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網路給現代漢語帶來了什麼影響

網路給現代漢語帶來了什麼影響

發布時間:2022-12-26 07:13:13

㈠ 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化影響淺析論文

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化影響淺析論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化影響淺析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化影響淺析 篇1

摘要

網路語言來龍龐雜,從語言研究角度出發,本文期望於通過具體的網路語言語法和語用學研究,淺析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化的影響,以利於正確看待與運用網路語言。

關鍵詞

網路語言;漢語言文化;影響

隨著中國網民已超過3億,網路語言在年輕一代中已經形成。作為社會語用文化土壤上產生的一種社會變體,在不少人的眼中,這種網路詞彙是對傳統語言的豐富和發展,為古老規范的漢語言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雖然網路語言大部分被我們熟悉和理解,但總的來說,這一道特有的語言文化景觀還是缺乏統一的標准和界定的方法。對於網路語言,專家們的態度經歷了一個從「不屑一顧」到「研究探討」的過程。

1、網路語言是什麼

根據網路的解釋:「網路語言是伴隨著網路的發展而新興的一種有別於傳統平面媒介的語言形式。主要是網蟲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種特定的需要而採取的方式。它形式簡潔,易於交流,便於理解。」網路語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縮寫,含有某種特定意義的數字以及形象生動的網路動畫和圖片,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網路語言是一種虛擬空間的社會方言,這種社會方言包括行業語和習慣語。網路語言的很多專業術語跟網路技術密切相關,是特定的行業語。網民之間聊天交流的語言,有些是跟使用者的喜好、習慣有關的,是在網路虛擬空間「生存」的特定居民的習慣語。

2、對漢語言文化的影響?

網路語言和網路文化的燎原之勢已經引起語言學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語言與社會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包溶相互影響,網路語言從語用學上對語言文字進行了一場革新,深層次上必然對漢語言文化產生翻天覆地的影響。今天的網路語言,經過網路內部、外部雙重環境的磨合,已經不同於幾年前的雜亂無章,逐步形成為一種以網路作為傳播媒介所使用的語言系統,言語社團的主體是網民,在這個言語社團里,並沒有絕對的權威,誰都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創造新的用法,一旦一種語言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就會很快在網上傳播開來,而當這種認可達到一定程度,就逐步從網路走向現實生活,融入現代漢語的語言系統,從而對現代漢語系統起到豐富、創新與發展的作用。

2.1網路語言的積極影響。

首先,世界上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在使用中不斷更新和發展的。網路語言從文字本身推動了漢語言的發展,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進步,英語每年都有大量的合成詞誕生。網路語言的詞彙基本採用縮略型、符號型、借用外來詞或傳統漢語賦新義等多種手法,形式上多種多樣用起來靈活多變;語法方面,表現出淡化語法和打破常規語法規則的現象,既有對現代漢語語法系統的改造,又有英漢語法規則的混合使用,豐富了人們的語言文字表達,顛覆了傳統語言的規范性和正式性,增添了人們生活的樂趣和色彩。網路文化的流行,使得文化交流達到了空前的自由和繁榮,比如說「美眉」這個詞,用眉毛這個表現女子容貌的最具代表性的特徵來指代美女,具有形象的感情色彩,與古代漢語中用「蛾眉」代美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在網路文化的沖擊下重視起對青少年傳統語言文化的教育,讀經典學國學、練書法逐漸被社會大眾所接受。

再次,流行的網路語言往往來源於社會熱點事件和人物,反映著社會中的問題和趨勢,所以它的流行勢必引起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網路語言具有事件化,時事化的特點,比如最近很流行的「我爸是李剛」以及「一個艱難的決定」,之所以能飛快地在網路上沸騰、在坊間光速傳播,也是因為河北大學撞車事件和騰訊360之爭兩件事本身受關注度就很高,受眾面廣。「也就是說,一些網路熱詞之所以熱,並不在於本身的語言變異,而是在於這些詞的出處即社會熱點事件被大眾關注,從而導致了這些詞彙的流行。網路已經成為除報紙、廣播、電視以外的第四媒體,越來越深地滲透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每一個個體都可以在網路上發出自己的聲音,說說自己的看法,網路已成為公民表達看法、參與社會進程最為便捷的普遍的方式。也正是因為公眾通過網路表達意見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網路詞彙才得以從網上的「小熱」有條件衍生為有著公眾廣泛參與的「大熱」。

2.2網路語言的消極影響。

首先,對漢語規范的偏離。一味追求新奇便捷使網路語言在多方面都違背了漢語規范,一些錯別字和曲解詞義的詞語會對語文教育產生負面的影響。青少年是網路交流的主要群體之一,他們對新鮮事物十分敏感,同時也具有追趕時髦、樂於接受新鮮事物、以及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的特點。他們在語言學習,培養和提高的過程中大量地接觸網路語言,吸收不規范的表達和詞彙,很容易養成不使用規範字和規范表達的壞習慣,對於正常的語言學習勢必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與此同用時,我們對語言的閱讀能力、書寫能力、鑒賞能力也再不斷下降。

其次,網路的虛擬性打破了原有文化生活的界限,營造出一個與生活交融的大文化世界。語言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產品,豐富多樣性和巨大的張力使得網路語言建構了一種新的表達和閱讀模式。在這一趨勢的推動下,讀者的閱讀感覺受到了最大的誘惑,但是正是這種所有人都能讀懂的文字,豐富的閱讀材料和通俗易懂的聲像文化的傳播,迅速滲透到傳統語言文化中,並在電腦工具的日益普及中演化為一種必然趨勢,傳統語言文化的說理、教育、濟世等功能變得淡化更淡化,成為僅作交際使用的消遣工具。

3、結語

網路語言方便了人與人的交流,真切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但同時在某方面也將傳統語言變得面目全非。我們應該客觀和發展地來看待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化的影響,在獲得網路資料的同時,也應該去粗取精,更完整准確地把握這些資料。網路語言是漢語在網路環境下的一種語言變體,我們應該養成對傳統語言文化尊重的態度,用一雙慧眼,去看清楚網路的實質。

參考文獻

[1]鄭遠漢.關於「網路語言」.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3期

[2]湯玫英.網路語言創新的動因及其不當取向.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4期.

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化影響淺析 篇2

摘要:

漢語言文學在歷史發展中獨具民族特色,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具有重要貢獻。漢語言文學包括語言和文學兩部分重要內容,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由於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語言詞彙量不斷增加,用於習慣和語法構成等方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信息技術和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應用發展的同時,各種網路語言興起,並對漢語言文學發展具有一定的沖擊性影響,本篇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對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沖擊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

網路語言;漢語言文學;沖擊;發展;影響;分析

網路語言是在網路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與傳統的平面媒介語言不同,網路語言是在人們網路聊天時為提高聊天效率、達到簡明易懂的目的在詞彙上予以創新或在句法結構上予以簡化。漢語言文學發展中不同字詞含義具有明確規定,在受到網路語言詞義轉換後,可能在語義表達上產生偏差,給漢語言文學傳承和發揚帶來一定影響。

一、網路語言基本特徵

(一)簡化度高

單一性的文字聊天難以提高聊天的趣味性,使用網路語言具有詞彙創新和詞彙改造意義,改變原有的漢字意義,且簡化程度較高,提高網路聊天的速度。關於網路語言的簡化主要有諧音型、同音型和數字型幾種。諧音型主要是根據原詞的讀音,利用某一相似發音的詞彙代替,具有一定指代意義,例如微博作為自媒體平台之一,在網路用戶群體中受歡迎度較高,人們即用「圍脖」指代微博,兩者發音相似,可進行語義轉換;同音型與諧音型差別不大,常見的包括用「菇涼」代替「姑娘」;數字型則是用數字諧音代替某個詞彙,如數字「78」發音與「去吧」詳盡,在網路聊天中使用可以減少打字時間,同時人們根據讀音能夠較快速的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含義。這幾種網路語言類型是比較常見的,且在網路聊天中應用較頻繁,具有形象易懂的特點。

(二)混合度高

網路聊天剛興起時,主要的活躍人群是「九零後」或「零零後」,在網路聊天中使用「火星文」較多,大多是應用繁體字或生僻字的半邊指代具體文字意義;也有一些人應用英文字母指代漢字意義,如「GG」其拼音發音與漢字「哥哥」的發音相似,又如「BF」屬於英文單詞「boyfriend」縮寫,因而這兩個字母直接意指「男朋友」的意思;其他的還有字元型的網路語言,即用圖畫表情或動態圖片指代某個詞語含義。網路語言的形成來源不具有統一性,同時在組成形式和使用要求上沒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因而詞語詞義在指代和應用上靈活度高,網路語言中應用的字母、數字、圖形等要素豐富,具有極強的混合性,雜糅性明顯。

二、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沖擊性影響

(一)影響漢語言教學和學習

網路語言是在網路聊天中因個人意識或群體意識形成的,語言創造和應用不具有規范性,網路語言在創造和應用過程中過分追求獨特和新奇,導致一些詞語生成後人人們的認知度普遍較小。一些網路語言刻意使用生僻字、錯別字或別國文字元號,與漢語言應用標准相悖,導致漢語詞義出現較大偏離。青少年正處於心理健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在接觸新奇的網路語言後,可能會產生不當的誘導,影響其正常的漢語言文化知識學習。網路語言用詞不規范,青少年由於文化程度不夠高、文字辨別能力不足,導致漢語言文字、文學學習受影響,語言應用能力難以有效提高。

(二)影響文字發音和句意理解

網路語言中過於頻繁的使用文字諧音的方法實現文字意義的替代,例如用「杯具」代替「悲劇」,前者是盛水和喝水的器皿,是人們的基本生活器具,而後者則是代表內心難過、不開心的一種心情。兩者並不存在任何邏輯上的聯系,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初期階段,對於文字應用和辨別的嚴謹度不夠,在語文寫作中代入網路語言將導致其對正常、標準的漢語言文學文化理解偏差,在句意上容易產生歧義,影響其基礎語言知識和漢語文化學習。還有近幾年來網路上流行的網路語言「藍瘦」、「香菇」是根據廣東粵語發音對「難受」、「想哭」的諧音解釋,具有方言特色,但通用度不高,對學生的普通話學習和漢字正確發音學習具有不利影響。

(三)影響源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漢語言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漢語形成時間長,經過歷史的沉澱,不同詞語在語法組成和使用要求上不斷完善,在中華典籍和名著中不同漢語詞彙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形成規范、應用合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形成「快餐文化」的現象明顯,人們追求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快節奏,導致疏於傳統經典文化的學習和傳承。例如現下流行的網路詞彙「奇葩」被人們用以指代怪異、不可思議的人或物,而這一詞原意是「珍奇、美麗的花朵」,後也指代脫俗、少有的人才或作品,這一詞在《紅樓夢》中的引用是在一段唱詞中「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這里的「仙葩」與「奇葩」同義。

三、結語

網路語言是在網路聊天的基礎上形成的,網路聊天過程中通過文字和圖片的應用能夠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達到與人溝通交流的目的。而網路語言在應用過程中形成組成和語法結構上不具有固定性,因而可創造、發揮的空間較足,在網路聊天中,由於人們的語言習慣和詞彙理解度以及詞彙積累量不同,創造出的網路語言風格也具有較大差異,過度使用網路語言,將對漢語言文化正常發展和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韓李楠.網路語言給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分析[J].普洱學院學報,2016,1:100-101.

[2]劉艷,趙雪梅.論新時代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J].文學教育(下),2016,9:95.

[3]戈雙峰.探析新時代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及意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0:334-335.

[4]張家華.論新時代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4,31:7-8.

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化影響淺析 篇3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進步,時代已經發生變化,轉化為網路時代;網路的發展為社會及人類的工作、生活方面提供了便捷之處。但網路時代的興起及發展給漢語言文學帶來一定的影響,為了有效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經典閱讀及體驗,讓漢語言文學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漢語言文學教育者應努力尋找漢語言文學及網路的結合點。

關鍵詞

網路時代;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及體驗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較大程度的改變,在以前人們閱讀的方式僅限於通過紙質書籍進行,現今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進行閱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閱讀的便利性[1]。在網路時代給漢語言文學閱讀帶來的便利性的另一方面,網路時代也影響了我國漢語言經典文化的發展,為了分析網路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及體驗,筆者針對網路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及體驗進行了分析,現詳細報告如下。

一、網路時代給漢語言文學經典閱讀及體驗帶來的問題

1.時代上的問題

在21世紀網路就已經遍布全球,網路是一個新鮮事物,90年代的小朋友均在網路技術的環境中成長,受到網路的影響形成了浮躁的心理及一些不好的習慣等,漢語言文學涉及到的經典名著是歷經了時間的沉澱,是智慧的結晶。現代網路社會對早期文學中描繪的社會完全不同,很多在網路環境下成長的學生無法體會文學著作裡面的場景及感受,對於閱讀漢語言文化形成了一道屏障,影響了學生們閱讀漢語言名著的興趣。

2.表現形式上的問題

網路成為了大部分學生學習、生活及工作的工具,網路雖然能給學生帶來大量漢語言文學的閱讀提供免費資料,避免了學生為查找資料浪費的時間,但多數學生並不會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漢語言文學的閱讀。大部分學生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娛樂、八卦,學生的閱讀僅僅停留在比較淺顯的位置,學生在進行網路娛樂新聞的閱讀時,往往被標題及圖片吸引,產生一種習慣性閱讀標題,大略看一下梗概的方式進行閱讀,無法讓學生們養成細細品味的閱讀習慣。

二、網路時代下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及體驗方式

1.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經典閱讀

由於漢語言文學具有篇幅長、情感細膩及文字枯燥等特點導致學生漸漸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學生一旦失去興趣就難以對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進行閱讀,部分學生會採用網上搜索的方式將經典作品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等來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在進行漢語言文化的教授過程中應利用課堂時間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轉變為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們變成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們學習及閱讀漢語言文學作品的興趣及熱情。在課堂中可以採用排練話劇的形式對學生們進行漢語言文學閱讀的講解,為學生們布置課後作業也可以讓學生們採用網路技術將話劇的背景音樂及燈光進行處理及製作,讓學生在製作及表演的過程中對經典文學的背景有所了解,讓學生們對經典文學作品感興趣,採用網路與漢語言文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閱讀及漢語言文學的體驗[2]。

2.改變漢語言文學閱讀的表現形式

將漢語言文學經典作品以網路技術的手段轉化為音頻及視頻的表現形式,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傳授經典作品的思想與文化,一方面可以呈現給讀者不一樣的看法及觀點、感覺,另一方面還可以吸引學生的關注,引起學生的興趣,以不同的表現形式鼓勵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化經典作品的閱讀;可以採用將漢語言文學作品視頻及音頻放入學校內部網站中供學生們觀看及參與。還可通過定期組織漢語言文學書籍交流會的方式將經典的文學著作以不同的表現形式表達,讓學生在對經典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後發表自己的見解與感受,感悟出漢語言文學作品帶來大家的受益處,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課余網路交流機會。

3.讓學生自主參與漢語言文學名著的閱讀中

以分組的形式將學生分成小組,一個小組負責一部漢語言文學作品的表演,鼓勵學生們在進行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後,將文學作品中的內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現出來。若看進行角色的表演就必須對漢語言文學作品進行仔細閱讀並斟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們對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在進行漢語言文學作品的表演後,每一位學生必須說出自己對作品中哪一段台詞、哪一個場景及哪一個任務的印象最深,再對這些場景、任務及台詞進行深入的分析,加深學生對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及理解,幫助學生完成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及體驗[3]。

三、結語

網路的發展及漢語言經典文學作品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一方面網路給漢語言文學作品帶來了學生們閱讀方面的便捷,另一方面網路給漢語言文化作品的發展帶來了一定意義上的限制。在進行漢語言文學作品的教授過程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採取合理、科學的方式進行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及體驗,能達到網路促進漢語言經典文學作品發展及創新的目的,使得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及體驗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在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及體驗中,採用正確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及體驗,將漢語言文學作品以不同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及採用一定方式讓學生們自主參與進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及體驗中來。

參考文獻:

[1]鄧小林.網路時代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J].價值工程,2014(30):286-287.

[2]李登宇.網路時代下漢語言文學的經典閱讀與體驗簡述[J].新媒體研究,2016,2(1):36,49.

[3]朱芷瑤.網路時代下的漢語言文學閱讀與體驗[J].小作家選刊,2017(2):1.

;

㈡ 網路語言會影響漢語的純潔性嗎

語言的最大作用是溝通橋梁。其他意義都是嚼頭。漢語和純潔性沒有關系,英語亦是如此。一種被大眾認可並熟練運用不產生歧義的語言才是純潔的語言。

「菜鳥」、「粉絲」、「BT」、「PK」、「雷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一些網路新詞彙層出不窮。這些新詞彙不止在網上盛行,有些甚至「跳」出了網路,出現在大眾傳媒上,出現在中小學生的作文中。

面對這種網路語言的泛化,有人認為,網路語言豐富了漢語的語言詞彙,應當促進其發展;也有人認為,網路語言是一些年輕網民自娛自樂,應任其自生自滅。但不管如何見仁見智,有一點是確鑿的:這些網路新詞一旦脫離了網路環境和特定的受眾,就會讓很多人不知所雲。

網路語言的產生,既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帶來的新事物、新觀念的社會背景,也源於網民們追求標新立異,以及網路交流所需要的迅速、簡單等特徵。對網民們這種追求新穎時尚的自由,應予以尊重。但同時,也不應放任這種語言直接出現在孩子的作業、媒體的報道,甚至政府公文中。如果隨便把一些奇怪費解的語言文字引進來,不僅很多人不懂,而且也會影響現代漢語的純潔性。

試想,如果孩子們對網路語言比對標準的現代漢語都熟悉,不僅會讓語言變得混亂,而且會產生新的文盲。這種現象給加強語言規范、促進漢語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語言的發展離不開規范。在語言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都會有新詞新語涌現,只有那些符合語言發展規律和規范的、符合社會需求的新詞新語,才會被吸收,納入到語言體系中,進一步促進語言的豐富和發展。而那些不規范、不符合語言發展規律、不符合社會需求的詞語,只能是短期內在小范圍內流傳,轉瞬即逝。

現實生活中運用的標准現代漢語,是經多年的提煉和規范而發展成的。很多語匯甚至是經過千錘百煉才得以流傳。千百年來,語言就是在這種發展——規范——發展中不斷演進的。只有規范才能為語言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和平台,才能拓寬交流溝通的渠道,才能促使語言健康發展。任何語言詞彙莫不遵循這個規律。網路的語言詞彙同樣如此。

㈢ 網路語言對現代漢語有何影響

網路語言一方面豐富了現代漢語的詞彙、豐富了現代漢語表達方式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一方面網路語言草根創造的特性又會破壞現代漢語的純潔性,加大漢語規范工作的難度。

㈣ 網路語言的利與弊

網路語言的利

1、標新立異,詞彙五花八門。網路這個虛擬的社會,沒有現實社會那般受限制,於是,被各種條例束縛著地人們,在網路上大顯身手,奇妙的構思想法,創造出了許多有趣的網路新詞。

2、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濃郁渾厚。網路拉近了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距離,無論距離多遠,交流都只在一瞬間。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語言交流,許多網路語言也出現了地方方言,讓人驚喜吃驚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多新詞。

3、 用位元組儉,表達簡潔明了。為了網民間的交流速度,節約時間和上網費用,同時也是因為許多人沒有耐心去打長串的語句,於是,將復雜句簡略成短句短語甚至字母的現象也異常普遍。

4、 幽默風趣,令人忍俊不禁。網民的年輕化,使得網路語言也被披上年輕朝氣的外衣。許多生動有趣的網路語言是網民們辛苦構思的,營造出了幽默風趣的氛圍,使人們從現實社會的各種壓力中解脫出來。

網路語言的弊

1、粗俗泛濫,內容粗鄙膚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積淀,累積了不少精髓語言語句,而且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內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擬的。但,現在網路語言中,一些語句已經具有人身攻擊,對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

2、過度盛行,影響空前絕後。中國母語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已經形成一定的語法結構,但現在網路上的有些語言的結構與原來的語法結構相違背,使得一些語法知識混淆,影響中國母語的學習與傳承。

3、 語意模糊,解釋成千上萬。網路語言中隨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縮寫、圖形符號、數字同音等,造成表達上的牽強附會和理解上的障礙。

4、更新過快,新詞層出不窮。網路語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讓人震驚最明顯的現象,往往幾天前才出現的新詞立即被後來者居上,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難立即接受。

5、代溝問題,網語隨處可見。目前,青少年為上網族的主要群體,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同時,網路語言簡潔有趣又充滿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長的興趣愛好。

㈤ 電腦(手機)與互聯網給現代漢語帶來的許多新變化,請舉例說明如何處理好規范化

互聯網信息網路化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多角度以及多層次的。

面對互聯網的便利,我們越來越依賴網路了。在生活中如何看待這種影響呢?

互聯網上的信息非常豐富,五花八門,帶給我們很多便利。然而,無形之中我們每天都感覺脫離不了網,在家的時候網斷了或者信號不好心情就比較差,心情會有點焦慮。究竟如何正視互聯網的影響呢?我們要堅信一點,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方向,它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的。

互聯網消除了信息壁壘。

無論是我們想學的,想做的,想認識的,基本上都是可以從網路上解決的。互聯網讓我們的學習成本變的很低,現在只要是想學的,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教程!能自學、愛鑽研的人可以很快的成長起來,變的越來越優秀,讓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變大。現在的世界需要更加專業,但又更加全面的人才,而互聯網給了大家這樣的學習機會.

㈥ 有誰知道網路流行語對現代漢語的影響

互聯網的出現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便捷,沒有局限,網民交流的語言更是五花八門,從早期出現的「美眉(美女)」、「88(再見)」到正在流行的「偶(我)」、「稀飯(喜歡)」,網路語言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

網路語言的風趣簡約,使其很快形成了氣候。一些青少年甚至將網路語言帶進了日常生活,讓家長和老師們摸不著頭腦。於是,老師們擔心:網路語言會不會讓學生養成不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壞習慣?家長們著急:網路語言會不會造成他們和孩子溝通的障礙?語言專家們也開始擔憂:網路語言是否會對漢語的健康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網路語言的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會對規范的現代漢語形成沖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晁繼周這樣分析。「青少年處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階段,對他們來說,正確的語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網路世界裡亂用慣了,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規范的詞語用到現實生活中來,對語言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除了語言學家,就連普通的網民也對此表示了憂慮。一位網友在題為《網路語言將破壞漢語的純潔》的文章中寫道:「當網路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的時候,我真擔心漢語的純潔性將遭到嚴重破壞。特別是我們的下一代,他們將從小生活在網路中,他們也許將不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標准漢語!」

「這位青年網友的擔心絕非杞人憂天。」晁繼周說。

中國傳媒大學在讀博士生汪磊對網路語言問題作了相關的調查和研究。通過數據統計,他發現了網路語言的弊病:網路交際中的確存在不符合現代漢語詞彙和語法規范的現象,比如在漢語詞後面加上了英語時態形式,如「關注ing」、「期待ing」等,而且網路詞彙中存在著大量的污言穢語。

汪磊指出:「一些人將網路上運用的詞彙擴大到日常生活中來,出現了與漢語語言形式不相符的字母、數字、符號和時態變化。這些語言如果太多地進入日常生活,肯定會對語言的表現形式產生影響。」

㈦ 請大家說一下網路詞語給漢語造成的影響或者是網路流行語言與現代漢語詞彙發展的關系!

首先,我個人覺得,網路流行語作為一種奇異的語言現象,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它對漢語的影響也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一方面,網路語言的盛行使得語言表達更加豐富,人們之間的溝通變得新奇簡單、簡單、幽默,符合了現代社會的多元化的特點。不僅節省時間而且
彰顯個性;另一方面,網路語言也給規范漢語的運用帶來不小的沖擊。它不斷追求個性、不斷創新的洪流中,語言的粗俗化也是確實成為了一幫人的低級趣味。青少年正在接受教育的階段,如果長期使用網路語言,會使自己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運用能力下降。不僅如此,這些網路流行語一旦出現在需要使用規范語言的地方,就顯得格格不入。處於中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一但受到網路詞語影響過深,學生們很難把握網路流行詞與規范用語的使用。常常混淆不清,弊大於利。
網路語言是一種文化的傳播,規范使用網路語言,不濫用網路語言,不片面追求新奇,是我們對待網路語言的正確途徑。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網路語言的盛行也有它獨立的地位與作用。我們應該正確對待網路用語,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與價值。既要從中發現它有利的一面,又要摒棄其中的弊端。正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附:(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提得不錯,以後有機會用這種問題,也許可以把它做成PPT)

㈧ 網路用語的正面和負面作用

網路用語就是在網路上流行的語言,一般有著年輕俏皮的特徵是網民們約定俗稱的一種表達方式,一般來說網路流行語能流行起來就是因為能擊中大部分人的內心。

網路流行語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甚至一日之內,會有數個網路熱詞被數以千萬計的網民使用。流行語在網路環境之下,呈現出了新的特點。相比過去的流行語,網路流行語更「接地氣」、更講究個性,也更有創造性。這體現了時代的寬容,個體話語權的自由和創新精神。

網路語言簡潔生動,傳遞迅速。網路快餐時代講究「快捷,方便,經濟」的原則。被簡化和縮略的網路用語成了最有效的工具。數字、符號、拼音、漢字、英文字母雜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沒有任何規律,但其實無論是諧音詞、簡縮略語、借用還是疊加等等各種方式,都比原來傳統的表達方式更加簡單易用。其次,網路語言張揚個性,崇尚創新。網路語言是基於年輕人需要有一套專屬的區別於傳統的表達方式而產生的語言系統,它通過廣泛的的群體創作產生、流傳,這其中所折射出的正是年輕人對於創新創造的渴求,對於張揚個性的期待。在現實生活中被壓抑了的創新激情,可以在網路中得到充分的體現。為了要脫穎而出,就必須與眾不同。網路語言成了網友展示其個性的最好的工具,風趣幽默、新奇的網語自然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但是,網路語言也給漢語帶來了某些負面影響。 一些網語趣味低俗,許多就是現實生活中粗話臟話的翻版。它們主要來自游戲、聊天、網上論戰等網路活動,而上網的人群多以自控能力較差,模仿能力較強的青少年為主。一旦長久接觸使用的話,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後果。再比如,網語的使用會給書面語言的交流帶來一定的混亂。不規范的網語和規范的現代漢語日益頻繁的交叉,可能會污染書面語言的使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人們的溝通交流。 更重要的是,網路語言會對漢字系統產生損害。學生因為上網人數眾多,對於新奇簡便和身份認同情有獨鍾,而且小學生對於復雜的漢字還不太會寫,於是,受網路語言影響的孩子們用數字、字母、諧音借代的辦法使用語言文字。比如用:)代替「笑」,用T_T代替「哭」,這種由好奇、方便而採用的書寫形式,很可能成為他們今後難以改變的書寫習慣,進而影響漢字的純潔和規范。

網路世界無窮盡,現代傳媒的傳播作用和影響絕對不可小覷。一些網路熱詞之所以迅速被傳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網民的搬運作用,而恰恰就是不少網民都成了這些網路流行語的復制者和搬運工。正是如此,一些網民被某些熱衷於炒作網路熱詞的推手所利用。當然,有的網路熱詞充滿正能量,被大家復制和搬運也是一件好事,但廣大網民要學會應用辯證的觀點看待這些熱詞,理性分析,正確區分哪些是富有正能量的,哪些是消極有害的,勿做盲目跟風搬運者。

總之,理性看待「網路流行語」,就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本著共同維護健康、和諧、清朗網路的原則,堅守道德法律底線,既不要以訛傳訛,更不要傳播非法信息,爭做一名遵法守紀的好網民,為共建清朗網路奉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㈨ 網路語言對中國語言文化的幫助或好處

語言系統是開放的系統,其詞語需要不斷的豐富,需要有來源,需要有創新。當今的網路語言創造了大量的新詞語,對這豐富現代漢語語言詞彙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說,網路語言對現代漢語的發展正做著積極的貢獻。無論從當前還是長遠來看,網路語言熱的出現並非是壞事。構建和諧的語言生活已經成為時代的呼喚,這既要有一定的社會使用「熱度」,也要有學術研究的冷靜思考。只有以客觀、科學的態度正確看待發展中的事物,我們才能將它引到良性發展的軌道上來。
我們的社會應秉承科學的精神,客觀認識網路語言的產生和使用問題,網路語言並非洪水猛獸,難以造成「中文危機」、「漢語危機」;我們的媒體應持嚴肅、負責的科學態度關注網路語言現象,避免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
一位資深教育界人士則認為,應當客觀地看待網路語言對學生的影響,不能一棍子打死。語言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如果一種新的語言產生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而且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話,我們就不能也不應人為地去阻止它。比如說一些大眾俚語、俗話,就有很強的生命力。語言是活的、變化的,一直處於發展中,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路語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約定俗成後我們就可以接受了。畢竟,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們這個網路時代的反映。
時下,網路迅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改變著我們的語言。真有勢不可擋之勢。有的網路語言簡捷明快、通俗易懂而且形象生動,比如「網蟲」,如果用現代漢語來表達就是「整天泡在網際網路上不肯下來的人」,那就要遜色得多。在發手機簡訊時用「886」代替「拜拜了」不知省了人們多少時間。
一名64歲的作者在被記者采訪時時這樣說的:「有人把網路語言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它對規范化的現代漢語是一種災難,這多少有些杞人憂天。固然,網路語言魚龍混雜,其中有一些不宜流傳甚至有一些莫名其妙很難為廣大群眾接受的詞彙,但是我們要相信現代漢語本身的相對穩定性。記得解放前上海人將「手杖」叫做「司的克」,廣東人將「水泥」叫做「士敏土」,北京人將「證件」叫做「派斯」,以至於「五四」時期我們將「民主」、「科學」說成「德先生」、「賽先生」,那都曾風靡流行一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是終於流行不下去了么?一個13億人使用的語種的規范化不是那麼輕易就會被破壞的。 」
語言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詞彙要不斷地豐富,就要有來源、有創新,現代漢語正是在這不斷的豐富和創新中發展的。比如我們常用的「智慧」、「覺悟」原本是佛教用語,「清一色」、「翻番」甚至是麻將術語,不也很自然地成為漢語的有機部分了么。漢語有史以來還沒有像今天這樣迅速地發展,由此說明,網路語言並沒有污染中國語言文化,相反的,網路語言對漢語詞彙的豐富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豐富漢語的詞庫做出了很大貢獻。

閱讀全文

與網路給現代漢語帶來了什麼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打開網路裡面是空的 瀏覽:248
光纖可以連接路由器但沒網路 瀏覽:467
網路語錘鐵是什麼意思 瀏覽:155
樂視網路播放機恢復出廠設置卡死 瀏覽:951
網路電腦插座什麼牌子好 瀏覽:640
網路線一直在亮紅燈怎麼辦 瀏覽:315
網路釣魚套件多少錢 瀏覽:752
兩套網路的wifi布局 瀏覽:95
電腦連接wifi無網路呢 瀏覽:739
哪個網路直播課好推薦 瀏覽:29
打開網路電腦顯示找不到網路 瀏覽:952
巨人網路最有人氣的游戲是哪個 瀏覽:670
網路上棉簽play什麼意思 瀏覽:641
網路營銷就是網上售賣產品對嗎 瀏覽:917
移動公司的網路來自哪裡 瀏覽:728
網路界面不顯示可用wifi視頻 瀏覽:313
網路客服告別語怎麼說 瀏覽:581
如何利用網路學習英語 瀏覽:994
百度網路電視怎樣連接電腦 瀏覽:183
如何用手提電腦共享手機網路熱點 瀏覽:9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