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稅務籌劃
關於什麼是稅務籌劃這個定義,相信你隨便網上都可以檢索到,而目有專門的書籍介紹稅務籌劃。就是市面上所謂的稅收籌劃網路文章、稅收籌劃書籍都是針對根據具體個案的分析,很難直接復制到你企業就實現節稅的效果。一則稅收籌劃方案一經市面公布,那麼意味著這個渠道就失效了,因為稅局也知道了。二則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企業運作不同,稅收籌劃也會不同。
這里我不說什麼是稅收籌劃,而是說幾個哪些不是稅收籌劃:
1:利用現有的稅收政策、稅收優惠,不是稅收籌劃。這些政策本來就有,只是可能信息不對等或者為准確掌握稅收政策而已,所以不是稅收籌劃。
2:兩套賬不是稅收籌劃。兩套賬/多套賬這種在中小企業普諞存在的「節稅」辦法,如果你還認為是稅收籌劃的法,那麼應該去看稅收征管法及各類法律法規。筆者曾經面試某財務人員,問其對稅收籌劃的看法,其回答說大家都是兩套賬進行籌劃。。。
3:利用所謂稅負率控制企業稅負,不是稅收籌劃。利用所謂某地稅負率指標,然後賬務處理調整為符合稅局稅負率指標,壓根不是稅收籌劃,而是虛構的一套假賬。
4:通過賬務上的整容,以達到以假亂真,不是稅收籌劃。很多人以為稅收籌劃,就是從賬務上做籌劃,其實這是錯誤的。賬務外理是稅收籌劃的一個環節,但是如果認為只要把賬務整容為符合稅法目的的,就可以節稅肯定是錯誤理解。因為賬務外理需要基於各類單據,業務,不是簡單的一個分錄。
5:通過稅局相關人員內部口徑,或者默認處理方式,不是稅收籌劃。實務中稅務處理可能存在一些內部口徑,企業需要加強和稅局溝通,了解內部口徑。但是這不是稅收籌劃,而且對於一些人通過關系,禮節往來,疏通關系獲得的專管員/內部人員,其口中的口徑和理解,這更不是稅收籌劃,因為這些嘴上說的,改天人家就說你聽錯了。最後還是你的鍋,這類事情實務中發生不少了。
⑵ 什麼是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就是事前對企業的投資、經營活動等進行事前籌劃,對企業的增值稅、所得稅和分紅稅進行籌劃,這樣可以讓企業的收益有所提高,合理合法節稅。
進行稅務籌劃的目的就是為企業的發展進行規劃,最大程度為企業節稅
有限公司在園區成立,增值稅地方留存50%,所得稅地方留存40%,獎勵扶持比例高達85%
個人獨資企業在園區內核定,所得稅定額核定1.5%,定率核定後在0.5%-2.1%
最靠譜的方式就是將兩者配套起來成立,合理經營,為企業節稅
⑶ 稅務籌劃是什麼意思怎麼做
說到稅務籌劃,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管是大小企業、新老企業,都做過或者正在做稅務籌劃,那什麼是稅務籌劃呢?為什麼要做稅務籌劃呢?
稅務籌劃是什麼
首先要說明的是,稅務籌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財務行為,也不是非法的偷稅漏稅行為。稅務籌劃是根據企業的經營情況,在合法合規的范圍內,最大程度的理財活動,在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每個環節都有所體現,合理的利用最適合自己的稅務規則,來達到省錢的目的。
1.節省成本,利潤更高。企業的利潤就是收入減成本,各種稅款也是企業成本的一部分,企業經營就必須繳納稅款,如果能通過合理的籌劃,積極參與政府機構給出的稅收優惠政策,把應繳納的稅款減到最低,降低了成本,就是提高了收入。
2.更利於企業發展,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做稅收籌劃之後,更有條理的進行繳納稅費,既增加了收入,也減少了在稅務方面的人力資源投入,這樣就有更多的精力專注於企業本身的業務,可以專心將企業做大做強,不必焦頭爛額的查詢交繳納什麼費用什麼報表才能讓企業順利運營下去。
3.企業稅務有籌劃,財務活動更規范。如果不籌劃稅務,可能在進行投資經營活動時不夠合理,導致企業資金緊張或是超出預期的財務活動導致憑空多繳納許多稅費,對企業的經營有所影響。
⑷ 稅務籌劃是什麼
稅務籌劃,是指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盡可能的獲得“節稅”的稅收利益。它是稅務代理機構可從事的不具有鑒證性能的業務內容之一。
基本定義
納稅人在不違反法律、政策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參排和籌劃,盡可能減輕稅收負擔,以獲得“節稅”( tax savings)利益的行為很早就存在。稅務籌劃在西方國家的研究與實踐起步較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引起社會的關注,並得到法律的認可。1935年英國上議院議員湯姆林對稅務籌劃提出:“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事業,依據法律這樣做可以少繳稅。為了保證從這些安排中謀到利益……不能強迫他多繳稅”。
他的觀念贏得了法律界的認同,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在以後的稅收判例中經常援引這一原則精神。近30年來,稅務籌劃在許多國家都得以迅速發展,日益成為納稅人理財或 經營管理決策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許多企業、公司都聘請專門的稅務籌劃高級人才或委託中介機構為其經濟活動出謀劃策。在我國,稅務籌劃自20世紀90年代初引入以後,其功能和作用不斷被人們所認識、所接受、所重視,已經成為有關中介機構一項特別有前景的業務。
稅務籌劃是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納稅人在法律允許或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收益應屬合法收益。
基本步驟
稅務籌劃的一項重要前期工作,就是熟練掌握有關法律法規,理解法律精神,掌握政策尺度。無論是為企業服務的外部稅務籌劃人,還是企業自身內部的稅務籌劃人,在著手進行稅務籌劃之前,首先都應當學習和掌握國家稅法精神,爭取稅務機關的幫助與合作,尤其是對實施跨國稅務籌劃 業務的籌劃人來說,還必須熟悉有關國家的法律環境。對於承接 業務的每一個具體的籌劃委託,納稅人都應有針對性的了解所設計的法律規定的細節。
了解稅務機關對納稅活動“合法和合理”的界定
稅務籌劃的另一項重要前期工作是了解稅務機關對“合法和合理”納稅的法律解釋和執法實踐。但是不同的國家對於“合法和合理”的法律解釋是不同的。就中國的稅法執法環境而言,因為欠缺可行的稅法總原則,法律規定在操作性上也有某些欠缺,稅務機關存在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所以,在中國,熟悉稅法的執法環境非常重要。要了解稅務機關對合法尺度的界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 從憲法和現行法律了解“合法和合理”的尺度。
(2) 從行政和司法機關對“合法和合理”的法律解釋中把握尺度。
(3) 從稅務機關組織和管理稅收活動和裁決稅法糾紛中來把握尺度。
了解納稅人的情況和要求
稅務籌劃真正開始的第一步,是了解納稅人的情況和納稅人的要求。納稅人有企業納稅人和個人納稅人之分,而不同企業和不同個人的情況及要求又有所不同。
對企業納稅人進行稅務籌劃,需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1) 企業組織形式。
(2) 財務情況。
(3) 投資意向。
(4) 對風險的態度。
(5) 納稅歷史情況。
對個人納稅人進行稅務籌劃,需要了解的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出生年月。
(2) 婚姻狀況。
(3) 子女及其他贍養人員。
(4) 財務情況。
(5) 投資意向。
(6) 對風險的態度。
(7) 納稅歷史情況。
此外,還需要了解納稅人的要求,比如是要求增加短期所得還是長期資本增值,或者既要求增加短期稅收所得,又要求資本在長期增值。
簽訂 委託合同
稅務籌劃的一般步驟是,受託方在收到委託單位申請之後,進行前期洽談,然後明確稅務籌劃的目標,並進行現場調查、搜集資料,再綜合考慮自身的業務能力,決定是否接受委託,如果接受,則需要簽訂委託合同。
稅務籌劃合同,沒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委託人和代理人的一般信息。
總則。
委託事項。
業務內容。
酬金及計算 方法 。
稅收籌劃成果的形式和歸屬。
保護委託人權益的規定。
保護籌劃人權益的規定。
簽名蓋章。
合同簽訂日期和地點。
制定稅務籌劃計劃並實施
稅務籌劃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納稅人的要求及其情況來制定稅務計劃。籌劃人需要制定盡可能詳細的、考慮各種因素的稅務籌劃草案,包括:稅務籌劃的具體步驟、方法、注意事項;稅務籌劃所依據的稅收法律法規;在稅務籌劃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等。籌劃草案的制定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操作的過程,包括以下內容:
分析納稅人業務背景,選擇節稅方法。
進行法律可行性分析。
應納稅額的計算。
各因素變動分析。
敏感分析。
控制稅務籌劃計劃的運行
稅務籌劃的時間可能比較長,在計劃實施以後,籌劃人需要經常、定期地通過一定的信息反饋 渠道 來了解納稅方案執行的情況,對偏離計劃的情況予以糾正,以及根據新的情況修訂稅務籌劃的計劃,以最大限度的實現籌劃的預期收益。
⑸ 什麼是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就是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稅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尚未尚未發生的應納稅行為驚醒各種巧妙的安排.避稅應是納稅人在熟知稅法及其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在不直接觸犯稅法的前提下,通過對籌資活動、經營活動等的巧妙安排,達到規避或減稅負的行為。避稅的特徵。非違法性,策劃性,權利性,規范性。節稅(tax saving)已成為稅收節減,是指遵循稅收法規和整車的要求,以合法方式少繳納稅收的行為。稅務籌劃的意義:有利於納稅利益最大化有利於推動稅收法規的掌握和實現,有利於資源優化配置,稅務籌劃的合理性:稅務籌劃是納稅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在不違反稅法的前提下,又從事經濟活動,獲取收益的權利,有選擇生存與發脹,兼並與破產的權利;納稅湊話雖哦取得的收益應屬於合法收益
稅務籌劃決定了企業納稅時可以採用合法方式通過挖掘自身的因素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這樣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進行稅務籌劃活動便顯得極為必要。
⑹ 稅務籌劃是什麼意思呀
稅務籌劃是公司節約成本的一種形式,也就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之內,對公司要繳納的稅款進行一定的籌劃,達到優化稅額的目的。
⑺ 稅務籌劃是什麼意思呢怎麼籌劃
關於什麼是稅務籌劃這個定義,相信你隨便網上都可以檢索到,而且有專門的書籍介紹稅務籌劃。但是市面上所謂的稅收籌劃網路文章、稅收籌劃書籍都是針對根據具體個案的分析,很難直接復制到你企業就實現節稅的效果。一則稅收籌劃方案一經市面公布,那麼意味著這個渠道就失效了,因為稅局也知道了。二則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企業運作不同,稅收籌劃也會不同。
這里我不說什麼是稅收籌劃,而是說幾個哪些不是稅收籌劃:
1:利用現有的稅收政策、稅收優惠,不是稅收籌劃。--這些政策本來就有,只是可能信息不對等或者為准確掌握稅收政策而已,所以不是稅收籌劃。
2:兩套賬不是稅收籌劃。---兩套賬/多套賬這種在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節稅」辦法,如果你還認為是稅收籌劃的法,那麼應該去看稅收征管法及各類法律法規。筆者曾經面試某財務人員,問其對稅收籌劃的看法,其回答說大家都是兩套賬進行籌劃。。。
3:利用所謂稅負率控制企業稅負,不是稅收籌劃。---利用所謂某地稅負率指標,然後賬務處理調整為符合稅局稅負率指標,壓根不是稅收籌劃,而是虛構的一套假賬。
4:通過賬務上的整容,以達到以假亂真,不是稅收籌劃。---很多人以為稅收籌劃,就是從賬務上做籌劃,其實這是錯誤的。賬務處理是稅收籌劃的一個環節,但是如果認為只要把賬務整容為符合稅法目的的,就可以節稅肯定是錯誤理解。因為賬務處理需要基於各類單據,業務,不是簡單的一個分錄。
5:通過稅局相關人員內部口徑,或者默認處理方式,不是稅收籌劃。---實務中稅務外理可能存在一些內部口徑,企業需要加強和稅局溝通,了解內部口徑。但是這不是稅收籌劃,而且對於一些人通過關系、禮節往來,疏通關系獲得的專管員/內部人員,其口中的口徑和理解,這更不是稅收籌劃,因為這些嘴上說的,改天人家就說你聽錯了。最後還是你的鍋,這類事情實務中發生不少了。
⑻ 什麼是稅務籌劃
稅務籌劃是指納稅人在不違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稅法中固有的起征點、減免稅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通過對現金流、投資和經營等活動的巧妙安排,達到少繳稅甚至不繳稅目的的行為。
在個稅、增值稅、所得稅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可以採用目前總部經濟模式,在有稅收優惠政策的稅收園區設立有限公司或個人獨資企業/個體戶,享受園區提供的地方稅收優惠扶持以及核定徵收政策,該模式無需在當地實體經營。
稅籌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大量發布的優惠政策的適用。民族自治地區,或者經審批的地區,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法地制定配套總部經濟招商的稅收優惠政策,且這些政策是可以跟國家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疊加享受的。
有限公司:企業享受到政策園區稅務扶持,獲得增值稅獎勵、企業所得稅獎勵;
增值稅:園區內企業享受(地方留存50%)的70%——85%的稅收扶持。
企業所得稅:園區內企業享受(地方留存40%)的70%——85%的稅收扶持。
地方留存概念:地方稅收繳納國庫後,留存地方的稅收,例如500萬增值稅,地方留存50%,就等於向上繳納50%稅收,所以500萬*50%(地方留存)=500萬,其中250萬*70%—85%對企業進行扶持!
個人獨資企業/個體戶:用業務分流的方式,將業務外包給「工作室」,負責人在稅收窪地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個體戶,綜合稅負僅3%左右,重慶個人獨資企業享受核定個稅0.6%,綜合稅負僅1.66%;個體戶可以不用開戶。(政策收緊,辦理從速!)
需要落實詳情可通過筆者了解更多!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
⑼ 稅收籌劃是什麼意思
1. 稅收籌劃的本意就是通過企業的內部外部結構調整,盡可能地讓企業享受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於企業來說減少稅費的支出,給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活力,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對於國家來說,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一是為了扶持相關企業,減少企業的負擔,可以提高政策執行的順暢度,讓企業更多的認識理解稅法。
2. 稅收籌劃必須是在不違背相關稅務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的。
建議:
企業稅收籌劃是非常專業、系統的一項工作,也不是立竿見影、今天籌劃,明天就能減少大量稅收支出的工作。
所以稅務籌劃這塊還需要各位老闆請專業的稅務專家、注冊稅務師來進行籌劃,但是現在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騙子也不少,大家可以先在網上查詢一下,尋找有專業資質的事務所來進行咨詢。