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王是什麼意思
本義是古代的最高統治者,也指在某個領域、某一方面取得成就的人。
「王」作為君主的代名詞,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一直存在。春秋戰國時期,天子稱王,分封諸侯也稱王。從秦始皇嬴政開始才稱君主為「皇帝」。漢代開始也稱帝,又分封同性皇族為「王」。
《尚書·洪範》中記載:「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這里的「王」即君主。而和「候將相」相提並論的「王」,即所謂的「王侯將相」,已經變為一種封爵了,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王」在現代漢語中,更多地被引申表示「首領」的意思,例如「霸王」「王者」「蟻王」「蜂王」,等等。
「王」在古漢語中還可以破讀做四聲,這個意義的「王」是名詞作動詞的用法,例如《易·系辭下》中所說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這里的「王天下」就是稱王於天下、統治天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