簡單相加,個人利益作為構成集體利益的因子,是極其活躍的,健康發展的,與集體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再次,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辯證統一的基礎是集體利益,集體利益具有至上性。最後,倡導集體主義原則之下的個人利益必要的自我犧牲。
第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原則。人道主義是對人際關系最基本的最低層次的規范或要求,可以適用於社會中的一切人。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社會中一種對待人的倫理原則,是處理人與人之間新型關系的道德規范,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核心是尊重人、關心人,維護和提高人的權利、價值和尊嚴,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原則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先進文化中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思想,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基本要素。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從倫理方面體現出社會主義社會對絕大多數人民的人格、權利、利益的尊重和關心,體現出絕大多數人民對社會整體利益的共同關心。
第三,社會公正原則。這一原則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一個基礎原則。公正的內容與原則由兩大部分組成:形式上的公正原則;事實上的公正原則。公正的具體內容和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基本權利的保證,即保證原則;機會平等j即事前的原則;按照貢獻進行分配。即事後的原則;分配後的調整,即調劑的原則。社會主義公正原則是社會主義制度根本要求的體現,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一原則主要表現為:標准統一,機會均等,決策民主,權利與義務對等。社會主義公正原則同歷史上的公正原則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它正確處理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的辯證關系,主張社會、集體高於個人,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同時也充分肯定個人在社會、集體中的價值。第四,誠信原則。誠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的最重要的品德。當代中國,誠信原則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中的重要原則,加強誠信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性條件。從詞義上理解,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無欺。誠信是為人之本,誠信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誠信原則是個人自我完善的要求,誠信原則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是保證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直接起點和核心內容,是現代市場經濟成熟的標志,是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誠信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加強誠信建設是一項重要任務。
2.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內在聯系
首先,從基本內涵來看,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基本內容是相融、一致的,沒有根本沖突。從如上所述的網路道德原則和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比較中可以看出,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被分解、融入網路道德原則,網路道德原則充分體現、深化、具體化了社會主義道德原則。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它與網路道德原則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這種聯系的表現之一是,集體主義原則是網路道德原則的基礎。網路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新興領域的道德,應被包含於社會道德之中。就我國而言,整個社會的道德建設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而網路道德的原則,既包含了集體主義、社會利益至上的全民原則的內容,也要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為基礎,堅持集體主義原則,網路道德建設才能有進展和突破。這種聯系的表現之二是,集體主義原則體現網路道德原則的發展方向。現有網路道德的原則汲取了人類社會道德研究的成果,源於網路技術發展的實際,各個國家相互借鑒,尤其是借鑒了網路技術開發應用水平較高的國家、網路倫理研究起步較早的國家的成果。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是總結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站在歷史發展的新高度,所得出的高度概括的結論,為各個專門領域的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當然要體現網路道德原則的發展方向。這種聯系的表現之三是,集體主義原則對網路道德原則的具體原則具有實際的指導價值。應在集體主義原則之下,進行全民原則、兼容原則、自由原則、互惠原則、無害原則等的構建。
其次,共同反映了人類倫理學研究的成果和道德她設的進步。道德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逐步由較低層次發展至較高層次,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產生和確立,汲取了人類倫理道德研究的成果,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要求,代表著人類社會道德建設與研究的發展方向。是人類的共同成果。同時,每一個新的社會領域的出現,都標志著一個新的倫理研究的分支的產生,網路技術的普及、應用,伴隨著網路道德研究的興起和網路道德建設的被普遍關注,網路道德的研究成果的出現,網路道德原則的確立,同樣是人類社會道德建設發展的標志。因此可以認為.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共同反映了人類倫理學研究的成果和道德建設的進步。
3.網路道德原則與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主要區別
首先,從表述的特點來看,具有概括性和具體化的區別。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各領域、各階層、各集團普遍適用的原則,因此具有較強的概括性。網路道德原則一般只適用於網路領域,調整網路社會的道德關系,因此更能體現出具體化的特點。
其次,從適用的范圍來看,具有外延限制的區別。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可以適用社會主義社會的各個領域,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其調整范圍是十分寬泛的,而對於非社會主義社會,無法要求也不應要求必須適用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盡管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是人類社會最進步、最先進的道德原則。網路道德原則只應適用於網路領域、網路社會,不應要求非網路領域的其他領域都適用網路道德原則,盡管相關領域具有可借鑒性。但是,網路道德原則卻可以打破國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限制。其適用的地域范圍具有全球性、無限制性,這一點又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所不能與之相比的。
最後,從意識形態的特點來看,具有政治性強與弱的區別。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於資本主義與其他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而作為反映其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社會主義道德原則,也不同於其他的道德原則,甚至是根本對立的,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道德原則具有較強的政治性特點。比較而言,網路技術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網路道德原則的確立,世界各國相互借鑒,具有共同認可的特點。政治性相對較弱。當然,我們說網路道德原則的政治性較弱,不等於無政治性,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家,其網路道德原則仍可能有一定的區別。

『貳』 現在很多主播為了流量什麼都做,這種現象應該如何遏制

近年來,短視頻平台興盛,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因為一條短視頻就一夜走紅,流量的獲取變得容易了,但走紅後的流量該如何利用卻成為了一個難題。流量是把雙刃劍,有人可以利用流量幫助其他人,帶火家鄉的產品,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但也有的人為了攫取自己的利益,流量出現就蜂擁而上,無底線地蹭流量,擾亂他人的生活,甚至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

下了直播跟粉絲多互動,跟每個粉絲「談戀愛」。時不時和粉絲談談心,充當一下知心姐姐的角色。「這種感覺像在網上跟很多人談戀愛」,有人形容道,「你男朋友會天天給你打電話吧」。他們也一樣,雖然沒說「咱倆處對象吧」,但經常會問你,「你幹嘛呢」,「睡了么,沒睡就聊聊吧」。

6、切勿玻璃心

總會有不一樣的聲音,這些評價褒貶不一,有些充滿著羨慕,有些卻充斥著鄙棄。而在這紛紛擾擾的輿論中,總有逆流而上者奪其桂冠,也有那些被耳旁風颳得亂了分寸的人們無疾而終。所以,那些在直播行業里如魚得水的主播,他們所擁有的非常堅韌的品質之一就是:克服「玻璃心」。

『叄』 怎麼在網路惹人生氣

根據我國網路發展的現狀,國信辦魯煒主任提出了網路空間的「七條底線」,我們每位網民在自由表達自己意見和訴求的同時,也要遵守「七條底線」,文明上網,爭做文明網民。

七條底線
1.法律法規底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任何時候,無論是網上網下,都將始終做到違法必究;
2.社會主義制度底線,為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地制度保障,我們要積極擁護社會主義及社會主義制度;
3.國家利益底線,作為國家公民,時刻維護我們偉大祖國的利益,這也是憲法賦予我們每位公民的光榮義務;
4.公民合法權益底線,我們在網路反腐的同時,切記不能以「艷照」等不健康、不正當甚至違法手段對別人進行人身攻擊,否則不僅觸犯法律,也侵犯了無辜者的合法權益;
5.社會公共秩序底線,網路世界必須也要遵循一定的秩序規則,唯有如此大家才能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網路環境;
6.道德風尚底線,崇尚美德在我國延續幾千年的優秀傳統,網路空間里也要講道德,不做有違道德之事;
7.信息真實性底線,要求我們在上網時一定要實事求是,而不能以訛傳訛、散發謠傳,積極宣傳政府部門發布的真實信息。

七條底線是根本,不能突破;是方圓,不能逾越。我們廣大網民積極宣傳落實「七條底線」,爭做文明網民,凈化網路空間,還網路一片「藍天」。

『肆』 四名網路主播言行舉止突破道德底線,被聯合整改,該怎樣抵制不良風氣

四名網路主播言行舉止突破道德底線,被聯合整改,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抵制不良風氣呢?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很多人都走向了網路主播的這個行業,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個互聯網時代了,很多人都在利用互聯網去開辟新的就業道路,這也是我們時代發展的一個產物。有些人會運用直播間去進行帶貨;有些人會運用直播間進行唱歌,給別人帶來歡樂。

各種各樣的方式都能夠通過直播間去進行,但是網路並非是一個法外之地,現在有很多的未成年人都會使用網路,會通過直播間的這種方式去獲取一些信息,所以說這也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鍾,作為一個網路直播間主播,更是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暴露在我們的公眾視野當中,一旦網路主播做出一些違法亂紀行為的時候,就很容易被放大。

『伍』 以如何遵守網路道德論文

大學生如何遵守網路道德
一、網路道德
所謂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當前社會,互聯網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人們生活當中。目前,中國網民已突破3億人,大學生是其中最活躍的群體。抽樣調查顯示,北京重點高校大學生經常上網的人數達到80%。
二、網路道德現狀
互聯網給人們帶來文明進步的同時,也有相當的負面效應。垃圾郵件、色情傳播、暴力恐怖、網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網聊天時常有頹廢消極不負責任的言論情緒,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心理。
某校在本校范圍內作了一次網路道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6.3%的同學收到過不文明的網路信息,93.2%的同學遇到過網上不文明現象,比如謾罵和恐嚇。即使是在學校較受歡迎的BBS,也僅有17.2%的同學認為那上面發表的個人見解值得一看,87.3%的同學認為提倡網路道德勢在必行。
三、大學生自覺遵守網路道德
在無序的網上世界提倡網路道德實在必要。道德主要是通過自律來實現的。大學生如何做到上網自律呢?
1.對反動、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覺地不看,不聽,不信。對這些精神「毒品」,不要抱著好奇、試試看的心理,一「吃」就上癮,一上癮就難以自拔。與其以後進「戒毒所」,不如一開始就抵制它。一個不懂得抵制的人,總是跟著感覺走、跟著時髦走的人,是不可能實現道德自律的。
2.不在網上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網上聊天,可幫助我們交流信息和思想。如果認為在那個虛擬的世界裡可以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那就錯了。虛 擬的世界連著真實的世界,影響著每一個坐在電腦前面的人,一個有正義感、有責任感的人,在生活中會處處(包括上網)以負責任的態度行事,主持正義,反對邪惡。
3.參與電腦娛樂和網路游戲,也要掌握「度」。2005年,上海某大學退學試讀和轉學的學生237名,80%以上是因為過度沉迷於電腦娛樂和網路游戲。偶爾玩玩,未嘗不可;一旦沉迷,每日里幾小時、十幾小時搭進去,荒廢學業,辜負了大好時光;嚴重者導致退學,這就因小失大,損失慘重了。
我國領導人指出:「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一個新的重要陣地。國內外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我們要研究其特點,採取有力措施應對這種挑戰。」對大學生來說,提倡網路道德,用道德來自律;對學校的管理者來說,主要的是「研究其特點,採取有力措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盡量抵制負面效應,以利大學生健康成長。

『陸』 網路直播底線失守是什麼原因

網路直播底線失守原因:為了走紅和賺錢。

『柒』 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的規定解讀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務和使用行為進行了規范,對通過即時通信工具從事公眾信息服務活動提出了明確管理要求。對此,新華社記者采訪了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言人。
問:為什麼要制定《規定》?《規定》施行後是否會限制即時通信服務的發展?
答:根據互聯網企業及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受理的舉報情況來看,廣大網民對少數人利用這一應用發布涉恐、涉暴、涉黃等違法信息,肆意傳播誹謗和謠言信息深惡痛絕。社會各界強烈呼籲規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使之成為真正讓廣大網民能夠充分理性發表意見、觀點、建議和即時交流信息的平台。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充分考量網民心聲和社會呼聲的背景下,依法制定本《規定》。
《規定》的出台將有利於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有利於提升即時通信企業的服務質量,有利於維護廣大用戶的合法權益。
問:《規定》第六條規定用戶應當承諾遵守「七條底線」,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七條底線」並非對網民行為的最高要求,而是本著「底線思維」,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管理的底線,是國家、社會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只有廣大網民自覺遵守「七條底線」,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才能營造和諧、健康的網路環境,才能讓網路成為真正服務於社會的公信平台。
問:《規定》出台後,微信公眾平台中以發布時政信息為主的自媒體公眾賬號是否會被關閉?
答:《規定》的出台,將有利於規范公眾賬號的發布行為。《規定》要求即時通信工具使用者無論以何種形式向公眾發布信息,都應當遵守服務協議,遵守「七條底線」。同時,《規定》還對時政類新聞的發布、轉載提出了要求。因此,自媒體公眾賬號是否會被關閉,取決於其是否依法依規發布內容。
問:有網民說《規定》將壓制言論,您怎麼看?
答:恰恰相反,《規定》的出台有利於保護正當的言論自由。我們的網路空間不能成為雜亂無序、充滿戾氣的空間。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允許謠言、暴力、欺詐、色情、恐怖信息傳播。自由和秩序是辯證的關系,任何個人的自由必須在法律的范圍內行使,不能突破底線,妨礙他人自由。
問:有網民表示,在向一些移動即時通信服務提供者舉報不良信息時,遇到反復舉報後卻未能得到有效處置的情況,《規定》對此有何要求?
答:《規定》第五條規定:「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及時處理公眾舉報的違法和不良信息。」公眾如果發現舉報未能得到及時受理,可以直接向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管的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舉報。一經核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將依法依規作出處理。
問:《規定》施行後,對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的群組、朋友圈等功能將會有何影響?
答:《規定》第二條規定「本規定所稱公眾信息服務,是指通過即時通信工具的公眾賬號及其他形式向公眾發布信息的活動。」群組和朋友圈具有私密和公眾雙重屬性。對用戶的私密社交行為,《規定》明確要求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安全管理責任,保護用戶信息及公民個人隱私。對用戶通過上述功能向公眾發布信息的公眾屬性行為,《規定》要求,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與用戶簽訂協議,用戶應按照協議約定遵守「七條底線」。

『捌』 七條底線是什麼

七條底線,是2013年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的「網路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由網路名人達成共識,提出網友遵守的七條原則。

具體內容:

1、法律法規底線。

2、社會主義制度底線。

3、國家利益底線。

4、公民合法權益底線。

5、社會公共秩序底線。

6、道德風尚底線。

7、信息真實性底線。



(8)網路不能突破什麼底線擴展閱讀

2013年8月15日閉幕的中國互聯網大會發出倡議,全國互聯網從業人員、網路名人和廣大網民,都應堅守「七條底線」,營造健康向上的網路環境,自覺抵制違背「七條底線」的行為,積極傳播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8月16日《法制日報》)。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公眾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空間,也帶領眾多的網路愛好者進入了一個虛擬的網路社會,充分享受遨遊網路天空的自由與暢快,演繹著各種不同的「網情」、「網言」、「網行」等表達方式。

如今,網路已經完全改變了公眾的生活方式,坐在家裡、藏在角落裡,一台電腦、一根網線、一個滑鼠就把世界瞭望,把話語發出。網路的發展,見證了社會的進步,開放了社會環境。

但是,網路無序問題也始終困擾著眾多網民,尤其是網路上各種非文明的語言、圖片、視頻等比比皆是,有時用網路「大雜燴」和「烏煙瘴氣」來形容互聯網生態也是恰當的。

閱讀全文

與網路不能突破什麼底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上棉簽play什麼意思 瀏覽:639
網路營銷就是網上售賣產品對嗎 瀏覽:915
移動公司的網路來自哪裡 瀏覽:728
網路界面不顯示可用wifi視頻 瀏覽:313
網路客服告別語怎麼說 瀏覽:581
如何利用網路學習英語 瀏覽:994
百度網路電視怎樣連接電腦 瀏覽:181
如何用手提電腦共享手機網路熱點 瀏覽:98
華為手機wifi連接上網路特別卡 瀏覽:879
蘋果7升級後沒有中國移動網路 瀏覽:334
安微移動網路視頻道 瀏覽:806
區域網內網路列印機共享設置教程 瀏覽:339
在西雙版納為什麼手機沒網路 瀏覽:855
阜新移動網路怎麼了 瀏覽:916
網路連接在哪個裡面 瀏覽:392
網路歌手經典歌曲有哪些 瀏覽:205
在哪裡查自己的網路號碼 瀏覽:226
新加坡的無線網路收錢嗎 瀏覽:374
怎樣使蘋果6網路信號變弱 瀏覽:645
手機老是提示網路已連接不可用 瀏覽:18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