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問題 > 對網路謠言國家採取什麼態度

對網路謠言國家採取什麼態度

發布時間:2022-12-26 00:50:10

❶ 網路謠言的治理措施

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們的信息溝通交流提供了廣闊空間。但與此同時,許多無中生有、肆意惡搞的網路謠言亦頻頻出現,不僅嚴重污染了網路環境,擾亂了公共秩序,也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公共利益和當事人的聲譽。對於網民而言,如果不慎成為網路謠言的受眾,就會逐漸失去正確的判斷力和辨別力,長此以往,就會對這種網路情境產生依賴。
因此,治理網路謠言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應堅持標本兼治。首先,這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對網路謠言的性質、責任認定、損害賠償以及管理的主體、程序、監督等都需要給予明確的界定。其次,要靠廣大網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對受到網路謠言蒙蔽的人來說,相關部門應善於在第一時間積極回應,披露真相,曝曬「造謠者」的用心,讓其臭名遠揚。再次,對網站而言,應加強自律、嚴把關口,強化信息發布管理,不給網路謠言提供傳播渠道。同時,網上治謠要想真正取得長效,更要依法管理,追究造謠者責任,鼓勵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一言以蔽之,要徹底鏟除網路謠言滋生的土壤,不僅有賴於法律的約束力和震懾力,更有賴於社會透明度的增強和廣大網民素養的提升。

❷ 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網路謠言

增強社會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文明上網文明發言,樹立法律意識,嚴格遵守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配合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打擊利用網路傳播謠言的行為,文明上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自覺抵制網路謠言,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費浪費精力,更不應沉溺網路,要學會,信息節食。

❸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網路謠言

人言可畏,有時候一句謠言可能害了一個家庭,對於謠言我們應該保持質疑,不隨意評價攻擊別人,不去肆意帶節奏,只發表自己的看法,要理智

❹ 網路謠言的各國嚴打

各種形式的網路謠言是世界各國政府面臨的共同問題。在打擊網路謠言方面,各國的立場是一致的:嚴厲打擊,決不手軟。在這方面,各國依據本國實際,不斷探索、大膽實踐。總體來講,各國打擊網路謠言行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政府主導型、行業協會主導型與社會公眾主導型。 媒體發展管理局適時查處謠言,直至以誹謗罪起訴
新加坡的互聯網普及率很高。網路的盛行帶來了很多便利,也帶來了網路謠言等社會問題。如何監控網路謠言,防患於未然,成為政府的一大關注點。
1996年,新加坡廣播管理局被相關法規授權管理網路信息。2003年,根據修改的互聯網相關法規,新加坡媒體發展管理局接替廣播管理局,履行網路信息管理的職能。該局鼓勵網路行業建立自己的評判標准。如果發現網路謠言,該局會適時查處,嚴重造謠的還會被以誹謗罪起訴。 130項法律、法規規制網路傳播內容
2010年5月7日,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的一項調查表明,有32%的美國青少年曾經有過被人在網上散播謠言、未經允許公布私人電子郵件、收到威脅性信息、未經允許上載令人難堪照片等欺凌和騷擾的經歷。
為有效管理互聯網,美國國會及政府各部門先後通過了《聯邦禁止利用電腦犯罪法》、《電腦犯罪法》、《通訊正當行為法》、《兒童互聯網保護法》等約130項相關法律、法規,對包括謠言在內的網路傳播內容加以規制。
美國各州、市也相繼通過相關法規。紐約已通過立法懲治散布有關銀行金融狀況謠言的行為。2012年1月1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式生效的一項新法規定,校方有權將有利用互聯網散布謠言等「欺凌行為」的學生予以停學或開除。 散布虛假、欺詐信息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
2000年6月,印度頒布《信息技術法》,涉及刑事訴訟、行政管理等內容。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度對該法作出修訂,規定對在網上散布虛假、欺詐信息的個人最高可判處3年有期徒刑,對故意利用計算機技術、破壞國家安全或對人民實施恐怖主義行為者,可判處有期徒刑直至終身監禁。
2011年,印度再次修訂《信息技術法》,重點加強對網站的規范管理,規定印度政府有關部門有權查封可疑網站和刪除內容,網站則應當在接到通知36小時內刪除不良內容,同時網站運營商還需要在聲明中清楚告知用戶,不得發布有關煽動民族仇恨、威脅國家團結與公共秩序的內容。2010年9月起,印度政府為維護國家安全,要求對黑莓郵件、即時通訊等通訊軟體,以及臉譜和推特等社交網路平台進行監控,並多次要求上述網路運營商協助政府刪除涉嫌違法網路內容。 謠言治理是整個社會危機管理的一部分
在英國,謠言治理是整個社會危機管理的一部分。為此,英國在社區設立了公民咨詢局,主要職責就是向民眾答疑解惑,對社會問題正本清源。
公民咨詢局是政府免費提供法律咨詢的機構,工作人員大多是來自社會不同領域的、具有專業知識的志願者。公民咨詢局與政府、議會等各方面聯系密切,因此能保證在提供咨詢時具有權威性。同時,民眾通過公民咨詢局,還能更直接找到相關部門,提高民眾與有關部門的溝通效率,擴大知情權。
英國的實踐證明,謠言控制中心或咨詢中心在社會動盪、自然災害等危機時刻能及時把真實信息傳播出去,從而達到社區和諧、社會穩定的作用。在一些特殊歷史時期,為確保社會穩定,北愛爾蘭還曾發動過「反謠言、反恐嚇」運動。 通訊和信息部、國家電信委員會嚴打借謠言干擾行政之舉
委內瑞拉飽受各種謠言的困擾,輿論斗爭激烈。委內瑞拉不久將舉行總統大選,挑起公共不滿的謊言再度回潮。
2013年2月4日,委內瑞拉石油公司東部輸油管道破裂,造成莫納加斯州府馬圖林市區停水。委內瑞拉政府數日後宣布,已經對95%的污染地區進行了清理。然而,委內瑞拉反對派控制的卡拉沃沃州隨後稱,中部水廠從被污染的巴倫西亞湖提取水源,經水廠做簡單消毒後直接向居民供水,造成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周邊地區大面積飲水污染。該州要求中央政府宣布緊急狀態。一時間,反對派媒體各顯神通,放大「污染災情」。CNN西班牙語頻道也加入到了傳播行列。
查韋斯總統將此類謠言定義為「媒體恐怖主義」。委內瑞拉檢察部進行調查,要求媒體在報道此事時提供相關證據。最後,委內瑞拉檢察長發表電話講話,以確鑿的證據說明供水符合飲用標准。委內瑞拉環境部長詳細介紹了飲用水處理經過。事態逐步平息。
為打擊散布謠言、干擾政府行政之舉,委內瑞拉政府成立了專門機構:通訊和信息部,負責新聞管理和新聞發布;國家電信委員會,管理信息傳播。國會還頒布電台、電視台、電子媒體社會責任法,規范全國所有電台、電視台的行為,尤其對網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委內瑞拉還關閉了傳播謠言的私人電台電視台,並在國際電視台開辟專門欄目,澄清各種傳聞。 培訓「抵制謠言代理人」,向社區鄰里傳播真相
西班牙巴塞羅那市政府設立了「抵制謠言代理人」崗位,招募和培訓工作人員,專門從事破除謠言和向社區鄰里傳播真相的工作。公民在日常生活或旅行途中遇到謠言,也有即時辨析的途徑。
抵制謠言代理人擁有全面准確的信息,這為他們破解謠言提供了基礎。例如,有人抱怨「當前享受公寓補助的都是外國移民」時,抵制謠言代理人迅速加以澄清:「今天收到公寓補助的人中,外國移民比例為1/20。」
當前,巴塞羅那已有350餘名抵制謠言代理人。該市的做法得到了加泰羅尼亞地區其他城市的認可,希臘和瑞士一些城市也對此感興趣並打算向巴塞羅那學習。 《電子通訊基本法》嚴懲危害公共利益的虛假信息散播者
2008年4月,韓國與美國就進口美國牛肉談判達成協議,有關美國牛肉有瘋牛病隱患的傳言在網路大肆傳播,韓國MBC電視台還製作了相關節目,導致民眾開展了反對進口美國牛肉的強烈示威和集會活動,持續兩個多月。韓國檢方經過調查認為,MBC電視台有關節目的核心內容是虛假的,隨即對電視台相關負責人予以起訴。
同年12月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韓國一普通公司職員朴大成在網上發布消息稱,韓國各大金融機構發布緊急命令,禁止企業買入美元,以避免韓元過度貶值。韓國股市、匯市一片恐慌。韓國各大金融機構紛紛表示,該消息為虛假消息,檢方隨後起訴了朴大成。
上述兩起事件發生後,立法機關抓緊研究制訂更加嚴格的法規,以對發布謠言者進行處罰。當前,韓國《電子通訊基本法》規定,以危害公共利益為目的,利用電子通訊設備公然散播虛假信息的人,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繳納5000萬韓元(1美元約合1138韓元)以下罰款。 韋拉克魯斯州和塔巴斯科州為打擊謠言修訂刑法
前不久,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兩名教師利用社交網站散布消息,稱部分學校遭到襲擊,學生被綁架,從而引發社會恐慌,造成該州交通癱瘓。為了打擊類似的謠言,該州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造謠稱存在爆炸裝置、武裝襲擊以及可能造成人體傷害的化學、生物或有毒物質,造成社會秩序混亂的,可處以1年至4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塔巴斯科州議會也通過了刑法修正條款:對利用電話或其他大眾傳播手段,散布虛假警報或緊急情況信息,危害社會穩定或引發社會混亂的,處以6個月到2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總務省通過行業協會發布防止謠言傳播指令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關於地震及福島核事故的各種謠言在網路上迅速流傳,給國民造成極大恐慌。
日本總務省發布通知,要求「電氣通信事業者相關團體」所管轄的電氣通信事業者在保證報道的同時,採取為大眾所知的必要措施,以消除謠言的危害。電氣通信事業者相關團體包括電氣通信事業者協會、電子通信服務協會、日本網際網路接入商協會以及日本有線電視聯盟等。
日本是注重行業協會組織的國家,各企業都要加入到行業所在的協會之中,並聽從各行業協會的指令,電話、電視、網路等領域也都有各自的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大都歸總務省管轄,總務省通過對行業協會發布通知,從而間接管理電話、電視、網路等,防止謠言的傳播。 網路服務提供商簽署協議,保證不傳播謠言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對互聯網進行完善管理的國家之一,而打擊、防範謠言則是其互聯網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
澳大利亞對網路管理的法規由政府、行業和受眾代表共同制訂。澳大利亞網路服務提供商與政府傳播和媒體管理局簽署協議,保證不傳播謠言、垃圾郵件等。傳播和媒體管理局還向網路服務商提供過濾軟體,以保證協議的有效執行。 網民和記者成立辟謠網站,提供真實信息
謠言的危害讓法國人震驚。2011年9月30日,法國各地數百名中學生沖上街頭,抗議教育部門取消一個月的假期。法國教育部門表示從沒有這樣的決定。原來,只是教育部會議上,曾有人提出將學校假期縮短15天,結果被訛傳並導致抗議活動。
針對各種謠言,法國一些網民和記者自發成立了「停止傳謠」等辟謠網站。該網站的主頁上寫著:「本網旨在利用網路提供真實信息,替代那些口耳相傳的虛假信息。請速將您認為是謠言的信息告知我們,如果核實確為謠傳,本網即會刊登。」

❺ 防控網路謠言,國家和社會應採取什麼措施

1.強化宣傳教育。
2.戳穿謠言本質。
3.實行嚴格控制。
4.改善信息環境。
5.增強心理素質。
6.發揮媒體作用。
7、加大懲處力度

❻ 打擊網路謠言應該以管制網路媒體還是提高網民素質為重

二者兼施,創造更好的網路環境。

首先網民必須提高真偽信息的甄別能力和判斷力。盡管信息甄別和判斷力依賴一定的學識和閱歷,但是網民也無需妄自菲薄,一些信息經過網民簡單的甄別就能做出判斷。網路信息同樣具有一定地域性,如果你恰巧是這個地區的人,你就是信息真偽的鑒定官了。

例如不久前的湖南大學最嚴「禁宅令」的新聞,身為湖大學生,通過簡單的調查就能鑒定信息的真假。因此網民必須在意識層面有「警鍾」提醒自己在傳播信息的時候做出真偽判斷。

建設良好網路生態,需要執法機關、職能部門、互聯網平台企業等多方共同行動、齊抓共管。執法機關需要嚴格依法履職,准確適用法律,加大對網路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相關職能部門應根據各自的職能和分工,加大監管力度;互聯網平台企業則要守好「責任田」,嚴格規范使用者發布、轉發信息行為,當好網路生態的安全員。

如何應對網路謠言,也對公民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守住法律底線,約束個人行為,不信謠、不傳謠,是阻斷網路謠言的最好辦法。網民需要提高信息甄別能力,重要信息要以官方發布的權威信息為准,未經證實的消息不轉發、不擴散,拒絕網路暴力和人肉搜索,尊重他人隱私,不越法律紅線。

網路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打擊網路謠言要常抓不懈。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共同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國。

❼ 很多網民喜歡在網上造謠,我們該如何應對謠言

先如今的網路時代可以說是十分的發達了,一件小的事情只要上傳到了網上,所有的人都會知道了,而網路時代的發達,也確實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就比如說現如今的網路時代這么發達,我們想要去造謠一件事情是十分的簡單的。

但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很有可能會成為壓死別人的最後一個稻草,所以說不要再去這樣做了,對於不關自己事情還是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 而如果我們總是用鍵盤去攻擊別人的話,自己也是會受到一些傷害的,所以說大家還是不要去做這樣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軟弱,如果一旦軟弱的話,那麼受傷的就是我們自己了,明明沒有做錯任何的事情,卻要遭受到別人的流言蜚語。所以說大家應該勇敢的保護好自己,不應該總是那麼的懦弱。

❽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應依據哪些具體法律處罰規定

您好!網路造謠可能涉及行政處罰、民事責任及刑事責任。網路造謠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如果造謠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則要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根據《刑法》相關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體為您分析如下:

一、網路謠言的行政處罰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❾ 如何遏制網路造謠亂象

法治是遏制網路謠言的必由之路。

電信管理機構等網路行政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互聯網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傳教育,依法有效地履行監督管理職責,及時地採取責令改正、吊銷許可證等行政處罰手段,打擊利用網路謠言進行的各種違法活動,防止網路謠言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對於利用網路謠言實施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違法活動,公安機關應當及時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涉嫌犯罪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應當及時追究刑事責任。

網路謠言的受害人在得知權利受到侵害後,應當及時地採取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向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公安機關報告,避免謠言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9)對網路謠言國家採取什麼態度擴展閱讀

謠言產生的各階段應有不同的對策:

在出現謠言苗頭的先期,要做到「三早」:一是早發現,加強對網上主要社區、論壇、貼吧、微博、QQ群等網路交流渠道的監控,強化敏感意識,全方位加強搜集整理,第一時間發現影響穩定、擾亂社會治安秩序的謠言苗頭。二是早研判,對於早期發現的謠言,要組織專門的警力進行分析篩查和風險評估,形成研判報告,為處理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三是早報告,對於重要的網路輿情以及突出的謠言苗頭,要迅速上報上級領導和業務部門,為打擊處理贏得主動。

在網路謠言開始傳播擴散的時期,要做到「三快」:一是盡快刪除,對於各個網站散布的謠言,要迅速上報業務部門予以刪堵;二是盡快公布真相,協調相關部門快速發布正確的消息,將真相第一時間向社會公眾公布,澄清事實;三是盡快打擊,對謠言散布范圍較大、造成一定不良影響的,要聯合多部門開展打擊行動,深挖幕後推手,嚴厲懲處造謠者。

平時要做到「三深」:一是深化機制,建立完善網路輿情管控和打擊處理的工作機制,健全各類法規制度,制訂完善工作方案、預案。二是深入教育,依託主流媒體以及宣傳機構,加強對網民的教育,同時走進社區、學校、工地等開展專項宣傳活動,有效提高應對網路謠言的免疫力。三是深度管理,對各主流網站以及論壇、貼吧等加強監管,落實網路管理責任制,從源頭加強管理,防範謠言的大肆傳播。

❿ 關於網路造謠,我國有什麼相關法律法規

關於網路造謠,我國法律法規對此已做出相關規定:

《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規定: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網路安全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網路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10)對網路謠言國家採取什麼態度擴展閱讀

網路謠言產生的原因:

社會生活的不確定性,為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溫床;

科學知識的欠缺,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可乘之機;

社會信息管理的滯後,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機會;

地方政府部門公信力,少數黨員幹部紀律的下降,使公眾的不信任感增強;

國外,國內一些媒體及群眾觀念淡漠,助長了政治謠言的傳播;

網路推手、網路水軍製造謠言,強化了謠言的擴散,挾持了網民的意見;

商業利益的驅動,是謠言滋生的經濟動因。

閱讀全文

與對網路謠言國家採取什麼態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路由器遠端無響應 瀏覽:810
網路安全性群組 瀏覽:621
三星s8wifi網路慢 瀏覽:53
京東商城網路營銷分析 瀏覽:113
網路怎麼連接另一台電腦 瀏覽:181
網路電視如何不用路由器聯網教程 瀏覽:691
合肥有線網路速度如何 瀏覽:620
移動網路是網通嗎 瀏覽:99
5g網路在哪個城市用起來了 瀏覽:161
家裡有路由器為什麼連不到網路 瀏覽:284
電腦打開網路裡面是空的 瀏覽:249
光纖可以連接路由器但沒網路 瀏覽:467
網路語錘鐵是什麼意思 瀏覽:155
樂視網路播放機恢復出廠設置卡死 瀏覽:953
網路電腦插座什麼牌子好 瀏覽:641
網路線一直在亮紅燈怎麼辦 瀏覽:316
網路釣魚套件多少錢 瀏覽:754
兩套網路的wifi布局 瀏覽:97
電腦連接wifi無網路呢 瀏覽:739
哪個網路直播課好推薦 瀏覽:2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