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是從哪一年開始開通QQ上網聊天功能軟體為什麼叫QQ
QQ是1999年2月由騰訊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網路工具——騰訊即時通信(TencentInstant Messenger,簡稱TM或騰訊QQ),其合理的設計、良好的易用性、強大的功能,穩定高效的系統運行,贏得了用戶的青睞;QQ以前是模仿ICQ來的,ICQ是國際的一個聊天工具,是I seek you(我尋找你)的 意思,OICQ模仿它在ICQ前加了一個字母O,意為openingIseekyou,意思是「開放的ICQ」,但是遭到了控訴說它侵權,於是騰訊老闆(馬化騰)就把OICQ改了名字叫QQ,就是現在我們用的QQ。除了名字,騰訊QQ的標志卻一直沒有改,一直是小企鵝。因為標志中的小企鵝很可愛,用英語來說就是cute,因為cute和Q是諧音,所以小企鵝配QQ也是很好的一個名字。
B. 網聊開始哪年
1999年02月,騰訊正式推出第一個即時通信軟體——「OICQ」,後改名為騰訊QQ。QQ在線用戶由1999年的2人(馬化騰和張志東)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上億用戶,在線人數超過一億,是中國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聊天軟體之一。
C. 社交網路的社交網發展史
1971 年,人類第一封電子郵件誕生。其緣起就是為了方便阿帕網(ARPANET)項目的科學家們互相之間分享研究成果。
1991 年,伯納斯·李經過多年實踐和改進,創辦了以「超鏈接」為特徵的萬維網(WWW)
1994 年,斯沃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學生 Justin Hall 建立自己的個人站點「Justin』s Links from the Underground」,與外部網路開始互聯。Justin Hall 把這個站點更新了 11 年,因為被稱為「個人博客元勛」(founding father)。
1995 年,Classmates.com 成立,旨在幫助曾經的幼兒園同學、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大學同學重新取得聯系;Classmates.com 在 2008 年的時候還擁有 5000 萬會員,到 2010 年才跌出社交網站 TOP 10。這里有一個羅曼蒂克的鮮活例子:Ray Sears 在 Classmates.com 上找到了自己七年級的女友,他通過站內信息工具問她還記不記得他,她回答「我怎能忘記我的初戀」。於是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並生下兩子。
1996 年,早期搜索引擎 Ask.com 上線,它允許人們用自然語言提問,而非關鍵詞(比如:「今天上映什麼電影」,而不是「10月23日 電影 上映」)。
1997 年,美國在線實時交流工具 AIM 上線;在這一年,一位名為 Jorn Barger 的先鋒博客作者創造了「weblog」一詞。
1998 年,在線日記社區 Open Diary 上線,它允許人們即使不懂 HTML 知識也可以發布公開或私密日記。更重要的是,它首次實現人們可以在別人的日誌里進行評論回復。
1999 年,博客工具 Blogger 和 LiveJournal 出現;後來 Blogger 在 2003 年被 Google 收購,但該產品目前仍然存在——全球科技公司之間的專利站捧紅的 FOSS Patent 就是用 Blogger 建的網站。
2000 年,Jimmy Wales 和 Larry Sanger 共同成立 Wikipedia,這是全球首個開源、在線、協作而成的網路全書,完全不同於《大英網路全書》的編撰方式。Wiki 的用戶在第一年就貢獻了 20000 個在線詞條。目前維基網路仍然堅持募捐的方式籌措運營資金,2011 年底他們募集 2000 萬美元來維持 2012 年的運營。
2001 年,Meetup.com 網站成立,專注於線下交友。這個網站大家應該比較陌生,但是如果告訴你這個有著 12 年歷史的網站,現在每月還有 34 萬個群組舉行線下活動,你應該會感到詫異了。網站的創建者是 Scott Heiferman,2001 年「9·11」事件以後,他成立了 Meetup.com 來幫助人們互相聯系——而且不只是線上的。Meetup.com 是一個興趣交友網站,他鼓勵人們走出各自孤立的家門,去與志趣相投者交友、聊天。現在它每月會有 34 萬個群組在當地社區進行聚會,一起吃喝玩樂、聊天、社交甚至學習。
2002 年,Friendster 上線,這是首家用戶規模達到 100 萬的社交網路。Friendster 開創了通過個人主頁進行交友的先河,在它兩年之後,Facebook 正式在哈佛大學寢室上線。目前在 Facebook 的攻勢下,Friendster 在全球范圍內基本式微,不過在印尼和菲律賓仍然受歡迎——有意思的是,Facebook 在這兩個國家也極其受歡迎,看來東南亞人民有強烈的社交慾望。
2003 年,面向青少年和青年群體的 MySpace 上線,它再一次刷新了社交網路的成長速度:一個月注冊量突破 100 萬。MySpace 發展到後來涉黃和無謂謾罵逐漸增多,管理者不加規范,以致難以擴大用戶,最終被出售。如果說 2005 年賣給新聞集團的 5.8 億象徵著它是未來的新星,那麼 2011 年 3500 萬美元賤賣給廣告商則意味著這顆流星隕落。
2003 年上線的還有 WordPress,它由全球各地的幾百名網友通過在線協作創建, 目前在全球已經擁有數千萬用戶——截止 2011 年 12 月,發布一年的 WordPress 3.0 獲得了 6500 萬次下載。與 WordPress 相關的故事不計其數,信息圖中講到它幫助一個自閉症女孩走出病症的故事,這個叫 Carly Fleishmann 通過在電腦上敲打文字的方式使自己擺脫了自閉症;隨後她創辦了 Carly』s Voice 的 WordPress 個人博客,幫助其他人擺脫自閉症。
2004 年,Facebook 成立,根據 7 月 Facebook 上市後的首份財報,Facebook 目前每月有 9.55 億用戶活躍用戶(MAU),每月移動平台活躍用戶數有 5.43 億。
2004 年同年創立的還有 flickr,現在它依然是非常活躍的圖片社區,只不過東家已經變成了雅虎。
2005 年,YouTube 成立,它在成立後迅速被 Google 相中,2006 年從 Google 那裡得到的收購價是 16.5 億美元。
2006 年,Twitter 成立,由於它內容限制在 140 字以內,它迅速成為方便的交流工具和強大的自媒體平台。
2006 年成立的還有 Spotify,它現在是社交音樂分享型應用的典型,擁有 1500 萬 MAU 和 400 萬付費用戶。
2007 年,輕博客平台 Tumblr 成立,目前該平台上有 7700 萬個博客;根據 2011 年 7 月的數據,該網站每月的獨立訪問量是 1340 萬。信息圖中舉到一個例子,一個名叫 Ana White 的女木匠在 Tumblr 上開通博客分享自己對木匠工作的喜愛,現在她的博客每月訪問量有 300 萬,所獲得的廣告收入足以養家。
2008 年,Groupon 上線,是國際上最大的團購網站,但近一年股價跌逾 80%,一直走下坡路。
2009 年,Foursquare 上線,以「簽到」(check-in)組建基於地理位置的社交網路,Foursquare 成立於紐約市,每年 4 月 16 日在紐約擁有一個獨特的「4SQ 日」。截止今年 4 月,Foursquare 擁有 2000 萬注冊用戶數。
2010 年,Google 圍繞最成功的產品 Gmail 推出微博客和溝通工具 Google Buzz 上線,但這是一個失敗的產品,2011 年12 月 15 日徹底被 Google 終結。
2011 年,Google Buzz 的繼承者 Google+ 上線,根據今年 9 月的數據,Google+ 目前擁有 4 億注冊用戶,每月 1 億活躍用戶。
2012 年 Pinterest 呈現爆發式增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在 2011 年底被 TechCrunch 評為「年度最佳創業公司」,它是目前網站史上最快達到 1000 萬獨立訪客的網站。
D. 網路視頻聊天什麼時候有的
你說的外國還是中國?中國我記得2003年左右有的,那時候電腦都是那種台式那種。我最早一次去網吧是2002年,那時候大多數網吧都還沒有攝像頭,而我是陪同學和朋友上網,我在旁邊看。記得那時候大多數人都在玩紅警,傳奇,和qq聊天。而那時候的qq聊天技術跟現在是不能比的,那時候只能打字,視頻和語音聊天都沒有。
E. 人們是什麼時候接觸網路的
不知題主的「人們」是指我們中國還是世界,如果指世界,那可以網路一下「互聯網」。
我記憶中應該是1998年前後開始看到有網吧,那時候家裡有電腦的鳳毛菱角,一個網吧也不超過10台計算機,只有個別網吧有網路,而且有網的機子也往往只有一兩台,費用是沒網機子的三四倍,主要還是把電腦當街機玩。
2000年左右QQ和UC開始盛行,網吧開始真正有網路,網路和電腦的主要用途還是玩游戲和聊天,此後這種局面長達10年,家長和社會對網路可謂是談虎色變。
2006年開始零星的網路購物現象,我在2007年第一次網購,是一部摩托羅拉的翻蓋手機。
真正對網路有重新認識還是從2008年進入大學。
網路改變生活已經是2010年以後的事了,電商,論壇,門戶興起,網路辦公也已經非常成熟。
2012年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入手一款蓋世兔,移動互聯網的概念也越來越火,2G、3G、4G相繼問世
網路無所謂不能也就近幾年的事,小到訂餐打車,大到買車買房
F. 百度知道在線聊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去年就開始有了,也是一種創新,對於想馬上有答案的人是一個不錯的平台
G. 在中國 網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的
網戀是從2004時開始盛行的,從2002就有了網戀這個名詞!
H. QQ聊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騰訊公司於1998年11月在深圳成立,是中國最早也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最大的互聯網即時通信軟體開發商。1999年2月,騰訊正式推出第一個即時通信軟體---「OICQ」
I. 網戀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來的
古代已經有網戀,現代網戀從2002年開始,2004年開始流行。
唐朝時著名的"紅葉題詩"可算最早的網戀。相傳大唐僖宗時代,有一個進京趕考的書生於佑行走在皇城御道上。當時正趕上深秋時節,殘陽夕照,落葉飄飛。
於佑內心充滿了寂寞的傷感,思鄉之情躍然紙上。因為淚眼模糊,他便來到御河岸邊用水洗洗,此時看到一片又紅又大的樹葉引起了他的注意,葉片上好像有幾行墨跡仔細一看,居然是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書寫娟秀讓人憐愛。於佑把紅葉帶回住處後放在書箱中,每天都拿出來欣賞吟誦,越來越覺得紅葉美艷可愛,題詩清新意深。他想:"紅葉是從宮城禁庭中飄流出來的,上面的詩一定是宮中一位美人所寫的。
我一定要把紅葉珍藏起來,這也是我將來美好回憶中的一件紀念物。"由於一段時間來於祐對紅葉日夜思慮,面容便消瘦了很多。他的好朋友知道了這件事後,勸他忘掉紅葉題詩,不要再胡思亂想。一天夜裡,於佑又躺在床上徹夜未眠。天亮後,他急忙到外面找到一片又大又紅的秋葉,在上面題了二句詩:"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他拿著紅葉來到御河上游的宮城前,看著自己題詩的紅葉在御河中飄流進宮城。
郁悶的於佑從此不再相思,開始發憤苦讀。後來,於佑又多年參加京城科舉考試,結果還是沒能考中,就投奔到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權貴韓泳門館擔任秘書,此時手頭上錢財也漸漸寬裕,但已經無心再去科舉應試。過了幾年,韓泳召見於佑說:"皇帝宮城中有三十多個宮女被逐出宮,讓她們各自嫁人,其中一名韓夫人和我是同族。她進宮很多年了,現在從禁庭中出來後就投靠到我家裡。我考慮到你已年過三十,還沒有娶妻;獨身一人,也沒有官職和家產,生活上很清苦孤單。
soso_tc_slider_img
現在韓夫人自己私房銀子不下千兩,她本來就是清白人家的女子,年齡剛剛三十歲,長得姿色出眾。我給你二人說親,把她嫁給你,怎麼樣啊?"於佑這時趕忙從坐位上離開,向韓泳伏地跪拜說:"我是一個窮困書生,寄食於您的門下。自己一無所長,不能報答您的恩德。現在又對我如此厚愛,更是受之有愧!"於是韓泳吩咐手下人安排嫁娶禮儀,為於祐和韓夫人舉行了婚禮。
婚後,韓氏在於佑書箱中發現了紅葉,她十分驚異,說:"這紅葉上的詩是我作的,夫君是怎麼得到的?"於佑就把得紅葉事詳細講給了妻子。韓氏又說:"我在宮城御河裡也撿到了一片題句的紅葉,不知道是宮外何人所寫。"她打開自己的衣箱取出了一片紅葉,於祐接過來一看上面的題句就連聲說:"這是我題的!"夫妻二人各持一片紅葉相視無言,感慨萬端,禁不住淚水奪眶而出。
這真是無巧不成書,天下姻緣一線牽,可見古人也有網戀,不過紅葉題詩從此家喻戶曉,成為當年網戀的佳話。
看樣子網戀不是現代人的專利,開講的大唐王朝早就有了,感嘆歷史上的人物真是先進。
J. 社交網路的起源,發展歷程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越詳細越好啊,多謝了各位
社交網路的起源
六度分割原理及社交網路的興起與發展
有一個數學領域的猜想,名為SixDegreesofSeparation,中文翻譯包括以下幾種:六度分割理論或小世界理論等。理論指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虛擬雖然是網路世界的一種優勢,但是和商業社會所要求的實名、信用隔著一條鴻溝。通過熟人之間,通過「六度分割」產生的聚合,將產生一個可信任的網路,這其中的商業潛能的確是無可估量的。社會、網路、地域、商業、Blog、SNS,這些詞彙你也許都聽麻木了。然而一旦那些預見先機的人找到聚合它們的商業價值,被改變的絕不僅僅是網路世界。
「社交網路」是近些年最受關注的互聯網名詞,它的英文縮寫是SNS,第一個S是Social社會化,第二個N代表Networking網路,第三個S是Services服務。SNS的概念起源於社會網路研究者提出的「六度理論」,即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SNS將現實中的人際關系搬到了互聯網上,讓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能聯絡彼此。
總體來看,社交網路不僅僅是一些新潮的商業模式,從歷史維度來看,它更是一個推動互聯網向現實世界無限靠近的關鍵力量。目前,社交網路含蓋以人類社交為核心的所有網路服務形式,互聯網是一個能夠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參與的互動平台,社交網路使得互聯網從研究部門、學校、政府、商業應用平台擴展成一個人類社會交流的工具。現在社交網路更是把其范圍拓展到移動手機平台領域,藉助手機的普遍性和無線網路的應用,利用各種交友/即時通訊/郵件收發器等軟體,使手機成為新的社交網路的載體。
2.國內社交網路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中國社交網路的從無到有
隨著國外社交網站的日漸盛行,社交網路也開始踏入中國的互聯網世界。2003年,Uuzone在南京成立,又名優友地帶。優友是一個Web2.0公司,社交網路,你可以在優友寫Blog,使用網路IP電話,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它是一個面向18到25歲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的網路社交平台。UU地帶致力於以網路溝通人與人,倡導通過網路拓展人際關系圈,讓用戶盡情享受社交和溝通的樂趣。UU地帶以提高網路誠信、建立信任溝通為己任,為互聯網應用帶來清新健康的新風尚。同時,Uuzone也定位在滿足用戶在網路「非約會、非商務」的廣泛性網路交往。
越來越多的用戶帶來社交新樂趣用戶使用UU地帶的服務,可以通過自己的朋友結識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從而獲得更多高質量的、可信任的朋友,即為優友,並創建誠信安全的個人社交圈,從結交朋友、休閑娛樂、商務投資、學習探討等等一系列的交流活動中獲得樂趣。
作為中國早期的社交網站,在中國互聯網剛剛起步的時期,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其用戶數量超過300萬。然而,盈利模式的不清晰,導致其後來的發展一直差強人意,同時,優友地帶有據可查的融資紀錄,除了晨興創投的100萬美元外再無其他資金注入。而目前SNS網站的廣告收入與成本支出有極大差距,盈利遙遙無期。因此,優友地帶最終於2009年停止了所有的服務,成為SNS社區洗牌中的第一個犧牲者。(二)各類社交網站層出不窮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各種社交網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在世人面前,諸如校內網(現人人網)、開心網、51.com、騰訊朋友、新浪微博等。
51.com成立於2005年8月。51.com致力於為用戶提供穩定安全的數據存儲空間和便捷的交流平台。51.com是由美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SequoiaCapitalChina)、巨人網路集團(GiantInteractiveGroup)、海納亞洲創投(SusquehannaInternationalGroup)、英特爾資本(IntelCapital)、紅點創投(RedpointVentures)等國際著名的企業和風險基金聯合投資而成。2006年07月,入圍全球著名風險投資業媒體RedHerring2006年亞洲最具發展潛力百強排行榜。2006年09月,位於IWebChoice排名之全球華語網站21名。2006年11月,注冊用戶破5000萬。2007年05月,成功並購虛擬形象平台「Pixoart」。2007年06月,注冊用戶突破7000萬。2007年07月,與英特爾資本、紅點創投、美國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海納亞洲創投完成第二輪超過1500萬美元投資協議。2008年01月,注冊用戶突破1億,月獨立用戶超過2500萬。2008年01月,網路發布《2007中國空間社區(博客)研究報告》顯示,總體流量次於騰訊位居第二,用戶活躍度(以獨立IP平均頁面瀏覽量為標准)居國內首位。2008年05月,上海總部遷居至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2008年07月,與巨人網路集團、上海浦東科委等投資者完成第三輪超過5000萬美元投資協議。2008年07月,與巨人網路集團、上海浦東科委等投資者完成第三輪超過5000萬美元投資協議。2008年12月,合作廣告品牌客戶累計超過200家。2009年04月,第一款游戲產品「51游戲」上線運營,進軍網遊行業。2009年07月,推出聊天軟體「彩虹」(51掛掛升級版),形成完整的網站、游戲、IM三大產品線。2009年12月,即時交友軟體「彩虹」正式上線。2009年12月,注冊用戶突破1.78億,月獨立用戶超過4000萬。
開心網由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辦於2008年3月,是國內第一家以辦公室白領用戶群體為主的社交網站。開心網為廣大用戶提供包括日記、相冊、動態記錄、轉帖、社交遊戲在內的豐富易用的社交工具,使其與家人、朋友、同學、同事在輕松互動中保持更加緊密的聯系。自創辦以來,開心網以發掘和滿足用戶需求、完善用戶體驗為導向,以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創新為動力,致力於為廣大用戶提供一個真實、輕松的社交互動平台。在產品方面,開心網組件主要分為基礎工具、社交遊戲和其他應用三大類,其中社交遊戲類別包括「開心城市」、「開心庄園」、「開心餐廳」等眾多熱門游戲;其他應用類別包括「天氣預報」、「在線購票」、「模擬炒股」等眾多實用工具。開心網提供的優質產品和服務深受用戶的歡迎,先後獲得「網民最喜歡的SNS類社區」、「2009年度最有價值網站(社交類)」等多項獎勵。在技術領域,開心網團隊始終致力於自主技術研發,採用國際領先的互聯網技術,包括先進的共享交互網路、數據傳輸方案、分布式存儲解決方案等,以滿足大規模用戶的各種復雜應用與海量數據交互,引領新一代互聯網科技的發展,並且通過技術創新滿足了用戶更深層次的需求。
人人網是由千橡集團將旗下著名的校內網更名而來。2009年8月4日,將旗下著名的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社會上所有人都可以來到這里,從而跨出了校園內部這個范圍。人人網為整個中國互聯網用戶提供服務的SNS社交網站,給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平台,提高用戶之間的交流效率,通過提供發布日誌、保存相冊、音樂視頻等站內外資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個功能豐富高效的用戶交流互動平台。
朋友網原名QQ校友,是騰訊公司打造的真實社交平台,為用戶提供行業、公司、學校、班級、熟人等真實的社交場景。2011年7月5日,騰訊公司正式宣布旗下社區騰訊朋友更名為朋友網。
新浪微博是一個由新浪網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務的類Twitter網站。用戶可以通過網頁、WAP頁面、手機簡訊、彩信發布消息或上傳圖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話博客」。您可以將您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寫成一句話,或發一張圖片,通過電腦或者手機隨時隨地分享給朋友,一起分享、討論。您還可以關注您的朋友,即時看到朋友們發布的信息(字數140字以內)。
總體來說,中國社交網站在此階段經歷了爆炸式的發展,至今形成了多家並立的局面
3.對國內社交網路的未來發展的展望
社交網路將繼續促進信息的自由流動,促進社會的進步,在和用戶交互的過程中促進人影響人。
社交網站正在成為以人際關系為聯接的互聯網互動應用的集成平台。在不久的將來,由於社交網站學生和青年白領這兩部分數量占優的網民用戶群體的特殊需求的滿足及社交網路的病毒式營銷、口碑相傳的推廣方式,將推動中國社交網站用戶的爆發式增長。由於添加了互動游戲,娛樂類社交網站的高頻次游戲應用將直接影響網站的使用頻率,將使用戶具備更高的用戶黏度。最終實現網站和用戶雙方的可延續價值更大化。
而商務社交網站出發點是商務人脈拓展,目的性較強,用戶傾向於在有特定需求時使用網站,使用頻次較低,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務社交網站也紛紛開始在平台上構建更多的互動,有利於商務人脈的深層次培養,商務社交網站使用頻率低的情況正在得到改善。社交網站是基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應用,親友之間口碑相傳的推廣是最有效的渠道。有近八成用戶獲知正在使用的社交網站是來自朋友、同學、同事的推薦,佔到74.6%,其他渠道獲知的均少於20%。
由於社交網站的流行,它所帶來的商業價值也是各大商家的必爭利益,因此社交網站的熱行亦將促進社會的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目前數據顯示,中國Top50位的SNS站點中,其中36個SNS站點部署了頁面廣告。廣告是目前SNS網站的主要收入來源,但在未來,除了第三方個人和公司聯合平台開發商繼續開發插件並聯合運營外,SNS站點還有可能聯合專業的網頁游戲開發商聯合開發並運營,實現更大的盈利。
社交網路在於人的現實生活中有更多的融合點,隱私問題短期內將無法解。
在最近的一次調查中,有75.8%的用戶表示,在社交網站上的好友是現實中的朋友。因此隨著網路滲透率的提升和網民對於網路應用的深入,社交網站用戶規模將會得到進一步擴大,越來越多的用戶會將更多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延伸到網路。社交網路將與人的現實生活有更多的融合點。
由於社交網路基於對用戶真實身份的營銷,SNS網站的精準完全基於網站用戶的真實性,作為真實關系網路延伸的SNS網站會員的信息真實度較高,同時我們也可以依據用戶信息和朋友圈子去判斷一個用戶的真實程度。因此,任何網友都可以輕易地了解到每一個用戶的基本用戶屬性,也可以從用戶的使用行為中分析得出興趣、經歷、偏好、朋友圈、購物記錄,從而用戶的隱私就被暴露無遺。隨之出現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些掌握的用戶人口統計和行為信息進行不法活動。
雲服務、移動計算和社交網路等技術將走向成熟並相互交融,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的主流平台
過去幾年來,轉型一直是IDC(國際數據公司)年度預測的主題。這一次,迫於全球經濟衰退的壓力,一波顛覆性技術的浪潮已經形成,並在逐漸發展壯大。IDC預計,在2011年及以後的時間里,雲服務、移動計算和社交網路等技術將走向成熟並相互交融,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的主流平台,無論對IT業還是其所服務的其它行業均是如此。
「2011年,我們預計這些轉型技術會發生重大轉變,即從初步接納狀態演變為初步主流態勢。」IDC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FrankGens說。「因此,我們將會看到,IT行業的活動會越來越多地圍繞著這個下一代主力平台的構建和採用來展開,其主要特點為移動、基於雲的應用和服務交付,以及社交業務和林林總總分析手段的價值發掘。這種平台的變遷將會在另一個IT支出得以強勢回升的年份飛速發展。全球IT行業的支出也將得益於新興市場的加速恢復,它將佔到2011年全球所有新增IT凈支出的一半以上。
社交網路具備更加實用的功能,富媒體化、多元化趨勢將更加明顯
網路社交不僅僅是一些新潮的商業模式,從歷史維度來看,它更是一個推動互聯網向現實世界無限靠近的關鍵力量。
隨著社交網路的發展,越來越模糊的組織邊界、越來越細分的人群以及越來越強大的個體出現在中國的主流社交網站中,所以更多媒體的嵌入,更多元化元素的滲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去促成社交網路的不斷更新與完善。
參考資料
六度空間理論
CNNIC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社交網路統計數據中國的社交媒體騰訊社交網路分析
2011社交共享發展趨勢
2010-2011年中國社交網路市場研究報告中國社交網路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