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壇」和「社區」有什麼區別
社區是指包括BBS/論壇、討論組、聊天室、博客等形式在內的網上交流空間,同一主題的網路社區集中了具有共同興趣的訪問者,由於有眾多用戶的參與,不僅具備交流的功能,實際上也成為一種營銷場所。
論壇又名BBS,全稱為Bulletin Board System(電子公告板)或者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板服務)。是Internet上的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它提供一塊公共電子白板,每個用戶都可以在上面書寫,可發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種交互性強,內容豐富而即使的Internet電子信息服務系統。用戶在BBS站點上可以獲得各種信息服務,發布信息,進行討論,聊天等等。
像日常生活中的黑板報一樣,論壇按不同的主題分為許多版塊,版面的設立依據是大多數擁護的要求和喜好,用戶可以閱讀別人關於某個主題的看法,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帖到論壇中。一般來說,論壇也提供郵件功能,如果需要私下的交流,也可以將想說的話直接發到某個人的電子信箱中。
在論壇里,人們之間的交流打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在與別人進行交往時,無須考慮自身的年齡,學歷,知識,社會地位,財富,外貌,健康狀況,也無從知道交談的對方的真實社會身份。這樣,參與討論的人可以處於一個平等的位置與其他人進行任何問題的探討。
論壇往往是由一些有志於此道的愛好者建立,對所有人都免費開放。而且,由於BBS的參與人眾多,因此各方面的話題都不乏熱心者。我們當然可以利用它來解決學習中的一些疑惑,也可以把自己的心事吐露出來。
貼吧相當於一個開放式的論壇.自由度很高,不用注冊可以回貼發貼.
而且很容易申請吧主,自己當版主.建立自己的論壇.
現在主題貼吧五花八門.很多要用關鍵字才能找到.列表是找不到的
2. 社區的全稱是什麼
中文名稱:社區 英文名稱:community 定義:通常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內的家庭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會網路。 社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綜合基礎的群眾基礎機構。他為我們居住在一個固定區域的居民群體范圍內的居民,起著一種媒介橋梁作用。在為我們廣大居民群眾做著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與社會團體旋節溝通連貫的作用。是我們信任的一個基礎機構,與居民群眾生活有著息息相關的關聯基層組織。又指網路板塊
3. 什麼是網路知識社區問答行業
問答式網路社區是一種知識問答式網路社區,具體包括:網路知道,騰訊問答,新浪愛問,知乎網站等。在這些網站里,用戶可以提出問題,也可以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從而企業可以獲得利用問答進行網路推廣的機會。
網路知識社區可以定義為:由於部分人對某一主題的共同興趣和知識獲取、交流需求而聚集,並通過在網路環境下進行創造和共享相關知識的活動而結成密切互動關系的群體。
4. 關於網路社區
論網路社區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內容摘要:網路社區已經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新動力。網路社區的價值體現在傳播平台、網站和企業經營者三個方面。網路社區的經營在於建立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著重從五個方面入手:明確市場細分與定位,提供差別化的服務;提高社區成員數量,培養用戶忠誠度;重視社區內容建設,提高內容吸引力;強化社區的品牌與文化建設。
關鍵詞:虛擬社區 人際互動
網路社區成為互聯網發展的新動力
2006年,網路社區成為繼門戶、網上購物、網路游戲、搜索引擎等業務類型之後又一個令業內矚目的發展熱點。
(一)互聯網從社會化向個人網路化轉變
網路社區也稱虛擬社區,1993年瑞格爾德(Rheingold)最先提出定義「一種社會的集合體,它的發生來自於虛擬空間上有足夠的人、足夠的人們情感以及人際關系在網路上長期發展」。
網路社區的發展基於互聯網從社會化向個人化的轉變。隨著互聯網用戶數量增加和寬頻業務的普及,用戶使用互聯網逐漸由信息搜集轉向重視個人體驗。據CNNIC調查,用戶最常使用的服務中,論壇、電子公告欄為43.2%,即時通訊達到42.7%,休閑娛樂、網路交友、博客等個性化服務也頗受歡迎。社區使人們突破了地理空間距離的限制,拓展了交往空間,以低成本豐富了交往的內容。社區為人們提供共同感興趣的主題以及互動和交流的平台,用戶通過網路的交互性,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想,獲得了伸展個性的空間,從人機互動向人際互動轉變。2004年的調查發現,36.8%的網民每天都登陸網路社區,每周登陸4-6次的用戶占調查者的25.5%,網路社區的活躍程度可見一斑。
(二)技術進步推動網路社區的跨越式發展
網路社區先後有了開放式的專題BBS、聊天室、新聞組等,以及校友錄、游戲虛擬場所等形式,真正推動網路社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是第二代互聯網WEB2.0及其應用,即博客和以六度分隔理論為基礎的社交網站(sns網站)等新型網路社區。
與第一代互聯網WEB1.0相比,WEB2.0具有個人化、互動的特徵。以門戶網站為代表的Web1.0是典型的一對多的廣播式傳播,由少數人控制內容和用戶的媒介接觸方式。WEB2.0則是以用戶為主,由用戶自主的編輯、收集、整理和發布信息,以P2P(個人對個人)傳播為主,更加強調個人對於信息的生產與傳播。以BLOG、RSS和SNS等為代表的Web2.0,互動性遠遠超過了校友錄、BBS等社區形式,極大地滿足了用戶之間的互動需求,信息的互動與交流也更加個人化。2005年全球博客人數過億,博客網站、sns網站的大量涌現,極大地推動了網路社區的發展。
(三)資本力量加速網路社區的成長
從2005年底開始,貓撲、天涯等大型社區網站相繼獲得千萬美元以上的風險投資,博客中國、碰碰網、億友網等web2.0的典型代表也相繼獲得融資,大批風險投資的進入加快了網路社區的成長。網民對社區的參與熱情不斷提高,社區網站已經占據了全球互聯網的顯著位置。以新聞集團旗下、美國著名的Myspace為例,這家提供社交服務的社區網站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平均每天新增25萬名用戶,2006年7月MySpace網站的流量超越雅虎和Google,一躍成為美國第一大網站。在Alexa流量排名統計,Myspace、騰訊、Wikipedia、YouTube、Blogger等社區網站位居前列。另據艾瑞咨詢調查,2006年互聯網十大熱點細分市場中,網路社區僅次於搜索排名第二;網路社區在行業的排名也從一年前的15名提高到第3名,影響力不斷增加。
網路社區的價值優勢
網路社區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網路用戶、網站經營和企業營銷等方面。
(一)有利於網路社區成為信息傳播的平台
網路社區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系,興趣、人際關系、幻想及交易是人類的四大基本需求,也是社區產生互動和成為傳播平台的基礎。在我國,25歲以下互聯網用戶超過一半,這些年輕群體對於人際溝通和交流的需求特別強烈,城市網民平均擁有9.7個網友,高於韓國(5.1個)、美國(3.4個)等國家。網路社區憑借豐富的原創內容,獨特的文化氛圍,個性化的服務,互動的功能,細分化的人群,滿足了用戶進行人際溝通、獲得社會認同、體驗歸屬感與自我實現等心理需求,成為有效的信息傳播平台。此外,網路社區成員地理上的分散性,使得社區的影響力在理論上可以波及全球,充分具備成為信息傳播平台的基礎。網路社區的互動與傳播功能,是網站和企業形成贏利模式,更好地開展經營,獲得經濟價值的基礎。
(二)網路社區為網站創造更多的經營價值
商業網站贏利主要來自內容服務、廣告經營、無線增值業務、網路游戲和搜索引擎等網路應用與服務,如會員費、電子商務交易費、移動增值、廣告收入等。廣告作為商業網站的主要收入,其價值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
1.網站的流量。網站將用戶資源出售給廣告主,最終獲得廣告收入,流量是進行廣告定價與廣告主投放廣告的重要依據。目前西陸、西祠胡同、天涯、MOP以及新型的Blog、SNS等新形式的虛擬社區都擁有不凡的流量,只要善加規劃和利用,可以發揮出很好的商業價值。
2.網站的用戶針對性。廣告主最關心的是如何有效觸及到目標消費者,用戶的針對性在某種程度上比流量更加重要。社區具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特點,能夠幫助廣告主有針對性的進行廣告投放,從而提高廣告效果。
3.用戶的忠誠度及用戶價值。社區網站將共同興趣、愛好和人際關系的人群凝聚在一起,形成了較為穩定的人際關系和較高的用戶忠誠度。深度挖掘用戶的屬性和價值,有利於提高廣告的傳播效果。MySpace的用戶多為年輕人,具有較高的忠誠度和廣告價值,先後贏得百事、豐田汽車、可口可樂、漢堡王等大客戶的廣告,網站經營效果良好。
(三)網路社區有利於企業開展營銷活動
減少企業搜索顧客的成本。社區將企業與顧客等參與者的信息集中起來,便於雙方信息的溝通,減少了相互進行搜索的成本。提高顧客的信任度,促使顧客產生購買行為。社區提供的近似人際傳播的環境,容易獲得顧客的信任,信息的說服力得到提高,有利於顧客達成購買。一些企業還利用社區中的「意見領袖」,幫助企業開展直接營銷。提高目標營銷的准確性。企業掌握了社區成員的注冊資料和交易情況,能夠更加准確地認識顧客的偏好、購買動機和購買行為,提高目標營銷的准確性。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滿足客戶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根據在社區獲得的顧客信息,企業能夠更好地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
網路社區的經營要點
網路社區的經營要點在於創造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具體方式如下:
(一)明確市場細分與定位
網路社區的特點是互動性、個性化,因此經營一個活躍而且成功的社區,必須有清楚明確的定位,對細分市場深入挖掘,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web1.0強調技術壁壘,Web2.0則強調清晰的市場定位,針對特定的用戶群,提供不可替代的服務,以此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和「黏性」。而為分眾市場提供差別化的服務,走「專而精」的道路,也是網路社區獲得增值服務費的基礎。社區在內容、文化、地域、體驗、服務方面的差別化,不僅提高網路社區的綜合競爭力,還能夠製造一定的壟斷性,並形成收費。
(二)培養用戶忠誠度
社區成員是網路社區最大的資產,社區經營必須重視成員忠誠度的培養。社區成員包括瀏覽者、建設者、使用者和購買者四種類型,對社區貢獻最大的是建設者,即最積極奉獻創作內容的成員,為社區創造巨大的間接價值;其次是購買者、使用者,經濟價值最小的是瀏覽者。網路社區的經營者必須了解成員所扮演的角色,努力提高其經營價值。
培養社區成員首要的是提高用戶數量。社區成員具有熱衷於口碑傳播、邀請自己的社會關系加入社區,從而「自激」用戶數量快速增長的特點。針對此特點,網路社區平台應利用多種服務與功能吸引新用戶。
用戶忠誠度是網站收取會員費的前提條件之一。提高用戶的忠誠度可以採取為用戶提供個人化的服務、增值會員服務、線上線下結合的互動交流等方式。在用戶穩定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向會員收費。此外,還要促進社區成員的人際互動,社區越能夠促進會員之間互動,成員的忠誠度就越高,從而對社區的參與和互動程度就越高,反過來創造更高的忠誠度。
(三)整合社區的內容資源
網路社區內容的開發與利用直接影響網站的贏利效果。社區內容的經營價值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內容吸引注意力,增加廣告投放量,一是直接將內容銷售實現收費。而實現內容經營的基礎,是網站擁有足夠的互動性、原創性內容。為此,網路社區必須有效地整合內容資源,通過原創內容的吸引力增加用戶數量,並利用人際互動對原創內容深入挖掘,創造吸引用戶的潛在優勢。由於網路社區信息量巨大且不斷更新,為了使大量優秀的原創內容以有效的方式展示給用戶,社區應該為用戶提供能夠對原創內容進行共享、搜索、分發的平台。
(四)提高營銷服務的效率
了解用戶習慣、偏好和潛在需求,是企業和網站實現營銷的個性化、提高營銷服務效率的基礎。挖掘用戶信息,能夠幫助企業更有效地接觸潛在顧客,進行有效的廣告投放與營銷活動,從而提高廣告效果。隨著企業對「精準營銷」的需求不斷增加,有針對性的精準廣告投放所佔據的比例將越來越大,這也為尋求商業模式的互聯網服務找到了一條贏利出路。以奇虎為例,其贏利模式就是分眾定向廣告,通過為社區型網站提供搜索服務,聯合眾多社區網站共同贏利。網站根據用戶的需求,通過技術把不同需求的廣告放到有相應需求的社區黑板報,由於掌握了廣告版面和受眾情況,廣告的針對性強,效果明顯,與社區網站的廣告分賬效益良好。
(五)加強網路社區品牌和文化建設
互聯網的海量信息使得網站的品牌構建更加重要。品牌建設的關鍵在於針對目標群體進行定位,突出品牌個性,加強網路社區的文化建設。
個性鮮明的網路社區均有著明確的用戶群體,為用戶提供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形成鮮明的品牌印象。國內網路社區如西陸是老牌社區的代表,用戶基數龐大、話題廣泛、分類明確、受眾清晰,用戶看重的是社區提供的功能性利益,形成功能性品牌的印象;西祠是中期崛起的社區,強調社區的人文特色,可以視為形象性品牌;貓撲是新興社區的代表,成員以年輕的個人用戶為主,網站的主要特色是為用戶提供娛樂、互動的體驗,成為體驗型品牌的代表。
網路社區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同時形成了獨特的社區文化。社區的本質是用戶之間的互動關系,而用戶又是內容的重要貢獻者,用戶與社區內容相融合,所形成的就是構成社區特徵與差異的社區文化。與之相應,憑借自身獨特的社區文化聚攏用戶,並以此為導向構建社區的不可替代性,將為社區創造獨具特色的商業模式,最終提高網路社區的商業價值。
參考文獻:
1.蔡義昌,林明澔.虛擬社群間關系轉移之研究[C].第二屆網站經營學術暨實務研討會(台灣),2003
2.趙明.200家社區網站聚首覬覦40億美元"風投"[N].中國經濟時報,2006
3.崔保國主編.2005-2006年中國傳媒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5. 什麼是網路虛擬社區
網路虛擬社區,指的是由一批網友自動聚集起來並相對固定在一定的網路空間中進行諸如信息發布、信息交流等活動的地方,它是數字化生活的一種真實寫照。其中論壇和聊天室是其最主要的兩種表現形式。這種虛擬社區有著與傳統社區幾乎同樣的構成要素:聚集的一群人;一定的地域;居民群之間可能會發生的種種社會關系;為謀求人際關系的相互協調而產生的種種社會規范或行為准則;一定的服務設備以滿足居民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總之,網上虛擬社區的設立與存在,已經成為網上「居民」群體隊伍日益壯大、網路用戶滯留網上時間日益延長的重要條件。
網路社區被認為是成功網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成功的商業網路社區具有重要的價值,它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收集潛在消費者的信息;增強與潛在消費者的交流;增加潛在消費者的數量;增加消費者的忠誠度等等。
熟悉互聯網的人都知道,雖然有這樣一句話:「在Internet的世界裡,誰也不知道你是一條狗。」但是,基於社會人的本性,誰也不會整天在網上四處游盪,「居」無定所。相反的是,幾乎每一個網民都有其相對固定的活動區域、相對固定的交流對象、相對固定的討論話題以及在某一虛擬社區中共同遵守的道德價值認同標准。如果你想要通過建立網路社區來營銷自身的產品或是服務,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需要多加註意。
◎要明確網路社區的定位和主題。根據社區的規模和參與者的成分,可以把網路社區分為綜合性社區和專業社區,每種社區通常又會按照不同的主題分為若干個子版塊。你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到底是使用哪一種形式。當然了,並不是說你是生產某產品的企業就建一個該產品的論壇,讓消費者發表關於產品的意見。社區成員參與的基本原因是可以與其他成員交流信息,並了解自己希望得到的信息。同時,網路社區又是一個休閑的場所,會員希望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所以你也要把會員的心理考慮進去。
◎確定社區的功能。一般來說,一個社區最常用功能有以下幾個,你可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
論壇:也就是電子公告板(BBS),是網路社區必不可少的功能,會員通過發帖或是回帖來實現溝通,事實上大量的信息交流都是通過BBS來完成的。
聊天室:它使在線會員可以進行實時交流,對某些話題有共同興趣的網友可以在聊天室中進行深入交流。
討論組:基於電子郵件的討論組會給那些需要對某些話題進行交流的成員提供方便。
免費郵件:為了避免不同郵件提供商電子郵件之間通信會產生時間差甚至會出現屏蔽的現象,經常在同一社區交流的成員之間往往選擇使用該社區提供的web mail。
即時信息:向在線成員提供類似於QQ的即時信息交流工具,方便會員的交流。
留言系統:它解決了錯過與網友同時在線交流的情況。
回復通知:通過這種功能收到關於你的帖子被回復的信息。這給不能經常上網的人帶來方便。
信息定製:會員定製自己需要的信息之後,方便管理者向會員發布信息。
◎網路社區的推廣。現在,互聯網上的各種社區不計其數,並非隨便一個社區都會有大量用戶主動參與,因此,網路社區建成發布之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推廣活動。
網路社區的推廣可以提交到搜索引擎的相關分類,在分類廣告中發布信息;到其他相關社區發布新社區開張的消息;甚至可以利用網路廣告、郵件列表等方式吸引目標用戶的注意。
總之,要想利用網路虛擬社區進行病毒營銷,就一定要調查清楚所要建立或是投入的社區的基本情況。
6. 網路社區的社區類型
網上社區的類型根據溝通的實時性,可以分為同步和非同步兩類:同步網上社區如網路聯機游戲,非同步社區如BBS等。網上社區最重要的幾種形式有BBS、USENET、MUD,在國內逐漸形成以BBS為主要表現形式,結合其他同步非同步信息交互技術形成的網路化數字化的社區形式。
社區是指進行一定的社會活動,具有某種互動關系和共同文化維系力的人類群體及其活動區域。網上社區,從網路技術的角度來看,網上社區,又稱為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縮寫)、論壇。1978年在芝加哥地區的計算機交流會上,克里森(Krison)和羅斯(Russ Lane)一見如故,因此兩人經常在各方面進行合作。但兩個人並不住在一起,電話只能進行語言的交流,有些問題語言是很難表達清楚的。芝加哥冬季的暴風雨又使他們不能每天都見面,因此,他們就藉助於當時剛上市的數據機(Modem)將他們家裡的兩台蘋果Ⅱ通過電話線連接在一起,實現了世界上的第一個BBS。這就是原始的BBS的雛形。在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之下,BBS在功能得到不斷擴展,並迅速成為全世界計算機用戶的交流信息的園地——網上社區。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是指由網民在電子網路空間進行頻繁的社會互動形成的具有文化認同的共同體及其活動場所。
網上社區與現實社區一樣,也包含了一定的場所、一定的人群、相應的組織、社區成員參與和一些相同的興趣、文化等特質。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網上社區與現實社區一樣,提供各種交流信息的手段,如討論、通信、聊天等,使社區居民得以互動。不過,它具有自己獨特的屬性。
同互聯網相比,網上社區(Virtual Commnity)有著更為悠久的歷史,最早的網上社區是隨著BBS的出現形成的。在為客戶創造和傳遞價值的活動中,社區(Community)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它和協調(Coordination)、商務(Commerce)、內容(Content)和溝通(Communication)並稱為5C。
網上社區有多種分類方法。學術界將網上社區分為以下四類: 1、交易社區 2、興趣社區 3、關系社區 4、幻想社區。
也有人將網路社區分為橫向網路社區和垂直型網路社區。橫向網路社區指就某一個話題在網上交談形成一個有共同興趣的網路社區;垂直型網路社區指網上企業利用業務關系和新聞組、論壇等工具形成以企業站點為中心的網路商業社區。
7. 貼吧和論壇都是什麼
1、社區:包括BBS/論壇、討論組、聊天室、博客等形式在內的網上交流空間,同一主題的網路社區集中了具有共同興趣的訪問者,由於有眾多用戶的參與,不僅具備交流的功能,實際上也成為一種營銷場所。
2、論壇:又名BBS,Bulletin Board System(電子公告板)或者Bulletin Board Service(公告板服務)。是Internet上的一種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可發布信息或提出看法。交互性強,內容豐富。論壇按不同的主題分為許多版塊,用戶可以閱讀別人關於某個主題的看法,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帖到論壇中。一般來說,論壇也提供郵件功能,如果需要私下的交流,也可以將想說的話直接發到某個人的電子信箱中。
3、貼吧:相當於一個開放式的論壇,如網路貼吧,自由度很高,不用注冊可以回貼發貼。而且很容易申請吧主,自己當版主,建立自己的論壇。 現在主題貼吧五花八門,很多要用關鍵字才能找到,列表是找不到的。
看了半天,我還是有點糊塗,好象是論壇(forum)比較單一,我早期是用telnet到很多大學的BBS,那時還是文本模式,後來變成現在的瀏覽器模式的。而社區(community)大而全,包含了論壇,所以一般說「門戶社區、專業論壇」,現在的博客也屬於社區的一分子了。而貼吧的門檻更低,不用注冊也可以發帖回帖,而且好象一般圖片比較多。
8. 什麼是網路社區平台
E-community: 網路社區,包括三個關鍵要素:社區平台,社區內容和社區成員。這也是N次方網路整合服務中的一部分。其中:
社區平台, 指社區成員快捷、便利的相互交流的平台,如論壇、評論、博客、維基網路、圈子或社會性網路、即時通訊等;
這三個要素聚集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一種網路社區文化和大環境,從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網路社區。
關於在社區掙錢,可以掛上幾個廣告鏈接彈窗啊,或者是發布一些付費廣告信息,抑或是允許廣告發帖來實現。然後提高點擊量的就行了。
還可以開通VIP專區啊,一定要做到吸引人。
9. 什麼是BBS
BBS是 Bulletin Board System的英文縮寫,即電子公告牌系統,它通過在伺服器上運行服
務軟體,允許用戶使用終端程序通過網路來進行連接,執行下載數據(或程序)、上傳數
據、閱讀新聞、交換消息等功能。
起先BBS是用來公布股市價格等類信息的。早期的BBS與一般街頭和校園內的公告板性質相
同,只不過是通過電腦來傳播或獲得消息而已。一直到個人計算機開始普及之後,有些人
嘗試將蘋果計算機上的BBS轉移到個人計算機上,BBS才開始漸漸普及開來。近些年來,由
於愛好者們的努力,BBS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擴充。目前,通過BBS系統可隨時取得國際最
新的軟體及信息,也可以通過BBS系統來和別人討論計算機軟體、硬體、Internet、多媒體
、程序設計以及醫學等等各種有趣的話題,更可以利用BBS系統來刊登一些「徵友」、「廉
價轉讓」及「公司產品」等啟事,而且這個園地就在你我的身旁。有時,BBS也泛指網路論
壇或網路社群。
二、 BBS史話
1. BBS發展史
1978年2月16日,美國芝加哥的克瑞森(Krison)和蘇斯(Russ Lane)藉助於當時Hayes調
制解調器(Modem)將兩台蘋果Ⅱ通過電話線連接在一起,實現了世界上的第一個BBS。他
們把自己編寫的程序命名為計算機公告牌系統(Computer BulletinBoard System)。
1981年,在軟體銷售商考爾金斯的推動下,CBBS加上Modem組成的第一個商用BBS軟體包上
市。
1982年,凱思琳(Cathleen)用Basic編寫的System/80開始在網上運行,凱思琳也成為BB
S歷史上第一位女站長。
1983年,經Thomas Mach整理後,終於完成了PC機的第1版BBS系統――RBBS-PC。
並將源程序全部公開,以利於日後的修改和維護,RBBS-PC贏得了BBS鼻祖的美稱。但在當
時,如何實現站與站之間的聯系問題並未解決。
1984年,Tom Jonning開發了一套具有站際連線和自動互傳信息功能的電子公告板程序FID
O,從而誕生了惠多網(FidoNet)。
BBS發展至今,目前世界上業余的BBS網路除了FidoNet(惠多網)以外,幾個較具知名度的
還有EggNet、AlterNet和RBBS-Net等等。由於這些網路和FidoNet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成問題
,這就實現了所謂的跨網。美國在線(AoL)在一開始實質上就是一個BBS網路。同樣,依照
Aol為藍本創立的嬴海威同樣也是一個BBS網路。
2. BBS在中國
① BBS在港台
港台信息業是極為發達的。據最新的報道,台灣網民比例是全球第一名的。台灣的BBS數量
也是最為龐大的。院校站點數以千計,「批踢踢實業坊」(ptt.cc)是台灣目前最大的BB
S站,在線一般超過兩萬人(而台灣人口只有兩千萬);在線千人的「中央情報局」(cia
.twbbs.org)則是港台明星Fans交流的據點。香港的BBS並不是很多,部分院校的BBS不對
外開放。憑借當地BBS自由寬松的氛圍和華語文化的交流,發展勢頭也很強勁。
跟大陸火熱普遍的www論壇形式BBS狀況不同的是,港台地區BBS只有少數網站支持www瀏覽
,多數發文需要用telnet。而且與大陸流行的Firebird系統不同,港台多是Maple BBS(大
陸的笑書亭BBS――Fterm的起源地――也是Maple BBS的)。
港台BBS與大陸的論壇文化不同,如果你的回復只有一句話,那就請自覺使用「推文」功能
(這是港台BBS最突出的功能)。如在批踢踢文章標題前按X,回復會附在原文的底部,而
不生成新文章。在港台發表或回復一行文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有可能被版主警告或者「
浸水桶」(即「版主把你浸在水桶里」,也就是禁封發文權)。
② BBS在大陸
1991年,羅依(BBS賬號為Roy Luo)在北京架設了國內第一個惠多網(FidoNet)BBS站長
城站建立,這時的BBS為PC BBS。
1993年,網易創始人丁磊(Ding)於寧波電信在中國惠多網另外一個創始人孟超的幫助下架
起了自己的BBS站。
1995年2月,騰訊創始人馬化騰(PonyMa)花5萬元用4條電話線在深圳的家裡架起了Ponysof
t。8月8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上的水木清華BBS正式開通。
1996年1月,中國第一程序員WPS作者求伯君(VincentQiu)在珠海架起了"西線"BBS站;5月
,金山總裁雷軍(Lei Jun)在北京架起了"西點"。
1996年以來BBS在中國的發展速度驚人。國內的BBS站,按性質和開辦者的不同又可分幾種
:一是政府機關用於文件傳輸和信息發布的BBS;二是公司用於聯系、吸引和服務用戶的B
BS系統,如連邦軟體、北京金山等公司開通的BBS站;三是高等院校建立的BBS網,如清華
大學的「水木清華」;四是個人開辦的BBS站,如「天堂資訊站」等;五是由互聯網網站建
立的BBS站,如新浪網的「體育沙龍」等。
1997年,'98世界盃亞洲區預賽。四通利方體育沙龍欄目對比賽進行網上視頻、音頻、文字
的實況直播。當時聚集了一批體育迷,較為活躍的網友有老榕、悉尼球探、韋一笑、王小
山、北京廚子、叼德一、灕江煙雨等。體育沙龍興起的標志是老榕的《大連金州沒有眼淚
》。據說鼎盛時期的體育沙龍,全國各地的體育記者編輯都在這尋找第一手的信息。
1998年1月1日至2日,中國惠多網第二屆全國站長(代表)大會在廣東佛山召開。求伯君取
代羅依當選為中國區協調人
同樣是在1997年,以NESO和RED兩人成立的NEED工作室,創建了嘉星論壇,他們招集了一批
優秀的斑竹獃獃、三腳貓、茶博士、耳朵、霏霏等,迅疾在1998年成為了國內僅次於新浪
論壇的著名論壇。此時,另一個名叫星伴的個人網站也正崛起,這個以北京、上海、廣州
、深圳的網友和北美學子組成的以女性為主的論壇,在1998年贏來了眾多的眼球。這兩個
網站都發生過網友意外身亡的事件,一個名叫小傷的以寫美文出名的嘉星網友車禍死亡和
名叫清儀的星伴網友的神秘死亡,第一次將網友們從網路拉到了現實,兩個論壇都分別成
立了網路靈堂。殊不料,1999年的一天,嘉星論壇自身也加入了死亡的行列,一個在中國
早期網民中聲望極高的論壇就像庫爾斯克號一樣,消失於世人的視野。時隔不久,星伴論
壇因為管理層的分裂也消失在網路的茫茫大海中。這兩個中國最早成立網路靈堂的論壇,
最終也將自己送入了陣亡者的名單。嘉星和星伴從短暫的輝煌到迅速的消亡,標志著理想
主義在網路論壇上的破滅,由於發展的無序和管理的不善,再加上當時的網路的燒錢運動
,在網路泡沫的沖擊之下,網路論壇作為網民的精神家園和理想國的情景已不復存在。
1998年12月1日,以體育沙龍起家的新浪網成立,並號稱「全球最大的華人網站」。後來原
網友紛紛出走,體育沙龍走向沒落。
網路論壇進入戰國時代。大大小小的網路論壇生長著消亡著,而隨著網路的迅猛發展,網
民們也逐漸分野細化,分類細化的網路社區呼之欲出。
1999年,生在江蘇長在陝西的蘇秦成立了以社區為主的「西陸」網站,而此時,遠在海南
的「天涯社區」,古都南京的「西祠胡同」,也紛紛以有特色的社區服務搶奪網民。這三
家都帶有商業背景的社區網站,與第一代的網路論壇的創立者不同,他們一開始就擯棄了
理想和人文的色彩,以規范的商業*作吸引新網民的加入,而完成了圈地運動的網站,將利
用龐大的網民資源開展他們的商業活動。穩定的收入正是這些論壇得以長期平穩發展的保
證。從今年的各地板磚排行榜來看,這三個社區的帖子經常上榜。這三大社區,和三大門
戶網站的論壇,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目前還難看出誰將贏得絕對的優勢,就好比作家
要成為文學泰斗一樣,比拼的就是誰的命長,誰活到最後,誰就笑到最後。
此外,目前活躍的網路論壇還有強國論壇、中青論壇、球迷一家等。強國論壇是人民網開
設的論壇,目的是為那些愛國無門又有一腔熱血堵在心頭的愛國志士們設立的。中青論壇
是中青在線的論壇,其中的青年話題是人氣最旺的論壇,由中青報編輯李方主持,以為文
學女青年排憂解難和抒發小資情調為宗旨。球迷一家和前面提到的天涯社區都屬於海南在
線,主要收容當年從新浪體育沙龍逃亡的散兵游勇。
還有一些人氣未必很高但聲望不低的專業類論壇。IT方面有新浪IT業界論壇和DONEWSIT寫
作社區,攝影類有第三隻眼和江湖色論壇,文學類有橄欖樹和詩生活等。這些論壇有個共
同的特點:在喧鬧的網路背景下,慘淡經營,低調運作。而混跡於其中的網民圖的是,有
朝一日,能脫穎而出,在業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 BBS登錄工具
BBS站,大多是基於Telnet協議。
伺服器端,採用Maple BBS或FireBird BBS系統。大陸BBS在Firebird BBS基礎上還發展了
Smth BBS、Ytht BBS、Lily BBS等,提供非常豐富web方式訪問,如發文、實時消息、信件
、Blog,而一些管理操作,如「版面管理」、「個人文集」則仍然限定為Telnet訪問。而
客戶端的Telnet軟體也發展了很多便於操作的功能,如,滑鼠響應、URL識別、圖片預覽,
文章自動下載、自定義腳本等。
客戶端通過Telnet軟體如NetTerm、CTerm、FTerm、Sterm、PCMan、BBMan、KKMan、Qterm
等工具來登陸伺服器,閱讀發表文章,發送郵件,通過模擬的ZModem協議來上傳下載數據
文件。有些站點還提供SSH登陸,確保連接的安全性。很多站點還提供Web方式的界面,方
便用戶使用
10. 網路社區的簡介
在很多年前,人們把論壇說成社區;即使到了今天,人們仍然習慣叫一個論壇為某某社區。到了今天,我們對網上的社區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認識,論壇只是構成社區的一部分,是社區中的公共活動和議論的場所,是組織社區活動和體現社區文化特徵的平台。
在現代社會學中,社區是指地區性的生活共同體。構成一個社區,應包括以下5個基本要素:一定范圍的地域空間、一定規模的社區設施、一定數量的社區人口、一定類型的社區活動、一定特徵的社區文化。傳統社會學認為社區與社區之間存在著種種差異,不同社區因結構、功能、人口狀況、組織程度等因素體現出不同的分類和層次。
構建網路社區同樣必須具備這五個因素,一定范圍的地域空間指的是網站的域名、網站的空間,同時還包括到達這個空間的帶寬,帶寬正如你去往不同地方的公路,假如到達這個社區的公路寬敞和方便,那麼這個社區會更容易凝聚人氣。
一定規模的社區設施在現實社區中指的是人們居住的條件和環境;社區需要為居民提供獨立的住所、公共的活動場所、娛樂場所、生活服務設施等等;網路社區指的是網站的
功能和服務,人們在網路社區上仍然需要獨立的個人空間(如blog、sns),需要公共的活動和娛樂場所(如論壇、游戲等)、需要各種服務(如商城、生活資訊、分類信息、在線咨詢等)。完善的功能和服務正如優良的小區,可以吸引人
們來到這里,並作長期居住的打算。
一定數量的社區人口指網站的注冊用戶數,當然注冊的用戶數並不等於有效的用戶數。網路社區與現實社區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現實社區中,社區中的人口容量是有限的,而網路社區中,人口的數量幾乎是無限的。網路社區的運營者應該通過一切有效的手段讓更多的網民到達這個社區,並想辦法留住這些人。關於人口的容量,網路社區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開發商耗資上億元建設一個現實的社區,耗資百億元打造一條繁華的商業街,而且這樣的社區和商業街空間、商鋪和房屋的數量也有限。然而網站運營者只需要建設現實社區的1/10甚至1/100的成本,就可以打造出一條同樣繁華的社區和商業街。淘寶網每天的人流就不亞於西單商業街的人流,雖然交易額的數量還有差距,但這只是時間問題。
一定類型的社區活動指的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參與的各種生活、工作和娛樂活動,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網路社區上具體體現為記錄自己的感情和生活,發起和參與各種問題的討論,表達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參與各種興趣、各種主題的活動,通過各種方法表達和滿足個性的訴求,進行傾訴、認同、交友、交易等等,以及人們在這些活動中形成的社會網路。
一定特徵的社區文化指的是在不同的網路社區,由於社區的功能、結構、人群的組成、組織者的理念和倡導等方面的差異,形成具有一定特徵的社區文化和社區認同。在具備了前面四個方面的因素以後,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特徵的社區文化。社區文化不是某個人賦予的,而是人們在社區活動中積累和沉澱下來的一種價值認同。比如提起mop,你會想起變態(bt)、提起donews,你會想起IT評論;提起chinaren,你會想起溫馨的校園生活。
以上五個因素構成網路社區
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人們現實生活的延伸。使人們的生活內涵更豐富,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更加精彩。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項技術如此深刻地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在那麼短的時間內給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如此大的革命。互聯網還將徹底地改變人們的生活,網路社區的出現使互聯網進入人們生活,預示著互聯網改變生活的開始。
引自土豆先生 2006年09月13日的文章《關於網路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