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正確應用網路輿情
時下,網路已經成為現實社會的一面鏡子,成為各種利益訴求匯聚的平台,成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這一局面,導致新聞輿論場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使網路媒體變身為新聞傳播的重要陣地。特別是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已經從單向傳播變為雙向傳播,從鏈條式傳播變為圓規式傳播,並由此導致網上輿論井噴、眾聲喧嘩,網路突發事件多發、頻發,越來越常態化。
做好網上輿論工作,關鍵要正確對待網路傳播規律,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進而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在社會轉型以及利益群體博弈的背景下,一項政策措施的出台,既有支持擁護的,也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甚至有爭議反對的。很多網路信息經過多級傳播後,很可能以訛傳訛,一些網民的評論往往來源於錯誤信息,觀點自然就不夠全面客觀,甚至感性偏激、言辭激烈。因此,當網路出現負面言論甚至極端化事件時,有關部門要主動介入、及時調查,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全面回應網民關切,在第一時間發布權威的調查信息,公布事件處置進程和結果,進而消除負面影響。其間,對發布虛假信息構成違法犯罪的人員,有關部門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對所反映的事情屬部分真實的信息,確實屬於過失或過錯的,就要勇於面對、糾錯改偏,變被動為主動、讓壞事變好事。
② 怎麼在網上曝光事件
在網上曝光事件的途徑有許多,比如:
網路貼吧發帖;
4.在網路上進行聲討;
5.利用新聞爆料:可以在網上查找當地的新聞媒體如電視台、電台的電話,然後聯系,若他們覺得有新聞價值,然後他們會派來記者和本人聯系。
曝光事件是指向公眾揭發他人可疑罪行的行為,這種行為不同於正式的檢舉,並沒有正式地向司法檢調機關提報案情,且不需負責。爆料行為表面上是揭發弊案,但實際上隱含了政治的權力斗爭與媒體壟斷等社會現象。 爆料內容可能是不合法取得的證據,因此在司法上不一定能當作直接證據。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爆料(方言)指發表令人感到意外或吃驚的新聞、消息等。
③ 如何做好網路輿情處置
一、做好輿情預警監測,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受到互聯網特性的影響,網路輿情危機的爆發具有突發性,而健全應急管理預案對輿情危機的形成與發酵影響明顯。遲緩的危機應急管理容易引發輿論的質疑和批判,導致不良後果。因此應對負面輿情,要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做好輿情預警監測,建立輿情研判機制,及時發現負面苗頭及時處置。同時完善事件本身的重建、補償、調查、追究機制和信息流通的報告、指揮、發布、溝通機制。
二、發揮媒介宣傳作用,做到信息公開透明。事實上,突發事件演變為輿情危機,多數時候是由於真實信息傳播出現真空引起。而信息公開透明既可以滿足公眾知情權,同時還可以杜絕謠言傳播維護政府公信。在 「人人麥克風」的多元開放性網路輿情環境中,疏導輿情危機,要善於利用微博等新興媒介,發揮其強大的輿論宣傳力,及時發布真實權威信息,引導輿論的正確走向。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輿情動態收集分析和梳理,提煉輿論關切點,從而在信息公開過程中有針對性解答公眾輿論質疑。
三、謹慎處置公眾監督,積極應對負面輿情。突發事件在演變過程中,因社會性,會在傳播過程中遭到各種質疑、批評、追問、謠傳甚至謾罵。此時,如何面對這些質疑批評並作出合理的引導對於化解輿情危機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基於事件事實和公眾訴求的前提下及時作出回應,言語要警惕官腔官調,應充分考慮公眾述求來處置問題。與媒體和大眾平交流時應降低姿態,保證平等溝通。對於確是部門失責行為要敢於認錯,避免因逃責嫌疑誘發新的輿情危機。
四、勇於直面輿論爭議,尋求輿論良性互動。在輿情應對過程中,相關部門不應局限在事件發生時官方的各種權威信息發布,對於輿論中帶有明顯失實、非理性、發泄式的言論,當事部門要以普通網民的身份,到輿論場域中和群眾展開「正面辯論」,通過真切的交流互動以正視聽。在網路引導過程中,要善於用公眾易接受的形式解讀法律條文和政策方針,需求與公眾保持良性的輿論互動,在真誠溝通中贏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五、提升危機防範意識,真切關懷民眾權益。時下,網路輿論監督、網路問政走熱促進了社會管理的更加規范化,但無形中也給一些地方政府造成了壓力。因此,應對輿論監督,政府不能僅靠事後被動應對,而應提升自身危機防範意識,從現實根源入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加強自身管理和監督,這樣其公信力自然得到提升,輿情環境也會風平浪靜。
④ 想在網上曝光一些事情,一般需要怎麼做
網路通訊越來越發達,各大社交軟體的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關於想在網上曝光一些事情,一般需要怎麼做?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如果想要曝光別人或者一些資料的話,可以直接在微博或者短視頻上面進行曝光,這兩款軟體的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微博,只要話題熱度夠高,馬上就能沖上熱搜。其次,選擇在網路上曝光之前,需要咨詢一下律師可能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曝光不是一件小事,損害到他人利益的事情不要輕易曝光,要給自己留好後路。最後,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不是想曝光什麼就能曝光的。網友們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可以迅速人肉出曝光者的基本信息,所以本案中的情況需要慎重考慮。
一:曝光之前可以聯系一下記者,或者被曝光的當事人,私下可以協商是最好的。
如果想要曝光別人或者一些資料的話,可以直接在微博或者短視頻上面進行曝光,這兩款軟體的信息傳播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微博,只要話題熱度夠高,馬上就能沖上熱搜。
關於想在網上曝光一些事情,一般需要怎麼做?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⑤ 怎麼處理網路輿情
怎麼處理網路輿情
一、尊重悠悠眾口
鍵盤俠既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再傳播者。網路事件的傳播是多向度、呈放射或折射線狀地散發開去的,網路熱點藉助娛樂化的名目實現爆炸性傳播。切記宜疏不宜堵,尊重悠悠眾口,以免引發輿情大面積爆發。
全網輿情處理
二、輿情回應速度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因為網路、微博、即時通信和社交網工具的廣泛應用,輿論形成周期較短,危機爆發不是以小時計,而是以分秒計。輿情黃金4小時內,突發事件傳播就會變成有影響的輿論事件,因此輿情回應越快越好!
私信我
三、真誠公布信息
在汶川大地震,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中,西方媒體第一次驚嘆中國媒體的開放性。充分認可我國媒體及時、客觀、開放、透明的報道,大大增強了政府的公信力!真相之所以戰勝謊言,真情之所以感動世界,就是源於信息的公開透明。政府官員需要了解網路傳播知識,推進施政的民主化、透明化,需要放低身姿,以平等心態學習如何和網路、網民打交道,才能推進社會的民主化進程。
四、堅定處置態度
負面信息在網上遭遇曝光後,必然會吸引眾多媒體和網友的廣泛關注。對於事件的發生,官方在處置過程表現出來的態度往往備受輿論關心。如果官方在處理事件中的表態不明確、不堅定、不真誠、不實事求是,就極易激發公眾輿論的聲討,引發更大范圍的危機。
五、絕對禁忌
事情回應一定要避免說謊,以事實和信息為體局,今天推翻所有言論,過幾日就被啪啪打臉,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絕對不是明智之舉,只會走上不治之路。
⑥ 自己手上有新聞,如何通過網路曝光
在網上曝光新聞,如果想要取得較大影響的話,就要好好策劃一下了,必要的時候可以選擇花點錢來達到曝光目的。
而且現在各方面管的比較嚴格,所以曝光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看能不能聯系本地的記者之類的。
在曝光前一定先給事件做個整理,提前寫好事件的詳細文字介紹,如果有圖片可提起准備好,文字介紹中哪些信息是需要隱藏的、哪些又是需要重點描述的,都要提前准備好。
在資料准備好以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選擇發布平台了,比如免費的平台。
微博,可以用自己的號發布,也可以在大號、明星、各種熱門話題下發布簡要的事件信息,同時@平時對你想曝光事件比較感興趣的大號或者名人,引起他們的注意,記住這個一定要持續去發。
然後在各種門戶網站的新聞下發表評論,並且求點贊,網易、騰訊等等,只要能發表評論的、點擊量比較高的,都可以發。
除了電腦端,還可以在手機端的各種看新聞的平台的評論里發表事件文字,主要選擇一些流量比較大的平台來發布。
其他還有很多免費的平台,無外乎就是各大論壇、博客,堅持發。
以上說的是免費的方式,當然你要是要發新聞那就需要投稿了,但如果是投稿的話,一般媒體可能不會理你,投稿成功的概率會低很多,只是看你能不能聯系作者,而網上那些可以發新聞的公司,基本上不太好的一面的新聞基本上都是不發的。
⑦ 網路輿情應對的方法有哪些
一、壓力面前不卑不亢
當前,利益格局深刻調整,社會矛盾不斷凸顯,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民眾更加傾向於通過低成本的網路渠道來呼籲和吶喊,網路匯聚的各種聲音洶涌來襲,網路輿論以其前所未有的影響力,得到全社會的重視與認同。網路輿情頻發高發多發突發成為常態。處置網路輿情首先要適應挑戰,破除傳統的不理、不用、不管的思維定勢,輿論壓力面前不卑不亢,做到不慌、不怕、不躲、不拖、不堵、不抗、不縱。
1、不要慌。輿情突發後就會被置於一個舉世矚目的境地,就會曝光於公眾的監督之下,六神無主,自亂陣角,慌張應對,說話口無遮攔、主觀武斷、亂下結論,容易亂中出錯,反而把自身置於漩渦之中,給應對帶來被動。淡定而鎮靜地坦然接受現實,有助於理性客觀化解輿情。
2、不要怕。面對眾聲喧嘩、缺乏理性的一邊倒式的輿論監督所帶來強大的殺傷力,畏懼害怕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拋棄膽怯心理,勇敢面對才是解決問題的起點。
3、不要躲。輿情突發後,各路媒體蜂擁而動,記者八面雲集,面對種種質疑,四處躲藏,推三阻四,避而不見,只會加重輿情,謠言橫飛,喪失處置輿情引導輿論的主動權。
4、不要拖。採用應對傳統危機的經驗來處置網路輿情,「拖一拖就會過去」的思想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沉默只會將問題越拖越大,進而喪失自己的立場,葬送自己的公信力和網路形象。
5、不要堵。輿情事件引起輿論濤天,引來無數圍觀網友,對事件原因經過結果不宣傳報道,不釋疑解惑,實施信息封鎖,以滅火心態處置,只會讓網友更加猜測背後的真相是什麼,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輿論往往會偏離應有軌道,甚至會引發惡果,造成社會危機。
6、不要抗。引起網路關注的事件一般是因為有勃於常理和常識。網路情緒面前,視輿論呼聲於不顧,固執己見,不接受批評,逆網路輿論壓力而行,採取與網路民眾對抗方式,違民心民願,極不可取,非智者所為,更易讓真相錯綜復雜。
7、不要縱。面對輿論帶來的壓力,以妥協退讓思維的方式來進行「斷腕切割」,或劃清界線,或推卸責任,刻意縱容討好媒體和輿論,不僅損害自己形象和切身利益,相反吃虧還不一定討好,甚至會成為眾矢之的,更會激起網路民眾更多的憤怒和拍磚。
⑧ 如何捕捉網路輿論熱點信息呢
可以通過輿情監測系統採集全網信息,快速分析輿論熱點信息和排行,並可以利用分析圖表掌握傳播走勢、網民情緒、媒體觀點等信息。現在國內的輿情監測系統已相對成熟,越來越多的政務和企業部門都通過系統來捕捉輿論熱點。例如新浪輿情通,是坐標在上海的輿情大數據服務平台,所屬的公司蜜度信息擁有自主的研發能力,為各行業客戶提供大數據服務。。很高興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採納
⑨ 如何把事情曝光到網上最快的
第一、利用網路平台免費發布信息
比如我們常用的微信微博等等,也可以藉助大V、網路貼吧、天涯論壇、知乎的影響力迅速傳播。而個人可以免費注冊一些第三方網站,免費在上面發帖。
第二、收集媒體聯系方式聯系記者采訪報道
要找到敢於曝光的媒體。不過要注意的是,有些媒體並不報道和監督稿件。一定不要上當受騙。另外,不要找地方媒體曝光地方事務。事件發生後,當地媒體可能被封鎖。
第三、找專業機構或個人進行曝光
但是現在網上曝光的基本都是專業的媒體公司,個人發布的影響力是有限的。如果有證據,可以找這樣的公司咨詢。專業的人脈廣,和各大網站都有合作,所以他們做的曝光能吸引最多網友的關注,很有轟動性。找專業人才是事半功倍的關鍵,因為專業曝光人一般都是前記者或媒體人,熟悉媒體運作的流程,在圈內有一定人脈。
第四、網路平台個人信息發布
個人可以在網路公共平台,比如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或者短視頻平台,快手、抖音等進行發布,尤其是短視頻平台,用戶規模龐大,瀏覽量大,傳播速度更快,所能引起的效果是明顯的,也是最低成本的維權方式。
第五、專業的媒體曝光公司
專業媒體公司具有著傳統媒體的專業性,也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團隊,還具有個人所不具備的資源與人脈,根據具體時間來制定合理而又詳細的策劃,撰寫新聞稿件或者拍攝短視頻的方式發布在自媒體平台上,達到一定的瀏覽量和曝光度,這也是個人信息發布沒有辦法達到的預期和效果,同時也能夠保證發布速度和時效。
⑩ 如何做好網路輿情工作 何做好網路輿情監控工作
1.首先,有專業的輿情監測系統做技術支持,有了這一步,下面才好開展更進一步的工作。
2.其次,和專業人員合作,更大的優勢在於有專業的技術人員支持,有輿情公關專家的不間斷的指導支持,不僅可以提高處理輿情的效率和安全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公司公關部門的素質,通過一定時間的對接和支持,能夠有效提升公關部門的業務能力,一些可以應對的小輿情也就不用再麻煩別人,交給公關部就可以搞定。
增強輿情預警意識:
一、客觀認識網路輿論,認識輿情預警作用。要認識到網路既是社會危機的放大器也是社會情緒的減壓閥,不必把網路輿情視為洪水猛獸而反應過度,但也不能對潛在的負面輿情信息置之不理,釀成輿情危機。因此政府要認識到輿情預警的作用,通過利用一些輿情監測工具,比如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輿情監測系統,提高輿情預警能力,爭取輿情負面信息早發現早處理,防危機於未然;
二、指導思想上從"堵"向"疏"轉變。當前,突發事件出現的機率較高,信息的傳播渠道很廣,把封鎖消息作為處理危機的基本方法,很容易把危機推向更糟糕的境地,唯有把這類事件視為一種常態和中性事件來疏導和處理,把處理危機看作政府正常職能的一部分,才能更有利於應對網路輿情。五是提高正確引導輿論的能力。通過學習、研究和培訓,不斷提高幹部運用網路與群眾溝通交流、科學把握輿論導向、正確引導社會熱點、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大學高校如何做好網路輿情監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