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仁政殿和勤政殿的區別是什麼
仁政殿和勤政殿的區別是:仁政殿是後寢主殿,既皇帝的寢殿;勤政殿是處理政務,接見王公大臣之所。(南宋時勤政殿也是皇帝的寢殿)
根據記載,仁政殿在南宋和金的宮殿中都出現過,也都是作為皇帝的寢殿。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古代宮殿建築物自身也被分為兩部分,即「前朝後寢」。「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後寢」是皇帝與後妃們居住生活的所在。例如金時,大安殿是前朝主殿,仁政殿是後寢主殿,完全是按照前朝後寢的布局。
勤政殿:
中南海的勤政殿,是清康熙年間在明代西苑的基礎上修建而成,是清帝在西苑居住時的辦公地點。辛亥革命後成為北洋政府重要的會議廳之一。一九四九年建國前夕,兩次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此召開,起草政協會議共同綱領的第三小組組長周恩來就住在勤政殿辦公。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二年,勤政殿原址進行修繕。
位於香山公園東宮門內的勤政殿,是乾隆皇帝來園駐蹕臨時處理政務,接見王公大臣之所,取意勤政務本、勤於思政。有正殿、南北配殿及牌樓修復及景區內山石道路整理,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景區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
另外在韓國景福宮也有勤政殿,始建於朝鮮王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太祖三年),作為正殿,主要用於舉行國家的重大慶典,接見外國使節等重大外事活動,是景福宮各殿之首。高宗同治六年重建,在花紋華麗的兩壇月台上,冠以兩層重檐,顯得雄偉壯觀。殿內有寶座和藻井,殿身四周繞以迴廊,殿前鋪平石板,此外,配色華麗的丹青,造型秀麗的藻井,使建築更為庄嚴肅穆,異常壯麗。殿前方的廣場就是百官朝會之地,廣場的地面鋪以花崗岩,分三條道路。中間的道路稍高、稍寬,是國王走的路,兩側的稍低一些,是文武百官走的路。還有品階石分列於廣場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