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傳播網路謠言有什麼行政處罰
1、民事責任:根據民法總則第179條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方式。
2、行政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散播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傳播網路謠言造成極其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Ⅱ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應依據哪些具體法律處罰規定
您好!網路造謠可能涉及行政處罰、民事責任及刑事責任。網路造謠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如果造謠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則要承擔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根據《刑法》相關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具體為您分析如下:
一、網路謠言的行政處罰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法律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Ⅲ 網上傳播謠言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網上不是法外之地。網上傳播謠言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Ⅳ 網路謠言要承擔什麼刑事責任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網路上製造謠言的,需要承擔什麼責任要依據造成的後果而定,如果造成嚴重後果的,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 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製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被傳謠言該如何處理
謠言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並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謠言傷害了他人,影響社會。散播謠言人要為其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行為性質不同,承擔責任的方式也不相同,最高可追究刑責。下面由。
謠言,指的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並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
任何在自由意志支配下編造、傳播網路謠言的人,都應當為其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打擊網路謠言,對謠言製造者追責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二是行政責任,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三是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以及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規定了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編造並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誹謗罪,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煽動軍人逃離部隊罪共14個罪名,不同類型的網路謠言行為可能觸犯不同的罪名。比如,製造網路政治謠言煽動分裂國家的,應認定為煽動分裂國家罪。在互聯網上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達到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程度的,將被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定罪處罰。
一、怎樣告別人侵犯名譽權
告別人侵犯名譽權應該按照民事訴訟的程序來進行一個操作,一般情況下都是向法院來遞交起訴狀,看法院來是否受理,受理案件之後就會移交相關的證據和材料,最後就是通知開庭,在開庭過程當中有一些方面的審查活動。名譽權糾紛一般屬於民事糾紛,民事訴訟,就是打民事官司。民事訴訟的主要程序,包括當事人起訴、人民法院受理、開庭審理、判決,當事人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判決以及再審程序和執行程序。
起訴時,應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並按被告人數提交起訴狀副本。起訴狀應當寫明以下內容:
1、當事人的情況。當事人是個人的,應寫明其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等;有代理人的,還要寫明代理人的姓名、住所、工作單位以及與當事人的關系。當事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應寫明法人或者組織的名稱、單位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等。
2、原告訴訟請求以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3、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的姓名、住所等。
4、受訴法院名稱,起訴的年、月、日,起訴人簽名或蓋章。
二、如何認定名譽權侵權
1、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並為第三人知悉。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損於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如誣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素質能力不高、企業形象不佳等。
2、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從法理上講,對於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准,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情節嚴重的,將會構成侮辱罪或誹謗罪。
法律依據:《網路安全法》第十二條 第二款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Ⅵ 散布謠言怎麼舉報
打110報警處理。有人傳播謠言的話可以直接打110報警電話報警處理,如果對方傳播的謠言是對你有影響的話那麼是可以起訴對方讓對方負責任的。如果是在網上發布謠言對他人進行誹謗的,受害人可以向發布信息的網路平台進行舉報,要求網路平台刪除不實的報告,情節嚴重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訴。
一、網路誹謗維權的措施:
1、收集相關網路謠言證據,比如謠言內容的保存,如果是以圖片、文字等形式,可以通過保存相關圖片,網站文章截圖等方式來收集證據。
2、找相關網路平台投訴,要求刪除網路謠言。也就是說向謠言發布網路平台的的運營商進行投訴,如果謠言侵權不嚴重的情況建議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同時也可以通過去函的方式要求對方停止侵權。
3、直接起訴。通過民事起訴要求停止侵權也是維權的一種的方式,不過訴訟之前一定要預先固定證據,因為網路謠言侵權,侵權者只有點下滑鼠就可以刪了內容,到時候就真的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一般來說造謠舉報的方式是報警,也可以提起刑事自訴。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誹謗罪,行為人會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條
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Ⅶ 散播網路謠言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對於網路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
一是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二是行政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受到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三是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如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者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此類犯罪行為要受到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刑事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Ⅷ 散布謠言怎麼處理
散布謠言的處理方式,具體如下:
1、對於網路上散布謠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分為三種責任;
2、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依據我國民法典的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3、行政責任。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4、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散布謠言的危害:
1、散步恐怖事件謠言不僅危害國家的安定團結。而且會影響國家的繁榮和發展。說大了,甚至會損害國家的形象。撼動國家在世界,人民中的地位;
2、散布恐怖事件的謠言會擾亂社會秩序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比如說宣傳地震了,世界末日了。這都會給社會秩序帶來潛在的威脅;
3、散布恐怖事件謠言不僅影響了未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和對事物的認知態度。而且會使未成年人喪失思考的能力。降低求知慾望。甚至會誤導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
4、散布恐怖事件的謠言。會破壞家庭團結,師生關系以及社會和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Ⅸ 在遭遇網路謠言、謾罵的時候,我們該如何維權
不要以暴制暴,要注意取證,要及時報警,要尋求媒體的幫助,可以去法院起訴。當我們遭遇網路謠言,謾罵時,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要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不管是誰,只要他違法了,就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我們要帶上搜集的證據,去法院起訴那些造謠者,要相信法律會幫我們維護正義。面對造謠者,不要膽怯,更不要屈服,要勇敢一些,要用法律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